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艺术京剧(精选)
京剧资料

京剧知识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京剧角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戏曲剧种中国国粹艺术)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白门楼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

白门楼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
《白门楼》是一部经典的京剧剧目,也是中国传统京剧剧目汇编中的一部作品。
以下是有关《白门楼》的一些介绍:
《白门楼》是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之一,编排于清代乾隆年间。
该剧以武则天的权臣武则天为背景,描绘了武则天夺嫡、护国寺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
该剧以武则天与杨贵妃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展现了武则天的智勇和野心。
剧中除了武则天和杨贵妃之外,还有其他众多的人物角色,如杨玉环、司马昭等,展现了当时的皇家宫廷生活和政治斗争。
该剧的编排主要以唱、念、做、打为主要形式,兼有舞蹈、道白等元素。
在表演上,演员们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唱腔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而在造型上,演员们的服装和化妆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社会地位。
《白门楼》不仅在中国京剧界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其精湛的表演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使其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之一。
京剧名家名段大全

京剧名家名段大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它集中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剧目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而在京剧中,名家名段更是其中的瑰宝,每一个名家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表演,这些名段更是京剧艺术的精华所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京剧名家名段,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1. 梅兰芳《赤桑镇》。
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赤桑镇》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个剧目中,梅兰芳饰演的孙思邈,以其深沉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将孙思邈的英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2. 程砚秋《三岔口》。
程砚秋是京剧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三岔口》更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个剧目中,程砚秋饰演的李逵,以其雄浑有力的唱腔和刚毅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形象,让观众为之动容。
3. 洪深《黄河船夫》。
洪深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的《黄河船夫》可谓是一段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个剧目中,洪深饰演的船夫,以其悠扬动人的唱腔和深情的表演,将船夫的命运展现得深沉动人,让观众为之动容。
4. 俞振飞《红楼梦》。
俞振飞是京剧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红楼梦》更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个剧目中,俞振飞饰演的贾宝玉,以其细腻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将贾宝玉的柔情似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5. 尹吉阳《霸王别姬》。
尹吉阳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的《霸王别姬》可谓是一段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个剧目中,尹吉阳饰演的虞姬,以其婉转动人的唱腔和婉约的表演,将虞姬的爱恨情仇展现得深沉动人,让观众为之动容。
以上就是一些京剧名家名段的介绍,这些名家名段无论是在唱腔、表演技艺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让人叹为观止。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这些名家名段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它们传承了京剧的艺术传统,展现了京剧的魅力与魄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京剧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让京剧的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李胜素京剧名段欣赏42首

李胜素京剧名段欣赏42首李胜素是中国京剧艺术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演唱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李胜素的42个京剧名段,供您欣赏:1. 《红楼梦·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2. 《霸王别姬·虞姬梦游曹营》。
3. 《西施·西施晋见吴王》。
4. 《红楼梦·贾宝玉神游太虚》。
5. 《白蛇传·白蛇化身人间》。
6. 《红楼梦·贾宝玉判黛玉罪》。
7. 《红楼梦·贾宝玉出家归来》。
8. 《牡丹亭·杜丽娘化身蝴蝶》。
9. 《红楼梦·贾宝玉梦游金陵》。
10. 《西施·西施初入楚宫》。
11. 《红楼梦·宝玉怀抱黛玉》。
12. 《霸王别姬·霸王怀念虞姬》。
13.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相会》。
14. 《西施·西施晋见越王》。
15. 《红楼梦·贾宝玉悔婚》。
16. 《白蛇传·白蛇出山寻夫》。
17. 《红楼梦·贾宝玉贬黛玉》。
18.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相见》。
19. 《霸王别姬·虞姬舞剑》。
20. 《红楼梦·贾宝玉遇见林黛玉》。
21. 《西施·西施晋见吴王》。
22. 《红楼梦·贾宝玉与黛玉相认》。
23. 《牡丹亭·杜丽娘哭墓》。
24. 《红楼梦·贾宝玉与黛玉相守》。
25. 《西施·西施入宫拜见越王》。
26. 《红楼梦·贾宝玉贬黛玉》。
27. 《霸王别姬·霸王思念虞姬》。
28. 《红楼梦·贾宝玉与黛玉相遇》。
29.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相见》。
30. 《白蛇传·白蛇出山寻夫》。
32. 《西施·西施晋见吴王》。
33. 《红楼梦·贾宝玉与黛玉相认》。
34. 《牡丹亭·杜丽娘哭墓》。
35. 《红楼梦·贾宝玉与黛玉相守》。
京剧

十、京剧的代表
京 剧
谢 谢 欣 赏
四、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 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西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 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 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西皮包括导板 (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 摇板、回龙等板式。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 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 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 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 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 龙等板式。
六、京剧的曲目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 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 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 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 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 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七、京剧的影响
八、京剧的评价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 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 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 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 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 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 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 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 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三、京剧的行当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 (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分、职业)外, 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 “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 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 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 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 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 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 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 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京剧旦角唱段名家名段

京剧旦角唱段名家名段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旦角是京剧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是指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员。
旦角唱段是京剧中的一种表演形式,是旦角演员展现演技和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京剧旦角唱段名家和名段,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京剧旦角唱段的魅力。
一、王文娟《梅花三弄》王文娟是京剧旦角演员中的传奇人物,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一位巨星。
她的演技精湛,唱腔婉转动听,被誉为“京剧旦角天后”。
她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梅花三弄》。
这个唱段讲述了女主人公梅兰芳为了救父亲而扮男装假扮成官员,最终成功解决了父亲的冤屈。
王文娟演唱的《梅花三弄》凝聚了她多年的演出经验和艺术修养,唱腔婉转动听,表现出了女性角色的柔美和坚韧。
二、程砚秋《霸王别姬》程砚秋是京剧旦角演员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霸王别姬”的代表演员。
《霸王别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讲述了秦始皇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
程砚秋演唱的《霸王别姬》唱腔悠扬动听,表现出了虞姬的柔美和温婉,同时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三、梅兰芳《红楼梦·贾宝玉悲鸣诗》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传奇人物,是京剧旦角演员中的巨星之一。
他的演出风格独特,唱腔婉转动听,被誉为“京剧皇帝”。
《红楼梦·贾宝玉悲鸣诗》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唱段讲述了贾宝玉失恋后的心情,表现出了他的痛苦和悲伤。
梅兰芳演唱的《贾宝玉悲鸣诗》唱腔婉转动听,表现出了贾宝玉的柔美和敏感。
四、荀慧生《西厢记》荀慧生是京剧旦角演员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演出风格独特,唱腔婉转动听,被誉为“荀慧生唱腔”。
《西厢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讲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
荀慧生演唱的《西厢记》唱腔婉转动听,表现出了女性角色的柔美和坚韧,同时也表现出了男性角色的激情和执着。
五、程艳秋《金玉良缘》程艳秋是京剧旦角演员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传奇人物。
京剧的资料

京剧的资料简介京剧,又称为“平剧”、“京韵大鼓”,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它起源于明代中晚期的北京地区,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主要门类之一。
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和舞蹈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其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美学思想。
京剧自20世纪初起迅速发展,并远播海内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当时主要表演的剧种是元杂剧。
明代末年,北京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类曲艺在京城逐渐流行起来。
其中,元杂剧与其他地方剧种相结合,形成了京剧的雏形。
到了清朝时期,京剧逐渐发展壮大,并定型为现今的样貌。
清朝时期的京剧以皇宫各大剧院为主要演出场所,得到了皇帝和贵族阶层的支持,也使得京剧的流派更加多样化。
京剧的特点京剧的音乐以打击乐器如锣、鼓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唱腔上,京剧分为生、旦、净和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角色特点和唱腔风格。
表演上,京剧注重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表达,演员要通过身体动作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刻画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此外,京剧还融入了舞蹈元素,舞台上常常出现旋转、跳跃等华丽的舞蹈动作。
代表作品京剧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红楼梦》、《白蛇传》、《赵氏孤儿》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的改编,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相结合。
京剧的演出形式非常丰富,既有单个角色的独唱,也有多人合唱和对唱。
同时,京剧还以其华丽的戏服和精致的舞台布景而闻名,给观众眼前一亮的视觉享受。
影响和发展京剧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戏剧和舞台表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曾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演出,并广为世人所称赞。
尤其在20世纪初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价值引起了西方观众的极大兴趣,成为当时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虽然京剧在年轻一代的观众中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京剧仍然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
京剧课件

设计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蛋壳画
地毯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信服务卡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邮 票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画 盘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清代京剧人物笔筒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年历片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毛线壁挂
绒绣张飞
京剧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挂历
挂托
京 剧 造 型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表 情
四 大 行 当 生
四 大 行 当 旦
四 大 行 当 净
四 大 行 当 丑
——
——
——
——
在京剧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 子的演员 。 在“生”中,有可细分“小生” “武生” “老生”
《白蛇传》角色:许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生: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 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
《长坂坡》角色:赵云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 “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 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 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丑”分为“武丑”,“文丑”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