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期末考点归纳重点整理汇总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完整版详解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完整版详解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人眼就会感到不快,使可见度降低,并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眩光。

(眩光可分为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2.融合:给予人眼以适当频率的视觉闪烁信号,然后逐渐降低信号频率,当频率降低到一定值时人眼不再感到信号在闪烁,这种现象叫做融合。

3.百分位数:一个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观测值分为两个部分,有k%的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观测值大于它。

人体尺寸用百分位表示时,称为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4.等响曲线:把具有相同响度级的声音对应点连成的线称为等响曲线。

(等响曲线是一组以声音强度和频率为坐标轴的曲线,在同一曲线上的不同点所对应的声音强度、频率组合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相同即响度相同)5.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小部分形状的最大能力。

6.暗适应:指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刚开始看不清物体,而需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后,才能看清物体的适应过程。

7. 坐垫设计压力不均匀原则:坐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和大腿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至大腿部位时压力降低至最低值。

8.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9.视觉显示编码:用不同的视觉机制(颜色、数字、字母)或刺激属性表示不同含义的方法称为视觉显示编码。

二.简答1.噪声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影响①耳朵生理机能被破坏的后果是永久性听力丧失;②神经系统的影响;③内分泌系统的影响;④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⑤消化系统的影响;⑥连续暴露的噪音还可能诱发其它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生理变化;⑦通常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如高度紧张、心电图不规则和头痛等现象。

2.噪声掩蔽效应基本规律1)当屏蔽声音的频率与被屏蔽声音很接近时影响最大;2)屏蔽声音强度越大,屏蔽的影响范围也就越广;3)低强度的屏蔽声音主要影响频率接近屏蔽声音的声音,高强度的屏蔽声音却对更高频率的声音也有影响;4)在宽波段的噪音屏蔽纯音时,主要是考虑在被屏蔽声音频率附近的屏蔽噪声的临界波段的强度。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总结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2.人因工程的研究目标、性质(了解,不考)两个主要研究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2.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

3.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步骤、和其他学科关系(了解)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动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

从人因工程的发展史可知,他与系统工程,劳动科学,心理学等有密切关系,从工程角度看,人因工程必定要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实现人机系统的最佳配置,同时还要利用心理学,劳动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追求提供最适宜的劳动条件,实现获得最高劳动效率和创造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目标。

4.人机系统(理解)人机系统是指一个或多个人员、实体设备所构成,向系统输入给定的数据,就会产生期望的输出。

1.人工系统2机械化系统/半自动化系统3.自动化系统第二章人的因素1.生物钟、节奏(理解、不用背)2.心理因素,主要掌握人的能力(哪些能力,每个能力具有哪些特点,影响能力的因素)、动机(理解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从三方面解释)、情绪(了解即可)能力:指哪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分类如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密切联系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殊活动范围内发生作用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操作能力、节奏感、对空间比例的识别力、对颜色的鉴别力等。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一1. 人因工程的定义: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霍桑试验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

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 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包括:(1)访谈法。

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

(2)考察法。

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3)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什么是人因工程?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等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

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1.产品服务于客户,客户始终处于设计的首位2.考虑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及其对设计造成的影响3.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4.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5.人因工程学不是基于表格数据、指标进行设计,不是设计产品模型,不同于常识什么是微气候?微气候环境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空气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

气流速度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

热辐射是指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Ok时的辐射时的能量。

视觉特性(概念、应用等理解)?1明暗视觉和色彩视觉2明适应和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刚开始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叫做明适应。

急剧和平繁的适应会增加眼睛的疲劳,使视力迅速下降,故室内照明要均匀而稳定。

3调节:调节是视觉的适应观察距离的能力,视觉工作距离不应小于3分之2调节近点4视野:视野是指头部和眼部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角60°最为适宜视野视觉信息的感知是视野范围的限制5视度: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在视网膜上成像所引起视觉感应的清晰程度称为视度工作场所照明设计的要素及原则?要素:一、照明方式;二、光源选择;三、眩光及其防控措施;四、照度分布;五、亮度分布原则:1、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根据工作性质与工作点分布疏密,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2、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无自然光最优选择显色指数高的人工照明3、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4、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或等于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5、要求视野内有合适的亮度分布,提高照明质量还应该考虑照度稳定色彩的特性(色彩的三要素)?三个基本要素:色调,明度,纯度色调:每种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明度: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差率,同一色调有不同的明度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取决于表面的反射光波波长范围的大小色彩的表示方法(蒙赛尔原则)?1 体系的中央轴坐标对应于明度,以符号V表示,反射率为零的颜色明度最低,设定明度轴坐标底端值为零,明度轴坐标顶端值为10,按视觉的等明度差均分为10段,构成等距坐标2径向坐标(垂直于中心轴)对应于纯度,以符号C表示,中心轴的灰色系列纯度为0,离中心轴越远纯度越高,最远为各色调的纯色,个别可以达到203圆周角坐标对应于色调,以符号A来表示,全部色调构成一色环,按视觉等距分为5等分,各等分点为5个基本色,分别命名为R(红)Y(黄)G(绿)B(蓝)P(紫)。

人因工程重点完整版

人因工程重点完整版

1.人因工程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早期历史,人因工程学开始于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从那时起,人因工程就和技术的发展相互交织在一起。

二:1945-1960年,人因工程职业的出现。

三1960-1980年,迅速增长时期,四1980-1990年计算机、灾难和诉讼时期。

五199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及空间技术的应用之中。

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的计划必然涉及到大量的人因工程学的研究。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及应用领域:基于对任何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应用领域: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作业的设计及改进;环境的设计及改进。

3.人体测量定义,结构,静态,动态测量定义。

定义:是指对人类身体各方面特征数据的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形状和耐力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

结构:人体测量数据分为人体构造尺寸和人体功能尺寸,前者是静态尺寸,后者是动态尺寸,它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特定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静态测量:是指被测者静态站着或坐着的姿势下进行的测量,动态测量:就是测定人体动态变化的数值。

4.百分位数概念: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来表示。

其中第五百分位指有5%的人群身体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群身体尺寸均大于此值。

5.累积损伤定义、造成原因:是指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身体某一部位而导致的肌肉骨骼的损伤疾病。

原因:1受力,人体某部位的受力是造成累积损伤的必要条件之一,外力的不断挤压会是软组织,肌肉或关节的运动无法保持在舒适状态,2重复任务重复越多,肌肉收缩越快,越频繁,3姿势,不正确的作业姿势也是造成累积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业姿势决定关节位置是否舒适,4休息,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意味肌肉缺乏充足恢复时间。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因⼯程复习资料第⼀章⼀、⼈因⼯程的命名1. ⼈因⼯程学是研究⼈—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门边缘性应⽤科学2. 国内外命名情况美国:⼈的因素⼯程学或⼈类⼯程学西欧:⼈类⼯效学⽇本:⼈间⼯学我国:⼈机⼯程学、⼈体⼯程学、⼯程⼼理学、3. 国际⼈类⼯效学学会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在某种⼯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理学和⼼理学等⽅⾯的因素;研究⼈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研究在⼯作中、⽣活中和休假时怎样同意考虑⼯作效率、⼈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起源与发展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兴起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了解)三、研究内容P71.研究⼈的胜利与⼼理特性2.研究⼈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机界⾯设计4.研究⼯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应⽤领域表1—1四、研究⽅法P10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理测量法5.⼼理测试法6.图⽰模型发五、效度与信度含义P14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信度:信度是指研究⽅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致性的程度第⼆章(理解)⼀、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感觉系统(⼀)视觉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量信息;可利⽤颜⾊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觉范围⼴,分辨率⾼;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缺点:容易发⽣措施、错觉和容易疲劳(⼆)听觉(三)平衡觉(四)味觉四原味:酸、甜、苦、咸(五)嗅觉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六)肤觉P291.触觉两点辨别阈:⼈能辨别出⾥两点受触、压的最⼩距离2.两点辨别阈越⼩,⽪肤感觉分辨⼒越⾼3.触压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显著,连续刺激会减弱或失去知觉三、⾻骼系统⼈体内有206块⾻四、⼈体活动能源P321.直接能源三磷酸腺苷(ATP)2.功能系统(1)磷酸原(ATP—CP)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化系统P33 表2—1五、⼈的⼼理因素性格、能⼒、动机、情绪、意志第三章⼀、微⽓候的含义微⽓候是指⼯作(或⽣活)场所所处的局部⽓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温、空⽓湿度、⽓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1.空⽓温度摄⽒度和华⽒度及两者转换⽅法P442.空⽓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空⽓内所含的⽔汽克数相对湿度相同温度、压⼒条件下,⽔⽓压强与饱和⽔⽓压强的百分⽐3. ⽓流速度(风速)4. 热辐射定义:物体在绝对温度⼤于0K是的辐射能量要求:认识各要素的测量仪器P45.46图⼆、微⽓候环境的综合评价P501.不舒适指数2.有效温度(P52图)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三、⾼温环境、低温环境对⼈、⼯作效率的影响与改善措施⾼温:(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1,人因工程学定义及研究范围?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研究范围: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作业的设计和改进、环境的设计和改进。

2,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主要功能:具有感受体内外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工作原理:神经元的树突接受由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经细胞体的整合后再由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机细胞和腺细胞,从而在整个机体内形成传递信息的神经链。

作用:分布在神经元周围,对神经元起支持、绝缘、营养、防御等作用。

3,反射弧的构成?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4,人体测量及百分位的应用?人体测量:通过对人体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测量、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作用是,进化研究、体制变异研究,生长发育研究和工效学。

百分位的应用:人体的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为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5,能量代谢的直接、间接测量法?间接:其基本原理是,能量代谢可通过人体的氧耗量反应出来,因此,首先测得单位时间内糖、脂肪等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氧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求得两者之比,由此再推算某一时间或某项作业所消耗的能量。

6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中国体力劳动轻度指数计算考虑了哪些因素?评价指标:以能量消耗或相对代谢率作为指标制定的劳动强度分级,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中国标准:以劳动时间率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标准制定的,能比较全面地反应作业时人体负荷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I=3T+7M,I---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3---劳动时间率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计算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