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在校贫困大学生扶贫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扶贫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扶贫意识,许多高校开展了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对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践目的与意义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旨在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和民生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村贫困现象及其原因,探索扶贫工作的有效路径,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过程与活动安排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
调研内容包括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情况、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
在调研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2. 扶贫行动扶贫行动是实践活动的核心部分。
大学生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扶贫行动,如义教支教、助残助老、帮扶贫困家庭等。
通过这些行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3. 经验总结与分享实践结束后,大学生应该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
可以组织座谈会、撰写实践报告等形式,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与他人分享,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三、实践成果与影响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和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实践活动推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大学生的参与,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也促使大学生认识到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存在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为扶贫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遇到的问题与建议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给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有些地方居民传统观念与大学生的宣传思想存在差异,沟通和理解也是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二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提高其扶贫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是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他们对扶贫活动的理解与支持。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尊敬的领导:首先,我向您汇报一下我参加的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的情况。
本次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贫困地区的了解,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我所参与的项目是在广西某山区的村落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支持。
在此我将详细介绍我参与的实践项目。
我们团队一共由十名大学生组成,包括农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
我们在去之前充分了解了该地区的贫困现状和发展需求,并综合考虑了当地农业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为当地村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组织讲座、示范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向村民传授现代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田产量。
我们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合作,为合作社的种植大棚提供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技术,并培训合作社成员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
其次,我们开展了产业发展支持。
经过实地调研和市场分析,我们选定了适合该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项目,并向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
我们积极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助他们解决土地流转、产品销售等问题,并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提高收入。
同时,我们引导村民发展农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地区交通不便,我们前往农村的路程较长且艰难,加上部分地区基础设施的欠缺,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其次,部分村民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需要我们耐心宣传和解释,增强他们的信心。
最后,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农业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支持方面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参与,并与更多相关部门取得合作。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的现状以及农业扶贫的重要性。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扶贫事业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知识,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与当地村民的深入交流,我更加明白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从事农业扶贫工作的决心。
大学生扶贫助教社会实践报告5篇

大学生扶贫助教社会实践报告5篇第1篇示例:大学生扶贫助教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仍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们改善教育条件,许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扶贫助教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学生参与扶贫助教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扶贫助教活动概况扶贫助教活动是指大学生志愿者前往贫困地区的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进行教学辅导和帮助。
我校学生自去年起就开始有组织地参与扶贫助教活动,目前已有数百名学生参与其中。
扶贫助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短期支教,有的学生则在学校集中进行扶贫教育活动。
扶贫助教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现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1. 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获得良好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都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扶贫助教活动让这些孩子们得以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2. 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扶贫助教活动,许多大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任务而参与,而是从内心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3. 促进全国教育资源的均衡扶贫助教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全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通过志愿者的力量,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覆盖到贫困地区,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四、我校学生参与扶贫助教活动的情况1. 参与人数我校学生参与扶贫助教活动的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已有数百名学生参与其中。
参与扶贫助教的学生覆盖了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参与活动,纷纷受益并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2. 活动形式我校学生参与扶贫助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短期支教,有的学生则在学校集中进行扶贫教育活动。
学生们不仅仅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还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为孩子们带去快乐和温暖。
学生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扶贫工作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了我国某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帮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那里的贫困群众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1. 实践背景我国某贫困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
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状态中,脱贫任务艰巨。
为了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我们决定组织一次扶贫社会实践,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为当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实践目的(1)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实际情况,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实际帮助,助力脱贫攻坚。
三、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在出发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联系当地政府等方式,对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状况、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生产条件以及面临的困难。
2. 调研访谈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开展了调研访谈活动。
通过与当地政府、村干部、村民的交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帮扶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帮扶措施:(1)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2)捐赠物资,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3)协助当地政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村民就业能力我们邀请专业讲师为村民开展了种植、养殖、电商等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我们为村民捐赠了衣物、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3. 发展了特色产业我们协助当地政府引进了特色种植项目,如中药材、食用菌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7篇

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7篇第1篇示例: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实践中,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和我的同学们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下面就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一、调研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前,我们首先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通过走访农户、与当地政府、村委会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贫困状况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计划,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二、开展助学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开展助学活动,帮助当地贫困学生圆梦读书。
我们到当地学校,为学生们送去学习用品、书籍和资助金,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辅导活动。
通过这些助学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改变他们的命运。
三、开展医疗帮扶活动除了助学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医疗帮扶活动。
我们邀请了专业医生到当地为群众做免费的健康体检,并且为他们提供健康知识宣传。
我们捐助了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希望能够改善当地群众的健康状况。
通过医疗帮扶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促进就业创业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增加收入,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创业帮扶活动。
我们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还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开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
通过这些就业创业帮扶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当地群众实现自我脱贫,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五、结语第2篇示例: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更加突出。
为了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我校开展了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项目。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实践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贡献力量,我与同学们参加了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和心得体会。
一、实践活动目的和组织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大学生参与下乡扶贫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的经济、教育等情况,为当地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活动的组织者精心策划了整个行程,并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二、活动地点和时间我们此次实践活动选择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贫困的山区村庄作为实践地点。
时间是从2021年7月1日持续到7月10日。
这个山区村庄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极为困苦。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对当地贫困现象的调研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当地贫困现象的调研。
通过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面临的困难,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贫困的原因和形式。
同时,我们与当地政府官员、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了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政策。
2. 提供教育支持为了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我们与班级、学校合作组织了一次公益教学活动。
我们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并向他们传授基本的科学和文化知识。
我们通过互动、讲解和实践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 推动发展项目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我们也开展了一些产业发展项目。
我们帮助当地居民学习种植、养殖等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农业、养殖等经济活动。
通过这些项目,我们希望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四、实践收获和反思通过这次下乡扶贫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
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困顿。
在与贫困家庭接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深受感动。
大学生实践扶贫调查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实践中来,对于推动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大学生实践扶贫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地区和群体贫困问题。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扶贫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为此,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调查目的(1)了解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参与形式、参与程度等。
(2)分析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参与度不足、扶贫效果不明显等。
(3)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情况(1)参与形式: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形式多样,包括支教、扶贫调研、志愿服务、科技支农等。
(2)参与程度:大部分大学生对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但实际参与度相对较低。
其中,本科生参与度较高,研究生参与度相对较低。
2. 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参与度不足:部分大学生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2)扶贫效果不明显:部分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扶贫效果不明显。
(3)扶贫资源分配不均:扶贫资源在高校间的分配不均,导致部分高校扶贫工作难以开展。
3. 对策建议(1)加强大学生扶贫意识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扶贫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关注。
(2)提高大学生扶贫能力:高校应加强扶贫相关课程设置,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扶贫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扶贫工作中。
他们通过参与扶贫实践、开展扶贫调研等方式,积极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内容。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情况,包括参与扶贫项目的种类、扶贫地区的具体情况、大学生的扶贫动力和意愿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研对象
我们选择了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
三、调研方式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对于在校大学生,我们通过线上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对于已毕业的大学生,我们主要采用电话或网络访谈的方式。
四、调研结果
1. 大学生扶贫项目种类多样化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的扶贫项目种类多样化,包括教育支持、医疗卫生、技能培训、产业扶贫等方面。
2. 扶贫地区广泛
大学生的扶贫地区涵盖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县,包括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等。
3. 大学生扶贫动力和意愿强烈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动力和意愿都很强烈,他们认为扶贫工作是一项有意义且有影响力的工作。
五、调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状况,发现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展现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和意愿,同时也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意识到大学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大学生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2018年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在校贫困大学生扶贫大学生调查报告--在校贫困大学生扶贫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
”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
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
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
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
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
前几天实在太热,1 / 20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
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 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
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范文最新推荐------------------------------------------------------ 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
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共2页,当前第1页12家庭市场调查报告××市居民家庭饮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
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xx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xx户。
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家庭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xx 元以上。
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专门调查部分(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
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3 / 20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
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
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
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
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
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
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范文最新推荐------------------------------------------------------ 文章载:毕业论文网-5):,*(#:9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
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
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
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5 / 20共2页,当前第1页12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
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 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
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
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范文最新推荐------------------------------------------------------ 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
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
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
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
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
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
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7 / 20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
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
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
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
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
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