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浪漫主义的手法共18页
蜀道难详解-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
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
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
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
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
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
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PPT《蜀道难》唐·李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详解(浪漫主义风格,词类活用,写作思路,使动用法,意动用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 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 __浪__漫__主__义___ 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 _雄__健___奔__放___,色调___瑰__玮__绚__丽___,语言__清__新__自__然____,是继屈原以 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赞扬 )劳动人民 __改__造___自__然___的( 勇敢)精神。
鉴赏
❖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用了“六龙回日”的__神__话__故__事___,作者还用了_上___下__对__举___的
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 蜀道的( 危 )和( 高 ),令人心惊肉跳。
《蜀道难》
太白山 长安
青泥岭
大巴山秦岭剑阁
青 藏 高
蜀 中
成 都
巫 山 山 长江
北原
脉
云贵高原
西
东
南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 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 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 白初入长安之作。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 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在早上;在晚上 使……凋谢
(9)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滚动 (10)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发愁
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本文的写作思路
这首诗是按__由___古__及__今___的思路,__由__秦___入__蜀___的线 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 本诗的主旋律是:___蜀__道__之__难__,___难__于__上__青___天__!___
蜀道难——浪漫主义手法共20页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李白的成名之作当属《蜀道难》,其文章特点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想象手法来表现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
同时,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纵横飞扬的文采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的艺术世界,下面来谈谈蜀道难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赏析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的少有往来的句子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来”,即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则指秦的关塞,即秦地,因其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也就是人员往来。
该句直译就是“四万八千年以来,蜀与秦地就没有人员往来”。
其言“四万八千岁”,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而“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又反衬出蜀道”危乎高哉“之难。
以《蜀道难》为例解读李白式的浪漫主义

受巴蜀宗教文化的影响较深,他相信神仙意境,自称酒
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没有艺术的想象,也就没
仙。因其神情不凡而又诗酒风流,著名的道士司马承
有艺术本身。诗歌创作以其强烈的抒情性和情景感, 祯谓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梦游天
也非常需要想象来拓展其艺术表现的领域,想象可以
①首先恭喜你!你又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令人羡
慕。老师也想跟你学习打乒乓球呢,你真厉害!
②从你的习作中我知道了比赛结果,但如果你能
流等意象,渲染了空旷寂静的意境,营造了惨淡悲凉的
艺术氛围,表达出对朋友入蜀的担忧。没有感情的内
在因子,就难以写出如此有生命力的景物。作者借险
峻的蜀道还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万一有人据险守
关,便会为非作歹。此作也借蜀道之难,写出仕途之路
的坎坷,对朋友的担心其实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
的迷惘和担忧。
李白的豪迈不同于苏轼的旷达洒脱的豪迈,也不
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这些神话传说的运用,
难,难于上青天”,并用“尔来四万八千岁”揭示历史的
拓宽了《蜀道难》的意境空间,使这首诗不再局限于对
久远,用“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
蜀地的简单景物描写,而是有了历史和文化的双重韵
规啼夜月,愁空山”来描写蜀道之中哀怨的飞禽,又用“
味,时空的界限也被打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7
读写频道
出蜀地山川的壮美雄奇。无论是描写蜀道的难行,山
岭的高险,还是表现河川的迂回,都饱蘸情感之墨,胸
胆开张,血脉偾发,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作
蜀道难——浪漫主义手法

启示:现代文学创作可 以借鉴《蜀道难》的浪 漫主义手法增强作品的 艺术性和感染力
对提升读者审美能力的贡献
丰富想象力:通过浪漫 主义手法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让读者感受到诗歌 的意境和魅力。
情感共鸣:通过浪漫 主义手法让读者感受 到诗人的情感与诗人 产生共鸣提升读者的 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通过浪漫 主义手法让读者感受 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提 升读者的审美能力。
丰富作品内涵
运用夸张、想 象等手法使作 品更具有艺术
感染力
通过描绘蜀道 的艰难险阻表 达对自然、人 生的敬畏和感
慨
运用神话、传 说等元素使作 品更具有神秘 感和传奇色彩
通过对蜀道的 描绘表达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
和赞美
提升作品审美价值
通过描绘蜀道的险峻、奇特 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传承:通过浪漫主 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 读者的审美能力。
汇报人:
运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 元素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蜀道的描绘表达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 激发了后世文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丰富了后世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创新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如运 用浪漫主义手法使作品更具艺 术感染力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强调个人情感 和主观体验
追求自由、个 性和理想
注重自然和超 自然的描绘
运用夸张、比 喻等修辞手法
强调想象力和 创造力
追求美的艺术 效果
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
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和理 性主义强调情感和直觉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1蜀道难·其二南北朝萧纲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蜀道难·其二》译文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
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蜀道难·其二》注释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蜀道难·其二》赏析诗文所写场景扩大。
用“巫山”和“巴水”二词描画出整个长江三峡。
巴水:此处指三峡之水,所谓“三回曲”言其迂回曲折。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江水》称三峡全长七百里,此为古人估测之数。
解放后实测为一百九十三公里。
后两句诗,在前面描画的场景之中,更是注入了声和情。
江岸传来的笛声时低时高,悠扬婉转,猿声凄清,时断时续,山谷传响,长鸣不绝。
点化古《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句,意在抒写心中幽情,景、声、情三者融为一体,音律和谐,营造出—片清丽忧伤的新境界来,令人回味无穷。
《蜀道难·其二》简析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
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2蜀道难·其二南北朝:萧纲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译文及注释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
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

《蜀道难》艺术⼿法赏析《蜀道难》艺术⼿法赏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诗⼈李⽩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势,借以歌咏蜀地⼭川的壮秀,显⽰出祖国⼭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了诗⼈的浪漫⽓质和热爱⾃然的感情。
下⾯是⼩编整理的《蜀道难》艺术⼿法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李⽩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胆的夸张⽽引⼈⼊胜、给⼈回味。
《蜀道难》更是将李⽩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的诗⾥,想象与夸张的运⽤很独特,同时两者⼜往往是融为⼀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
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法的运⽤,可将之分为两类: ⼀类是神话式想象,即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引⼈想象。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
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我们却能随着诗⼈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活之艰难。
五丁开⼭的故事只是⼀个美丽⽽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为开辟蜀道⽽失去⽣命,为全诗增添⼀种朦胧之感。
引⽤六龙的神话是说,即使这样⾼⾏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标之⼭,可见蜀道之⾼,上通青天了。
诗中运⽤这⼀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类是写实式想象。
李⽩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
这种想象是从诗⼈主观⾓度出发,使⽤⼀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可谓⼀唱三叹,同时⼜给读者造成切实的想象:要翻越蜀道,⽐登天还难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险?诗⼈的回答是,“西当太⽩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