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做酸奶
发酵型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型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并掌握发酵型酸奶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发酵型酸奶是以鲜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添加有益菌(发酵剂)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酸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得到部分分解,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 新鲜牛奶:1000毫升- 酸奶发酵剂:10克- 白砂糖:50克- 水浴锅- 温度计- 玻璃瓶- 研钵- 研杵- 酸奶包装袋2. 设备:- 灭菌器- 高压锅-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新鲜牛奶倒入锅中,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
2. 灭菌:将搅拌好的牛奶放入高压锅中,加热至85℃,保持15分钟进行灭菌。
3. 冷却:将灭菌后的牛奶自然冷却至45℃左右。
4. 添加发酵剂: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5. 发酵:将搅拌好的牛奶倒入玻璃瓶中,封口,放入水浴锅中,保持45℃恒温发酵。
6. 成品检验:发酵时间为8-12小时,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酸奶的状态。
当酸奶表面出现细小气泡,口感酸甜适中时,发酵完成。
7. 冷却:将发酵好的酸奶从水浴锅中取出,放入冰箱中冷却至室温。
8. 包装:将冷却后的酸奶装入酸奶包装袋中,密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口感较酸,乳酸菌数量不足,营养价值较低。
- 发酵时间过长:酸奶口感过酸,乳酸菌数量过多,可能导致蛋白质凝固。
2. 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乳酸菌活性低,酸奶口感较差。
- 温度过高:发酵速度快,乳酸菌活性高,但可能导致蛋白质凝固。
3. 糖分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糖分过高:酸奶口感过甜,营养价值降低。
- 糖分过低:酸奶口感较酸,营养价值较高。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酵型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技能。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1、实验目的1、学习自制酸奶的方法。
2、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3、掌握用浇注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纯种。
4、了解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5、学习用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对乳酸菌进行活菌计数。
二、实验原理酸奶又称酸乳,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国际流行的保健饮料。
酸奶发酵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其pH降至酪蛋白等电点附件从而使牛奶形成凝固状;其次,乳酸菌还会触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定二酮等风味物质。
酸奶发酵过程通常是由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的。
其中的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部分乙醛,由此链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的物质,因此,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
根据高层半固体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乳酸菌等不产气的厌氧菌进行简便快速菌落计数的方法。
此法把稀释(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和(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后)集中在同一支试管中内,以不易透氧、装有高层半固体培养基的试管代替常规的培养皿平板进行菌落计数,从而使活菌计数操作简化成“试样分散----逐级稀释+常规培养---菌落计数”3步,而传统的方法则需“试样分散----逐级稀释---涂布或浇注平板---厌氧培养---菌落计数”5步。
因此,本法不仅有简化操作步骤的优点,还有省略专用厌氧培养装置、缩短培养时间以及节约试剂和材料等优点。
3、实验器材1、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菌(可从品牌酸奶商品中自行分离)2、培养基:(1)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2)MRS琼脂培养基200ml(3)MRS液体培养基10ml3、材料:优质全脂牛奶或奶粉(内含脂肪28%,蛋白石27%,乳糖37%,矿物质6%,水分2%),蔗糖:市售优质酸奶(1瓶)4、器皿:锥形瓶(3个)、空试管(14支)、无菌移液管(1ml*15根,10ml*2根)、培养皿(6套)、涂布棒、量筒、酒精灯、恒温水浴锅,恒温箱,冰箱4、实验步骤1、实验的准备(1)配制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MRS琼脂培养基200ml,MRS液体培养基10ml(2)用量筒各量取自来水225ml至2锥形瓶中,用移液管移取4.5ml至4支试管中(3)将培养基进行分装,用无菌移液管吸取9mlLAB半固体培养至6支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5mlMRS液体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mlMRS琼脂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制作两个斜面(4)用报纸进行包扎试管,移液管,锥形瓶,培养皿,然后放入灭菌锅进行灭菌2、酸奶的制作(1)配奶:在牛奶中添加6%~10%蔗糖后搅匀。
实验二凝固型酸奶的制作

实验一凝固型酸奶的制作
准备工作:
1煮制锅:一个放水后加热;一个放冷水;
2 烘箱:开启后将旋钮打到一个电阻丝加热的位置;并调温41。
C
3 材料的准备:鲜奶及菌种---扬大乳品厂.白沙糖;脱脂奶粉;电子秤;塑料袋;平整的纸张;卷纸
实验步骤:
1.煮制
边煮边搅拌
①桶内达60℃时向其中加入脱脂奶粉(2%鲜奶重:30斤×2%=300g);
糖(7%鲜奶重:30斤×7%=1050g);
注:边加边搅拌,防止奶粉结疙瘩
②桶内达90℃时开始记时,5~10分钟,目的是消毒;
注:在煮制的过程中安排同学称量菌种并搅拌均匀,搅拌时带口罩,
不要说话防止细菌的污染。
2.冷却
边冷却边搅拌,并不时的测量桶内的温度,当达45~50℃时将桶从装有冷水的煮制锅中取出,缓慢加入事先搅匀的菌种(2~4%鲜奶重:30斤×2%~4%=300g~600g,约450g),使其和牛奶充分混合。
3.发酵
将桶放入41℃的烘箱,培养2~4h
注:①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培养箱的温度,并适时调整;
②从培养1.5小时开始观察牛奶的凝固情况,2小时后每10分钟观察一次。
4.后熟:
将凝固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抑制乳酸菌继续生长,24h后真正的凝固型酸奶形成。
教育部参赛 酸奶的秘密 连丽萍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思考:
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
在酸奶中 ,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 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 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 变酸。
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 骤是什么?
添加新鲜酸奶
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1)改变添加酸奶时鲜牛奶的温度。 (2)改变加入酸奶的量。 (3)改变放入保温瓶中的保温时间。
细菌的特点
分布广泛, 体积微小,身 体结构简单, 但繁殖很快, 对人类来说有 些是有益的, 有些是有害的 。
乳酸菌
细菌的分类
按基本形态分,细菌大致分 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3种。
总结:
这一节课让大家知道牛奶变 酸的真正原因,是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 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 奶变酸。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酸奶的秘密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五一路小学
连丽萍
活动:动手制作酸奶
第1步:取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盒酸奶。 第2步:把鲜牛奶煮开,再凉至35℃ 左右。 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 均匀。 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 左右。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第6步:尝一尝,牛奶是否变成了酸 奶?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酸奶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提高食品发酵工艺水平,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乳液pH降低,导致酪蛋白凝固,形成凝胶状酸奶。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还能赋予酸奶独特的风味。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纯牛奶、白糖、发酵剂(乳酸菌粉)2. 仪器:发酵瓶、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计时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配制发酵剂:将乳酸菌粉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入适量白糖,用无菌水溶解,搅拌均匀。
2. 牛奶预热:将纯牛奶加热至40-45℃,保持温度恒定。
3. 添加发酵剂:将溶解好的发酵剂均匀地加入到预热后的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4.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到发酵瓶中,每个发酵瓶装满,封口。
5. 发酵:将发酵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40-45℃的温度,发酵4-6小时。
6. 冷藏:将发酵好的酸奶取出,放入冰箱中冷藏24小时。
7. 品尝与鉴定:取出冷藏好的酸奶,品尝其口感、酸度、香气等,对酸奶的品质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效果:发酵过程中,酸奶呈现半凝固状,酸度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菌香气。
2.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酸度不足,口感不佳;发酵时间过长,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3. 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对酸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死亡,发酵效果不佳;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酸奶品质不稳定。
4.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添加量过少,发酵效果不佳;添加量过多,会导致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六、实验结论1. 酸奶发酵过程中,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等因素对酸奶品质有显著影响。
小学做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实验器材1. 牛奶 500毫升2. 酸奶发酵剂 1包3. 热水壶 1个4. 玻璃杯 5个5. 温度计 1个6. 纱布或保鲜膜 1卷7. 筷子 1根8. 记录本 1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牛奶、酸奶发酵剂、玻璃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加热牛奶:将牛奶倒入锅中,用热水壶加热至40-45℃,期间不断搅拌,以防止牛奶结块。
3. 检测温度: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确保温度在40-45℃之间。
4. 加入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筷子搅拌均匀。
5. 分装牛奶:将搅拌好的牛奶分别倒入5个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倒入100毫升。
6. 密封杯子:用纱布或保鲜膜将玻璃杯口封好,确保密封性。
7. 酸奶发酵:将封好的玻璃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在40-45℃之间,发酵8-10小时。
8. 观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牛奶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9. 成功制作酸奶:当牛奶发酵至呈凝固状,表面有气泡产生时,酸奶制作成功。
10.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发酵过程中,牛奶表面产生气泡,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凝固状。
2. 实验结果:经过8-10小时的发酵,牛奶成功变成酸奶。
3. 分析: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将其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凝固。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将牛奶加热至40-45℃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酸奶,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牛奶的温度,确保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2. 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牛奶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酸奶中乳酸菌的微生物学检验与酸奶的制作_2

酸奶中乳酸菌的检测与酸奶的制作综合性实验报告组员:摘要:以奶粉为原料,蒙牛酸奶为接种剂自制酸奶并进行感官评价。
用稀释倒平皿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出蒙牛酸奶中的乳酸菌。
分别用改良MC培养基和改良TJA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菌落计数。
再挑取少许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观察乳酸菌的个体形态。
关键词:酸奶制作、乳酸菌菌落形态及总数、MC培养基、TJA培养基、革兰氏染色、乳酸菌个体形态1 前言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醇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按是否加糖,酸奶可分为淡酸奶和加糖酸奶两种,我国常见的酸奶制品是加糖酸奶,即在制作酸奶的原料乳中加入一定量的白糖进行发酵得到的酸奶产品。
酸奶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和钙质较鲜乳更易消化吸收,抑制腐败细菌的繁殖,降低肠道内毒素浓度。
酸奶内含乳酸菌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及族维生素等,能增强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和机体物质的代谢,提高人的免疫力, 长期饮用即可保证钙质的需求, 又可健肠胃, 是一种对人体肠胃非常有益的保健食品。
2 材料与方法2.1 仪器与器材温箱:47℃、冰箱: 4℃、电磁炉、锅吸管:容量为1,10和25mL、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平皿:直径为9cm、试管(带试管塞):18×180mm、显微镜、带玻璃珠的三角瓶、移液枪、移液管、恒温箱、电磁炉、平底锅、2个奶瓶、保鲜膜、接种环、酒精灯。
2.2 培养基和试剂培养基:改良MC 培养基,改良TJA培养基。
材料:番茄汁、革兰氏染色液、蒙牛酸奶、脱脂奶粉、白砂糖。
2.3 方法2.3.1 无菌水和培养基的制备(1)无菌水:将20支试管分别用移液枪注入9ml的自来水,塞上试管塞,分10支捆成一扎并用牛皮纸包好。
将2个三角瓶分别注入150ml的自来水,塞上瓶塞,分别用牛皮纸封好。
将上述的试管以及三角瓶一起高压蒸汽灭菌。
(2)培养基:MC培养基:称取16g改良MC培养基粉末加200mL水置于电炉上小火加热溶解;TJA培养基:称取12g改良TJA培养基粉末加10mL茄汁和200mL水置于电炉上小火加热溶解,分别制得。
中班酸奶制作:幼儿园健康生活小课堂

中班酸奶制作:幼儿园健康生活小课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中班酸奶制作这个有趣又健康的小课堂。
作为幼儿园阶段孩子的饮食教育重要一环,酸奶的营养和制作方法都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学习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简单的介绍开始,慢慢深入,带领您走进这个有趣又充满营养的主题中。
1. 酸奶的营养价值酸奶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乳制品,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益生菌,对于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营养需求十分重要,学会制作酸奶,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摄入丰富的营养,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
2. 酸奶的制作方法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教孩子们制作酸奶。
准备好新鲜牛奶和酸奶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们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来。
他们可以用小勺子搅拌牛奶和酸奶菌,也可以用小容器装入混合好的牛奶,覆盖好,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通过亲身参与制作酸奶的过程,不仅能增加孩子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酸奶的变种制作除了普通的酸奶制作,幼儿园还可以开展酸奶的变种制作活动。
在普通酸奶里加入新鲜水果,制作水果酸奶;或者加入一些全麦谷类食材,制作谷物酸奶。
这些变种制作不仅能丰富酸奶的口味,还能让孩子们学会尝试新鲜食材,培养他们的味觉和食品安全意识。
4. 酸奶的健康意义通过制作和食用自制的酸奶,幼儿园的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食物的健康意义。
他们会明白酸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强壮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发现食物与健康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中班酸奶制作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酸奶,还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加了对酸奶营养价值的理解。
他们还学会了酸奶的变种制作方法,丰富了食物的口味,培养了对新鲜食材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健康生活小课堂,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为未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做酸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有。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