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 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时精神药物使用问题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采用自编量表通过我院病案室出院登记系统,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精神药物的品种、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全院精神科总住院人数1940人,调查登记精神分裂症1350人,占总住院人数的69.6%。
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980例(72.6%),按使用率顺序为氯氮平(25.9%)、利培酮(17.8%)、氯丙嗪(15.6%)、氟哌啶醇(4.4%)、奥氮平(4.4%)、奋乃静(2.96%)、舒必利(1.5%)。
两种精神药物合并者为360例(26.6%)。
其中以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再合并其他一种抗精神病药为多见。
按使用率顺序主要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氮平+氟哌啶醇、氯氮平+哌泊噻嗪、氯氮平合并癸氟奋乃静、奥氮平合并氟哌啶醇等。
三种抗精神病药合用者10例。
另外,合并安坦220例(16.3%);异丙嗪60例(4.4%);苯二氮卓类药150例(11.1%);心得安260例(19.3%)。
60例(4.4%)合用抗抑郁剂。
合并ECT者210例(15.6%)。
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为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逐年增加,且居首位。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等药物的应用增多,已经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自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后,相继出现了多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逐渐增多。
近年来利培酮、奥氮平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亦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我院目前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通过我院病案室出院登记系统,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精神药物的品种、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精神病学章节练习题 第六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六章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选择题】(一)A型题1.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最多见的表现为A.幻觉B.妄想C.抑郁发作D. 焦虑情绪E.行为迟缓2.甲状腺功能减退伴发的精神障碍,禁用何种药物A.氯丙嗪B.奋乃静C.地西泮D. 氟哌啶醇E.舒必利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伴发的精神障碍,治疗时禁用A.氯丙嗪B.奋乃静C.地西泮D. 肾上腺皮质激素E.甲状腺素4.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出现假愈期,假愈期最长可达A.10周B.4周C.6周D. 1周E.12周5.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常发生于用药后A.数分钟B.数小时C.数天到一周D.数天或2个月内E.半年以上6.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的精神障碍与哪种因素无关A.用药剂量与持续的时间B.病前性格C.个体的机能状况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7.某女性病人,分娩时大出血,产后体弱,表现乏力,消瘦,乳房萎缩,全身毛发脱落。
一年后出现疑人害,吵闹,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外出不知归家。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红斑狼疮所致的精神障碍 B.多发性硬化 C.白塞病所致精神障碍D. 席汉病所致精神障碍E.阿狄森病所致精神障碍8.男性患者,36岁。
入院诊断乙肝后肝硬化。
患者妻子向你报告他有些反常,如刷过牙又找牙刷,说要去刷牙,东西放置比平时凌乱。
情绪不稳,有时显得很高兴,有时又流泪。
检查时发现患者一般对答尚切题,对刷牙一事,不好意思地说“忘了”。
这时你的判断和首先需要做的是A.在病历上记录患者家属反映的情况和你的检查结果,继续观察B.安慰家属,告诉她病人反应正常,不必过分担心C.向护士或同病室的病友了解情况D.注意检查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防肝性脑病的发生E.复查肝功能9.糖尿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治疗时下列哪种药物需要慎用或禁用A.氯丙嗪B.氟哌啶醇C.地西泮D. 阿普唑伦E.多塞平10.躯体感染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下哪条不对A.起病较急,病程发展常起伏不定B.精神症状通常与感染性躯体疾病消长平行C.大多预后不良D.及时发现原发感染性疾病是正确诊断的关键E.处理上最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疾病11.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以下哪项不对A.首先必须治疗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发躯体疾病B.支持疗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C.护理包括安静、安全的环境和防止意外发生等D.对精神症状的控制应遵从大剂量、足疗程的原则E.要考虑治疗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12.以下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伴发精神障碍哪项不对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一种慢性传染病B.HI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病理学改变C.精神症状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谵妄、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障碍D.约10%~20%的艾滋病患者可伴发痴呆E.如能及时治疗,多数病人可以痊愈13.有关类分湿性关节炎以下哪条不对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B.最常引起的精神症状为焦虑、抑郁和对治疗的不合作等C.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导致精神症状D.使用精神药物时,应避免锥体外系副作用大的药物E.对已服用NSAIDs的患者,若需情感稳定剂,应首选锂盐14.透析治疗一般不出现以下哪种情况A.平衡失调综合征B.透析性脑病C.情感障碍D.由于维生素B1缺乏可致Wernicke脑病E.持续性的幻觉、妄想综合征(二)B型题A.满月脸、面部红润、水牛背、腹部紫纹、向心性肥胖、多毛、高血压和女性闭经等B.易疲劳、肌肉痉挛、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情感淡漠、易激惹和情绪低落,高钾低钠血症,皮肤有色素沉着C.特征性症状包括骨痛、骨折、骨畸形、肾结石、肌无力、口渴、多尿、厌食和恶心。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学选择题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C. 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D. 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E.以上都不对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A 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 呓语 E. 思维不连贯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A.情感障碍B. 感知障碍C. 思维障碍D. 意志活动障碍E. 缺乏自知力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B. 情感变幻莫测C. 学习能力差D. 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A.燥狂症B. 精神分裂症C. 抑郁症D. 癔症E. 强迫症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A.恐怖症B. 强迫症C. 精神衰弱D. 抑郁症E. 癔症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A.病因治疗B.中药治疗C. 小剂量镇静剂D. 促脑细胞代谢药物E.支持疗法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A. 静脉注射氯丙嗪B. 肌肉注射氟啶醇C. 电抽搐D. 强刺人中,足三里E. 胰岛素昏迷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A. 错构或虚构B. 顺行性遗忘C. 逆行性遗忘D. 近事遗忘E. 远事遗忘10.精神活动主要指: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B.工作、生活、娱乐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D. 思维、理想、情操E.以上都不是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A.幻觉B. 幻想C. 妄想D. 错觉E. 知觉综合障碍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A.精神因素明显B. 有焦虑症状C. 情绪抑郁D. 妄想不泛化E. 常急性起病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A.精神分裂症B. 药瘾C. 神经官能病D. 精神发育迟滞E. 更年期精神病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A.疑病妄想B. 被害妄想C. 原发性妄想D. 罪恶妄想E. 嫉妒妄想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A.焦虑症B. 抑郁症C. 疑病症D. 恐怖症E. 强迫症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A.木僵B. 思维迟钝C. 思维破裂D. 意识障碍E. 情感淡漠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C.自责有自伤观念D. 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A.Wilson 氏病B.Alzheimer氏病C.Parkinson氏综合症D.肺脑综合症E.动脉硬化性精神病19.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痴呆—记忆减退—判断错误B.谵妄—幻觉、错觉—昼轻夜重C. 神经衰弱—焦虑—疑病妄想D. 精神运动性抑制—呆坐—紧张性兴奋E.意识障碍—谵妄—昏睡20.焦虑是一种具有紧张、恐惧的情感,常伴有:A. 意识模糊B. 哭泣C. 植物神经反应D. 自杀观念E. 疑病妄想21.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幻觉是:A. 言语运动幻觉B. 虫爬样触幻觉C. 恐怖性视幻觉D. 言语性听幻觉E. 难受的嗅幻觉22.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何种情况提示预后较好:A.情感色彩丰富B. 发病无明显诱因C. 性格内向D. 慢性起病E. 多次发作23.精神治疗放首要地位的疾病有:A.精神分裂症B. 神经衰弱C. 精神发育迟滞D. 更年期精神病E. 安眠药成瘾24.40 岁女性,渐起失眠、心烦不安、坐立不是,整日似大祸来临,但又说不出到底怕什么?自感痛苦,主动找了几位医生诊治。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本章涉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 disorders due to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相关基本概念、分类、诊断、治疗、康复、疾病管理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基本概念、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分类与诊断思路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又称物质(substances)或药物(drug),指来源于体外,能够影响人类精神活动(如思维、情绪、行为或改变意识状态),并能使用药者产生依赖的各类化学物质。
根据其主要药理学特性精神活性物质可分为以下种类: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酒精等;②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可卡因、苯丙胺类物质、甲卡西酮、咖啡因等;③阿片类物质(opioids):包括天然、人工半合成或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羟考酮、杜冷丁、丁丙诺啡等;④大麻(cannabis):最古老的致幻剂,主要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与大麻二酚(CBD);⑤ 致幻剂(hallucinogen):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仙人掌毒素(mescaline)、氯胺酮(ketamine)等;⑥挥发性溶剂(solvents):如丙酮、汽油、稀料、甲苯、嗅胶等;⑦烟草(tobacco):致依赖活性成分为尼古丁(烟碱)。
(二)物质使用所致障碍(disorders due to substance use)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物质使用所致障碍指由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而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统称,包括有害使用方式、依赖、中毒、戒断、精神病性障碍、情绪障碍等。
但可能会与DSM-5 中的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 isorder)混淆, DSM-5 中的物质使用障碍是DSM-IV 中依赖与滥用的统称。
精神障碍6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抑郁状态
类躁狂状态
人格改变
智能障碍 严重躯体疾病引起的脑部弥漫性损害,或较 长时间昏迷,醒后可表现为轻重不等的智能障 碍。具有不可逆性、慢性或进行性性质。轻者 学习、工作、社交能力下降,中度者除进食、 穿衣、大小便能自理外,其余活动则需人帮助 ,重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遗忘综合征 近记忆障碍,远记忆障碍较轻,可伴虚构 、错构,意识清楚,智能的其它方面尚可。诊 断的病程标准至少1个月以上。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常见疾病
1.躯体感染:
肺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伤寒、副伤寒、疟疾 HIV感染
常见疾病
2.内脏疾病 心血管:冠心病、风心病、心内膜炎、先脏病 呼吸: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部疾病 肾脏:肾透析、慢性肾脏疾患 消化: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 胰腺炎,胰腺癌
常见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 临床表现 躯体症状:心悸、心动过速、房颤、多汗、细 微震颤、食欲亢进、体重减轻、月经紊乱、肌 无力或健反射亢进。 精神症状:精神运动性兴奋,包括失眠、话多 、易激惹、烦躁等。严重者可有幻视、幻听和 被害妄想。甲状腺危象,表现为发热、谵妄甚 至昏迷。 2 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 精神症状可应用精神药物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理 毒素作用 脑循环障碍 机体代谢障碍 发热、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副作用 机体的机能状态(免疫、内分泌) 病前性格 遗传因素
精神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易激惹、失眠、 精神易疲劳。 急性感染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谵妄等综合征。 慢性感染表现为遗忘综合征和痴呆。 精神症状特点: 起病急,病程发展起伏不定。 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 精神症状的控制
*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
抑郁发生的原因
20篇--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时精神药物使用问题

原则
妊娠妇女:孕妇(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禁 止使用精神药物
哺乳期妇女:避免哺乳 儿童: 老年人群:
精神科常见急诊的 处理与危机干预
常见急诊状态的 表现、诊断和处理要点
兴奋状态 谵妄状态 木僵状态 缄默状态 惊恐发作 抽搐
急性幻觉状态 急性妄想状态 急性痴呆 自杀 自伤 暴力行为
处理: ● 真性痴呆:病因治疗 ● 假性痴呆:针对精神因素心理治疗,如 暗示治疗等;抗抑郁治疗
自杀
表现:一种自行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自杀企 图、自杀姿态)
处理: ● 分析自杀原因 ● 评估自杀的严重程度和危险性 ● 治疗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24h专人 看护,相应药物治疗,ECT治疗,针对性心 理治疗,处理创伤、骨折等自杀未遂的后果
抗精神病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运动 障碍、过度镇静、认知功能的损害)
使用原则: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BZ类药物:避免长期使用 其他:丙戊酸盐等
谵妄的精神药物治疗
谵妄的基本治疗是病因治疗,精神药物 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激越和冲动行为,药 物治疗分为2类: 抗精神病药物 BZ类药物
不同人群的精神药物 应用原则
处理: ● 分裂症者---ECT 、舒必利静滴、口服 抗精神病药 ● 癔症者---暗示治疗 ● 选择性缄默----心理治疗及锻炼
惊恐发作
表现:患者突然有恐慌、恐惧、紧张不安 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濒死感,或感到大 祸临头,感到自己会失去控制,伴自主神 经症状惊叫呼救
处理: ● BZ类药物 ● 抗抑郁剂 ● β-受体阻滞剂
引起危机的原因:生活事件 正常应付过程:
● 第一阶段:麻木、否认 ● 第二阶段:激动、焦虑、痛苦、负罪感、 退缩、抑郁、愤怒 ● 第三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做计划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治疗指导原则(2020年版)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治疗指导原则凡是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及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之为精神活性物质。
目前,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致幻剂、大麻、镇静催眠药和烟草等。
第一节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一、酒精依赖酒精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滥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
自我用药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compulsive drug seeking behavior)。
酒精依赖涉及的原因非常复杂,既与社会环境有关,又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有关。
它具备其他物质滥用与依赖的共有特征,造成酒精依赖者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损害。
【治疗原则】1. 单纯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建议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替代递减治疗。
首次要足量,不要缓慢加药,这样不仅可抑制戒断症状,而且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戒断性癫痫发作。
以地西泮为例,剂量一般为10mg/次,3次/日,首次剂量可更大些,口服即可,2~3日后逐渐减量。
由于酒精依赖者有依赖素质,所以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对苯二氮䓬类的依赖。
2. 震颤谵妄的治疗。
苯二氮䓬类应为首选,地西泮一次10mg,2~3次/日,如果口服困难应选择注射途径。
根据患者的兴奋、自主神经症状调整剂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一般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为止。
控制精神症状,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氟哌啶醇为例,5mg/次,1~3次/日,肌肉注射,根据患者的反应增减剂量。
其它: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等。
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二次损害的发生。
3. 支持对症治疗。
包括B族维生素的补充,及针对抽搐、肝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的紊乱、心功能障碍等对症处理。
4. 心理治疗。
包括动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等。
二、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现为行为冲动性、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诸如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表现。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诊疗规范(2020版)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诊疗规范(2020版)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共病(comorbidity)又称为共患障碍(co-occurring disorders),指同时患有物质使用障碍及独立的精神障碍,即同一个体至少符合一种物质(酒精或药物)使用障碍和至少一种独立精神障碍的诊断。
不同诊断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但至少有一种物质使用障碍诊断与一种其他精神障碍诊断之间相对相互独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障碍是物质滥用最强的危险因素,物质使用障碍在几乎所有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患病率都高于普通人群。
一、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常见的精神障碍共病(一)抑郁障碍美国一项对 18 岁或以上者的调查显示,一生中曾诊断过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为 24%;一年内诊断过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为 8.5%。
国内一项对海洛因依赖者的调查显示,共病重性抑郁障碍的比例为 13.5%。
(二)双相情感障碍2007 年美国共病调查报道,双相障碍与物质滥用的共病率约为42.3%,双相I 型、双相II 型及阈下双相与物质滥用的共病率依次为60.3%,40.4%和 35.5%。
双相障碍系统治疗强化方案(systematictreatment enhancement program for bipolar disorder,STEP-BD)研究发现,共病物质使用障碍的双相障碍患者更容易从抑郁发作转至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也会对双相障碍的治疗转归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另一项酒精与相关疾病的调查显示,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企图风险增加。
(三)人格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者中人格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调查显示物质使用障碍者中有 50%~90%的个体患有人格障碍,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最常见。
国内针对海洛因依赖者的调查发现,人格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 59.3%,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终身患病率为 4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危机的标准 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
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 面的改变,但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 当事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 或应对无效
危机干预:又称情绪急救,指对处于危机 状态的个体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防 止心理崩溃,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干预方式:急诊、紧急出诊、热线电话
●
Hale Waihona Puke 抗精神病药所致MS:停药、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幻觉状态
表现:无明显意识障碍的情况下突然出现 大量持久的幻觉 处理: ● 针对病因治疗 ● 及时处理及防止自伤自杀攻击等意外
●
抗精神病药物控制幻觉
急性妄想状态
表现:常因急性严重的妄想而引起行为异 常,如逃跑、自伤自杀、攻击他人 处理: ● 针对病因治疗 ● 及时处理及防止自伤自杀攻击等意外
●
抗精神病药物控制妄想
急性痴呆
表现:突然出现的痴呆常被亲属认为是一 种严重情况而急诊 处理: ● 真性痴呆:病因治疗
假性痴呆:针对精神因素心理治疗,如 暗示治疗等;抗抑郁治疗
●
自杀
表现:一种自行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自杀企 图、自杀姿态) 处理: ● 分析自杀原因 ● 评估自杀的严重程度和危险性 ● 治疗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24h专人 看护,相应药物治疗,ECT治疗,针对性心 理治疗,处理创伤、骨折等自杀未遂的后果
兴奋状态
表现:兴奋躁动、扰乱他人、缺乏自我保 护、体力消耗、饮食睡眠减少、脱水等 处理: ● 控制兴奋:药物镇静(BZ类药物和抗精 神病药物) 、ECT治疗、保护性约束 ● 维持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 ● 收住院治疗
谵妄状态
表现:意识水平降低、有定向障碍,精神 运动性兴奋、有恐怖性幻觉错觉 处理: ● 病因治疗 ● 支持和对症治疗 ● 控制兴奋躁动 ● 防止意外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指个体由于突然遭遇严重灾难、 重大精神应激或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 显的变化,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难以克 服困难,因而产生高度紧张、绝望、焦虑 或极度痛苦,以及伴有情绪症状、自主神 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等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 理失衡,这种失衡状态称为危机。
原则
妊娠妇女:孕妇(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禁 止使用精神药物 哺乳期妇女:避免哺乳 儿童: 老年人群:
精神科常见急诊的 处理与危机干预
常见急诊状态的 表现、诊断和处理要点
兴奋状态 谵妄状态 木僵状态 缄默状态 惊恐发作 抽搐
急性幻觉状态 急性妄想状态 急性痴呆 自杀 自伤 暴力行为
引起危机的原因:生活事件 正常应付过程: ● 第一阶段:麻木、否认 ● 第二阶段:激动、焦虑、痛苦、负罪感、 退缩、抑郁、愤怒 ● 第三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做计划
心理危机的特征
自限性,多于1-6周小时 求助信号
预后取决于个体素质、适应能力、社会支 持系统或干预
危机干预的目的
惊恐发作
表现:患者突然有恐慌、恐惧、紧张不安 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濒死感,或感到大 祸临头,感到自己会失去控制,伴自主神 经症状惊叫呼救 处理: ● BZ类药物 ● 抗抑郁剂 ● β -受体阻滞剂
抽搐
表现:肢体或全身肌肉强烈或节律性的收 缩,伴/不伴 意识障碍 处理: ● 癫痫持续状态:足量及时使用抗惊厥药, 维持生命功能及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积极 寻找及治疗原发病,长期口服抗惊厥药 ● 抗精神病药所致EPS:东莨菪碱、苯海索
自伤
表现:一类有意伤害自己的行为 处理: ● 处理自伤引起的外伤及其后果 ● 识别有自杀企图的自伤,防止再次自杀
● ●
对精神障碍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或ECT 对做作性障碍、人格障碍者心理治疗
暴力行为
表现:对人或物造成伤害或损坏的攻击行为 处理: ● 言语安抚 ● 身体约束
●
快速镇静:抗精神病药物,BZ类药物
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时 精神药物的使用问题
心脏疾病: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 肝脏疾病: 肾脏疾病:锂盐 肺部疾病:BZ类药物 癫痫:抗精神病药物可能诱发癫痫 青光眼: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
痴呆相关精神病性症状的 精神药物治疗
痴呆相关精神病性症状(BPSD):痴呆患 者出现的激越、暴躁、幻觉妄想、行为异 常等症状
问题或危机的评估 制定治疗性干预措施 治疗性干预 危机的解决和随访
抗精神病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运动 障碍、过度镇静、认知功能的损害) 使用原则: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BZ类药物:避免长期使用 其他:丙戊酸盐等
谵妄的精神药物治疗
谵妄的基本治疗是病因治疗,精神药物 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激越和冲动行为,药 物治疗分为2类: 抗精神病药物 BZ类药物
不同人群的精神药物 应用原则
木僵状态
表现: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精神运动性 抑制综合征,不语、不动、不吃 处理: ● 确定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支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褥疮,防止 被他人伤害 ● 紧张性木僵---ECT 、舒必利静滴, 抑郁性木僵---ECT
●
缄默状态
表现:意识清晰状态下始终保持沉默,不 说话 处理: ● 分裂症者---ECT 、舒必利静滴、口服 抗精神病药 ● 癔症者---暗示治疗 ● 选择性缄默----心理治疗及锻炼
防止自伤自杀及攻击等过激行为的发生 促进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
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 克、激动状态
危机干预原则
迅速确定要处理的问题
强调目前的问题,只作短期计划,并立即 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事人的家人或朋友参加 鼓励自信 当问题来处理,而不要当疾病来处理
危机干预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