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引起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皮肤炎症:长期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发痒、红肿、破溃,甚至引发皮肤炎症。
1.3 眼睛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红肿、流泪等症状。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建筑施工等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粉尘。
2.2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耕作、播种、收割等过程也会产生粉尘。
2.3 日常生活:如打扫房间、扫地、磨削食物等活动都会产生粉尘。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3.1 加强通风设施:在工作场所中安装通风设备,及时排除粉尘,保持空气清新。
3.2 佩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装备,避免吸入粉尘或接触皮肤。
3.3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尽量减少粉尘的积聚。
四、粉尘的治理方法4.1 粉尘收集器:在工作场所中安装粉尘收集器,有效收集和处理产生的粉尘。
4.2 湿式清洁:使用湿拖把或湿布进行清洁,减少粉尘的扬尘。
4.3 使用防尘设备:使用防尘罩、防尘膜等设备,减少粉尘的扩散。
五、粉尘的处理和处置5.1 定期清理粉尘:定期清理工作场所中的粉尘,确保清洁卫生。
5.2 粉尘的分类处理:将粉尘按照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3 粉尘的安全处置:将收集到的粉尘进行安全处置,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结论: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为了预防粉尘危害,我们应加强通风设施、佩戴防护装备,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并采取粉尘治理方法和合理处理粉尘。
只有全面加强粉尘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由于其细小的颗粒大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并进入呼吸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皮肤病:某些粉尘含有刺激性物质,如化学品、金属粉尘等,长期接触会引起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3. 眼部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刺激,如眼红、眼痒、眼干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角膜炎。
4. 中毒作用:某些粉尘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作用,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通风换气:在粉尘产生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粉尘浓度。
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方式,如安装排风扇、通风管道等设施。
2. 防护设备:工作者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防尘帽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防止其进入人体。
3. 清洁卫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扫地面、清除积尘,减少粉尘的堆积。
同时,也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避免粉尘残留在皮肤上。
4. 使用防护设施: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应使用防护设施来隔离粉尘。
例如,在建造工地上,可以搭建防尘网来阻挡粉尘的扩散;在化工厂中,可以设置密闭的操作室,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健康监测: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监测包括体检、肺功能检测、皮肤检查等,以确保工作者的健康状况。
总之,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于那些长期接触粉尘环境的人员来说,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引起鼻腔、咽喉、气管和肺部的炎症,导致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
2.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肺部疾病,如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肺功能减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并可能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并发症。
3. 皮肤病:某些粉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时间接触会引起皮肤炎症、瘙痒、湿疹等症状。
4. 眼部疾病:粉尘进入眼睛会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导致眼部疼痛、烧灼感、流泪和视力下降等症状。
5. 其他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慢性疲劳、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控制措施:a.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清理积尘,防止粉尘的堆积。
b. 采用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和系统,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c. 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将粉尘排出室外。
d. 在粉尘产生源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喷水降尘、局部排风等。
2. 个人防护措施:a. 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b. 穿戴适宜的工作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c.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3. 培训和教育:a.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者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b. 培养工作者正确的工作习惯,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正确使用工具等。
4. 监测和评估:a. 对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b. 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5. 法律法规和标准:a. 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职业病防治法、粉尘危害防治标准等。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形成的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质。
在工作场所中,粉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物料的研磨、切削、破碎、破裂、喷涂等工艺过程。
粉尘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 呼吸道疾病: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皮肤炎症、湿疹等病变。
特殊是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人,可能会浮现慢性皮肤病。
3. 眼部伤害:粉尘中的颗粒物质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甚至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金属粉尘、木材粉尘等具有可燃性,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1. 设备改进: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研磨、切削等工艺中使用带有吸尘装置的设备,可以直接将产生的粉尘抽取和采集起来,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2. 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粉尘。
可以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将粉尘排出室外或者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3. 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工人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的吸入和接触。
4. 定期清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积尘和粉尘。
可以使用湿拖把、吸尘器等工具进行清洁,避免扬尘和粉尘再次扩散。
5. 培训和教育:向工人提供有关粉尘危害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和教育。
使工人了解粉尘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6.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监测。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颗粒,由于其微小的颗粒大小,很容易被吸入到人体呼吸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1.2 皮肤危害:长时间接触粉尘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皮肤过敏等问题。
1.3 眼睛危害:粉尘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睛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木工、矿山等行业。
2.2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研磨、种植等过程也会产生粉尘。
2.3 人为活动:家庭清洁、装修等活动也会产生粉尘。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3.1 戴口罩:在接触粉尘的环境中,应佩戴合适的口罩,有效阻挡粉尘进入呼吸道。
3.2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家庭和工作场所,减少粉尘的积累。
3.3 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四、粉尘的清除方法4.1 湿拖地:使用湿拖地的方式清洁地面,减少粉尘扬起。
4.2 吸尘器:使用吸尘器清洁家庭和工作场所,有效清除粉尘。
4.3 空气净化器: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
五、定期体检5.1 定期体检:接触较多粉尘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体检。
5.2 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呼吸系统或皮肤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5.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总结: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其存在对人体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问题: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可能会患上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眼部刺激和损害: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刺激和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问题:某些粉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引发皮炎、湿疹等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a. 封闭或局部排风系统:在粉尘产生源头进行封闭,或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将粉尘抽出,减少粉尘扩散。
b.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工作区域,将产生粉尘的设备和操作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减少粉尘扩散的可能性。
c. 喷淋系统:在粉尘易扬起的区域安装喷淋系统,通过湿化空气减少粉尘浓度。
2. 工艺改进:a. 使用封闭式设备:尽量采用封闭式设备进行生产,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b. 优化操作方法:合理调整操作方法,降低粉尘产生的程度和频率。
c. 使用湿法处理:对于需要研磨、切割等操作,尽量采用湿法处理,减少粉尘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a. 戴防护口罩:根据粉尘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护口罩,确保过滤效果良好,正确佩戴。
b. 戴防护眼镜:在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作环境中,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刺激。
c. 穿戴防护服:对于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作岗位,穿戴适当的防护服,避免粉尘对皮肤的刺激。
d. 定期洗手: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避免将粉尘带入生活环境。
4. 培训和宣传:a. 培训工人:对从事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相关培训,教授防护知识和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b. 强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
四、结论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质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细小颗粒,它们可能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建筑施工、农业作业等各种活动。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引起肺癌等严重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颗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发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3. 眼部问题: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干涩、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症。
4. 肠胃问题:吸入粉尘后,部分颗粒可能通过食道进入胃肠道,引起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
5. 其他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问题等。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1. 改变工艺或设备: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或使用封闭式设备,减少粉尘产生。
2. 通风设施:在粉尘产生源附近设置通风设施,及时排除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4. 清洁措施: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和工具,避免粉尘积累。
5. 健康监测: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监测,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6. 培训教育:加强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7.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通风设施、防护装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
8. 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9. 医疗保健: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及时处理工作人员因粉尘暴露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总结: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改变工艺、增加通风设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暴露。
此外,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健康监测、培训教育等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其微小的颗粒大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粉尘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严重时可引发肺癌。
2. 皮肤危害:长期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等问题。
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红肿、流泪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消化系统危害:吸入粉尘后,部分粉尘会通过咽喉进入消化系统,长期积累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肝炎等。
5. 神经系统危害:某些有毒粉尘,如重金属粉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工作环境改善: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设置局部排风装置等方式,及时排除产生的粉尘。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
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防尘口罩,如N95口罩等。
3. 工作操作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粉尘的产生,避免产生大量的粉尘。
可以采取湿法作业、封闭操作等方式,减少粉尘的扩散。
4.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及时清除积累的粉尘,避免粉尘长时间滞留在工作场所。
5. 健康监测和培训:定期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6. 使用防护设备: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减少粉尘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有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通常把粒径小于75 a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1. 粉尘的来源
(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
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
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炸药、人造纤维等)。
2. 粉尘的性质不同大小的粉尘在呼吸系统各部位的沉积情况各不
相同。
一般直
径在100a以上的尘粒很快在空气中沉降,无害于人体的健康。
10a 以上的粉尘被阻留于呼吸道之外,5到10a的尘粒大部分通过鼻腔、气管上呼吸道时被这些器官的纤毛和分泌粘液所阻留,经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而排出。
小于5a的尘粒则会深入和滞留在肺泡中(部分0.4a以下的粉尘可以在呼气时排出)。
粉尘越细,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单位重的表面积)越大,在人体内的化学活性越强,对肺的纤维化作用越明显.微细粉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很多有害气体、液体和金属元素,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肺部,从而促使急
性或慢性病的发生。
3.粉尘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可引起职业病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人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
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 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长期接触生产性煤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煤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
煤尘太多会积聚到肺内,这样会被肺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但是吞噬细胞却不能将这些煤尘消化分解,而且会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释放胞内的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溶解周围肺组织,但是肺组织有自身保护机制为了防止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的破坏扩散开来,肺部会形成很多纤维样组织将这些部位包围起来。
因此,长期在煤尘多的地方会造成肺部的广泛纤维化,是肺的顺应性以及弹性降低影响肺的的正常功能,这种疾病叫做尘肺,严重的会造成外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
(2)粉尘爆炸
粉尘与空气混合,能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当其浓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若遇明火或高温物体,极易着火,可发生粉尘爆炸,其危害性十分巨大。
燃烧后的粉尘,氧化反应十分迅速,它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给相邻粉尘,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4.预防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带防尘护具。
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
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综合防尘措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1)“革”:工艺改革。
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3)“密”:密闭尘源。
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4)“风”:通风排尘。
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者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
(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7)“护”: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地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8)“检”: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有作业禁忌症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