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使用(38号令)

合集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2009[38]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2009[38]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20090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20090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38号文件

38号文件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医学压力 、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 第一
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 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医学压力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噻肟;
肝胆系统手术
7
•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
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 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 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 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 方后方可使用。
•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
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
•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
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 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
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 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 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 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健安海纳百川,欢迎您的加入! QQ群:189270143
谢谢 观赏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 限制使用”、“限制使用” 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 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 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 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 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头孢噻利等; 头孢噻利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比阿培南等; 倍他米隆、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 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 ),伏立康唑 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 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两性霉素 含脂制剂等。 注射剂),两性霉素 含脂制剂等。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策略---邓子德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策略---邓子德

卫生部38号令(二)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 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 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 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 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 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 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 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 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1460 1632 1215 1171 1369 1661 2028 3028 3275 3005 5242 5656 4818 5819 5665 6616
35 34 33
Percentage (%)
32 30 28 26 26
26
WangMG
非发酵糖菌发生率增加
27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
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
50.3
(%)
0
左氧 沙星
环丙 沙星
头孢 曲松
氨苄西林/ 头孢 舒巴坦 呋辛
头孢 唑啉
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曲松耐药率〉40%
275株志贺菌属对常用抗菌药 物的耐药率
100 80
耐 药 率 60 (%)
57.1 59.5 71.9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胸外科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注:1. ?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scope this document applies to all branches of the Bank's personal loans (not including personal loans and fund loans). 2.2 target customers, consumer loan customers: with a focus on marketing the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s, official staff of public institutions, tele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tobacco and other more effici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ff, finance, insuranc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发布时间:2009-08-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抗生素38号文件

抗生素38号文件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部位
颅脑手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心脏大血管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阑尾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甲硝唑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 美酯
头孢美唑、拉氧头孢、头孢 西丁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法罗培南 钠片
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大观 霉素
酰胺醇类 氯霉素局部制剂
氯霉素、甲砜霉素
褐霉素类
夫西地酸
呋喃类
抗结核抗 菌药物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分类 大环内酯 类 四环素类 糖肽类 喹诺酮类
细读《38号文件》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一、卫生部《38号文件》 二、我院2009上半年不合理用药情况 三、小结
一、卫生部《38号文件》(2009年3月29日)
1、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 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 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 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 至48小时。
结、直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规定根据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内容及我院抗菌药物实际应用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定:1、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2、手术前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药。

以下情况可以考虑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心脏、眼等;异物植入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4、Ⅰ娄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蓖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6、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清洁一污染手术: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7、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术中追加)。

8、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手术期预防用药。

9、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原则上应选广普、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感染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同时兼顾安全价廉。

表一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10、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要点是掌握好适应证,选择适当药物,适宜给药时机,坚持短程给药。

11、预防创口感染,选择窄谱抗菌药物,预防手术后感染,选择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选择用药介于两者之间。

1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药。

还需综合患者病情制订治疗方案。

13、注意抗菌药物在特殊生理、病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表二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注:*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也可自血肌酐值计算获得)调整给药齐量或给药间期。

卫生部()38号文

卫生部()38号文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
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
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
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

我部于2008年3月24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同时废止。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附件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