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教案

合集下载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

木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都是碳的单质,而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因此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放在石墨的内容中介绍。

本课题内容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同时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鉴赏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改变结构可以创造物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无止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用途对应性质,性质归因结构【教学难点】改变结构可以创造物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按照“了解用途,对应结构——认识结构,问题归因——改变结构,创造物质”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

通过师生共游“碳府”进行课堂导入,欣赏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效果很好。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验证信息”等三个环节来获取新知。

学生思维活跃。

学生活动开展有序、高效。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验证信息”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裁玻璃、验证铅笔芯可导电、活性炭的吸附性”等三个实验,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也使他们的团队意识得到强化。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课题包括两局部,第一局部介绍碳的单质,其次局部介绍它的化学性质。

今日我主要说第一局部的教学内容,这局部主要介绍碳单质的构造特点,穿插了无定形碳的性质及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打算用途,用途表达构造的观点。

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动好玩。

引导学生更好地生疏物质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学科的进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二、学情分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颖事物,好玩的现象,具有猛烈的奇异心,学生试验的根本技能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进展,并且在水的净化学习中已经知道活性炭的吸附性。

由于本书前两章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从学生身边生疏的事物入手,通过让学生尝试做探究试验,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培育动手力气,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 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物质的构造、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对获得的事实进展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变化进展的观点生疏碳的单质。

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只有了解化学,才能利用化学、改造自然,树立构造打算其性质,性质又打算用途的观点,学会用进展的眼光对待问题。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物质构造、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缘由教学用品:〔教师〕玻璃片、玻璃刀、蜡烛、红墨水、胶头滴管,石墨电极、简易电路一套〔含电池两节、电线假设干、小灯泡一只〕、〔学生〕每小组H、B 铅笔各一个,小刀、抹布、火柴、蜡烛、玻璃片、烧杯2 个、木炭。

四、说教法主要承受引导探究法,鼓舞学生乐观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关心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同素异形体”,详细内容涉及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2. 了解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

难点: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模型,引发学生对这些碳同素异形体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金刚石的结构与性质;(2)石墨的结构与性质;(3)C60的结构与性质;(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验,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六、板书设计1.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2.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3.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2)举例说明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3)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答案:(1)金刚石:正八面体结构,石墨:层状结构,C60:足球烯结构;(2)例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C60转化为石墨;(3)金刚石:饰品、工业切割;石墨:电极、润滑剂;C60:超导材料、药物载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掌握程度如何,实验环节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碳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与性质;(2)探讨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3)进行关于碳同素异形体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

重点分析这三种碳单质的异同,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并能解释其成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重点:三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或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实验器材,记录本,碳单质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讲解三种碳单质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实例。

5. 课堂实验: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2.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3. 三种碳单质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说明其优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碳单质,如纳米碳管、富勒烯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碳单质的应用,提高化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化学》教材第2单元“碳的世界”中的第1章“金刚石、石墨和C60”。

具体内容包括: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与性质;C60分子的发现及其结构特点;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以及金刚石、石墨和C60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

2. 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并能运用该概念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共性与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的区别。

重点: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模型,PPT展示课件。

2. 学具:实验器材(放大镜、导电实验装置等),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知识讲解:(1)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与性质(2)C60分子的发现及其结构特点(3)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探讨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6. 实验演示: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导电性能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2. 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3. 实验现象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碳的同素异形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导电性能实验结果。

2. 答案:(1)金刚石:正八面体结构,硬度大,导电性差;石墨:层状结构,导电性好,硬度较低;C60:足球烯结构,导电性能介于金刚石和石墨之间。

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处。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p ,懂得物质构造、性质和用处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开展的目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处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p 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响。

教学工具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研究说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碳的单质1.金刚石师:展示金刚石及模型:生:学生观察金刚石样品后,尝试描绘有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呈现正八面体构造。

师: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2.石墨师: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师:展示石墨及模型:师:(1)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觉?(2)用石墨在纸上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生:(1)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师: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常用石墨作铅笔芯。

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来制作石墨电极。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碳和碳的氧化物”。

具体内容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 金刚石:原子晶体,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六边形的空间网状结构,具有最大的硬度和最小的韧性,常用于切割、磨削和抛光。

2. 石墨:层状结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六边形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润滑性,常用作电极、润滑剂和涂料。

3. C60:足球烯,分子晶体,由60个碳原子组成,具有球状结构,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用作超导体和催化剂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2.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讲解: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金刚石:原子晶体,最大硬度,最小韧性,切割、磨削、抛光。

2. 石墨:层状结构,优良导电性,润滑性,电极、润滑剂、涂料。

3. C60:足球烯,分子晶体,独特性质,超导体、催化剂。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答案: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为层状结构,C60为足球烯结构。

初三化学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

初三化学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

初三化学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碳元素的相关知识,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其成因。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光泽。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种物质有什么不同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二、金刚石1.展示金刚石实物或图片,介绍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硬度大,密度大,熔点高。

2.讲解金刚石的形成原因: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晶体。

3.介绍金刚石的应用:饰品、工业切割、磨削等。

三、石墨1.展示石墨实物或图片,介绍石墨的物理性质:黑色,柔软,导电性良好,耐高温。

2.讲解石墨的形成原因:石墨是由碳元素在较低压力下形成的层状晶体。

3.介绍石墨的应用:铅笔芯、电极、石墨烯等。

四、碳元素1.介绍碳元素的基本概念:碳元素是化学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6,化学符号为C。

2.讲解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碳元素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无色碳、活性炭等。

3.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物质。

五、课堂小结2.强调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其应用。

六、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碳元素的其他同素异形体及其应用。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拓展1.介绍金刚石和石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石墨烯材料的研究。

2.探讨碳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碳元素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地位。

3.鼓励学生关注碳元素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如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九、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木炭炼铁、炼钨的化学方程式。

二、碳的用途
(讨论)由上述的碳的化学性质你能说出碳具有哪些用途吗?
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这
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体 2.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
达 中,正确的是(? ? )
标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检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测 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 20 世纪
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
1.物质由元素组成,大家讨论: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
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

2.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
堂 交 互 学
差异?
环 节
3.金刚石可以打磨而成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金刚石可以制成用
一 来切割玻璃的刀和钻头。根据金刚石的用途你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展 金刚石硬度大
冰箱去味剂
巩 石墨导电性能好
切割玻璃
固 活性炭有吸附性
干电池电极

注意: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 理变化。

(2)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
教 学 反 思
课题
4. 确定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教学过程
先 1.自学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行 2.通过物理性质的不同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迁 移
我们裁玻璃所用的玻璃刀头的成分金刚石,为什呢它能切割玻璃呢,它的成分 到底是是什么,结构又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1.请你们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阅读课文并完成下表。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与氧气反应
2、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实验 6-7],(思考)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仪器?该实验装置与以前
堂 交 互 学
做过的哪个实验装置相似?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环 节
巩固提高:利用上述反应,可将氧化铜炼成金属铜。X
k
B1.c
om

如果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三氧化钨(WO3),就可炼得铁和钨。请写出
4、演示[实验 6-1],锥形瓶中有何现象?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

么性质?
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这一性
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1、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 它们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 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教学过程
先 阅读课文,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行 独 立 学 习
碳在常温下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你能否从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得到结论? 迁 移 导 入
先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学 1、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 检 是否相同? 测 2、为什么用墨书写的字画能保存那么长时间而不变色呢? 或 3、我国农村有些木质线杆被埋入地下前,表面被火烧成黑色。如果将这种木 展 质线杆直接埋入地下,你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示 4、碳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将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混合物 30 克,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的剩余固体的 质量为 25.6 克。

巩 计算:
固 (1)生成了多少克 CO2;
练 (2)生成了多少克 Cu
习 (3)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教 学 反 思
金刚石石墨和 C 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题
课题一 金刚石、石墨和 C60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1.会说出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指明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
教 元素形成的单质; 学 2. 会解释出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目 3.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说明物质结构、性质 标 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题一 金刚石、石墨和 C60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2 课时
第 2 课时
1.能说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性质开发其不同用途。 教 2.通过古人用碳或墨作的字画久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也能发生化学反 学 应的实验探究,会解释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都是相对的。 目 标 3、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2、下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 )

A.二氧化碳和干冰 B.金钢石和石墨 C.氧气和臭氧
D.氢气和

液氧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石墨 C.碳黑 D.木碳
1、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
系。
结论: 拓 练习巩固:请将下面左列和右列的相关内容用短线连接起来:
结构
主要物理性质 对应用途
2.金刚石和石墨物

理性质存在较大差
学 金刚石
检 石墨
测 木炭


C60
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不同种元素可 以组成不同的物 质,同一种元素也 可以组成不同的物
示 质吗?
4.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什么样的物质易被吸附?
5.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