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8-蝈蝈 绿金钟 竹蛉 马蛉 大黄蛉 油葫芦 简单介绍及挑选注意

合集下载

?野生鸣虫的种类知道多少

?野生鸣虫的种类知道多少

野生鸣虫的种类知道多少财源滚滚。

加官进爵,寓意福禄双全,谐音福禄葫芦不管你是老人小孩,男人或是女人,你都需要一个葫芦!夏、秋两季,是野生鸣虫的旺季,大部分鸣虫都在这个时候出现大黄蛉、金蛉子、绿金钟、金琵琶……到了冬天,便成了人工反季节鸣虫的天下,冬蝈蝈、冬姐儿、冬金钟……,买回家需要放在保温箱内或者放在身上取暖,在寒冷的冬天还能听见鸣虫的叫声,别提多有味道了。

大黄蛉,算是蛉虫中的主流了(根据体色深浅,还可以分为正黄、紫蛉、乌金等)正黄色较浅的紫蛉色较深的紫蛉乌金长飞翅的大黄蛉鸣叫的大黄蛉中黄蛉,比大黄蛉小一些,每年5月就出成虫了所以又俗称“5月蛉”灰黄蛉蟋,俗称小黄蛉,身体比较纤细双带拟蛉蟋,俗称金蛉子,看着它,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水墨画野生金蛉子鸣叫的金蛉子中华树蟋,俗称青竹蛉长瓣树蟋,俗称紫竹蛉,低沉的鸣声好似木鱼声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新手的话有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肚子,紫竹蛉肚子上有一条黑紫色的线条斑角树蟋,俗称银哨,此虫比较少见,叫声像吹哨子一样。

不同于青、紫竹蛉,它的脚上有吸盘,可以在玻璃上自由爬行日本钟蟋,俗称马蛉,从外表看好象很“丑陋”,但是叫声绝对是一流的云斑金蟋,俗称金琵琶、宝塔蛉梨片蟋,俗称绿金钟(连口)、天蛉尾铗片蟋,俗称绿金钟(单口)它与连口金钟的区别要看PP黑足墨蛉蟋,俗称墨蛉、蚁蛉赤胸墨蛉蟋,俗称红蚁蛉(身体比黑足墨蛉短、粗,仔细看大腿颜色也不同,叫声也有很大的差异)凯纳奥蟋,俗称石蛉,小小的翅膀,长长的尾须,扁扁的身体黄角灰针蟋,俗称寒蛉刻点铁蟋,俗称铁弹子、罄蛉迷卡斗蟋,俗称蛐蛐,用来斗的就是它,人工繁殖的俗称白虫东方特蟋,俗称青蛉、银钟儿(是不是很像蛐蛐啊,哈哈~)黄脸油葫芦这是是野生的普通种这是天津的份房人工培育的,俗称黑虫,很黑吧,野生的可没这么黑……鸣叫,像把油灌进葫芦里的声音,故此得名多伊棺头蟋,俗称棺材头幽雅蝈螽,俗称蝈蝈,这种也算是家喻户晓了吧鼓翅鸣螽,俗称姐儿、吉儿、扎嘴日本纺织娘,俗称宽纺,叫声震耳欲聋……悦鸣草螽,是我最喜欢的草螽小时候的样子。

蝈蝈葫芦的挑选方法有哪些

蝈蝈葫芦的挑选方法有哪些

蝈蝈葫芦的挑选方法有哪些选购葫芦要着眼于"紫、润、坚、厚"。

如今,一些花鸟虫鱼市场出售的衅葫芦器,售价多在十几元、几十元至上百元之间。

据介绍,买葫芦一定要买好的,且不说好的具有保藏价值,就是一个人常常把玩一件葫芦,如果是只劣假葫芦,那多年的心血和盘工花在它身上也太不值得。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蝈蝈葫芦的挑选,希望能帮到你。

蝈蝈葫芦的挑选方法据介绍,买葫芦一定要买好的,且不说好的具有保藏价值,就是一个人常常把玩一件葫芦,如果是只劣假葫芦,那多年的心血和盘工花在它身上也太不值得.如果将多年把玩的心血花在好葫芦身上,葫芦的珍藏价值会更高,自己也能从中得到更大乐趣。

除了葫芦本身的质地,还要看造型,对造型则要求周正匀称,口、盖的配置,大小厚薄应与葫芦体相匹配,"紫润"应是多年把玩的结果,非人工做老所成。

买者要注意区分真假,不要买那种经紫色浸泡的葫芦,对于范制、火绘、砑花等用特殊工艺制作的葫芦,只要做工精细,无大毛病,可按实用和美观的原则各取所爱。

葫芦虫具为娇贵之物,还要注意保养,尤其是使用多年的老葫芦,使用存放时更要小心。

最好缝制葫芦套,将葫芦装入套中,精品要有特制的小匣,平日经常放在干燥通风之处。

无论是使用还是收藏,都要经常摩挲或擦拭,这样,葫芦的表面愈加光洁,色泽更深更润,其价值也将随之而提高。

鸣虫的畜养和玩赏在中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唐代就有人畜养鸣虫以供玩赏。

我在这里想和朋友们谈谈养虫所用的葫芦。

畜养鸣虫、斗虫所用的器具统称为虫具。

虫具的种类很多,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就其制作材料来说,从金、玉、牙、角,到骨、木、泥、瓷、葫芦,乃至现代化学合成材料,应有尽有。

虫具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人们在长期的玩赏实践中又逐渐认识到,畜养鸣虫以葫芦虫具最佳。

它兼有实用与观赏双重价值,需要时就用来养虫,平时则可摆于厅堂供人赏玩。

有些范制极为精美的葫芦虫具,本身已成为一种高级艺术品。

鸣虫玩赏见种类知多少?

鸣虫玩赏见种类知多少?

鸣虫玩赏见种类知多少?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鸣虫最火热的季节就要来了,每年冬天鸣虫市场上各种品种的鸣虫都知道多少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鸣虫现在我们能购买到的鸣虫都是直翅目Orthoptera→螽亚目Ensifera→螽斯总科Tettigonioidea、蟋蟀总科 Grylloidea的昆虫。

螽斯总科 Tettigonioidea1.蝈蝈,某些地区亦称蚰子,学名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尤以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出产为佳,由于蝈蝈饲养相对简单,鸣叫声音洪亮悦耳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喜爱,可以说,很多人爱上鸣虫都是从一只蝈蝈开始的。

2.扎嘴、吉儿、姐儿,学名鼓翅鸣螽(Uvarovites chinensis),分布在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体型偏小且娟秀,翅薄呈半透明,翅脉清晰可风,叫声:甲、甲、甲。

吉儿、姐儿皆肖其鸣叫声音而取。

3.寰螽、土蝈,学名大寰螽(Atlanticus magnificus),为近年来新兴的鸣虫种类,主要产自南方,大寰螽较为罕有,未能人工繁殖,市面多为野捕个体。

模式产地--浙江天目山。

4.宽纺、络丝娘,古名络伟、莎鸡,学名日本纺织娘(Mecopoda niponensis)。

这种鸣虫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分布最多。

该纺织娘的特点是腹枝宽大,鸣声抑扬顿挫,高低交错循环,每次可连续反复鸣叫几是分钟,鸣声高亢而洪亮。

因其翅较宽,故被名为“宽翅纺织娘”;又因其在日本也有分布,且被日本人最先著录,所以学名就叫“日本纺织娘”。

这种纺织娘又有绿翅和褐翅2种,都喜欢生活在阴凉的灌木丛中和林荫下的草丛中,拉拉藤中,喜阴暗,忌强光。

它行动较迟缓,但一旦受到惊动,就会立即向前或旁边跳跃。

5.窄纺、正纺、飞纺、络纬、纺纱婆,学名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

纺织娘在中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上海、新疆、河南、湖北、西安、四川、广州、广西分布最多,同时,亚洲许多其他国家亦有广泛分布。

油葫芦属于蟋蟀科,它的养殖方法和技巧有这些

油葫芦属于蟋蟀科,它的养殖方法和技巧有这些

油葫芦属于蟋蟀科,它的养殖方法和技巧有这些油葫芦俗称“土蛮子”、“结缕黄”是蟋蟀家族中个体较大的一个成员。

其名称的来源,一是由于油葫芦全身油光锃亮,好像是从油瓶中捞出来一样:二是由于其鸣叫声犹如油从葫芦中倾倒而出的声音:三是由于油葫芦喜欢吃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的根茎。

油葫芦属于直翅目、蟋蟀科。

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以卵越冬。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年繁殖1代。

油葫芦成虫体长20~2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

头部呈球形,腹部黄褐色有带状花纹;触角细长;前翅淡褐色有光泽,质地较硬;后翅发达,稍柔软。

前胸背板平排有两个新月纹;中胸腹板后缘内凹呈三角形。

前胸胫节上具有听器;后足粗壮,善于跳跃。

雄虫有尾须两枚,雌虫比雄虫大,有产卵管,其长度约20毫米,微弯曲,呈茅状。

油葫芦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北到南方均有其踪迹,而尤以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最多。

不同地区的油葫芦品种也不尽相同。

依翅膀的区别可分为飞翅、玻璃翅、琵琶翅长翼等4个品种。

飞翅:后翅长而露于前翅之外,一般较少鸣叫,但因较名贵。

玻璃翅:又称“薄翅”,翅膀短而透明,声音低脆发飘,只能饲养在浅葫芦内,否则出声甚微琵琶翅:翅膀长,末端钝圆,盖过尾枪的三分之一,声音洪亮,适宜于在深葫芦中饲养。

长翼:翅长而端部不宽,发音一般为中音1个品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飞翅贵,玻璃脆琶响,长翼美。

以体色来区分的有体色偏黑者称“墨葫芦”、体色偏棕者称“红葫芦”;以头部来分的有头部额高者称“寿星头”、头部圆宽者称“蒜头”、头部浑圆者称“珠头”,一般认为“寿星头”名贵鸣叫声来区分,一般有两类,一类声似“居幽幽幽幽—”,好像油从葫芦中倒出来,品种较优;另一类声似“吉吉吉吉—”,品种较差。

油葫芦在野外常生活于杂草较多的田埂、丘地、土石边、石块下,以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为食。

当虫体数量发生较多时,常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性,是一种农业害虫。

中国鸣虫简介(一)有图

中国鸣虫简介(一)有图

中国鸣虫简介(一)有图本帖最后由突破于 2011-10-19 15:31 编辑中国鸣虫简介(一)鸣虫种类较多,如蟋蟀、油葫芦、蝈蝈、竹蛉(学名树蟋)黑金钟、绿金钟﹑扎嘴儿、金铃子。

前三种有三大虫之称,自然环境下,秋虫的寿命一般不过四个月,最晚活不过十二月底。

而京城春节前后鸣虫市场上出售的冬虫,是“虫儿把式”在暖洞子里“份”出来的。

如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这种有钱有闲阶层的稀罕物,也被普通百姓所喜爱。

三大虫之首的蟋蟀,又名促织、中华斗蟋、北京俗名蛐蛐。

它是秋天鸣虫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属阴虫,喜阴暗,在田野、庄稼地和洞穴生活。

此昆虫的雄虫即爱鸣又好斗,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以观其打斗来获取乐趣,因而又被称其为“斗蟋”和“将军”。

此虫饲养者最多,市场最大因此独占熬头。

被誉为“天下第一虫”。

蛐蛐全身呈褐色,有很长的触角。

后足大,善于跳跃。

雄虫体长20~25毫米,有2根尾须,俗称“二尾(读音yir“乙儿”)儿”。

雌虫在2根尾须中间还有一个产卵管,俗称“三尾儿”蟋蟀头顶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黄色纵纹。

雄虫前肢长达腹端,大多数个体无后翅,也有少数雄虫有后翅,并能飞翔。

雄虫发音镜略呈长方形,鸣声洪亮。

音节匀称,略有施音。

发音时,两个前翅竖立起来,因摩擦而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能连续鸣叫不已。

此虫不仅会叫出悦耳的声音,而且有好斗的习性,因而被人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一种玩赏虫,屡斗屡胜的蟋蟀常可被炒至极高的价值。

中国蟋蟀按产地来分,总的可分为北虫与南虫两大部分。

北虫主要是以山东、河北二省产的蟋蟀为主,著名产地有山东宁津,宁阳,长青,乐陵等地,河北的保定,蓟县等地。

北京是中国蟋蟀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明清时代还产有好品种,五,六十年代北京的西山,十三陵,苏家坨等地都出好虫,在内成的故宫、北海、天坛,护城河也能捉住七八厘的大虫,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种。

但受现今城市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建筑工程,人口的稠密等因素,蟋蟀数量减少,品种也严重退化。

蝈蝈的挑选和饲养

蝈蝈的挑选和饲养

蝈蝈的挑选和饲养(原创)蝈蝈的挑选:首先看个头,个头大的比小的好。

(个头以蝈蝈的头部大小而定)一般来讲大的蝈蝈功率足,就好比人一样大块头一般力气总比小个子来的大。

须,爪力求齐全。

须越粗越长越好。

抓花越大越好。

这样虫比较美观同时也是虫身体健康的一种标志。

6 }6 Q0 Y- U9 k3 l头和膀子中间有“项”,也可以理解成虫的脖子,项越粗,一般虫的力气越大,如拳击运动员,就有脖子粗细的说法,项后有“桥”(一块板状物体)要翘的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双膀摩擦的面积就小,则叫声就差。

其次看翅膀,蝈蝈的发音靠翅膀,所以翅膀由为关键,基本选翅膀长,宽,厚的。

上膀要能完全盖住下膀,最好能大于下膀。

膀筋要粗最好能一直长到翅末端。

一般来说膀筋的粗细往往决定了蝈蝈的功率。

膀子的扇面大部分玩家说要平整,个人认为平整是要的,但是不能平整到像用熨斗烫过一般,反而要稍稍有点弧度,压线要靠后要深,压线也叫后杠,也有一些上海玩家叫指甲印,故名思意,自然压线要犹如指甲在纸上用力划过一般。

压线也有形状,一般有斜线,U字形的,一字形的,我不太喜欢斜线的,U 字形的和一字形的都不错,但是压线必须横跨整个上膀面。

膀墙是指膀子的侧面,要高,最好能向外有点鼓。

下膀镜面要大。

膀子的根部有叫板和音挫,上膀子根部为叫板,下膀为音挫,叫板要宽大平整这样和音挫的接触面积就大自然声音好些,叫板也有颜色,越深越好,同时也有形状我认为和压线一样U字形的比斜的好(好像一字形的基本没有)。

音挫由于在下膀的关系很难去看到,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蝈蝈的项,再用另一只手的小指翻开下膀看,(当然要不被虫老板发现,不然……嘿嘿),回家有兴趣不妨研究下。

音挫当然鼓的越厉害越突出越大越好。

, U. z. |4 f8 M) v' Q: o关于翅膀前辈也总结出很多经验,并就翅膀的形状给了很多名字,比如姐儿膀(翅膀高翘,膀尾收成线的形状。

)铜鼓膀(膀面宽平,多为摊膀,既膀子摊在身上不高跷)蝴蝶膀(膀边蜷曲)筒子膀(双翅长,从虫尾看,能看到双膀和身体中间形成隧道状的空间)锥口膀(和姐儿膀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翅尾收成三角形)各种膀形均有各的特点,很难说好坏,挑选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

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

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入夏,昼长于夜,从太阳里辐射出的热量好像都悄悄地钻进生物的体内,旺盛的生命力给予了动植物无穷的活力。

鸣虫这个与夏夜绝配的生物类群,在这个季节开启了盛大的演唱会,为大自然献上一曲“夏意盎然”的赞美诗。

也许你会在一个明朗的日子,在路边、公园、郊野、田地和这些小精灵相遇,如果你能认出它们,我相信那定是对它们热情歌唱的绝佳回礼。

蝈蝈儿蝈蝈(儿)广义上是对螽[zhōng]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但一般提到的时候都指两种常见的蝈螽: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和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两者差别不大,优雅蝈螽身体呈绿色,翅短于身体,成虫出现在盛夏到9月;暗褐蝈螽身体为草绿偏褐色,翅长于身体,成虫出现在初夏,直到8、9月,比优雅蝈螽出现更早,民间也俗称夏蝈蝈儿(北方一般俗称“吱拉子”)。

优雅蝈螽暗褐蝈螽>>>>有翅不能飞别看蝈蝈长着翅膀,却是一个不能飞的主儿,它们的翅膀早已退化,“走街串巷”都靠自己健壮的腿蹦,移动能力的限制使得蝈蝈迁徙能力差,不同地域的蝈蝈体色和鸣声都不同。

这多姿多彩的体色和鸣声,也成为鸣虫赏玩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雄鸣雌不鸣蝈蝈没有声带,鸣叫靠的是摩擦翅膀上的发声器官,大多数鸣虫都是雄性才会发出叫声。

在求偶时,雄性蝈蝈依靠摩擦翅膀上的发音器来吸引雌性。

除了叫声,在外形上也能很容易区别蝈蝈的雌雄,最明显的就是它们的“尾巴”。

性成熟后,雌性蝈蝈的尾部有着剑状的产卵器,雌性产卵时,会把产卵器插入土中并产卵。

产卵的雌性暗褐蝈螽金钟儿/马蛉/黑金钟在南方人的口里,管这小东西叫马蛉,“金钟儿”是北方的叫法,名字里就透出一股京味,也有玩虫的行家叫它黑金钟,用以和绿金钟区分(梨片蟋)。

明朝文学家在《畜促织》中曾写到:“又一种亦微类促织;而韵致悠扬,如金玉中出,温和亮彻,听之令人气平,京师人谓之金钟儿。

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

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

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资安徽黄蛉蟋 , 苏维埃重挽马 ,概述中国斗蟋按产地来分,总的可分为北虫与南虫两大部分。

北虫首要是以山东、河北二省产的蟋蟀(zuozuo)为主,南方其余省产的也可算北虫,但不知名。

南虫首要是指江、浙两省及上海、安徽等地产的蟋蟀(zuozuo),广东沿海各省产虫亦属于南虫之列。

孜孜不倦的蝈蝈蝈蝈唱歌孜孜不倦。

人们不只爱听它的歌声,还把它捉来关在用高粱篾儿编的小笼中,挂在凉台或葡萄架下,抚玩它那葱绿的衣冠以及用前足梳头洗脸的风趣举措。

蝈蝈在我国散布很广。

在平原、农田、草地、丘陵、荒坡、山区、草丛、矮林、灌木丛均有发展。

按产地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

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燕蝈蝈)、冀蝈蝈(易蝈蝈)、晋蝈蝈、鲁蝈蝈。

发展在我国南边各省的蝈蝈统称为南蝈蝈。

东北四川成都等地蝈蝈个头较小、鸣声也小而尖。

天赋歌手油葫芦鸣虫,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虫豸,品种较多,也很杂。

蟋蟀、蝈蝈、油葫芦并称中国"三大鸣虫"。

蟋蟀存在固执无敌、勇决输赢的军人风度,被誉为"天下第一虫";人们喜好把蝈蝈关在小笼子里,听它的啼声;油葫芦则是天赋的歌手。

古时候,怀中揣着一个唱工讲求的葫芦,外面有只好油葫芦,往往是崇高身份的意味。

天下第一虫蟋蟀蟋蟀俗称蛐蛐,古时候也叫促织,号称"天下第一虫"。

蟋蟀是虫豸中的田间歌手,因为它们的鸣声婉转动听,引人爱好,属于虫豸纲中的直翅目蟋蟀科。

蟋蟀不单善鸣,并且更喜斗,故有雄鸡斗蟋蟀的故事传播至今。

各类鸣虫形状特点油葫芦别名结缕黄,因为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象油从葫芦里倾泻进去的声响,还由于它的成虫爱吃各类油脂动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此虫属直翅目蟋蟀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几种鸣虫的挑选及饲养方法!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蝈蝈一度是皇帝的玩物,不传民间。

供皇帝赏玩的蝈蝈葫芦(或各种材料制作精美的小笼)上刻有“密玩”二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养花鸟鱼虫发展极快,蝈蝈等鸣虫爱好者广布社会各阶层,不仅老年人喜欢,而且也受到年青人的爱好,仅北京地区就有 20多万人玩赏蝈蝈,每年蝈蝈的成交量达25万只,特别是蝈蝈养护得法,可鸣唱至来年清明前后,试想在寂寞的秋冬,万虫俱寂,这时能听听它那清脆动听的鸣唱,别有一方情趣,另有一种愉悦。

养虫和养花、鸟、鱼一样,也成了人们点缀生活,陶冶情操的高雅休闲活动。

下面对我比较喜欢的鸣虫浅说一二,主要有:蝈蝈、绿金钟、青竹蛉、紫竹蛉、马蛉、大黄蛉、油葫芦蝈蝈蝈蝈介绍:蝈蝈属于螽斯科。

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

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

头部有复眼1对。

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

单眼2—3个。

螽斯科的鸣虫的前翅均具有发音器——音锉和刮器。

直翅目螽斯科鸣虫均属渐变态,经历产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以卵越冬,大多产卵于树上或土中,一般一年一代,也有以若虫或成虫越冬的。

植食性、肉食性与杂食性均有。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

在平原、农田、草地、丘陵、荒坡、山区、草丛、矮林、灌木丛均有生长。

按产地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

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燕蝈蝈)、冀蝈蝈(易蝈蝈)、晋蝈蝈、鲁蝈蝈。

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的蝈蝈统称为南蝈蝈。

西南四川成都等地蝈蝈个头较小、鸣声也小而尖。

目前蝈蝈良种主要有:北京的“铁皮蝈蝈”和天津刘园“绿蝈蝈”这两地的蝈蝈通体色泽纯正,体壮,匀称,形体美观,头大成方园型,面部发亮而无斑,眼大而黑中发亮,脖粗而方宽,触角长而柔,灵活自如。

翅翼厚而大小适中,两翼重叠,翼端微微张开。

蝈蝈挑选:1、整体:首先看个头,要挑选个头大的,大优于小,蓝脸,粉肚,紫膀筋,元宝肚,体旺寿长。

爪花要大,须和爪力求齐全,!2、颜色:蝈蝈的颜色一般是深色的要比淡色的好!3、项:要高要宽!否则叫时膀打不开,打不开则声不好。

4、翅膀:选翅长,翅宽,翅厚者。

要大要长要厚。

镜片愈大愈好,音锉、刮器要突出,闭膀时候不能有大的缝隙,要闭的紧,翅膀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的,铁蝈和金翅蝈蝈除外(分别应该是黄色和黄绿色)!5、眼睛:瞳孔要小!眼睛瞳孔越小越年轻,老则混散。

6,铁的叫声优于绿的。

(三青,草青叫声均差)饲养:1、刚脱的蝈蝈翅膀还嫩,不能太热、新脱膀形未定,不可上怀。

不可上身,蝈蝈之间不可搭须试叫,新脱拉膀初始前,最好冷墩。

大叫后才可上身,晚上温度不能太高!2、饲料:蝈蝈以胡萝卜,青豆(泡开)、羊肝,适当的喂些玉米虫或面包虫,喂食的时候最好放出来遛一遛,保护爪花,否则趾爪容易僵死。

3天气转凉后可以在阳光下将温水洗过的毛巾摊开让蝈蝈上面爬爬,可以向蝈蝈喷洒水雾,给蝈蝈洗洗澡!绿金钟介绍:梨片蟋又名金钟、天蛉、绿??蛉、银琵琶,属直翅目蟋蟀科。

此鸣虫在常见鸣虫中属中等偏大的,体长 18~ 20毫米,宽约 5毫米。

整个虫体呈梭形,通体草绿色,象一颗绿色的枣核,又象两头尖的小舟。

此鸣虫头较小,略宽于前胸背板前缘之宽度。

触角鞭丝状,黄绿色,长近40毫米。

前胸背板横宽,前狭后宽,近似扇形。

其雄虫前翅宽大,覆盖整个身体,翅上分布着褐色的脉纹。

其发音镜较大,略呈四方形,发出的鸣声在几种金声鸣虫中最响亮,只有银钟儿的响声能与之相比。

雄虫外生殖器中叶端部呈“丫”状分叉,俗称“双口”,侧叶端部有细齿。

雌虫体形较明显,产卵管细长、平直、略下弯。

梨片蟋身体强健,能飞翔,而且能飞得很高很远,但脚部柔弱,黄绿色,前、中翅较小,后肢也不发达、不长大。

2条后肢常并在一起,紧靠身体,从外面看上去象是没有大腿似的。

其尾须也不长,为黄色。

雌虫产卵管末端黑色,它常在树枝上咬出小孔,将卵产在里面避寒越冬。

绿金钟挑选:1、整体:要挑大的,爪须全(人工饲养的要比夜生的大很多)2、颜色:要挑色正(碧绿色),黄金钟除外,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工的给金钟吃人工色素,就是裱在蛋糕上的各种颜色,虫吃一个星期后颜色既变!现在的人什么都想的出,建议还是买一般的颜色,买虫说到底还是主要听虫叫,什么颜色不是关键!3、形态:要挑后腿夹紧的,翅尾不能分开的,背要有点躬的!饲养:1、梨片蟋在几种鸣虫中是最怕冷的一种。

根据以往饲养的经验,在不加保暖措施的情况下,梨片蟋 11月中旬就会死亡。

为了保暖的需要,到了秋天,如果饲养器太大,必须换成小的,过大的饲养器不利于保暖。

但也不能太小,因梨片蟋的个头较大,如容器过小,它在鸣叫时就没有空间让它把翅膀竖起来,因而就不能鸣叫。

这种鸣虫是害怕潮湿的,不能让水汽进到容器中去。

若发现容器内有潮气或在气候较冷的冬天,遇到与太阳的天气,可塑料盒或有机玻璃盒放在太阳下晒上 1个小时,既能除去潮气,又能提升温度,有利于为鸣虫保暖!在严寒季节,白天可将小虫盒放入内衣口袋里保暖,晚上放在被子里面,虽然麻烦一些,但有可能养到12月底。

人工份的虫亦同上饲养!2、饲料:可用南瓜、丝瓜、瓜花、茄子、菜叶、树叶、苹果等,并应适当喂些蚜虫等荤食,现在市场上买人工金钟买的时候,可问摊主要包金钟饲料,将这个饲料加在泡饭中一起喂食!竹蛉介绍:竹蛉又名中华树蟋、邯郸,属直翅目蟋蟀科。

其外观纤细修长,头小而翅宽,形似琵琶,又如一片碧绿的嫩竹叶。

体长 20毫米左右。

因生活在树上而得树蟋之名。

此虫通体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色可随虫龄增长逐渐变黄,头后带有红褐色细纹,口器明显前伸!复翅长而扁平,呈半透明状态,像一层薄薄的翠纱。

其后翅发达,略伸出在前翅尾端。

有 3对细长的足,善行走,后肢强壮,能跳跃,也能飞翔竹蛉挑选:1、整体:现在市场上主要卖的竹蛉有青竹蛉和紫竹蛉,肚子低下有一条黑色为紫竹蛉,没有的为青竹蛉,挑选时要挑翅膀宽的,两根尾须要超过中间尾部的为佳!2、颜色:青竹蛉颜色为青色(秋后新退的是枯叶色),紫竹蛉颜色为淡紫色!3、形态:快开叫的竹蛉,屁股是翘起来的,反之需要等待才会开叫!(各有利弊)翘的说明时间较长,老了!饲养:1、竹铃在装盒时最好让它飞一飞,翅膀有可能会粘住,导致不叫,养到后来,竹蛉也会不叫,这个时候雌的竹蛉就起作用了,把雌竹蛉(雌竹蛉就是比雄竹蛉多了一根产卵管)放进去,不要超过15分钟,拿出后,竹蛉就会叫了,什么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竹铃非常怕惊动,一旦惊动就会乱蹦乱跳,以至条断大腿,而且惊动竹铃以后几个星期甚至一直都不开叫,所以竹铃一定要养在安静得环境里!2、饲料。

其中苹果和梨少喂,太甜。

在深秋以后每星期适当得喂些荤腥,比如,玉米虫,蚜虫,洋虫。

竹铃在饲养方面一天喂两次,食物尽量多样话,避免单一喂食,导致虫胃口不佳。

马蛉介绍:又称马铃。

体长 10~ 11 毫米,体前窄后宽形如瓜籽,头部很小,黑褐色,后头区有 3个宽浅色斑,中斑前端有一对清晰的水滴状斑,但常不明显。

下颚须细长、黑色。

触角细长,柄节和梗节黑色,鞭节基半部白色,端半部褐色。

前胸背板前窄后宽,背区凸凹不平,中部和两三角形斑周围淡黄色,三角形斑后方有 5个淡黄色斑,中间的 3个圆形,两侧的两个条形,侧叶黑色。

足细长,各足腿节端部黑色,其余部分淡色(淡黄色至谈褐色),前足胫节内、外侧各有一卵形听器,后足胫节背侧有 3对亚间距,亚间距之间及上方生有许多小刺。

雄虫前翅远长于腹部末端,前狭后宽,茶褐色,翅脉色谈,斜脉 5条,发音刮脉基角处还有数条小脉。

发音镜很大,宽大于长,内有 2~ 3 条分隔脉。

端区由许多不规则的小室构成。

雌虫前翅似枯叶状,略长于腹部。

背区脉呈不规则网状。

产卵器约于后足腿节等长。

栖息于枯叶中、草根下及阴暗潮湿的巷道中。

马蛉挑选:1、整体:要挑个大的,翅膀薄、翅膀末端越圆越好!2、颜色:要挑颜色深!饲养:1、马蛉是喜潮对湿度要求比较高,饲养时要注意,养的时候可以将黄牙菜叶子或隔夜泡过的茶叶渣放几片在盒中保持湿度,此虫怕惊动,饲养时尽量少惊动!2、饲料::米粥、嫩菜叶、南瓜、苹果,熟胡萝卜。

大黄蛉介绍:安徽黄蛉又名大黄蛉、黄针蟋蟀、安徽黄蛉蟋、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纯黄色,仅颈部有一段颜色较浅,故被称作 " 黄岭 " 。

它虽和小黄蛉看起来只是体形大小的区别,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此昆虫体长 7- 8 毫米,体宽约 2. 5 毫米,触须长 30- 35 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各具 2条宽带,后足股节外侧亦各具 2条深色条纹,内侧靠近端部各具有 1个暗色圆斑。

其头上的复眼为灰绿色,前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前胸略呈方形,其触须很长,比身长要长 4- 5 倍。

安徽黄蛉之所以名声很大,是因为它有突出的特色。

它的鸣声为 " 铃一铃一铃一 " ,动听悦耳,声音清晰而有韵味,比金蛉子还清脆响亮。

因其形象佳,鸣声美,玩赏时间长,在 " 上海市第一次鸣虫展览会 " 上曾获得 " 鸣虫之王 "的称誉。

大黄蛉挑选:1、整体:体型要大,双枪双须要完整,须最好是没有断过的也就是顶须!2、颜色:要注意,现在市场上的黄蛉颜色有乌金的、紫蛉、绿蛉还有就是一般黄色的,乌金的叫口很好,不过体型较小,紫色蛉和金黄色蛉的也不错!3、翅:要宽要薄!4、项:要大要宽!5、眼睛:市场上黄蛉的眼睛也是一个买点有:黑眼睛、红眼睛、鸳鸯眼,我觉得眼睛是什么颜色和叫口好象没有多大的关系!6、形态:挑选时要挑两条大腿夹紧的!7、叉口蛉:是在叉口这个地方抓的黄蛉叫“叉口蛉”,听说那里是黄蛉的发源地,是不是真的不是很清楚!“叉口蛉”的价格比一般黄蛉高很多,养过几条,叫的不错,但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叉口蛉也许是出好的叫口几率比较多所以价高!我不推荐此虫,挑到好的黄蛉,叫的也不比叉口的差!饲养:1、黄蛉饲养时尽量少见光,这样老的慢点,一般可以养到明年4、5月份,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最长的可以养到明年 8月(不知道是大黄蛉还是小黄蛉如果是大的那可就厉害了,小黄蛉的话比较正常)!2、饲料:泡饭、苹果、南瓜,甜食尽量少喂,虫会咬断须的!天气凉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点荤的,也可以用人参泡的水加在泡饭中或直接泡米饭喂食、也可以在泡饭中加点牛奶!油葫芦介绍:油葫芦又名结缕黄,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象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此虫属直翅目蟋蟀科。

体长 20~ 30毫米,宽 6~ 8毫米,触角褐色,长20 ~ 30毫米。

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

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