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及其危害概述(1)
粉尘的来源、分类及其危害

粉尘的来源、分类及其危害一、粉尘来源在工业生产的许多过程中都产生生产性粉尘。
按照形成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来源。
①固体物质的机械破碎,如钙镁磷肥熟料的粉碎,水泥的粉碎等。
②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如矿石开采,隧道掘进的爆破,煤粉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煤烟尘等。
③物质的研磨、钻孔、碾碎、切削、锯断等过程的粉尘。
④金属熔化,如生产蓄电池时熔化铅的工序产生的铅烟尘。
⑤成品本身呈粉状,如炭黑、滑石粉、有机染料、粉状树脂等。
在工业过程中接触粉尘的工作很多,如矿山的开采、爆破、运输;冶金工业中的矿石粉碎、筛分、配料;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料破碎、清砂;钢铁磨件的砂轮研磨;石墨、珍珠岩、蛭石、云母、萤石、活性炭、二氧化钛等粉碎加工;水泥包装;橡胶加工中的炭黑、滑石粉使用等过程中,若防尘措施不完善,均有大量生产性粉尘外逸。
二、粉尘分类根据粉尘的性质及来源,粉尘可分为三类。
(1)无机粉尘主要包括:①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和煤等粉尘。
②金属性粉尘,如铜、铍、铅和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物尘。
③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和玻璃纤维粉尘。
(2)有机粉尘主要包括,①植物性粉尘,如棉、麻、甘燕、花粉和烟草等粉尘,②动物性粉尘,如动物皮毛、角质、羽绒等粉尘。
③人工有机粉尘,如合成纤维、有机燃料,炸药,表面恬性剂和有机农药等粉生。
(3)混合性粉尘。
上述各类粉尘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粉尘的混合物称为混合性粉尘,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
还原性的有机和无机粉尘,如硫黄、煤、棉、麻、面粉等,在生产车间等相对密闭场所的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可发生粉尘爆炸,煤矿的煤粉爆炸、棉麻加工厂的棉麻粉尘爆炸等都是非常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粉尘的粒径不同,则其理化性质也不同,能够进入人体呼吸系统(鼻咽区、气管和支气管区、肺泡区)的部位也不同,因此对人体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按粒径大小可将粉尘颗粒物分为以下五类。
①降尘(dustfall)是指在空气直然环境条件下,能靠自身重力很快直然沉降的颗粒物,降尘粒径大于30µm。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 (1)》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1)》第一篇: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1)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粉尘爆炸是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国每年都有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而且还常常属于重、特大安全事故。
在这些安全事故中,最严重的是铝粉尘爆炸,其它发生爆炸事故较多的粉尘还有煤粉、饲料粉、塑料粉、钛酸酐粉、木粉等。
一、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分析1.粉体的深加工使粉尘愈来愈细。
粉尘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燃烧越完全,燃烧速度越快,升压速度越快,爆炸压力越大。
2.为了实现高效、节能,生产设备朝着大型化发展,大容积设备爆炸发生时会有较多粉尘参与爆炸,爆炸压力增大;同时大容积设备的强度比小容积设备高,如果不能及时泄爆,发生爆炸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
生产中对于可能产生粉尘飞扬的设备和场所必须尽可能密封,在密闭设备里粉尘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密闭性越好,爆炸产生的压力也越大。
3.现代生产的工艺参数具有高温、高压、高速等特点,这增加了系统发生粉尘爆炸时的初始压力和紊流度,从而加大爆炸后果的严重程度。
4.生产的连续化使爆炸的传播路线加长,沿着相邻设备和连接管道传播,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会在管道里发生叠加,甚至有发生爆轰的危险。
5.粉尘爆炸易产生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6.易发生粉尘爆炸的工艺过程主要有。
粉碎过程、分离过程、除尘过程、干燥过程、输送过程、清扫、吹扫过程等。
二、预防粉尘爆炸的对策1.防止粉尘沉积和及时清理粉尘对于处理粉料的设备或场所,要防止泄漏而使粉尘到处飞扬,尤其应将易于产生粉尘的设备隔离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并设专门的保护罩和局部排风罩或考虑吸尘装置。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随着矿山、冶金、玻璃制造、陶瓷、耐火材料、建材等行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粉尘的危害逐渐被人们认识:给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如机械的磨损;煤、面粉等粉尘不仅引起的燃烧爆炸等,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石英及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使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可能发生尘肺病,严重损害健康,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或过早死亡。
煤矿井下各作业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
煤矿粉尘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诱发职业病尘肺病;加速机械设备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煤尘危害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一直是煤炭行业防治工作的重点。
粉尘给煤矿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一方面,粉尘污染的作业环境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可引起肺部病变,造成尘肺病。
据最新的资料表明,在我国实际的严重尘肺病患者有120万之多,占到全世界尘肺病患者的一半以上,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00人,每年由此引起的直接损失超过80亿元。
而在所有因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中,煤矿工人占到的比例最高。
究其原因,除了经济能力、技术条件、卫生立法等方面的因素外,我国在粉尘监督监测体系和手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另一方面,粉尘浓度过高潜伏着爆炸的危险,悬浮的煤尘也是造成煤矿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高浓度粉尘还会加速机械设备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监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控制煤矿粉尘的产生,对于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一、煤矿粉尘及其危害(一)粉尘的概念粉尘,也称”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指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大小在100μm以下。
(二)煤矿粉尘的产生及特性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能较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被称为生产性粉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粉尘称为积尘,我们检测和防治的重点就是浮尘。
粉尘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1.阻力径:在相同黏性的气体中,速度v相同时,粉尘所收到的阻力P D与圆球受的阻力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2. 分散度: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度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3比电阻: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粉尘的电阻4.尘肺病:指工人长期大量吸入作用环境中悬浮粉尘而引起肺部组织纤维性病变的总称。
5.粉尘测定: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及物理化学性质状态进行测定、分析和检查的工作。
6.煤尘爆炸界限:井下空气呈悬浮状态的煤尘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呈煤尘爆炸界限7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煤尘含量8煤尘爆炸的上限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煤尘含量9沉降速度:当阻力、浮力、重力平衡时,尘粒的沉降速度达到最大的也是恒定的数值,尘粒即以数值作等速沉降,此时的速度称为尘粒的沉降速度。
10粒度分布曲线:在坐标纸上,横轴表示粒径(用x代表或dp代表),纵轴表示相应粒径所占的百分比(y),根据实测结果,按划分的粒级画成柱状图(即分散度Pi),连接各柱面的中点,即为粒度分布曲线,也叫频率曲线。
11生产粉尘:在生产或建设过程中能够较长时间成悬浮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团体微颗粒。
12.矿尘:一般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
13斯托克斯径:在同一流体与颗粒的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直径。
14空气动力径:在静止的空气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g/cm3每立方厘米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15矿尘浓度:单位体积矿井空气中所含悬浮粉尘量。
16.尘肺病的分类:(1)硅肺病: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以肺纤维化改变为主的肺部疾病,从事岩巷掘进、开采。
(2)煤硅肺病:长期吸入大量含有煤层,游离SO2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病,从事岩巷、掘进开采。
(3)煤肺病:长期吸入含有大量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从事单一煤尘的矿工。
17比表面积:每单位质量(体积)粉尘的表面积18布朗运动:对于很小的尘粒,受到的流体分子各个方面的撞击作用将不再平衡而抵消,这将导致尘粒会呈现随机的不规则运动19.综合防尘技术: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习惯称为综合防尘技术。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浮动和沉积形成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微细颗粒。
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首先,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很容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哮喘等。
粉尘进入呼吸道后,会在气道上形成一层黏膜,阻碍气道的通畅,导致呼吸困难。
另外,粉尘还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气体、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对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
当粉尘进入眼睛时,会引起眼部不适,产生痛痒、烧灼感和红肿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此外,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眼睛的化学性损伤。
其次,一些粉尘具有刺激性,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损伤。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皮肤容易出现红斑、瘙痒、脱皮和湿疹等症状。
另外,一些化学性粉尘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湿疹等疾病。
最后,粉尘还可能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引起胃肠道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对消化系统的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粉尘的危害,有以下几点防护措施:1.佩戴口罩:在各类粉尘场所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
选择防尘口罩时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粉尘类型进行选择,确保有效过滤粉尘。
2.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通风设备将粉尘排出。
在需要清理粉尘的场所,要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3.戴护目镜:在粉尘较大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密封性良好的护目镜,避免粉尘进入眼睛。
4.着防护服:对于需要接触大量粉尘的工作环境,应选择适合的防护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5.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扫和清理粉尘,防止粉尘沉积。
6.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洗脸,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或摄入体内。
综上所述,粉尘的危害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戴护目镜、着防护服等,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目录
• 粉尘的职业危害 • 粉尘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 粉尘的防治措施 • 个人防护措施 • 案例分析
01 粉尘的职业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01
02
03
呼吸道炎症
长期吸入粉尘可引起呼吸 道炎症,如支气管炎、哮 喘等。
肺组织损伤
粉尘进入肺部后,会对肺 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导致 肺气肿、尘肺等疾病。
养殖业
动物饲养过程中产生的饲料粉尘 和动物皮毛粉尘。
生活中的粉尘来源
建筑装修
建筑材料的使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交通运输
道路扬尘、汽车尾气等。
厨房烹饪
食物的炒制、烤制等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粉尘。
粉尘的传播途径
空气流动
粉尘可随空气流动而传播,进入 室内或扩散到更广的范围。
人体吸入
工人直接吸入粉尘,通过呼吸道进 入肺部。
04 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和防尘眼镜
口罩
选择N95或更高级别口罩,过滤粉尘 颗粒物。
防尘眼镜
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和飞溅物的伤害, 减少眼部刺激。
定期清洗工作服和皮肤
工作服
每天更换或清洗,减少粉尘附着。
皮肤
勤洗手,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粉尘侵入。
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工作环境
定期清扫,减少粉尘积累。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对角膜造成损伤, 影响视力。
角膜炎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引发角膜炎,导 致眼部疼痛、充血等。
对听力的影响
听力下降
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逐 渐下降。
噪声性耳聋
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中,可能引发噪声性耳 聋。
耳鸣
长期接触噪声和粉尘,可能引起耳鸣,影响听力。
粉尘爆炸及预防措施资料

粉尘爆炸及预防措施资料一、名词定义:(1)粉尘: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iu)m(百万分之一)的固体悬浮物。
特点:能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可以沉降。
(2)可燃性粉尘:可与助燃气体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NFPA(美国消防协会):直径小于420微米,在分散状态下点火会引起火灾或爆炸的细微颗粒物。
(3)粉尘云:悬浮在空气中的高浓度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
(眼睛可见)(4)粉尘爆炸:火焰在粉尘云中传播,引起压力、温度明显跃升的现象。
(5)一次爆炸与二次爆炸、多次爆炸一次爆炸:也叫初始爆炸,由初始点火源引起的爆炸。
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二、粉尘爆炸相关知识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1)粉尘爆炸的五个要素:可燃性粉尘、氧气、火源、限制、扩散2)根据产生能量的方式的不同,点火源可分成七类:明火焰、高温物体、电气火花、撞击与摩擦、静电放电、光线照射与聚焦、化学反应放热。
3)粉尘爆炸危害性:(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多次连环爆炸。
(3)能产生有毒气体。
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
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大量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4)容易发生粉尘爆炸的物质特性:活泼性金属粉尘、燃烧热越大的物质粉尘、氧化速度快的物质粉尘、容易带电的粉尘。
5)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自身因素化学性质:主要指燃烧热和燃烧速度物理性质:颗粒越细越容易爆炸、爆炸强度越高;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压力越高,但达到一定高度后有下降趋势。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标题: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皮肤危害:接触粉尘会引起皮肤瘙痒、干燥等皮肤问题。
1.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会导致眼部不适、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来自于原材料加工、磨削等过程。
2.2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水泥、石膏等建筑材料的加工。
2.3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三、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3.1 佩戴防护装备: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3.2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以减少粉尘浓度,降低危害。
3.3 定期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和住宅环境,减少粉尘积累。
四、粉尘危害的应急处理4.1 紧急情况下迅速脱离粉尘环境。
4.2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
4.3 就医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粉尘危害的监测与评估5.1 定期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5.2 风险评估:对粉尘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 健康监测:对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结语: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充分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重视粉尘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及其危害概述1. 什么是粉尘?答: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2.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有哪几种?答: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疾患。
按照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
3.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答:工业生产中用外力和机械对固体物质进行加工是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如矿石、石料的开采、钻孔、粉碎、研磨、打光、切削,粉碎的固体物质的筛分、搅拌、运输等,都可产生大量粉尘。
其次是固体粉末物质的包装、搬运、混合、搅拌,如水泥制造和运输;金属冶炼和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遇冷后凝集形成固体微粒状的烟雾,如电焊、铸造及金属加工产生的金属烟雾粉尘。
飘落的粉尘在空气流动或由机械振动再次漂浮于空气中,则可形成二次扬尘。
4. 粉尘是如何进入人体导致疾病的?答: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大部分又可通过呼吸被排出体外,只有少量粉尘能滞留在下呼吸道和肺泡内。
由于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可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
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
5. 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和程度。
(1)粉尘的化学性质粉尘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
矿物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致纤维化粉尘的性质及含量。
致纤维化粉尘的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作用越强,病变发生越快、进展也越快,其中致纤维化能力最强的粉尘是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中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就越高,大的颗粒越多,其分散度就越低。
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所产生的粉尘颗粒的大小组成比例是不同的。
粉尘颗粒的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就越长,被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较大的粉尘颗粒会很快在空气中沉降,吸入的可能性较低,即使被吸入,也会被阻留在上呼吸道,难以到达下呼吸道和肺泡。
真正能够进入肺泡而沉积于肺内引起生物学作用的是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
小于5微米的粉尘称呼吸性粉尘。
(3)粉尘的浓度同样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其化学性质和分散度相同时,其致病作用的强弱主要和浓度有关。
粉尘的浓度,特别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的量就越大,可能沉积在肺内的粉尘也就越多,越容易发病。
(4)粉尘的荷电性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往往具有荷电性,即带有电荷的粉尘。
另外,粉尘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的其它离子而带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粉尘,颗粒间就相互排斥,粉尘就不易聚集,便能更长时间的飘浮于空气中,因而其吸入的可能性就大;带不同电荷的粉尘,互相就能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因而能加速其沉降,结果吸入的可能性就减小。
(5)粉尘的形态和表面活性球形颗粒在空气中的阻力小,易于沉降,而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相对来说沉降较慢,悬浮时间则较长。
致纤维化粉尘表面的生物活性也会影响致纤维化作用。
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多的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更强。
(6)个体因素常常在同一工种粉尘接触量相同的工人中,有一部分人发病,也有一部分人不发病或发病较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因素不相同。
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以及吸烟者容易受粉尘的危害,免疫状况差的人更易受粉尘的危害。
此外,尘肺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7)个体防护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的强弱以及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也是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因素。
6. 粉尘作业可能导致哪些职业病?答: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粉尘作业可导致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棉尘病。
另外,石棉还可导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等。
一些粉尘则可引起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
7. 什么是尘肺病?答: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8. 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答: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职业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除最后一种外,大多数尘肺是以致病粉尘命名的,余下的少数几种是以工种或行业命名的。
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9. 目前我国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如何?答:根据2006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缺陕西,不含西藏),共诊断出尘肺病8783例,占确诊为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25%,新诊断出的尘肺病的病例比例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
2006年新诊断尘肺病例接触粉尘时间不足10年的占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22.62%,其中不足5年的占11.04%,不足2年的占1.57%。
截至2006年全国尘肺病累计发病616,442例,死亡146,195例,现患470,247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1万例。
10. 除了肺脏,其他器官可能受到粉尘的损害吗?答:除了肺脏,其他器官如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等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11. 什么叫做可吸入颗粒物(PM10)?答: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记作PM10。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2. 可吸入颗粒物有哪些危害?答: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另外,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
13. 沙尘暴及其危害是什么?答: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造成大气能见度低,极易导致交通延误或恶性事故,对人体还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增大流行病及传染病传播的危险度。
除此之外,还对照相机、计算机等精密仪器有较大影响。
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
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
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沙尘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大,人们不可轻视。
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尽可能远离粉尘源。
必须在室外活动时,最好用湿毛巾、纱巾保护眼睛和口,但需要提醒的是,这种简单防护对病毒不起作用。
在沙尘暴退去前,建筑工人、清洁工人都应该暂时停止户外作业,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14. 除了尘肺病,粉尘还会导致其他疾病吗?答: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能引起其它疾病。
例如:大麻、棉花等粉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破烂布屑及某些农作物粉尘可能成为病源微生物的携带者,如带有丝菌属、放射菌属的粉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
石棉粉尘除引起石棉肺外,还可引起胸膜间皮瘤、肺癌。
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还会引起皮肤、耳及眼的疾患。
例如,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易受机械性刺激和继发感染而发生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
混于耳道内皮脂及耳垢中的粉尘,可促使形成耳垢栓塞。
金属和磨料粉尘的长期反复作用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丧失和角膜混浊。
在采煤工人中还可见到粉尘引起的角膜炎等。
一些化学性粉尘可引起中毒性疾病,如铅尘可引起铅中毒,农药粉尘可引起农药中毒等等。
15. 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答:目前粉尘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
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1)矿山开采:各种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的开采是产生粉尘最主要的行业,故也是尘肺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
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矿山开采业使用风动工具凿眼、爆破,特别是干式作业(干打眼)可产生大量的粉尘。
50年代的干式作业,导致了60年代尘肺病的高发,以后随着湿式(湿式凿岩机)作业的推广,粉尘浓度明显降低,尘肺病的发生亦随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矿采用综合采煤机械后,由于作业面大,机械粉碎力大,煤矿粉尘浓度仍然很高,很多情况下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煤矿粉尘危害是我国尘肺病发生最严重的问题。
目前大量涌现的小煤窑、小金矿及其它矿山开采,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大量的农民工和流动工人从事此类工作,可能接触大量的粉尘;因此,必需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农民工和流动工人的健康。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即铸造业,铸造模具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天然砂,其次是黏土。
由于对铸件的要求不同,铸造模具所用的原料的成分也不同,有些二氧化硅可达70%-90%之间;黏土主要是高岭土和膨润土,为硅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