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教案公开课

做酸奶教案公开课
做酸奶教案公开课

2021年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学设计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因此,课本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烧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大家谈组织大家谈论 知识链一、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制作酸奶的关键; 2.猜想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尝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 2.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自己制作的酸奶。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酸奶机、酸奶、纯牛奶。 其他资源: 学生科技实践作业《酸奶的秘密》。 ?课前活动 动手制酸奶。 ?课堂教学 一、课堂引入:

1、出示酸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2、讲酸奶的起源。 二、新课教学: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1、制作酸奶经验交流: 小组内交流制作酸奶的过程及经验:你的酸奶制成功了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制作酸奶的关键: 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讨论,猜想得到结论: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1、实验的重要性:老师讲故事:《杨振宁与吴健雄》 故事讲稿: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两个人物,一个你们非常熟悉:杨振宁先生;一个你们可能不认识,老师来介绍一下,这是吴健雄女士。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我们都知道杨振宁先生曾经获得过若贝尔物理奖,但同学们知不知道,如果没有吴健雄女士,他是不可能获得若贝尔奖的,因为他不善于做实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2、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①实验目的:(你们组想探究的条件。) ②实验分组:(你设计的对比实验中含有哪几组实验?) ③实验材料:(这个实验将用什么?)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这个实验你打算怎么做?) 3、演示实验: ①实验目的:(探究加酸奶对牛奶变成酸奶的影响) ②实验分组: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2号酸奶机里不加酸奶。 ③实验材料:酸奶1杯、牛奶2盒、酸奶机2个、剪刀1把、勺子1个。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先将工具洗净、消毒;然后用剪刀剪开2盒牛奶,将2盒牛奶分别倒进2个酸奶机中,在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将2个酸奶都盖好,插上电。 三、总结: 1、学生回忆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2、教师总结:进行科学探究都要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几个环节。 四、课后作业: 保护好实验装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酸奶的秘密1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在35℃温度下保温,加2勺酸奶。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酸奶瓶的故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酸奶瓶的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表述,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美术作品《酸奶瓶》的添画,培养与锻炼幼儿的组合能力,促进幼儿组合想像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材料:酸奶瓶图片、画笔、颜料、图画纸。 2.环境:布置一面墙饰――《我让塑料酸奶瓶变成了新东西》和《我编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儿的作品。 3.前期经验:幼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开展过图形组合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画着一个小朋友在看着一个塑料酸奶瓶。) 师:你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小孩。 师:还有吗? 幼:一个酸奶瓶。 师:一个小朋友在看着一个塑料酸奶瓶。他为什么这样看着酸奶瓶呢?原来他在想:我能把这个酸奶瓶变成什么呢?你们都来帮这位小朋友想想,这个塑料酸奶瓶到

底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儿听了没有作出回答,只是双眼看着老师。在观 察了孩子们的表现后.我进行了分析:幼儿对我提出的 问题没有反应,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幼儿 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所以不能作出反应;一个是幼儿听 明白了我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过此方面的经验.加之 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马上回答出来。针对这 种现象,我调整了自己的故事讲述顺序,紧接着出示了 第二幅图,为幼儿做扩思训练的铺垫。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像。(画面上画着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装成的“汽车”。) 幼:哇!变成汽车了。(幼儿看到图画,马上有了积 极的反应。) 师:原来这个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车轱辘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小汽车,你们会把酸奶瓶变成什么呢? 3.请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想像说出来,并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平面制作。 幼1:我想把它变成飞机。 师:你怎么就能把它变成飞机呢? 幼1:在瓶子的两边加上两个硬纸片,做成翅膀, 就行了。

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2. 做酸奶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理解微生物地概况之后,再分类理解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注重病菌的传播。在设计上,本课以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 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预期教学效果: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酸奶地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时:2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酸奶、存牛奶、保温壶、小盆、白糖 学生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 一、谈话引出课题 二、指导学生制作酸奶 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 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 ①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协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35~40℃ ②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6小时。 ③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能够饮用。 学生回去后有条件的尝试制作。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 一、品尝酸奶。 二、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三、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 四、理解细菌的功与过。 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实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 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能够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 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 教师实行小结。 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理解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 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协助我们预防它们?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精编版

《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等学生的酸奶全部 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做酸奶》教案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他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通过探究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做酸奶的活动,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以及速度。 教学准备:牛奶等制作酸奶的食品、豆子、纸杯、实验记录。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出示课本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认真阅读,了解酸奶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酸奶。 2、学生把制作好的酸奶,带一部分到学校。 二、品尝酸奶,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制作酸奶,大家有没有把酸奶制成功呢?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酸奶拿出来,请同学们品尝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学生品尝酸奶,说一说酸奶的味道如何,制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谁来时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酸奶的? 学生交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方法以及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3、教师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要保持在35℃到40℃;二是卫生,制作酸奶所用的所有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 4、过渡:为什么在合适的温度以及条件下,牛奶就变成酸奶了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认识细菌,探究酸奶的成因。 1、教师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来猜测一下,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小结: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在

小学科学五年级《酸奶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酸奶的秘密》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形态。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 (3)认识细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细菌形态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描述。 (2)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2)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指引 2.活动指引 问题情境:创设小朋友饮用的酸奶的情景,提出问题——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呢? 动力制酸奶

酸奶是利用鲜奶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如果掌握了方法,也可以自己制作酸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酸奶的制作过程,从中找出酸奶制作的关键步骤——添加新鲜酸奶;理解牛奶制成酸奶是由于细菌(乳酸菌)在起作用,感受细菌的存在。 指导学生按照书中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实验前应让学生洗净双手。 第1步,认识制作酸奶的主要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盒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碗(用于调和),保温瓶(用于发酵)。 第2步,“把鲜牛奶煮开,再凉至35。C左右”。通常35~40。C的温度下,乳酸菌才能充分发酵,形成酸奶。 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通常500毫升的鲜牛奶配125克原味酸奶一盒,加入后要搅拌均匀,使菌种均匀分布,有助于酸奶发酵完全。 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放入保温瓶中是为了让乳酸菌能始终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也可用其他密闭容器代替保温瓶,在容器外包上毛巾等保温物品。但决不能使用实验室仪器代替,一定要使用干净卫生的食用餐具。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在学生操作完第4步之后,教师可以把提前10小时左右用同样方法制作的酸奶,供学生观察、品尝,比较与鲜牛奶有什么不同。观察时,注意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形态(浓度)、味道等方面进行有序观察。 学生自制的酸奶可以在放学后让学生到实验室来品尝。最好让他们互相交换品尝,比较谁的味道更好一些,为下节课做铺垫。 作活动中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如:改变添加酸奶时鲜牛奶的温度;改变加入酸牛奶的量;改变添加酸奶时鲜牛奶的温度;改变放入保温瓶中的保温时间等。 该实验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以下表格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记录表 第()小组成员:()特邀嘉宾:() 我们的结论: 在下一节课,可让学生互相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鲜牛奶凉至的

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赵秀宏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C-40°C 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赵秀宏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同学们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

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 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 C?40C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 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 C-40°C 左右; 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4.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

【原创】1.2做酸奶 教学设计

【原创】1.2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3.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 2.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3.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2.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三、教学准备: 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空酸奶瓶上的配料表,进行观察,发现制作酸奶的原料有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3、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酸奶的制作

《教案》 (三)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80422 指导老师:张玲 制作:周万礼 学号:17 2011-9-13

课题酸奶制作课型活动课 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学习 重点 学会动手认识细菌与人的关系 学习 难点 认识细菌细菌的应用和预防细菌引起的疾病 学前准备学具 准备 杯子、水、牛奶教具 准备 杯子、水、牛奶 板书设计 制作酸奶 一、制作酸奶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用开水洗保温杯和勺子。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二、想到的问题 ①(由学生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学意图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产生问题 情境设置分析问题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知识迁移 课堂检测目标反馈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同学们让你们带的东西你们带了 么?”“我们开始制作我们经常吃的 一样东西——酸奶” 开始制作酸奶 “同学们,下面你们开始做你们的酸 奶,提出几个为什么?” 根据学社提出的问题迁移到下一节 课,解决问题,最主要是使学生发现 有细菌这种东西 要求学生晚上开一个酸奶品尝大会, 可以检查学生学习又可以提起学生 兴趣 发问“是什么是它变酸的呢?”引出 下一节课 表明教学意图 和教学过程,使 学生跟上思路 教会学生动手 教会学生思考, 从问题出发,提 出问题解决问 题 引入下一节课 内容“认识酸 奶” 检查学生知识 掌握情况 引入细菌的学 习 取出带的材料 看并且记录过程 制作酸奶,思考 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 准备酸奶 思考当如何学习细 菌对细菌有一个了 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尝 试,动脑思考,自己探索新知识,使 学生的眼、手、心、脑得到了全面的 锻炼。

做酸奶-优质教案

《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第二课时

做酸奶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

做酸奶,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 篇一: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做酸奶 苏教版六(上)科学教学设计总第课时 第2课做酸奶 设计理念 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一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推动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了解牛奶为什么变成酸奶,从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教学目标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至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2、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 1、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容器。 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 二、学习新知

- 1 - 篇二: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 做酸奶 课程标准: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识与技能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学会自己对手做酸奶。 2、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 3、认识病毒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2.做酸奶》word教案(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酸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 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 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8.讨论和交流: (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2)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案

做酸奶 课程标准: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 ?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识与技能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学会自己对手做酸奶。 2、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 3、认识病毒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 教学步骤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豕一起品尝。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 2、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三、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四、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 (1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的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 ?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

牛奶的变化 教案设1

牛奶的变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和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牛奶成分、饮用、变化等方面的资料和有关实验用品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准备、搜集和整理有关牛奶和饮用牛奶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师:宣传的是-------- 生:牛奶 师:同学们喜欢喝吗 喜欢 师:你能说出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相信同学们在课下已经搜集到相关资料了。 生: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使皮有光泽。 生:牛奶中含有大量的B2,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生: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对中老年男子有保护作用,喝牛奶的男子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比较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较少。 生:牛奶中的钙最容易被吸收,。 生:用牛奶可以制作胶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 生:我想知道怎样正确饮用牛奶? 好,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 懒羊羊怎么回事? 可能是食品变质·中毒了·· 吃多了··· 喝醉了··· 产生了有害物质让其难受··· 也就是说牛奶和这几种东西在一起吃发生了变化 师:看来你们都是细心的好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生:好。 (师板书课题:牛奶的变化。) 二:探究活动 1.探究牛奶的变化。 师:同学们面前已经准备好了实验材料。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牛奶有什么变化,好吗? 生:好. 师: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做酸奶》教学设计

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2《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教案设计

2.做酸奶(第二课时) 【教育目标】 1.经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能够经过收集资料,模仿细菌的繁衍来探索细菌的特色;学会一些避免病菌传达的办法。 2.知道细菌的主要特色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3.乐意与同学协作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常识;经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常识;关怀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育重点】 做酸奶的活动。 【教育难点】 在模仿细菌繁衍的试验中计算细菌繁衍个数。 【教育预备】 教师资料:课件。 学生资料:做好的酸奶、豆子、纸杯。 【教育时刻】 2课时(第二课时) 【教育进程设计】 一、组织学生展开酸奶展现会 1.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制造酸奶的办法(板书课题)。回家后同学们亲自做了酸奶。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吗?这么多,你们可真了不得!下面咱们就举办一个酸奶展现沟通会。要求:在酸奶展现沟通会上,你要调查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样做成的,制造时留意了哪些问题,而且要向同学介绍你自己做的酸奶(颜色、滋味、制造办法等)。下面咱们就分组进行沟通。 2.学生分组进行展现并沟通。 3.全班报告并沟通。 学生一:我做的酸奶颜色乳白,滋味甜甜的、酸酸的。

学生二:(教师播映课件)我是这样做成的: ①在鲜牛奶里参加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参加两勺酸奶,细心搅匀。 ③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学生三:(教师播映课件)制造酸奶时必须要留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一切的器皿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学生四: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寄存太久。 4.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教师播映课件)酸奶营养丰厚又好喝,但是变质的酸奶千万不能喝,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5.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展现酸奶的进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6.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鲜牛奶会变成酸奶呢? 二、知道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说话:咱们制造酸奶采用的质料是牛奶,那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生:牛奶变成酸奶,是由于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板书:乳酸菌) 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个秘密你们记牢了吗? 2.那你们觉得乳酸菌和细菌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评论过后,总结出乳酸菌是细菌的一种。那么细菌有哪些特色呢?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6页知道细菌那部分的内容。 3.学生报告:(教师课件出示细菌的特色) ①介绍细菌的三种根本形态:杆菌、球菌和螺旋菌。(出示课件) ②体验细菌繁衍的速度。(二分裂繁衍模仿试验,出示课件介绍二分裂繁衍)教材介绍的模仿细菌繁衍试验的办法,你们看懂了吗?拿出课前预备好的试验用品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衍的第八代。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填写试验记录,报告试验后的结论和感受。(每组设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报告员各一名,分工协作) ③学生分组试验 ④记录员报告填表状况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自制酸奶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六课酸奶秘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5、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3、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 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测一测: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____ ②教师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

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等学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评析:做酸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做一做。在做酸奶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