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合集下载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xx 现代化的重要开端——从现代化和认识规律出发评洋务运动一、对洋务运动兴起的评价1 8 4 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

一部分中国人开始醒来,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

林则徐、魏源等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还沉醉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满足于“万年和约”的签定。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鸦片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况且割一个海岛,赔一点款,虽然丢面子,但是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开眼看世界的思想仅仅存在于少数精英头脑中,流露在部分著作里。

没有人敢过多宣传自己的主张,包括林则徐,更没有几个人敢试图去实行。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城下之盟,春秋所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西方“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因而提出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

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一洋务派。

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 6 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二、对洋务运动两个阶段的评价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搬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世界近代化运动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中国也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向工业化迈出的一大步,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一、思想启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以往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和“士”为“四民”首、商为“四民”之末的传统观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商品流通的初步发展中,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在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也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得重要手段。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搬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世界近代化运动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中国也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向工业化迈出的一大步,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一、思想启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以往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和“士”为“四民”首、商为“四民”之末的传统观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商品流通的初步发展中,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在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也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得重要手段。

现代化进程与洋务运动

现代化进程与洋务运动

现代化进程与洋务运动摘要: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式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它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探索阶段,它为中国迈入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洋务运动这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势必与中国当代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联系与启示一,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启蒙运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了摧残和破坏。

洋务运动在办军事工业的进程中,由于耗资太大,有亏无盈,经费日益不济,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着手筹办了一批民用场矿工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

这些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采取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技术。

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洋务派的“求富”活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指引了道路,创造了机会,起了催生扶幼的作用。

一些企业后来直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种形式也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

同时,在洋务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人,从而使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人数壮大起来。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社会进步的促进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近代化是经济近代化的反映和保证。

近代企业的建立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近代化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成长。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产业工人增多,同时洋务运动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

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不仅对封建社会产生冲击和破坏,也为向新的世界迈进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洋务派开始对传统的对外关系进行反思,建立起近代外交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立足于从“夷夏之辩”出发的中国地理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观念上,又都是中国传统的人伦秩序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在对外交往中的延伸和膨胀。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第一篇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必定会走上失败。

1)领袖见识不足---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只看到西方"船坚炮利"的一面,侧重改革军事,忽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而且,缺乏全盘计划,彼此又未能通力合作.2)官僚管理不善---企业建设采用"官督商办"制度,官员管理不善,贪污舞弊,导致企业连年亏损,许多建设的质量都未达标准.3)顽固势力阻扰---清廷中,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加以干扰,而顽固派官员则竭力阻扰,令改革倍感困难.如慈禧挪用海军经费来修筑颐和园,使北洋舰队自建成以后,没有再革新和添置装备第二篇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江苏周学平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为什么洋务运动被看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洋务运动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兴办的企业尽管机械化的程度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

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在经营管理方面走了不少弯路。

如张之洞筹办汉阳钢铁厂时,没有仔细考虑冶炼钢铁的原料和燃料问题,直接向英国订购机炉,结果因所购设备与办厂用矿的矿质不符而无法使用。

选厂址时,张为了能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烟,硬将厂址定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

为此不仅大大增加了煤铁转运的开销,还使选厂址筑厂基多耗了100多万两白银。

经过多次失败,洋务派逐渐摸索到了一些办厂经验,并在后来的经营中加以改进。

洋务派这些经验使得后来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少走不少弯路。

第二,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破坏。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这样,民族资本主义就产生了。

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由于资金不足,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通过“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或转化为官僚资本,或发展为单纯的商办,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有的发展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兴起于晚清末年的1860年代末期,持续至19世纪80年代,是一次寻求现代化途径的探索。

该运动是一场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制度和文化,加强国家实力,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思想的現代化進步與啟蒙運動的開端。

它的历史作用是多方面和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它的几个历史作用。

一、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重大冲击和改革。

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技和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展奠定了基础。

从设立近代铁路、制造洋枪洋炮、修建西式建筑到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制度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的标志。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洋务运动推广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厂制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经济转型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幕,为后来的变革开启了先河。

二、开创了中国工业的先河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启了自主研发机器制造的历程。

清朝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对工业资产的投资,在新式工厂的设立和管理上做出了很多尝试。

如中国铁路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和钢铁工业提供了重要动力。

多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也被引进到中国,同时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开埠广告》文件的出台更是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民族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变了中国的思想观念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迅速向西方文化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启蒙派思想家提出了一些先进和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例如康有为所说“科学和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谭嗣同则强调了教育和社会制度的重要性,试图推广自由民主。

这些人仿效西方办法,融合本土中华文化,建立一整套具有民主公正价值观、科学文明精神的标准,渐渐地使中国的社会思想进入了新的文化阶段。

四、为中国近代化经济打下基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经济政策,为后来的近代化经济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脚步从洋务运动开始。

这场运动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究竟洋务运动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洋务运动的背景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着外患内乱的困境。

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深陷危机之中。

为了摆脱危机,清政府开始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意义
洋务运动并非一蹴而就,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制度和思想,中国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开启了工业化的大门。

洋务运动的成就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兴办了许多近代工业,修建了铁路、船坞、机器厂等基础设施,推动了国防和经济的发展。

这些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洋务运动的启示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技术依赖性过强、思想观念的冲突等。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盲目模仿西方。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也应从中吸取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洋务运动的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以追溯至洋务运动,这一历史阶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应当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xx现代化的重要开端——从现代化和认识规律出发评洋务运动
一、对洋务运动兴起的评价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

一部分中国人开始醒来,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

林则徐、魏源等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还沉醉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满足于“万年和约”的签定。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鸦片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况且割一个海岛,赔一点款,虽然丢面子,但是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开眼看世界的思想仅仅存在于少数精英头脑中,流露在部分著作里。

没有人敢过多宣传自己的主张,包括林则徐,更没有几个人敢试图去实行。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城下之盟,春秋所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西方“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因而提出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

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洋务派。

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二、对洋务运动两个阶段的评价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他们认识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

而经过了军事上的惨痛失败,他们更是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

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都是封建衙门的性质,但是从对外国的器物从无知排斥到积极引进和学习探索,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且这些军事工业有很多都在后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可以说代表了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

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

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

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

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

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

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在物质层面之外,洋务派并不是没有重视在文化上的学习,他们开办了“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这些人的活跃成为以后中国现代化运动深入的重要力量。

三、对洋务派与xx之争的评价
洋务派与保守派都是清统治集团的部分,他们的区别在于对维护清统治方法的不同。

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看作是可耻可恨之事。

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多方阻挠。

因此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和顽固派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斗争中,洋务派非常注意以当时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指出了抱残守旧是不可行的,要想挽救危机,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技术。

从根本上来说,当时的历史条件使洋务派学习西方的主张具有无可辩驳的必要性,保守派虽然口中不离圣贤大义,但是在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的残酷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而洋务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另外一方面,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为了保证她个人的统治,也需要洋务派的支持,于是,总的来说,洋务派在与守旧派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洋务运动的成就和他们在与保守派的斗争中取得的胜利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虽然洋务运动最后没有取得成功,但是那以后,人们更多的是探讨如何加深改革的程度,而没有多少人认为“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高唱礼仪,反对开放革新的思潮没有多少市场了。

四、对洋务运动地位的评价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终结。

所以一般都认为,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是,我认为,与其说这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不如说是洋务派的失败。

历来评价洋务运动的失败,都是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评价的。

人们多认为,甲午战争失败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以后领导历史的是改良派。

但是,如果从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来看,洋务运动更应该看成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从少数人的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这么一个将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主张付诸行动的洋务运动,是现代化思想从产生到初步行动的巨大飞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但是终究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造出了一批近代的工业品,培养了一批新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国人广开眼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带动了中国整个现代化运动的开展。

洋务派仅仅认识到要学习技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这固然是他们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但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从器物到制度最后到精神的这个过程,难道不是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必须经过的几个阶段吗?从这个角度来看,洋务派的局限性不仅仅是阶级分析就能说明的,它也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以上的理由,我觉得,从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来看,接下来的维新思潮正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从器物过度到制度的一个发展。

洋务派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不能实现这个发展,但是这个发展必然是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更何况,从人的角度来看,后来的维新派本身就有很多人是从洋务派的中下层中分化出来的。

不能因为洋务派中作为上层主力的李鸿章等人的失败,就认为整个洋务派都失败了,他们失去了洋务运动时期执掌权力的地位,但是更多的洋务派中下层或者在继续经营着中国的近代企业,或者认识到了学习制度的重要性,开始为维新运动摇旗呐喊。

所以说:
作为一股-力量,洋务派失败了,但是在整个现代化运动中,洋务派没有失败,而是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趋向了保守,一部分人深化了认识;洋务运动
没有失败,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思想阶段,它没有消亡,而是发展、延续了。

洋务运动不愧为xx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