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部分

1.何谓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是如何产生的?

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Hz者称为雌声波,高于20000Hz者称为超声波。医用诊断用超声波的范围多在1—15MHz。

超声波是机械波。可由多种能量通过换能器转变而成。医用超声波是由压电晶体(压电陶瓷等)产生。压电晶体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厚度的交替改变,即机械振动。其振动频率与交变电场的变化频率相同。当电场交变电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频率时其电能转换为声能(电—声)效率最高,即振幅最大。

压电晶体只有两种可逆的能量转变效应。上述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由电能转换为声能,称为逆压电效应。相反,在声波机械压力交替变化的作用下,晶体变形而表面产生正负电位交替变化,称压电效应。

超声探头(换能器)中的压电晶片,在连接电极电压交替变化的作用下产生逆压电效应,称为超声发生器;而在超声波机械压力下产生压电效应,又成为超声波接收器。这是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物理学原理。

2.超声波物理特性及其在介质中传播的主要物理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频率(frequency):质点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

(2)周期(cycle):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整波长通过某一点的时间(T)。

(3)波长(wavelength):声波在同一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差2π的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λ)。

(4)振幅(amplitude):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称振幅,或波幅(A)。

(5)声速(velocity of sound,sound velocity):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称声速(C)。介质不同,超声在介质中的声速度也不同,但是在同一介质中,诊断频段超声波的声速可认为相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系数(k)和介质密度(ρ)有关。其声速与k和ρ比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式中C为声速,E为杨式模量。

根据物理学意义,c、f、T、λ之间有下列关系:

f=1/T,c=λf=λ/ T,λ=c/ f

超声在人体软组织(包括血液、体液)中的声速约为1540m/s;骨与软骨中的声速约为软组织中的2.5倍;而在气体中的声速仅为340m/s左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仅离体组织与活体组织有较大的声速差别,而且使用不同的固定溶液、固定速度也常影响声速。此外,声速尚与组织温度有关。通常,非脂肪组织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增快,脂肪组织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减慢。当脂肪组织由20o升到40o时,声速可下降15%之多。在进行精细的研究工作时,这些因素必须予以注意。

(6)超声能量与能量密度: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声波能到达之处的质点发生机械振动和位移。前者产生动能而后者产生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和组成波动质点的总能量。也即超声波的能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在介质中传递的过程。

设介质的密度为ρ,声波传播到的质点体积元为△V,其位移为x,△V将鞠有的动能为Wk,产生的势能为Wp。则:

Wk=Wp=1/2ρA2ω2(△V)sin2ω(t-x/c)

△V具有的总能量为:

W=Wk+ Wp=ρA2ω2(△V)sin2ω(t-x/c)

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总能量传递方式为:①介质振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同时发生周期性变化。②振动质点以获得能量又向下一质点放出(传递)能量的方式传递声波。

在超声波的传播中,表示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具有的能量称为能量密度(w)。即:w=△w/△V=ρA2ω2sin2ω(t-x/c)

由前所述可知,w也时随时间而变化的。在一个周期中,其平均值为:w=1/2ρA2ω2(单位:焦耳/厘米3,J/cm3)

即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的平方、角频率的平方和介质密度成正比。因此,在能量密度一定的情况下,,介质密度越小,振幅越大。

(7)声压:声压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单位截面积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也即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的压强与无声波传播时的压强之差。根据声波传播的特点,声压也周期性变化于正常值与负值之间,一个振动周期的声压为:Pm=ρCAω(单位:N/cm2)

即声强与介质密度(ρ)、振动幅度(A)、振动速度(ω)和传播速度(C)成正比。(8)声强与声强级别(分贝):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能量,称为超声强度,简称声强(I)。单位为瓦/厘米2(W/cm2,mW/cm2)。声强与声场中的能量密度(w)和超声传播速度(C)成正比,即:I=ρCA2ω2/2

也即声强与振幅的平方、角频率的平方、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声强可以小到每平方厘米数维瓦,也可以大到每平方厘米数千瓦。人耳对声强变化的分辨能力较差,声强每增加10倍,人耳主观感觉只增加1倍。为了解决声强很大差别在表示中的不便,在时间应用中,一般采用声强的自然数来表示声强的级别,称其为声强级(L),单位为贝尔(B)。实际应用中以贝尔的1/10为单位,称为分贝(dB)。按规定以一个最低可闻声强(I0)为基准来度量实际声强,即:L=10lgI/I0(dB)

人耳能感受的声强范围为10-12W/-1W/m2,即声强的级别为0-120 dB。

(9)声功率:声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某一截面的声能量。单位为J/s,即瓦特(W)。3.什么叫声场、扩散角?

介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声场。声源小,频率低的声波呈球面状传播,称为球面波。如人耳可闻之声波。声源足够大时,声波呈直线传播称为平面波。超声探头内振动晶片的直径为其振动波长的20倍以上。不足以形成完全的平面波,而是具有平面波和球面波的中间性质,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立体角内发射,即具有指向性。直径为D的圆盘振子发射的超声波以距离声源D2/λ(λ为波长)为界,近声源侧近似平面波,称为近场,而远声源侧近似球面波,称为远场。

在近场,因干涉而形成复杂的声场,称Fresnel区。近场区长度L(单位mm)可以从下列公式计算:

L=r2/λ或L=L=r2f/1.5(在人体软组织中)

其中r为声源半径(mm); f为频率(MHz);λ为该介质中波长(mm)。

例如,探头直径为20mm时,发射频率为5 MHz,则近场区长度约为333.333mm。

紧接近场区后的远场区,声波开始向周围空间扩散。扩散声场两侧边缘所形成的角称扩散角(θ)。扩散角与声源半径及波长有关,表达式为:

sinθ=0.61λ/r

可见,探头孔径愈大,扩散角愈小,声束扩散愈小。

注意:近场和远场有其严格的定义。商用仪器Near和Far调节钮所表示的只是近程和远程增益的调节,不能称其为近场和远场调节。

4.什么叫声轴、声束和束宽?

声轴(beam axis)为声波传播方向的曲线。通常与声波发出后介质中声强或声压最大的区带一致,也即声能量密度最大的区带。

声束:(beam)指声轴周围-6db(-50%)范围内的声场分布区。

束宽:(beam width)指声束横断面的直径。

宽声束(声束较大)时,横向、侧向分辨力差。非聚焦的声束,横向分辨力等于或大于声源的直径,不能分辨小结构。为了增加分辨力,B型超声仪器采用声透镜、动态电子聚焦、凹面晶片聚焦发射和接收等多种方式使声束变窄。经过聚焦的声束,称为聚焦声束。

5.何谓声特性阻抗?它与声压、声强有何关系?

声特性阻抗(acoustic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是反映介质密度和弹性的物理量,用Z表示。定义为介质密度ρ和介质中声传播速度C的乘积,即Z=ρC

对于纵波,也可表达为

Z=√Bρ(B为介质的弹性模量)

声特性阻抗的单位为瑞利,1瑞利=980dgn?s-1?cm-2

=1g?sec-1?cm-2

特性阻抗与声强与声压存在如下关系:

I=Pm2/Z=Pm2/ρC

6.何谓声特性阻抗差、声学界面?如何分类?

两种不同特性阻抗的介质的特性阻抗差值称为这两种介质的声特性阻抗差。其接触面称声学界面。根据大小,分为大界面和小界面。由于多次聚焦超声束的焦区束宽2-3cm,所以通常习惯把直径小于2mm的组织结构界面视为小界面。对大界面,根据其光滑程度,又可分为光滑界面和粗糙界面,前者也称镜面,后者也称非镜面。

当两种介质的声特性阻抗差大于0.1%时,入射声波即在其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对于入射声束,界面使其发生反射、折射和/或散射。此时,界面相当于一个新的声源,称其为二次声源。

7.声反射、声折射、声透射、声散射和声绕射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声反射(acoustic reflection)指声波入射到界面上时引起声波部分或全部返回的过程。反射的条件是界面线度远大于波长。反射声波的强度和方向与构成界面介质的特性阻抗,入射波声压、入射角等因素有关。构成界面的两种介质特性阻抗相差(声特性阻抗差)愈大,反射愈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的强弱以反射系数表示。反射系数等于反射波的能量与入射波的能量之比。在不考虑声能吸收的条件下,声压反射系数(Rp)为:

Rp=Z2-Z1

Z2+Z1

声强反射系数(Ri)为:

Ri=( Z1-Z2 ) 2

Z1+Z2

式中Z1、Z2分别为构成反射界面的两种介质声特性阻抗。因为存在反射,所以透射入深层介质的声波能量减少。

声折射(acoustic refraction)指声波在通过不同传播速度的介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空间传播方向改变的过程。

声波在大界面上的折射服从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束之比,即

Sinα = C1

Sinθ C2

式中α、θ分别为入射角与折射角,C1、C2分别为第一层和第二层介质的声速。

由表达式可知,入射角声波垂直于界面时,不发生折射。两种介质的声传播速度决定了折射角的大小。在C1>C2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假设入射角达到b值时,折射角达到90o,则入射声波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无透射波进入深层介质。此时入射角b值称为临界角。

声波经液体入射人体皮肤,临界角为70o-80o,即入射角超过80o,则无透射声波。

声透射(acoustic transmission)指声波穿过介质界面向深层的传播过程。

假定超声波垂直入射,经过三层介质,每层介质的声特性阻抗分别为Z1、Z2、和Z3,第二层介质的厚度为L,波长为λ2,那么,超声通过第二层介质后的强度透射系数(T1)为:

T1=4Z1Z3

(Z1+Z3)?cos2θ+( Z2+ Z1Z3 ) 2 ?sin2θ

Z2

式中θ=2πL/λ2,当L极薄时,θ很小,sinθ≈0,cosθ≈1,所以

T1≈4Z1Z3

(Z1+Z3)2

( Z2+ Z1Z3 ) 2

Z2

当Z1=Z3时,T=1。当中间层极薄时,声波通过的声能损失很小。超声诊断中涂布极薄的耦合剂,有利于减少声能的损失。在中间介质的厚度L恰好是声波半波长的整数时,θ=nπ,sinθ≈0,cosθ≈1,只要Z1=Z3,T1也等于1。声能通过时损失同样很少。但是,如果中间层的Z3很小,如空气,即是L极薄,θ很小,由于

变得很大,T1必然很小。此时,声能丧失太大,难以进入第三层介质。如果中间层的Z2=Z1Z3,而且其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奇数倍,即L=(2n+1)λ2/4,则θ=(2π+1) π/2;也即sinθ=1,cosθ=0;那么由T1表达式可知

T1=4Z1Z3

( Z2+ Z1Z3 ) 2

Z2

=4Z1Z3

( √Z1Z3+ Z1Z3 ) 2

√Z1Z3

= 1

由此可见,在第二和第三层之间匹配以某种能满足上述厚度和声特性阻抗要求的介质,就能使超声能量很少损失地进入第三层介质。此为超声换能器使用匹配层的原理和要求。

体内各层界面的反射带来各层组织的声特性阻抗信息。超声诊断装置从回声强度的高低中提取信息所构成的超声图像,其实只是反映体内不同组织间声特性阻抗差的空间分布,并非独立的生理参量或物理量,这是超声图像诊断的特异性受到很大限制的主要原因。

人体内界面复杂,入射超声波并不都与体内多层界面垂直入射,透射波或多或少都有折射,即超声探头发出的入射超声波由浅而深地通过体内各层界面并非直线传播,然而由反射带回的信息却被超声诊断装置设定为直线构成图像。因体内各软组织之间的声速和密度相差不大,一般不致产生显著的误差,但当偶尔遇到阻抗差较大的界面时,可能出现折射伪差。

声散射(acoustic scattering):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大小远小于波长的微小粒子,超声波与微粒互相作用后,大部分超声能量继续向前传播,小部分能量激发微粒振动,形成新的点状声源以球面波方式向各个方向发散传播,称为散射。此时的声场,实际是探头发射后超声波声场与障碍微粒散射波声场的混合。探头可以在任何角度接收到散射波。声像图背景中的大量像素即是由散射波造成的。

人体组织内的微粒结构在超声场中发生散射,是形成脏器内部图像的另一声学基础。多普勒血流仪即是利用血液中的红细胞在声场内有较强的散射,从而获得人体血流的多普勒频移信号。

声衍射(acoustic diffraction):超声波通过界面大小与波长相近的障碍物或不连接的介质时发生散射。散射波又与入射波叠加,形成衍射,导致入射波的波前畸变,或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偏离,声波绕过障碍物后,仍按直线方向传播,又称绕射。绕射使得超声波能够到达沿直线传播不能到达的区域。

8.何谓声衰减?导致声衰减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入射的声能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称为声衰减。导致声衰减的主要原因为扩散、散射和吸收。

扩散衰减指声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向声轴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单位面积声能的减少,即声强减弱。

散射衰减是入射的声能发生分散,改变了传播方向,以致原超声波入射方向中的声能减少。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因而高频声波衰减很快,穿透力较差。

吸收衰减主要由于介质的粘滞性在声场中产生内部摩擦、弹性迟滞、热传导和弛豫吸收等原因所致。所以在气体和液体中,吸收衰减主要由内部摩擦和热传导造成,不存在弹性迟滞。超声波传播中的能量衰减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Ix=I0e-2αx

式中I0为最初的声强,Ix为声波经过X距离后的声强;α为衰减系数,其单位是奈倍(Neper),1奈倍=8.686dB/cm;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超声能量吸收主要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在医学上,常用半值层来说明生物组织对声波吸收的特性。由于体内软组织的吸收衰减与频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即在超声诊断技术使用的频率范围内,吸收衰减系数α与频率f之比,大致是常数。若以分贝/(厘米?兆赫)[dB/(cm?MHz)]作为单位来表示,颇为方便。

人体不同组织对入射声能的衰减不同。组织中以蛋白质对声能的衰减最大,特别是胶原蛋白与纤维组织、瘢痕组织更大。水分衰减最小,故凡含水量较多的组织对超声衰减减低。随着超声诊断医学的发展,人们试图通过超声衰减系数的测量,来实现组织定性,但至今进展缓慢。

9.何谓惠更斯原理?如何用惠更斯原理解释球面波和平面波的传播?

波动传播至介质中一些质点时,这些质点同时以相同的相位开始振动,连接这些质点所构成的面称为波阵面或称波前。波阵面上各点的相位相同,所以波阵面是同相面。起始于振源并与波动方向一致的直线称为波线或波阵面的法线,波线垂直于波阵面。

即在自由声场中传播的超声。惠更斯原理认为:介质中波动传播到达的各个质点被激发产生振动后,这些质点都可视为发射子波的振源,子波的包迹就是随后时刻的新波阵面。惠更斯原理于1690年提出,是分析和描述声波传播方式最基本原理。

球面波:指波阵面为同心圆面的波动。如波动自振源以速度C向所有方向传播,在t时刻的波阵面是以R=Ct为半径的球面S。经过△t时间,它的新波阵面可依惠更斯原理求得。S 面上的每一质点作为子波振源,以半径r=C△t划出许多半球形子波,如图2所示,再作公切于各子波的包络面就得到新的波阵面S1,显然,S1就是以R=C(t+△t)为半径的球面。声波就是沿着球面的法线方向离心发散传播。在自由声场中,球面波某点的声压与该点至声源中心的距离成反比,离声源中心越远,质点振动的声压越小。

平面波:平面型压电晶片产生的超声波,原始波阵面就是晶体的表面S,若S上的各质点同时同相振动,经过△t时间后,S上每一质点以半径r=C△t划出许多球面的子波,作公切于子波的包络面就是新的与S平行的波阵面Sa,平面波依此逐层向前传播,传播方向A与Sa 垂直(图3A)。若S上的相邻质点a、b、c、d依次延迟△t振动,则各质点的前半径分别为4C△t、3C△t、2C△t、C△t。子波包络面所形成的波阵面为Sb,其传播方向为与Sb垂直的B。与Sa相比,Sb发生偏移,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图3B)。同理若S上的d、c、b、a依次延迟△t振动,则形成图3C所示的波阵面Sc。所以,控制激励振动源的延迟时间,就可以

改变波阵面方向改变的程度。这就是相控阵换能器振源位置固定而能进行声束扇形扫查的原理。理想的平面波的波阵面上各点的相位与振幅都应相同。平面活塞式超声探头(换能器压电晶片)发射的超声波,在其近场区内是平面波,及至远场,平面波开始扩散。随着与声源的距离增大,平面波的扩散也逐渐严重,到达足够远时,在理论上,平面波势必也演变为球面波。

10.何谓多普勒效应?

接受体接受到的声波频率随接受体与声源相对运动而发生改变。这一现象在1842年由奥地利科学者Doppler在理论上揭示了它的存在,故称之为“多普勒效应”。这种变化的频率(增量)称之为多普勒频移(fd)。若声源的发射频率为f0,接受体与声源的相对运动速度为V,介质的声传播速度为C,由接收体接收到的频率为f,则

fd=f-f0=Vf0/C

f=f0+ fd=(1+V/C)f0

如果被探测组织运动方向与探头发出的声束方向的夹角为θ1,返回的声束方向与运动方向成夹角θ2,则被探测组织运动速度相对于探头的运动速度应分别为vcosθ1和vcosθ2,于是,总频移应为

fd=Vf0cosθ1/C+ Vf0cosθ2/C =Vf0/C(cosθ1+ cosθ2)

因为超声多普勒检查发射和接收为同一探头,所以可认为θ1=θ2。上述公式即简化为fd=2 Vf0/Ccosθ

由于探头的发射频率和介质的声传播速度是恒定的,所以,Dopple频移就取决于反射和散射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反射体的运动方向朝向声束方向时,fd为正值; 反射体的运动方向背向声束方向时,fd为负值; 反射体的运动方向与声束垂直时,fd为零;而0o和-180o 时,fd的绝对值最大。由于超声检查常用的发射频率为2-5MHz,而血液流速通常为数厘米到数米,所以fd范围在数百到数千赫兹之间,为人耳所能听到的范围。如能获得运动体的Doppler频移并知道其方向,我们就能够计算出其运动速度:

V=Cfd/2f0cosθ

Doppler超声诊断仪就是以这一基本原理为基础设计的。

11.连续多普勒法的原理是什么?

连续多普勒法(continuous Doppler technique,CWD)是采用探头的一个晶片连续不断的向检查目标发射超声波并用另一晶片同时接收发射和散射的多普勒回波,称连续波多普勒法。由于发射和接收都是连续的,所以接收的回声能量较脉冲波法大,灵敏度高。同时,因为不需要像脉冲多普勒法间断快速对回波处理,所以,检查目标的速度不受限制。但是,连续多普勒没有距离分辨能力,所接收的是整个声束通过径路多普勒回声的混合频谱,不能判断回声的确切部位。当声束下有两个以上运动速度不同的发射体时,容易混淆,但不影响最快血流速度的显示。12.脉冲多普勒法的原理是什么?

脉冲多普勒法(pulsc wave Doppler technique,PWD)综合脉冲波的距离鉴别能力和多普勒技术的速度检测能力,对选定运动目标进行检查的方法,称脉冲多普勒法。如图4所示,探头间隔发射短脉冲超声波(f0),每秒发射的超声短脉冲个数称脉冲重复频率(PRF),通常为数千赫兹。当前一个脉冲声波发出后,以门电路电子开关控制接收其回波的时间(T)和每次接收持续的时间(t)。接收到回波并对回波频谱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后,再发射下一个脉冲,如此循环工作。每一个脉冲所占时间很短(1-2μs)。由于接收时间(T1、T2、T3)人为控制,所以,若发射脉冲后在很短时间(T1)接收,则接收到的是近距离(D1)的回声;若在较长的时间(T2)接收,则接收到较远距离(D2)的回声。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速C可认为是不变的,所以,D应为从发射到接收时间内声波往返的距离,即D=CT/2

于是,控制接收延长时间T,就实现了目标的深度选择,故称为“时间选通”,或“距离选

通”。而控制每次接收回声(收集信号)的时间t的长短,就实现了在声束方向上的取样长度选择。取样的横截面积取决于超声束的粗细。取样的体积称为取样容积(sample volume,SV)。通过分析处理的多普勒信号包括时间、频率和每隔频率的强度三个信息。在屏幕上,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频率的高低,即频率幅度,多直接标注为速度;以频移零为基线,上方为正值,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下方为负值,表示血流方向背向探头;频移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频谱宽度)表示某一时刻取样容积中红细胞速度分布的范围。频谱宽,速度范围大;频谱窄,速度范围小。把频谱内无频移信号的部分称为“窗”。层流的速度范围小,频谱窄(窗大),而湍流的速度范围很大,频谱很宽(充填)。频率信息的强度是以灰度表示的,其意义为取样容积内相同速度红细胞的多少。

12.什么是尼奎斯特极限频率?其机制是什么?

根据脉冲多普勒法原理,每次发射短脉冲后的时间间隔必须足够长,即脉冲重复频率(PRF)必须足够低,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和处理回声波,否则将引起识别上的混乱。这就限制了采样的最大深度Dmax。PRF越高,Dmax就越小;反之,Dmax就愈大。即

D=C/2PRF PRF=C/2D

为了达到不发生混叠的目的,所探查的多普勒频移fd与PRF、Dmax和C之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Dmax2fd

于是,又决定了最大可探查速度Vmax

Vmax=PRF?C/4 f0cosθ=C2/8 f0Dcosθ

从上述公式可知,探查深度D、探头使用频率f0和血流与声束的夹角θ确定后,所允许接收的最大频移值(fdmax)也就确定了。将此值称为尼奎斯特(Nyquist)极限频率,即:fdmax=PRF/2

当fdmax大于PRF/2时,一方面Doppler频谱出现混叠、折返或模糊频率伪差,另一方面,超出最大测量深度的多普勒信号回声出现在本来不应该有多普勒回声的表浅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模糊范围。

13.何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也称彩色血流图(color flow mapping,CFM)或彩色血流显像(Colorflow imaging,CFI)。使用多频道法获取断面不同深度的脉冲多普勒信号,并用高速计算机进行快速傅立叶处理(FFT)和自相关处理,获得血流的二维剖面血流分布状态,把断面图结构和血流在断面图上的流速空间分布状态以色调的变化重叠显示,实现了解剖断面和血流空间和时间分布剖面的实时二维重叠显示,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也称实时多普勒显像法或二维多普勒血流显像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都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彩色图,以红、绿、蓝三色做为基色,其它颜色则由三基色混合而成。通常把朝向探头运动产生的正向多普勒频谱规定为红色,背离探头运动产生的负向多普勒频谱规定为蓝色,而方向杂乱的湍流规定为绿色。除用颜色表示血流方向外,速度的快慢,即频移的大小用颜色的亮度来表示,称之为彩色的辉度,所以显示器上所标的彩色辉标为上红下蓝,两端亮中间暗,分别标记血流的方向和平行于探头发射声束的速度分量。

由于血流多普勒频谱自相关处理所采用的是脉冲多普勒,所以同样具有前述脉冲多普勒的使用限制,受到探查深度、血流速度、使用探头频率的相互制约。当接收频移超过一定限度后,自相关器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将出现混乱,形成彩色混叠,显示为彩色镶嵌的“马赛克”(color mosaic)图形。

14.频谱分析的快速傅立叶转换原理是什么?

任何一种复杂的频率。都是单一简谱频率的混合,可分解成若干单一频率,并能以正弦和余

弦的数学方法表示,即

F(t)=A0/2+A1cosω0t+ A2cos2ω0t+ A3cos3ω0t+??????

+B1sinω0t+ B2sin2ω0t+ B3sin3ω0t+?????

式中A0和系数A1、A2、A3??????B1、B2、B3??????由下式决定

其中T0为周期,ω0为角频率,ω0=2πf0=2π/T0F(t)中的每一项A1cosω0t??????B1sin ω0t??????称为F(t)的频谱,F(t)频率范围称为频谱宽度,或频带。把复杂混合频率分解的过程称为频谱分析,也即傅立叶转换(Fourier transform,FT)。

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指根据前述FT原理,利用计算机对取样多普勒复杂信号进行的高速频谱分析,也称离散性傅立叶转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即进行时间和频率两个范围的有限数量取样值间的FT。通过模数变换(A/D)器每隔一定时间(取样间隔ts)交换为信号波形,只在限定的时间内(时间窗tw)集中对被抽样的每一个值进行FFT。

如果把包含在多普勒频移中的最大频率作为极限Fmax,根据连续选择定理,抽样频率fs必须大于或等于2Fmax,即

fs=1/ts≥2 Fmax与脉冲多普勒法中脉冲重复频率与尼奎斯特极限频率的制约关系相同。这是因为每发送一次脉冲,抽样一次,所以fs=PRF。FFT的频率分解能力fc就取决于时间tw 的长短。即fc=1/tw

由上式可知,如果频率变化急骤,频率分解能力就会变差,不能跟踪。为了解决这一限制,必须使连续的时间窗在时间上保持互相重叠。

为了实现频率变化的跟踪,时间窗重复的部分平均运算开始的时间就必须延迟tw/2。例如,为了分析5kHz的多普勒信号的频率,由fs≥2Fmax知,取样频率必须大于10kHz,那么,取样间隔只能短于1/10 kHz,即短于100μs。如果用于FFT的取样点为100个,时间窗的长度tw=100×100μs=10ms。频率分解能力fc=1/10ms=100Hz

平均运算开始时间延迟就为10ms/2=5ms。

因此,多普勒信号就比即刻显示的心电图、心音图、M型心动图在时相上延迟。使收缩时的部分频率在舒张期显示。这点在没有自动ECC延时显示的仪器上分析多普勒频移时相时必须注意。

15.何谓自相关技术?

自相关技术是基于Wiener-Khintchine,将连续发射的声波脉冲与自体内同一部位连续返回的多普勒频谱进行比较,提取两者相位差,并进行分析。从相位差来判断血流的方向并计算血流速度的频谱处理方法。这一过程是通过相位差检测和自相关检测完成的。

相位差检测:如图5所示,用同一个探头发射超声波短脉冲,并接受遇到运动物体时返回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如果相邻脉冲的间隔时间为T,物体朝向探头的运动速度为V,第一个脉冲波到达运动物体时所经过的距离为L,介质的声传播速度为C,则探头接收到返回的多普勒频移声波的时间延迟t=2L/C

如果发射的声波为一谐振波cosω0t,则回波可以表达为:

e1(t)=cosω0(t-t1)或

e1(t)=cos(ω0t-φ1)

式中的φ1=ω0t1,即因时间产生的相位延迟。

同理,若第二个发射脉冲波到此运动物体时,物体已向探头移动了△L(=Vt)的距离,则回波返回探头的时间延迟t2=2(L-△L)/C=2L/C-2Vt/C。其回波可以表示为:

e2(t)=cos(ω0t-φ2)

式中φ2=ω0t2,即第二个脉冲的回波的相位延迟。

两个回波相邻之间的相位差:

△φ=φ1-φ2

=ω0t1-ω0t2

=ω0(2L/C-2L/C+2Vt/C)

=2ω0Vt/C

由上式可以看出,只要我们能检测到连续发射的相邻两个超声短脉冲波之间的相位差△φ,就可以获得血流速度的值。血流的方向与相位差的极性一致。△φ为正值,表示朝向探头运动;△φ为负值,表示背向探头运动。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先通过直角相移检波器(也称正交检波器)把多普勒信号转换到低频范围处理。

自相关检测:如图6所示,把通过低频滤波后输出的cosω△t和sinω△t分别再分成两路进入混合乘法器。一路直接进入,另一路经过延迟电路进入,并且使延迟时间s等于发射超声脉冲的间隔时间T。设经过延迟电路的多普勒信号相位为φ1=ω△t1,直接进入的多普勒信号相位为φ2=ω△t2,因为T=t1-t2,所以两者的相位差△φ=φ1-φ2=ω△t。进入混合乘法器中的回路信号被进行如下运算:

cosφ1?cosφ2+sinφ1?sinφ2=cos(φ1-φ2)

sinφ1?cosφ2-cosφ1?sinφ2=sin(φ1-φ2)

其正切值tg△φ=sinφ/cosφ。利用反正切函数,可以求得相位差△φ。

根据△φ=ω△t及多普勒频移方程fd=2Vf0cosθ/C,可获得血流速度V=Cfd/2f0cosθ

因为fd =△φ所以V=C△φf0 ω0T 2ω0T cosθ

在检测过程中,总是把接收到的后一个多普勒频谱脉冲与它前面接收到的一个多普勒频谱脉冲组合在一起进行相关分析,所以谓之自相关技术。因为这一过程极为迅速,能在通常FFT 处理所需的2msec内处理数十倍于FFT处理的回声,从而实现了以彩色标记的血流速度和空间分布的实时显示,即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16.超声波测量距离(深度)的原理是什么?

振源连续地发出振动,这种振动形成的波动称为连续波。若振源作间歇振动,这种振动形成的波动称为脉冲波。如图7所示,设声速为C的介质内有两个距换能器距离分别为X和Y 的两个目标A和B。换能器T向介质内的目标发射脉冲波后,经过时间t1和t2接收到两个回波。声波在时间ti和b内传播的距离分别为2X和2Y,则

X=Ct1/2 Y=Ct2/2

A和B两个目标的距离为

Y-X=C(t2-t1)/2

所以测知换能器发出脉冲波到接受到反射回波的时间,即可知到目标的距离。

17.何谓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泛指放大器能放大最低至最高信号电压的范围。最低信号指噪声之上的信号;最高信号指放大器不被饱和的信号。阴极射线管所能显示的明暗幅度也可用动态范围描述。某种限度以下的信号不显示亮度,超过某种限度以上的信号被饱和也不再增辉。动态范围装置可在这个范围内按需要对输入信号作相应的调整。一般动态范围值用dB表示,超声输入信号范围在100-120dB,其中传播衰减引起的输入信号变化为60-80dB,人体组织反时引起的输入信号变化为40-50dB。B超图像采用黑白显像管的亮度显示,对回声点由暗到最亮能显示的信号动态范围约为20dB;另外线性放大电路有效动态范围也只有30-40dB。基于上述原因,超声接收电路采用信号动态范围压缩技术,以压缩和删除无效的信号,并且使较大动态范围的有用信号也以恰当的比例压缩,以获得清晰的声像图。

18.壁滤波器的作用是什么?

用于调整脉冲波或连续波多普勒低频信号的滤过频率的装置。低频信号多数来自于壁运动信号,诸如心房壁、心室壁、血管壁、瓣膜以及腱索运动等。为了不使其干扰频谱显示,宜将其滤掉,但与此同时也将导致一些与其频率相近的低频血流信号被滤掉,因此滤过频率的选择需视检测要求而有所不同,如检测低速血流(腔静脉、肺静脉、房室瓣)可选择200-400Hz,正常高速血流(心室流出道、半月瓣)可选择400-800Hz,高速射流(瓣膜狭窄、返流,心内分流的射流)则以800-1600Hz为宜,视需要而定。

19.怎样应用能量输出调节?

调节发射脉冲的输出能量使之有足够的、适当的穿透能量通过人体组织结构是获得高质量声像图的途径之一。加大能量输出可使脉冲回波总增益提高,它是通过改变发射回路的阻尼来调节输出能量。输出的能量常以分贝(dB)为单位,0dB表示输出能量最大,-15dB表示能量输出最小。操作时,只要所用的超声能量足以显示出良好的声像图,便能获取必要诊断信息,在此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超声能量输出。

20.何谓灰阶及灰标?

从最亮到最暗的像素变化过程,即从白到灰再到黑的过程,称为灰度。灰度的等级称为灰阶。灰阶可以被超声装置内的微处理机分为16、32、64、128、256级,目前多达512级。

监视器上显示的亮度用格数逐级递减的灰阶等级标志称为灰标。用以直观地表示出图像中所含的所有灰阶的亮度。

21.什么是γ特性、γ校正和γ校正电路?

γ特性:指电视系统中景物的亮度和显像管重显图像的亮度之间关系的特性。以景物亮度的对数作横坐标,显像管上图像亮度的对数作纵坐标,特性曲线的斜率称为γ。当整个图像传输过程保持良好的直线性关系时,该曲线的斜率γ为1。由于显像管与摄像管的光电转换特性皆非线性,因此整个电视传输系数也是非线性的,即γ不等于1。超声诊断成像系统情况也是这样。要使γ等于1,就必须进行校正。

γ校正:利用非线性的传输特性,人为地改变电视传输系统的特性,以达到γ为需要值所作的校正。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具有非线性特性,因此常用来组成校正电路。

γ校正电路:能引入非线性的输出-输入特性,对阴极射线管的灰度系数有效值实行校正的电路。在超声诊断显像中常用感光胶片或其它硬拷贝材料取得永久保存的图像记录。同一图像在记录前后的亮度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因记录材料而异。故预先要对存储器中所有像素的幅度进行校正,使硬拷贝上得到正确的灰度显示。超声诊断仪中往往把操作观察用与拍照用的显示器分开,后者是经过γ校正的。也有的是按动拍照键时才进入γ校正的。22.Doppler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e,DTI)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

DTI也称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sge,TVI)。在超声波进入人体传播的经路中,所遇到的介质不仅有含微粒的液体,而且有运动的组织。所获得的Doppler信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速度(频率)和振幅信息。血流产生的散射型Doppler信息,其特点是频移大的Doppler信息;组织运动产生的Doppler信号,其特点是频率低、振幅大。此外还有低速血流产生的散射型Doppler信息,它的频移、振幅都小。对于组织运动,常采用壁滤波器加以消除。消除的同时也去除了低速血流信息。DTI的实质是检测组织运动(幅度)的信息。其技术是利用特定的逻辑电路和不同的算法进行幅度和频率的双重鉴别,去除血流信号,将运动组织的Doppler信息和低速血流的Doppler信息取出,达到显示组织运动特征的目的。23.何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CDE)?

CDE又称能量多普勒超声图(powe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能量彩色图(power color image)、彩色振幅成像(color amplitudeimaging)等,是通过检测组织或血流散射信号的振幅,经过平方处理后进行编码显示,就可得到能量图像。能量图的优点在于:

(1)不受声束与速度之间夹角θ的影响。

(2)不产生频谱混叠(aliasing)。

(3)对低速血流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能量图并非十全十美,因能量信息与速度方向无关即无方向性,这对于需要了解流速方向造成困难,但有时无方向性却能抑制背景噪声反而使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得到突出,对软组织运动很敏感,易受运动组织回声的干扰。

24.谐频成像和声学造影的原理是什么?

声波在人体内传播过程中除了发射的频率(基础频率)外,还产生另一类与发射频率成整数倍的谐振频率(倍频、组合频率等)。接收和处理这些谐频,使声像图含有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就发展了新的成像技术-谐频成像技术。如发射2MHz,可接收4MHz的谐频回波进行成像。其优点在于周围组织背景(基频)都被消除,噪声大为下降。谐频Doppler技术,使心脏、肾脏、血管的轮廓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谐波的衰减系数要比基波大,在测量深度上受到限制。声学造影是将与人体组织声学特性有差异的声学特征物质注入人体的特定部位,人为地扩大待查部位与周围组织间的差异,从而使超声图像更为清晰的方法。声波在造影剂中传播,其特征参数(压力、密度等)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产生的非线性参数约为人体组织的几十倍以上,这意味着声波在造影剂中产生的倍频的幅度要比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的倍频幅度高几十倍以上。利用谐频成像可以获得非常强的信号,显著提高灵敏度。

25.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圆管中的粘性流体具有如下特征:

(1)粘性流体的流动分为层流(也称片流)和湍流(也称紊流)两种基本状态。两者之间存在过渡状态,但过渡状态不稳定。

(2)粘性流体的流动状态取决于流体的流动速度V、粘滞系数η、密度ρ及管道直径d。四者可综合分为一个无量纲的量,用以判断流体流动状态。这个量就是雷诺数,用Re表示:Re=ρVd/η

当Re大于约13800时,流动呈现湍流,称为上临界雷诺数;当Re小于2320时,流动呈现层流,称为下临界雷诺数。当Re间于两者之间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呈不稳定状态。通常取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判断层流和湍流的依据。在圆管中的流体,若其Re大于2000,即可以认为存在湍流。

依据Re公式,对于不同的流体,在管径和流速不变的情况下,粘滞度越大,密度越低,就越不容易出现湍流。而同一种流体,在管径一定的情况下,流速增高到一定值就可出现湍流。此外,流体在大管腔(如心脏)内容易出现湍流。

血液为粘性流体,血管为弹性管腔。血流在血管内呈脉动流动,血管中的血液流分为三种状态:

(1)层流:血液在血管中以层流状态稳定流动时,设血管的半径为a,长度为L,血流粘滞系数为η,两端的压力阶差为P1-P2,那么可以计算出血管内任意一点的血流速度V,设某一点与血管中心轴的距离为r,则该点的速度:

V(r)=P1-P2 (a2-r2)

4ηL

可见速度剖面呈一抛物线。当r=a时,即血管壁处,V=0;当r=0时,即中心处速度最大。血管内的平均血流速度V应为Vmax的一半。若为层流,测知最大流速,即可知其平均流速。(2)湍流:血流的速度分布因横向动量交换而发生改变。平均流速V与最大流速Vmax的关系也变的复杂,而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更为接近,使V/Vmax也增大。通常V=0.8Vmax。

26.不同血流状态的多普勒特征是什么?

层流:层流时血管内血流速度梯度小,方向一致,所以多普勒声音单调而平滑(乐音)。频

谱呈窄带非充填型,回声点集中浓密,包络线光滑自然。CDFI呈色彩单一的整齐彩色束,中心较边缘明亮。但是,由于取样区内脉动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在连续变化,平直血管内的血流也常显示彩色量度的均匀性变化;在弯曲血管,出现彩色过渡或消失,当血管较细,或彩色增益过大,灵敏度过高时,彩色带常比二维声像图显示的血管内径宽,此为伪像。此外,当取样面积过大,或速度范围调节过小时,可出现混叠现象,使正常层流显示为彩色镶嵌的湍流图形。调节仪器,缩小取样面积,增大速度范围,即可显示正常层流彩图。

湍流:血流不仅流速快、梯度大,而且血细胞运动方向杂乱,所以多普勒声音嘈杂而粗糙(噪音)。频谱声音散乱,频带增宽呈充填型,甚至呈双向,包络线毛糙不齐。CDFI呈较亮的彩色镶嵌图形,彩色成分较多。

涡流: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涡流部位时,多普勒声音粗糙;频谱呈展宽的双向宽带充填型,回声点分散;CDFI在涡流部位呈现彩色镶嵌,彩色成分明显增多,类似湍流的彩色图形。这里需强调检查角度、仪器调节等对多普勒频谱的严重影响,提醒检查者在分析多普勒图形时,不要忘记结合其物理学基础综合分析,以减少对图形的错误解释。

27.不均匀管内血流速度与压力差的关系是什么?

为了便于理解,把血管内复杂的血流三维空间流体假定为没有粘性的一维方向的稳定理想流体。在此状态下,管道内任意一处流体单位体积的动能(ρV2/2)与静压强能(P)之和像等,即

P+ρV2/2=C

这一方程式给出了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称为伯努利方程,C为常量。

由于血液是粘滞流体,流动中有压强损失,而且血管也不是均匀的刚性管道,所以,伯努利方程在应用于血流这种非理想流体时,必须加以修正。

设血流从不均匀管道的位置1,经过狭窄区到达位置2,其压强损失为△P,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则有:

P1+ρV12/2=P2+ρV22/2+△P

式中P1、P2和V1、V2分别为血液在位置1和位置2的压强和流速。压强损失△P多数消耗于粘滞损失R(V)和产生血流加速的需要。可表示为:

△P=R(V)+ρ

式中ρ为流体密度,V为速度矢量,ds为行程积分元。

从上述公式可得到:

因为管道中两处距离较接近,如瓣口两端,加速度消耗和粘滞消耗损失极小,所以上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P1-P2≈ρ(V22-V12)

若血流的密度ρ取1g/cm3,V的单位取m/s,经过换算,上式又可表示为:

P1-P2≈4(V22-V12)mmHg

从上式可知,只要用多普勒方法测知血管中距离较近的两处血流速度,就可以方便地得到两处间的压力阶差。如果用于二尖瓣口,由于左房内的血流速度很低,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P1-P2≈4V22mmHg

上式被称为简化的伯努利方程式,据此,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多普勒技术估测二尖瓣口的压力阶差,进而估计其瓣口面积,判断狭窄程度。

注意:简化的伯努力方程式仅在V1与V2相比可忽略时才正确,不可乱用。

28.多普勒法血流定量测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影响多普勒频谱的因素:多普勒血流定量测定的资料来源于多普勒频谱,任何影响多普勒频谱的因素,都会造成定量测定误差,甚至出现严重错误。所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

基础和机制,对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客观评价测量结果都很重要。

①血流速度:在血管中,血流速度的分布并不一致,特别是在病变大血管中更是如此。在同一水平断面的不同部位,可有较大差别,所以取样容积应多放几个位置,取平均值。

②血流方向:血管中的血流是一个三维空间流体,多普勒取样只能在一维方向上进行,这在对弯曲血管内的血流取样时,会造成难以觉察的严重误差,通过尽量显示血管长轴断面的平直段取样可加以克服,但是仍然有较大误差。

③血流状态:对湍流和涡流探测时,可因频谱混叠,包络线不清而造成误差。

④取样角度:当取样角θ大于30o时,较小的角度变化就可使测值发生较大变化,当θ角大于60o时,很小的角度误差就会造成很大的测值变化,致使显示的频移速度出现严重误差。这在腹部血流的测定中要特别引起注意。因为多数腹部血管与声束的夹角较大。

⑤取样容积大小:对大血管用相对小的取样容积和对小血管

用相对较大的取样容积均可引起频谱变化。

⑥呼吸的影响:由于呼吸运动一方面可以引起血管(尤其是

静脉)内血流速度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使探头与目标血管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都可以导致频谱改变。在对小血管探测时,后者的影响最大,常使伴行的动静脉频谱混淆。

⑦血管搏动的影响:对静脉频谱的影响较大。

⑧体位影响:对静脉频谱的影响较大。

⑨仪器调节:增益、能量输出、动态范围及灵敏度过小均可使部分弱回声丢失而致测值偏低;过大可能出现干扰和失真,加重伪差(如混叠、混响、镜相等)。

⑩所用仪器及操作者和测量者自身技术因素的影响。

(2)血流速度测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必须时刻想到血流速度是在三维空间随时间而变化的矢量。多普勒频谱的实质是流速时间分布的一维谱线。有时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误差,因此频谱测量的许多值是不可靠的。

(3)压力阶差的测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分场合,一律套用简化伯努利方程式。(4)血流量测量:计算血流量的基本公式:

Q=V?A?ρ=VTI?A?ρ

式中A为血管腔横断面积;ρ为血液密度,ρ≈1g/cm2; VTI为速度时间积分。

由上式可见,对于小血管,很小的直径测量误差,就可导致巨大的流量估测误差。管径越小,流速越高,则相对误差越大。

29.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差有哪些?

多次反射伪差:又称“多重反射”、“多重回声”,是声束在靶标内垂直传播途径中遇到强反射界面,声能在界面与换能器之间多次重复反射的结果。在第一次回声之后出现与两个反射界面距离相等的第二、三等多次强度递减的回声,主要发生在声束垂直经过平薄组织结构如各种管壁、腹膜等处,尤其是与薄层气体所构成的界面上。通常,探头与反射界面愈近,界面声阻抗差愈大,则重复反射次数愈多,且反射信号愈强。

多次反射伪差的有利方面是构成气体或金属等特征性声像图、便于推断反射体性质。不利方面是位于近场的多次反射可掩盖其后方的低回声小病灶或在靶目标声像图内形成假回声。干扰超声诊断和分析,甚至可导致误诊和漏诊。

克服多次反射伪差常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适当提高仪器近场抑制,降低近场回声信号强度。

(2)对浅部目标检查时,采用水囊或仿生块进行间接超声检查,避免目标在近场成像。(3)适当加压检查并改变声束投射方向和角度,一般可使多次反射减弱或消失。

旁瓣伪差:旁瓣又称“侧瓣”。它是探头的声束剖面中,主瓣外的声束。围绕着主瓣呈放射状分布。旁瓣所聚集的声能少于主瓣。旁瓣对声像图的影响很大,是产生声像图伪差的重要

原因之一。它可产生于任何类型的探头,探头愈小,产生的旁瓣相对愈多。探头内每个晶片都可产生旁瓣。由于机械探头只有一个晶片,所以产生的旁瓣强度弱,对图像的影响小。旁瓣在人体介质中传播时,具有与主瓣完全相同的声学特性,所以,尽管其强度小,但是遇到声阻抗差较大的界面时,能够干扰甚至掩盖主瓣形成的正常回声或有价值诊断信息,使图像出现复杂的伪像,即旁瓣伪差。旁瓣伪像在使用相控阵探头时较为突出,几乎随时都可能出现,旁瓣伪差的最常见类型有三种:位置显示假象、回声强度假象和距离测量失真。

镜面伪差:镜面伪差是超声束投射到表面平滑的人体强回声大界面时,犹如光投射到平面镜上一样,声波产生反射。形成虚像。显然,虚像成像所需的时间要长于实像成像。因此,虚像总是出现在实像的远处。

镜面伪差可导致检查者对目标位置判断上的失误。如常将膈下病变误诊为膈上病变。识别镜面伪差的基本方法是改变探头角度,变化声投射方向,镜面伪差虚像将随即发生变化或消失。声束厚度伪差;探头发射的超声束具有一定的厚度或称宽度,即所获得的声像图是一定厚度以内空间回声信息的叠加图像。声束厚度伪差又称“部分容积伪差”是声束厚度以内同一深度上的小目标回声信号被重叠,造成图像所显示的相互结构关系失真或混淆。例如,超声导向穿刺时,将紧贴管壁外的穿刺针显示为已经进入管腔内的假像。

透镜效应伪差:人体内某些部位的组织在超声束扫查时可起到声透镜的作用,使声束方向发生改变引起声像图伪差。透镜伪差的发生又与声束经过不同组织结构时引起入射声波的折射有密切关系。纠正透镜效应伪差,主要采取改变探头方向或通过探头对腹壁施加不同压力进行探查,可使透镜双像伪差消失。

绕射伪差:超声束经过小界面目标时,因超声的衍射,声波将绕过该目标至其后方继续传播引起小界面目标的声像消失或失去应有的特征造成伪差。

悬浮粒子效应伪差:目标内流体中悬浮粒子的散射作用可使目标内回声弥散性增多,增强,引起检查对目标物理性质,如囊性和实性的判断失误。例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内陈旧性积血,因悬浮粒子效应,无回声区内可出现弥漫点状回声,常误认为实质性肿瘤。

多普勒信号的镜像伪差:指在多普勒基线两侧同时出现对称的频谱假像,使方向判断困难或误认为双向,影响计算流速和流量的精确度。其原因为:①多普勒声束血流方向的夹角近于90o,导致频移大小;②多普勒增益过高引起弱信号放大,噪音增大。防止方法:减小夹角,适当降低多普勒增益。

交替伪差:指在Doppler频谱上信号虽呈单向,但可突然从基线的一侧转向另一侧,或频谱的方向与正常预期相反的假像。常见于脾门弯曲的血管,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其原因为:①呼吸或动作的影响;②血管走向发生弯曲。防止方法:可嘱被检查者屏气,暂停呼吸运动,同时将取样容积调小并置于血管腔的中央。

管壁运动伪差:指在检查动脉时,发生并局限于收缩期起始部,位于频谱基线上、下侧的强回声假像。其音调为独特的重击音。注意与反向血流的鉴别。后者在舒张期可持续一段时间。伪差原因为:血管管壁的运动影响,防止方法:可适当调高壁滤波频率。

倒错和混错:彩色倒错表现为同一方向的血流,其颜色发生反转。混错,又名反转,多普勒错位,为频移的波峰被裁掉而移至基线的基底部的伪差。

伪差的原因:正常最大的显示频率必须小于或等于尼奎斯特极限频率即脉冲重复频率的1/2,否则就会导致频率失真。此时检出的频移就会出现振幅、方向、色彩的伪差。此外,频移的放大倍数较大或基线的设置较高也可引起上述假像。防止方法:①注意PRF必须大于Doppler 频移的2倍。②控制频移的放大倍数,不可过大。③将基线调低。

30.何谓超声成像系统的分辨力?轴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和侧向分辨力的意义是什么?二维成像系统的分辨力指能够分辨出有一定距离的点目标的能力。通常用可分辨的两个点目标的最小距离来表示。即在声场内沿声轴或垂直于声轴逐渐移开放置在一起的两个相同的小

反射界面时,显示屏上的一个波峰逐渐变为两个波峰。当这两个波峰刚好在其波峰高度的1/2处分开时,两点界面之间的距离即称为-6dB的分辨力。平行于声轴方向上的分辨力,称轴向分辨力,垂直于声轴方向上的分辨力称横向分辨力。

分辨力与分辨率不同,后者指每厘米距离内最大可分辨的点数或线数,与前者互为倒数。超声成像系统空间分辨力的常用评价指标有:

轴向分辨力(axial resolution,longitudinal resolution):轴向分辨力又称纵向分辨力、距离分辨力。脉冲反射或超声诊断仪的轴向分辨力Ax与超声频率(f0)、声速(c)和换能器的品质因素Qm有关。即:

Ax=C(1/2+Qm/π)/ f0

横向分辨力(transverse resolution):指可分辨与声轴相交且垂直于扫描平面的直线方向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横向分辨力与扫描声束的宽度有关。

侧向分辨力(lateral resolution):指可分辨与声轴垂直且与扫描平面平行的直线上两点的最小距离。侧向分辨力等于声束的侧向有效宽度。侧横向分辨力实际是扫描方向上的横向分辨力,也即垂直于探头短轴方向的分辨力。

由于单晶片机械晶扫探头与环阵探头的声束为圆柱形,横向与侧向同宽,所以无横向分辨力与侧向分辨力之分,而相控阵、线阵和凸阵探头的声束呈矩形,有横向分辨力和侧向分辨力之分。

31.何谓空间分辨力、对比分辨力、瞬时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指成像系统分辨细微结构和血流并显示其正常解剖学位置的能力。它由像素总数和声束特性决定。有的仪器可达512×512,甚至1024×1024。它是系统多种分辨力的综合反映。

对比分辨力(comtrast resolution):指成像系统可显示相似振幅回声而不同灰阶细微差别的能力,也即显示不同组织回声细微差别的能力。它与仪器动态范围有关。

瞬时分辨力(temporal resolution):指正确显示实时血流相位的能力。与仪器的帧率有关。32.什么是超声的生物效应?

超声波在临床上用于探测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但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达到一定剂量后,在生物有机体内的传播中,可能引起生物体组织的功能或器质性的改变,即超声生物效应。超声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有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等。

热效应:又称温热作用。指超声通过介质传播时,在介质的微粒间和分界面上的摩擦以及介质的吸收等使超声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引起生物体的某种变化的现象。如利用此原理开展的超声加热治癌等。

超声机械效应:指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质点振动,其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声压等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临床上超声理疗就是应用此原理。

超声空化效应:为超声辐射到体内液体时,在一定声强下,造成气泡的产生、膨胀以及崩溃的效应。按其形成和性质可分为稳定空化和瞬间空化两种类型。超声空化是一种集聚能量的现象,能引起生物体、细胞、微生物的损伤和破坏。

目前实验证实,在低声强长幅照时间范围内,引起损伤的机制是热机制为主,当声强处于700-1500W/cm2的中间范围时,损伤机制主要来自机械机制。

现今临床上使用的超声剂量小于阀值安全剂量,对生物体几乎是无害的,而大于该阀值时则易产生有害的效应,引起生物体内物理及化学改变造成生物体损伤。

33.三维成像的原理及基本方法是什么?

三维超声成像的过程包括:

(1)信息收集:以一定方向和速度移动探头扫查或者倾斜探头扫查角度,则获得多幅二维断面图形的大量信息,即三维信息,并进行存储。

(2)信息定位:每幅二维图形从各自不同的空间位置获得。要使之形成真实图形,首先必须确定每幅二维图形的空间位置,以便在重组时识别称信息定位。

(3)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将获取的信息经模/数(A/D)转换后,成为数(存入容积小体)和量(每个回声的强度用字长写入)的信息。

(4)信息储存:立体(空间)存储器系由大量随机存储器(RAM)组成。将处理后的信息根据其空间定位位置一一存入存储器。

(5)三维重建:利用计算机对存储数据进行空间方位的重组和显示。

三维信息经三维重建后,有几种显示方法:

(1)定轴二维图显示:①直角相交三组垂直二维断面显示(B、B、C型):在标准显示状态下,取X轴及Y轴分别代表在人体体表放置探头时的横断面(B型)和矢状断面(B型);而取Z轴为与体表平行的病灶等深断面(C型);因而,可称作B、B、C型。把三维图中的任何有关空间点(一般选在病灶的中心点)选作空间轴座标的零点。然后,将经过此零点的三维垂直断面分别同时显示于荧光屏上。②二维断面轴移位:可利用仪器软件将各组二维断面轴移位,以细致显示病灶细节。③二维断面角旋转:利用仪器软件将各组二维断面按座标零点旋转。

(2)三维图显示:①透视图:常为压低弱小信号后的高回声信号显示。如用以显示胎儿骨骼系统。②鸟视图:或称表面观。显示感性趣区的表面形态。③有限厚度断面图:截取三维图中某一厚层以显示其空间结构关系。④内视图:从空腔中某一点,向周围作环视或向前方及周围同时进行显示。多用于血管的三维成像。⑤剖视图:去除病变区一面的组织,以观察整个容积内的病变情况。⑥旋转显示:对上述三维图形作沿X轴或Y轴作来回小角度旋转或连续旋转,用以两个侧面、后面、顶面或底面的全方位显示,表现各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3)随意轴二维型显示:

在标准坐标轴的三维图形中,自由选择任意的二维图形,任意调节其轴向,在同时标示的三维示意图中清晰显示二维图的空间方位。

*

[size=一、选择题

1

基础知识

1.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内部回声强度排列顺序,下述哪项正常:肾窦>胰腺>肝脏>肾实质;

2.超声波频率升高,分辩率增加,穿透性下降。

3.通常CDFI所示红色并非动脉血流,而为朝向探头方向血流。

4.多普勒效应: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运动状态时,观察者感觉到声源的频率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多普勒效应。变化的频移称多普勒频移。

5. 声影:在超声波传播途径内,因反射体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吸收导致超声能量衰减,使其后方呈一回声缺少的条状暗区。结石、骨骼、疤痕组织、致密的结缔组织、钙化灶等均可形成声影。)

6. CDFI (CDFI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应用于心血管、腹部及周围血管等,提高了超声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它具有色强显示(流向显示:以蓝红色分别表示离开或迎向探头,深浅表示平均流速);色彩显示(流速增强显示);色差显示(湍流显示)。

7. 大于20000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 M型显示:当超声波束通过运动器官结构,可取到该结构界面的回声辉点,按纵坐标为回声的位置或深度,横坐标为时间,将结构运动的辉点随时时展开,即可形成动态曲线。9.四维超声心动图:三维动态图像加入了时间参数,显示为运动的三维成像,称四维超声心动图。

10.热效应:超声波使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产生磨擦力,在此过程中部分声能转换成热能。

11.空气作用:介质中含有的气泡,可因强超声作用发生膨胀、收缩及至破裂,均会导致瞬间巨大的能量变化。

12.声晕: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称为靶环征。

13.双筒枪征:指胆总管扩张在肝门部与并行的门静脉内径相似,似“双筒枪”,称为双筒征。

14.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子宫内金属避孕环或腹膜游离气体、肝内胆管积气等时,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称为彗星尾征。

15.声影:介质内部结构致密,与邻近的软组织或液体有明显的声阻抗差,引起强反射,如骨质、结石、钙化,可出现带状或块状强回声区(白影),由于透声差,下方声能衰减,而出现无回声暗区,称声影。

16.回声强度分为4种,即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等。

17.声像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形态轮廓、内部回声、毗邻回声、量化分析、功能分析和谱分析。

18.正常二尖瓣前叶为舒张期向前,收缩向后的双峰曲线。

19.CDFI显示脾门处脾静脉分支呈蓝色,脾动脉血流呈红色。

20.因介质不同,超声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人体软组织中约为1500m/s。

21.超声在介质中以直线传播,有良好的指向性。

22.对于心血管系统检查多用心脏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断面。

23.声像图中测量的脏器大小与实际解剖大小基本一致

24.能使动态图像变为静态图像的技术称为实时成像。

https://www.360docs.net/doc/639258453.html,G对软组织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对某些疾病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26.超声引导肌肉和软组织穿刺活检,用于脓肿、血肿等含液性病变能确定其病理性质。

27. 正常情况下,超声不能显示肺内组织。

28. 胸腔积液中包裹有实质性肿块时,USG可以区别实质性包块与积液的关系。

29. 声束通过囊肿边缘可因折射而引起回声失落,出现边缘声影,此称为:混响

30. 为安全起见大于3个月的胎儿除什么外不作定点的长时间辐射:(D)A脑B眼C心脏D 四肢

31. 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质量的评价标准:应根据空间分辨力、速度分辨力、动态分辨力、检测低血流第三性、图像的均匀性和最大穿透力等指标来综合衡量。

32. 分析实质性器官的声像图时应注意:(1)要确定属于弥漫性病变,还是占位性病变;(2)要确定病变的部位;(3)要确定病变的性质。

33. 超声心动图分为M超、切面超声、多普勒超声、彩色血流成像。

34. 声晕:在某些病灶中心呈高回声而其周围形成圆环状低回声区。

35. 脂液分层征:卵巢畸胎瘤的特征性征象,是指肿瘤内有一高回声水平分界线,线上多为脂质成分,呈均质密集强小光点,线下为液性无回声区。

36. 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2.5~10MHz

37.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仪器是B型超声仪

38.超声波是如何发生的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

39.超声检查中常用的切面有(E )A矢状面B横切面C斜切面D冠状面E以上都不是

40.彩色多普勒技术不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C)A表浅器官B心血管系统C腹水.胸腔积液定位D腹腔脏器E外周血管

41.多普勒频移(A)A与反射体的速度呈正比B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较大C在声强极高时较大D取决于所用探头阵元数E连续波多普勒最大

42.软组织中的超声衰减量(A)A随组织厚度而增加B由TGC曲线的范围决定C随着波长

减小而增大D使用数字扫描转换器时无关紧要E与频率无关

43..下面哪种组织对超声传播阻碍最小(D )A肌肉B脂肪C肝D血液E脾

44.下列哪项不是层流的超声多普勒频谱表现(E)A频谱窄B频谱充填C出现空窗D 频谱包络光滑E频谱速度正常

4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中红色代表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

46.超声心动图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A )

A二维超声心动图BM型超声心动图C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E.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47. 具有较好时间分辨力的超声心动图是(D )A 二维超声心动态图 B 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 彩色多普勒心动图 D M型超声心动图E组织多普勒显像

48. 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E )A左心房,右心房扩大B左心房.右心房扩大C 右心房.有心室扩大D左心房.左心室扩大E左心室.右心室扩大

49.患者出现右上腹痛.发热以及白细胞记数增高,胆囊显示增大伴有回声增强的碎片,这可能提示为(C)A瓷壮胆囊B水肿胆囊C胆囊积脓D胆囊癌E胆囊积血

50. 声频〈16kHz:次声

51. 声频16~20kHz可听声

52. 纵向分辨力直接取决于空间脉冲长度

53. 周期与某个脉冲中的循环周期数之积为脉冲宽度

54. 层流频谱特征(BCE)A速度梯度大B频谱与基线间有空窗C速度梯度小.频谱窄D包络毛刺.多普勒声粗糙刺耳E包络光滑.多普勒声平滑有乐感

55. 发生多普勒效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ACE)A有声源与接收体B没有回声或回声太弱C声源与接收体产生相对运动D有强的反射源与散射源E声源与接收体两者处于静止状态

56. 超声波归属于何种波:机械波

57. 超声波是由波源振动而产生,其最低振动频率不小于:20000次/秒

58. 人体组织内引起超声波反射的条件是:两种物质之间声阻抗存在差别(>1/1000)

59. 探头匹配层的最主要作用是:使探头与皮肤声阻抗相匹配,有利于声波传播

60. 彩色多普勒检查腹主动脉应掌握技术要点以防伪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尽可能使探头声束与主动脉长轴垂直

B.尽可能使探头声束与主动脉长轴不要垂直

C.彩色血流取样框尽可能缩小

D.选择适当的血流速度标尺

E.使取样容积放置在主动脉中央,并使声束与夹角<60℃

61. 下列哪种组织传播超声的速度最快: 骨骼

62. 子宫内节育器后方的彗星尾征产生的原理为:振铃效应

6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伪彩(B彩)的区别是彩色多普勒与伪彩不是同一个概念

64. 多普勒超声检测周围血管血流时,超声入射角通常要求使之小于60o

65. B型(或二维)超声是指辉度调制型

66. 对下列组织检查时应保持高帧频的是心脏

67. 多普勒频谱技术中哪个是基础技术FFT(快速富里叶变换)

68.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标尺应如何选择应用:选择高速档

69. 检测末梢小静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速度标尺应如何选择:应用低速档

70.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下述哪一种性能是正确的:能显示血流方向

71. 关于频谱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不对的有:了解组织器官的结构

72. 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超声技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热点:伪彩色二维显像技术

73. 以下人体组织、体液回声强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软骨属于固体,内部回声较多、较强

74. 不同的含液器官或病变,后方回声增强的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后方回声增强相对较不显著的是:

血液

75. 凸阵扫描探头,临床常用于何部位的检查:腹部

75. 超声通过下列人体的软组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衰减程度最高的是:正常肺

76. 超声的纵向分辩率是分辩前后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其理论计算值应是1/2λ

77. 哪种情况下能够得到最佳的超声反射:入射波垂直于声阻抗不同的界面

78. 医用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纵波;

79. 某超声仪器在测量病灶的大小时,系统误差在5%左右,这是因为:超声波在人体内各种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80.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描述错误的是:根据公式c=f*λ,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与声波频率有关;

81. 关于超声耦合剂的描述错误的是:常规情况下,超声耦合剂可以用生理盐水来代替;

82. 超声耦合剂的作用可用于排除空气,增加透声性;耦合剂的特性阻抗接近于人体软组织的特性阻抗;耦合剂可以减小或消除超声在耦合剂与组织接触界面上的反射;

83. 超声在人体内传播时,引起声波衰减的原因有:人体组织对声波的吸收;散射衰减;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声束扩散;

84. 下列关于医用超声波的描述错误的是:超声波的发生是利用正压电效应,超声波的接收是利用逆压电效应;

85. 下列关于超声生物效应描述错误的是:高声强、辐射时间短时,损伤机理以热机制为主;

86. 下列关于B型超声的分辨力的描述正确的是:分辨力是指对目标分辨的能力,分为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

A. 空间分辨力是指脉冲超声在人体软组织中传播时,能在屏幕上被分别显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间距,可分为纵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和侧向分辨力;

B. 分辨力有时也可称为分辨率,二者的区别是表示的单位不同;

C. 显现力是指超声仪器能显示最小物体的能力,其理论值为1/λ;

D. 时间分辨力即指获得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的长短,也即通常所说的帧频;

87. 下列关于超声伪像的描述正确的是:出现在充盈的膀胱顶部的模糊回声通常是混响伪像,有可能掩盖膀胱前壁的病变;胆囊检查时,在某一切面,于胆囊内部看到肠管样的回声,这很可能是部分容积效应引起的伪像;膀胱内出现“狗耳征”是因为旁瓣伪像;剑突下纵切面显示门脉左支矢状段时,发现有两条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管道回声,这很可能是棱镜伪像,应与肝内胆管扩张鉴别;

88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DE显示血流时也有混叠现象;

89. 超声探头频率的临床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0000 Hz ~ 1M Hz,用于一般脏器检查

90. 超声波有纵波、横波和表面波三种振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在真空中有横波和表面波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相关专业知识

(与超声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核医学、放射医学、CT医学、心电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学等)

1. 肝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和肝静脉4种管道结构,前三者在肝内分布基本一致,称为门静脉系统,肝静脉在肝内走行与门静脉交叉,称为肝静脉系统

2. 哪种疾病USG易诊断:(D)A、肾结核B、肾淋巴瘤C、肾转移瘤D、肾结石

3.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需要通过声窗进行,常规的声窗中不包括:(B)A、心前区B、心底部C、胸骨旁D、剑突下

4.肝内血管网络有: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系统。

5. 肾脏是位于腹膜后成对脏器,左肾比右肾高10-20 mm。

8.正常肝脏声像图呈楔形,左叶小而菲薄,左下缘角小于45度,右下缘角小于75度。

9.输卵管解剖上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

10. 前置胎盘分为中央型、部分型、边缘型、低置胎盘。

11.超声测量羊水深度>10cm为羊水过多;<2cm为羊水过少

12. 稽留流产:指胚芽停止发育超过2个月以上尚未排出宫外。

13.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上剥离。

14.夏柯氏三联征:指寒战,高热,黄疸,腹痛三联征,可见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总胆管结石等。

15.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卵巢组织中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含褐色陈旧性血液,色似巧克力样,故称为“巧克力囊肿”。

16.异位妊娠:指孕卵在子宫宫腔以外的地方着床。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17.肾积水:尿路梗阻时肾内尿液潴留,致使肾盂及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

18.超声莫菲氏阳性: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探头深压腹壁接近胆囊底部嘱患者

超声波基础知识讲解

超声波基础知识的一般讲解 一、超声波探伤物理基础 1、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 机械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周期性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如水波、声波、超声波等。 产生机械波的条件:(1)要有作机械振动的波源(2)要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2、波长、波速、频率 1)波长:同一波线上相邻两振动相位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符号λ 2)波速:波动在弹性介质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符号C 3)频率:波动过程中,任一给定点在1秒内能通过的完整波的个数,符号f 三者的关系:C=λ·f 3、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机械波 2)声波:频率在20~20000Hz的机械波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 KHz的机械波 4、超声波的特性 1)方向性好,犹如手电简灯光在黑暗中寻找到所需物品 2)能量高 3)能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型转换 4)超声波穿透能力强 5、超声波的类型 a、按质点的方向分类 1)纵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 2)横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3)表面波:当介质表面受到交变应力作用时产生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波 4)板波:在板厚与波长相当的弹性薄板中传播的波 C、按波的形状分类 1)平面波:波阵面为互相平行的平面的波 2)柱面波:波阵面为同轴圆柱面的波 3)球面波:波阵面为同心球面的波 6、声速 纵波:钢 5900 m/s 铝 6300 m/s 水 1500 m/s 有机玻璃 2700 m/s 空气 340 m/s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钢 3200 m/s 铝 3130 m/s 有机玻璃 1120 m/s 表面波:声速大约为横波的0.9倍,纵波的0.45倍 7、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平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当超声波垂直入射到足够大的光滑平面时,将在第一介质中产生一个与入射波方向相反的反射波在第二介质中产生一个与入射波方向相同的透射波 设入射波声压为P 0,反射声压为P r , 透射声压为P t , 其声压反射率r=P r / P =(z 2 -z 1 )/ (z 2 +z 1 ) 其声压透射率t=P t / P =2 z 2 / (z 2 +z 1 )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以上的一种机械波。 A,10000Hz B,20000Hz C,30000Hz D,40000Hz 2.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如下哪种公式:A,λ=cf B,f=cλ C,λ=c/f D,f=cλ 3.现在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主要利用超声的什么物理原理? A,散射 B,折射 C,绕射 D,反射 4.下列关于超声的分辨力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的分辨力主要与超声的频率有关。 B,纵向分辨力是指与超声垂直的平面上两个障碍物能被分辨的最小间距。 C,超声的分辨力越高,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距离越远。 D,为提高超声的横向分辨力,不可以通过声学聚焦的方法实现。5.下列不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 多普勒血流成像 B,能量多普勒 C,频谱多普勒 D,多普勒速度能量图 6.超声换能器的作用是: A,将动能转化为势能 B,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回声强度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 A,高回声 B,等回声 C,无回声 D,弱回声

8.下列哪种不属于超声伪像? A混响伪像 B,密度伪像 C,镜面伪像 D,折射伪像 9.下列不属于超声成像设备主要组成的是: A主机 B,超声换能器 C,视频图象记录仪 D,视频图象显示仪10.下列不是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式的是: A,速度型 B,能量型 C,加速度型 D,运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6DE、7BCD、8ABC、9CDE、10ABCDE 1、层流频谱特征1BCE A、速度梯度大B、频谱与基线间有空窗C、速度梯度小.频谱窄D、包络毛刺.多普勒声粗糙刺耳E、包络光滑.多普勒声平滑有乐感 2、发生多普勒效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ACE A、有声源与接收体B、没有回声或回声太弱C、声源与接收体产生相对运动D、有强的反射源与散射源E、声源与接收体两者处于静止状态 3、从多普勒频谱图上能了解到血流的参数是:3ABCD A、血流性质 B、时相 C、方向 D、速度 4、声学造影剂须符合下列哪些项的要求:4 ABCD A、微泡小,能安全稳定通过肺循环 B、可进入心肌或全身血池 C、无毒副作用 D、能停留相对较长时间 5、用于检查血流速度参数的多普勒技术是5CD A、二次谐波成像B、多普勒血流成像C、连续波多普勒D、

超声基础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超声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内部回声强度排列顺序,下述哪项正常: (A) A.肾窦胰腺肝脏肾实质; B.肾窦肝脏胰腺肾实质; C.胰腺肾窦肝脏肾实质; D.胰腺肾窦肾实质肝脏。 2、关于原发性甲亢声像图表现,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A.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 B. 实质回声增粗、不均; C.实质回声均匀,血流丰富; D. CDFI 示血流呈火海样。 3、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不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C) A. 左房增大 B. 二尖瓣舒张期高速血流 C. 左室肥厚 D. 右心扩大 4、肝内血管纹理减少最常见于: (A) A.肝硬化 B. 门静脉梗阻性疾病 C.布加氏综合症 D. 急性重症肝炎(二 1.超声波频率升高,分辩率增加,穿透性下降。 () 2、多发性肝囊肿与多囊肿为不同的疾病,前者多与遗传有关。 () 5、早期妊娠孕囊于停经后第 5 周显示,约第 8 周可发现原始心管搏动。 () 6、通常 CDFI 所示红色并非动脉血流,而为背离探头方向血流。 1 / 15

()(三)、名词解释 1.多普勒效应: 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运动状态时,观察者感觉到声源的频率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多普勒效应。 变化的频移称多普勒频移。 2. WES 征: 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液性暗区消失,呈弧状强回声光带伴宽的直线声影,即 WES 征。 其中 W 为近场的胆囊壁, E 为结石强回声, S 为后方声影(四)、填空题 2. 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囊内强回声团或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活动。 (五)、问答题简述超声检查的临床用途。 答: (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2)检测囊性器官的大小、形态、走向及某些功能状态(3)检测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状态(4)鉴定脏器内占位性病灶的物理特性,部分可鉴别良、恶性(5)检测积液存在否,并初步估计积液量(6)随访观察经治疗后各种病变的动态变化(7)引导穿刺、活检或导管置入,进行辅助诊断或某些治疗。 超声试题二(一)选择题 1、大量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下列哪点最有鉴别诊断价值(B) A.腹水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囊肿液性暗区形态规则。

超声波的基本知识

第1题 当某些晶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会产生形变,从而晶体的表面上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____效应 A.压电 B.振动 C.逆压电 D.应变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2题 下面的衰减类型中不属于材料特征的是 A.扩散衰减 B.吸收衰减 C.散射衰减 D.以上都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3题 Vp、Vs、VR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Vp>Vs>VR B.Vs>Vp>VR C.Vp>VR>Vs D.VR>Vs>Vp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4题 下列哪个声学参数对缺陷的反应最为敏感? A.声时 B.声幅

C.频率 D.声速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5题 声波透射法的波速属于 A.一维波速 B.二维波速 C.三维波速 D.以上皆是 答案:C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6题 纵波声速___横波声速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7题 声速(v)、波长(λ)和频率(f)三者的关系为 A.f= v*λ B.λ=f*v C.v =f*λ D.v =f/λ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8题 声波透射法中测得的桩身混凝土声速是声波在无限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声速。对同一根混凝土桩,声波透射法测出的声速应___ 低应变法测量出的声速。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9题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当混凝土质量差或存在缺陷时接收到的声波信号中,一般可以具有如下特征 A.声时增大、频率变高 B.声时减小、频率变低 C.声时增大、频率变低 D.声时减小、频率变高 答案:C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10题 声波透射法中,换能器在声测管内一般用___耦合 A.空气 B.黄油 C.泥浆 D.清水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超声基础知识

1. 请叙述常见的医用超声探头有哪几种类型?每种探头的用途。 (凸阵-腹部妇产科、线阵-浅表器官术中、相控阵-心脏及颅脑、微凸阵-腔内) 2. 医生在使用超声设备时,非常关注设备的分辨率和穿透力,请叙述工 作频率与二者的关系。 (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力越差,频率越低,分辨率越差,穿透力越好) 3. 请叙述现代超声设备是如何解决分辨率和穿透力这对矛盾的。 (宽频带探头+ 变频技术) 4. 请简述超声设备用于医学诊断的优点(三条以上)。 (实时成像、无辐射、可移动/成本低、应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5. 请简述超声显示模式中,B模式、M模式的工作原理。 (B模式:将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来,回声强则光点亮,回声弱则光点暗,光点随探头移动连续扫查,呈现出脏器的解剖切面,是二维空间显示,又称二维法)。 (M模式:系在单声束B型扫描基础上加入慢扫描锯齿波,将光点转换成曲线,使回声光点从左向右自行移动扫描,在示波器上显示。 横轴(X)代表光点慢扫描时间;纵轴(Y)代表被测结构所处的深度位置,曲线向上示界面前移,曲线向下示界面后移。当探头固定一点扫查时,从光点的移动可以观察反射体的深度及其活动情况,显示出时间位置曲线图)。 6. 请简述探头作为能量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 (经过人工极化过的压电陶瓷即探头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会在电极

表面产生电荷,反之,若对陶瓷施以一个电场,陶瓷也会产生应变,这种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称正压电效应,由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成逆压电效应,超声波的发射应用了逆压电效应,接收应用了正压电效应,探头应用这种压电效应原理发射并接收超声波,经过主机处理在显示屏上得到图象)。 7. 简述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构成。 (由探头、主机、监视器、记录设备组成)。 8. 什么叫帧频?高帧频对于临床诊断有何益处? (单位时间内获得图象的数量,高帧频可以更细致的观察快速运动的组织结构,获得细小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9. 多普勒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有哪些益处? (多普勒技术应用多普勒原理用于观察运动的组织,如血管中血液的流动)。 10.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有哪些?医用超声波成像主要利用哪两个物理特性成像? (反射、折射、散射、衍射、绕射。主要应用前两个特性成像)。 11. 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脉冲多普勒/PW:间断发射/接收,获取在取样点处多普勒频移信息并分析、显示。主要用于检测低速血流。脉冲波多普勒具有距离选通能力。但不能测量一条线上最大血流速度的信息)。 (连续多普勒/CW:连续发射/接收,获取在取样区域内多点多普勒频移信息,检测出最高速度血流并显示。主要用于检测高速血流)。 12. M 型超声的临床用途是什么? (用于心脏及胎儿心率的测量,应用M型检查将心脏各层组织结构回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以上的一种机械波。 A,10000Hz B,20000Hz C,30000Hz D,40000Hz 2.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如下哪种公式: A,入二cf B , f=c 入C,入二c/f D,f=c 入 3.现在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主要利用超声的什么物理原理? A,散射B,折射C,绕射D,反射 4.下列关于超声的分辨力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的分辨力主要与超声的频率有关。 B,纵向分辨力是指与超声垂直的平面上两个障碍物能被分辨的最小间距。C,超声的分辨力越高,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距离越远。 D,为提高超声的横向分辨力,不可以通过声学聚焦的方法实现。 5.下列不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

多普勒血流成像B ,能量多普勒C ,频谱多普勒D ,多普勒速度能量图6.超声换能器的作用是: A,将动能转化为势能 B ,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回声强度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 8.下列哪种不属于超声伪像? A混响伪像B,密度伪像C,镜面伪像D,折射伪像 9.下列不属于超声成像设备主要组成的是: A主机B,超声换能器C,视频图象记录仪D,视频图象显示仪 10.下列不是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式的是: A,速度型B,能量型C,加速度型D,运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6DE 7BCD 8ABC 9CDE 10ABCDE 1、层流频谱特征1BCE A、速度梯度大E、频谱与基线间有空窗C、速度梯度小.频 谱窄D、包络毛刺.多普勒声粗糙刺耳E、包络光滑.多普勒声平滑有乐感 2、发生多普勒效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ACE A、有声源与接收体E、没有回声或回声太弱C、声源与接收体产生相对运动D、有强的反射源与散射源E、声源与接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 销售人员内部培训使用 医用超声常识 ●什么是超声波?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频率、波长、声阻抗、声速等等。 ●医用超声的成像模式和发展历史。 ●医用超声仪的基本知识。 ●超声诊断在医学上的应用。 什么是超声波? ●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压电晶体振动产生的。 ●超声波在人体介质里的传播方式:反射、折射、衍射、散射和衰减等,其中反射是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回声: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叫回声。 超声波基本参数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成反比。频率为超声最常用参数。频率越高,超声穿透力越差。 ●医用超声波的频率范围:2-10兆赫较常用,其中腹部3.5兆赫最常用。 ●声速:在人体一般为1500米/秒。 ●声阻抗:决定回声的强弱。(类似X线诊断中的密度概念)。 超声波的成像模式和发展历史 ●A超:即Amplitude超声(类似示波器波形),以振幅的大小来表示回声的强弱,临床已基本淘汰。 ●某些科室如肺科胸水测量、眼科眼球径线的测量可能还在使用。 超声波的成像模式和发展历史 ●B超:即Brightness超声,它将回声用灰阶二维图象表示出来,是医用超声诊断的主要手段。 ●B超显示的是一种断面解剖图象,类似于CT和磁共振图象。 超声波的成像模式和发展历史 ●M超:即Motion超声,是B型超声的一维取样图象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主要用于心脏径线测量以及各种心功能的测量。 ●M型也可用在胎心率的测量。 超声波的成像模式和发展历史 ●频谱多普勒:分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两种,主要用于心脏和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 ●脉冲多普勒:简称PW。最常用的血流动力学测量方法。 ●连续多普勒:简称CW。主要用于高速血流的测量。 两种频谱多普勒的简单区别 ●脉冲多普勒:可以定位测量血流的动力学参数,但所能测量的最高流速受到多种因素如频率、取样深度、脉冲重复频率等的限制。它广泛用于心脏和血管检查。 ●连续多普勒:可测量高速血流,但不能定位,主要用于心脏测量。 超声波的成像模式和发展历史 ●彩色血流成像技术:传统上是彩色多普勒技术CDFI。新近出现了能量图和方向性能量图技术。CDFI和能量图的区别 ●CDFI:最主流的彩色成像技术。在高速血流显示上有特征性的伪差--“混叠”出现,表现心脏的湍流较直观。成像受角度影响。

超声基础知识

1.请叙述常见的医用超声探头有哪几种类型?每种探头的用途。(凸阵 -腹部妇产科、线阵-浅表器官术中、相控阵-心脏及颅脑、微凸阵-腔内) 2.医生在使用超声设备时,非常关注设备的分辨率和穿透力,请叙述 工作频率与二者的关系。 (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力越差,频率越低,分辨率越差,穿透力越好) 3.请叙述现代超声设备是如何解决分辨率和穿透力这对矛盾的。(宽频 带探头+ 变频技术) 4.请简述超声设备用于医学诊断的优点(三条以上)。(实时成像、无 辐射、可移动/成本低、应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 5.请简述超声显示模式中,B模式、M模式的工作原理。(B模式: 将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来,回声强则光点亮,回声弱则光点暗,光点随探头移动连续扫查,呈现出脏器的解剖切面,是二维空间显示,又称二维法)。 (M模式:系在单声束B型扫描基础上加入慢扫描锯齿波,将光点转换成曲线,使回声光点从左向右自行移动扫描,在示波器上显示。 横轴(X)代表光点慢扫描时间;纵轴(Y)代表被测结构所处的深度位置,曲线向上示界面前移,曲线向下示界面后移。当探头固定一点扫查时,从光点的移动可以观察反射体的深度及其活动情况,显示出时间位置曲线图)。 6.请简述探头作为能量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经过人工极化过的压电 陶瓷即探头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会在电极

表面产生电荷,反之,若对陶瓷施以一个电场,陶瓷也会产生应变,这种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称正压电效应,由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成逆压电效应,超声波的发射应用了逆压电效应,接收应用了正压电效应,探头应用这种压电效应原理发射并接收超声波,经过主机处理在显示屏上得到图象)。 7.简述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构成。 (由探头、主机、监视器、记录设备组成)。 8.什么叫帧频?高帧频对于临床诊断有何益处? (单位时间内获得图象的数量,高帧频可以更细致的观察快速运动的组织结构,获得细小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9.多普勒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有哪些益处? (多普勒技术应用多普勒原理用于观察运动的组织,如血管中血液的流动)。 10.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有哪些?医用超声波成像主要利用哪两个物理特性成像? (反射、折射、散射、衍射、绕射。主要应用前两个特性成像)。11.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脉冲多普勒/PW :间断发射/接收,获取在取样点处多普勒频移信息并分析、显示。主要用于检测低速血流。脉冲波多普勒具有距离选通能力。但不能测量一条线上最大血流速度的信息)。 (连续多普勒/CW :连续发射/接收,获取在取样区域内多点多普勒频移信息,检测出最高速度血流并显示。主要用于检测高速血流)。 12.M型超声的临床用途是什么? (用于心脏及胎儿心率的测量,应用M型检查将心脏各层组织结构回

(完整版)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二部分选择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二部分选择(附答案) 时间:2009-11-16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 (一)超声物理学基础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其频率大于:( ) C、20 kHz B、2 000 Hz A、1 000 Hz D、2 MHz E、10 kHz 2、超声波可以纵波、横波、表面波等波型传播,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的是:( ) D、球面波 E、以上均不是 A、横波 B、表面波 C、纵波 3、声波的周期为:( ) E、以上均不是 D、与频率无关 A、不能探测到的时间 C、一个波长的时间 B、取决于多种因素 4、若频率增大,波长将:( ) B、增大 E、以上均不是 C、增加10倍 A、减少 D、不变 5、下列情况下可获得最大的多普勒频移的是:( ) A、当声束以锐角入射血管上时 E、以上均不是 C、当声束与血管平行时 D、声束的角度对多普勒无影响 B、当声束以垂直方向入射血管上时 6、当介质的运动平行于声波的传播方向时发射波称为:( ) D、兰姆波

A、纵波 E、以上均不是 B、切变波 7、人体软组织中的声速接近:( ) E、2 000 m/s C、1 860 m/s A、3 600 m/s B、1 540 m/s D、1 450 m/s 8、血液中的声速大约是:( ) A、330 m/s B、1 000 m/s C、1 570 m/s D、5 000 m/s E、8 000 m/s 9、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 ) C、1 570 m/s E、8 000 m/s D、5 000 m/s B、1 500 m/s A、300 m/s 10、当超声波通过弹性媒质时,其声能量损失称为:( ) C、吸收 B、衰减 A、反射 D、散射 E、折射 11、可闻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 E、1~15 Hz A、1~20 Hz B、5~20 Hz D、20 Hz~20 kHz C、5 Hz~5 kHz 12、超声多普勒技术可用来检查:( )① 血流状态;② 血流速度;③ 血流方向;④ 脏器的结构 E、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③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部分 1.何谓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是如何产生的? 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Hz者称为雌声波,高于20000Hz者称为超声波。医用诊断用超声波的范围多在1—15MHz。 超声波是机械波。可由多种能量通过换能器转变而成。医用超声波是由压电晶体(压电陶瓷等)产生。压电晶体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厚度的交替改变,即机械振动。其振动频率与交变电场的变化频率相同。当电场交变电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频率时其电能转换为声能(电—声)效率最高,即振幅最大。 压电晶体只有两种可逆的能量转变效应。上述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由电能转换为声能,称为逆压电效应。相反,在声波机械压力交替变化的作用下,晶体变形而表面产生正负电位交替变化,称压电效应。 超声探头(换能器)中的压电晶片,在连接电极电压交替变化的作用下产生逆压电效应,称为超声发生器;而在超声波机械压力下产生压电效应,又成为超声波接收器。这是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物理学原理。 2.超声波物理特性及其在介质中传播的主要物理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频率(frequency):质点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 (2)周期(cycle):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整波长通过某一点的时间(T)。 (3)波长(wavelength):声波在同一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差2π的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λ)。 (4)振幅(amplitude):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称振幅,或波幅(A)。 (5)声速(velocity of sound,sound velocity):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称声速(C)。介质不同,超声在介质中的声速度也不同,但是在同一介质中,诊断频段超声波的声速可认为相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系数(k)和介质密度(ρ)有关。其声速与k和ρ比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式中C为声速,E为杨式模量。 根据物理学意义,c、f、T、λ之间有下列关系: f=1/T,c=λf=λ/ T,λ=c/ f 超声在人体软组织(包括血液、体液)中的声速约为1540m/s;骨与软骨中的声速约为软组织中的2.5倍;而在气体中的声速仅为340m/s左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仅离体组织与活体组织有较大的声速差别,而且使用不同的固定溶液、固定速度也常影响声速。此外,声速尚与组织温度有关。通常,非脂肪组织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增快,脂肪组织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减慢。当脂肪组织由20o升到40o时,声速可下降15%之多。在进行精细的研究工作时,这些因素必须予以注意。 (6)超声能量与能量密度: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声波能到达之处的质点发生机械振动和位移。前者产生动能而后者产生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和组成波动质点的总能量。也即超声波的能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在介质中传递的过程。 设介质的密度为ρ,声波传播到的质点体积元为△V,其位移为x,△V将鞠有的动能为Wk,产生的势能为Wp。则: Wk=Wp=1/2ρA2ω2(△V)sin2ω(t-x/c) △V具有的总能量为: W=Wk+ Wp=ρA2ω2(△V)sin2ω(t-x/c) 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总能量传递方式为:①介质振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同时发生周期性变化。②振动质点以获得能量又向下一质点放出(传递)能量的方式传递声波。

用超声医学术语

用超声医学术语、缩略语中、英文对照(按首字母分类,陈波整理) A A 面积 Abdominal Aorta (AA) 腹主动脉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AC) 腹围 Abdominal Flow Display (AFD) 腹部血流显示 Abscess (ABS) 脓肿 ACA 大脑前动脉 Acc 加速度 AccT 血流加速时间 AComA 前交通动脉 Adrenal Gland (AG) 肾上腺 ALS 主动脉瓣叶开放 Amniotic Fluid (AF) 羊水 Amniotic Fluid Index (AFI) 羊水指数 Amplifier 放大器 Angiography 血管显像 Angioma (ANG) 血管瘤 Ann 瓣环 Annotation 注释 Anterior Chamber(AC ) 前房 Ao 主动脉 Ao Arch Diam 主动脉弓直径 Ao Asc 升主动脉 Ao Desc Diam 降主动脉直径 Ao Diam 主动脉根部直径 Ao Isthmus 主动脉峡部 Ao st junct 主动脉 ST 接合 Appendix (Ap) 阑尾

Aqueous Humour 房水 AR 主动脉返流 Ascariasis (As) 蛔虫 Ascending Colon (As C) 升结肠Ascites (ASC) 腹水 ASD 心房间隔缺损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AV 主动脉瓣膜 AV- A 连续性方程计算的主动脉瓣膜面积AV Cusp 主动脉瓣膜尖端开放 AV Cusp 主动脉瓣膜尖端开放 AV Diam 主动脉瓣膜直径 AVA 主动脉瓣膜面积 Axill 腋下动脉 Axillary Vein 腋静脉 B BA 基底动脉 Basil V 基底静脉 Bile Dull Ascariasis (BDAS) 胆道蛔虫Biparietal Diameter (BPD) 双顶径Body Of Pancreas (PaB) 胰体 Body of Stomach (SB) 胃体 Brac V 臂静脉 Breast 乳腺 Brightness 辉度、亮度 BSA 体表面积 Buffer 阻尼器 C Calcification (CAL) 钙化 Calibration 定标、校正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场特征值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 一、超声场的特征值 充满超声波的空间或超声振动所涉及的部分介质,叫超声场。超声场具有一定的空间大小和 形状,只有当缺陷位于超声场内时,才有可能被发现。描述超声场的特征值(即物理量)主要有声压、声强和声阻抗。 1.1、声压P 超声场中某一点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压强P1与没有超声波存在时的静态压强P0之差,称为该点的声压,用P表示。 p P P) 声压单位:帕斯卡(Pa)、微帕斯卡(Fa) 超声检测仪器显示的信号幅度值的本质就是声压P,示波屏上的波高与声压成正比。在超声检测中,就缺陷而论,声压值反映缺陷的大小。 1.2、声阻抗Z 超声场中任一点的声压与该处质点振动速度之比成为声阻抗,常用Z表示。 Z P/u cu/u c 声阻抗的单位为克/厘米2秒(g/cm 2 s)或千克/米2秒(kg/m 2 s ) 1.3声强I 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称为声强,常用I表示。单位是瓦/厘米2 (W/cm2 )或 焦耳/厘米2秒(J/cm2 ? s)。 1 2 1 P2 I Zu 2 2 Z 1.4分贝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所遇到的声强数量级往往相差悬殊,如引起听觉的声强范围为 10-16~10-4 W/cm2,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2个数量级。显然采用绝对值来度量是不方便 的,但如果对其比值(相对量)取对数来比较计算则可大大简化运算。分贝就是两个同量纲 的量之比取对数后的单位。 通常规定引起听觉的最弱声强为11=10-16 W/cm2作为声强的标准,另一声强I2与标准声强I1之比的常用对数成为声强级,单位为贝(尔)( B )。 △=lg(l2/l1) (B) 实际应用贝尔太大,故长取其1/10即分贝(dB)来作单位: △=10lg (12/I1)=20lg(P2/P1) (dB) 通常说某处的噪声为多少多少分贝,就是以10-16 W/cm2为标准利用上式计算得到的。 二、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 实际检测中常用反射法,反射法是根据缺陷反射回波声压的高低来评价缺陷的大小。然而工件中的缺陷形状、性质各不相同,且目前的检测技术还难以确定缺陷的真实大小和形状。回

超声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一:b超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6) (总分100分) 姓名:科室:评分: [a型题] 1、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c) a、1mhz b、2mhz c、2.5-10mhz d、20-40mhz e、40mhz 2、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仪器是 (b) a、a型超声仪 b、b型超声仪 c、d型超声仪 d、m型超声仪 e、以上都不是 3、超声波是如何发生的 (a ) a、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 b、换能器的压电效应 c、换能器向人体发送电信号

d、换能器的热效应 e、换能器的磁效应 4、.超声检查中常用的切面有 (e ) a、矢状面 b、横切面 c、斜切面 d、冠状面 e、锥状切面 5、.彩色多普勒技术不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c ) a、表浅器官 b、心血管系统 c、腹水,胸腔积液定位 d、腹腔脏器 e、外周血管 6、多普勒频移 (a ) a、与反射体的速度呈正比 b、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较大 c、在声强极高时较大 d、取决于所用探头阵元数 e、连续波多普勒最大 7、软组织中的超声衰减量 (a )

a、随组织厚度而增加 b、由tgc曲线的范围决定 c、随着波长减小而增大 d、使用数字扫描转换器时无关紧要 e、与频率无关 8、下面哪种组织对超声传播阻碍最小 (d) a、肌肉 b、脂肪 c、肝 d、血液 e、脾 9、最早在妊娠多少周时能够用超声测量双顶径 (b) a、14周 b、12周 c、8周 d、6周 e、10周 10、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 (b) A、甲状腺内多个囊肿 B、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减低 C、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改变

D、甲状腺缩小,回声增强 E、甲状腺呈结节状改变 11、下列哪项不是层流的超声多普勒频谱表现(e) a、频谱窄 b、频谱充填 c、出现空窗 d、频谱包络光滑 e、频谱速度正常 1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中红色代表(a) a、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 b、背向探头的负向血流 c、动脉血流 d、静脉血流 e、垂直探头方向的血流 13、超声心动图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a) a、二维超声心动图 b、m型超声心动图 c、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e、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4、具有较好时间分辨力的超声心动图是(d)

年超声波医学考试基础知识练习题

更多2019年考试基础知识练习题 (公众号关注:获取更多) 1.探头匹配层的最主要作用是 A.间接保护压电振子 B.减少声波的谐振 C.使探头与皮肤声阻抗相匹配,有利于声波传播 D.降低横向耦合力 E.増加有效振子数目 2.下列关于数字扫描变换器(DSC)所实现的功能哪个是错误的 A.将超声模拟信号转换成电视制式信号 B.比较容易地实现图像放大 C.完成线性内插补并实现丰富的灰阶 D.实现字符显示及图像存储 E.增强了滤波器性能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的工作流程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将多普勒信号进行A/D转换 B.经自相关技术计算多普勒平均速度、方向和速度分散 C.依血流方向及流速做彩色处理 D.彩色血流图与灰阶图像叠加 E.不需再经D/A转换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安全性标准,下列哪项是关键性要求 A.检出彩色的敏感性 B.超声输出功率不大于规定值 C.功能丰富 D.可使用录像、热敏打印 E.是全数字化技术 5.从使用的方面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哪项是质量差的标志 A.空间分辨力、速度分辨力、动态分辨力均高 B.检出血流敏感度高 C.显示图像均匀性好 D.彩色血流效果佳 E.提高灰阶图像增益时,彩色图像质量即下降 6.为了最敏感地显示乳房肿块内的彩色血流信号并测速,首选的探头频率为 患者28岁,为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查分流血流,对仪器的调节,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低通滤波 B.高频(7MHz以上)电子相控阵探头 C.电子线阵探头(5MHz以上) D.高速档速度标尺(高脉冲重复频率) E.彩色图选用两色彩图 8.改变彩色血流图的基线,使其向红色标尺方向调节,结果 A.红色增多,正向血流测量范围扩大 B.蓝色增多,反向血流测量范围扩大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_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_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物理基础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 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 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 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 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 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 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 ――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射聚焦或多点聚焦; 可提高侧向分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超声诊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内部回声强度排列顺序,下述哪项正常:(A)A.肾窦>胰腺>肝脏>肾实质; B.肾窦>肝脏>胰腺>肾实质;C.胰腺>肾窦>肝脏>肾实质;D.胰腺>肾窦>肾实质>肝脏。2、关于原发性甲亢声像图表现,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 A.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 B.实质回声增粗、不均; C.实质回声均匀,血流丰富; D.CDFI示血流呈火海样。3、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不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左房增大 B.二尖瓣舒张期高速血流C.左室肥厚 D.右心扩大4、肝内血管纹理减少最常见于:(A)A.肝硬化 B.门静脉梗阻性疾病C.布加氏综合症 D.急性重症肝炎(二)、是非题 1.超声波频率升高,分辩率增加,穿透性下降。(√)2、多发性肝囊肿与多囊肿为不同的疾病,前者多与遗传有关。(×) 3、正常心肌组织二维超声上显示强回声。(×)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二尖瓣波群的典型表现为城垛样改变。(√) 5、早期妊娠孕囊于停经后第5周显示,约第8周可发现原始心管搏动。(×)6、通常CDFI所示红色并非动脉血流,而为背离探头方向血流。(×)(三)、名词解释 1.多普勒效应: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运动状态时,观察者感觉到声源的频率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多普勒效应。变化的频移称多普勒频移。 2.WES征: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液性暗区消失,呈弧状强回声光带伴宽的直线声影,即WES征。其中W为近场的胆囊壁,E为结石强回声,S为后方声影。 (四)、填空题 1.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包括M型、 B 型、频谱多普勒及 CDFI检查。 2. 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囊内强回声团或强回

超声波的基本知识

超声波的基本知识 1、声波透射法的波速属于(C) ?A,一维波速 ?B,二维波速 ?C,三维波速 ?D,以上皆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2、纵波声速___横波声速(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3、声波透射法中测得的桩身混凝土声速是声波在无限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声速。 对同一根混凝土桩,声波透射法测出的声速应___ 低应变法测量出的声速。(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4、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当混凝土质量差或存在缺陷时接收到的声波信号 中,一般可以具有如下特征(C) ?A,声时增大、频率变高 ?B,声时减小、频率变低 ?C,声时增大、频率变低 ?D,声时减小、频率变高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5、 声速(v)、波长(λ)和频率(f)三者的关系为 (C) ?A、f=v*λ。 ?B、λ=f*v。 ?C、v=f*λ。 ?D、v=f/λ。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6、下列材料中声速最低的是(B) ?A,铝 ?B,水 ?C,玻璃 ?D,不锈钢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7、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它的频率高于(B) ?A,20赫兹 ?B,20千赫 ?C,2千赫 ?D,2兆赫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8、可在液体中传播的超声波波型是(A) ?A,纵波 ?B,横波 ?C,表面波 ?D,以上都可以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9、当某些晶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会产生形变,从而晶体的表面上出现电荷,这 种现象称为____效应(A) ?A,压电 ?B,振动 ?C,逆压电 ?D,应变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10、声波透射法中,换能器在声测管内一般用___耦合(D) ?A,空气 ?B,黄油 ?C,泥浆 ?D,清水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11、根据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机械波的种类分为纵波、 横波、表面波等,用于声波透射法检测的波是____ (A) ?A,纵波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 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 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 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 (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 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 射聚焦或多点聚焦;可提高侧向分 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3)利用环阵探头进行环阵相控聚焦;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 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 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 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 (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 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射聚 焦或多点聚焦;可提高侧向分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3)利用环阵探头进行环阵相控聚焦; 可改善横向、侧向分辨力; (4)其他聚焦技术:如二维多阵元探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