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专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1.(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朝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

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ABD说法与此解析相反,因此错误。

故选C 3.(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清初规定“都察院”行使()A.行政权B.监察权C.司法权D.举荐权4.(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解析】“要在中央”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和设置丞相主持国政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分配;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属于文化方面。

故ABD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范畴。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故选C 5.(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Word版解析】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Word版解析】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10级高三模拟考试)数学(文史类)2012.11.第I 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盯求的.1.设集合{}{}()2,1,0,1,2,1,2,{212},U U A B A C B =--==--⋃,,则等于 A.{}1 B.{}1,2 C.{}2 D.{}0,1,2【答案】D【解析】()={0,1}U C B ,()={0,1,2}U A C B ⋃,选D. 2.命题“,xx R e x ∃∈<”的否定是 A.,xx R e x ∃∈>B.,xx R e x ∀∈≥C.,xx R e x ∃∈≥D.,xx R e x ∀∈>【答案】B【解析】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所以B 正确.3.“1a =”是“函数()243f x x ax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函数()243f x x ax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则满足对称轴4222a a --=≤,即1a ≤,所以“1a =”是“函数()243f x x ax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B. 4.函数()()112122x x f x ⎡⎤=+--⎣⎦的图象大致为【答案】A【解析】()()2,211121221,21x x x xxf x ⎧<⎪⎡⎤=+--=⎨⎣⎦>⎪⎩,即()2,01,0x x f x x ⎧<=⎨>⎩,选A.5.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中,BA CD EF ++=A.0B.BEC.ADD.CF【答案】D【解析】因为BA DE =,所以BA CD EF CD DE EF CF ++=++= ,选D.6.已知()cos tan 2,cos 2πααπα+=⎛⎫+ ⎪⎝⎭则的值为A.12-B.2-C.12D.2【答案】C 【解析】()cos cos 11sin tan 2cos 2πααπααα+-===-⎛⎫+ ⎪⎝⎭,选C.7.为得到函数cos 2y 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A.向左平移2π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2π个长度单位 C.向左平移4π个长度单位D.向右平移4π个长度单位【答案】C【解析】因为sin 2cos(2)cos(2)cos 2()224y x x x x πππ==-=-=-,所以为了得到函数cos 2y 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选C. 8.在ABC ∆中,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2A B A B A B A B ⋅+⋅++⋅=,则ABC∆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非等边的锐角三角形C.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D【解析】由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2A B A B A B A B ⋅+⋅++⋅=得cos()sin()2A B A B -++=,因为1cos()1,1sin()1A B A B -≤-≤-≤+≤,所以必有cos()1A B -=且sin()1A B +=,所以A B =且2A B π+=,所以2C π=,即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选D.9.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且()()()[]1,1,0f x f x f x +=--若在上是增函数,那么()[]1,3f x 在上是 A.增函数 B.减函数C.先增后减的函数D.先减后增的函数【答案】C【解析】由()()1,f x f x +=-得()()2,f x f x +=即函数()f x 的周期为2,因为()f x 是偶函数,且在[1,0]-上是增函数,所以在[0,1]是减函数,所以()[]1,2f x 在上递增,在[2,3]上递减,选C.10.首项为20-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A.209d >B.52d ≤C.20592d <≤ D.20592d ≤<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数列{}n a 满足10900a a >⎧⎨≤⎩,即20902080d d -+>⎧⎨-+≤⎩,所以20952d d ⎧>⎪⎪⎨⎪≤⎪⎩,即20592d <≤,选C. 11.在等比数列{}375,2,8,n a a a a ===则 A.4± B.4 C.4-D.5【答案】B【解析】因为,因为225320a a q q ==>,又253716a a a ==,所以54a =,选B. 12.方程3269100x x x -+-=的实根个数是 A.3 B.2 C.1D.0【答案】C【解析】设32()6910f x x x x =-+-,2'()31293(1)(3)f x x x x x =-+=--,由此可知函数的极大值为(1)60f =-<,极小值为(3)100f =-<,所以方程3269100x x x -+-=的实根个数为1个.选C.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题横线上. 13.sin 24y x π⎛⎫=- ⎪⎝⎭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7[,]()88k k k Z ππππ++∈ 【解析】由3222242k x k πππππ+≤-≤+,得3788k x k ππππ+≤≤+,即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37[,]()88k k k Z ππππ++∈.1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和F 分别是边CD 和BC 的中点,AC AE AF λμ=+,其中,,R λμλμ∈+=则____________. 【答案】43【解析】因为E和F分别是边CD和BC的中点,所以11(),()22AE AD AC AF AB AC =+=+ ,又AC AE AFλμ=+,所用111()()(2)222AE AF AD AC AB AC AC AD AB +=+++=++,又AD AB AC += ,所以32AE AF AC += ,即2233AC AE AF =+ ,所以23λμ==,所以43λμ+=.15.与向量()3,4a =垂直的单位向量的坐标是___________.【答案】 43(,)55-或43(,)55-【解析】设向量坐标为(,)x y ,则满足223401x y x y +=⎧⎨+=⎩,解得4535x y ⎧=⎪⎪⎨⎪=-⎪⎩或4535x y ⎧=-⎪⎪⎨⎪=⎪⎩,即所求向量坐标为43(,)55-或43(,)55- 16.下面有五个命题:①函数44sin cos 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π; ②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是,2k k Z παα⎧⎫=∈⎨⎬⎩⎭; ③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sin y x =的图象和函数y x =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 ④若()1cos 2226k k Z πααπ==±∈则; ⑤函数()sin 0,2y x ππ⎛⎫=-⎪⎝⎭在上是减函数.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答案】 ①【解析】44222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y x x x x x x =-=-+22(sin cos )cos 2x x x =-=-,周期为π,所以①正确;②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是,2k k Z πααπ⎧⎫=+∈⎨⎬⎩⎭,错误;③错误;④由()1cos 2226k k Z πααπ==±∈则2,即()12k k Z παπ=±∈,错误;⑤sin()cos 2y x x π=-=-,在(0,)π上单调递增,所以⑤错误,综上真命题的序号为①,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S 1,S 3,S 2成等差数列 (1)求{}n a 的公比q ; (2)求133,n a a S -=求.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1236810,27,63n a a a a a a a ++=++=中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令3n an b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S n .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sin2A =b 和c 的等比中项.(1)求ABC ∆的面积; (2)若c=2,求a 的值.20.(本小题满分12分)锐角ABC ∆中,已知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t a n t a n 1t a n t a n3A B A B -=+ (1)若222c a b ab =+-,求A 、B 、C 的大小;(2)已知向量()()sin ,cos ,cos ,sin ,32m A A n B B m n ==-求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32221f x x mx m x m =---+-(其中2m >-)的图象在2x =处的切线与直线512y x =-+平行. (1)求m 的值和该切线方程;(2)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2.(本小题满分14分) 设()1xf x e ax =--(1)若()f x 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设()222g x x x =-+-,在(1)的条件下,求证:()g x 的图象恒在()f x 图象的下方.。

历史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图为出土于河南临汝仰韶文化遗址的鹳鱼石斧彩陶缸,对于画中的动物有不同的解释,有专家认为两种动物是部族图腾,鹳和鱼,是两个部族的联姻与和好,也有人认为是一个部族对另一个部族的征服。

这可以用来研究A.原始农业发展推动阶级分化B.新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的状况C.旧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高超D.母系氏族公社渔猎技术进步2.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编,鲁编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

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编,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鲁国粮食储备迅速耗尽,最终导致饥荒。

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

材料表明A.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改革推动齐国富国强兵C.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D.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3.下面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关于羊、牛等与谷物的部分记载。

这些记载折射出当时三四月中,种大豆一顷,杂谷并草留之,不须锄治。

八九月中,刈(割草的工具)作青茭。

……凡秋刈草,非直为羊,然大凡悉皆倍胜。

《养羊篇》其土黑坚强之地,种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践之;湿,则不用一迹入地。

稻既生,犹欲令人践拢背。

践者茂而多实也。

《早稻篇》A.农业发展推动畜牧业发展B.小农经济呈现繁荣景象C.民族交融促进农牧业结合D.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4.下图为唐代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墓中《礼宾图》的壁画,画中描绘的是来自拜占庭、新罗和靺鞨的使者在唐朝官员带领下准备进入会见场所。

此壁画可以用来说明唐代注:缸的左侧为一只站立的白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

画面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

A.国力强盛提高文明影响B.边疆治理稳定民族关系C.使节互派扩大贸易往来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5.清王朝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在云贵川等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和“社学”,在川藏地区明确规定“夷民子女”必须要在规定年龄入学,并对学生进行补贴。

2010-2023历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0-2023历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0-2023历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古代智慧的中国人民修建了不少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

按时间先后,下列水利工程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③④②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2.史书记载,某人为平民时常因向人借书而碰壁。

他感叹道:“余恨贫不能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几天下学者。

”待显贵后,他果然兑现了诺言。

此事应该发生在A.秦朝B.汉代C.北魏D.唐代3.该图描绘了我国古代的播种工具,下列现象与其发明者无关的是A.耦犁的推广B.翻车的发明C.代田法的推行D.条播机雏形的出现4.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

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

”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西周时,“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西周天子大权独揽,至高无上B. 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c. 西周奴隶主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D. 西周的饮食礼俗体现了贵贱有序的思想6.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最能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的共同体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创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以秦小篆为通用全国的字体D.北筑长城,南凿灵渠,设四郡7.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错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初无为而治,轻徭薄赋B.秦二世而亡,汉初部分恢复西周旧制C.隋二世而亡,唐任贤纳谏,以民为本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的法令8.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他可以参考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B.《九章算术》C.《氾胜之书》D.《石氏星表》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10.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城市商品经济飞速发展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状态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11.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

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2.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文物的价值包括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3.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4.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学而优则仕B.分科考试C.以文治国D.公平竞争6.明成祖朱棣设立了内阁制,清朝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

以下不属于这两个机构共同点的是A.设在皇宫内部,便于皇帝处事,利于保密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D.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7.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测评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测评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2027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测评期中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

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2.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

其中一组有七个墓,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为陶器、纺轮、獐牙等。

由此可知,当时社会()A.手工技艺高超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繁荣D.阶级分化明显3.《礼记·明堂位》曰:“夏后氏百官。

”《左传》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孟子·滕文公上》曰:“夏后氏五十而贡。

”这些记述说明夏代可能已经()A.产生私有财产B.形成权贵阶层C.实行王位世袭D.出现国家机器4.学者余秋雨说过这样一段话:“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殷朝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A.夏禹建都阳城B.商王盘庚迁都安阳C.周召共和行政D.东周平王东迁洛邑5.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含答案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含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2010级高三调研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西周的宗法制B.秦汉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明清的内阁制【答案】A【解析】考点:宗法制.从材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看出,作者意思是同一族的即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才能够同心同德,因此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

2.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解析】考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注意审题“与之相背离的朝代”,结合题意这个朝代没有了宰相,可选出明清时期。

3.右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A.环境:大陆与海洋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D.基础:农业和商业【答案】C【解析】考点:先秦与古希腊的政治.从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内容主要涉及到雅典和先秦的政治制度,二者有专制与民主的区别。

答案为C。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D.罗马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答案】D【解析】考点:A项说法错误,在罗马法制定后,习惯法依然存在;B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无法做到人人平等自由.D项正确,罗马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发展.5.《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10级高三调研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

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西周的宗法制B.秦汉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明清的内阁制【答案】A【解析】考点:宗法制。

从材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看出,作者意思是同一族的即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才能够同心同德,因此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

2.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D【解析】考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注意审题“与之相背离的朝代”,结合题意这个朝代没有了宰相,可选出明清时期。

3.右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A.环境:大陆与海洋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D.基础:农业和商业【答案】C【解析】考点:先秦与古希腊的政治。

从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内容主要涉及到雅典和先秦的政治制度,二者有专制与民主的区别。

答案为C。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D.罗马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答案】D【解析】考点:A项说法错误,在罗马法制定后,习惯法依然存在;B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无法做到人人平等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答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在试题卷上。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统治者大举实行分封制。

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兵不复起”主要是由于秦朝推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封建制D.皇帝制4.图1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5.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各种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性、阶级性。

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政治的表述错误的是A.狭隘的也是充实的B.最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C.比封建君主专制更能推动历史进步D.不利于国家统一6.《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保留了债务奴隶制7.《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8.1787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

”妥协的各方包括( )①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②自由州和蓄奴州③大州与小州④总统、国会和法院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9.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l—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包括①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②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权力③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④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满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甲午战争战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③开展洋务运动是满清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④“百日维新”是满清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②洋务派③维新派④资产阶级革命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图4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A.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兵代表苏维埃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14.中共在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最低纲领,要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以下各项中属于中共在此后所进行的具有明显反封建性质的斗争是( )①五四运动②国共合作出师北伐③南昌起义④国共合作协同抗战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

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

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②①16.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图5颁布于1912年B.图6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C.图7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7.“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它”的目的不包括A.推动西欧的经济复苏与联合B.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C.控制西欧D.打击苏联,称霸世界18.《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除井田,民得卖买”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19.《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20.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21.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敝去处,俱是铺席买卖22.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入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沣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遏制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3.某中学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的开辟”,以下认识中符合整体史观的是A.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B.世界市场联系之路C.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D.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24.美国人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一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主要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殖民扩张加剧D.工业革命扩展25.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匠、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

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两地经济融人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山东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4分,28题11分,29题11分,共50分。

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2~3分。

26.(14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

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

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分)(2)结合有关吏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6分)(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7.(14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

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

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3分)材科二总的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