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综述

关于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综述
关于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综述

关于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李必武

指导教师刘庆友

摘要:旅游度假区主要以度假山庄,旅游度假村等名称出现,本文借助相关方面的文献,对我国的旅游度假区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现状及发展中所面临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旅游度假区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 指出了各自的研究及关注的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旅游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以望加强对我国旅游度假区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现状;问题;对策

The Overview to Actuality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the Tourism Resort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Li Biwu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The tourism resort area refers to resort, tourism village. on the basis of searching relevant literatures,this paper summarized all the aspects of tourism resort,especially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ppeared in its development. And also analyze the influence the problems caused, in order to attain further knowledge about the tourism resort of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conclusion of the literature. Keywords: tourism resort; actualit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旅游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高速发展, 国际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已经形成并驾齐驱的态势。旅游度假区作为目的地在旅游业中承担着重任,旅游度假区建设在我国历时9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旅游环境实况,深入地了解旅游度假区及客观地分析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一、概念和功能

旅游度假区在我国兴起较晚,目前对其概念、功能等基本理论的界定仍然不很明确统一。有关旅游度假区的概念,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有多种理解和阐释。

Chuck Y.Gee认为: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原则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愉快欢乐感的环境。在实践中,通过提供娱乐设施和服务项目,创造愉快,宁静(或兴奋)的环境,尤其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水平的服务[1]。这一定义强调

了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并且从特征和性质的角度对旅游度假区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旅游度假区多建立在风景优美的地区,这就使旅游度假区和旅游风景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容易混淆。

毛建华与陈东田等结合我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在2001年对旅游度假区概念的解释。他们认为:旅游度假区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为游憩休闲、修学、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能够提供相当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2]。

赵平在《从概念和功能看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里根据国外旅游度假区的功能构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为六小类:一是度假居住区指度假别墅、度假公寓、度假屋村、休养所、生活居住区。二是综合服务区本区后勤服务厂区。三是游览观光区自然观光、自然游乐、文物古迹观光、人工游乐等。四是文化娱乐区影视、电子游戏、室内娱乐健康中心、夜总会、特色表演项目等。五是运动区水上运动、泳浴、冰上运动、沙滩运动陆上运动。六是其它有特色或必要的功能。其中度假居住区和综合服务区是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功能,是休闲度假的基本条件,其它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观光、娱乐健身功能[3]。

二、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和开发现状

A ndreas Papatheodo rou通过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研究指出,从出现时间的先后来看, 温泉旅游度假区出现最早, 随后依次出现海滨、滑雪以及其它类型的旅游度假区。从经营季节上看, 旅游度假区是由夏季型发展到冬季型, 再发展到四季型。温泉、海滨旅游度假区属于夏季型, 滑雪旅游度假区属于冬季型, 夏季或冬季型适当扩展冬季或夏季项目, 就会延长旅游季节, 从而变成四季型。从空间上来看, 欧洲最早开发旅游度假区, 然后依次向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传播”。如果将古代园林看成是旅游度假区的雏形, 则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的[4]。

而王国新的《国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分析》和周霄,夏沫在《中国海滨度假旅游的现状、趋势与创新对策》里把我国历史上旅游度假区的基本特点归纳总结为: (1)度假旅游者的范围极为有限, 是少数人的行为, 缺乏大众性, 缺乏产业特点, 只能认为是旅游度假区的雏形。魏晋南北朝以前, 能度假的主要为皇家贵族, 魏晋南北朝之后范围扩大到士大夫阶层。

(2)康体休闲活动由早期的狩猎、通神、生产、游乐逐步演变成单纯的游赏娱乐, 游憩功能进一步强化而居于主导地位。

(3)度假区多为园林形式, 类型相对单调; 而夏季的避暑设施、苑囿设施以及游乐场设施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4)由于全国夏季气温普遍偏高,山地避暑型旅游度假区在近现代开发的相对较多, 比较著名的有江西庐山、信阳鸡公山等。

(5)就海滨和滑雪两种在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度假区类型来说, 海滨旅游度假区有个别的开发, 而滑雪在我国历史上基本属于空白[5]。

薛兵旺阐述总体来看, 目前是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和环城休闲度假旅游独领风骚, 山地型旅游度假村相对衰落, 其它新类型积极涌现。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周围的度假区和主题园尤如众星捧月散布在城市周围, 形成环城游憩带, 是短线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主流, 其中的高尔夫球场专项度假旅游产品相对比较成熟。辽东半岛海滨、渤海湾海滨、山东半岛海滨、浙东南海滨、闽东海滨、珠江三角洲海滨、广西北海海滨这七大海滨中, 旅游度假区得到了较具规模的开发, 初步形成七大海滨度假旅游带, 是长线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核心。环城游憩带和海滨度假旅游带共同主导着我国目前的

长、短线度假旅游产品。山地型避暑度假旅游产品虽然衰落的不少, 新开发的还在继续, 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时期, 未来的旅游功能需要扩展, 不能只局限于避暑, 要广泛提供户外特色康体休闲健身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滑雪旅游客源市场和滑雪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 人造冰雪机和室内滑雪场的扩张, 滑雪旅游有望成为我国度假旅游产品的第三大品牌。温泉度假旅游由于受地热资源的制约, 虽在快速发展, 总体上的后劲不如滑雪[6]。

另外, 依托森林、草原、湖泊、古迹等旅游资源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单体。目前, 从全国范围来看,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缺乏大型国际性的综合性旅游地式的度假区。

刘家明在《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里把我国目前的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为五类来表述:

(1)成熟型。这类度假区区位条件较好,开发建设投入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食宿、康体娱乐、休闲、会议设施比较完备,能真正起到休闲度假的功能,吸引大批国内度假旅游者和部分国际客源。

(2)功能转换型。由于不了解国际上度假旅游消费的特点,仅凭想象设计、盲目投资,建设出一些连大众游客都感觉不对路的所谓度假设施。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广州南湖、福建武夷山也是类似的情况。

(3)观光型。太湖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吸引大批旅游者来领略太湖的美景。但是由于只看重自然条件,度假休闲的配套设施开发不足,造成无锡和苏州的太湖度假区,游客大部分以观光为主。

(4)待调整型。此外各种建筑物片面追求土地的经济利益和异国情调,布局、造型等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结果项目失败且破坏了资源,现在开始按旅游度假区的模式进行二期开发,更加看重资源保护与休闲度假功能的开发。

(5)待开发型[7]。

三、目前我国旅游度假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度假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又杂,但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类:

耿逸冉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探析》中指出旅游度假区发展过程的问题有:一是市场失败。旅游度假区的供给规模一定要与市场规模相近,才可以又能发挥集聚效应又不导致浪费。但当前的旅游度假区,大部分都盲目开发,争上项目,给度假区的经营和管理带来致命的危害。度假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如果以旺季的游客接待量为准,大量的接待设施在淡季时的闲置会增加成本。二是城市化。过度开发与城市化将导致度假区质量品位下降。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社会犯罪等流行是度假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一点,应该把政策措施和法治措施相结合,限制常住人口的数量,对高层建筑及非旅游设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三是泡沫经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房地产开发、度假区经营与管理。而房地产开发这一环节,容易造成一些地产投机商趁机炒卖房产,使地价严重脱离实际,这种虚假繁荣给经营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这一阶段,要严格执行规范化的土地出让与批租政策,使度假区的房地产开发法律化、规范化,杜绝泡沫经济[8]。

黄细嘉在《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从概念政策方面作出了更切入的观点:市场定位不准,欲速则不达;筹资导向错误,耽搁开发进度;管理体制不顺,我国度假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宣传促销不力,不利于形成国际度假旅游地形象[9]。

靳国章的《我国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和贾志宏《有关旅游度假区中外研究的对比分析》就说得不温不火,但却是比较中肯的。总结一下两者的观点如下:

(1)概念混淆不清,度假名不副实。由于对度假区的概念没有深刻的认识,或者为了借度假之名,达到获取收益的目的,我国许多旅游度假区有名无实。从旅游度假的概念和功能均可看出旅游度假区应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非常注意环境,通过各种设施和服务项目,创造愉快、宁静的环境,故其选址不一定在大都市近郊,很可能是在一偏僻的山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社区,度假者在此停留时间应在五天以上。而我国的度假区多临近城市,以都市为客源依托,甚至依赖都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活供给,度假以提供游乐项目为主,旅游者通常只做一日游,这样的度假区其实质是游乐园。更有甚者,借度假区之名,行房地产经营之实,或将某庄、某花园村、某别墅群、某游乐城等直接冠以“旅游度假村”的牌子。如此种种,使我国的旅游度假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2)选址缺乏论证,发展依托不得力。旅游度假区应是“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之地。但度假旅游在我国兴起较晚,而风景名胜区的认定工作开始较早,几乎是天下风景已占尽,尤其是山林资源和文化古迹已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保单位等各类名目瓜分完毕,1996年,国家建设部又下文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不得兴建旅游度假区,使旅游度假区已几乎无插足之地。鉴于此情况,有些地方便降低要求或盲目选址,急于求成,在未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兴建度假村,结果由于缺乏环境与资源的依托,投入巨资却无法收回。还有的虽然选择了风景优美之地,但缺乏对客源市场、可进入性、区位条件等的科学论证,结果同样是游客稀少,收益微薄,一幅惨淡景象[10]。

(3)功能设置不当,设施陈旧,服务不周。由于旅游度假区一直无统一的功能构成体系,各度假区的功能分类,及相同分类对应的项目存在着很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如碣石度假区中的“运动区”,在胥口和横沙岛度假区,分别归入“水上风情”和“水上活动区”内。有的度假区虽然功能设置合理,但保证功能得以实现的旅游设施陈旧、不足,旅游服务水平低下。如度假旅游作为青岛旅游业的主体和核心,但有的度假区海水浴场粗陋,许多体育运动设施破败不堪,大型文化艺术设施寥寥无几,游乐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度假区内的住宿设施缺乏个性特色,市区内度假型酒店供不应求,众多疗养院的硬件体系陈旧老化。

(4)个性特色不突出,主题形象不鲜明。我国的旅游度假区有相当一部分无视地域差异、地方特色及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生搬硬套,没有明确的主题,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独特的优势,也就没有长远的生命力。游客来此走马观花转一圈,停留时间短,大多为不过夜的一日游,回头客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度假区的盲目模仿、雷同现象,游客到过一个度假区后可能再也不会去光顾其它的度假区,更不会重游旧地。这与度假旅游滞留时间长,重游率高的特点相违背[11]。

(5)季节差异明显,淡旺季失衡严重

受自然地理分布的影响,我国南亚热带以北地区冬季较为寒冷,自然景色萧条,因此我国大多数旅游度假区都有会出现明显的淡旺季失衡。尤其是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河湖结冰、树木凋零、野草枯黄,自然景观较为荒凉,气候寒冷,使许多水上运动难以开展。因此冬季时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损失惨重[10]。

本文以为,除了重视以上在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外,各个地方的开发还具有独特性,但只要认真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问题总会对度假区的开发有帮助的。

四、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与规划的建议

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与规划过程中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根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主要对这方面的建议有:

张凌云《试论我国度假区的市场定位的开发方向》里认为:

(1)引导度假意识,培育度假市场

目前,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还多数限于浏览观光,尤其是旅行社多把当地的旅游度假区安排进几日游甚至一日游的线路,大众并没有形成轻松度假的意识,因此在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同时,可以通过媒体引导大众的度假意识,把这种深度的需求挖掘出来。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转变并完善休假制度,实行带薪休假,积极培育度假旅游市场。

(2)展现当地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我国的旅游度假区大多对本度假区的特色和吸引力缺乏准确的定位,忽视对当地特色资源的利用,而在众多大体同质的度假区中,只有特色鲜明的度假区才能吸引游客,所以在以后的开发中,要突出地方的地理、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因地制宜,挖掘潜力,深化内涵,塑造旅游度假区主题形象,形成特殊、持久的吸引力。

(3)弥补季节性不平衡,加强营销力度

旅游度假区的淡旺季比较突出,能体现度假区优势和特色的月份为旺季,其余为淡季。旺季游客的蜂拥而入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而淡季的人员稀少则容易造成资源设施的闲置浪费。因此应通过一些管理的(比如在淡季降低票价)或者规划的手段(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功能)来缩小季节差异。并且因为度假区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应尽可能的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营销力度。并且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可以吸引国外有影响力的资本的注入,这能够增加度假区的吸引力[12]。

刘家明、季任钧在《旅游度假区开发选址研究》和王莹等在《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再思考》都对度假区选址和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他们的看法。

(1)慎重选址,重视环境质量和区位条件

旅游度假区的选址应综合分析环境与区位两大方面。环境、资源依托是度假区选址必不可少的,选址前要进行科学论证,分析其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景观品质等开发因素。环境幽静、风光优美、气候适宜、空气新鲜、有设置旅游度假区的实质环境(如滑雪坡、湖泊、海滨、森林区等),且度假区的构筑环境相对独立和易于封闭(有明确的自然边界),此类环境是旅游度假区的首选之地。旅游度假区的选址还要分析客源市场潜力交通便捷状况、依托地的基础设施及经济水平等区位条件。

(2)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我国度假旅游健康发展

由于体制不顺,旅游、城建、文保、林业等各部门各自为阵,度假区开发得不到资源依托,在国际市场上特色不明显,竞争能力不强,而国内度假游客大部分都将度假与观光相结合,因此,无论是面向国际还是国内的度假区都必须有资源依托优势,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予以支持。建议城建部门能与旅游部门共同制定有关风景名胜内度假区建设的管理条例,允许在核心保护区以外的范围,建设规模适当、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协调、污染控制有效的度假旅游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将风景管理局与旅游局合并,成为风景旅游管理局,行使风景和旅游管理的双重职能。为配合1999年生态环境游,重点推出几个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度假区,形成我国南方热带海岛、中间自然生态、北部冬季滑雪三足鼎立的度假旅游格局[13]。

张言庆则淡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确保我国度假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度假区开发必须做到两点,才能保证度假区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有科学的规划作指导,在规划中要把资源保护和发展规模控制放在重要地位;二是要有一个管理机构对度假区土地征用、项目建设进行控制,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不可为了吸引资金过份迁就投资商,影响全局和长远效益[14]。

本文觉得,我国旅游度假区刚起步不久,所得实践经验不是很充裕,但以上文献是经过研究者对国内外的文献分析研究出来的,参考价值高。而在开发旅游度假区的同时除了作为参考,很多地方还要因地制宜,对所开发的地区作出经验总结,我国的度假区开发是在国人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更有作为的。

五、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这些文献的分析了解,归纳总结。让我们知道,旅游度假区是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除了自身能够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提供广泛的活动项目和服务设施之外, 还要尽量将周边的著名观光景点、优良环境纳入其吸引范围之内, 将旅游度假区变成区域性旅游的大本营和旅游经济网络中心。同时要看到我国度假区不容乐观的现状,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会遇到的的问题,结合本文所总结的研究成果,认真落实开发项目,保证旅游度假区开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Chuck Y.Gee and Sergio M. Vicente-Serrano. An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operating

practices in hotel and resort properties[J].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 毛建华等. 旅游度假区定义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5(6).

[3] 赵平. 从概念和功能看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6,7(1).

[4] Andreas Papatheodo.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Resor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

1(31): 219- 237.

[5] 王国新.国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分析[J].旅游学刊,1998,3(12).

[6] 薛兵旺. 浅谈中国旅游度假村发展历程与现状[J].学术沙龙,2005(13).

[7] 刘家明. 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

[8] 耿逸冉.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探析[J].财经界,2006(5).

[9] 黄细嘉. 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南昌大学学报, 2002(2).

[10] 靳国章. 我国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23(3).

[11] 贾志宏, 赵中华, 张蕾. 有关旅游度假区中外研究的对比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16(6).

[12] 张凌云. 试论我国度假区的市场定位的开发方向[J].旅游学刊1996(4).

[13] 刘家明,季任钧. 旅游度假区开发选址研究[J]. 人文地理,2001(5).

[14] 张言庆. 中国度假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01(1).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 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 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 作,良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 技术工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 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式日趋严峻。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其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和整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现实没改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 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ARC+map土地利用与规划评估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设计 的课程资料 土地利用与规划评估 项目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

一、项目综述 本项目以某地区的扫描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为载体,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GIS技术在ArcGIS平台下独立完成地图的数字化工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专题图的制作能力,在MapInfo软件平台下利用SQL 查询功能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能力。 二、项目教学内容 该项目按照知识准备、配准、矢量化、拓扑处理、属性数据输入、图面布局与整饰等工作过程,分解为6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任务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配准 任务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层矢量化 任务三拓扑处理 任务四属性数据的输入与连接 任务五图面布局与整饰 任务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统计 知识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用空间方式表达一定区域内的当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专题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成果之一,能够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土整治提供参考数据。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流程 ?图件扫描 ?图像配准 ?分层矢量化 ?拓扑处理 ?属性数据的录入 ?地图布局与整饰 1、图件扫描 根据聚脂薄膜图相对于普通纸图变形小、不易伸特点,所以数字化工作的底图采用聚脂薄膜底图。对于已经预处理好的底图,在综合考虑软硬件的承受能力及图件质量之后,选择300dpi?的分辨率、采用灰度扫描方式或黑白二值方式来进行分幅扫描。扫描格式选用的是通用的TIFF格式,在扫描时由于图纸放置的原因会使扫描的图形有些倾斜,所有的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角度纠正,在Photoshop中把每幅图的底边内图廓线旋为水平。 2、栅格图像配准和坐标系转换 扫描成栅格图像没有空间参考信息,为了能够将栅格数据与其他数据集成,进行分析,就必需对其进行处理:用户需要事先将栅格数据校准(配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因此在矢量化前,需要对栅格图进行配准,配准栅格图需要准确的空间坐标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以从底图上读取。当基础图件与要求的坐标系统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坐标系统转换(投影变换)。 3、分层矢量化 土地利用图中记录了土地利用的各类数据信息,在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后,为了便于管理及使用方便,应将相同属性的数据放在同一个数据层中。主要数据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土地利用_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的研究综述

第23卷,第3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123,No 13,pp21-25 2002年6月 Journal of China Ag ricultural Resour 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June,2002 #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的研究综述 张银辉,赵庚星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泰安 271018) 摘 要 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分类首先涉及图像类型、时相的选择和图像预处理工作,概述了近十多年以来所使用的常规土地利用/土地 覆盖遥感分类方法及发展的一些新型分类器。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遥感技术 分类方法 人工智能 收稿日期:2001-03-05 张银辉为硕士研究生 赵庚星为教授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首先有效地把握真实、准确和实时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同时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监测亦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要获得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而且要获得变化的类型,其实质是获得不同监测时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信息。 一、图像预处理 (一)图像类型和时相的选择 一般来说,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遥感,大区域范围研究一般采用低分辨率的大尺度图像(如:NOAA/AVHRR 1km 数据),而局部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查一般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M SS 图像、TM 图像、SPOT 图像或它们之间的结合等。因此,选择图像类型时,应考虑到研究区域的大小、研究的目的、意义等,以达到要求的精度,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选择对分类精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植物物种、长势及生长阶段等不同而在遥感图像上有不同的光谱表现形式 [1]。在这一方面,已有学者做过专门阐述[2,3]。另一方面,在农作物分类中应用物候历,对提高分类精度有重要保证作用。(二)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和图像增强。图像预处理主要涉及到图像的辐射恢复、几何校正、图像匹配和镶嵌及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时相之间的图像配准等工作。图像增强方法有多种,如直方图修改技术、比值增强、线性组合、滤波处理及主成分分析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中应根据区域特点,图像纹理特征等选择相应的增强方法,以突出各类地物,使之层次分明。近年来,有关专家对增强方法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如波段的彩色合成增强处理[4,5]、彩色变换[6,7]和各类信息的融合增强处理[8,9]等。 二、目视解译分类方法 目视解译就是根据样本的影像特征和空间特征(形状、大小、阴影、纹理、图型、位置和布局),与多种非遥感信息资料相结合,运用生物地学等相关规律,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10]。 目视解译分类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航片、卫片或多种遥感图像资料的结合,进行人工判读之后,手工编汇土地利用图或数字化处理,由此得到土地利用分类信息。这种形式从开始采用遥感手段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 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b、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c 、水浇地。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d、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e 、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

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 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人均小于0. 06 公顷的除4 个直辖市外,还有湖南、浙江、广东、福建4 个省。统计,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 05 公顷临界值的县(区)达666 个,占全国县(区) 总数的23. 7 % ,其中低于0. 03 公顷的县(区) 达463 个,有些县(区) 人均耕地只有0. 01 公顷—0. 02 公顷。 我国耕地分布不合理,质量差,生产水平低。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6 % ,而平原、盆地和其他地区的耕地仅占34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 % ,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 %以上;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 ,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 %。全国优质耕地少,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39 % ,中低产田则占61 %。我国现有耕地总量不足1033 亿公顷,产出的粮食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1995 年—2000 年,我国人口增加近6800万,总人口近达12. 6 亿,粮食年需求为5200 亿千克,而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 亿千克左右,与需求数量相差700 亿千克。人增粮不增,必然导致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 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后备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国家机械化和工业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项技术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改变 了传统的制造业,在未来,数控加工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会促使我国 制造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状况;策略;综述 对于数控系统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数控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耦合,使得结 构变更和功能扩展异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控系统结构的开放程度低,其研发 过程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极大降低了数控系统的研发效率,同时 基于小团队的数控系统研发不能充分调动社会的有效资源和积极性,包括工艺过 程实现在内的各模块难以全面细致,使得开发的高端数控并不高端。我国数控行 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控系统自身的封闭性,数控系统的不开放以及制造 工艺流程未体现等问题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数控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先进计 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组件式软件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全社 会乃至全球的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发挥掌握工艺经验的一线人员等社会资源参与 开发和甄别成为可能。 1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1.1数控木工机械发展现状 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质量好、加工性能强、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其中木材加工行业广泛应用起数控机床,且相关 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近几年,我国数控木工机械发展迅速,以下将会对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数控技术进行分析。①数控木工机械硬件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木工机械硬件仍未建立起系统的体系,基本是由背景文泰垄断中低档数控镂铣机,其不 但销售软件,同时还出处全套硬件。②数控木工机械软件发展现状。当前主要是由中国台湾恩德控制了大部分高档数控镂铣机数控软件,其销售软件时通常都是 配套硬件一同销售,基本在我国大陆形成了垄断局面。③木工机械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数据砂光机、数控阶段锯切设备以及数控带锯机技术等发 展极为迅速,就以砂光机为例,当前我国已成为了生产砂光机最大的国家,基本 垄断中低端砂光机市场,且逐步实现了中低端砂光机数字控制功能。 1.2数控技术发展概况 数控该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最早是将其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从发展 至今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初始阶段(1958~1979),在该阶段我国生产的 数控系统可靠性不足,且应用范围极为有限;②发展阶段(1980~1993),经历 改革开放,我国有效吸收与借鉴外国优秀生产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③缓慢发展阶段(1994至今),在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发展到21世纪逐 步得到了恢复,当前我国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在85~90%范围内,其中木工机 械制造业其设备数控率约45%。 2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2.1数控车加工的应用 ①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数控车床整体的刚性很好,制造的精度极高,因此 对于尺寸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这项技术的使用十分有效;②超精密、超低表面粗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土地评价综述

土地评价综述 摘要: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为区域经济,社会经济与自然经济提供必要条件的重要自然综合体,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必要掌握土地的总效益,对土地的各方面构成要素进行综合的评价。目前,对土地评价的分类主要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综合来看,其根本就是为了说明土地在进行生产时的生产力即产出效益的质量评测。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土地研究历史发展情况,及应用现状,讨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土地评价评价指标发展研究可持续利用 1 土地评价概述 1.1 土地评价定义 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土地的数量、质量、覆盖特征和经济特点进行的评估,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应性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1.2 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有一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按评价目的分类,按评价方法分类和按评价途径分类(直接和间接评价),这里主要介绍按评价目的的分类。按土地评价目的,可以分为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质量评价指根据表明各种指标对某项土地利用影响的数学模式,利用计算机中已经储备的有关地区的具体资料进行对比,预测利用的后果,从而具体评定土地质量。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土地的未来利用,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联系某种具体生产对象的相应条件来进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适宜性评价在时间方向的延伸。土地的生态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别是着重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特点和土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效果的评价。 2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 2.1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的土地评价研究仅有半个多历史。 2.2 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 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 国外:1933年美国提出斯托利指数分级(storie index rating ,SRT)和康奈尔系统(cornell system);1934年法国财政部提出《农地评价条例》;等等。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评价研究应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6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正式颁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土地潜力评价(land capacity evaluation),又称为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 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 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 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禾U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 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 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