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化学毒物是指那些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和致癌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毒物及防护要点。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有机或无机物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醇类、醚类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这些溶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呼吸系统疾病和肝脏损伤等。
主要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设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溶剂中。
2. 酸碱物质:强酸和强碱是常见的化学品,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它们可能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眼睛损伤和呼吸系统刺激。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酸碱防护手套、面罩或呼吸器;穿戴防护眼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事故发生时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并寻求医疗救助。
3. 重金属: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症候包括铅中毒、汞中毒和镉中毒等。
这些毒物容易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和癌症等疾病。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定期测量工作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4. 气体毒剂:气体毒剂是指那些以气体形式存在且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氨气、氯气、硫化氢等。
这种毒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吸入或接触后可能导致眼睛、呼吸系统受损甚至窒息。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当气体泄漏时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求医疗救助。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如铀、钚、放射性核素等。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辐射性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防护措施,如远离放射源、加强通风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后要及时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总之,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毒物的名词解释

毒物的名词解释毒物,顾名思义即为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部,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对其健康造成危害。
毒物的种类繁多,包括自然存在的毒物以及人工合成的毒物。
它们可以分为化学毒物、生物毒素和辐射等不同类型。
一、化学毒物化学毒物是指由化学物质组成的毒性物质,常见的包括重金属、农药、有机溶剂、有机氯化物等。
这些化学毒物可以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
例如,重金属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化学毒物,其存在于大气中的废气、土壤、水体等介质中。
长期接触铅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贫血以及生殖系统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二、生物毒素生物毒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微生物通过合成并释放这些毒素,以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环境的威胁,但对于人类来说却具有极高的毒性。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力辣椒素可以引起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等。
三、辐射辐射是一种产生能量的物理现象,其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
常见的辐射类型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等。
电离辐射可以破坏细胞的DNA结构,导致细胞死亡或基因突变,进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常见的电离辐射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核事故等。
四、毒物的危害与防范毒物的存在和危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饮食、水源、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毒物危害的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在预防毒物危害方面,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需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毒物的认知和了解,避免无意中接触危险物质。
其次,政府和部门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产品和食品的安全。
同时,在工业和生产环节,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推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为毒物防范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监测空气、水源中的毒物浓度,为防控提供准确数据和信息。
此外,相关科研人员也可以研发新的解毒剂,用于治疗和降低毒物对人体的损害。
让人立刻毙命的十大毒物 致命元素和世界上十大知名最毒

让人立刻毙命的十大毒物致命元素和世界上十大知名最毒让人立刻毙命的十大毒物致命元素和世界上十大知名最毒当心!让人立刻毙命的十大毒物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生物是什么?你知道有一种生物的毒液仅1克的十万分之一就可致一人死亡吗?一,灯水母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之一如果你在海中游泳时不幸被灯水母的“武器”(触角)缠住,就如同被几十条烧红的鞭子同时抽打一般,让你在极其疼痛中,饱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的摧残,然后很快毙命。
虽然人类必须被至少10米长的触角缠住,才会被注射能致命的毒液量,可一只灯水母就有60只触角,而且每只触角长达9米,其刺丝囊满满地排列在上面,所以人类在海里一旦被它的触角粘上,通常是必死无疑。
不过,灯水母的刺丝囊只有在接触到人类皮肤表面或覆有鳞片的皮肤时才会因化学作用起反应,因此想保住性命,就得在你的皮肤与灯水母之间放置障碍物。
二,漏斗形蜘蛛爱钻马桶的漏斗形蜘蛛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
它被视为毒性最强的蜘蛛,其毒牙足以穿透人类的指甲。
与多数过着宁静生活的蜘蛛不同,这种小家伙极具侵略性,一旦受到打扰就会抬起后腿,并不断咬受害者。
虽然雄蜘蛛的体型比雌蜘蛛小,但其毒液的毒性是雌蜘蛛的5倍。
记住一点:当你在澳洲上厕所时,要小心碰触马桶座,因为那是毒蜘蛛最喜欢待的地方。
三,蓝环章鱼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
可以饲喂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会用很强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痹猎物。
在海洋中,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被这种小章鱼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
但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
蓝环章鱼和河豚完全属于不同种类,但皆可产生河豚毒素。
蓝环章鱼毒性非常强,被咬一口既可致命,海钓者需要小心。
河豚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其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
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
蓝环章鱼一口就能杀死一个人。
栖息在太平洋的蓝环章鱼,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毒物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毒物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接触到一些常见的毒物。
毒物的存在让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和小心,以避免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毒物,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毒物中毒的步骤。
一、常见的毒物及危害:1. 家庭清洁剂:各种清洁剂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氨、漂白剂和氯化物。
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呼吸困难和眼睛损伤。
2. 化妆品:某些化妆品中含有有毒物质,如铅和苯。
长期使用可能对皮肤和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农药:农药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和头晕。
4. 食品中的毒素:食品中常常存在一些毒素,如霉菌毒素和重金属。
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二、预防和处理毒物中毒的步骤:1. 预防:a. 确保家中的清洁剂、化妆品和药品都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远离食品。
b. 注意读取和遵循清洁剂、化妆品和药品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签。
c. 建议购买有机和无添加剂的食品,减少接触农药和毒素的概率。
d. 定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和存储状况,避免食用已经变质的食品。
2. 处理毒物中毒:a. 如果接触到了有毒物质,应立即远离所在区域,确保自己的安全。
b. 如果是刺激性物质进入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c. 如果摄入有毒物质,可以尝试用清水漱口,但不要强迫呕吐。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医。
d. 如果遇到中毒症状,如呕吐、昏迷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医。
e. 在等待医疗救助的过程中,应避免进一步接触有毒物质,以免加重中毒症状。
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常见的毒物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通过预防措施,如正确存放和使用家庭清洁剂、化妆品和农药,以及选择安全和健康的食品,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风险。
当不幸接触到毒物时,我们需要根据中毒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步骤,并尽快就医求助。
只有提高对毒物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毒物

毒物分类及诊断资料一览一.毒物的分类:(一)混合分类:1.腐蚀性毒物:以局部腐蚀作用为主要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酚类,硝酸银,铜盐等)2.金属毒物(实质性毒物):以损害器官组织的实质细胞为主,并产生不同程度形态学变化的金属毒物(如:砷,汞,铅,钡等)3.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进入机体发挥作用后,改变脑脊髓功能而出现中毒症状的毒物(如:巴比妥类,各种麻醉剂,兴奋剂,致幻剂,酒精及大部分毒品)4.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进入机体发挥作用后,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缺氧窒息为主要特征的毒物(如: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亚硝酸盐等)5.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6.杀鼠剂7.有毒动物和有毒植物8.细菌和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肉毒杆菌,节菱孢毒素等(二)中国毒物致死与美国差异:美国:止痛药为最常见致死毒物;抗抑郁药物第二位;其他常见毒物依次为:催眠镇静安定药,毒品,心血管药物,酒精,煤气等。
中国:农药,杀鼠剂与有毒动植物中毒常见常见中毒症状及体征可提示的主要毒物:、1.短时间内迅速死亡氰化物,有机磷农药,高浓度一氧化碳或硫化氢吸入等2.神经系统:(1)昏迷:催眠镇静安定药,麻醉药,一氧化碳,硫化氢,酒精,有机磷,氰化物和部分毒品(2)抽搐:番木鳖碱,有机磷,有机氯,氟乙酰胺,毒鼠强,异烟肼,局部麻醉剂,马桑,莽草实等(3)瘫痪:可溶性钡盐,肉毒杆菌毒素,一氧化碳,正己烷,乌头,蛇毒,河豚等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和体征可能由于强酸强碱,金属盐类,有机磷,磷化锌,氟化物,多种有毒动植物等引起4.呼吸系统:(1)呼吸加快:颠茄类,番木鳖碱,咖啡因,甲醇,刺激性气体等(2)呼吸减慢:阿片,海洛因,一氧化碳,催眠药,酒精,豆薯子等(3)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安托,有机磷等5.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可由乌头,氟乙酰胺,夹竹桃和心血管系统药物等毒(药)物中毒引起6.泌尿系统:少尿或无尿可由升汞,四氯化碳,磷化锌,砷化氢,磺胺,蛇毒,鱼胆,斑蝥,雷公藤,关木通和其他金属盐类毒物引起7.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可由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蛇毒,肝素等引起8.皮肤黏膜:(1)发绀:亚硝酸盐,氯酸盐,硝基苯,苯胺等(2)黄疸:磷化锌,四氯化碳。
毒物的名词解释

毒物的名词解释毒物是指对生物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吸入、食入、接触或注射方式进入生物体,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致命。
首先,毒物可以分为天然毒物和人工合成毒物两类。
天然毒物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如某些植物的毒素、动物的毒液等。
人工合成毒物是人类通过化学合成或人为加工制备的物质,如某些药物、化学品等。
毒物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明显的损害效应,常常在接触或摄入后立即或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
而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或反复接触毒物后,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出现的损害效应,如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内脏器官的慢性损害,如肝脏、肾脏等。
毒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两种。
直接损害是指毒物直接与生物体内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相互作用,改变其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间接损害是指毒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致命的代谢产物或破坏正常的代谢循环,导致生物体内部环境紊乱,最终导致损害。
毒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是指毒物剂量与其产生的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随着毒物剂量的增加,毒性效应也会增加,但可能会存在致死剂量和有效剂量之间的差距,即在使生物体产生毒性反应之前,需要达到一定的毒物剂量。
毒物的危害形式主要包括生物毒性、致突变性、致畸形性和致癌性。
生物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损害效应,包括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影响。
致突变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害,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影响后代的正常发育。
致畸形性是指毒物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先天性畸形。
致癌性是指毒物具有致癌的潜能,可能导致肿瘤的形成。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和使用毒物,尽量选择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并且,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药物等,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签使用说明,减少对毒物的暴露和风险。
毒理学毒物分类

掌握毒物分类,让你更好地了解毒理学
毒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了解毒物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了解毒理学知识。
毒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来源分类
毒物可以按照来源分为自然毒物和人工合成毒物。
自然毒物是指
从自然界中提取的有毒物质,如毒蛇的毒液、毒菌的毒素等。
人工合
成毒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或其他人工制造方法制得的有毒物质,如农药、工业废气等。
2.按照作用部位分类
毒物可以按照在人体内所起作用的部位分为神经毒物、肝毒物、
肾毒物、肺毒物等。
神经毒物指的是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毒物,如有机
磷农药、铅等;肝毒物指的是会影响肝脏的毒物,如酒精、五氯酚等;肾毒物指的是会影响肾脏的毒物,如重金属、某些药物等;肺毒物指
的是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毒物,如二氧化硫、氨气等。
3.按照毒性分类
毒物可以根据毒性分为高毒、中毒、低毒,其中高毒指的是对人
体有严重危害的毒物,中毒指的是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毒物,低毒指
的是对人体相对较安全的毒物。
掌握了毒物分类,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毒物中毒事件。
如果你
发现身边有毒物泄漏或误食毒物,请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就医。
毒 物 库(18种)

毒物库阿斯匹林及其它解热镇痛药一、病因与病理阿斯匹林又名乙醚水杨酸,是目前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和良好的抗风湿作用。
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等。
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水杨酸反应(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胃肠、血液、内分泌、代谢及酶等系统)。
二、诊断(一)病史:有应用或误服大剂量药物史。
(二)临床表现: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和代谢变化为主,表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听觉障碍、大量出汗、面色潮红、口渴、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加速和变深。
尚可发生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
有时可发生低血糖或暂时性血糖升高和糖尿。
甚至可发生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抽搐、昏迷、休克和呼吸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血CO2结合力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尿中可有蛋白、红细胞、管型和酮体等。
必要时可做毒物简易鉴定法,如三氯化铁定性试验和血清水杨酸盐测定。
二、急诊处理(l)温水洗胃后给20%药用炭悬液50~l00ml,必要时可酌给硫酸镁导泻。
(2)碱化尿液加速排泄,可给醋唑磺胺(按5mg/kg体重的剂量)和碳酸氢钠。
须注意防止代谢性碱中毒和水肿等。
(3)对症治疗,及时矫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情况;控制抽搐;防治休克和脑水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出血时,可给予大量维生素K静脉注射(先用50mg,每天静脉缓注1次),也可用维生素K3肌注,并可给予其它止血剂;当呼吸增强时禁用呼吸抑制剂,注意防治呼吸衰竭。
(4)有条件时可考虑人工透析疗法,其指征是血中水杨酸盐浓度在1g/L以上时或病人有昏迷、循环障碍、肾疾患等。
另外,除水杨酸类,尚有乙酰苯胺类(醋氨酚与非那西丁)、吡唑酮类(保泰松等)、邻氨苯甲酸类(甲灭酸、氯灭酸等)以及新型非甾体类消炎药炎痛喜康等。
醋氨酚中毒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而出现紫绀,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贫血、肝肾损害等;吡唑酮类对消化道副作用较大,少数病人可产生过敏反应,邻氨苯甲酸类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钠▪ 氰化钾▪ 氰化钙▪ 氰化钡▪ 氰化钴▪ 氰化亚钴▪氰化钴钾▪氰化镍▪ 氰化镍钾▪ 氰化铜▪ 氰化银▪氰化银钾▪氰化锌▪ 氰化镉▪ 氰化汞▪ 氰化汞钾▪ 氰化铅▪氰化铈▪氰化亚铜▪ 氰化金钾▪ 氰化溴▪氰化氢▪ 氢氰酸▪三氧化(二)砷▪亚砷酸钠▪ 亚砷酸钾▪五氧化(二)砷▪ 三氯化砷▪ 亚硒酸钠▪硒酸钠▪硒酸钾▪ 氧氯化硒▪ 氯化汞▪氧氰化汞▪氧化隔▪ 羰基镍▪五羰基铁▪ 叠氮(化)钠▪ 叠氮(化)钡▪叠氮酸▪ 氟化氢▪ 黄磷▪磷化钠▪ 磷化钾▪ 磷化镁▪磷化铝▪ 氟▪氯▪ 磷化氢▪ 砷化氢▪硒化氢▪锑化氢▪ 一氧化氮▪四氧化二氮▪ 二氧化硫▪二氧化氯▪二氟化氧▪三氟化氯▪三氟化磷▪四氟化硫▪ 四氟化硅▪ 五氟化氯▪五氟化磷▪ 六氟化硒▪六氟化碲▪六氟化钨▪ 氯化溴▪ 氯化氰▪溴化羰▪ 氰▪碘化氰▪ 砷▪ 亚砷酸钙▪亚砷酸锶▪亚砷酸钡▪ 亚砷酸铁▪亚砷酸铜▪ 亚砷酸银▪ 亚砷酸锌▪亚砷酸铅▪ 亚砷酸锑▪ 乙酰亚砷酸铜▪砷酸▪ 偏砷酸▪焦砷酸▪砷酸铵▪砷酸铵▪偏砷酸钠▪砷酸氢二钠▪砷酸氢二钠▪ 砷酸二氢钠▪砷酸钾▪种酸二氢钾▪ 砷酸镁▪砷酸钙▪砷酸钡▪砷酸铁▪砷酸亚铁▪ 砷酸铜▪ 砷酸银▪ 砷酸锌砷酸汞▪ 砷酸铅▪ 砷酸锑▪ 三氟化砷▪三澳化砷▪三澳化砷▪三碘化砷▪ 二氧化硒▪亚硒酸▪ 亚硒酸氢钠▪亚硒酸镁▪亚硒酸钙▪ 亚硒酸钡▪ 亚硒酸铝▪亚硒酸铜( B1044 ) ▪ 亚硒酸银( B1045 ) ▪ 亚硒酸铈( B1046 )▪硒酸钡( B1047 ) ▪ 硒酸铜( B1048 ) ▪ 硒化铁( B1049 )▪硒化锌( B1050 ) ▪ 硒化镉( B1051 ) ▪ 硒化铅( B1052 )▪氯化硒( B1053 ) ▪ 四氯化硒( B1054 ) ▪ 溴化硒( B1055 )▪四溴化硒( B1056 ) ▪ 氯化钡( B1057 ) ▪ 铊( B1058 ) ▪氧化亚铊( B1059 ) ▪ 氧化铊( B1060 ) ▪ 氢氧化铊( B1061 )▪氯化亚铊( B1062 ) ▪ 溴化亚铊( B1063 ) ▪ 碘化亚铊( B1064 )▪三碘化铊( B1065 ) ▪ 硝酸铊( B1066 ) ▪ 硫酸亚铊( B1067 )▪碳酸(亚)铊( B1068 ) ▪ 磷酸亚铊( B1069 ) ▪ 铍( B1070 粉末)▪氧化铍( B1071 ) ▪ 氢氧化铍( B1072 ) ▪ 氯化铍( B1073 )▪碳酸铍( B1074 ) ▪ 硫酸铍( B1075 ) ▪ 硫酸铍钾( B1076 )▪铬酸铍( B1077 ) ▪ 氟铍酸铵( B1078 ) ▪ 氟铍酸钠( B1079 )▪四氧化锇( B1080 ) ▪ 氯锇酸铵( B1081 ) ▪ 五氧化二钒( B1082 )▪(三)氯化钒( B1083 ) ▪ 钒酸钾( B1084 ) ▪ 偏钒酸钾( B1085 )▪偏钒酸钠( B1086 ) ▪ 偏钒酸铵( B1087 ) ▪ 聚钒酸铵( B1088 )▪钒酸铵钠( B1089 ) ▪ 砷化汞( B1090 ) ▪ 硝酸汞( B1091 )▪氟化汞( B1092 ) ▪ 碘化汞( B1093 ) ▪ 氧化汞( B1094 )▪亚碲酸钠( B1095 ) ▪ 硝普钠( B1096 ) ▪ 磷化锌( B1097 )▪溴( B1098 ) ▪ 溴化氢( B1099 ) ▪ 锗烷( B1100 )▪三氟化硼( B1101 ) ▪ 三氯化硼( B1102 液化的)▪甲基-双β-(氯乙基)胺盐酸盐( A2004 ) ▪ 乙基-双β(-氯乙基)胺( A2005 ) ▪ 三氯三乙胺( A2006 禁用)▪ 1,2-二溴-3-丁酮( A2007 ) ▪ 氯苯乙酮( A2008 禁用) ▪ 二氯(二)甲醚( A2009 )▪二氯二乙基硫醚( A2010 禁用) ▪ 乙酸三乙基锡( A2011 ) ▪ 四乙基铅( A2012 )▪乙基二氯胂( A2013 ) ▪ 二氯苯肿( A2014 ) ▪ 二苯(基)胺氯胂( A2015 禁用)▪2-氯乙烯基二氯胂( A2016 禁用) ▪ 二苯(基)胺氯胂( A2017 禁用) ▪ 氟乙酸( A2018 )▪氟乙酸钠( A2019 ) ▪ 氟乙酸钾( A2020 ) ▪ 氯甲酸氯甲酯( A2021 )▪氯甲酸三氯甲酯( A2022 禁用) ▪ 异氰酸甲酯( A2023 ) ▪氟代磺酸甲酯( A2024 )▪氟代硫酸甲酯( A2025 ) ▪ 二硫代焦磷酸四乙酯( A2026 ) ▪ 氟磷酸(二)异丙酯( A2027 )▪硫酸(二)甲酯( A2028 ) ▪ 甲基氟磷酸异丙酯( A2029 禁用) ▪ 二甲胺氰磷酸乙酯( A2030 禁用)▪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A2031 禁用) ▪ 甲氟膦酸特已酯( A2032 禁用) ▪ 四氯二苯二噁英( A2033 )▪乙氧啶( A2034 ) ▪ 戊硼烷( A2035 ) ▪ 士的宁( A2036 及其盐)▪乌头碱( A2037 ) ▪ 中乌头碱( A2038 ) ▪ 阿托品( A2039 及其盐)▪茛菪碱( A2040 及其盐) ▪ 东茛菪碱( A2041 及其盐) ▪吗啡( A2042 及其盐)▪海洛因( A2043 及其盐) ▪ 钩吻生物碱( A2044 包括钩吻素甲、乙、丙、戊、子、丑、寅、卯、辰等) ▪ 烟碱( A2045 ) ▪毒扁豆碱( A2046 及其盐) ▪ 毒草碱( A2047 ) ▪ 毛果云香碱( A2048 及其盐)▪藜芦碱( A2049 ) ▪ 原藜芦碱( A2050 含原藜碱A、B) ▪麦角毒碱( A2051 及其盐)▪麦角胺( A2052 ) ▪ 麦角新碱( A2053 及其盐) ▪ 毒芹碱( A2054 及其盐)▪秋水仙碱( A2055 ) ▪ 其它生物碱( A2056 符合A级标准的) ▪ 毒毛旋花甙C ( A2057 )▪毒毛旋花甙K ( A2058 ) ▪ 毒毛旋花甙H ( A2059 ) ▪ 毒毛旋花甙元( A2060 )▪毒毛旋花甙元K ( A2061 ) ▪ 洋地黄毒甙( A2062 ) ▪ 羟基洋地黄毒甙( A2063 )▪地高辛( A2064 ) ▪ 毛花甙 c ( A2065 ) ▪ 海葱甙( A2066 )▪海葱糖甙( A2067 ) ▪ 花青甙( A2068 ) ▪ 其它强心甙( A2069 符合A级标准的)▪黄曲毒素( A2070 含黄曲毒素B、B1、B2、C、C1、G2等) ▪ 河豚毒素( A2071 ) ▪ 脱氧河豚毒素( A2072 )▪甲氧基河豚毒素( A2073 ) ▪ 甲藻毒素( A2074 二盐酸盐) ▪ 蓖麻毒蛋白( A2075 )▪核杀菌素( A2076 ) ▪ 肠毒素( A2077 ) ▪ 响尾蛇毒素( A2078 )▪眼镜蛇毒素( A2079 ) ▪ 肉毒毒素( A2080 ) ▪ 蛤蟆毒素( A2081 )▪箭毒蛙毒素( A2082 ) ▪ 相思豆毒素( A2083 ) ▪ 斑蝥素( A2084 )▪木防己苦毒素( A2085 ) ▪ 镰刀毒素( A2086 ) ▪ 镰刀菌酮x ( A2087 )▪其它生物毒素( A2088 符合A级标准的) ▪ 甲烷磺酰氟( A2089 含量,5%) ▪ 吡唑磷( A2090 含量,5%)▪对氧磷( A2091 含量,3%) ▪ 速灭磷( A2092 含量>5%) ▪丙氟磷( A2093 含量>15%)▪特普( A2094 含量>0%) ▪对硫磷( A2095 含量>4%) ▪治螟磷( A2096 含量>10%)▪丰索磷( A2097 含量>4%) ▪ 果虫磷( A2098 含量>10%) ▪治线磷( A2099 含量>5%)▪田乐磷( A2100 含量>0%) ▪ 甲拌磷( A2101 含量>2%) ▪特丁磷( A2102 含量>10%)▪地虫磷( A2103 含量>6%) ▪ 砜拌磷( A2104 含量>5%) ▪甲氟磷( A2105 含量>2%)▪八甲磷( A2106 含量>18%) ▪ 甲基对氧磷( A2107 含量>10%) ▪ 胺吸磷( A2108 含量>1%)▪碳氯灵( A2109 含量>1%) ▪ 克百威( A2110 含量>10%) ▪涕灭威( A2111 含量>1%)▪毒鼠磷( A2112 含量>10%) ▪ 溴代毒鼠磷( A2113 含量>10%) ▪ 溴联苯杀鼠迷( A2114 含量>0.5%)▪溴敌隆( A2115 含量>5%) ▪ 扑灭鼠( A2116 含量>0.5%) ▪ 捕灭鼠( A2117 含量>0.5%)▪没鼠命( A2118 禁用) ▪ 鼠立死( A2119 含量>2%) ▪ 氟乙酰胺( A2120 禁用)▪杀它仗( A2021 含量>0.5%) ▪ 放线菌(素)酮( A2022 含量>4%) ▪ 六氟丙酮( A2150 )▪羰基硫( A2151 ) ▪ 羰基氟( A2152 ) ▪ 过氯酰氟( A2153 )▪三氟乙酰氯( A2154 ) ▪ 碳酰氯( A2155 ) ▪ 亚硝酰氯( A2156 )▪二氯硅烷( A2157 ) ▪ 乙烯酮( A2158 ) ▪ 重氮甲烷( A2159 )▪全氟异丁烯( A2160 )三氯硝基甲烷( B2134 ) ▪ 二氧化丁二烯( B2135 ) ▪ 4-己烯-1-炔-3-醇( B2136 )▪ 5(氨基)甲基-3-异恶唑醇( B2137 ) ▪ 4,6-二硝基邻甲(苯)酚( B2138 ) ▪ 4,6-二硝基邻甲酚钠( B2139 )▪二硝基邻甲酚铵( B2140 ) ▪ 戊硝酚( B2141 ) ▪ 2,4-二硝基酚( B2142 )▪ N-乙烯基乙撑亚胺( B2143 ) ▪ 甲基苄基亚硝胺( B2144 ) ▪丙撑亚胺( B2145 )▪乳酸苯汞三乙醇胺( B2146 ) ▪ 溴化双吡己胺( B2147 ) ▪一氯乙醛( B2148 )▪丙烯醛( B2149 ) ▪ 二氯四氟丙酮( B2150 ) ▪ 丙酮氰醇( B2151 )▪ 1-羟环丁-1-丁烯-3,4-二酮( B2152 ) ▪ 2-甲基-1-丁烯-3-酮( B2153 ) ▪ 苯(基)硫醇( B2154 )▪ 2-巯基丙酸( B2155 ) ▪ 乙酸汞( B2156 ) ▪ 乙酸甲氧基乙基汞( B2157 )▪氯化甲氧基乙基汞( B2158 ) ▪ 氢氧化苯汞( B2159 ) ▪ 氯化甲基汞( B2160 )▪苯乙酸汞( B2161 ) ▪ 甲基汞( B2163 ) ▪ 二甲基汞( B2163 )▪甲酸亚铊( B2164 ) ▪ 乙酸亚铊( B2165 ) ▪ 丙二酸铊( B2166 )▪硫酸二乙基锡( B2167 ) ▪ 硫酸三乙基锡( B2168 ) ▪ 酸式硫酸三乙基锡( B2169 )▪二丁基氧化锡( B2170 ) ▪ 硫酸三甲基锡( B2171 ) ▪ 乙酸三甲基锚( B2172 )▪四乙基锡( B2173 ) ▪ 氯甲酸-2-乙基己酯( B2174 ) ▪ 氯甲酸环丁酯( B2175 )▪氯甲酸环己酯( B2176 ) ▪ 氯乙酸乙酯( B2177 ) ▪ 氯乙酸乙烯酯( B2178 )▪氰甲基乙酸酯( B2179 ) ▪ 氰基甲酸甲酯( B2180 ) ▪ 氯甲酸甲酯( B2181 )▪氯甲酸乙酯( B2182 ) ▪ 溴乙酸甲酯( B2183 ) ▪ 溴乙酸乙酯( B2184 )▪氯磺酸乙酯( B2185 ) ▪ 3-氯烯腈( B2186 ) ▪ 3-氯丙腈( B2187 )▪羟基乙腈( B2188 ) ▪ 甲基丙烯腈( B2189 ) ▪ 丙腈( B2190 )▪溴苯乙腈( B2191 一溴苯乙腈除外) ▪ 丙烯腈( B2192 ) ▪异氰酸-3-氯-4-甲苯酯( B2193 )▪氟磷酸二乙酯( B2194 ) ▪ 氯代膦酸-L酯( B2195 ) ▪ 2-氯吡啶( B2196 )▪N-正丁基咪唑( B2197 ) ▪ 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 B2198 ) ▪ 乙烯砜( B2199 )▪N—二乙氨基乙基氯( B2200 ) ▪ 乙酰替硫脲( B2201 ) ▪癸硼烷( B2202 )▪马钱子碱( B2203 及其盐) ▪次乌头碱( B2204 及其它乌头类生物碱及其盐) ▪ 可待因( B2205 及其盐)▪二氢可待因( B2206 ) ▪ 盐酸二氢羟可待因酮( B2207 ) ▪乙基吗啡( B2208 及其盐)▪(盐酸)阿朴吗啡( B2209 ) ▪ 二氢脱氧吗啡( B2210 ) ▪ 罂粟碱( B2211 及其它阿片类生物碱(及其盐))▪箭毒( B2212 ) ▪ (氯化)筒箭毒碱( B2213 ) ▪ 氯化琥珀酰胆碱( B2214 )▪氢溴酸后马托晶( B2215 ) ▪ 盐酸吐根碱( B2216 ) ▪ 吐根酚碱(盐酸盐) ( B2217 )▪盐酸育亨宾碱( B2218 ) ▪ 氢溴酸加兰它敏( B2219 ) ▪ 绿藜芦生物碱( B2220 )▪氯化氨甲酰胆碱( B2221 ) ▪ 其它生物碱( B2222 符合B级标准) ▪ 美登木素( B2301 )▪溴化新斯的明( B2302 ) ▪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 B2304 ) ▪扑疟喹啉( B2305 )▪盐酸哌替啶( B2306 ) ▪ 去氧麻黄碱( B2307 及其盐酸盐) ▪ 丝裂霉素C ( B2308 )▪金霉酸( B2309 ) ▪ 肾上腺素( B2310 ) ▪ 抗霉素A ( B2311 )▪放线菌素( B2312 ) ▪ 放线菌素A ( B2313 ) ▪ 放线菌素C ( B2314 )▪放线菌素D ( B2315 ) ▪ 放线菌素J ( B2316 ) ▪ 山道年( B2317 )▪巴豆油( B2318 ) ▪ 溴化吡斯的明( B2319 ) ▪乙酰洋地黄毒甙( B2320 )▪甲基狄戈辛( B2321 ) ▪ 乙酰地高辛( B2322 ) ▪ 吉他林( B2323 )▪沙群海葵毒素( B2324 ) ▪ 赫曲毒素( B2325 ) ▪ 赫曲毒素A ( B2326 )▪赫曲毒素A乙酯( B2327 ) ▪ 环氯素( B2328 ) ▪ 色素霉A3 ( B2329 )▪黄质霉素( B2330 ) ▪ 刺烟氟菌素( B2331 ) ▪ 盐酸库霉素( B2332 )▪比赫罗霉素( B2333 ) ▪ 阿布拉霉素( B2334 ) ▪ 左旋溶肉瘤素( B2335 )▪黄青霉素( B2336 ) ▪ 强心甙( B2337 符合B级标准的) ▪生物毒素( B2337 符合B级标准的)▪抗菌素( B2337 符合B级标准的) ▪ 卡巴醌( B2338 ) ▪ 丙亚胺( B2339 )▪氨氯吡脒(硫酸)苯丙胺( B2340 ) ▪ 杜廷( B2341 ) ▪尿嘧啶芳芥( B2342 )▪异丙基吗啉( B2343 ) ▪ 羟间唑啉( B2344 盐酸盐) ▪ 杰莫灵( B2345 )▪卡氮芥( B2346 ) ▪ 枸缘酸芬太尼( B2347 ) ▪ 1-(2-氯乙基)-3-(β′-D-吡喃葡萄糖基亚硝基脲) ( B2348 )▪法尼林( B2349 ) ▪ 回苏灵( B2350 ) ▪ 阿密替林( B2351 盐酸盐)▪酰胺福林一甲烷磺酰盐( B2352 ) ▪ 氯化二烯丙托锯弗林( B2353 ) ▪ 麦角酰二乙酰胺( B2354 )▪其它有机物( B2355 符合B级标准的) ▪ 久效磷( B2400 含量>25%) ▪ 甲基对硫磷( B2401 含量>15%) ▪苯硫磷( B2402 含量>15%) ▪ 水胺硫磷( B2403 含量>50%) ▪ 蝇毒磷( B2404 含量>30%)▪因毒磷( B2405 含量>45%) ▪ 对溴磷( B2406 含量>90%) ▪ 保棉磷( B2407 含量>20%)▪杀扑磷( B2408 含量>40%) ▪ 氯亚磷( B2409 含量>10%) ▪威菌磷( B2410 含量>20%)▪硫环磷( B2411 含量>15%) ▪ 甲胺磷( B2412 含量>15%) ▪ 益棉磷( B2413 )▪扑打杀( B2414 含量>50%) ▪ 碘吸磷( B2415 含量>75%) ▪ 磷胺( B2416 含量>30%)▪毒虫畏( B2417 含量>20%) ▪ 百治磷( B2418 含量>25%) ▪ 保米磷( B2419 含量>55%)▪丙胺磷( B2420 含量>60%) ▪ 甲基异柳磷( B2421 含量>50%) ▪ 异丙胺磷( B2422 )▪内吸磷( B2423 禁用) ▪ 氧乐果( B2424 含量>90%) ▪甲基氧化乐果( B2425 含量>25%)▪毒壤磷( B2427 含量>30%) ▪ 氯甲硫磷( B2428 含量>15%) ▪ 甲硫磷( B2429 含量>10%)▪乙拌磷( B2430 含量>15%) ▪ 异丙磷( B2431 含量>60%) ▪ 三硫磷( B2432 含量>20%)▪乙硫磷( B2433 含量>25%) ▪ 氯甲磷( B2434 含量>15%) ▪ 灭蚜磷( B2435 含量>30%)▪地安磷( B2436 含量>55%) ▪ 保棉丰( B2437 ) ▪ 发果( B2438 含量>15%)▪伐线丹( B2440 ) ▪ 甲基硫环磷( B2441 含量>90%) ▪苯线磷( B2442 含量>4%)▪0,0-二乙基-S-(对硝基苯基)磷酸酯( B2443 含量>10%) ▪涕巴( B2444 含量>60%) ▪ 硫涕巴( B2445 含量>65%)▪福太农( B2446 含量>15%) ▪ 硫吡唑磷( B2447 含量>20%) ▪ 砜吸磷( B2448 含量>95%)▪氨磺磷( B2449 含量>80%) ▪ 灭克磷( B2450 含量>75%) ▪ 敌敌磷( B2451 含量>15%)▪硫赶甲基内吸磷( B2452 含量>80%) ▪ 艾氏剂( B2453 含量>75%) ▪ 异艾氏剂( B2454 含量105%)▪狄氏剂( B2455 含量>75%) ▪ 异狄氏剂( B2456 含量>5%) ▪ 五氯苯酚( B2457 含量>55%)▪五氯酚钠( B2458 含量>55%) ▪ 赛力散( B2459 含量>35%,禁用) ▪ 西力生( B2460 含量>50%,禁用)▪氰胍甲汞( B2461 含量>55%) ▪ 己酮肟威( B2462 含量>15%) ▪ 灭害威( B2463 含量>60%)▪灭多威( B2464 含量>30%) ▪ 自克威( B2465 含量>25%) ▪ 伐虫脒( B2466 含量>40%)▪肟杀威( B2467 含量>30%) ▪ 抗虫威( B2468 含量>10%) ▪ 沙线威( B2469 含量>10%)▪敌蝇威( B2470 含量>50%) ▪ 腈叉威( B2471 含量>15%) ▪ 恶虫威( B2472 含量>65%)▪异索威( B2473 含量>20%) ▪ 除鼠磷206 ( B2474 含量>35%) ▪ 克灭鼠( B2475 含量>20%)▪杀鼠灵( B2476 含量>2%) ▪ 灭鼠优( B2477 含量>30%) ▪ 安妥( B2478 含量>40%)▪毒鼠硅( B2479 含量>20%) ▪ 氨基硫脲( B2480 含量>25%) ▪ 除鼠磷203 ( B2481 )▪除鼠磷205 ( B2482 ) ▪ 鼠甘伏( B2483 含量>30%) ▪ 灭蚜胺( B2484 含量>15%)▪地乐施( B2485 含量>80%) ▪ 特乐酚( B2486 含量>50%) ▪ 地乐酚( B2487 含量>40%)▪溴胺杀( B2588 含量>65%) ▪ 四氟代朋( B2589 ) ▪ 硫酰氟( B2590 )▪氯甲烷( B2591 ) ▪ 溴甲烷( B2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