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常识

合集下载

音乐理论常识

音乐理论常识

补充内容: 补充内容:一、谱号
高音谱号 高音谱号,又叫“G”谱号。写法:从第二线向左 上起笔,一气画下就好了。 第二线规定音高为 (sol),所以,高音谱号才也叫做“G”谱号 低音谱号
表示五线谱四线为f,亦被称为F谱号从第四线上画起。 先画一个小小的圆点,然后紧贴第五线,顺时针画半 个圆,穿过第四线向左一撇,直到第二线止住。再在 第三间和第四间里各点一个小小的圆点。 上加一线表 示中央C。
2.旋律 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 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 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 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 和“下行”。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 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 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曲调的常见进 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 “跳进”。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 为级进, 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 进称大跳。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曲式 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7、织体 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 (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8、音色 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 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 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
9.调式 调式
调式:是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 调式:是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 以其中的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该体系即称为调式。 ),该体系即称为调式 以其中的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该体系即称为调式。 有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 有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 西洋:大调式: 小调式: 西洋:大调式:1234567i 小调式:67123456
中国:五声调式:1(宫)2(商)3(角)5(徵)6 中国:五声调式: ( ( ( ( )。五音不全就是指 五音不全就是指“ 唱的不准。 (羽)。五音不全就是指“宫、商、角、徵、羽”唱的不准。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入清角音4(角音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入清角音 角音 上方小二度)或变宫音 宫音下方小二度)而成 或变宫音7(宫音下方小二度 上方小二度 或变宫音 宫音下方小二度 而成 七声调式: 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入 4 、7形成的 形成的 加入升 、 形成的雅乐 加入4、 形成的雅乐, 清乐 ,加入升4、7形成的雅乐,加入 、降7形成的燕乐三种 形成的燕乐三种 音阶

高考音乐常识总结范文

高考音乐常识总结范文

随着高考的脚步渐近,许多考生都在紧张地复习,力求在各个科目上取得优异成绩。

音乐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知识点的掌握同样不容忽视。

以下是对高考音乐常识的总结,希望能为考生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音乐基本概念1. 音乐元素:音高、音值、音量、音色。

2. 音乐形式:旋律、节奏、和声、曲式。

3. 音乐风格:古典、民族、流行、摇滚等。

4. 音乐作品:歌曲、器乐曲、舞蹈音乐、戏剧音乐等。

二、音乐史知识1. 西方音乐史: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等时期。

2. 中国音乐史:从先秦时期开始,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

三、音乐作品分析1. 旋律分析:旋律的走向、节奏、音程关系等。

2. 节奏分析:节奏的强弱、长短、变化等。

3. 和声分析:和弦的构成、功能、转位等。

4. 曲式分析:曲式结构、主题发展、调式调性等。

四、音乐常识题常见题型1. 音乐术语解释:如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等。

2. 音乐作品识别: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3. 音乐史事件:如音乐家生平、重要音乐作品等。

4. 音乐常识判断:如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等。

五、备考建议1. 系统复习:按照音乐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掌握基本概念、历史、作品分析等。

2. 熟练掌握:对常见题型进行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关注热点:关注近年来音乐高考的热点话题,如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科技等。

4. 提高鉴赏能力:多听、多唱、多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音乐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其知识点的掌握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重视音乐学科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2. 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呢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3. 中国乐器有哪几类呢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4.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分类呢国传统音乐分为器乐、民歌、曲艺及戏曲四类5. 西方乐器如何分类呢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6. 五大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呢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7. 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呢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8.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几首呢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孟德尔颂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9. 什么是自然音呢指的是自然音阶上的音,包括(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上的音!10. 什么是声音的基本要素呢声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高、音量、音长与音色11.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哈(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12. 音乐的要素有哪些呢音乐的精髓透过音乐的要素来传达与表现,而音乐的要素包含了节奏、旋律与合声13. 音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呢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14. 绝对音感与相对音感是指什么呢能瞬间听出某个音音高的能力称为绝对音感;相对于绝对音感而言,在某音的比较下才能听出音高的能力称为相对音感15. 圆舞曲之父是谁呢圆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Vater))16. 圆舞曲之王是谁呢圆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Sohn))17. 谁是歌曲之王呢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18. 什么是标准音高呢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音高为440,现今国际上普遍使用此规则19. 音乐理论中的“乐音”与“噪音”如何定义呢有人定义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称为乐音(musical tone)其余皆称为噪音(noise);也有人定义钢琴键盘上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十二个键为“乐音”,其余为“噪音”;也有不少书籍定义“乐音”为震动有规则的音响,“噪音”为震动无规则的音响20. 什么是乐谱呢凡是使用符号或文字来记载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速度、表情、演奏法….即可称为乐谱21.谁是“交响曲之父”呢?“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

音乐基础常识知识大全集

音乐基础常识知识大全集

一、音乐基础知识
1、音乐的定义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排列和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是有节奏的声音,也可以是无节奏的声音,可以是抒情的,也可以是激昂的。

2、音乐的种类
音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电子音乐等。

3、音乐的乐器
音乐乐器是演奏音乐的工具,它们可以分为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气乐器和电子乐器等。

4、音乐的构成
音乐的构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弦、音色等。

5、音乐的表演
音乐的表演可以分为独奏、合奏和演唱三种形式。

二、音乐基础常识
1、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们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电子音乐等。

2、音乐的作用
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情绪,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快乐、悲伤、激动等
不同的情绪。

3、音乐的分类
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风格分类、按照乐器分类、按照时代分类等。

4、音乐的创作
音乐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创作者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创
作能力。

5、音乐的欣赏
音乐的欣赏是一种艺术,它需要人们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1、在木管乐器组里单簧管又名黑管。

2、“二人台”—— 陕、晋、蒙。

3、《茉莉花》《紫竹调》—— 江苏民歌。

4、《赶圩归来阿哩哩》—— 广西彝族。

5、陕北民歌《赶牲灵》—— 信天游山歌类型。

6、越剧《十八相送》描写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7、袁雪芬是越剧表演艺术家。

8、卡拉斯——女高音;卡雷拉斯——男高音;舒曼·海因克——女中音;9、《剪羊毛》—— 澳大利亚民歌。

10、“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小二黑》的唱段。

11、“数九寒天下大雪”是《刘胡兰》歌剧的唱段。

12、歌剧《江姐》根据《红岩》改编的。

13、乐曲《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组曲。

14、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又称为《未完成交响曲》。

15、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 ——《魔笛》。

16、长征组歌属于大型声乐套曲。

17、采用了频繁真假声交替的演唱方式——约德尔。

18、名为“悲怆”的作品,有贝多芬的奏鸣曲和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

19、交响诗是单乐章的交响音乐作品。

20、一个八度内有六个全音。

21、巴赫的声乐作品保留至今最多的是康塔塔。

22、圣—桑是法国的作曲家。

23、《丢戒指》是流传在东北地区的民歌。

24、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一千零一夜》写成的交响组曲是《舍赫拉查达》。

25、《马刀舞曲》是作曲家哈恰图良的作品。

26、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共同演奏的音乐体裁。

27、《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美丽其格创作的。

28、戏曲界所说的“票友”指“非职业演员”。

29、“RAP”音乐指说唱乐。

30、爱尔兰音乐人恩雅是新世纪音乐的代表人物。

31、跨界音乐中的“新民乐”通常以民族与流行的两种音乐结合形式出现。

32、《长城随想》—— 二胡曲。

33、芭蕾舞剧《吉赛尔》的作曲家——亚当。

34、“击鼓说唱佣”是汉代的文物。

35、“Opera”的中文含义是歌剧。

36、昆腔又称昆曲,产生于元末民初。

37、《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

38、快华尔兹被称为维也纳华尔兹。

音乐基本常识总结

音乐基本常识总结

音乐根本常识总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些根本常识,是我们必须知道并且记住的。

下面是分享的音乐根本常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吧。

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上下、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

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

频率多那么音高,频率少那么音低。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

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

被广泛采用的是.CDEFGAB。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

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人声或乐器所能到达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

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

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附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

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

100个音乐常识

100个音乐常识

100个音乐常识1. 被称作“法国号”的乐器是:圆号。

2.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

3. 芭蕾舞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法国。

4. “圆舞曲是王”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

5. 最早的校园歌曲出现在:日本。

6. 六弦琴是什么乐器的别称:吉他。

7. 古筝和古琴那一种乐器的弦更多:古琴。

8. “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多明戈和卡雷拉斯都是:西班牙人。

9.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是民族的民歌:维吾尔族。

10. 京剧《群英会》中的“周瑜”的行当是:小生。

11.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琵琶。

12. 《第九交响曲》(即《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

13. 《噶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蒙古族。

14. 《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英雄儿女》。

15. 水上芭蕾又称:花样游泳。

16. 马头琴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拉弦乐器:蒙古族。

17. 中央台的文艺频道是第几套节目:第三套。

18. “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9. 反映波兰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国电影是:《一曲难忘》。

20. “花儿”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回族。

21. 音乐城在那个国家:奥地利。

22. “锅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羌族。

23. “喇叭”是对什么乐器的俗称:唢呐。

24.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安徽。

25. 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曲调:《茉莉花》。

26. “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强拍。

27. 校园歌曲《童年》的词曲作者是:罗大佑。

28.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冼星海。

29. 《悲怆交响曲》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30. “玛祖卡舞”起源于:波兰。

31. 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应是:花旦。

32. 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单簧管”是属于:木管乐器。

33. “苏州评弹”是哪两种表演形式的统称:评话、弹词。

34. 《十面埋伏》是:琵琶曲。

音乐的常识

音乐的常识

音乐的常识摇滚乐篇1、酸性摇滚(acidrock)―即迷幻摇滚,盛行于60年代中、后期,是嬉皮运动的产物之一。

其音乐特色是震耳欲聋的强烈节奏、尖厉响亮的电吉它单人或双人演奏。

不同于重金属摇滚,迷幻摇滚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的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变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华妙的表现。

“酸性”(acid)一词是迷幻剂lsd的俚语代名词,酸性摇滚因为具有狂热的迷幻音乐特点,故有其名。

代表乐手、乐队有:jimmyhendrex、jeffersonairplane、thedoors、thegreatfuldead等。

这些组合及其歌迷都蓄长发、着彩色鲜艳的服装,持有反世俗的态度,这种外在表现与音乐一样重要。

2、非主流摇滚(alternativerock)―一种摇滚音乐形式。

是80年代前期和中期,“摇滚团体”与“重金属”停滞不前后发展而成。

具有更充满能量且独有特色的声音,不强调音乐的外在表现而强调离奇的音乐独创性。

如本届葛兰美的最佳非主流音乐奖获得者是radiohead。

3、经典摇滚(classicrock)―流行音乐的一种流派。

主要指那些60年后期、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为大家所熟识的,主流摇滚明星的音乐。

象beatles、rollingstone等。

4、民谣摇滚(folkrock)―基于民歌的结构和主题,适于民谣乐器和技术演奏改编的摇滚音乐。

这音乐集中体现于bobdylan作品,bob在民谣音乐中采用了电吉它、鼓、键盘等乐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音乐在60年代初期受到民谣纯化论者的强烈抨击。

另一著名民谣摇滚团体是thebyrds。

它受beatles活泼的流行作品影响,对早期民谣和蓝草音乐进行了改造独树一帜。

5、车库音乐(garage)―就是一种由因为谋求快感而成立,未经过专门训练的乐队所弹奏的摇滚乐。

这种音乐往往缺乏旋律和轻松的协调,因为常常在家中的车库里排练并且器材破旧而闻名。

但此类音乐由于初衷直观而具备难能可贵的单纯和生活体验的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常识一,十面埋伏--出处: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近义词: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顾名思义,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

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

刘邦要汉军四面唱起楚歌。

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爱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也有同名歌曲。

二.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河南筝派《古筝曲》三.阳春白雪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小阳春》分七段:1、独占鳌头2、风摆荷花3、一轮明月4、玉版参禅5、铁策板声6、道院琴声7、东皋鹤鸣四.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与”阳春白雪“对举。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宋玉将当时(楚王即楚襄王,其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楚地传唱的歌曲分作三类:一类之《下里巴人》相当于现代的通俗歌曲;二类之《阳阿》、《薤露》比较通俗;三类之《阳春》、《白雪》为高雅歌曲。

五.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

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代表作品《男儿第一志气高》《读书》《扬子江》《纸鹞》《纸鹞》《拉纤行六.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

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

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厘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

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

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

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

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

“曾侯乙编钟”出土后只奏响过三次《第一次奏响:1978年《出土时》。

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为落幕。

第二次奏响:1984年《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响:1997年<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交响曲1997: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七,《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八.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

九,民歌-民歌的种类(按形式和作用分-劳动歌,礼仪歌,时政歌,生活歌按地域分-客家民歌客家民歌主要包括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

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使用客家方言演唱。

陕北民歌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云南民歌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

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十.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由于思想领域的大开放,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呈现出绚烂多姿的景象,音乐理论空前活跃。

音乐美学方面,儒家孔丘、荀卿、公孙尼重功利、重情理;道家老聘、庄周重艺术、重精神。

他们的见解,对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当代对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墨、道、儒三家的论争方面,而美学思想又是这一论争的焦点。

墨家主张“非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认为音乐既浪费钱财,又不能解除人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之“三患”,只能误国误民,因此应予以取缔。

墨翟认为音乐——“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能引起人的美感,使人快乐。

但它的存在,上有害于国家的治理,下不中万民之利。

他认为“农夫”、“妇人”听了音乐,一定会妨碍农事和纺织;“士”听了音乐,一定会影响精力和才智;“王公大人”听了音乐,一定不能“蚤(早)朝晏退,听狱治政”,其结果必然“国家乱而社稷危”。

在墨翟看来,音乐愈进步、愈发展,国家的治理就愈难,“乐逾繁者,其治逾寡”。

他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也”,就是说,音乐对治国平天下毫无用处。

墨翟的见解,从其同情下层民众、反对“王公大人”过分的音乐享受来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毕竟纯属空想,完全行不通。

他单纯强调政治和生产,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反对音乐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切实际。

因此,在社会上并未产生很大影响,在秦统一六国以后,这个学派就销声匿迹了。

道家提倡“大音稀声”道家和墨家一样,都反对音乐、否定音乐,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提倡自然,否定一切人为音乐。

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老子》一书中得到了阐释。

《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涉及音乐的论述只有四处,分别是“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

其中“大音希声”一语,可以看作是《老子》整个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直接影响了其后庄子等人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加以分析总结,可发现《老子》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道的音乐,即无为的自然的音乐;另一类是世俗的音乐,即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

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它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

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人为的音乐则是动听的,因此它会令“过客止”,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

对于圣人来说,治理人民时,要“为腹不为目”,所以,要取消耳目的享受,要废除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大治,而达到《老子》所希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道家的种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对音乐和美均持否定态度,实际恰恰相反,它比任何学派更重视音乐——作为艺术存在的音乐;更重视美——高于形式美的内在的、精神的美。

换句话说,它强调的正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规律,即审美规律。

而这一点恰好是其他学派所没有注意到的。

儒家以“善”、“和”为美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