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条约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
双方协议。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 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目标导航
1.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侵略者和 结果。
2. 简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 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谈谈这 些侵略史实留给我们的启示。
3.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即得利益,企
目标导航
1. 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 故事。
2. 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简单经过和结果。 3. 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 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 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林则徐到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
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 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 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 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PPT课件 图文

30.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1.清末状元张謇为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的
口号是:实业救国
激流勇进
3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3.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是:京张铁路
34.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35.师科举夷制长度技废以除制于夷哪一年:1年905 36.《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10.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激流勇进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3.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军分别是:
学生和工人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爱国运动
激流勇进
3
2
4 5
6
1
7
8
1
9
1 01
11 2
1
1
51
3
14 1
61 7
5 7
1 21
1 3 6 8 9
1
2 4
1 01 1
激流勇进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
英法联军
5.《马关条约》内容中说明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是: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31.清末状元张謇为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的
口号是:实业救国
激流勇进
3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3.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是:京张铁路
34.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35.师科举夷制长度技废以除制于夷哪一年:1年905 36.《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10.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激流勇进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3.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军分别是:
学生和工人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爱国运动
激流勇进
3
2
4 5
6
1
7
8
1
9
1 01
11 2
1
1
51
3
14 1
61 7
5 7
1 21
1 3 6 8 9
1
2 4
1 01 1
激流勇进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
英法联军
5.《马关条约》内容中说明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是: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PPT优秀课件

出发时间:1926年
主战场:湖南、湖北
英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背景:1927年, 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性质 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地点:江西省城
时间:1927年8月1日(后来定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上面这首诗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功绩。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
爆发时间: 1894年(甲午年)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 1895年 内容:割让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 白银二亿两 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 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会议名称:党的“一大”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
第11课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的建立
领导人: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
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
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 张作霖 三个军阀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年
➢火烧圆明园
侵略者: 英法联军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总面积: 150多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
《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
人物
代 表
胡适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课 鸦片战争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6
自主预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背景:_鸦__片____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过程:__1_8_3__9__年6月,在_林__则__徐___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 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3.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反抗__外__来__侵__略___的坚强意志。
波、犯吴淞,占镇江,达__南__京____。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直趋天津
爆发: 1840年6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攻陷浙江定海
封锁珠江口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爆发: 1840年6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新界
九龙半岛 香港岛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爆发: 1840年6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自主预习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 爆发:__1__8_4_0__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2. 进程: 1840年封锁珠江口,攻陷_浙__江__定___海_,直趋天津。 1841-1842年:占香港岛,攻_虎__门___,占厦门、定海、宁
道光下诏对英作战
视频:清朝宣战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爆发: 1840年6月
逼近南京 进吴淞,占镇江 厦门、定海 宁波失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道光下诏对英作战
清战败,1842年8月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课 鸦片战争(共29张PPT)

1839年初,林则徐以“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的气概前往广州赴任。到 广州后,他立即要求外国烟贩 上缴鸦片并保证不再向中国贩 卖鸦片,否则,“货尽没官, 人即正法”。他还表示:“若 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 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 止之理。”
虎门销烟
(1839.6.3—6.25)
战争中,清军涌现出关天培等一大批爱国将士。 当英军进攻虎门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兵奋起抵 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涌上炮台时, 关天培拔出腰刀进行搏斗。他受伤十余处,最后战死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领土主权被破坏。
②赔款2100万元。 ——加重了人民负担。
资料 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 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 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 产(注: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 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摘编自《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信》
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 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迫切要 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是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 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 扩大对华贸易,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战争爆发的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民族尊严的象征 虎门销烟广场
1.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说说林则徐为什么极力主张禁烟。 鸦片严重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败坏了社会风尚,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导致
国库空虚,影响军队战斗力,严重危害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评价林则徐的言行。 虎门销烟反映了林则徐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大公无私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共27张PPT)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
殖民扩张
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中国
中国是自 给自足的 封建小农
经济
英国
英国是资 本主义机 器大工业
呢绒、布匹
很难卖出去
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很畅销
茶叶、丝绸、瓷器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況——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 差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
众销毁。
意义 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 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虎门销烟
(1839.6.3—6.25)
虎门销烟广场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 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 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 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 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 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 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 片 战 争
战争爆发:1840.6
经过 英军占领香港岛:1841年初
清朝战败:
1842.8 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3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权益类别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关税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香港岛
破坏领土完整
2100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
广、厦、福、 便利英国商
宁、上
品输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须同 英国商定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 失,便利英倾销商 品
开始 丧失 独立 自主 地位
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课件(20张PPT)

国
危机、封建、愚昧 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
工业革命、海外市场
科技发展、船坚炮利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英国 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 打开中国市场 封建落后地大 物博闭关锁国
入超
向中国 扩张
正当贸易
出超
英 国 扭 转 逆 差
虎 门 销 烟
严பைடு நூலகம்灾难
鸦片走私
财政 危机
吏治腐败 军备废弛
危害 身心
“不要让毒贩改变你邻居的脸”。
探究二:同学们是否同意马士的观点?鸦片战 争爆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林则徐不禁烟,战 争就能避免吗?
鸦片战争的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 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的必然结果。
战争进程
1840
攻广州 陷定海 逼天津
1841-1842
清政府的腐败:政治腐败;经济落 失败原因: 后;军事落后 1、中国方面:战争爆发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 指挥失当。 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实力雄厚, 2、英国方面: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 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的启示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 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 曾经遭受的屈辱…… 只有当一个国家发展的更 加强大时,民众的呼声才能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加响亮……
开放广厦福 宁上 关税要与英 国商定
有利于侵略者向中国 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 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便于侵略者对中国经 济掠夺
战前
领土完整 割地
战后
领土不完整
政治上
主权完整
主权不完整
自然经济 遭到破坏 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套精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版) 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24页 0189页 0229页 0249页 0269页 0317页 0337页 0366页 0402页 0475页 0539页 0561页 0596页 0618页 0636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版) 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24页 0189页 0229页 0249页 0269页 0317页 0337页 0366页 0402页 0475页 0539页 0561页 0596页 0618页 0636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 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 要靠空运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 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 十六。
请推测
战略决战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有利条件有哪些?
A.兵力对比: 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
国民党军 360万 用于前线仅 170万
士气低落,战 斗力不强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 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 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 主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 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
结论:
战略大决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战役的目的是什么?
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国人民,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 护了祖国的统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敌我力量对比表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
430万
军队
130万
2、组内互助法: 组内同学相互检查自主预习的结果,准 备展示预习内容;
在完成学案的自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自己的关于本课的其他疑惑。(不必拘 泥于学案)
小组展示任务分配: 1~2小组展示介绍辽沈战役的相关情况 3~4小组展示介绍淮海战役的相关情况 5~6小组展示介绍平津战役的相关情况 7~8小组展示三大战役的意义 9~10小组展示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相关史实 11~12小组展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
商丘
徐 州
碾 庄
猛
陈官
虎
庄
中原解放军和
掏
华东解放军
心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蚌埠 以南各省的基础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请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 地点、意义; (重点)
2、掌握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 时间、意义。(重点)
3、讨论归纳共产党以弱胜强、 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难点)
学法导学:
1、自主学习法: 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勾画要点。 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学问题。
基本解放长江
月─ 49年粟 谭东野战军破分割 55万 以北的华东和
1月
歼灭
中原地区
1948年 10月─ 49年1月
林、
罗、 聂
东北、 华北野 战军
先打 两头 后取 中间
52万
华北全 境解放
意义: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阅读材料及《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战 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 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 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 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 团约60万人。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逆民意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顺民意 得民心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联系现实:中共十八大
温故知新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Fra bibliotek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 民党军队兵力对比
人民解放军 兵 280万 力 正规军149万
战 有了炮兵和工兵,军政 斗 素质和战略素质大大提 力高
武 接受100万日军装备,基本上是步枪
器装 备
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拥有 人口
3亿多
拥有 大城市,绝大部分 地区 铁路交通线
1亿多
小城镇,乡村, 偏远地区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
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 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 原因是什么?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
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 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
D.战局延伸:
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 民支持。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 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淮海战役
(1948.11-- 1949.1)
海州
(4)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傅人作民义解部放军出举城行接入受城仪解式放军改编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 作战方 歼敌 结 果
队
针 人数
辽沈 淮海 平津
1948年9
月─ 11 林、罗 东北 关门
月
野战军 打狗
解放东 47万 北全境
1948年11 刘、陈邓中、原、华中间突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 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张家口
华北野战军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东北野战军
天津 塘沽
张家 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北
先打两头
平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 津塘
沽
张家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北平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津 塘沽
阅读材料,想一想,党中央为什 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 材料一
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
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
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 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
十八大提出必须继续以保 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当堂检测之:
1、下列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南京解放
C、上海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是 ①淮海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
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
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 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 了良好的范例,进一步瓦解敌人。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 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 十六。
请推测
战略决战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有利条件有哪些?
A.兵力对比: 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
国民党军 360万 用于前线仅 170万
士气低落,战 斗力不强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 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 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 主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 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
结论:
战略大决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战役的目的是什么?
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国人民,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 护了祖国的统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敌我力量对比表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
430万
军队
130万
2、组内互助法: 组内同学相互检查自主预习的结果,准 备展示预习内容;
在完成学案的自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自己的关于本课的其他疑惑。(不必拘 泥于学案)
小组展示任务分配: 1~2小组展示介绍辽沈战役的相关情况 3~4小组展示介绍淮海战役的相关情况 5~6小组展示介绍平津战役的相关情况 7~8小组展示三大战役的意义 9~10小组展示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相关史实 11~12小组展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
商丘
徐 州
碾 庄
猛
陈官
虎
庄
中原解放军和
掏
华东解放军
心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蚌埠 以南各省的基础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请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 地点、意义; (重点)
2、掌握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 时间、意义。(重点)
3、讨论归纳共产党以弱胜强、 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难点)
学法导学:
1、自主学习法: 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勾画要点。 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学问题。
基本解放长江
月─ 49年粟 谭东野战军破分割 55万 以北的华东和
1月
歼灭
中原地区
1948年 10月─ 49年1月
林、
罗、 聂
东北、 华北野 战军
先打 两头 后取 中间
52万
华北全 境解放
意义: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阅读材料及《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战 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 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 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 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 团约60万人。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逆民意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顺民意 得民心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联系现实:中共十八大
温故知新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Fra bibliotek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 民党军队兵力对比
人民解放军 兵 280万 力 正规军149万
战 有了炮兵和工兵,军政 斗 素质和战略素质大大提 力高
武 接受100万日军装备,基本上是步枪
器装 备
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拥有 人口
3亿多
拥有 大城市,绝大部分 地区 铁路交通线
1亿多
小城镇,乡村, 偏远地区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
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 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 原因是什么?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
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 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
D.战局延伸:
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 民支持。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 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淮海战役
(1948.11-- 1949.1)
海州
(4)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傅人作民义解部放军出举城行接入受城仪解式放军改编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 作战方 歼敌 结 果
队
针 人数
辽沈 淮海 平津
1948年9
月─ 11 林、罗 东北 关门
月
野战军 打狗
解放东 47万 北全境
1948年11 刘、陈邓中、原、华中间突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 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张家口
华北野战军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东北野战军
天津 塘沽
张家 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北
先打两头
平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 津塘
沽
张家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北平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津 塘沽
阅读材料,想一想,党中央为什 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 材料一
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
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
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 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
十八大提出必须继续以保 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当堂检测之:
1、下列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南京解放
C、上海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是 ①淮海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
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
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 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 了良好的范例,进一步瓦解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