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案第一课时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要让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与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过程屏幕显示:图片(富士山和樱花)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学生回答:日本。
新课导入:同学们说的很对,这是日本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和日本的国花——樱花。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历史上曾经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屏幕显示:课题——日本屏幕显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一个群岛国家。
屏幕显示:日本国地图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教材P18日本地形图,说出日本周围的海洋。
教案 日本(一)

⑴试着说明日本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⑵找出日本主要的岛屿,说出它们的名字。
读书及地图,
自学探究
课堂学习内容
方法
导学一、位置、范围和居民——东亚岛国
1、读图3-1,说出:日本位于洲东部,洋西北部。
2、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
和四大岛及其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是,日本的首都就位于这个岛上。日本的海岸线长约千米,沿岸多天然良港。
为和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气候的性特征显著,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袭击。
2、日本的国花是,它和都是日本的象征
读图、指图说出
同位互相说
读图、指图说出
阅读并计算比较
读图、指图说出
回顾旧知、联系学习
读图分析、填空
课堂反馈练习
练习:
一、读日本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日本的主要岛屿有①
②③④
2、隔E海,日本的邻国有
3、读图3-1,找出东京湾、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日本海及宗谷海峡,并能说明其所处的位置。
4、日本的居民主要是族,通用语。
5、完成P66活动3,计算并比较日本与中国的人口密度及面积,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的国家。
导学二、地形特征——多山的地形
1、读3-1,说出日本的地形以为主,的面积狭小,其中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著名的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是一座火山。
A中国B蒙古C朝鲜D韩国
3、日本四大岛屿自南向北依次是()
A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B四国、九州、北海道、本州
C九州、本州、四国、北海道D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
4、.夏秋季节,日本经常遭受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B.旱灾C.龙卷风D.台风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3. 素质层面:
-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具备一定的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有利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 部分学生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地关系观念有待加强,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4. 行为习惯:
-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懈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 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缺乏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有限。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知识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可能导致在学习日本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时,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5. 增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特征、资源状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日本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积极思考相关地理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对于不懂的问题,勇敢地提问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括介绍了日本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并且通过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示意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使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
教材中又通过活动2,将日本和英国位置、范围做对比,让学生找出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理解位置、范围,甚至领土形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深刻影响。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初中地理教案“樱花之国——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樱花之国——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樱花之国——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读图说出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日本地震并引发海啸导入。
二、了解日本。
问:1、你对日本了解多少?2、为什么日本的文字、建筑风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们中国的文化痕迹呢?3、为什么日本的和服像中国古代的服装?学生回答(可讨论合作)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技术的国家。
从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近现代广泛受西方欧美文体和技术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2、看地图册P.18日本在亚洲的位置图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属于亚洲的哪一区?3、看地图册P.4世界地图,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四、学习日本的地形特征。
1、看教材P.28图7.50日本地图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在岛屿,记住它们的名称。
)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讨论,教师引导)3、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问: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引导问: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五、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看教材P.1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问: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六、小结。
【板书】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北温带38万平方千米岛国——四大岛为主体东京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地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日语以山地地形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3. 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2. 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它们的位置如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基本知识。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地形、地貌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气候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
2. 讲解日本的气候成因。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2. 讲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精】《日本》教案(第1课时)

《日本》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岛国地形及多火山地震。
(3)日本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国家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防震减灾的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富士山、樱花、和服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明确:图片反映的是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这个国家。
二、新课学习(一)东亚岛国(1)地理位置读图说一说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
(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日本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
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
首都是东京。
活动1:1.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明确:四个大岛中,本州岛最大。
(2)领土组成明确: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千米2。
活动1: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
(学生读图找图)读图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这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二)多山的地形提问:读图说一说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和文化特点。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气候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讲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学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
哪个国家?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了解日本的海陆位置
2、日本的国土组成
3、日本的地形特点
4、日本的气候类型
5、日本的首都,富士山和樱花
6、日本的火山、地震
(三)自学预习:预习书本
第二环节:导疑
一、东亚岛国
(1)阅读图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
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P66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1)读图3—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3-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3)提问:地形对日本河流及海岸线的影响?
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本洲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4)教师总结:日本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多山的地形对其河流有重要影响,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来学学日本的气候。
三、湿热的气候
(1)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日本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知,日本在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
由于国土狭小,地处中纬度,并且跨越的纬度较多,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日本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降水量
东京3.7 25.1 1610毫米
北京—4.7 26.1 636毫米
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3)教师总结: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
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图3-3)。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播放日本过去和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
我国隋唐时历史,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到中国不定期地学习,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许多文字还保留中国的汉字。
近现代,受欧美国家的影响。
五、课堂检测
1、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为日本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日本的地形以为主,最大的平原是。
3、日本的气候为、。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5、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为日本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6、日本的地形以为主,最大的平原是。
7、日本的气候为、。
8、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上联: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无盐以对上联:日本是大核民族下联: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
上联: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无盐以对上联:日本是大核民族下联: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