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的三种妙构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技巧高考作文是每个考生备战高考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总分。
要想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掌握一些修辞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高考满分作文修辞技巧,并且给出一些实例来说明。
通过学习和灵活运用这些技巧,相信每个考生都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作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让作文充满意象和情感,并且让读者对作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喻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而象征则是通过代指的方式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使用比喻技巧,比如:“湖泊如镜,水面平静如丝,仿佛进入了仙境。
”这句话通过将湖泊比喻为镜子,生动地描绘了湖泊的美丽与宁静,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两种。
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词语或结构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对偶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对象或概念,以达到加强描述或展示矛盾的目的。
例如:“寒风呼啸,雨水倾泻,大地仿佛进入了冰冷的冬季。
寂静无声,黑暗笼罩,仿佛是梦境中的世界。
”这段描述中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将寒冷和黑暗的景象进行对比,增强了读者对于冬季的感受。
三、夸张与反问夸张是以夸大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意图,通过其浓烈的感染力能够牢记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问则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整个城市都站在他的脚下,他每一步都带着惊天动地的力量,仿佛要改变这个世界。
”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英雄的形象,使得读者对于英雄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比较与对照比较和对照是作文中用于展示事物特点和特性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能够更加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例如:“苹果如红日般鲜艳,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耀眼;梨子如银球般晶莹剔透,清爽的口感令人陶醉。
”这段描述通过对比苹果和梨子的特点和口感,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高考作文结构如何清晰利落

高考作文结构如何清晰利落一、总分总式结构这种结构虽然老套,但写作高考作文效果却十分明显。
总分总式结构,也即是先总写提出论点,后分写分析论证论点,再总写得出结论,这样起到首尾照应的效果。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结构变换成总分式结构,即先提出论点,然后逐项论述论点,对中心论点加以阐发。
也可以变换成先分后总,先围绕所述中心,逐步展开论述,然后再总结归纳中心论点。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作者:□2004年高考四川一考生人之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
“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方向。
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
可悲可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
高考满分作文的3种经典结构

高考满分作文的3种经典结构结构易错点一、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
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
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
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
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的3种经典结构,高中生一定要学会!干货易错实例分析:✘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胸纳幽兰,神容主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
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新编]高考满分作文的三种巧妙构思
![[新编]高考满分作文的三种巧妙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4a54f45fbfc77da269b1dd.png)
高考满分作文的三种巧妙构思2015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大量的高考满分作文以及优秀作文已经亮闪闪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欣赏满分作文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过自己与满分作文的距离有多远了,是能够写出比满分作文更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作文还是与满分作文的写作构思或者写作水平相差甚远了,即便与满分作文还有距离也不用担心焦虑,只要用心地去坚持写作便能够写出打动阅卷老师的好作文。
如果你觉得你在写作的过程中还缺少好的写作方法的引导,那么快来看看出国留学网高考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高考满分作文的三种巧妙构思》。
一、物人合一全篇以写物为主,而要表现的是人,表现人的性格、气质、思想与精神。
如高考满分作文《陶公祠的菊花》: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
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
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黄菊乡。
我依然走在菊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
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
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
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
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
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
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
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的3种经典结构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的3种经典结构总结一、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
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
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
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
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易错实例分析:?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胸纳幽兰,神容主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
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高考作文简捷三法

高考作文简捷三法
高考作文简捷三法
高考大幕已拉开,很多考生忧虑自己的议论文难以出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简捷三法,欢迎阅读。
一、物象比喻法
【方法】以物象作比喻。
分析人物与物象的相似点,一物象的特点比喻人生的的特点,提出论点
【作用】物象的生动形象,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物象的常见性,也增强了说理的亲和力;而物象的'比喻性,增强了文章的韵味。
二、聚焦一点法
【方法】就某一人物或某一句话或某件事做自己的思考,聚焦一点,分析思考,提出自己对话题对命题的看法。
【作用】聚焦一点,角度小巧,文章也就因此充实而深入,文章也就因此予人新鲜独特的美感。
三、假设推想法
【方法】从正面的论点作反面的假设,推想“假设如此”的后果。
如论点为“诚信今天不可缺”,我们就“假设今天诚信缺失,社会会怎样”。
【作用】独辟蹊径,文章予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也展现出写作者的睿智。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_高考高分作文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_高考高分作文技巧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有哪些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一)、句式灵活1、长短整散句和谐上口高考作文《拭去眼前的浮尘》:浮尘障目,看清流常为浊水,观蓝天常成阴霾,眺绿野常似荒漠。
情感萦心,每欺于谎言,偏于成见,惑于谗巧。
要看清世界,须拭去眼前的浮尘,欲明白是非,须放下心中的偏见。
古往今来,多少王朝因奸佞当朝、主上昏聩而倾覆?人世千年,又有多少人因受内心情感的左右,失足遗恨,抱恨终身?2、设问反问波澜迭起引起换位思考,让*曲径通幽,使*平添起伏。
高考作文《让理性主持宣判》: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
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
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满。
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
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被感情欺弄,乃至毁灭。
在历史的尺度上,他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知!3、对仗句式铿锵有力高考作文《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一份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拿云心事。
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看风云。
有诚信的滋润,爱情才会幻化得更加丰腴,迷人。
有诚信的灌溉,友情才会出落得愈加纯洁,脱俗。
(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
高考作文《理性的美》: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冰块浮动在水上显现着庄重和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漂荡,不减半点高雅,这是理性的美。
高考作文开头写作方法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下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
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得揭示*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如此等等。
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高考满分作文的八大秘诀

高考满分作文的八大秘诀高考满分作文的八大秘诀秘诀一:针砭时弊,追根溯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
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秘诀二:领异标新,独树一帜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特色。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立意不落窠臼,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定能让你的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秘诀三:因事悟理,以小见大写作来源于生活,当我们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知道其中细节,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
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我们的'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
秘诀四:融情于物,意切情真记叙文写作如果借助某一物体来反衬所描写的主体,融情于物,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行文时,若借某一物体点明中心,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卒章显志。
秘诀五:一字立骨,主旨凝聚议论性散文中,若能巧妙地运用一字或一词贯穿全文,便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集中到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秘诀六:结构严谨,叙议结合记叙文写作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一是结构严谨,这也是其他体裁的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条件;二是记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增加文章灵动的色彩,如果还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样的文章必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秘诀七: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记叙文往往有波澜有起伏,如果作文能巧设悬念,埋下伏笔,定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引人入胜,高考考场作文不妨一用。
秘诀八:展开联想,放飞想象梁实秋先生曾指出,联想不快是造成文思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考考场,如何才能“文如春华,思若泉涌”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联想,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不妨从自然万物、历史名人、现实生活等处展开你联想的翅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联想的源头,就不必为作文材料犯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满分作文的三种妙构
一、物人合一
全篇以写物为主,而要表现的是人,表现人的性格、气质、思想与精神。
如高考满分作文《陶公祠的菊花》:
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
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
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黄菊乡”。
我依然走在菊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
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
”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
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
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
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
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
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
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
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说还休。
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
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
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
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
”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
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
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写这类文章,写物,不仅要写形,更重要的是写神,写气韵,让物与人浑然相融。
如上文,习作者写陶公祠、陶公像,主要写菊花,写菊的清雅,菊的绝俗,菊的清姿,写菊的故事,写菊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以此诠释陶渊明,以此来照亮陶渊明的灵魂。
二、跨时空对话
跨时空对话,往往选定一个古代文化名人,习作者与之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最终通过对话,揭示中心与主题。
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
“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
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
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
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
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
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
真是愚哉斯言。
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
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
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
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
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
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这类作文,重心在于对话,对话的基础在于对文化名人的理解和对作文话题的把握。
一方面,所虚设的对话内容要紧扣话题,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文化名人所处环境以及他的思想与性格。
如本文所虚拟的对话,虚幻而又可信,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亲近,与李白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表明:李白的悲剧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
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而深刻指出李白的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的悲剧、社会悲剧。
这类作文还有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这篇作文依然是跨时空对话,通过虚拟梦镜,让自己与屈原相会,将所见所说统一在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之下,以表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置。
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得个投江的结局;但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
流芳。
三、诗文同行
诗文并行,以诗引文,以文注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
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
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
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
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
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父亲的功劳,我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
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
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
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
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的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
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
要多谢我的父亲,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
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从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
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
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
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
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
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这种作文最难处理的是诗与文的合一。
诗在文章里已经成为了作文不可少的部分,或显示其中的情感变化,或显示其中的事情发展,与文和谐统一。
写为类作文,要考虑好诗与文的意义情感关系,诗不是文的装点,而是文章不可少的部分。
如上文,《琵琶行》中的精妙诗句成了引导文章各自然段的引子,并且这些诗句又大体诠释了各段的意思。
白居易的诗句与作者要表达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灵活、父母宽厚大度的爱有机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