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教材《酸奶的秘密》PPT精品教学1

•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是什么?”
• 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 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 酸。
• 最关键的步骤——添加新鲜酸奶。
现象 | 如何做酸奶
PART 1 ● ● ● ● ● ● ● ●
自制酸奶
五步法
1 用小火煮牛奶约10分钟
2 取出一勺酸奶放牛奶里
3 盖上一层保鲜膜并保温
酸奶的秘密
现象 | 关于酸奶的小问题
PART 1 ● ● ● ● ● ● ● ●
1 如果你对乳糖不耐,你就不能吃酸奶
否
2 酸奶的保质期要比鲜奶来得长
是
3 酸奶中的细菌对身体不利
否
4 酸奶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并能治腹泻 是
5 如果你对乳糖不耐,你就不能吃酸奶
否
“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制 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
违者必究
4
在40度环境下放一晚上
5 美味的自制酸奶完成!
细菌 | 两种细菌的样子
PART 2 ● ● ● ● ● ● ● ●
两种细菌在电镜下的样子…
保加利亚乳杆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1

保温约10小时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3、思考: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最 关键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我的猜测:制作酸奶最关键的步骤 是——添加新鲜酸奶。
4、如果不加酸奶,牛奶还能制成酸奶 吗?加入酸奶的量不同会影响酸奶的 品质吗?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能让牛奶变成酸奶的——乳酸菌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我的结论:如果改变其他条件, 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
起作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再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所以, 牛奶能变成酸奶。
1.6 酸奶的秘密
制作酸奶的工具和材料
纯牛奶和酸奶
保温瓶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酸奶的制作步骤: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制作酸奶的工具和材料
纯牛奶
乳酸菌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酸奶机 (保温机)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公开课PPT 1
我的结论:
1)如果不加酸奶,牛奶就不能制成酸奶。 2)加入酸奶的量不同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5、如果改变其他条件,酸奶的品质会受到影 响吗?
我的猜测:会 要改变的条件:鲜牛奶的温度 保持不变的条件:加入酸奶的量、保温时间 实验步骤:鲜牛奶的温度分别为20、35、60 度,其他条件不变,分别按制作牛奶的步骤操作。
6《酸奶的秘密》

6《酸奶的秘密》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朱燕芬五年级下册科学★设计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一直是教师探索的课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使我认识到,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酸奶的秘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酸奶制作过程,知道乳酸菌的作用。
软学难点,根据现象推理判断,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理解酸奶的秘密是细菌(乳固)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够尝试自已动手做酸奶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收集有关细菌、病菌的资料并参与计论。
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酸奶利用新鲜牛奶发酵而成的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4.了解病的的一些传播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愿意与同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2.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1.鲜奶,酸奶,清洁的容器、温度计、时钟、保温瓶、糖、锅及汤匙、(学生自己准备)。
2.细菌、病毒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设计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酸奶,你们尝尝你们知道酸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吗?生1:酸奶中的钙、磷,容易被人体吸收生2:酸奶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强消化的功效。
2.师:酸奶有防癌作用: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高血脂的人饮用。
酸奶好喝,还对人有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学会制作酸奶吗?生:想3.师:好!我们看书,先了解做酸奶的原料和方法。
小组学习、讨论。
4.师:我们来汇报一下5.小组汇报生:先准备一盒鲜牛奶和一盒酸奶,把鲜牛奶煮开凉至35℃左右,在牛奶中加入2句酸奶,搅排均匀。
《酸奶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酸奶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营养成分;2. 能够掌握酸奶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奶的起源与历史;2. 酸奶的制作原理;3. 酸奶的营养成分;4. 酸奶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酸奶的起源与历史,引导学生了解酸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二课时: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通过实验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三课时:讲解酸奶的营养成分,分析酸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并与其他乳制品进行对比。
第四课时:介绍酸奶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导学生如何选购、存放和食用酸奶。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和营养成分;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酸奶的制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酸奶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酸奶的资料汇总,并附上个人的理解和感想;2. 参与实验操作:评定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操作规范、实验数据记录等;3. 答辩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口头答辩,分享对酸奶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资源:1. 课件资料:准备相关的课件资料,包括酸奶的制作原理、营养成分等内容;2. 实验器材:准备酸奶制作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原料;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酸奶知识书籍和文章。
七、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2. 细化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酸奶的秘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酸奶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明白酸奶的营养成分及对健康的益处;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实验分析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品质,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意识。
《酸奶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酸奶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酸奶的兴趣和认识。
2.进修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功效,提高学生的营养认识和健康素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制作酸奶,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4.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2.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
3.酸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4.酸奶的鉴别方法和保存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2.酸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进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酸奶的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酸奶的制作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掌握制作技巧。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酸奶制作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有关酸奶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酸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教师讲解酸奶的起源、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酸奶的制作实践活动,指导他们按照制作步骤操作,确保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4.品尝: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引导他们品味和感受酸奶的美味和营养。
5.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加深对酸奶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设计:1.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酸奶的文章,包括酸奶的起源、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等内容。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制作一份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分享给同砚和老师。
3.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制作的酸奶,并分享制作心得和体会。
七、评判方式:1.书面评判: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阅,评判内容包括文采、观点和论据的质量等。
2.实践评判:对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评估,评判内容包括制作过程的规范性、成品的质量等。
《酸奶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

《酸奶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营养成分;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 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奶的起源和历史;2. 酸奶的制作过程;3. 酸奶的营养成分;4. 酸奶与健康饮食的干系。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酸奶的起源和历史;2.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酸奶的营养成分,并与其他食物进行比较;4.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酸奶与健康饮食的干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奶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酸奶的制作过程;2. 讲解:教师讲解酸奶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了解酸奶的重要性和价值;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酸奶的制作实验,通过实践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4. 分析:学生讨论酸奶的营养成分,并与其他食物进行比较,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5. 总结:学生通过小结和讨论,总结酸奶与健康饮食的干系,形成对酸奶的全面认识。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评判实验过程和结果;2. 问卷调查:学生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同砚对酸奶的认识和喜好水平;3. 小组展示: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对酸奶的认识和体会。
六、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酸奶生产厂家,了解酸奶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2. 健康饮食讲座:邀请营养师或专家进行健康饮食讲座,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3. 酸奶品尝会:组织学生品尝各种口味的酸奶,培养他们对不同口味的酸奶的喜好和品味。
七、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酸奶的秘密》等相关图书;2. 视频资料:关于酸奶制作和营养的视频;3. 实验器械:酸奶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器具;4. 实地考察:酸奶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和参观安排。
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资源: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 教学评判:是否能够客观评判学生的进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6课《酸奶的秘密》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6课《酸奶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酸奶的秘密》是粤教版科学五上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的秘密。
教材通过介绍酸奶的历史、制作原理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使学生对酸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材还包括了实验操作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从而更好地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食品的制作过程以及营养价值。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以及其中的秘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揭示其中的秘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酸奶的制作方法。
2.难点:酸奶的制作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以及其中的秘密。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酸奶制作所需的材料:牛奶、酸奶菌、糖、容器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历史,引导学生对酸奶产生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酸奶是如何制作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酸奶的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酸奶的秘密教学方案

变 形 链 球 菌
细菌的模样
拓展 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的微生物。
④ 细菌有功有过。利用细菌可以制造新的 药品和食物,如酒精、醋、消炎药。
二战最伟大的发明——青霉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青霉菌菌落 生长受抑制的葡萄球 菌 葡萄球菌菌落
酸奶的秘密
自己动手做酸奶
活动1
原料: 1、酸奶50ml(或酸奶菌0.5g) 2、甜牛奶(或纯牛奶+白砂糖)250ml
工具: 开水消毒后的杯子、勺子、保温瓶。
现象 | 如何做酸奶
PART 1 ● ● ● ● ● ● ● ●
自制酸奶
五步法
1
牛奶煮开, 凉至约35℃
2
取出一勺酸奶放牛奶里
3
盖上一层保鲜膜并保温
4
在40度环境下放8-10h
5
美味的自制酸奶完成!
注意事项
▲卫生——所有器具要消毒; ▲温度——保持在35℃~40 ℃; ▲保存——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
并尽快食用。
变质酸奶会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中毒!
①乳酸菌 ②适宜的温度 ③发酵时间
细菌的模样
拓展 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的微生物。
① 细菌体积很小,几万个在一起才有头发丝 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状细菌
球状细菌
螺旋状细菌
细菌的模样
拓展 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的微生物。
②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靠分裂生殖可以 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 菌 增 殖
细菌的模样
拓展 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的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制作酸奶的关键;
2.猜想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尝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
2.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自己制作的酸奶。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酸奶机、酸奶、纯牛奶。
其他资源:
学生科技实践作业《酸奶的秘密》。
✧课前活动
动手制酸奶。
✧课堂教学
一、课堂引入:
1、出示酸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2、讲酸奶的起源。
二、新课教学: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1、制作酸奶经验交流:
小组内交流制作酸奶的过程及经验:你的酸奶制成功了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制作酸奶的关键:
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讨论,猜想得到结论: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1、实验的重要性:老师讲故事:《杨振宁与吴健雄》
故事讲稿: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两个人物,一个你们非常熟悉:杨振宁先生;一个你们可能不认识,老师来介绍一下,这是吴健雄女士。
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我们都知道杨振宁先生曾经获得过若贝尔物理奖,但同学们知不知道,如果没有吴健雄女士,他是不可能获得若贝尔奖的,因为他不善于做实验。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2、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①实验目的:(你们组想探究的条件。
)
②实验分组:(你设计的对比实验中含有哪几组实验?)
③实验材料:(这个实验将用什么?)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这个实验你打算怎么做?)
3、演示实验:
①实验目的:(探究加酸奶对牛奶变成酸奶的影响)
②实验分组: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2号酸奶机里不加酸奶。
③实验材料:酸奶1杯、牛奶2盒、酸奶机2个、剪刀1把、勺子1个。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先将工具洗净、消毒;然后用剪刀剪开2盒牛奶,将2盒牛奶分别倒进2个酸奶机中,在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将2个酸奶都盖好,插上电。
三、总结:
1、学生回忆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2、教师总结:进行科学探究都要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几个环节。
四、课后作业:
保护好实验装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酸奶的秘密1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在35℃温度下保温,加2勺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