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对杜仲的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杜仲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杜仲项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详细的描述和规范。
药典对于各种中药材的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以保障中药材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药典的角度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杜仲的要求和相关内容。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杜仲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药典的定义,杜仲是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药典还对于杜仲的外观、性状、气味、味道等进行了描述,以便于鉴别和辨认。
药典对于杜仲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药典规定了杜仲的质量控制标准。
其中包括杜仲的含水量、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挥发性物质、挥发性油、水溶性物质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要求旨在保证杜仲的纯度和质量。
其次,药典还对于杜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描述。
其中主要包括杜仲的化学成分、鉴别方法、含量测定等。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杜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质量要求和化学成分外,药典还规定了杜仲的药用部位和功能主治。
杜仲的药用部位是干燥的树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出,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止血止带和降压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肌肉无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还对于杜仲的用法和用量进行了规定。
药典规定杜仲可入药,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也可以制成饮片、浸膏、提取物等形式供消费者选择。
同时,药典还规定了杜仲的用量范围和用法,旨在保证杜仲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还对于杜仲的贮藏、加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药典提出了杜仲在贮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防潮、防霉、防虫等。
药典还规定了杜仲加工过程中的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的一些关键环节,如采收时期、剥离树皮的方法和保存期限等。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杜仲的描述和规定非常详细和严格。
药典以科学的角度规范了杜仲的质量要求、化学成分、药用部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贮藏加工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了杜仲的药材安全和有效性。
综述——杜仲

1.杜仲(《神农本草经》)Eucommia ulmoides【出处】始载于唐初《神农本草经》;【英文名】FRUCTUS AMOMI ROTUNDUS【别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基原】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树皮)。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其他本草记述:《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
入药炙用。
《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
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
《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
《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
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
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
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杜仲是名贵滋补药材,其有效成分中除了含有大量已知活性的药用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杜仲保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0年中国药典对酒黄精的要求

2020年我国药典对酒黄精的要求一、引言酒黄精,又称杜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植物性药材。
它不仅在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酒黄精在我国药典中有着严格的检验和质量要求。
而在2020年的我国药典中,对酒黄精的要求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2020年我国药典对酒黄精的要求。
二、酒黄精简介1. 酒黄精的来源和用途酒黄精是一种落叶乔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它具有活血祛瘀、强筋健骨的功效,在中医药中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酒黄精对于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酒黄精的药用价值酒黄精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各类生物碱、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其所含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黄酮类成分对心脑血管有益,能降低胆固醇、血脂和抗血栓形成;苯丙素类成分有抗炎、镇痛、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等作用。
三、2020年我国药典对酒黄精的要求1. 外观特征根据我国药典的要求,酒黄精的外观应该为肥大的根茎块,粗壮,多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皱纹,断面洁白,皮部薄而易剥离。
这些外观特征的要求,旨在确保酒黄精的质量和原始状态。
2. 品质检验酒黄精的品质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激光粒度分布、微生物限度和农药残留等方面。
其中,理化指标包括水分、总灰分、灰分、醇不溶物和水可溶物等项目,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3. 主要成分根据我国药典的规定,酒黄精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包括糖类、黄酮类、总生物碱含量等项目,都有严格的检测标准,以保证酒黄精的药用价值。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2020年我国药典对酒黄精的要求,从外观特征到品质检验、主要成分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酒黄精质量的稳定,也有利于规范市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概述杜仲来源于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Eucommia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杜仲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树林里。
在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
味甘,性温。
归肝、肾、胃经。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
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基源鉴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杜仲原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
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
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
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
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
种子扁平,线形,长1.4~1.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
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真伪鉴别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0.3~0.7cm。
杜仲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杜仲药材名称:杜仲[国家保护2类]拼音名称:DUZHONG别名:思仙、思仲、木绵、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棉皮、玉丝皮、丝棉皮。
科属: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成药:共有346种中成药使用杜仲:壮骨追风酒杜仲补天素寄生追风液追风壮骨膏添精补肾膏特制狗皮膏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消糖灵胶囊妇宝颗粒妇科再造丸等。
应用: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
以其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
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
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如青娥丸(《和剂局方》);与独活、寄生、细辛等同用,治风湿腰痛冷重,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与川芎、桂心、丹参等同用,治疗外伤腰痛,如杜仲散(《圣惠方》);与当归、川芎、芍药等同用治疗妇女经期腰痛;与鹿茸、山萸肉、菟丝子等同用,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如十补丸(《鲍氏验方》)。
2、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
常以本品补肝肾固冲任安胎,单用有效,亦可与桑寄生、续断、阿胶、菟丝子等同用。
如《圣济总录》杜仲丸,单用本品为末,枣肉为丸,治胎动不安;《简便单方》以之与川断、山药同用,治习惯性堕胎。
此外,近年来单用或配入复方治高血压病有较好效果,多与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项: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
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采收加工:栽种10年后,于4~5月用刀剥取局部树皮,趁鲜刮去粗皮晒干;或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在稻草垫底的平地上,待内皮变黑时取出晒干。
炮制工艺:1、杜仲:取原药除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刮去粗皮与附生物,开成2. 5~4CM阔的长条,顶头切0.3~1CM厚片或2.5~3CM小块,干燥。
2、盐杜仲:取社仲片或块,用盐水拌匀,润透,加热拌炒或用砂烫至断丝、表面焦黑色。
每100KG社仲块片,用食盐2KG化水过滤后用。
杜仲雄花药典标准

杜仲雄花药典标准摘要:杜仲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雄花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于杜仲树的雄花。
杜仲雄花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和临床治疗。
为了规范杜仲雄花的质量和使用,制定了杜仲雄花药典标准。
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杜仲雄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花朵的大小、颜色、花瓣的形状等。
其次,需要确定杜仲雄花的理化性质,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
此外,还需要对杜仲雄花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如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
最后,还需要对杜仲雄花的质量控制进行规定,包括杂质限度、微生物限度等。
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对于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确保杜仲雄花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杜仲雄花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规定,可以避免使用劣质杜仲雄花,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中药研究的发展。
通过对杜仲雄花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深入了解其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中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然而,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杜仲雄花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
因此,制定杜仲雄花药典标准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差异性。
其次,杜仲雄花中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分析和鉴定的方法也比较复杂。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准确、可行的分析方法,以确保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杜仲雄花药典标准的制定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
它可以确保杜仲雄花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中药研究的发展,推动中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常见补虚药——杜仲

常见补虚药——杜仲【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Dù Zhònɡ【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采收和储藏:栽培10~20年,用半环剥法剥取树皮。
6~7月高温湿润季节,此时杜仲树形成层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在离地面10cm 以上树干,切树干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注意割至韧皮部时不伤形成层,然后剥取树皮。
经2~3年后树皮重新长成。
环剥法,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技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再在离地面10cm处再环切一刀,再垂直向下纵切一刀,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然后剥取树皮。
剥皮直选多云或阴天,不宜在雨天及炎热的晴天进行。
加工: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m。
树皮灰褐色,粗糙,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幼枝有黄褐色毛,后变无毛,老枝有皮孔。
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老叶略有皱纹,边缘有锯齿;侧脉6-9对。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无毛;雄蕊长约1cm,无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花梗长约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
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
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树皮呈扁平的板块状、卷筒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大小不一,厚2-7mm。
《本草纲目》说中药之杜仲:强腰补肾,降血压,抗衰老

《本草纲目》说中药之杜仲:强腰补肾,降血压,抗衰老杜仲——补肝肾,补精血,强筋骨,安胎《本草再新》记载杜仲“充筋力,强阳道”。
别名:杜仲、丝楝树皮、丝棉皮、棉树皮、胶树。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入肝、肾经。
饮食养生剂量:1~5克。
适用体质: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
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和安胎的功效,对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很有好处。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杜仲有“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之功效。
杜仲还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及降血糖、调节血脂、抗炎及利尿等作用。
腰酸软无力,小腹坠痛,胎动不安,见红下血的孕妇,也宜食杜仲。
养生功效强腰补肾杜仲所含杜仲绿原酸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可以助阳补肾。
降血压现代医学实践表明,杜仲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降低,并改善头晕、失眠等症状。
抗衰老杜仲中富含的多种微量元素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系统、生长发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抗衰老有密切关系。
如锌可加速创伤、溃疡、手术创口等的修复,对淋巴细胞起特异性促细胞分裂的作用,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家庭用法高血压杜仲叶15克,白菊花10克,用开水浸泡,代茶饮。
血脂异常症杜仲叶15克,决明子10克,何首乌10克,水煎代茶饮。
强腰补肾杜仲60克,川芎30克,虎杖30克,白酒500克,将3味中药放入白酒中浸泡15天后服用。
益气养血杜仲10克,黄芪10克,当归5克,鸡蛋1个,将3味中药煎煮40~50分钟后,放入鸡蛋同煮至熟,食蛋。
服用禁忌杜仲属温补药物,有阴虚火旺者忌用。
由于杜仲有兴奋大脑皮层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低血压患者禁用。
对杜仲过敏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古籍对杜仲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之杜仲
味辛平。
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一名思仙。
生山谷。
吴普曰:杜仲,一名木绵,一名思仲。
(御览)
名医曰: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
案广雅云:杜仲,曼榆也。
博物志云:杜仲,皮中有丝,折之则见。
《本草纲目》之杜仲
“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湿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劳”。
脚中酸疼,不欲践地。
治肾劳,腰脊挛。
肾冷,暨腰痛。
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能使筋骨相着。
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名医别录》之杜仲
杜仲味甘,温,无毒.主治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阴干.(畏蛇蜕皮、玄参.)
《本经》原文∶杜仲,味辛,平.主要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杜仲叶的药用有效成分与杜仲皮基本相同、药用功能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我国将杜仲叶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05年版。
并确定绿原酸为杜仲叶药材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标准。
汉语拼音: Duzhong
英文名: CORTEX EUCOMMIAE
基原: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性状: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
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
内表面暗紫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色。
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
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长约至180μm,直径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
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现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10ml,浸渍2小时。
滤过。
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I)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
理论板数按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酸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3g,剪成碎片、揉成絮状.取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三氯甲烷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去三氯甲烷.再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甲醇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至适量,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C32N42O16)不得少于0.10%。
炮制方法: 杜仲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
盐杜仲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
本品为块或丝。
表面呈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性较差。
味微咸。
照上述〔浸出物〕项下的方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
安胎。
主治: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用法用量: 6-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汉语拼音: Duzhongye
英文名: FOLIUM EUCOMMIAE
基原: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
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 本品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7cm。
表面黄绿色或
黄褐色.微有光泽.先瑞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具短叶柄。
质脆,搓之易碎,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微苦。
鉴别: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杜仲叶对照药材1g,加甲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6.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
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酸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
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
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080%。
性味: 微辛,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10-15g。
贮藏: 置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