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 翻译

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 翻译
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 翻译

引言

这个应用笔记介绍了数字解调的概念在如今许多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重点放在解释那些设计用来提高系统效率的设备。大多数通信系统涉及到这三个类别之一:带宽效率、电源效率和成本效益。带宽效率定义为一个调制方案将数据投放到有限的带宽上的能力。电源效率定义为通信系统在最低的实际功率下可靠地发送信息的水平。在大多数通信系统中,带宽效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要优化的参数取决于特定系统的要求,可以在下面两个例子见。

对于地面数字微波无线电的设计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优秀的带宽效率同是具有低的比特错误率。他们有足够的电源以供使用不用去担心电源效率。他们并不太关心接受者的费用或者容易程度因为他们不必建立庞大的数量。另一方面,手持蜂窝电话设计人员重视电源效率因为这些手机需要用电池运行。费用也同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蜂窝手机必须用低费用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所以,这些通信系统牺牲一些带宽效率去提高电源效率和降低成本。

每当这些关于效率的参数(带宽、电源和成本)其中之一增加的时候,另一个也会随之减少,或者变得更加复杂也可能在不好的环境下不能很好地工作。成本费用是系统中的重中之重。低成本无线电总是被需要的。在过去,通过牺牲电源和带宽效率来减低无线电成本是可能的。而如今情况已经改变了。无线电频谱是非常有价值的,而那些不能很好地运用频谱效率的设备将会没有市场或者在竞争中被

新产品所代替。这些权衡因素必须在数字射频通信系统设计中考虑清楚。

应用笔记介绍:

?用于移动数字调制的原因;

?信息如何调制到同相和正交信号上;

?不同种类的数字调制;

?过滤技术来节省带宽;

?在数字调制信号中的方法;

?复用技术用于共享传输信道;

?数字信道以及接受者如何工作;

?数字射频通信系统的测量;

?重要的数字通信系统的关键规格概述表;

?应用在数字射频系统中的一个术语表

这些概念在任何通信系统的建构中均存在。如果你明白了这些结构,那么你就能够明白现在或者未来的任何通信系统如何工作。

第一章为什们进行数字调制

移动数字调制提供了赋予更多信息的能力,更适合于数字数据服务,更高的数据安全性,更好品质的通信系统以及更快的系统可用性。通信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限制因素:

? 可用的带宽

? 可用功率

? 系统的固有噪声电平

射频频谱必须共享,然而随着通信系统服务的增长每天都有更多的用户需求频谱。数字调制方案与模拟调制方案相比有更大的能力去传送更多的信息。

1.1折衷的简单性以及带宽

这是一个设备复杂度与信息带宽间的折衷在通信系统中,简单的硬件可用于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信息交流,然而,这用到了许多频谱,频谱限制了用户的数量。另外,更复杂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用于发射同样的信息在更少的带宽内。过渡到越来越高的频谱效率的发射技术需要越来越复杂的硬件设备。复杂的硬件设备是难以设计、测试和建造的。折衷存在于通信系统之中,无论这个系统是通过线或者空气,模拟或者数字的方式。

图1 设备复杂度与信息带宽间的折衷

1.2行业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种主要的转变发生在从简单的模拟AM、FM、PM调制到新型的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调制包括:

? QPSK (四相相移键控)

? FSK (频移键控)

? MSK (最小移频键控)

? QAM (正交振幅调制)

在许多新的通信系统中,复杂性的另一个层面是多路复用。两种主要类型的多路复用是TDMA (时分多址) 和CDMA (码分多址)。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去增加信号的多样性允许不同的信号被彼此分离。

图2 行业的发展趋势

2.1 发送信息

通过空气去发送信息,主要通过三大步骤

1 让一种纯净的载体形成发送端

2 把信息调制到这个载体上发送出去。任何能够可靠地观察到的信息

参数特征变化都能承载信息

3 在接收端,信息的变化被观测后解调。

图3 发送信息(数字或者模拟)

2.2信号能被改变的参数特征

信号只有三中参数特征始终可以被改变:幅度、相位和频率。然而,相位和频率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观测同样的信号变化

图4信号可以改变的参数特征

在AM调制中,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被改变与调制信号瞬间幅值成比例符合。频率调制(FM)是当今通信系统下最被广泛应用的模拟调制技术。在FM调制下,载波信号的幅值保持为常数,然而它的

频率却随着调制信号而发生改变。幅度和相位可以同时分别进行调制,但是这很难做到,更难以观测到。所以,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信号被分离成另一种独立的部分:I信号(同相信号)和Q信号(正交信号)。这两部分彼此成正交关系并且不容易互相干扰。

2.3极坐标图——同时显示幅度和相位

极坐标图能够方便的同时观察到幅度和相位。以载波的频率和相位作为参考值并且与信号相关的被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可以在极坐标图中观察到。在通信系统中的载波,相位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数,同样,幅度也绝对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数值。两者同样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极坐标图是数字通信当中多重显示的基础,尽管它常常通过直角坐标的同步信号和正交信号用于描述信号的向量。

图5 极坐标图同时显示相位和幅度

2.4信号的变化在极坐标图中的表示

这些表格展现了不同的调制方法在极坐标图中的不同形态。幅度调制之后向量和中心位置会有一段距离,相位调制后会有一段角度形成。

信号调制时的变化

幅度调制(AM)只改变信号的幅度。相位调制(PM)也只改变信号的相位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可以同时进行。频率调制(FM)看上去和相位调制十分相似,尽管它改变的变量是频率而不是相位。

通过一个简单的幅度调制系统可以看出射频系统设计中一个具体的难点。在幅度调制中产生不相关的角度调制之后,在极坐标图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从原点到某一峰值或者振幅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条线并不是笔直的。幅度调制经常带来一些不想要的小幅相位调制。结果就得到了一条弯曲的线。如果在系统传送过程中有一些延迟,这条线也可能变成一条环状曲线。在任何会改变幅度的调制中,这样的失真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一个系统中幅度调制的有效程度会对畸变函数有影响。

2.5 同相信号、正交信号的形式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调制通常通过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来表示。这是一个用矩形表示的极坐标图。在极坐标图中,I轴位于零度的位置,Q轴位于90度的位置。信号矢量在I轴的投影是信号的同相部分,在Q轴的投影是正交部分。

图7 I-Q图标

2.6在无线发送端的I、Q信号

I/Q图表的形式是非常有实际价值的,因为它可以反映出大多数数字信号是通过I、Q调制器产生的这种方式。在发送端,I信号和Q信号通过相同的本地振荡器相加而成。一个90度的角度调节器放在本地振荡器的一条线路上。被90度分离的信号就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相互正交信号,这样的正交信号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他们是信号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当再次向相加时,他们就组成了一个混合的输出信号。这两路相互独立的I、Q信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电路完成发送和接受的功能。I、Q调制的这种方法主要优点体现在融

合相互对称的独立信号形成一个混合的信号,并且在之后把这个混合信号分离成相互独立的信号

图8 IQ信号在实际无线电发射系统中

2.7在无线接收端的I、Q信号

这个带有幅度和相位信息的混合信号输入到达接收端。这个输入信号和本地振荡器通过两路不同频率的载波相融合。一路是任意的零相位。另一路是有90度的相位变化。这个(有相位和幅度调制组成的)混合的输入信号被分离成同相信号部分和正交信号部分。这两路信号是相互独立并且相互正交的。其中一个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通常情况下,信号不能再极坐标的形式绘制出来,也不能没有把极坐标形式转化成直角坐标形式之前为它的矩形形状做出更多的阐释。这种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转换正是I、Q信号在无线数字端相加的过程。一个本地振荡器、角度调节器和两个加法器可以有效并且准确的完成这种转换。

图9 在接收端的IQ信号

2.8为什么要用I、Q信号的方法

通过I、Q调制器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数字调制。大多数数字调制系统在I、Q平面上映射出许多个离散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星座图。当信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幅度和相位调制同时产生。要去完成这种幅度和相位同时进行调制的调制器是十分难以做到的。这对常用的相位调制器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理论上来说,需要无限相移的能力才能让信号从原点开始沿着一个方向形成一个圆。另外,I、Q调制器可以轻松地完成AM调制和PM调制同时进行。I、Q方式控制的信号是是有界限的,然而可以通过恰当的I、Q信号相位调制形成无限圆的相位调制。

第3章不同的数字调制方法和相对效率

这一章包括了主要的数字调制方式,他们的主要应用、相对频谱效率以及主要的调制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改变。幸运的是,构成任何系统的调制模块是有限的。

3.1应用

这个表格包括了无线通信系统和视频通信系统中不同的调制方式的具体应用。

调制方式应用

MSK,GMSK GSM,CDPD

BPSK 远空遥测,光缆调制

QPSK, π/4 DQPSK 卫星,

CDMA,NADC,TETRA,PHS,PDS,LMDS

,DVB-S,光缆,光缆调制,TFTS OQPSK CDMA,卫星

FSK,GFSK DECT,RAM移动数据,

AMPS,CT2,ERMES,陆地移动,

公共安全

8,16VSB 北美数字电视,广播,光缆

8PSK 卫星,航空,遥测飞行员监控宽

带视频系统

16QAM 数字微波调制,调制解调

器,DVB-S,DVB-T

32QAM 地面微波,DVB-T

64QAM DVB-C,调制解调器,宽带机顶

盒,MMDS

256QAM 调制解调器,DVB-C,数字视频

尽管这份笔记重点放在无线通信中,出于完整性的考虑视频应用也在这份表格中列出,并且因为他们和其他的无线通信系统有着相同之处。

3.1.1比特率和符号率

为了去理解并且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效率,首先去理解比特率和符号率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通信系统信道中信号带宽需要参考的符号率而不是比特率。

比特率

=

符号率÷

每个传送符号的比特位

比特率是一个系统比特流的频率。比如,通过一个8比特的抽样器发射无线电,在10kHz对噪音进行抽样。比特率,这个无线电基本的比特流速率,将要以8比特乘以每秒10千的抽样频率,或者80kbits 每秒。图10是QPSK信号的一个状态图,这个状态可以从0映射到1.这是一种常见的映射,但不是唯一的一种。任何映射都可以被用到。

图10 比特率和符号率

符号率是比特率除以每个传送符号的比特位数。如果每个传送符号都是一比特,那么符号率和比特率都将是80kbits每秒。如果每个传送符号是两比特,那么符号率将会是比特率的一半就是40kbits每秒。

符号率同时也叫做波特率。注意,波特率和比特率是不同的,这里常出现概念的混淆。如果每个传送符号能带有更多的比特位,那么同样的数据能够在更少的频带中发送。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更复杂、使用更多数量状态的调制可以再更少的射频频带上传送信息。

3.1.2频带要求

可以通过8PSK的例子来看到符号率是如何影响频带需求的。它是PSK的一种变形。信号可以在任何时候转换成8种可能的状态中的一种。信号的相位在任意一个抽样时间里可以是8个数值中的一个。因为32=8,所以每个符号是3比特。这意味着符号率是比特率的三分之一。这是比较容易解码的。

图11频带要求

3.1.3抽样时间

抽样时间代表频率和每个符号传送的确切时间。在抽样时间转换中,载波在一个恰当的I、Q数值(相位或者幅度)代表一个特定的符号(星座图的一个特定点)。

3.2相移键控调制

数字调制中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是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BPSK的其中一个应用是深空遥测。一个恒定幅度的载波信号的相位在0度和180度间移动。在I Q平面上,I状态代表两个不同的状态数值,在星座图中可能有两个不同的位置,所以二进制的1或者0可以被发送,符号率就是每个符号一比特。

图12 相移键控

一个更常见的相移键控调制方式就是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它在许多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CDMA蜂窝服务,本地无线网络,铱系统和DVB-S。四相表示这个信号键控调节使得每个相位状态相差90度。信号键控90的增量变化通常是45度到135度到-45度到-135度。这些点可以很容易的使用一个I、Q调制器实现。每一路I、Q线路都只有两个数值,并且使得每个符号是亮比特。这里有4种状态,因为2的平方是4,所以它相比BPSK而言具有差不多两倍的带宽效率。

3.3频移键控调制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是十分相关的。一个静态的频率增加1赫兹的频率调制意味着相位在以每秒360度的速度向前(2弧度/秒),与相位不改变的信号相关。FSK应用到许多的日常应用中去包括无线寻呼系统,一些无线系统——DECT和CT2.。

在FSK中,载波的频率被调制波信号要传送的数据改变。幅值并没有被改变。在二进制FSK中,一个“1”代表一个频率,一个“0”带便另一个频率

图13 频移键控

3.4最小频移键控

由于频移的向前或者是相移的减速,频移可以通过在每个符号周期采样相位检测。相移或者2N+1倍的二分之一π弧度可以轻松地被I、Q 解调器检测到。在偶数个符号,I通道将发送数据,当奇数个信号时,Q通道将发送数据。I和Q之间的正交关系简化了算法,降低了在移动接收机端的功率消耗。最小频移键控由于I、Q正交的关系导致在每符号有正(负)90度的相移。这种偏差成为MSK信号。这种偏差必须是反复出现准确的90度相移。MSK应用于GSM蜂窝标准中。一

个相移增加90度代表一比特的数据“1”,一个负90度的变化代表“0”。这种峰峰值频移的MSK信号等于一般的比特率。

FSK和MSK产生包络恒定的载波信号,没有振幅变化。这对于提高发送端的电源效率来说也是一种理想的数字特性。幅值变化可以在放大器的幅值变化端非线性的表现出来。产生频谱再生,相邻信道功率的一部分。所以,高效放大器(往往不太会是线性的)恒定包络,降低功耗。相对大偏差的FSK来说,MSK具有更窄的频谱。频谱的宽度同样被波形所带来的频率变化所改变。如果这些波形有快速转换或者高转换率,那么发射端的频谱将会变得更宽。在实际应用中,波形将通过一个高斯滤波器过滤,形成更窄的频谱。另外,高斯滤波器没有时域限制,这使得通过增加峰值偏差来拓宽频谱变为可能。通过一个高斯滤波器的MSK成为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3.5正交幅度调制

数字调制家族的另一位成员是正交幅度调制(QAM)。QAM应用的范围包括无线数字微波,DVB-C和调制解调器。在16QAM中,I信号和Q 信号各有4个值,这使得信号一共有16种可能的状态。在每个符号时间都可以从一种状态过度到另一种状态。因为16=2的4次方,所以每个传送符号都是4比特。它是由两比特的I信号和两比特的Q信号组成的。它的符号率是比特率的4分之1.所以这种调制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它相对BPSK,QPSK,8PSK来说都更有效率。注意QPSK 和4QAM是相同的。

另一种变形是32QAM,在这种情况里I或Q信号都具有6个值,使得最后一共可能有36种状态。这么多种状态和2的幂最接近的是32.四个角落的状态由于最耗费能源所以被忽略。这减少了传送段电源消耗达到峰值的次数。因为2的5次方是32,所以它的每个符号是5比特,并且符号率是比特率的5分之1。在3.1.1的无线电例子中比较过256QAM与BPSK调制的带宽效率。BPSK用80k符号率发送每符号1比特的数据。使用256调制方法的系统可以仅仅用8分之1的带宽发送同样的数据。它是BPSK带宽效率的8倍多。然而,这其中也有一种均衡。无线电发射变得更加复杂也带来更大的可能被噪音干扰产生误码。QAM系统和QPSK系统在有噪音干扰时相比,具有更高的误码率。衡量这种不足的标准就是误码率。

在任何数字调制系统中,如果输入端的信号被扭曲或者严重衰减,那么在接收端最终都会失去信号时钟。如果接收端不能恢复信号时钟,它将不能解调或者说不能恢复任何数据。如果这种退化更少,那么信号时钟可以被恢复,可是如果它充满噪声,那么信号所在的位置也会充满噪声。同样的,信号将远远达不到它指定的位置,它将跨越到相邻的位置。在解调中使用的I、Q探测器将会错误解调使得信号到错误的位置中,导致比特错误。QPSK虽然效率不高,但是各个状态都在星座图的四个角落相隔很远这使得解调过程不容易产生错误解调。QPSK和同样误码率的QAM发送端相比具有更能小的电源消耗。

图14 QAM调制

3.6理论上的带宽效率限制

带宽效率描述的是如何有效地分配带宽加以利用或者说在有限的带宽内,调制方案如何适应数据。这个表格展示了各个主要调制方式的理论带宽效率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数值在实际状况下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它要求完美的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和信道。

调制方式和理论上的带宽效率限制

如果无线传送具有完美的滤波器(在频域是矩形的样子)那么被占用的带宽可以等于符号率。

为最大限度的提高频谱效率的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将数据率做频移(像GSM)

·使用预调制滤波器减少占用的带宽,升余弦滤波器,如同在NADC,PDC,PHS,中带来的最佳频谱效率

·限制转换的类型

3.7在实际无线系统中频谱效率的例子

举QPSK的例子来说,QPSK信号1,1信号归一化变为-1.-1当I、Q 通道的+1值同时变为-1时,信号的星座图轨迹会通过原点。原点代表载波幅度为0。幅值为0表示此时的载波幅度为0。

并不是所有的QPSK变化,都会导致星座图轨迹会经过原点。如果I 的值改变但是Q没有改变,那么载波幅度只会改变一点,并不会经过原点。所以一些信号转化系统只会产生很小的幅值变化。如果时钟恢复电路要使得接收端时钟和发送端时钟所同步就必须解决这些不确定的幅值变化。

频谱再生不会自动地使得这些轨迹通过或者接近原点。如果放大器和连接电路是完美地线性系统,那么频谱并不会改变。问题是电路中总会存在一些非线性的因素。

幅值变化始终很大的信号会使非线性关系变得最大。这样的非线性关系会导致最后的失真。在连续调制系统中,会导致频谱再生或者扩大调制边带。用在这方面的另一个属于是“频谱飞溅”。这个词常用在在一个信号脉冲出现和消失的时候造成信号的带宽增加。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频谱效率在实际无线系统中已经实现。

TDMA版本的NADC系统中实现了48千位每秒的数据率在30 kHz的带

DQPSK的系统并且传送宽或 1.6比特每秒每赫兹。它是一个基于

4

2比特每符号。理论效率是每秒两位每赫兹在实际中是1.6比特每秒每赫兹。

另一个例子是,采用16QAM微波数字无线。这种信号比简单的系统诸如QPSK相比更容易受到噪声和失真。这种类型的信号通常被发送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微波上或者有线的线路使得噪声和干扰都很少。在这种微波数字无线系统中,比如比特率是140M比特每秒在52.5M这样非常宽的带宽上。频谱效率就是2.7比特每秒每赫兹。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可见的传输路径和一个精确和优化的高功率收发器。

数字调制方式的变化

从3.2到3.4概述了多个调制方式的不同模块。在通信系统中一共有3大种不同的变化在基本模块的基础上:I、Q偏移调制,差分调制,恒定包络调制。

3.8I、Q偏移调制

第一变化是偏移调制。一个实例是偏移QPSK,这场常用语蜂窝CDMA 系统的反向(手机到基地)链接。

在QPSK中,I和Q比特流同时被调制。抽样时间,或者I和Q数字信号时间是同步的。在偏移QPSK中,I和Q比特流的是由一个比特周期偏移在它们的相对取向(一半的比特周期)。正如图标所示,从I过度到Q是偏移的,在任何给定时间只有两个比特流中的一个可变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解析

广西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21班 学生姓名:王永源 学号: 201200402016 指导教师:陈艳 2015年1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任务说明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第二章 MATLAB/SIMULINK简介 (3) 第三章设计原理 (5) 3.1通信系统设计一般模型 (5) 3.2模拟通信系统 (5) 3.3数字通信系统 (5) 第四章 DSB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6) 4.1 DSB信号的模型 (6) 4.2 DSB信号调制过程分析 (7) 第五章 PCM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8) 5.1 PCM原理 (8) 5.2 PCM编码介绍 (8) 5.3 PCM编码电路设计 (12) 第六章 2ASK的基本原理及实现 (16) 6.2 ASK调制基本原理 (16) 6.2 2ASK的产生 (16) 6.3 2ASK解调 (17) 6.4 2ASK功率谱及带宽 (18) 第七章 Smulink的模型建立和仿真 (19) 7.1 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图 (19) 7.2 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图 (22) 7.3 模拟通信系统仿真效果图 (23) 7.4 数字通信系统仿真效果图 (26) 第八章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说明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利用matlab simulink,熟悉matlab simulink仿真工具。 (2)通过课程设计来更好的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熟悉模拟DSB、SSB、VSB和数字2ASK、2FSK、2PSK、2DPSK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3)通过实验掌握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和步骤。 (4)更好的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磨练自己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2.1模拟信号通信系统 (1)输入:输入模拟信号(例如正弦型单音频信号等),给出其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 (2)调制: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DSB、SSB、PM(三选一)调制;给出调制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 (3)信道:假定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或自行设计。 (4)解调: DSB、SSB、PM(与所选调制方式相对应)解调,仿真获得该系统的输出波形,并得到该模拟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即该系统的输出信噪比随输入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图1-1 模拟信号调制解调模型图 1.2.2数字信号通信系统 (1)输入:首先输入模拟信号,给出此模拟信号的时域波形。 (2)数字化: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信号,可以选择PCM编码。

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论文---副本

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 张海超(天津712) 摘要 调制技术是把基带信号变换成传输信号的技术。它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后,以二进制数字信号“1”或“0”对光载波进行通断调制,并进行脉冲编码(PCM)。数字调制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噪声及色散的影响不积累,因此可实现长距离传输。它的缺点是需要较宽的频带,设备也复杂。 调制技术又分为模拟调制技术与数字调制技术,其主要区别是:模拟调制是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量进行连续调制,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调制参量连续估值,而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信息,在接收端只对载波信号的离散调制参量进行检测。与模拟调制系统中的调幅、调频和调相相对应,数字调制系统中也有幅度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三种方式,其中移相键控调制方式具有抗噪声能力强、占用频带窄的特点,在数字化设备中应用广泛,具体的数字调制方式有2FSK、2ASK、2PSK、QPSK、QAM、GSMK、MSK等。 数字调制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噪声及色散的影响不积累,因此可实现长距离传输。在现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字信息,数字通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由于信道资源的紧张与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快的通信速度与更好通信质量的要求的矛盾,将来必然还要寻找更加好的调制技术,它要求功率效率高,频带利用率高,并且易于实现,节能低碳,环保。激光调制通信、卫星通信、非恒包络调制等都是研究方向。数字调制解调的发展,必定会有力地推进通信、数字技术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关键字:数字、调制方式、解调方式

一、概述 调制是将各种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调制信号(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个或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载在其上形成已调信号传输,而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通过具体的方法从已调信号的参量变化中将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 调制技术分为模拟调制技术与数字调制技术,其主要区别是:模拟调制是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量进行连续调制,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调制参量连续估值,而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信息,在接收端只对载波信号的离散调制参量进行检测。 1934年美国学者李佛西提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概念,从此之后通信数字化的时代应该说已经开始了,但是数字通信的高速发展却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听到声音,而且还要看到图像;通信终端也不局限于单一的电话机,而且还有传真机和计算机等数据终端。现有的传输媒介电缆、微波中继和卫星通信等将更多地采用数字传输。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有2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移键控)、4ASK、8ASK、BIT/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QPSK、8PSK、2FSK、4FSK等,频带利用率从1bit/s/Hz~3bit/s/Hz。更有将幅度与相位联合调制的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技术,目前数字微波中广泛使用的256QAM,其频带利用率可达8bit/s/Hz,8倍于2ASK或BIT/SK。此外,还有可采用减小相位跳变的MSK等特殊的调制技术,为某些专门应用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近年来,四维调制等高维调制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应用于高速MODEM中,为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奠定了基础。 数字通信所能够达到的传输效率远远高于模拟通信,调制技术的种类也远远多于模拟通信,大大提高了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系统配置的灵活性,除此之外,数字调制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噪声及色散的影响不积累,因此可实现长距离传输。在现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字信息,数字通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调制技术 一般情况下,信道不能直接传输由信息源产生的原始信号,信息源产生的信号需要变换成适合信号,才能在信道中传输。将信息源产生的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在调制电路中,调制信号是数字信号,因此这种调制称为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方法,它与模拟调制相比有许多优点:数字调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抗信道损耗及更高的安全性。在数字调制中,调制信号可以表示为符号或脉冲的时间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可以有m种有限状态,而每个符号又可采用n比特来表示。主要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幅移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多电平正交调幅(multi level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多相相移键控(multiphase shift keying,mPSK),也包括近期发展起来的网格编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残留边带(vestigial sideband,VSB)调制、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等。 1.幅移键控 幅移键控就是用数字信号控制高频振荡的幅度,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幅移键控载波在数字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在信号为1的状态下,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出现;在信号为0的状态下,载波被关断,此时传输信道上无载波传送。那么,在接收端就可以根据载波的有无还原出数字信号1和0。移动通信要求调制方式抗干扰能力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二进制幅移键控的抗干扰能力和抗衰落能力差,误码率高于其他调制方式,因此一般不在移动通信中使用。 2. 频移键控 频移键控或称数字频率控制,是数字通信中较早使用的一种调制方式。频移键控广泛应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设备中。它的调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解调不需要回复本地载波,可以异步传输,抗噪声和抗衰落能力强。因此,频移键控成为在模拟电话网上传输数据的低速、低成本异步调制解调器的一种主要调制方式。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的,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

数字通信系统仿真

西南石油大学 “通信工程2012级专业综合实践” 报告 报告题目: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和实现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作者: 联系方式: 辅导老师:苏赋 完成日期 2016年 1月 12日

一、设计任务 (1)通过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来对比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 设计要求: 选择2种以上合适的调制方式;选用2种以上噪声信道; 选择2种以上的信源编码方式;选用2种以上的信道编码方式。 性能分析要求: 比较不同信源、信道编码方式对系统的影响; 比较噪声信道变化时对系统的影响;比较不同的信道带宽对系统的影响; 比较不同调制方法对系统的影响。 性能指标包括:误码率、传输速率、流量。 (2)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实现仿真中的具体调制方式、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二、设计原理 图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它的主要组成结构为信源编/译码器、加密/解密模块、信道编/译码器,数字调制/解调器和信道。 由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成为信息序列,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其一是减少码元数目,降低码元速率,提高通信的有效性,其二可以使模拟信号数字化进行传输。之后它传送到加密模块,信息序列通过加密模块主要是为了保证通信的安全。加密后的序列送入信道编码器。信道编码器的目的是在二进制信息序列中以受控的方式引入一些冗余,以便于在接收机中用来克服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所遭受的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因此,所增加的冗余是用来提高接收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改善接受信号的逼真度的。 三、设计软件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 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

数字通信系统matlab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XXX 学号:0730xxxx

基于MATLAB 的通信系统仿真 ———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简述信道编码理论,详细说明分组码的编译原理、实现方法及检错纠错能力,用MATLAB 仿真有无信道编码条件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及信道编码在不同信道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如AWGN 信道和深衰落信道。 关键词:信道编码、分组码、MATLAB 仿真、性能 一、引言 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始终是通信技术所追求的目标,而信道编码能够显著的提升信息传输的可靠性。1948年,信息论的奠基人C.E.Shannon 在他的开创性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噪信道编码定理.他指出:对任何信道,只要信息传输速率R 不大于信道容量C, 就一定存在这样的编码方法:在采用最大似然译码时,其误码率可以任意小.该定理在理论上给出了对给定信道通过编码所能达到的编码增益的上限,并指出了为达到理论极限应采用的译码方法.在信道编码定理中,香农提出了实现最佳编码的三个基本条件 :(1 )采用随机编译码方式 ; (2 )编码长度L→∞ , 即分组的码组长度无限 ; (3)译码采用最佳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1】 二、信道编码理论 1、信道编码的目的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内存在加性噪声及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等容易造成码间串扰同时多用户干扰、多径传播和功率限制等也导致错误译码。为了确保系统的误比特率指标通常采用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高传输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编码。它是在信息码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多余码元,使码字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2、信道编码的实质 信道编码的实质就是在信息码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多余码元(称为监督码元),使它们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这样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共同组成一个由信道传输的码字。举例而言,欲传输k 位信息,经过编码得到长为n(n>k)的码字,则增加了 n - k = r 位多余码元,我们定义 R = k / n 为编码效率。【2】 3、 信道编码公式 令信息速率为f b ,经过编码以后的速率为f t ,定义:R =f b /f t 为编码率。则对于任何一个信道,总存在一个截止速率R 0,只要R

各种数字调制方法对比

调制是所有无线通信的基础,调制是一个将数据传送到无线电载波上用于发射的过程。如今的大多数无线传输都是数字过程,并且可用的频谱有限,因此调制方式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如今的调制的主要目的是将尽可能多的数据压缩到最少的频谱中。此目标被称为频谱效率,量度数据在分配的带宽中传输的速度。此度量的单位是比特每秒每赫兹(b/s/Hz)。现在已现出现了多种用来实现和提高频谱效率的技术。 幅移键控(ASK)和频移键控(FSK) 调制正弦无线电载波有三种基本方法:更改振幅、频率或相位。比较先进的方法则通过整合两个或者更多这些方法的变体来提高频谱效率。如今,这些基本的调制方式仍在数字信号领域中使用。 图1显示了二进制零的基本串行数字信号和用于发射的信号以及经过调制后的相应AM和FM信号。有两种AM信号:开关调制(OOK)和幅移键控(ASK)。在图1a中 ,载波振幅在两个振幅级之间变化,从而产生ASK调制。在图1b中,二进制信号关断和导通载波,从而产生OOK调制。 图1:三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仍在低数据速率短距离无线应用中相当流行: 幅移键控(a)、开关键控(b)和频移键控(c)。在载波零交叉点发生二进制状态变化时,这些波形是相 干的。 AM在与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含量相等的载波频率之上和之下产生边带。所需的带宽是最高频率含量的两倍,包括二进制脉冲调制信号的谐波。 频移键控(FSK)使载波在两个不同的频率(称为标记频率和空间频率,即fm和fs)之间变换(图1c)。FM会在载波频率之上和之下产生多个边带频率。产生的带宽是最高调制频率(包含谐波和调制指数)的函数,即: m = Δf(T) Δf是标记频率与空间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 Δf = fs –fm T是数据的时间间隔或者数据速率的倒数(1/bit/s)。

数字通信系统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通信系统》 题目: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完成人:张晓旭 班级:09通信四班 学号:09006510455 专业:通信工程

基于MATLAB 的通信系统仿真 ———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简述信道编码理论,详细说明分组码的编译原理、实现方法及检错纠错能力,用MATLAB 仿真有无信道编码条件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及信道编码在不同信道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如AWGN 信道和深衰落信道。 关键词:信道编码、分组码、MATLAB 仿真、性能 一、引言 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始终是通信技术所追求的目标,而信道编码能够显著的提升信息传输的可靠性。1948年,信息论的奠基人C.E.Shannon 在他的开创性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噪信道编码定理.他指出:对任何信道,只要信息传输速率R 不大于信道容量C, 就一定存在这样的编码方法:在采用最大似然译码时,其误码率可以任意小.该定理在理论上给出了对给定信道通过编码所能达到的编码增益的上限,并指出了为达到理论极限应采用的译码方法.在信道编码定理中,香农提出了实现最佳编码的三个基本条件 :(1 )采用随机编译码方式 ; (2 )编码长度L→∞ , 即分组的码组长度无限 ; (3)译码采用最佳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 二、信道编码理论 1、信道编码的目的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内存在加性噪声及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等容易造成码间串扰同时多用户干扰、多径传播和功率限制等也导致错误译码。为了确保系统的误比特率指标通常采用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高传输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编码。它是在信息码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多余码元,使码字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2、信道编码的实质 信道编码的实质就是在信息码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多余码元(称为监督码元),使它们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这样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共同组成一个由信道传输的码字。举例而言,欲传输k 位信息,经过编码得到长为n(n>k)的码字,则增加了 n - k = r 位多余码元,我们定义 R = k / n 为编码效率。 3、 信道编码公式 令信息速率为f b ,经过编码以后的速率为f t ,定义:R =f b /f t 为编码率。则对于任何一个信道,总存在一个截止速率R 0,只要R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可靠、安全的通信。频率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第一代通信技术(1G)、第二代通信技术(2G)、第三代通信技术(3G)。特点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小、频率较低、语音质量较差、自动化程度低。第一代通信技术(1G)的特点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及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难与ISDN兼容、业务种类单一、移动终端复杂、费用较贵。第二代通信技术(2G),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和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技术、多种制式并存、通信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系统带宽有限、数据业务单一、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特点是能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实现全球漫游、有足够的系统容量等。 1-3 试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答:未来移动通信将呈多网络日趋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综合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接入、形式多样的终端设备、自治管理的网络结构。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何?试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收发信机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接,传输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交换控制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移动台的作用是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 1-5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无线寻呼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越区交换、自动和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统计功能。无线寻呼系统的特点是即可公用也可专用。无绳电话系统的特点是携带使用方便。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那些? 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移动台、基站、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1-7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间的区别有那些?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系统组网方便2、由于收发信机的交替工作,所以不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反馈3、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可缩短,耗电小,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单工制的的缺点是:1、当收发使用同一频率时,临近电台的工作会造成强干扰2、操作不方便,双方需要轮流通信,会造成通话人为的断断续续3、同频基站间的干扰较大。半双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设备简单、省电、成本低、维护方便,临近电台干扰小2、收发采用异频,收发频率各占一段,有利于频率协调和配置3、有利于移动台的紧急呼叫。半双工制的缺点是移动台需按键讲话,松键收话。使用不方便,讲话时不能收话,故有丢失信息的可能。双工制的优点有:1、频谱灵活性高2、

实验十 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

实验十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几种数字系统误码率分析方法。 2.掌握误码率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程序,以QAM系统为例进行误码率的仿真。 2.观察不同噪声及噪声大小对误码率的影响。 三、实验代码 1)程序主代码 clear; clc; snr=1:1:11; error_theory=(1-(1-(2*(1-1/sqrt(16))*1/2*erfc(1/sqrt(2)*sqrt(3 *4*10.^(snr/10)/(16-1))))).^2)/4; N=floor(1./error_theory)*100+100; N(find(N<5000))=5000; p=0.5; for i=1:length(N); source=randsrc(1,N(i),[1,0;p,1-p]); [source1,source2]=Qam_modulation(source); sig_insert1=insert_value(source1,8); sig_insert2=insert_value(source2,8); [source1,source2]=rise_cos(sig_insert1,sig_insert2,0.25,2); [x1,x2]=generate_noise(source1',source2',snr(i)); sig_noise1=x1'; sig_noise2=x2'; [sig_noise1,sig_noise2]=rise_cos(sig_noise1,sig_noise2,0.25,2) ; [x1,x2]=pick_sig(sig_noise1,sig_noise2,8); sig_noise1=x1; sig_noise2=x2; signal=demodulate_sig(sig_noise1,sig_noise2); error_bit(i)=length(find(signal-source)~=0)/N(i);

《通信原理》——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第9章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对数字调制技术的设计和改进,一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有的带宽内,尽可能提高传输信息的速率,即提高频带利用率。 (2)压缩信号功率谱主瓣的宽度。数字信号很多具有无限的带宽,实际传输中只能对其进行带限,即保留信号功率谱的主瓣。压缩主瓣宽度能压缩信号占用带宽,同样也能提高频带利用率。 (3)提高功率谱集中程度,抑制旁瓣功率,减少带外辐射。即尽可能使信号功率谱集中在主瓣中,减少相互之间的频带干扰。 (4)抗多径效应,抗码间串扰,提高纠错能力等。多经效应指的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通过了两条或更多的信道达到接收方(典型的,例如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的多点反射),这样接收方收到的信号实际上是经过多条路径传输来的信号的叠加。由于多条信道之间在距离、信道频率特性、衰减以及移动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别,造成多径信号各分量到达接收方时间和幅度、相位等都不同,由此造成了信号在时域上展宽、在频域上产生多普勒频移等失真。 (5)综合考虑系统的复杂程度、实现难度和成本等。

9.1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9.1.1 QPSK信号的缺点 理想方波信号带宽无限,带限信号引起包络起伏; 当信号发生相位跳变时,会造成包络起伏; QPSK的相位星座存在180度的跳变,造成零包络。 QPSK信号的星座图 滤波引起的包络起伏相位跳变

9.1.2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的特点 恒包络数字调制技术又称交错正交相移键控,参差四相相移键控,双二相相移键控。 用两路二进制信号合成一路四相信号,两路基带信号错开半个码元周期,其表达式为 因为码元周期,故而不会出现“对角线”的跳变,而是沿着四边变化,从而抑止了零包络现象。 OQPSK的星座图和相位变化 OQPSK的调制和解调电路

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

实验二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过程 2.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过程,并掌握对建模的好坏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设计框图: 框图解析: 实验中要求用仿真模块来产生二进制数据源,得到数据源后和本地伪随机码相乘来实现对源信号的扩频,完成之后对信号进行极性变换,然后通过BPsk调制经过信道加入噪声之后,再和本地的载波信号相乘实现对信号的解扩之后进行解调得到一个新的信号,并且可以和原始信号进行比较,计算调制解调过程中产生的误码。 实验结果: 1)建立一个直接序列扩频体制(默认M序列) 观察收发数据波形;并用频谱仪观察原信号、直接序列扩频后的信号频谱、加噪声的信号频谱、解扩后的信号频谱;测试误码率

系统设计 参数设置: 本地二进制产生码源频率设置为100hz,本地M序列产生器设置为2000hz,极性转换设置为2,经过相乘器扩频后到达调制信道,Bpsk每一个码源采样个数设置为400,因为此处的频率是2000.经过高斯白噪声信道加入噪声,SNR可以自由设置(此处设置为20)。和本地一个频率为300hz,采样时间为2000的单频正弦波相加后进入解调信道之后得到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相比,计算误码率。 实验中各个测量点的图谱如下所示: 图一扩频前图二扩频后 图三加入噪声

图四解扩后图五解调后 图六误码率 从上面刘附图可以看出,原始信号经过扩频后频率范围增加,再加入信道噪声和干扰后,在图像波形中出现脉冲干扰,因为这里的SNR设置的比较大(20),所以这里的误码率接近为零,当减小SNR的时候,信道噪声增加,误码率就会增加,除此之外,信道时延的大小对误码率的影响也很大。 2)对比以Gold序列、m序列(已做)以及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直接序列扩频码源的传输性能,观察波形、频谱(扩频后、加噪声后、解扩后、解调后)、误码率,比较分析传输性能 这里系统设计大致与1)中的系统相同,只是将本地载波序列的产生模块作调整,m序列已经完成,首先介绍GOLD序列 2.1)GOLD序列 Gold Sequence Generator用于产生gold的序列,其他参数与M序列时相同,只要将Gold模块的采样时间改为1/2000就好了。得到结果如下: 扩频前扩频后

基于MATLAB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基于M A T L A B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安康学院 学年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MATLAB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3 年 6 月 23 日

基于MATLAB的模拟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作者:张小文) (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0级,陕西安康 725000) 指导教师:朱燕 【摘要】通信是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递,目的是传输信息,通信系统是用以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作用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调制与解调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研究系统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就极为重要。MATLAB是集数值计算、图形绘制、图像处理及系统仿真等强大功能于一体的科学计算语言,它强大的矩阵运算和图形可视化的功能以及丰富的工具箱,为通信系统的调制和解调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通信系统的概念,进而引出调制和解调,然后介绍了我们常用的几种调制和解调的方法。由于MATLAB具有的强大功能所以详细介绍了MATLAB通信系统工具箱,并给出了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的实现,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关键词】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 MATLAB;2FSK;2ASK;2PSK;2DPSK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Based On MATLAB Author: Zhang Xiaowen (Grade10,Class2,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Shaanxi)

单路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的仿真概论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单路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的仿真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曾志刚 2015 年1 月6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题目单路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的仿真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曾志刚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12 月22 日设计完成日期2015 年1 月6 日

目录 一设计思路 (1) 二各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 (2) Ⅰ.编码与译码 (2) 1基本原理 (2) 2、设计与仿真 (5) Ⅱ调制与解调 (7) 1、基本原理 (7) 2、设计与仿真 (9) 三、系统总体设计及调试 (13) 四、总结与体会 (16) 五附录 (17) 六、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思路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根据传输信号的不同,我们将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一般来说数字通信系统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都强于模拟通信系统,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模拟信号通常被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信号高效可靠的传输。数字传输一般分为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调制传输,数字调制能提高信号的性能,特别是抗干扰能力,能有效利用频带,将信息变换为便于传送的形式,所以通常将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再进行传输。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要求实现单路数字语音的通信,在发送端为实现信号有效高速的传输,首先把模拟语音信号通过抽样、量化、编码转变为数字基带信号,编码后为了使数字信息在带通信道中传输,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将载有信息的信号频率搬迁到信道的频带之内,使信号与信道的频谱特性相匹配,减少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首先将调制信号解调,得到数字基带信号,通过解码后,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数字调制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我们知道,数字化时代音视频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为了远距离传输这些信号,我们可以借助于无线电波。但利用无线电波通信时,需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即:欲发射信号的波长必须与发射天线的几何尺寸相比拟,该信号才能通过天线有效地发射出去。对于频率较低的信号来说,所需的天线尺寸很大,甚至有些不现实。因此,要想把低频率的音视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我们可以将信源产生的原始低频率信号经过调制将其组合到更高频率的载波上。 关键字:数字调制,ADSL,GSM手机,DTV

数字调制技术及其应用 0 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调制一般指调制信号是数字的,而载波是连续波的调制方式。调制的过程就是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的过程。若正弦振荡的载波用Asin(2πft+φ)来表示,使其幅度A、频率f或相位φ随调制信号而变化,从而就可在载波上进 行调制。 数字幅度调制又称为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Keying,ASK),即载波的振幅随着原始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数字信号“1”用有载波输出表示,数字信号“0”用无载波表示,如图1(a)所示。数字频率调制又称为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Keying,FSK),即载波的频率随着原始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数字信号“1”用频率f1 表示,数字信号“0”用频率f2 表示,如图1(b)所示。 数字相位调制又称为相移键控(Phase ShiftKeying,PSK),即载波的初始相位随着原始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数字信号“1”对应于相位180°,数字信号“0”对应于相位0°,如图1(c)所示。 以上我们讨论了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数字幅度调制、数字频率调制和数字相位调制。 这三种数字调制方式是数字调制的基础。然而,这三种数字调制方式都存在某些不足,如频谱利用率低、抗多径衰落能力差、功率谱衰减慢、带外辐射严重等。为了改善这些不足,近几十年来人们陆续提出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以适应各种新的通信系统的要求。这些调制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寻找频带利用率高,同时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而展开的。现代数字调制技术主要有: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移键控(QPSK)、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无载波振幅/相位调制(CAP)、离散多音频调制(DMT)、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MQAM)、多电平残留边带调制(MVSB )及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等。 1 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 1.1 数字调制技术在ADSL上的应用

simulink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及仿真流程

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 ——数字通信系统 姓名:XX 完成时间: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原理(调制、解调的原理框图及说明) ASK调制 数字信号对载波振幅调制称为振幅键控即ASK(Amplitude-Shift Keying)。ASK有两种实现方法:1.乘法器实现法2.键控法。乘法器实现法的输入是随机信息序列,经过基带信号形成器,产生波形序列,乘法器用来进行频谱搬移,相乘后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谐波和低频干扰。键控法是产生ASK信号的另一种方法。二元制ASK又称为通断控制(OOK)。最典型的实现方法是用一个电键来控制载波振荡器的输出而获得。 乘法器实现法框图 键控法实现框图 ASK解调 ASK的解调有两种方法:1.包络检波法2.相干解调。同步解调也称相干解调,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抑制来自信道的带外干扰,乘法器进行频谱反向搬移,以恢复基带信号。低通滤波器用来抑制相乘器产生的高次谐波干扰。由于AM信号波 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也可以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恢复原始调制信号。包络检波器一般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相干解调框图

包络检波框图 FSK调制 2FSK 信号的产生通常有两种方式:(1)频率选择法;(2)载波调频法。由于频率选择法产生的2FSK 信号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载波振荡器输出信号之和,在二进制码元状态转换( 0 → 1或1 → 0 )时刻,2FSK 信号的相位通常是不连续的,这会不利于已调信号功率谱旁瓣分量的收敛。载波调频法是在一个直接调频器中产生2FSK 信号,这时的已调信号出自同一个振荡器,信号相位在载频变化时始终时连续的,这将有利于已调信号功率谱旁瓣分量的收敛,使信号功率更集中于信号带宽内。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频率选择法,其调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FSK解调 FSK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我们主要讨论1.非相干解调2.相干解调。 非相干解调框图如下

数字移动通信中话音编码和调制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中话音编码和调制技术 引言: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数字移动通信中数据传输所占带宽比重越来越 大。话音通信作为移动通讯的基础,其编解码效率和调制技术将直接影响数据流量的传输质 量。本文就话音通信中编码和调制技术,从技术要求和具体实现方法等方面做了简要分析介 绍。 在数字移动电话通信中,发送端需要把模拟话音信号变化为数字信号,再采用一定的数字调制方法调制载波,把已调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解调得到表示话音的数字信号,再经过解码器把数字信号变化为模拟信号。 编码 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因而发送端必须首先将模拟话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即进行话音编码。而在接收端再将此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实用的话音编码方案有多种,由于在GSM系统中是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编码方案,而在CDMA系统中则采用Qualcomm码激励线性预测(QCELP)话音编码技术。 话音编码有三个主要技术指标:数码率、话音质量和编解码延迟。 一、编码器的数码率是指编码器每秒输出的二元码的数目,其单位为比特/秒(b/s)或千比特/秒(Kb/s)等。例如,常用的PCM数字电话其数码率为64Kb/s,即每秒有64×103个二元码。传送数字信号时,占用的信道带宽与数码率成正比,数码率越高的信号占用的信道带宽越宽,因此,在保证一定的话音质量前提下,希望编码器的数码率越低越好,然后,话音质量通常随数码率的降低而变差,限制了数码率的降低。 二、评价编码器的话音质量有两种方法: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测量解码器输出话音信号的某种指标,通常采用的指标是输出噪声比,它反映了解码器输出信号波形与编码器输人话音信号波形之间的均方误差大小,输出信噪比越高,误差越小,话音质量越好。主观评价法反映了人类听话时对话音质量的感觉。最常用的主观评价法是“平均评价得分(Mean Opinion Score)”,简称为MOS分。客观评价法适宜对高数码率的波形编码器的评价,对中低速率编码器的话音质量评价采用主观评价法。 三、编解码延时即解码器输出话音信号相对于编码器输入话音信号的延时(不计数字信号传输延时)。在双工电话通信中,大延时是令人厌烦的,存在回声时更是如此。通常。编解码延时应限制在几十毫秒范围内。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 仿真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摘 要:本次设计的是一种数字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信源为输入、交织编码译码技术、MP 信道、2FSK 的调制和非相干解调技术。利用system view 对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眼图和误码率。 关键字:system view,仿真,数字通信 1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图1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信息源 它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为原始电信号,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本文的输入信号采用模拟信源,通过A/D 转换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包括三个步骤:抽样、量化和编码。模拟信号首先被抽样。通常抽样是按照等时间间隔进行的,虽然在理论上并不是必须如此的。模拟信号被抽样后,成为抽样信号,它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是其取值仍然是连续的,所以是离散模拟信号。第二步是量化。量化的结果使抽样信号变成量化信号,其取值是离散的。故量化信号已是数字信号了,它可以看成是多进制的数字脉冲信号。第三步是编码。 第一步抽样的定理:设一个连续模拟信号m(t)中的最高频率

,()q i m kT q =≤i-1i 当m m(kT)

基于MATLAB的2FSK数字通信系统仿真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基于MATLAB的2FSK数字通信系统仿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2FSK的调制与解调的实现方法;遵循本系统的设计原则,理顺基带信号、传输频带及两个载频三者间相互间的关系;加深理解2FSK调制器与解调器的工作原理,学会对2FSK工作过程进行检查及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的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是对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综合和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同学认识和理解通信系统,掌握信号是怎样经过发端处理、被送入信道、然后在接收端还原。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的通信仿真的方法实现某种传输系统。能够根据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掌握软件设计、调试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技巧。对一个实际课题的软件设计有基本了解,能进一步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拓展知识面,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内容 在信道中,大多数具有带通传输特性,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各种已调数字信号。可以用数字基带信号改变正弦型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中的某个参数,产生相应的数字振幅调制、数字频率调制和数字相位调制。也可以用数字基带信号同时改变正弦型载波幅度、频率或相位中的某几个参数,产生新型的数字调制。 本课程设计旨在根据所学的通信原理知识,并基于MATLAB软件,仿真一2FSK 数字通信系统。2FSK数字通信系统,即频移键控的数字调制通信系统。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在2FSK中,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因此,一个2FSK信号的波形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载频的2ASK信号的叠加。可以利用频率的变化传递数字基带信号,通过调制解调还原数字基带信号,实现课程设计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