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及其防护等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及其防护等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及其防护等级附件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及其防护等级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原则。

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2005〕15号),将病原微生物分成四类,一类至四类危害性逐步减低。

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包括从事动物活体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其防护要求参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规定。

三级、四级实验室实行国家认可制度,一级和二级实验室实行备案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及其相应的防护等级见表一、表二。

5表一: 病毒类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防护等级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病原微生病毒未经培养灭活材料无感染性材料的物危害程培养的感染材的操作操作度料的操作第一类 BSL-3、4 BSL-3* BSL-2 BSL-1 第二类 BSL-3 * BSL-2 BSL-1 BSL-1 第三类 BSL-2 BSL-2 BSL-1 BSL-1 第四类 BSL-1 BSL-1 BSL-1 BSL-1 注:“*”表示部分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按《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或卫生部规定可以在BSL-2操作。

表二: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防护等级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大量活菌样本非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检测操作第二类 BSL-3* BSL-2 BSL-1第三类 BSL-2 BSL-2 BSL-1注:“*” 表示部分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按《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或卫生部规定可以在BSL-2操作。

附表一生物安全等级规范及病原体微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_

附表一生物安全等级规范及病原体微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_

附表一生物安全等級規範及病原體微生物危險性等級分類病原微生物依其危險性為基礎之分類(依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三年六月增修之「基因重組實驗守則」)甲、第一級危險群(Risk group 1 ,RG1)微生物第一級危險群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成人之疾病無關。

例如不產生內孢子之Bacillus licheniformis, Escherichia coli-K12, adeno—associated virus第一型至第四型,及重組的不含潛在致癌基因產物或毒素之adeno—associated virus,且在無輔助病毒存在下進行培養。

乙、第二級危險群(Risk group 2 , RG2)微生物第二級危險群微生物在人類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嚴重的,而且通常有預防及治療的方法。

(一)細菌包括披衣菌1。

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前稱為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2.Actinobacillus3.Actinomyces pyogenes(以前稱為Corynebacterium pyogenes)4。

Aeromonas hydrophila5.Amycolata autotrophica6.Archanobacterium haemolyticum(以前稱為Corynebacterium haemolyticum)7.Arizona hinshawii(所有血清型)8。

Bacillus anthracis9。

Bartonella henselae, B. quintana,B。

vinsonii10。

Bordetella包括B。

pertussis11.Borrelia recurrentis, B。

burgdorferi12.Burkholderia(以前稱為Pseudomonas species;列於第三級危險群者除外)13.Campylobacter coli, C。

生物安全名词解释

生物安全名词解释

生物安全名词解释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领域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免受生物威胁的行为。

在生物安全领域中,有许多名词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生物安全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生物安全领域的相关知识。

1.病原体。

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体的传播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病原体的研究和防控至关重要。

2.生物安全级别。

生物安全级别是对实验室和生物实验设施的安全性进行分类的标准。

常见的生物安全级别包括生物安全级别1至4级,级别越高代表对生物实验的安全要求越严格。

3.生物防护装备。

生物防护装备是用于防护人员免受病原体和其他生物威胁的装备,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

正确使用生物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降低受到生物威胁的风险。

4.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对生物实验和生物技术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5.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是对生物实验和生物技术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废物处理等方面。

生物安全管理的健全和有效性对于保障生物实验的安全至关重要。

6.生物恐怖主义。

生物恐怖主义是指利用生物武器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威胁的行为。

预防和应对生物恐怖主义是生物安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7.生物安全法规。

生物安全法规是对生物实验和生物技术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遵守生物安全法规是保障生物实验和生物技术活动安全的重要保障。

总结,生物安全名词的解释对于加强对生物安全领域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可以更好地进行生物安全工作,保障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类(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类(1)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类(2005年版)凡涉及微生物及其提取物或基因工程产物操作的实验室,根据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种类的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的设计、设施也有所不同。

目前国际公认的微生物实验室分为生物安全(biosafety level,BSL)1至4级。

其中BSL-1最低,BSL-4最高。

BSL-1~4俗称P1~4。

BSL-1实验室可从事已知不会对健康成人造成危害、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可能有微弱危害的、有明确特征的微生物实验工作。

实验室与建筑物中的一般通道不隔开,一般在试验台上操作,不要求使用或经常使用专用封闭设备。

BSL-2实验室与BSL-1相似,适用于那些对人及环境有中度可能危害的微生物实验工作。

其不同点在于:工作人员要经过操作病原因子的专门培训,并由能够胜任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时限制外人进入实验室;某些产生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工作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封闭设备内进行;对污染的锐器采取高度防护措施。

凡从事微生物基因的操作,均需在BSL-2实验室进行。

BSL-3实验室供处理危险病原体使用,适用于可以通过吸入途径引起严重的或致死性疾病病原体的实验工作,例如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艾滋病研究或检测的实验室BSL-3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在处理病原体方面要经专门培训,并由有关专家进行监督管理。

传染性材料的所有操作均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防护设施内进行,工作人员要穿适宜的防护服。

BSL-3实验室要经过专业的设计和建造。

BSL-4实验室有造成气溶胶感染和危及生命的病原微生物,如埃波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研究的实验室,必须达到BSL-4的安全水平。

BSL-4实验室对防止微生物扩散到环境中有特殊的工程和设计要求。

每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病原微生物方面均要有特殊和全面的培训;要具有法定资格的科学家监督管理。

实验室主任要严格控制进入实验室的人员。

实验室均应是毒力的建筑物或是建筑物内的隔离区。

要实施特殊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细则。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

B
UN 3373
B
B
UN 3373
.
22. Aeromonas hydrophila
嗜水气单胞菌 / 杜氏气 第三类 单胞菌 /嗜水变形菌
23. Aeromonas punctata
斑点气单胞菌
第三类
24. Afipia spp
阿菲波菌属
第三类
25. Amycolata autotrophica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A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2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BSL-1
3 / 15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B
UN 3373
鼻疽伯克菌 伯氏考克斯体 土拉热弗朗西丝菌 牛型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立克次体属
第二类 第二类 第二类 第二类 第二类 第二类
BSL-3 BSL-3 BSL-3 BSL-3 BSL-3 BSL-3
ABSL-3 ABSL-3 ABSL-3 ABSL-3 ABSL-3 ABSL-3

国内外关于病原微生物等级的划分

国内外关于病原微生物等级的划分

国内外关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的划分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危害等级Ⅲ(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3、农业部《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中的微生物危害通常分为以下4级:生物危害1级:对个体和群体危害程度低,已知的不能对健康成年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生物危害2级:对个体危害程度为中度,对群体危害较低,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播。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

表 2.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
物质特指菌株或活菌培养物,应按UN2814的要求包装和空运,其他相关样本和B类的病原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包装。

f因属甲类传染病,流行株按第二类管理,涉及大量活菌培养等工作可在BSL-2实验室进行;非流行株归第三类。

说明: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临床和现场的未知样本的检测可在生物安全二级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实验室进行。

涉及病原
菌分离培养的操作,应加强个体防护和环境保护。

但此项工作仅限于对样本中病原菌的初步分离鉴定。

一旦病原菌初步明确,应按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类别将其转移至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开展工作。

2.“大量”的病原菌制备,是指病原菌的体积或浓度,大大超过了常规检测所需要的量。

比如在大规模发酵、抗原和疫苗生产,病原菌进一步鉴定以及科研活动中,病原菌增殖和浓缩所需要处理的剂量。

3.本表未列之病原微生物和实验活动,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4.。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类是为了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保障公共卫生和动物健康。

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的详细介绍。

一、一级病原微生物一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对人类和动物有潜在危险,但一般不具有传染性或传播能力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影响较小。

一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操作一般是安全的,不需要特殊的生物安全措施。

二、二级病原微生物二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一定传染性,并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但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直接接触。

实验室操作二级病原微生物需要采取一定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

三、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高度传染性,并能够引起严重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具有广泛的传播能力,可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实验室操作三级病原微生物需要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在防护性较高的实验室中操作、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四、四级病原微生物四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极高传染性,并能够引起严重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可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广泛传播。

实验室操作四级病原微生物需要在高度密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全套防护服、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等。

在实验室操作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

对于一级病原微生物,一般只需要采取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即可,如佩戴实验服、戴手套等。

对于二级病原微生物,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口罩等。

对于三级和四级病原微生物,需要在高度密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全套防护服、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 3373
58.
Clostridium sordellii
索氏梭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59.
破伤风梭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60.
Corynebacterium bovis
牛棒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
UN 3373
90.
Morganella morganii
BSL-1
B
UN 2814
74.
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脑膜炎黄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75.
Fluoribacter bozemanae
博兹曼荧光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76.
猪红斑丹毒丝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72.
Erysipelothrix spp
丹毒丝菌属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73.
PathogenicEscherichia coli,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38.
Bordetella pertussis
百日咳博德特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39.
Borrelia burgdorferi
伯氏疏螺旋体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0.
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假结核棒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64.
Corynebacterium ulcerans
溃疡棒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65.
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
Brucella spp
布鲁氏菌属
第二类
BSL-3
ABSL-3
BSL-2
BSL-1
A
UN 2814
其中弱毒株或疫苗株可在BSL-2实验室操作。
3.
Burkholderia mallei
鼻疽伯克菌
第二类
BSL-3
ABSL-3
BSL-2
BSL-1
A
UN 2814
4.
Coxiella burnetii
伯氏考克斯体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7.
大肠弯曲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8.
肺炎衣原体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9.
Chlamydia psittaci
鹦鹉热衣原体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脆弱拟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31.
杆状巴尔通体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32.
伊丽莎白巴尔通体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33.
汉氏巴尔通体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UN 3373
15.
马杜拉放线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16.
Actinomadura pelletieri
白乐杰马杜拉放线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17.
牛型放线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肉芽肿鞘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4.
Campylobacter jejuni
空肠弯曲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5.
唾液弯曲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46.
胎儿弯曲菌
第三类
BSL-2
A
UN 2814
10.
Yersinia pestis
鼠疫耶尔森菌
第二类
BSL-3
ABSL-3
BSL-2
BSL-1
A
UN 2814
11.2
Acinetobacter lwoffi
鲁氏不动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12.1
鲍氏不动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溶组织梭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56.
Clostridium novyi
诺氏梭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57.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7.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类
BSL-3
ABSL-3
BSL-2
BSL-1
A
UN 2814
8.
Rickettsia spp
立克次体属
第二类
BSL-3
ABSL-3
BSL-2
BSL-1
A
UN 2814
9.
霍乱弧菌f
第二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幽门螺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82.
Kingella kingae
金氏金氏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83.
Klebsiella oxytoca
产酸克雷伯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BSL-1
B
UN 3373
21.
Actinomyces pyogenes
酿(化)脓放线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22.
嗜水气单胞菌/杜氏气单胞菌/嗜水变形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23.
斑点气单胞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Francisella novicida
新凶手弗朗西丝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77.
坏疽梭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
UN 3373
78.
Gardnerella vaginalis
阴道加德纳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BSL-2
BSL-1
B
UN 3373
13.+
Mycobacterium cheloei
龟分枝杆菌
第三类
BSL-2
ABSL-2
BSL-2
BSL-1
acillusactinomycetemcomita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