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压电缆缓冲层的设计

合集下载

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

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

"+$&年第,期;76,!"+$&电线电缆J 401S /.1_./0‘<2340"+$&年*月M WR6&"+$&高压HI C J 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汪传斌$$!金海云"!$6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6西安交通大学电气绝缘研究中心&陕西西安)$++’%"摘要!针对近年来电力系统运行的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因缓冲层发生的故障与隐患增多$就缓冲层#金属护层对电缆的作用$通过测量缓冲层等材料的相关参数$运用有限元!@RV T V "软件仿真计算了高压电缆的电场分布$分析了不同优化条件下缓冲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高压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优化建议%关键词!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缓冲层&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中图分类号!>?"’)E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C <)7:(;=:;(,.?)3’657’G ;.,:’05,59I 4:’G ’X ,:’050>Y ’6<O 0.:,6)Z [H 8L 53;.,:’05H 0J )(+,-.)\;>>)([,@)(,59K):,.7<),:<_@;c<BW2R3.R $&M 9;N 2.T WR "!$6;0-U 2/J 2V S <2340<76&I S Y6&L .e .R "$’"#)&<B.R2’"6J 401S /.124.RV W42S .7R /0V 02/1B 10RS 0/7[H .02R M .27>7RZ P R.\0/V .S T &H .02R )$++’%&<B.R2"A -3:(,=:%@117/Y.RZ S 7X7-0/V T V S 087X0/2S .7R [2W4S 2RY B.YY0R Y2RZ 0/V .R1/02V 0Y 3012WV 07[H I C J.RV W42S .7R B.ZB \74S 2Z 0123403W[[0/42T 0/&S B.V X2X0/.RS /7YW10V 3W[[0/42T 0/2RY 80S 24V B02S B 3T 802V W/.RZ 82S 0/.24&2XX4T .RZ [.R.S 004080RS !@RV T V "V .8W42S .7R S 71241W42S 0B.Z B \74S 2Z 0123400401S /.1[.04Y Y.V S /.3WS .7R &2R24T A .RZ S B0Y.[[0/0RS 7XS .8.A 2(S .7R 0[[01S 7[3W[[0/42T 0/&V W38.S S B0V S /W1S W/0Y0V .Z R 7XS .8.A 2S .7R V WZ Z 0V S .7R 7[3W[[0/42T 0/2RY 80S 24V B02S B6Q )@J 0(93%H IC J.RV W42S 0Y B.Z B \74S 2Z 0’3W[[0/42T 0/’80S 24V B02S B ’V S /W1S W/24Y0V .Z R ’V .8W42S .7R 1241W42S .7R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汪传斌!$%#*g"&男&教授级高工6作者地址!江苏宜兴市范道镇远东路&号("$’"#))6"R 引R 言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高压HI C J 绝缘电力电缆国家标准cQ =>$$+$)*c Q =>$&&%+*c Q =>""+)&对电缆缓冲层与纵向阻水层基本都是这样规定的%.缓冲层应采用半导电弹性材料或具有纵向阻水功能的半导电阻水膨胀材料&其阻水带与阻水绳应具有吸水膨胀性能+缓冲层与纵向阻水材料应与其相接触的其他材料相容/’.缓冲层位于挤包的绝缘半导电屏蔽层外&并与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保持电气上接触良好/’.缓冲层的厚度应能补偿电缆运行热膨胀的要求/’.对电缆金属套内间隙有纵向阻水要求时&应由半导电阻水膨胀带绕包而成&绕包应平整*紧实*无皱褶*无擦伤’亦可采用具有纵向阻水性能的金属丝屏蔽布带绕包结构/等+.径向不透水阻挡层应采用铅套或皱纹铝套等/’.电缆采用铅套或铝套时&金属套可作为金属屏蔽&当其厚度不满足短路容量时应增加铜丝屏蔽或金属套的厚度/+标准对于缓冲层或具有纵向阻水材料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半导电*弹性*吸水膨胀与相接触的材料应相容’对于缓冲层的位置*厚度与形状%应与绝缘屏蔽和金属屏蔽电气上接触良好&厚度能补偿电缆运行热胀要求&缓冲层可以是!半导电*弹性*吸水膨胀"绕包带*!纵向阻水性能的"金属丝屏蔽布带’对于皱纹铝套要求是应满足短路容量*材料的纯度和伸长率要求+可以看出.缓冲层或具有纵向阻水材料/的具体技术指标不够明晰&尤其是.与相接触的材料应相容/更难以考核’对缓冲层的厚度及带材绕包要求的规定也不够具体’对皱纹铝套并未规定其承担机械力学性能的要求+当然&标准也不可能将所有材料及其在电缆中的结构与性能规定得非常具体&还应给制造商留有设计空间+然而&高压与超高压HI C J 绝缘电缆在市场上&由于竞争或工艺差别而导致缓冲层用带材*纵向阻水材料*缓冲层结构*金属屏蔽!套"结构设计与工艺控制上仍有差异&使得近年来电力系统运行的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中&因缓冲层发生的故障与隐患增多+因此&本文在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绝缘研究中心于"+$,年合作研究#高压H I C J绝缘电缆金属护层及其内部缓冲层结构对电缆运行可靠性的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就缓冲层材料*结构*金属护层结构应用有限元商业软件!@RV T V"对高压电缆在运行状态下的电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提出了缓冲层材料*结构与金属护层结构优化设计与建议+#R缓冲层#金属护层对电缆的作用与影响#S#R缓冲层的作用在高压与超高压H I C J绝缘电缆的金属护层与缆芯之间均有缓冲层+缓冲层具有半导电特性&与绝缘半导电屏蔽层紧密接触&与金属护层!屏蔽层"要求也应相接触&能有效缓冲*弱化电场强度分布&能有效缓冲电缆绝缘与金属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遏制绝缘受热膨胀而带来的绝缘变形与损伤+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层间在电缆结构设计上就应留有合适的间隙&而金属护层制造工艺也不可避免地留有间隙&这个间隙也必须由导电的缓冲层来进行填补+对于有纵向阻水的电缆&不仅导体需要阻水设计&且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层间的缓冲层也应具有阻水特性要求+因而&缓冲层绕包带不仅导电且具有吸水膨胀性能&一般采用导电的聚脂纤维无纺布内添加遇水可迅速膨胀的聚丙烯酸酯吸水膨胀粉复合带材绕包&从而&当电缆金属护层有缺陷时能阻止水分沿电缆纵向扩散&实现纵向阻水的目的+#S!R金属护层的作用金属护层即金属屏蔽层&其作用%!$"防止径向透水&避免H I C J绝缘本体接触外界水分而产生水树&作为电缆的径向防水层’!""增强绝缘屏蔽能力&承受零序较大的短路电流&导电性能好&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对绝缘本体具有抵抗外力机械保护作用&避免在施工中拖曳弯曲*挤压而造成电缆机械损伤+金属护层的种类很多&在我国皱纹铝护层与铅护层用的最多+铅护层由于其柔软*易弯曲*耐腐蚀*密度大&更适合于海底电缆’而皱纹铝护层由于其密度小质量轻*导电性能好允许通过短路电流大*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近年来在陆地尤其是城市地下电网系统中运用较多+#S%R缓冲层与金属护层对电缆性能的影响缓冲层一般是由半导电的聚酯纤维无纺织布制成宽度一定的绕包带&厚度为$E#88或"E+88&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密度较小’若为阻水的&其内部添加遇水可迅速膨胀的吸水膨胀粉末+这种材质密度虽小&但内部含有大量的静止空气&其导热性能较差&导热系数与空气相当+随着厚度的增加&传热效果变差&当护套外部环境温度一定时&厚度增加会影响绝缘体的热量散发&从而影响电缆的运行寿命+对于金属护层&仅就大量使用的皱纹铝护层而言&目前皱纹铝护层有.压铝挤制/*.纵包氩弧焊接/*.康仿挤铝/等三种工艺+第一种应用越来越少&第二*三种有增加趋势&这是因为第一种工艺复杂*能耗大*成本高’第二*三种挤出铝护层无缝&而对于超高压电缆铝护层则希望.无缝/+关于纵包氩弧焊接与康仿挤铝的工艺比较与性能特点已有很多文章报道过&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铝护层采用.纵包氩弧焊接/工艺其外径与轧纹参数易于控制&相反&采用.康仿挤铝/工艺其铝护层与缓冲层的间隙参数不易控制&虽有采用.金布/绕包措施&但主要依靠轧纹参数进行调节&内部的空气隙比起.氩弧纵包焊接/工艺相对要多+!R缓冲层等材料相关参数的测量对电缆缓冲层结构*金属护层结构设计应用有限元商业软件!@RV T V"对其电场与热场进行仿真计算&需要测量H I C J*内外半导电屏蔽材料*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介电常数*导热系数等物理参数+ !S#R介电常数的测量!$"H I C J绝缘材料+其介电常数可利用高压西林电桥进行测量&对采集的超净绝缘料的测量结果见图$+图$!H I C J绝缘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从图$可知&H I C J绝缘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随着绝缘介质的温度上升&介电常数逐渐略有减小’电缆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导体温度设计为%+i&而绝缘层!含内外屏蔽层"内外温度一般处于%+k*#i&而在这一温度区间&H I C J的相对介电常数为"E$$k"E$&+!""半导电屏蔽料+由于具有导电特性&其介电常数可使用阻抗分析仪!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从图"可以看到&内外屏材料的介电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内外屏蔽所处的两个不同位置-)-图"!内外屏蔽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其温度值是不同的&缆芯正常工作时的温度约在&+k %+i &因此内屏蔽处的介电常数取值"$++&外屏蔽处的介电常数取值’$$*!*+i 时"+!,"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同样属于半导电介质&其介电常数可使用阻抗分析仪!I <^"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图’+图,!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图’!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浸水后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浸水后&其相对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上升&达到了$+*左右+!S !R 导热系数的测量对HI C J 绝缘*内外屏蔽材料以及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导热系数&可使用激光法导热分析仪I U @’’)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如图#所示&图中分别为H I C J !材料压片样"*H I C J !电缆取样"*半导电屏蔽!厚$E +88"*半导电屏蔽!厚,E+88"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HI C J 的导热系数首先会缓慢增大&当温度增加图#!HI C J *内外屏蔽与阻水带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到)#i 后随着温度增大而急剧上升+取自高压H I C J 电缆的绝缘制成样品与压片样相比&在低于)#i 时&其导热系数要比压片样的导热系数大&但上升至$++i 时&电缆取样的导热系数虽也有较大上升&但比压片样的导热系数要低+半导电内外屏蔽材料的薄样和厚样也有所不同&薄样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较大&而厚样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大&趋势稳定+对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料&在低温时较大&当温度升高后&导热系数减小!#+i 时为+E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说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料的导热效果较差+%R 有限元软件$A 53@3%仿真计算电场分布%S #RZ [H 8绝缘高压电缆模型及有关参数,E $E $!H I C J 绝缘高压电缆模型!$"径向模型图*为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电缆结构层次非常清晰&是一种同心圆结构&且每一层的外径参数都是已知的+图*!LM I _+,型高压电缆结构示意图根据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结构特点&可以认为&电缆的长度与外径相比可视为无限长&因而可忽略电缆端部的电场及热场变化&暂且不考虑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以内的缆芯受重力作用&而将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建立仿真计算理想电缆模型&即同心圆结构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该模型还可优化各层-&-外径参数&从而得到在不同空气间隙或缓冲层厚度情况下的电场分布*温度分布以及热应力分布+为仿真计算&对电缆模型作如下假设%,,,稳态假设&当电缆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电缆温度场分布不随时间改变’,,,常物性假设&组成电缆各部分材料均为各自同性均匀介质&且各部分材料物性参数均为常数’,,,电缆轴向!长度"方向上无温度梯度&只在径向存在热量的传递’,,,忽略电缆各组成部分间的接触电阻+图)!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径向模型实际上&当电缆水平敷设时&应考虑重力因素&而图)所示的计算模型中&其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间是不接触的&通常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结构设计中&皱纹铝套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之间根据电压等级!绝缘厚度"单侧留有+E,k +E#88的间隙&这个间隙!空气隙"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构成了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缓冲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靠近下方一侧&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是接触的&且由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具有弹性&接触面是局部弧面&这也导致了实际运行中的电缆&其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结构是不规则的&如图&所示+!""轴向模型图&!重力因素作用下的电缆结构的径向模型!!根据电缆轴对称结构&可选取一段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轴向上的半个切面&建立电缆轴向模型&如图%所示+皱纹铝护层的节距和轧纹深度特征可利用正弦波来进行拟合’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轴向模型&主要是针对皱纹铝护层的轧纹结构&进行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计算&通过优化铝护层的节距*轧纹深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轧纹结构的铝护层对电缆性能的影响+图%!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轴向模型,E$E"!$$+FG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参数为便于利用@RV T V软件进行电场分布*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的计算&表$中列出了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温度范围内所用材料的部分特性参数+表#RZ[H8绝缘高压电缆各材料的特性参数材料名称介电常数导热系数=_-!8-l"g$热膨胀系数=!$-l g$"弹性模量=c C2泊松比铜导体$++++’+$$E&O$+g#$+++E,"*内屏蔽"$+++E*#&$E&$"O$+g’+E++,,**+E’,%H I C J绝缘"E$)+E’+*"E%$$O$+g’+E+$)&’)+E’,%外屏蔽’$$*+E*+&"E,)&O$+g’+E+")+&%+E’,%半导电缓冲!阻水"带’,#++E+%",E,#*O$+g,+E+"$)")g+E)空气$+E+"’,E,#*O$+g,+E+++$+皱纹铝护层$++++",)"E,O$+g#"#E$k"*E#+E,"k+E,*沥青!防腐层""E"&k"E&&#E#O$+g’$E*+E’?a C J!外护套"+E’$&E#*O$+g*+E$)"+E’,%-%-!!表"中列出了$$+FG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径向模型的各结构参数&导体截面分别为’++88"和$"++88"&用于表征H I C J电缆的载流量大小+为了比较皱纹铝护层结构与缓冲层结构发生改变时的电场和温度分布&分别采取!优化条件$"将气隙缩小+E$88’!优化条件""将缓冲层厚度减薄"88’!优化条件,"取消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三种优化情况来分析+表!RUT]##"N OZ[H8绝缘高压电缆径向模型的各层结构参数表!单位%88"结构名称L M I_+,*’=$$+FG$O’++L M I_+,*’=$$+FG$O$"++典型参数优化条件$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典型参数优化条件$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导!体$$E)#$$E)#$$E)#$$E)#"+E)#"+E)#"+E)#"+E)#内屏蔽$,E$+$,E$+$,E$+$,E$+""E)#""E)#""E)#""E)#H I C J绝缘,+E*+,+E*+,+E*+,+E*+,&E)#,&E)#,&E)#,&E)#外屏蔽,$E*+,$E*+,$E*+,$E*+,%E%#,%E%#,%E%#,%E%#阻水带,*E#+,*E#+,’E#+,$E*+’’E&#’’E&#’"E&#,%E%#空气隙,*E&+,*E)+,’E&+,$E%+’#E,#’#E"#’,E,#’+E’#皱纹铝套’"E##’"E’#’+E##,)E$##"E"##"E$##+E"#’)E,#防腐层’"E)#’"E*#’+E)#,)E,##"E’##"E,##+E’#’)E##外护套’*E)#’*E*#’’E)#’$E,##)E’##)E,###E’##"E## %S!R##"N OZ[H8绝缘电缆的径向模型仿真计算电场分布及结果讨论使用@RV T V软件计算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电场分布&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按表$中选取&计算时可认为铜导体和铝护层是理想导体+计算的边界条件%将导体与内屏蔽的交界面设为#+!为了评价特殊状况选取值$$+FG"+由于铝护层端部采取接地&则认为铝护层沿长度方向均为零电位&故将铝护层与间!气"隙的交界面设置为零电位+,E"E$!不考虑重力因素的理想电缆模型的电场分布从图$+到图$&所示的分别为不同载流量的$$+FG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在不同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电缆&其电场分布都遵循着电磁规律&即介电常数小的介质电场强度高&而半导电材料的电场强度低+在$$+FG H IC J电缆的电场分布等值图中&L M I_+,*’=$$+FG$O’++电缆的电场强度最高点分布在H I C J绝缘层靠近内屏蔽层的位置&而后沿着电缆半径的方向向外逐渐减小&且在外屏蔽层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也保持着同样的分布规律’但在空气隙中&其电场强度值较大&用颜色来进行分辨&为棕黄色&则表示其电场强度值仅次于红色区域&由此可见空气隙中电场强度是较高的+图$’2为图$+所对应的H I C J电缆沿电缆半径方向的电场强度分布值+该图直观地表现了H I C J电缆中电场沿半径方向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看出&空气隙中的电场强度值是与H I C J绝缘中的场强值处于同一数量级&而内外屏蔽层及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的电场强度与绝缘和空气隙相比可忽略+此时空气隙中的场强已大大超过了空气的击穿场强!,FG=88"+图$’3为气隙发生电击穿后H I C J电缆沿电缆半径方向的场强分布值+图$+!L M I_+,*’=$$+FG$O’++典型参数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 M I_+,*’=$$+FG$O’++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对于L M I_+,*’=$$+FG$O$"++电缆&从图$#k图$&中可以看出&电场强度的最大值分布在空-+$-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沿电缆半径方向的场强分布气隙中&但HI C J 电缆整体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与L M I _+,*’=$$+FG$O ’++电缆是一致的+从等势图中还可看出&对于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其电压降绝大部分都落在HI C J 绝缘层上&即电缆绝缘主要依靠HI C J 绝缘层来承担&这符合H I CJ 图$#!LM I _+,*’=$$+FG$O $"++典型参数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电力电缆结构的电气设计+尽管空气隙中的电场强度很高&但空气隙很小&一般仅+E,k +E #88&故空气隙上的电压值并不高+通过仿真计算&可得到如表,所示的外屏蔽层*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及空气隙在各种优化条件下的场强值分布范围&各层结构场强值由大到小沿电-$$-缆径向由内而外分布’同时也看到&当减小空气间隙+E$88后&外屏蔽层*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和空气隙的场强都略有提高’当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减薄"E+88后&对外屏蔽层其场强也略有降低&但不明显&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电场分布趋于集中&空气间隙中的场强也有了提升’当去除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后&则外屏蔽层的场强分布趋于均匀&与典型参数下相比&场强略减小&然而空气间隙中的电场更集中且提升&高达%E")FG=88+与典型参数比&增加了$’E%*h+表%RZ[H8电缆缓冲层在不同情况下的电场分布比较!单位%FG=88"L M I_+,*’=$$+FG$O’++L M I_+,*’=$$+FG$O$"++电缆结构典型参数优化条件$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外屏蔽层!"E&%k"E&+"-$+g,!"E%"k"E&,"-$+g,!"E%+k"E&+"-$+g,!"E&&k"E)&"-$+g,缓冲带层!"E*#k"E,*"-$+g,!"E*&k"E,&"-$+g,!"E*#k"E’)"-$+g,,空气间隙$+E"k$+E,$+E,k$+E’$+E*k$+E&$$E,k$$E#!!对于L M I_+,*’=$$+FG$O$"++电缆&由于H I C J绝缘厚度有所减薄&表明有更高的压降落在空气隙以及外屏蔽层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上&从而导致场强值上升&尤其是空气间隙的场强远超过了空气的击穿场强!,FG=88"+,E"E"!考虑重力因素情况下的电场分布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水平敷设安装运行较多&实际上&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以内的缆芯受自重影响与皱纹铝套的下部是接触的+对此在进行电场分布计算时&计算单元的选择及边界条件的设定仍保持不变+从图$%可以看出&基于H I C J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仿真计算&其空气隙中电场强度的分布与外屏蔽层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一样&处于一个较低场强区域+此时&外屏蔽层的电场强度约为"E,,k "E’FG=8&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的电场强度约为$E)%k"E"$FG=8&而空气隙中的电场强度则可忽略+在理想情况下&即各材料的介电性能有较好的一致性&H IC J绝缘电缆的各结构层间接触光滑&无接触电阻产生&对于由金属护层!导体"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相接触所构成的非圆周非均匀空气隙&可认为是一个被屏蔽的空间&因而这里的空气隙中场强分布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场强分布相当&可认为是导通的+当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上存有缺陷&导致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接触存在不良&或因为皱纹铝护层的轧纹形成的螺旋空气隙空间与半导电缓图$%!L M I_+,*’=$$+FG$O’++在正常运行时的电场分布冲!阻水"带产生接触不良&而产生空气隙存在&此时H I C J电缆的场强分布应根据非重力因素的理想模型来考虑计算分析+由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既具有导电特性&同时其内部含有大量的静态空气&因此&与其相邻的金属护层能紧密地接触&则对于内部的空气隙或被轧纹金属隔断的空气隙中的电场分布其场强很低’若在电缆长度方向上存在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金属护层接触不良或气隙过大&则会导致电缆某个部位的空气隙承受电场强度过高&致使此处金属护层局部放电+TR结束语通过测量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所用材料的物理参数和利用有限元!@RV T V"软件对电缆缓冲层不同结构状况下的电场仿真计算&可以发现%!$"目前用于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半导电缓冲!阻水"带除了具有半导电特性外&遇水膨胀能使!!!$下转第#U页%-"$-图)为芯棒外径-取&88&玻纤复合材料层厚度取+E)88&卷轴直径分别取#+-&##-&*+-的卷绕应力分布图+轴向和环向应力中的一小部分是线性化的&在对比轴向应力后环向应力基本可以忽略+分析表明&随着卷轴半径的增加&最大抗压强度下降+图)!复合芯棒卷绕时应力分布图TR 结R 论!$"试验采用@Q @f P :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芯棒在卷绕过程中的分布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后续组合载荷分析做好准备+!""模拟计算了相同芯棒外径卷绕在不同直径的卷轴上时&芯棒内部的等效应力&并指出最大等效应力是集中分布在碳纤维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分界面处+!,"随着卷轴直径的增加&轴向拉=压应力不断减小&两者间成反比关系&为制定国标中卷绕试验的卷轴半径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I @_@^@&Q C :K JJ M &;P >>:^6@178X7V .S 017/017RYW1S 7/[7/47-V 2Z 2S B.Z B S 08X0/2S W/0V (M )9J J J>/2RV C 7-0/a 04.\0/T &"++#&"+!,"%"$%,("$%%6(")!:B7F/.0B ??&]8.Y.?M 6^0.R[7/1080RS 7[80S 244.1X42S 0V -.S B178X7V .S 082S 0/.24V (M )6<78X7V ?2S 0/&"++#&,%!&"%)",()’’6(,)!庄茁&由小川6基于@Q @f P :的有限元分析和应用6第$版(?)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刘智恩6材料科学基础6第"版(?)6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6(#)!郝元恺&肖加余6高性能复合材料学6第$版(?)6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上接第#!页%其介电常数随温度上升而变大&但因其内含有大量的空气隙&使其导热特性变差&会阻碍绝缘体散热而影响电缆的载流能力’!""缓冲层的厚度在能保证H I C J 绝缘层受热膨胀的前提下应以减薄为好&可以极大地降低热阻&增加导热效果’!,"有效控制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的间隙!空气隙"或减薄间隙直至紧密接触&将有利于改善缓冲层与金属护层内的电场分布&避免空气隙承受较高的电场强度而与金属护层产生局部放电现象’!’"金属护层的螺旋轧纹并非越深越好&在能抵挡外部机械作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轧纹深度&降低内部的空气隙+因此对于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的结构设计有如下建议%!$"对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应优选热阻系数小*具有防水!或不透水"的半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缓冲层的厚度应通过验证绝缘体的热膨胀计算&并非越厚越好&依据电缆的弯曲特性要求尽可能减薄缓冲层的厚度’!,"尽可能避免金属护层内部的空气隙存在&如采用免轧纹金属护层!平板铝护层"&或采用具有导电性能且受热膨胀的材料来填充金属护层内部的间隙+-*$-。

浅谈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

浅谈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

浅谈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压电缆为什么要采用金属屏蔽结构以及金属屏蔽的工艺及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金属屏蔽;截面积;屏蔽工艺;短路电流;0 引言金属屏蔽层是中压(3.6/6kV∽26/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不可缺少的结构,GB/T12706.2—2008和GB/T12706.3—2008第7部分规定所有电缆的绝缘线芯上应有金属屏蔽,可以在单根绝缘线芯上也可以在几根绝缘线芯上包覆金属屏蔽。

科学设计金属屏蔽的结构、准确计算屏蔽层所承受的短路电流并合理制定屏蔽层加工工艺,对确保交联电缆的质量乃至整个运行系统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金属屏蔽的方式和作用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金属屏蔽的方式主要由铜带搭盖绕包屏蔽和疏绕铜丝屏蔽两种方式。

根据GB/T12706-2008 额定电压6kV到35kV电缆的标准规定,铜带屏蔽方式中的铜带平均搭盖率不小于铜带宽度的15%(标称值),最小值不小于5%。

单芯电缆的铜带厚度≥0.12mm,多芯电缆的平均厚度≥0.10mm,铜带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

铜丝屏蔽由疏绕的软铜线组成,其表面应由反向绕包的铜丝或铜带扎紧,相邻铜丝的平均间隙应不大于4mm。

电缆结构上的屏蔽是一种改善电场分布的措施,金属屏蔽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缆正常通电时金属屏蔽层通过电容电流,短路故障时通过短路电流。

2、将电缆通电时引起的电磁场屏蔽在绝缘线芯内,以减少对外界产生的电磁干扰,金属屏蔽层也起到限制外界电磁场对内部产生的影响。

3、电站保护系统要求外金属屏蔽具有较好的防雷特性。

4、均化电场,防止轴向放电。

由于半导电层具有一定的电阻,当金属屏蔽层接地不良时,在电缆轴向由于电位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电缆沿面放电。

2 金属屏蔽截面积的计算为了保证系统发生短路时不烧坏金属屏蔽层,必须根据系统规划详细合理计算出短路容量,根据短路容量计算出金属屏蔽层的截面大小。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机理研究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机理研究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机理研究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机理研究高压XLPE电缆是一种常用的输电电缆,它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和传导能力。

然而,长期使用后,电缆的缓冲层可能出现烧蚀故障。

本文将逐步探讨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机理。

步骤一:了解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高压XLPE电缆的结构包括导体、绝缘层、缓冲层和护套层。

缓冲层通常由聚乙烯或其他材料制成,主要用于保护绝缘层免受外界物理和化学损害。

步骤二:分析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的可能原因。

缓冲层烧蚀故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电缆运行过程中的过载电流、环境温度的升高、电缆接头不良等。

步骤三:探讨电缆运行过程中过载电流对缓冲层的影响。

当电流超过电缆额定负载能力时,缓冲层可能会受到过热和烧蚀的影响。

过载电流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缓冲层温度升高,可能烧蚀缓冲层。

步骤四:研究环境温度对缓冲层的影响。

高温环境会导致缓冲层材料老化、变脆,使其更容易发生烧蚀故障。

因此,环境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增加缓冲层烧蚀的风险。

步骤五:考察电缆接头不良对缓冲层的影响。

电缆接头的安装不当或连接松动可能导致接触电阻升高,产生大量热量。

这些热量将直接传导到缓冲层,导致烧蚀故障的发生。

步骤六:总结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的机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是由于过载电流、高温环境和电缆接头不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的机理研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维护措施,以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高压电缆缓冲层材料及结构特性研究

高压电缆缓冲层材料及结构特性研究

重量) / 吸潮前重量) 如图 3 所示,体积电阻率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 4 所示。
图 4 缓冲层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吸潮后 体积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 3、图 4 可知,高压电缆用缓冲层材料由于 含有导电碳粉,在自然环境下存放均会出现不同程 度的受潮,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含阻水粉,受潮比半导 电缓冲带更大。 受潮后缓冲层材料体积电阻率均有 所升高。
“ 烧蚀” 和“ 白斑” 的现象,对高压电缆用缓冲层材料及几种典型高压电缆缓冲层结构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
模拟试验再现“ 烧蚀” 和“ 白斑” 的形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压电缆; 缓冲层; 结构; 白斑; 烧蚀
中图分类号:TM24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01( 2019) 02⁃0019⁃09
图 3 缓冲层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吸潮情况
图 2 等效电路图
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套之间的分压关系如下式:
u1

Cu C1



C2 +



u2

Cu C2


1中:u 为导体对地的总电压;u1 为导体与绝缘屏蔽
之间的分压;u2 为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套之间的分
压;C 为电缆等效电容。
(1) 自然环境吸潮对缓冲层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试验方法:分别选取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和半导
电缓冲带两种缓冲层材料各制作 1 个试样,在自然
环境( 湿度 70% ~ 80%) 下吸潮不同时间,然后测量
其吸潮率和体积电阻率,分析其变化情况。
试验设备:电源、万用表。
试验结果:缓冲层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吸潮,其吸
潮率随时间的变化( 吸潮率 = ( 吸潮后重量-吸潮前

高压电缆屏蔽层怎么做

高压电缆屏蔽层怎么做

高压电缆屏蔽层怎么做高压电缆屏蔽层的作用及用途矿用高压电缆的屏蔽层因为作用不同所采用的材料及结构不同。

电缆屏蔽层按作用分导线屏蔽、绝缘屏蔽和金属屏蔽。

①导线屏蔽。

导线屏蔽为包在矿用电缆导线表面外的半导电材料,用于大于3kv的矿用高压电缆防止电晕产生。

由于高压强电场使曲率半径很小的多股绞线表面,产生尖端放电形成电晕,影响绝缘性能、造成能量损耗。

在每一相多股绞线外包上导线屏蔽后,增大导线的曲率半径,均匀了电场,防止电晕的产生,故导线屏蔽又称均压带。

要求导线屏蔽层表面光滑,无明显凸纹、尖角和颗粒。

导线屏蔽采用的半导电材料是在绝缘材料中掺杂了导电物质,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导线屏蔽材料有纸绝缘电缆的半导电纸、金属化纸等,橡胶、塑料绝缘电缆的半导电橡胶、半导电塑料等。

②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是包在绝缘和接地芯线之外的半导电材料,当一相绝缘破损时,其主芯线经绝缘屏蔽与接地芯线相连,造成单相接地故障,使单相接地保护动作切断电源,既可防止了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发生,又可防止短路电弧引起瓦斯、煤尘的燃烧和爆炸。

所以有绝缘屏蔽的电缆特别适用于向有燃烧和爆炸危险场所的设备供电。

绝缘屏蔽采用的材料与导线屏蔽材料相同。

对于无金属护套的塑料、橡皮电缆,绝缘屏蔽由半导电材料加金属带或金属丝组成。

③金属屏蔽。

金属屏蔽是包在统包绝缘之外的导电材料,产生电磁屏蔽以防止强电场辐射干扰通信信号。

所以额定电压为3kV以上的电缆均应有金属屏蔽。

按材料不同有铜带屏蔽和铜丝屏蔽两种。

前者用于固定式电缆,后者用于移动式电缆。

采用铅包和铝包金属套时,金属套可兼作金属屏蔽层。

电缆使用时,金属屏蔽层应与接地系统相连。

高压电缆缓冲层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高压电缆缓冲层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高压电缆缓冲层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赵健康;樊友兵
【期刊名称】《电线电缆》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高压与超高压交联电缆金属护套与电缆缆芯之间的缓冲层是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缆的机械、热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缓冲层对电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阻水带的热阻特性与工艺特点,对国产两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电缆进行了对比温升试验,最后讨论和分析了现在国内外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的结构与工艺特点.研究表明,具有不同结构与材料的缓冲层,对电缆本体的热阻有显著影响,也对电缆载流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国产电缆的缓冲层设计与工艺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赵健康;樊友兵
【作者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247.1
【相关文献】
1.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 [J], 汪传斌;金海云
2.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烧蚀缺陷的射线检测工艺参数研究 [J], 刘维可;谢亿;刘三伟;段肖力;曹先慧;黄福勇;冯超;吴堂清
3.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故障研究现状综述 [J], 孟峥峥;李旭;于洋;李志坚;杜晓雨;孔晓晓;李进;李奇;杜伯学
4.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故障研究现状综述 [J], 刘刚
5.浅析高压电缆缓冲层的设计 [J], 朱远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缺陷研究现状综述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缺陷研究现状综述

绝缘材料 2024,57(4)邱玮等: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缺陷研究现状综述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缺陷研究现状综述邱玮1,章宇聪1,2,谢亿2,曹先慧2,刘维可2,胡俊3,李湘珺1(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2.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7;3.湖南省湘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208)摘要: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因缓冲层缺陷引发的故障频发,已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文首先介绍了缓冲层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缓冲层失效的相关研究;其次从缓冲层的材料特征和内部结构等角度结合电场仿真来分析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后对缓冲层缺陷中出现的白色粉末绝缘性能和理化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其形成机理;最后对缓冲层缺陷的检测手段进行汇总,提出使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对电缆缓冲层缺陷进行检测以弥补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并建议对铝护套及缓冲层的材料或结构进行优化,以预防缓冲层缺陷的生成。

关键词: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缓冲层缺陷;计算机断层成像;平滑铝护套中图分类号:TM247 DOI:10.16790/ki.1009-9239.im.2024.04.002Summary of research status on buffer layer defects inhigh voltage XLPE cablesQIU Wei1, ZHANG Yucong1,2, XIE Yi2, CAO Xianhui2, LIU Weike2, HU Jun3, LI Xiangjun1(1.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 China;2.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007, China;3. Hunan Xiangdian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Center Co., Ltd., Changsha 410208, China)Abstract: The frequent faults caused by buffer layer defects in high-voltage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cables have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saf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uffer layers was introduced at first,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buffer layer failure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 Secondly, the main reason of buffer layer defects was analyzed through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from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buffer layers, and the insulating proper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ite powder in buffer layer were summarized to propose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Finally,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buffer layer defects were summarized, it is proposed to use 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to detect cable buffer layer defect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detection methods, 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optimize the materials or structures of aluminum sheaths and buffer layers to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buffer layer defects.Key words: high voltage cables;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buffer layer defects; computed tomography; smooth aluminum sheath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电力需求猛增。

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研究摘要: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缆生产厂家沿用国外电缆的设计模式,对阻水缓冲层的设计参数要求并不清晰,国标GB/T18890—2015《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及GB/T11017—2014《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对缓冲层的性能要求仅是采用半导电弹性材料,使绝缘半导电屏蔽层与金属屏蔽层保持电气上接触良好,其他物理力学性能符合JB/T10259—2014要求。

在阻水缓冲层烧蚀缺陷问题出现后,国内学者逐步对缓冲层材料、缓冲层故障机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的间隙距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但对于电力运维单位亟需解决的阻水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

基于此,对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引言高压电缆材料及结构的选择对电缆的长期可靠使用影响巨大。

近年来,电缆缓冲层在运行中出现烧蚀现象就是其最典型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缆缓冲层是由半导电无纺布加防水粉组成的,由于材料性质特性的变化、生产工艺的不同,材料表现出的结构特性千差万别。

电缆运行时,电容电流的出现和分布变化,不同接地方式运行下电容电流的集中方式也不同,如果在电流集中点上,材料的温升超过了基材的耐温极限,就可能出现烧蚀现象。

1电缆缓冲层的作用及类型高压输电电缆的缓冲层位于绝缘屏蔽层与皱纹铝护套之间,充当电气连接。

避震器应具有半绝缘功能,能与绝缘金属外壳产生良好的电接触,避免静电、电磁传感器和自由绝缘,而泄漏和充电电流只应集中在一起,燃烧层应受到损伤。

此外,缓冲层应具有纵向阻水功能,高压XLPE电缆均采用皱纹铝护套实现径向阻水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罩和金属套管损坏时需要减振器性能,以阻挡沿金属外壳的冲水过程,并使电流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

当前,通常使用半页(阻塞)缓冲区,铜丝织物有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对于电缆缓冲层,在设计时除了应考虑缓冲作用、均匀电 场作用以及对于阻水要求的电缆,要有良好的阻水作用外,还应考
令 T4=T1+T3,代表电缆本体热阻,则可以得到电缆本体热阻变化 虑缓冲层的热阻效应。
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关系的表达式:
3 结束语
I
TI
2(T T )
本文讨论了高压电力电缆缓冲层的绕包带及缓冲层与金属套 下气隙对电缆散热条件的影响,导出了缓冲层热阻变化对电缆载流
数,实际上是聚酯纤维、空气的混合热阻系数。阻水带中含有大量静 这个厚度范围内,空气隙的热阻取决于空气隙的厚度。厚度增加,热
ÂÁÃÂÁÁÂÃÁÄÅ 止空气,静止空气的热阻系数约为40K·m/W,比聚酯纤维约高一个 阻变大,厚度减小,热阻也相应变小。
数量级,因此,阻水带的热阻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层中所含
表 3 电缆温升试验结果
由表 2 可以看出,两种电缆本体结构上主要的差别有:(1)2# 电
缆缓冲层采用的是一层金布绕包带,一层半导电阻水带的结构,其
缓冲层的厚度仅 1.0mm;而 1# 电缆则由于生产工艺、阻水功能以及
绕包带选材的不同,采用了 2 层半导电阻水带绕包,单层厚度
1.5mm,两层厚 3mm。这是两种电缆最大的差别。(2)1# 电缆金属套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年 4 月(中)
电力科技
浅析高压电缆缓冲层的设计 朱远标
(中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3)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国产 YJLW03-64/110kV 电力电缆的对比温升试验,对电缆缓冲层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对电缆缓冲层 的设计以及工艺的不同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 键 词 :高压电缆;缓冲层;设计;载流量
Á ÁÂ 上述的问题,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电缆的工
艺不同对电缆的载流量有很大影响,笔者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
(1)式中,Grg 为热传递作用的表征值;g 为重力常数(m/s2);α 为体
方式,分析了高压电力电缆缓冲层的结构对电力电缆载流量的影 积膨胀系数(I/K);△t 为夹层两壁的温度差(℃);δ 为夹层厚度;为运动



Ω−
!
#$%&’()

#$% + ,
-./
*
01
01&’()
01%+, -./
* *
01#$&’()

01#$%2
345
"
*
*
* *
式中,△θ 为高于环境温度的导体温升(℃);R 为最高温度下导体
均厚度在 1.0~2.5mm。电缆缆芯与铝套之间的气隙厚度并不均匀。 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Ω/m);Wd 为绝缘介质损耗(W/m);n 为电缆芯
空气隙的厚度不同,空气隙的传热机理也将发生变化,其热传 数;λ1、λ2:分别为电缆金属护套与铠装的损耗系数;T1 为电缆导体与
+, -./
2
JJ4
J*43
110kV XLPE 单芯电缆金属套外无铠装,所以为 0;T3 为电缆外护套
热阻(K·m/W);T4 为电缆外部热阻(K·m/W)。 对于 110kV XLPE 单芯电缆,可以将式(2)简化为:
△θ=I20R(T1+T3+T4)
(3)
这里假设 T1 发生变化 △T2 时,在电缆导体与金属套之间的温
由表 1 可以看出,阻水带材料的热阻系数在 11.0K·m/W 左右, 大空气隙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想要降低空气隙热阻,应尽量使电缆
远高于所用聚酯纤维编织带的热阻系数 3~7K·m/W,分析其原因主 结构紧凑,但也需考虑运行中可能出现因过紧而导致铝套对绝缘的
要在于阻水带的结构特性。表 1 中的半导电阻水带材料的热阻系 挤压。而当空气隙厚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纯热传导将起主要作用。在
3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实例 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动能成本考核的不断深入,企业内的一些 生产单位逐步对变压器的运行损耗引起重视,开始对变压器进行经 济运行分析实践,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某生产车间的 6 台容量为 1000kV·A 的 SJ1000/10 型高耗能配
电变压器,原来全部处于运行状态,在暂不能更新高耗能变压器的情 况下,通过调整变压器之间的负载,合理选择变压器的运行台数,将 变压器的运行台数由原来的 6 台全部投入运行调整到正常时 3 台 运行 1 台备用,减少了变压器的运行损耗,每年因此节约电能 17 万 多 kW·h,按目前电度电费单价 0.52 元/kW·h 计算,每年节约电费 9 万多元。
采用金布绕包带和半导电阻水带配合,作为电缆缓冲层,同时 对半导电阻水带工艺进行控制,尽量减小其中密封静止空气的数 量,保证电缆结构的紧凑,能有效地提升电缆载流量。在无纵向阻水 性能要求时,可以采用挤塑工艺挤制,还可以采用半导电橡胶缓冲 带,而不采用聚酯纤维无纺布制成的半导电带绕包作为缓冲层,这 样也能有效地提高电缆载流量。
可以将电缆的气隙等效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水平夹层,厚度
3.0mm;一种为竖直夹层,厚度 1.5mm。以此计算出电缆夹层气隙的
Grg 值。 根据计算与实际测量结果,电缆铝套温度约为 40℃,电缆绕包
带外表面温度约为 50℃。
取两壁平均温度 Tm 约为 45℃(即 318K),空气特性参数:密度 ρ= 1.128kg/m3,运动粘度 v=l6.96×10-6m2/s,导热系数 λ=0.0276W/(m·K),
m/W,由于 T3、T4 的变化相对 T1 而言极小,因此△T1≈-0.25,这时根
据式(4),有: I
T
I
0.25 I 0.102I
2(T T T )
2 1.23
由上式可知,不同厂家同样型号的电缆,2# 电缆的载流能力比 1# 电缆的载流量能力要大 10.2%。
结合本文第 2.1 点的分析,充分说明了缓冲层对于电缆的载流 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2 电缆缓冲层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
空气的状态和数量。在空气不流动时,纤维层中所保持的空气越多,
当电缆中通过某一电流 I0 时,电缆导体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升
材料的热阻系数越大。
计算公式为:
1.2 空气隙特性分析
(I R 0.5W )T I (1 ) W nT I R(1
) W n(T T ) (2)
在电缆的绕包带与金属护套之间,留有一定的的气隙,气隙平
度差 θ1 也将随之改变,变化的温度为 △θ1=I20R△T1
将式(3)两边同时微分,可以得到载流量的变化量 △I,与导体和
金属护套之间热阻变化量 △T1 之间的关系式为:
.I . . .T
.I
ÁÃÂÄ2(T.T.T)
(4)
2012 年 4 月(中) 科技创新与应用
表 4 电缆热阻试验推算结果
A T /(K m/W) T /(K m/W) T /(K m/W)
前言
果,从而大大加强空气隙的热传递作用。表征空气的这种热传递作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架空 用的是 Grg 值。
电力线路由于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城市的景观和地块使用,
在极小的有限空间内,这些气隙内空气的流动主要取决于以夹
与城市规划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地埋电力电缆由于有效的避免了 层厚度为特征长度的 Grg 值: G g t
ÁÂÁ 面半导电阻水带和双面半导电阻水带。对几种典型的绕包带材料进 ÂÃ 行了热阻系数测试,结果见表l。
水平夹层的 Grg 为:
G 9.8 3.14 10 10 (3.0 10 ) (16.96 10 )
28.88
表 1 常用缓冲材料的热阻
竖直夹层的 Grg 为:
Á ::::
::::::::: ::::::::: ::::::::: :::::::::
2.1 试验
量影响的表达式,并通过试验证明了电缆缓冲层结构的差异对电缆
选择了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型号 YJLW64/1101×630 电 载流量的影响。
缆,两者结构的不同点主要在于电缆缓冲层的差异。电缆结构参数
通过对两种不同缓冲层的电缆温升试验以及结构对比分析,发
见表 2。
现缓冲层的结构以及缓冲层与金属护套之间配合的紧密程度对电
图 1 典型的 110kV 电缆纵向剖面示意图 1.1 绕包带材料特性分析 对于电缆的不同功能要求,绕包带材料可以采用金属化布、无
相对饱和蒸气压 ρr=0.699。
则空气的体积膨胀系数 α 为:
1 1 3.14 10 (I / K ) T 318
纺布,还可以采用半导电橡胶。带有阻水功能的阻水带可以分为单
递作用也将产生明显差异。间隙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会产生对流效 金属护套之间的热阻 (K·m/W);T2 为金属护套与铠装之间热阻,因
于经济运行状态;(2)有备用变压器的变电所,选择技术特性好的变 压器运行,技术特性差的变压器作为备用;(3)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应 选择最优组合经济运行;(4)调整变压器之间的负载,合理再分配达 到经济运行;(5)调整变电所之间的变压器,改善损耗特性达到经济 运行;(6)设计选配、淘汰更新变压器时,要分析确定变压器的经济运 行区间和方式。
响。
粘度(m2/s)。
1 电缆缓冲层结构的热阻特性分析 典型的 110kV 电缆的纵向剖面见图 1。图中,金属护套与电缆 绝缘屏蔽之间由两层构成。一层为绕包带,另外一层为绕包带与金 属铝套之间的气隙。缓冲层由绕包层和气隙共同组成。
一般情况下,竖直夹层 Grg≤2860;水平夹层 Grg≤2430,这时夹 层中的热量传递方式为纯热传导。当 Grg 超过上述数值时,夹层内开 始形成对流传热,并且随着 Grg 值的增加,对流越来越剧烈。
径为 88.5mm,2# 电缆为 84.8mm,金属套其他参数相同,这说明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