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的优势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优势浅析

针灸治疗中风优势浅析
1 中 医对 中风 的认识
针 灸 与康 复 医 学 相 结 合 的研 究 成 为 热 点 。 由 中 国康 复 中心 牵 头 的 国 家 “ 五 ”攻 关 课 题 组 已经 验 证 : 九 经 典 康 复 和 针 灸 合 用 对 中 风 康 复 优 于 单 纯 经 典 康 复 。说 明针 灸 在 治疗 卒 中后 神 经 康 复 方 面 , 如 肢 体
中风 又 称 脑 卒 中 ,是 临床 常 见 病 和 多发 病 , 有 具 “ 三高 一低 ” ,即发病 率高 、致残 率 高 、死 亡 率 高 、治 愈 率低 的特 点 。我 国每年 新发 脑 卒 中约 20万 人 ,每 0 年死 于脑 血 管病 约 10万人 ,存活 的患者 ( 括 已痊 5 包 愈者 )约 为 60万 ~7 0万 ,存活 者 中约 四分 之三 有 0 o 不 同程度 的 劳动 能力 或生活 自理 能力丧 失 ,其 中重 度 致残 者约 占 4 %以 ¨ 0 ,严 重 影 响患者 的生存质 量 , 给家 庭和 社会 带来 沉 重负担 。一直 以来 ,针 灸作 本 文 将对 针灸 治疗 中风 的优 势稍 作 分析 。
中风病名首见于 《 内经》 并有 “ , 薄厥 ” “ 、 偏枯 ” 、 “ 身偏 不 用 ” 称 。中医将 中风 分 为 中经 络和 中脏腑 , 之 多从风 、火 、痰 、虚 、瘀 立论 ,其病位 在 脑髓 、脉络 , 与心 、肝 、脾 、 肾有关 ,基 本病 机 为肝 肾 阴虚 ,肝 亢 风动 ,气 血逆 乱 ,上冲犯 脑 ,表 现 为肢 体 、神志 、言 语 、大 小 便等 多方 面 的异 常 。对 中风 病 的治疗 必 须遵 循 中医理 论 ,辨 证 治疗 。经络 腧 穴理 论 是 中医学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经 络 “ 内属 于脏腑 ,外 络 于肢 节 ” ,把人 体 连系起 来 形成 一 个有机 整 体 。中风 病 因 内脏 的 功 能 失调 ,通 过 经络 的联 系 ,表 现 为外 在 的异 常 。针灸 操 作 是按 照 中医经 络腧 穴理 论 ,根据 中风 患者 的经络 气 血 异常 变化 情况 而准 确选用 相 应 的经 穴进 行穴 位 、经 络 的治疗 。 过对 机体 的生物 学 刺激 , 到疏通 经 络 , 通 达 扶 正驱邪 , 调脏腑 气 血 , 使机 体功 能 恢复 的作 用 。 平 促 2 针灸 用 于治疗 中风 的概 况 针灸 治 疗 中风历 经几千 年 的 临床 实践 , 已积 累 了 丰 富 的治疗 经验 ,传承 至今 。在现 代 医学迅 猛 发展 的 今天 ,针 灸 治疗 中风有 了更 好 的发展 平 台 ,针灸 治疗 中风 的临床 与 实验 研究 由此 迅速 展 开 。针灸 与现 代 医 学 的结合 ,为 针灸 治疗 中风 提供 了广 阔前景 , 并在此 基 础上 发 掘 了新 的理论依 据 ,发 展 了多种 针 灸 治疗新 技术 ,总 结 出 了许 多宝贵 经验 。 中风 病 最 主 要 的是 遗 留功 能 障碍 , 尤 其 是 运 动 功 能 障碍 ,这 是康 复 医学 的重 要 内容 。 由于 传 统 针 灸 与 康 复 医 学在 中风 治 疗 中 的切 入 时机 相 同 ,针 灸 医学的治疗手段与康 复医学理论有极强 的互补性【, 2 】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针灸在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本文将从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作用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

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加速康复过程。

2. 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康复的效果。

3.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分泌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和止痛的作用,对于康复期间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衰弱、神经痛等症状,有利于康复患者的神经恢复和功能重建。

5. 促进组织修复,针灸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针灸在康复中的作用。

1. 针灸在骨折康复中的作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针灸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

2. 针灸在中风康复中的作用,中风后的康复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针灸可以调整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3. 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作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需要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针灸可以起到镇痛、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加速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

4. 针灸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等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针灸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

三、针灸的应用领域。

1.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针灸在康复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配合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中风(针灸治疗学)

中风(针灸治疗学)
中风
针灸治疗学
中风
• 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 歪、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
• 与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 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 匿,神不导气。
• 2.厥证----昏仆不省人事时间一般较短,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 3.痉证----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甚至昏迷,但无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 4.痿证----一般起病缓慢,多表现为双下肢痿躄不用,或四肢肌肉萎缩,痿软无力, 与中风之半身不遂不同。
丰隆;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配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 里、解溪;头晕配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便秘配天枢、丰隆、 支沟;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曲骨、关元。
•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 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 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结语
• 1.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尤其对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2. 中风的治疗应注重针灸的早期干预,开始越早效果越好。针灸领域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
研究显示,在缺血后立即给予针刺治疗,能使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使缺血组织局部维持有效的 血供,对抗缺血引起的损伤;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针刺治疗,可以增加局部组织供血,使脑梗死面 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 3. 要积极预防中风,控制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饮食。若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 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可针刺足三里、风市,以加强防治。 • 4. 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和紧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增 加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针刺还可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稳定、纠正中枢单 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降低中枢兴奋性氨基酸及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中风,这一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中风后遗症更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中医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风后遗症的常见表现。

中风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其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在针灸治疗中,头针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穴位,如运动区、感觉区等,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针对肢体偏瘫的患者,在相应的运动区进行针刺,能够激发患肢的运动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体针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

比如,对于上肢偏瘫,常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下肢偏瘫则多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位。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除了头针和体针,电针疗法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通过一定的电流刺激,增强针刺的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眼针疗法。

依据眼周穴位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通过针刺眼周特定区域,来调节全身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中风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眼针疗法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也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对于体质较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刺激强度宜轻;而对于体质较好、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刺激强度。

同时,针灸的频率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一周进行数次针灸治疗,每个疗程持续数周或数月。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孤立进行,往往需要与康复训练、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的回顾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的回顾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的回顾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针灸治疗中风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回顾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

一、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等。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治疗中风。

在临床应用方面,针灸治疗中风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大椎、百会、足三里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中药、推拿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治疗中风。

1. 调节神经递质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

2.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等,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

3.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中风患者的免疫力。

4. 促进神经再生针灸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神经再生。

总之,针灸治疗中风已经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中风,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中风后的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针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针灸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

中风的发生往往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受损。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液灌注,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其修复和再生。

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一步改善脑循环,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针灸对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积极影响。

中风会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和突触的重建,增强神经传导功能。

例如,针刺肢体穴位可以激活相关神经通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刺激头部穴位则有助于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再者,针灸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可能会出现紊乱。

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免疫状态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压力。

中风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针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身体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的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风的针灸治疗概况

中风的针灸治疗概况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 ,证见多端 ,变 化迅速 ,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 ,故以中风名之 。 本病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半身不遂 ,语 言不利或不经昏仆 ,仅以 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 ,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 血性中风两种 。近几年本病发病率 、病死率 、致残率明 显升高 ,且病人呈现低龄化趋势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 断发展 ,针刺治疗中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并成为 本病康复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就近年的研究进 展综述如下 。 1 临床应用 1. 1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因针具手段不同有毫针 、巨 针 、电针 、梅花针之别 ,针灸因选穴配伍不同而有针体 、 头针 、眼针 、水针 、其他针之分 。此外还有针刺时间和 针刺手法的不同 。这些方法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 用。 1. 1. 1 体针 体针治疗是应用最多的疗法 。石氏[1] 等认为中风的病机是“窍闭神匿 ,神不导气”以醒脑开 窍针刺法治疗 3207 例不同病理阶段中风者 。主穴取 内关 、人中 、三阴交 ,辅穴取极泉 、委中 、尺泽 。吞咽障 碍加风池 、翳风 、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金 津 、玉液放血 。其他随症加减 。操作方法为 : 先刺内 关 ,直刺 0. 5 - 1 寸 ,采用捻转提插结合的泻法 ,持续 1min 后 ,继刺人中 ,向鼻中膈方向斜刺 0. 3 - 0. 5 寸 ,用 重雀啄法 ,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再刺三阴交 ,沿腔 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角斜刺 ,进针 1 - 1. 5 寸 ,用提插 补法 ,使患侧下肢抽动 3 次为度 。每日针 2 次 ,10 天为 1 疗程 ,连续治疗 3 - 5 个疗程 ,结果 :首次发病组与多 次发病组治愈率分别为 57. 02 %和 47. 08 % ,有显著差 异 ,总有效率分别为 98. 97 %和 96. 64 % ,无显著差异 。

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中风的治疗和康复。

针灸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立竿见影的针灸疗法和以康复为主的综合疗法等。

首先,立竿见影的针灸疗法是指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迅速缓解中风引起的症状。

其中最为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印堂、合谷等。

风池位于颈背部,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瘀血聚集的部位,刺激风池可以疏通气血,缓解颈背部的痉挛和肌肉僵硬。

印堂位于眉毛正中央的额头凹陷处,刺激印堂可以缓解中风患者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合谷位于手背近拇指腕侧突起部位,刺激合谷能够增强手脚的力量,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无力等症状。

除了这些常用穴位,针灸治疗中风还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其他穴位进行刺激。

继而,以康复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指通过针灸结合其他康复方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的肌肉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可以结合推拿和理疗手法,通过刺激患者的肌肉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对于中风患者的言语困难,可以结合语言康复训练,通过针刺头部穴位刺激语言区,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

此外,还可以结合康复训练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平衡和行走能力。

综合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组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中风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其次,中风患者的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调理,包括选取适合的穴位、刺激方式和时间等。

再次,针灸治疗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反应的效果来调整,一般需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康复。

除了针灸治疗,中风患者还可以通过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以加强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桃仁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的症状。

另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通过中药和针灸的结合应用,可以加快康复的速度和提高康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风的优势
一、什么是中风?中风病是怎么得的?
中风指的是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也叫脑卒中,即脑出血、脑梗死等。

中风病发病急骤,一下就病倒了,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风病在发病前体内就已经发生了病理改变,主要是脑血管出血或堵塞了。

大多数的病人都有脑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也是中风发生的基础。

另外,吸烟、酗酒、肥胖家族史也是引起中风病的危险因素。

二、针灸为何能治中风病?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改善脑血流、改善脑组织的钙离子内流,针灸能调整阴阳、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三、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方法是什么?
针灸治疗主要以毫针为主,目前针灸界最前沿的方法是醒脑开窍法和经络辩证法,其特殊的手法量学要求,使中风病人能在最佳时期内,以最快的速度恢复。

四、怎样预防中风病?
1、心情舒畅,心态平和:情绪的波动是中风病发生的第一大诱因。

情绪波动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继之升高而发病。

2、勿受寒凉,注意保暖:秋冬季穿暖,以防血管因寒冷的刺激收缩,引起血压的升高。

3、注意饮食:不食肥甘厚味,少吃盐,多食瘦肉、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

4、起居有节。

5、戒烟戒酒。

6、稳定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药物。

7、注意二便:要保持大便通畅,特别高血压病人,有便秘者要积极治疗,切不可用力大便,以免引起脑出血。

8、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

9、定期检查。

10、不乱用药,乱投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果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灵,说话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