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合集下载

2020 年“两会”三农政策与解读

2020 年“两会”三农政策与解读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6月刊2020年“两会”三农政策与解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战“疫”需要,2020年全国两会推迟两个多月举行,可谓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

5月22日,两会顺利召开,也标志着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农业相关内容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

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强化兜底保障。

搞好脱贫攻坚普查。

继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

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深化农村改革。

恢复生猪生产。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部长及代表委员有关“三农”相关发言韩长赋在“部长通道”谈粮食安全、生猪生产、产业扶贫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还要一环不松、一招不落地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特别是要抓好这么几个环节:一是要加强防灾减灾,要防止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

二是抓好政策落实,包括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并且及时收购,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是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今年要完成80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0年高中政治时政热点之两会解读 热点10 高空抛物(解析版)

2020年高中政治时政热点之两会解读 热点10 高空抛物(解析版)

热点10 高空抛物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在上海陋习排行榜"中,它与"乱扔垃圾"齐名,排名第二。

高空抛物,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

"抛砖砸死女婴"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人们在为百日女婴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父母悲痛欲绝而扼腕的同时,一个有关城市高空抛物威胁人们"头顶安全"的社会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

高空抛物在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物损失的严重后果以及高空抛物者的观恶意程度,可能涉及到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

相应的罪名主要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及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抛物危害,有数据表明:一个30克的蛋从4楼抛下来就会让人起肿包;从8楼抛下来就可以让人头皮破损;从18楼高甩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

一个拇指大的小石块,在4楼甩下时可能伤人头皮,而在25楼甩下时可能会让路人当场送命,因为从上而下的力度会变得很大。

空啤酒瓶在18楼和25楼的高度抛下,均可造成致命伤害。

一个4厘米的铁钉在18楼甩下时,可能会插入行人的脑中。

2019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提出16条具体措施。

《意见》指出,针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各级人民法院要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充分认识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将预防和惩治相结合,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惩治犯罪,妥善审理民事纠纷,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全面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意见》强调,要明确区分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二者在责任人主观方面、社会危害性方面有很大不同,在刑事定罪和民事追责方面也要予以区分。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ppt课件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ppt课件
中国共产党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01 2 0 2 0 年 两 会 综 述 02 2 0 2 0 年 两 会 五 大 看 点 03 2 0 2 0 年 两 会 热 点 调 查
·喜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
PART ONE 第一章节
我们认为这不仅在短期对冲疫情冲击较为重要,在中长期应对 外围环境的变化、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也具有战略意义。
具体到今年,市场可能会关注周期性政策的力度及具体举措:
1
包括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组合,特别是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的规模,是否还有进一 步的减税降费举措
2
支持政策作用的具体领域,包括新老基建、老旧改造、医疗卫生系统升级、扶贫目标达成、生态环保、 对疫后武汉及湖北的恢复与建设的特别支持等。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日前在京召
开。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 召开。
PART TWO 第二章节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谋发展可能是核心议题之一
01
•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截至5月5日 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50万例。
在经历了极不寻常的一季度之后,我们预计今年政策重点:
➢ 在考虑全球经济仍在加剧下行、主要国家
普遍经济负增长的客观背景,在落实扶贫 目标、保民生、确保就业稳定等方面。
短期、长期政策组合释放内需潜力
03
4月9日发改委及国务院分别发布有关进一步城镇化及要素市场改革的文件,推 进要素市场改革来助力城镇化升级。

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提案,热点解读教育

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提案,热点解读教育

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提案,热点解读教育“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仍然是九年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带来的提案是关于中小学学制的。

莫言说自己没上过中学,认为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时间太长,小升初和中考又让学生共有一年半时间复习应考而不是学习新知识。

他建取消小升初和中考,10年一贯制直通车。

袁贵仁部长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义务教育仍然是九年,但是我们的普及是大大延伸了。

学区房、择校热: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前不久在北京的一所著名小学附近卖了一套每平米40多万元的天价房。

对于学区房、择校热以及名校建设分校,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委员表示自己不会买这样的天价学区房,而是会把更多精力、包括家庭的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包括各种活动以开拓孩子兴趣和远足等)。

至于一些优质学校建分校问题,刘长铭委员认为这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举措,从这些年来一些学校办的分校发展情况来看,他个人认为总体上是成功的。

同时他也建议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兴办民办教育。

对于择校热问题,袁贵仁表示,均衡就意味着教育资源、师资配备、教育水平应当基本差不多,在这里要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和高端学段均衡将是一个难题。

为什么义务教育普及以后现在还有择校热,还要划片那就意味着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还不均衡。

学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一直坚持为教育发声,今年他提出幼儿园应免费,别让家长再当“孩奴”。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在答记者问时,针对相关问题,袁贵仁说,有些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全部实行免费,甚至对学前一年也实行免费。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表示非常支持也非常赞同。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全国两会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全国两会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全国两会热点链接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踔厉奋发共襄复兴伟业,勇毅前行再谱时代华章。

历经光辉岁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人民政协,又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角度一2023 年全国“两会”概况1.(哪些类)2023全国“两会”的召开彰显了哪些道理?(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5)“两会”汇集民意,共商国是,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国家重大事务,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2.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有哪些?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物质基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根本途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有哪些?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监督。

★4.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⑴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⑵基本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⑶具体形式: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②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020全国两会十大热点关键词解读

2020全国两会十大热点关键词解读

2020全国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的全国两会于5⽉21⽇开幕。

今年是中国决胜全⾯建成⼩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以及“⼗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在这样⼀个关键时期召开的两会,将有哪些精彩看点,接下来⼩编将以“国计”与“民⽣”为线索,整理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关键词进⾏解读。

热点关键词⼀:改⾰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去年,在中国全⾯深化改⾰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份政府⼯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词。

过去⼀年,备受瞩⽬的公车改⾰、司法改⾰、户籍制度改⾰、⾼考改⾰等纷纷启动,发⽣在⾃⼰⾝上的变化,让民众切⾝感受着改⾰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深化改⾰进⼊“关键之年”,⾯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如何破题收效;⾯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如何实现“国民共进”;⾯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的迫切期待,改⾰如何回应民⽣关切……今年全国两会,“改⾰”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热点关键词⼆:反腐聚焦:法治中国如何正风反腐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2⽉份,中央集中查办了⼗余名省部级涉腐⾼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疑也让反腐话题的⾼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余万党员⼲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到国企、军队、⾼校等领域。

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

今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法等等,反腐“治本”⼯程怎样推进?这些⽆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题。

热点关键词三:依法治国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中共⼗⼋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举措。

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发展战略之⼀,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的步伐令全社会⾼度关注。

2020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2020年两会总体精神解读(下).答案

2020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2020年两会总体精神解读(下).答案

2020年两会总体精神解读(下)考试答案一、判断1、疫情之前,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面临了很多困难,说明市场环境还没有做到完全公平竞争。

(对)2、根据本讲,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都是促进消费率回升的具体措施。

(对)3、根据本讲,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开放、成行统一的建设用市场和工地资源有效的供应。

(错)4、根据本讲,过高的投资和过低的消费率导致供过于求的结构失衡,消费需求拉不动经济增长。

(对)二、单选5、根据本讲产能过剩、投资回报下降、债务杠杆率过高均由过高的(投资率)导致。

6、根据本讲,改革体制弊端就要推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维护民生优先、维护法律公正、市场公平。

7、根据本讲,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存在“三公”消费过大,政府机构臃肿,机构职能重复等问题的支出是,(政府管理性支出)。

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三、多选9、根据本讲,改革体制弊端,消除发展障碍就要建立(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双轨并行的住房制度,尽早实现包括新城镇,居民在内的居者有其层。

10、根据本讲,调整政策促进消费率回升,财政政策以(CDE)为中心。

C、减税降费D、企业救助E、失业救济11、根据本讲,经济结构失衡的关键是(AC)A、投资C、消费12、根据本讲属于改革体制弊端,消除发展障碍具体改革方向的是(ABCDE)。

A打造公平竞争,效率优先,优胜略太的市场环境。

B切实减少政府干预,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

C推动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D转变政府支出结构E尽快推进户籍改革。

2020年全国两会下岗职工提案热点解读汇总篇

2020年全国两会下岗职工提案热点解读汇总篇

每年两会的热点备受业界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本次两会或将重点讨论“十三五”规划,并将供给侧改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而供给侧改革与“十三五”规划也有望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主题。

受访经济界专家预计,供给侧改革或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详细阐述,而在供给侧概念的中心,结构性改革可能得到高度关注,包括削减过剩产能、取消行政控制、鼓励创新、提高生产力等。

供给侧发力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及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了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近日,央行还称,降准意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业界看来,“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月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后,供给侧改革的号角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吹响。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的五大重要任务,分别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及补短板。

在受访专家看来,五大任务一个不缺,为经济托底。

“近期高层领导强调的供给侧改革将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详细阐述。

在供给侧概念的中心,结构性改革应得到高度关注,包括削减过剩产能、取消行政控制、鼓励创新、提高生产力。

近期的会议上曾反复强调过的其他优先改革领域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创新(如互联网+)、开放(如“一带一路”)、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以及绿色发展等。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发给记者分析中预计。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员苏培海发研报也称,根据我国的现有经济情况,整体的经济基本面下行连累需求低迷,投资回报率低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繁荣而实体经济冷淡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 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 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 引来全球瞩目。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 下转型成功?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此文只供参考,写作请 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 云,本文并不针对某个 人(单位),祝您工作 愉快!一是主要精力要 放在自身专业能力的提 升上,二是业余时间坚 持写作总结,这是一个 长期的积累过程,剩下 的,不用过于浮躁,交 给时间就好了。
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 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 议题。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 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 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汇报人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 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 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 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 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 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 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 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 “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 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 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