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21 丙酮

A c e t o n e

67-64-1 T H I =30 轻度危害(I V 级)

22 丙酮氰醇(按C N 计)

A c e t o n e

c y a n o h y

d r i n ,a s C N

75-86-5 T H I =58 高度危害(I I 级)

23 丙烯醇

A l l y l a l c o h o l

107-18-6 T H I =61 高度危害(I I 级)

24 丙烯腈

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

107-13-1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25 丙烯醛

A c r o l e i n

107-02-8 T H I =59

高度危害(I I 级)

26 丙烯酸

A c r y l i c a c i d

79-10-7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27 丙烯酸甲酯

M e t h y l a c r y l a t e

96-33-3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28 丙烯酸正丁酯

n -B u t y l a c r y l a t e

141-32-2 T H I =45

中度危害(I I I 级)

29 丙烯酰胺

A c r y l a m i d e

79-06-1

T H I =56

高度危害(I I 级)

30 草酸

O x a l i c a c i d

144-62-7

T H I =31

轻度危害(Ⅳ级)

31 重氮甲烷

D i a z o m e t h a n e

334-88-3

T H I =62

高度危害(I I 级)

32

抽余油

(60℃~220℃)

R a f f i n a t e

(50℃~220℃)

T H I =22

轻度危害(Ⅳ级)

33 臭氧

O z o n e

10028-15-6

T H I =49

中度危害(I I I 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34 滴滴涕(D D T )

D i c h o r o d i p h e n y h r i -c h l

o r o e t h o n e (D D T )

50-29-3 T H I =62

高度危害(I I 级)

35 敌百虫

T r i c h l o r f o n

52-68-6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36 敌草隆

D i u r o n

330-54-1 T H I =34 轻度危害(Ⅳ级)

37 碲化铋(按B i 2T e 3计)

B i s m u t h t e l l u r i d e ,a s

B i 2T e 3

1304-82-1

T H I =39 中度危害(Ⅲ级)

38 碘

I o d i n e

7553-56-2 T H I =32

轻度危害(Ⅳ级)

39 碘仿

I o d o f o r m

75-47-8 T H I =46

中度危害(I I I 级)

40 碘甲烷

M e t h y l i o d i d e

74-88-4 T H I =49

中度危害(Ⅲ级)

41 叠氮酸蒸气

H y d r a z o i c a c i d v a p o r

7782-79-8

T H I =61

高度危害(Ⅱ级)

42 叠氮化钠

S o d i u m a z i d e

26628-22-8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43 丁醇

B u t y l a l c o h o l

71-36-3

T H I =25

轻度危害(Ⅳ级)

44 1,3-丁二烯

1,3-B u t a d i e n e

106-99-0

T H I =56

高度危害(Ⅱ级)

45 丁醛

B u t y l a l d e h y d e

123-72-8

T H I =31

轻度危害(Ⅳ级)

46 丁酮

M e t h y l e t h y l k e t o n e

78-93-3

T H I =24

轻度危害(Ⅳ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47 丁烯

B u t y l e n e

25167-67-3 T H I =9 轻度危害(Ⅳ级)

48 毒死蜱

C h l o r p y r i f o s

2921-88-2 T H I =46 中度危害(Ⅲ级)

49 对苯二甲酸

T e r e p h t h a l i c a c i d

100-21-0 T H I =25 轻度危害(Ⅳ级)

50 对二氯苯

p -D i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106-46-7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51 对茴香胺

p -A n i s i d i n e

104-94-9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52 对硫磷

P a r a t h i o n

56-38-2 T H I =66

极度危害(Ⅰ级)

53 对特丁基甲苯

p -T e r t -b u t y l t o l u e n e

98-51-1 T H I =27

轻度危害(Ⅳ级)

54 对硝基苯胺

p -N i t r o a n i l i n e

100-01-6 T H I =53

高度危害(Ⅱ级)

55 对硝基氯苯

p -N i t r o c h l o r o b r n z e n e

100-00-5 T H I =53

高度危害(Ⅱ级)

56 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

氰酸酯

P o l y m e t y h l e n e

p o l y p h e n y l

i s o c y a n a t e (P M P P I )

57029-46-6 T H I =37

中度危害(Ⅲ级)

57 二苯胺

D i p h e n y l a m i n e

122-39-4

T H I =41

中度危害(Ⅲ级)

58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

D i p h e n y l m e t h a n e

d i i s o c y a n a t e

101-68-8 T H I =56 高度危害(Ⅱ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矾铁合金尘

f u m e 、d u s t F e r r o v a n a d i u m a l l o y d u s t 100 酚 P h e n o l 108-95-2 T H I =59 高度危害(Ⅱ级) 101 呋喃 F u r a n 110-00-9 T H I =41 中度危害(I I I 级) 102 氟化氢(按F 计) H y d r o

g e n f l o u r i d e 7664-39-3 T H I =50 高度危害(Ⅱ级) 103 氟化物(氟化钠) F l o u r i d e

T H I =53

高度危害(Ⅱ级)

104 锆及其化合物

Z i r c o n i u m a n d c o m p o u n d s 7440-67-7

T H I =21

轻度危害(I V 级)

105 镉及其化合物

C a d m i u m a n d c o m p o u n d s 7440-43-9

T H I =69

极度危害(I 级)

106 汞-金属汞(蒸汽)

M e r c u r y m e t a l 7439-97-6

T H I =75

极度危害(I 级)

107

汞-有机汞(氯化汞)

M e r c u r y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s

T H I =76

极度危害(I 级)

108

钴及其氧化物(氧化锆) C o b a l t a n d o x i d e s

7440-48-4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109 光气 P h o s g e n e 75-44-5 T H I =65 极度危害(I 级) 110 癸硼烷 D e c a b o r a n e 17702-41-9 T H I =48 中度危害(I I I 级) 111 过氧化苯甲酰 B e n z o y l p e r o x i d e 94-36-0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112 过氧化氢 H y d r o g e n p e r o x i d e 7722-84-1 T H I =29 轻度危害(I V 级) 113 环己胺 C y c l o h e x y l a m i n e 108-91-8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114 环己醇 C y c l o h e x a n o l 108-93-0 T H I =36 中度危害(I I I 级) 115

环己酮

C y c l o h e x a n o n e

108-94-1

T H I =26

轻度危害(I V 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06-44-5

130 甲基丙烯腈

M e t h y l 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

126-98-7 T H I =57 高度危害(Ⅱ级)

131 甲基丙烯酸

M e t h a c r y l i c a c i d

79-41-4 T H I =53 高度危害(Ⅱ级)

132 甲基丙烯酸甲酯

M e t h y l m e t h a c r y l a t e

80-62-6 T H I =58 高度危害(Ⅱ级)

133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G l y c i d y l m e t h a c r y l a t e

106-91-2 T H I =25 轻度危害(Ⅳ 级)

134 甲基肼

M e t h y l h y d r a z i n e

60-34-4 T H I =76

极度危害(Ⅰ级)

135 甲基内吸磷

M e t h y l d e m e t o n

8022-00-2 T H I =27

轻度危害(Ⅳ 级)

136 18-甲基炔诺酮

18-M e t h y l n o r g e s t r e l

6533-00-2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137 甲硫醇

M e t h y l m e r c a p t a n

74-93-1

T H I =49

高度危害(Ⅱ级)

138 甲醛

F o r m a l d e h y d e

50-00-0

T H I =82

极度危害(Ⅰ级)

139 甲酸

F o r m i c a c i d

64-18-6

T H I =61

高度危害(Ⅱ级)

140 甲氧基乙醇

2-M e t h o x y e t h a n o l

109-86-4

T H I =50

高度危害(Ⅱ级)

141

甲氧氯 M e t h o x y c h l o r 72-43-5 T H I =12 轻度危害(I V 级) 142 间苯二酚 R e s o r c i n o l 108-46-3 T H I =37 中度危害(I I I 级) 143 焦炉逸散物

C o k e o v e n e m i s s i o n s ,

T H I =62

高度危害(Ⅱ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按苯溶物计)

a s

b e n z e n e s o l u b l e m a t t e r 144

肼 H y d r a z i n e 302-01-2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145 久效磷 M o n o c r o t o p h o s 6923-22-4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146 糠醇 F u r f u r y l a l c o h o l 98-00-0 T H I =27 轻度危害(I V 级) 147 糠醛 F u r f u r a l 98-01-1 T H I =54 高度危害(Ⅱ级) 148 考的松 C o r t i s o n e 53-06-5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149 苦味酸 P i c r i c a c i d 88-89-1 T H I =32 轻度危害(I V 级) 150 乐果 R o g o r 60-51-5 T H I =44 中度危害(I I I 级) 151 联苯 B i p h e n y l 92-52-4 T H I =42 中度危害(I I I 级) 15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 i b u t y l p h t h a l a t e 84-74-2 T H I =27 轻度危害(I V 级) 153 邻苯二甲酸酐 P h t h a l i c a n h y d r i d e 85-44-9 T H I =32 轻度危害(I V 级) 154 邻二氯苯 o -D i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95-50-1 T H I =44 中度危害(I I I 级) 155 邻茴香胺 o -A n i s i d i n e 90-04-0 T H I =48 重度危害(Ⅱ级) 156

邻氯苯乙烯 o -C h l o r o s t y r e n e 2038-87-47 T H I =5 轻度危害(I V 级)

157 邻氯苄叉丙二腈

o -C h l o r o b e n z y l i d e n e m a l o n o n i t r i l e 2698-41-1

T H I =28

轻度危害(I V 级))

158 邻仲丁基苯酚 o -s e c -B u t y l p h e n o l 89-72-5 T H I =43 中度危害(I I I 级)

159 磷胺 P h o s p h a m i d o n 13171-21-6 T H I =44 中度危害(I I I 级) 160 磷化氢 P h o s p h i n e 7803-51-2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161 磷酸

P h o s p h o r i c a c i d 7664-38-2

T H I =34

轻度危害(Ⅳ级

162 磷酸二丁基苯酯

P h o s p h o r i c a c i d , b u t y l d i p h e n y l e s t e r

2752-95-6

T H I =29

轻度危害(Ⅳ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63

硫化氢 h y d r o g e n s u l f i d e 7783-06-4 T H I =50 高度危害(I I 级) 164 硫酸钡 B a r i u m s u l f a t e 7727-43-7 T H I =37 中度危害(I I I 级) 165 硫酸二甲酯 M e t h y l s u l f a t e 77-78-1 T H I =77 极度危害(Ⅰ级) 166 硫酸 S u l f u r i c a c i d 7664-93-9 T H I =57 高度危害(Ⅱ级) 167 硫酰氟 s u l f u r y l f l u o r i d e 2699-79-8 T H I =32 轻度危害(Ⅳ级) 168 六氟丙酮 h e x a f l u o r o a c e t o n e 684-16-2 T H I =41 中度危害(Ⅲ级) 169 六氟丙烯 h e x a f l u o r o p r o p y l e n e 116-15-4 T H I =32 轻度危害(Ⅳ级) 170 六氟化硫

s u l f u r h e x a f l u o r i d e 2551-62-4

T H I =24 轻度危害(Ⅳ级)

171 六六六

H e x a c h l o r o c y c l o h e x a n e 58-89-9

T H I =48

中度危害(I I I 级)

172 γ-六六六

γ-H e x a c h l o r o c y c l o h e x a n e 58-89-9

T H I =47

中度危害(Ⅲ级)

173 六氯丁二烯

H e x a c h l o r o b u t a d i e n e 87-68-3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174 六氯环戊二烯

H e x a c h l o r o c y c l o p e n t a d i e n e 77-47-4

T H I =45

中度危害(Ⅲ级)

175 六氯萘

H e x a c h l o r o n a p h t h a l e n e 1335-87-1

T H I =35

中度危害(Ⅲ级)

176 六氯乙烷

h e x a c h l o r o e t h a n e ;c a r b o n h e x a c h l o r i d e 67-72-1

T H I =15

轻度危害(Ⅳ级)

177 氯 c h l o r i n e 7782-50-5 T H I =54 高度危害(I I 级) 178 氯苯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108-90-7 T H I =49 中度危害(I I I 级) 179 氯丙酮 C h o l r o a c e t o n e 78-95-5 T H I =55 高度危害(Ⅱ级) 180 氯丙烯

A l l y l c h l o r i d e

107-05-1

T H I =45

中度危害(Ⅲ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81 β-氯丁二烯

C h l o r o p r e n e

126-99-8 T H I =55 高度危害(Ⅱ级)

182 氯化铵烟

A m m o n i u m c h l o r i d e f u m e 12125-02-9

T H I =36

中度危害(Ⅲ级)

183 氯化苦

C h l o r o p i c r i n

76-06-2

T H I =48 高度危害(Ⅱ级)

184

氯化氢 H y d r o g e n c h l o r i d e 7647-01-0

T H I =56 高度危害(Ⅱ级) 盐酸 C h l o r h y d r i c a c i d T H I =50 高度危害(Ⅱ级) 185

氯化氰 C y a n o g e n c h l o r i d e 506-77-4 T H I =72 极度危害(I 级)

186

氯化锌烟 Z i n c c h l o r i d e f u m e 7646-85-7

T H I =54

高度危害(Ⅱ级)

187 氯甲甲醚

C h l o r o m e t h y l m e t h y l e t h e r

107-30-2

T H I =78

极度危害(Ⅰ级)

188 氯甲烷

M e t h y l c h l o r i d e

74-87-3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189 氯联苯(54%氯)

C h l o r o d i p h e n y l (54%)

11097-69-1

T H I =50

高度危害(Ⅱ级)

190 氯萘

C h l o r o n a p h t h a l e n e

90-13-1

T H I =48

中度危害(Ⅲ级) 191 氯乙醇

E t h y l e n e c h l o r o h y d r i n

107-07-3

T H I =57

高度危害(Ⅱ级)

192 氯乙醛

C h l o r o a c e t a l d e n e

107-20-0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193 氯乙酸

C h l o r o a c e t i c a c i d

79-11-8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194 氯乙烯

V i n y l c h l o r i d e

75-01-4

T H I =60

高度危害(Ⅱ级)

195 α-氯乙酰苯 α-C h l o r o a c e t o p h e n o n e

532-27-4 T H I =47 中度危害(Ⅲ级) 196 氯乙酰氯 C h l o r o a c e t y l c h l o r i d e

79-04-9

T H I =51

高度危害(Ⅱ级) 197 马拉硫磷

M a l a t h i o n

121-75-5

T H I =51

高度危害(Ⅱ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98

马来酸酐 M a l e i c a n h y d r i d e 108-31-6 T H I =39 中度危害(Ⅲ级) 199 吗啉

M o r p h o l i n e 110-91-8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200

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

C o a l t a r p i t c h v o l a t i l e s ,a s B e n z e n e s o l u b l e m a t t e r s 65996-93-2

T H I =72

极度危害(Ⅰ级)

201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 n O 2计)

M a n g a n e s e a n d i n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s ,a s M n o 2 7439-96-5(M n ) T H I =41

中度危害(I I I 级)

202-1

钼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 o 计)

M o l y b d e n u m a n d c o m p o u n d s ,a s M o M o l y b d e n u m a n d i n s o l u b l e c o m p o u n d s s o l u b l e c o m p o u n d s

7439-98-7(M o ) T H I =43

中度危害(I I I 级)

202-2 钼(可溶性化合物)

7439-98-7(M o ) T H I =22

轻度危害(I V 级)

203 内吸磷 D e m e t o n 8065-48-3 T H I =55 高度危害(Ⅱ级) 204 萘 N a p h t h a l e n e 91-20-3 T H I =58 高度危害(Ⅱ级) 205 2-萘酚 2-H a p h t h a l e n e 2814-77-9 T H I =20 轻度危害(I V 级) 206 萘烷 D e c a l i n 91-17-8 T H I =49 中度危害(Ⅲ级) 207 尿素

U r e a 57-13-6 T H I =5

轻度危害(I V 级)

208-1 可溶性镍化合物

N i c k e l a n d i n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s ,a s N i c k e l m e t a l a n d i n s o l u b l e

7440-02-0(N i ) T H I =54

高度危害(Ⅱ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c o m p o u n

d s 208-2

不溶性镍化合物

7440-02-0(N i )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209

铍及其化合物(按B e 计)

B e r y l l i u m a n d c o m p o u n d s ,a s B e 7440-41-7(B e )

T H I =61 高度危害(Ⅱ级)

210

偏二甲基肼

U n s y m m e t r i c d i m e t h y l h y d r a z i n e

57-14-7

T H I =57 高度危害(Ⅱ级)

211 铅

L e a d a n d i n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s ,a s P b

7439-92-1

T H I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53 T H I (铅)=49 高度危害(Ⅱ级)

212 氢化锂 L i t h i u m h y d r i d e 7580-67-8 T H I =38 中度危害(Ⅲ级) 213 氢醌

H y d r o q u i n o n e

123-31-9 T H I =43

中度危害(Ⅲ级)

214 氢氧化钾

P o t a s s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1310-58-3 T H I =26

轻度危害(Ⅳ级)

215 氢氧化钠 S o d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1310-73-2 T H I =21 轻度危害(Ⅳ级) 216 氢氧化铯

C e s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21351-79-1 T H I =21

轻度危害(Ⅳ级)

217 氰氨化钙

C a l c i u m c y a n a m i d e

156-62-7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218 氰化氢(按C N 计)

H y d r o g e n c y a n i d e ,a s C N 74-90-8

T H I =61

高度危害(Ⅱ级)

219 氰化物(按C N 计)

C y a n i d e s ,a s C N 460-19-5(C N )

T H I =50

高度危害(Ⅱ级)

220 氰戊菊酯

F e n v a l e r a t e

51630-58-1

T H I =36

中度危害(Ⅲ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221

全氟异丁烯 P e r f l u o r o i s o b u t y l e n e 382-21-8 T H I =61 高度危害(Ⅱ级) 222 壬烷 N o n a n e 11-84-2 T H I =29 轻度危害(Ⅳ级) 223 溶剂汽油 S o l v e n t g a s o l i n e s T H I =33 轻度危害(Ⅳ级) 224

乳酸正丁酯

N -B u t y l l a c t a t e

138-22-7 T H I =16 轻度危害(Ⅳ级)

225

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 C y c l o n i t e (R D X )

121-82-4 T H I =45

中度危害(Ⅲ级)

226 三氟化氯 C h l o r i n e t r i f l u o r i d e 7790-91-2 T H I =62 高度危害(Ⅱ级) 227

三氟化硼

B o r o n t r i f l u o r i d e 7637-07-2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228 三氟甲基次氟酸酯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y l h y p o f l u o r i d e

T H I =44

中度危害(Ⅲ级)

229 三甲苯磷酸酯

T r i c r e s y l p h o s p h a t e 1330-78-5

T H I =43

中度危害(Ⅲ级)

230 1,2,3-三氯丙烷

1,2,3-T r i c h l o r o p r o p a n e 96-18-4

T H I =41

中度危害(Ⅲ级)

231 三氯化磷

P h o s p h o r o u s t r i c h l o r i d e 7719-12-2

T H I =49

中度危害(Ⅲ级)

232 三氯甲烷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67-66-3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233 三氯硫磷

P h o s p h o r o u s t h i o c h l o r i d e 3982-91-0

T H I =40

中度危害(Ⅲ级)

234 三氯氢硅

T r i c h l o r o s i l a n e 10025-28-2

T H I =23

轻度危害(Ⅳ级)

235 三氯氧磷

P h o s p h o r o u s o x y c h l o r i d e 10025-87-3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236 三氯乙醛 T r i c h l o r o a c e t a l d e h y d e 75-87-6 T H I =52 高度危害(Ⅱ级) 237 1,1,1-三氯乙烷

1,1,1-T r i c h l o r o e t h a n e

71-55-6

T H I =53

高度危害(Ⅱ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238

三氯乙烯 T r i c h l o r o e t h y l e n e 79-01-6 T H I =60 高度危害(Ⅱ级) 239 三硝基甲苯

T r i n i t r o t o l u e n e 118-96-7

T H I =69 极度危害(Ⅰ级)

240

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按C r 计)

C h r o m i u m t r i o x i d e 、c h r o m a t e 、d i c h r o m a t e ,a s C r 7440-47-3(C r )

T H I =55

高度危害(Ⅱ级)

241 三乙基氯化锡

C h l o r o t r i e t h y l s t a n n a n e 994-31-0

T H I =39

中度危害(Ⅲ级)

242 杀螟松 S u m i t h i o n 122-14-5 T H I =53 高度危害(Ⅱ) 243 砷化氢 A r s e n i c h y d r i d e 7784-42-1 T H I =53 极度危害(Ⅰ级) 244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A r s e n i c 7440-38-2

T H I =49 极度危害(Ⅰ级) 245

升汞

M e r c u r i c c h l o r i d e s M e r c u r y b i c h l o r i d e

7487-94-7 T H I =58

高度危害(Ⅱ级)

246

石蜡烟 P a r a f f i n w a x e s

64742-43-4(固体石蜡) T H I =22

轻度危害(Ⅳ级)

247

石油沥青烟 P e t r o l e u m a s p h a l t

8052-42-4(石油沥青)

T H I =51

高度危害(Ⅱ级)

248

双(疏基乙酸)二辛基锡 B i s (m e r c a p t o a c e t a t e ) d i o c t y l t i n

26401-97-8

T H I =12

轻度危害(Ⅳ级)

249

双丙酮醇

D i a c e t o n e a l c o h o l 123-42-2

T H I =17

轻度危害(I V 级)

250 双硫醒

T e t r a e t h y l t h i u r a m d i s u l f i d e

97-77-8 T H I =25

轻度危害(Ⅳ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251 双氯甲醚

B i s (c h l o r o m e t h y l )e t h e r 542-88-1 T H I =64

高度危害(Ⅱ)

252 四氯化碳

C a r b o n t e t r a c h l o r i d e

56-23-5

T H I =33

轻度危害(Ⅳ)

253 四氯乙烯

T e t r a c h l o r o e t h y l e n e

127-18-4

T H I =38

轻度危害(Ⅳ)

254 四氢呋喃

T e t r a h y d r o f u r a n

109-99-9

T H I =22

轻度危害(Ⅳ)

255 四氢化锗

G e r m a n i u m t e t r a h y d r i d e

7782-65-2

T H I =54

高度危害(Ⅱ)

256 四溴化碳

C a r b o n t e t r a b r o m i d e

558-13-4

T H I =21

轻度危害(Ⅳ)

257 四乙基铅

T e t r a e t h y l l e r d ,a s P b

78-00-2

T H I =47

高度危害(Ⅱ)

258 松节油

T u r p e n t i n e

8006-64-2

T H I =59

高度危害(Ⅱ)

259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T h a l l i u m a n d s o l u b l e c o m p o u n d s ,a s T I

7440-28-0

T H I =69

极度危害(Ⅰ级)

260

钽及其化合物

T a n t a l u m a n d o x i d e ,a s T a 7440-25-7

T H I =17

轻度危害(Ⅳ)

261 碳酸钠

S o d i u m c a r b o n a t e

497-19-8 T H I =26

轻度危害(I V 级)

262 羰基氟(碳酰氟)

C a r b o n y l f l u o r i d e

353-50-4 T H I =45

中度危害(I I I 级)

263 羰基镍 N i c k e l c a r b o n y l , a s N i

13463-39-3 T H I =78 极度危害(I 级) 264-1 金属锑

A n t i m o n y

7440-36-0

T H I =43

中度危害(I I I 级)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264-2

三氧化二锑 A n t i m o n y (I I I ) o x i d e 1309-64-4 T H I =51 高度危害(I I I 级) 264-3 五氧化二锑 a n t i m o n y p e n t o x i d e 1314-60-9 T H I =41 中度危害(I I I 级) 265-1 铜尘(金属铜尘 c o p p e r 7440-50-8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265-2 硫酸铜 c o p p e r s u l f a t e 7758-98-7 T H I =44 中度危害(I I I 级) 265-3 氧化铜 C o p p e r (I I ) o x i d e 1317-38-0 T H I =31 轻度危害(I V 级) 266-1 钨金属 T u n g s t e n 7440-33-7 T H I =32 轻度危害(Ⅳ级) 266-2 三氧化钨

T u n g s t e n (V I ) o x i d e 1314-35-8

T H I =25 轻度危害(Ⅳ级)

267 五氟氯乙烷

C h l o r o p e n t a f l u o r o e t h a n e 76-15-3

T H I =17

轻度危害(Ⅳ级)

268 五硫化二磷

D i p h o s p h o r u s p e n t a s u l f i d e 1314-80-3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269-1 五氯酚

P e n t a c h l o r o p h e n o l 87-86-5

T H I =68

极度危害(Ⅰ级)

269-2 五氯酚钠

S o d i u m p e n t a c h l o r o p h e n o l 87-86-5

T H I =53

高度危害(I I 级)

270 五羰基铁 I r o n P e n t a c a r b o n y l 13463-40-6 T H I =45 中度危害(I I I 级) 271 五氧化二磷 P h o s p h o r u s (V ) o x i d e 1314-56-3 T H I =31 轻度危害(I V 级) 272-1 1-戊醇 P e n t a n o l 71-41-0 T H I =22 轻度危害(Ⅳ级) 272-2 2-戊醇 2-P e n t a n o l 6032-29-7 T H I =25 轻度危害(Ⅳ级) 272-3 3-戊醇 3-P e n t a n o l 584-02-1 T H I =21 轻度危害(Ⅳ级) 272-4 2-甲基-2-丁醇 t e r t -A m y l A l c o h o l 75-85-4 T H I =21 轻度危害(Ⅳ级) 273-1

正戊烷 n -P e n t a n e

109-66-0

T H I =24

轻度危害(I V 级)

273-2

新戊烷(2,2-二甲基丙烷)

N e o p e n t a n e

463-82-1

T H I =24

轻度危害(I V 级)

毒性分级标准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完整版)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THI).doc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CASNO.l) 毒物危害指数 1 安妥Antu 86-88-4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2 氨Ammonia 7664-41-7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3 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 504-29-0 THI=4 4 中度危害( III 级) 4 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tfamate 7773-06-0 THI=17 轻度危害( IV 级) 5 氨基氰Cyanamide 420-04-2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6 奥克托今Octogen 2691-41-0 THI=12 轻度危害( IV 级) 7 巴豆醛Crotonaldehyde 4170-30-3 THI=51 高度危害( II 级) 8 百草枯Paraquat 4685-14-7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9 百菌淸Chlorthalonil 1897-45-6 THI=33 轻度危害( IV 级) 10 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Barium and soluble THI=44 中度危害( III 级)(按 Ba 计) 7440-39-3(Ba) compunds , ,as Ba 11 倍硫磷Fenthion 55-38-9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2 苯Benzene 71-43-2 THI=68 极度危害( I 级) 13 苯胺Aniline 62-53-3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14 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 101-84-8 THI=21 轻度危害( IV 级) 15 苯硫磷EPN 2104-64-5 THI=54 髙度危害( II 级) 16 苯乙烯Styrene 100-42-5 THI=43 中度危害( III 级) 17 吡啶Pyridine 110-86-1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8 苄基氯Benzyl chloride l00-44-7 THI=63 髙度危害( II 级) 19 丙醇Propyl alcohol 71-23-8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20 丙酸Propionic acid 79-09-4 THI=32 轻度危害( IV 级)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 体、液体或气体)存在。但在生产环境中,随着反应或加 工过程的不同,则有下列五种状态可造成环境污染。 (1)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 μm者,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如制造铅 丹颜料的铅尘、制造氰氨化钙的电石尘等。 根据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 合性粉尘。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 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的,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 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如熔铜时放出的锌蒸气所 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铬时产生的氧化铬烟尘等。

(3)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如铬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中的含苯漆雾等。烟尘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等。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常温常压下的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从预防生产中毒角度出发,按其性质的作用来区分工业毒物较为适宜。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二氧化硫等均属此类毒物。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 (2)窒息性毒物窒息性毒物可分为窒息及化学窒息性毒物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氰

GBZ2.1中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pdf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CAS ) 毒物危害指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安妥Antu86-88-4THI=49中度危害(III 2氨Ammonia7664-41-7THI=51高度危害(Ⅱ级)3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504-29-0THI=44中度危害(III 4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famate7773-06-0THI=17轻度危害(IV 级)5氨基氰Cyanamide420-04-2THI=49中度危害(III 6奥克托今Octogen2691-41-0THI=12轻度危害(IV 级)7巴豆醛Crotonaldehyde4170-30-3THI=51高度危害(Ⅱ级)8百草枯Paraquat4685-14-7THI=45中度危害(III 9百菌清Chlorthalonil1897-45-6THI=33轻度危害(IV 级) 10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按 Ba Barium and soluble compunds,as Ba 7440-39-3(Ba)THI=44中度危害(III 级) 11倍硫磷Fenthion55-38-9THI=46中度危害(III 12苯Benzene71-43-2THI=68极度危害(I 级)13苯胺Aniline62-53-3THI=51高度危害(Ⅱ级)14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101-84-8THI=21轻度危害(IV 级)15苯硫磷EPN2104-64-5THI=54高度危害(Ⅱ级)16苯乙烯Styrene100-42-5THI=43中度危害(III 17吡啶Pyridine110-86-1THI=46中度危害(III 18苄基氯Benzyl chloride100-44-7THI=63高度危害(Ⅱ级)19丙醇Propyl alcohol71-23-8THI=45中度危害(III 20丙酸Propionic acid79-09-4THI=32轻度危害(IV 级)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 (2)酸: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 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 钠 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 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 氯化铵NH4NO3 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 铜 (5)有机物: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 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 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 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 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 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化学式名称俗称化学式名称俗称

国内外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欧盟理事会《关于统一危险物质分类、包装与标志法律法规指令(2000/33/EEC)》.

工业毒物的分类有哪些

工业毒物的分类有哪些 工业毒物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一般分为: ①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 ②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③强酸和碱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 ④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 ⑤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⑥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类、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⑦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⑧染料及中问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靶器官)可分为: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毒物具有二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或全身性作用。 工业毒物的形态有哪些 1.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为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气溶胶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医|学教育网整理,直径大多数为0.1 μm~10 μm.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问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

各种化学物质的味道

HCl(盐酸) 稀:比较酸,感觉嘴里滑溜溜的,典型的呕吐物感,微辣。 浓:极度的酸,吐掉以后回味苦,然后整个嘴里发凉,10分钟后好转。 H2SO4(硫酸) 稀:淡淡的酸味,回味感觉油腻,微热,甜,无任何不适感。 较浓的(40%左右的):超烫,感觉喝烫稀饭了,然后微甜感和痛感并存,持续2天才退。 HNO3(硝酸) 稀:先是苦,然后整条舌头麻了,然后痛,起了白斑,持续疼痛,3-4天后消退,同时嘴里感觉大吸了一口汽车尾气。 氨水NH3.H2O 稀:氨气的味道大家都很熟悉,一般化肥厂附近都能闻到。 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极度刺激呼吸道,以致暂时无法呼吸,气管轻度发炎,咳嗽,严重可致呕吐。 NaOH(氢氧化钠) 稀:基本上同浓的Na2CO3(我尝过,咸的),多一些辣感(对蛋白质腐蚀性强的都会有辣感)。 浓:含在嘴里十分的辣(可能是已经反应起来了) 然后舌头烧坏,呈黄色,肉腐烂,1个月不能说话,口里有赤痛感而且舌头麻木,有辛辣感。半年后出院,说话变得不准,味觉几乎消失,嘴部留下疤痕。 CuSO4(硫酸铜) 一开始没味道,吐出后回味淡淡的苦涩。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非常轻微的酸,发涩,有股铜钱的味道。 工业酒精

工业酒精主要是乙醇,并含有不超过4%的甲醇。 喝过少许以后,有强烈的醉酒感,2小时后感到头痛,恶心,眩晕并伴有呕吐,视线略显模糊,保持身体平衡很吃力。喝过烈性酒(乙醇含量>60%)和碳酸氢钠(小苏打)混合溶剂后,状况明显好转。 氰化物(CN) 苦杏仁,大约只有60%左右的人可以闻到这种苦杏仁味 MgCl2 苦 BaCl2(氯化钡) 极苦咸,大约相当于MgCl2的加强版 CCl4(四氯化碳) 整个嘴里感到烧塑料的味道,极浓郁,吐掉以后出现说不出的怪异甜味,直感觉全身松软 Na2O2(过氧化钠) 一般的咸(Na盐基本都这个味道)。 无水酒精 嘴里完全没味道,之后花露水的味道在鼻子里挥之不去。 FeCl3(氯化铁) 凉,然后酸,与硬币放嘴里感觉差不多(Fe盐都这味道)。 AgNO3(硝酸银) 没味道。 稀Br2(溴)水溶液 极其浓重味道,感觉像汽车尾气与松节油混合的味。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 (一)工业毒物的形态 1.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为直径小于O.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气溶胶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m~10m。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问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 工业毒物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一般分为:

①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 ②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③强酸和碱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 ④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 ⑤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⑥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类、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⑦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⑧染料及中问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靶器官)可分为: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毒物具有二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或全身性作用。

GA57-1992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GA57-92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Levels,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Hypertoxic Substance 自 1993-7-1 起执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剧毒物品定义、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机关对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 GB7694-87 危险货物命名原则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6944-86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 3 术语、符号 急性口服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成熟的雌雄性白鼠做试验,经口摄入,在14天内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剂量,结果以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mg/kg)。 急性皮肤接触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白兔裸露的皮肤上持续接触24小时,在14天内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剂量。结果以每公斤体系的毫克数表示(mg/kg)。 急性吸入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成熟的雌雄性白鼠做试验,连续吸入1小时后,在14天内最可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的蒸气烟雾粉尘的浓度。就粉尘和烟雾而言,试验结果以每升空气中的毫克数表示(mg/L)。就蒸气而言,试验结果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毫升数表示(mL/m3)。 V:指20℃时,标准大气压下的饱和蒸气浓度以每立方米的毫升数为单位。 4 剧毒物品定义 指少数侵入机体,短时间内即能致入(编者注:应为“人”字)、畜死亡或严重中毒的物质。 剧毒物品动物试验中,经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mg/kg的固体、液体,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C≤2mg/L 的固体或液体,以及吸入半数致死浓度符合下述标准液体或气体: V≥LC和LC≤300mL/m3 5 剧毒物品的分级 5.1 以急性毒性指标为主,适当考虑剧毒物品的的理化性质和其它危险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将剧毒物品分为A、B两级。 5.1.1 A级剧毒物品:具有非常剧烈的毒害危险,急性毒性符合5.2项中A级标准的;或急性毒性符合5.2项中B级标准,无明显颜色、气味、味道,易被用于投毒破坏的,及具有遇水燃烧、爆炸、催泪等其它危险性质,易引起治安灾害事故的。 5.1.2 B级剧毒物品:具有严重的毒害危险,急性毒性符合5.2项B级标准,可能引起治安灾害事故的。 5.2 剧毒物品急性中毒性分级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844-85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1基本定义 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 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 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症状、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分级依据 3.1急性毒性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 慢性中毒后果 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 致癌性 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 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剧毒物品分级 分类与品名编号

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GA57-9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剧毒物品定义、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机关对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 GB7694-87危险货物命名原则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 3 术语、符号 急性口服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成熟的雌雄性白鼠做试验,经口摄入,在14天内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剂量,结果以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mg/kg)。 急性皮肤接触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白兔裸露的皮肤上持续接触24小时,在14天内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剂量。结果以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mg/kg)。 急性吸入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C50:用成熟的雌雄性白鼠做试验,连续吸入1小时后,在14天内最可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的蒸汽、烟雾或粉尘的浓度。就粉尘和烟雾而言,试验结果以每升空气中的毫克数表示(mg/l)。就蒸汽而言,试验结果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毫升数表示(ml/m3)。 V:指20℃时,标准大气压下的饱和蒸汽浓度以每立方米的毫升数为单位。 4 剧毒物品定义 指少数侵入机体,短时间内即能致人、畜死亡或严重中毒的物质。 剧毒物品动物试验中,经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的固体、液体,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C≤2mg/l的固体或液体,以及吸入的半数致死浓度符合下述标准液体或气体:V≥LC 和LC≤300ml/m3 5 剧毒物品的分级 5.1以急性毒性指标为主,适当考虑剧毒物品的理化性质和其它危险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将剧毒物品分为A、B两级。 5.1.1A级剧毒物品:具有非常剧烈的毒害危险,急性毒性符合5.2项中A级标准的;或急性毒性符合5.2项中B级标准,无明显颜色、气味、味道,易被用于投毒破坏的,及具有遇水燃烧、爆炸、催泪等其它危险性质,易引起治安灾害事故的。 5.1.2B级剧毒物品:具有严重的毒害危险,急性毒性符合5.2项B级标准,可能引起治安灾害事故的。 5.2 剧毒物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 性分级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 ’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标准类)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3.63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 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 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 3.1急性毒性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 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 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 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一、有毒气体 1.CO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很大,它是煤气中的主 要成分之一,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也产生大量的CO。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氧气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造成中毒。 CO轻度中毒时,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虚弱无力,不能主动脱离现场,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勿使受冻; (2)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立即送医院。 2. 氯气,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一旦泄露沿地面流动。它是强氧化剂, 溶于水,有窒息臭味。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氯气不得超过0.002mg/L。含量达3mg/L 时,即使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引起化学灼伤而迅速死亡。 发现氯气中毒时要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 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使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结合(生成FeS沉淀)酶活动性减弱。硫化氢浓度低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因硫化氢有恶臭,一旦发现其气体应立即离开现场,对中毒严重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急送医院。 4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037,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棕色气体,有腥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39.在用高氯酸、硫酸及硝酸消化有机物样品时,能产生大量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中毒表现为对深度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 严重者则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并急送医院急救。 5.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点 为44.8℃,高温时冒白烟。在处理样品时为了除去低沸点的酸,常用硫酸,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 这两种气体对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 在工作中接触以上毒气时,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 二、酸类 1.硫酸、硝酸、盐酸这三种酸是分析实验中最常用的强酸。眼粘膜、鼻粘膜及呼吸 道等受三酸蒸汽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症。如触及皮肤,轻者发红肿痛,重者烧成水 泡,周围大量充血,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似烫伤症状。硫酸侵害的皮肤结褐色痂,硝酸则结黄痂,盐酸侵害的皮肤仅仅有些发红。 误食以上酸类,会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强烈灼伤,以硫酸为 最强烈。 受到三酸伤害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用20g/L的小苏打水冲洗患部。

生产性毒物分类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一是按照存在形态分类: 固态:如氰化钠、对硝基氯苯。 液态:如苯、汽油 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通常蒸汽压的液体也是毒物,如氯丙烯。 蒸汽: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或液体的物质,由固体升华或液体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蒸汽。如苯蒸汽、汽油蒸汽等。金属汞也可变为汞蒸气。 雾:通常称为气溶胶,系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液滴。如各种酸蒸气冷凝的酸雾、喷漆作业中苯的漆雾等。 烟:系指直径小于0.0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融铅时产生的铅尘。 气溶胶: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为0.001~0.01(μm)的固体微粒,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颗粒统称为气溶胶。化工行业常见的有含铅、铬的颜料粉尘等。 二是按化学构成分类: 金属与类金属:如铅、苯、锰、砷等。 有机化合物:如苯、苯胺、四氯化碳等。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指分子量高达几万乃至几百万的大分子量化合物。如天然气、煤焦油、石油裂解气等。高分子化合物均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过聚合或缩合而成。如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聚丙烯腈的单体丙烯腈(jing).此外还有稳定剂、固化剂、发泡剂、溶剂等。 三是按用途分类: 有机溶剂。工业生产中经常应用的有机溶剂有百余种。如芳香烃(ting)的苯、甲苯、四氯化碳等,脂肪烃的汽油、煤油等。 农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及其他有害植物,调剂植物生产的药剂。如滴滴涕(DDT)、六六六、杀虫眯、巴丹、溴甲烷

等。 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如盐酸、硫酸、磷酸和纯碱,有机化工原料如苯类、烯类、醛类、酚类。 四是按对人体的危害分类: 窒息性气体:指能使机体发生缺氧的气体,可分为单纯性缺氧和化学性缺氧两类,前者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后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刺激性气体:指对眼或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的化学性气体或蒸汽。如氟化氢、氨、氯、光气、臭氧等。 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的毒物:如苯、苯胺、砷化氢等。 主要作用于肝脏系统的毒物: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三硝基甲苯等。 可作用于心肌的毒物:如一氧化碳、氨、有机氟的裂解气及热解物。 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物:如铅、汞、锰、丙烯酰(xian)胺、有机磷、氟乙酰胺等。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 兔经皮 LD 50(mg/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50 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 死剂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 <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 >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 口 LD 50(mg/kg) 6只大鼠吸入 4小时,死亡 2~4只的浓度 (ppm) 兔经皮 LD 50 (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 g/kg(g/60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 <5 5~ 44~ 350~ 2180~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250 >10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最新整理各种化学物质的颜色总结

各种化学物质的颜色总结 丰富多彩的颜色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Cu2O(红色固体);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MnO4—(紫红色溶液)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S(黄色固体); 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碘酒(黄褐色); 久置的KI溶液(黄色)(被氧化为I2); Na的焰色反应(黄色);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Fe3+的水溶液(黄色); 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

K2MnO4(绿色);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7.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6.蓝色: 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Co2O3(蓝色); O2(液态——淡蓝色); 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7.黑色: FeO;Fe3O4;FeS;CuO;CuS;Cu2S;MnO2;C粉; Ag2S;Ag2OPbS;AgCl、AgBr、AgI、AgNO3光照分解均变黑;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8.白色:常见白色固体物质如下(呈白色或无色的固体、晶体很多): AgCl;Ag2CO3;Ag2SO4;Ag2SO3;BaSO4;BaSO3;BaCO3; Ba3(PO4)2;BaHPO4;CaO;Ca(OH)2;CaCO3;MgO;Mg(OH); MgCO3;Fe(OH)2;AgOH;PCl5;SO3;三溴苯酚CuSO4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 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 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整理)化学毒物的分类及其危害.

化学毒物的分类及其危害 一、毒物的概念 ●凡是量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能引 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者,称为毒物。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并能引起人体损害的化学物质。 二、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一)按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如下: ●固态。例如,氰化钠、对硝基氯苯。 ●液态。例如,苯、汽油。 ●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一氧化碳、氯气、氨气、硫化氢等。 ●蒸气。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或液体的物质,由固体升华或液体蒸发而形成的气 体,称为蒸气。如苯蒸气、汽油蒸气、磷蒸气等。金属汞也可变成汞蒸气。 ●雾。通常称为气溶胶,系指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液滴,多为高沸点的液体加 温蒸气然后冷凝而成。如各种酸蒸气冷凝的酸雾、喷漆作业中苯的漆雾等。 ●烟。系指直径小于0.1um的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冶炼金属时,高温熔化 的金属散出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如熔铅时产生的铅烟。 ●气溶胶。系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10um的固体微粒,悬浮于空气中的粉 尘、烟和雾等颗粒统称为气溶胶。 ●由于行业不同、工种不同,接触毒物的形态也往往不同。即便是同一种毒物, 如铅,也可有铅烟与铅尘之分。 ●(二)按化学构成: ●金属与类金属。如铅、汞、锰、砷、磷等。 ●有机化合物。如苯、二硫化碳、苯胺,四氯化碳、汽油等。 ●高分子化合物有关单体。商分子化合物是指分子量高达几百乃至几百万 的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均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过聚合或综合而成。

●(三)按用途,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如下: ●有机溶剂。工业生产中经常应用的有机溶剂有百余种。如芳香烃:苯、甲苯、 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等。 ●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 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如常见的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 ●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如三酸(盐酸、硝酸、硫酸)和二碱(纯碱、烧碱); 有机化工原料,如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二醛(甲醛、丙烯醛)和二酚(酚、甲酚)。 ●(四)按对人体危害,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如下: ●窒息性气体。单纯性缺氧、化学性缺氧,也就是“内窒息”。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化学性气体或蒸气。 ●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的毒物。如苯、苯胺、砷化氢等。 ●主要作用于肝脏的毒物。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三硝基甲苯等。 ●可作用于心肌的毒物。直接损害心肌的毒物有砷、钡、有机汞、氯乙烷等;间 接损害心肌的毒物有一氧化碳、氨、有机氟、有机氟的裂解气及热解物、裂解残液气等。 ●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物。有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锰及四乙基铅、有机 汞、有机锡等。有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有机化合物,如二硫化碳、正已烷、丙烯酰胺等;农药,如有机磷、氟乙酰胺等。 三、生产性毒物的分布特点 ●分布面广 ●多种毒物同时存在 ●在化工厂的生产环境空气吵,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中,甚至还有其他 职业危害因素。因此,在实际中需考虑毒物的联合作用。 ●接触毒物的浓度或剂量与工种有关。 四、毒物的危害 ●(一)毒性指标 ●毒性是化学物质损害机体的能力,在毒物的影响下,机体表现出各种功 能障碍,或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体内稳态能力降低以及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敏感性增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