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用)
(2023)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一)

(2023)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并鉴定氨基酸的类型及其浓度。
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的分离技术,它的分离原理就是根据溶液成分在固定相上的不同运移速度而分离出各种化合物的方法。
氨基酸属于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三类,它们在纸层析上的运移速度不同,可以通过将样品施加到起始线处,用溶剂上升将样品分离成单独的氨基酸,从而鉴定氨基酸的类型和浓度。
实验步骤1.准备好样品;2.准备纸层析板和移层溶剂;3.在纸层析板上留下起始线处,将样品点于起始线上;4.将纸层析板浸泡在移层溶剂中,注意不要使样品触及移层溶剂;5.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处后将纸层析板取出晾干;6.可选择用氨基酸定性试剂对氨基酸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离出了6种氨基酸,它们是: 1. 苯丙氨酸 2. 丝氨酸3. 脯氨酸4. 缬氨酸5. 赖氨酸6. 天冬氨酸结论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适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等化合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氨基酸在纸层析上的运移规律,并成功地分离出了样品中的6种氨基酸。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了氨基酸。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分离方法,常用于生物学和化学研究中。
它的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吸附和液态相洗脱分离成分,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种类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化学意义。
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对于深入研究生命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纸层析法将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开来。
由于氨基酸的不同极性和分子大小不同,它们在纸层析中的运移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通过纸层析进行分离。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将氨基酸样品点于纸层析板上的起始线处,并将其浸泡于移层溶剂中,利用溶剂的上升,将氨基酸分离开来。
实验不足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虽然成功地分离出了样品中的氨基酸,但存在一定的不足。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背景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和分析蛋白质代谢、营养摄入以及疾病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分析实验设备和试剂•恒温水浴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超纯水系统•氨基酸标准品•Ninhydrin标准溶液•稀盐酸(6 mol/L)•无水乙醇(95%)•氨水(25%,体积分数)•Na2CO3溶液(3%,取6 g Na2CO3溶于200 mL水)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例如食品、体液等)取适量加入10 mL离心管中,并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使样品pH降至酸性,以保证游离氨基酸不会发生气化。
利用离心机对样品进行离心,取上层液保存。
2. 氨基酸含量测定2.1 Ninhydrin法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2、4、6、8和10 μmol/mL。
取6个离心管,分别加入1 mL样品上层液或相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然后,对每个离心管加入1 mL Ninhydrin标准溶液,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器中,温度设定为80°C,加热15分钟使其反应完成。
在背景相对较深的条件下使用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570 nm进行吸光度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2、4、6、8和10 μmol/mL。
在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 mL样品上层液或相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然后加入1 mLNa2CO3溶液,混匀后放入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吸光度测定,设置波长为280 nm,并记录吸光度值。
3. 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步骤2中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曲线的方程和相关系数,并根据标准曲线对待测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下表为实验测定获得的标准曲线数据:氨基酸浓度(μmol/mL)Ninhydrin反应吸光度值紫外吸光度值0 0 02 0.3 0.14 0.7 0.26 1.2 0.38 1.6 0.410 2.1 0.5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为:•Ninhydrin法:吸光度 = 0.2[氨基酸浓度(μmol/mL)] + 0.1,相关系数r = 0.99;•紫外分光光度法:吸光度 = 0.05[氨基酸浓度(μmol/mL)] + 0.1,相关系数 r = 0.98。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3页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3页
实验目的:测定蛋白质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若干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游离氨基酸是水解蛋白质后剩余的未发生缩合反应的氨基酸,可以用二硫化二钠与氨基酸发生二级反应,并且具有荧光性质,故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其含量。
实验步骤:
1.取约1g蛋白质水解液,加入等量的50%三硝酸溶液,使测定溶液呈红棕色。
2.将上述混合溶液蒸干,加入少量蒸馏水,使含盐量达到适宜比例。
3.将上述溶液通过20μ滤器滤过,在滤液中加入0.1%的二硫化二钠溶液。
4.加入等量的1.5N盐酸,使 pH 值降至2左右。
5.将上述混合液振荡30秒,静置10分钟,测定荧光强度或比色度。
实验结果:测量得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x mg/L。
实验分析:游离氨基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二硫化二钠反应生成荧光物质,故可以用荧光法或比色法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的是荧光法,即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氨基酸的荧光强度,再由标准曲线推算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定过程中必须确保荧光试剂与游离氨基酸充分反应,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测定了蛋白质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x mg/L,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氨基酸分析实训课总结报告

一、引言氨基酸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
氨基酸分析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实验技术,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参加了氨基酸分析实训课程,通过学习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等,对氨基酸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课程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课程概述1. 课程背景氨基酸分析实训课程是生物化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氨基酸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内容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氨基酸的基本概念:介绍氨基酸的结构、分类、性质和功能等。
(2)氨基酸分析方法:讲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3)实验操作:进行氨基酸的提取、纯化、鉴定和含量测定等实验操作。
(4)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三、实训过程及收获1. 实训过程实训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两个阶段。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氨基酸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及实验原理。
在实验操作阶段,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一:氨基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的提取方法,鉴定氨基酸的种类。
实验过程: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提取,通过比色法鉴定氨基酸的种类。
(2)实验二:氨基酸含量测定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计算氨基酸的含量。
实验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峰面积计算氨基酸含量。
(3)实验三:氨基酸代谢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氨基酸代谢过程,观察代谢产物的变化。
实验过程:将动物肝脏进行匀浆处理,加入底物和酶,观察代谢产物的变化。
2. 实训收获(1)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熟练掌握了氨基酸的提取、纯化、鉴定和含量测定等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方案(茚三酮比色法)一、实验目的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氨基酸含量这个参数,控制发酵过程。
二、实验原理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台物二酮茚一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 下测其含量。
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三、实验材料发酵液样品;实验试剂:水合茚三酮;氨基酸标准液;0.1%抗坏血酸实验仪器: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移液器;枪头;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 ml×10;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方法1.溶液配制(1)水合茚三酮称取0.6g重结晶的茚三酮放烧杯中,加入15ml 正丙醇、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及9 ml PH4.54的醋酸盐缓冲液混匀,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10天内有效。
(2)氨基酸标准液称取80℃烘干的亮氨酸23.4mg,以10%的异丙醇溶解定溶至50ml(含氮为50ug/ ml),取此液5ml,用水定容至50 ml,此为含氮量5ug/ ml工作液。
(3)0.1%抗坏血酸称取0.1g抗坏血酸定容100 ml,随用随配。
2.标准曲线绘制取6支20ml 试管,按下表加剂:试剂管号12 3 4 5 6 亮氨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无氨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水合茚三酮(ml) 3.0 3.0 3.0 3.0 3.0 3.0 抗坏血酸(ml) 0.1 0.1 0.1 0.1 0.1 0.1 氨基氮量(ug/管 )1.02.03.04.05.0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封口,在沸水中加热15min ,取出后立即用冷水摇动冷却,用60%乙醇定容至20 ml ,摇匀。
λ=570nm 处测定吸光度0 0.025 0.055 0.099 0.146 0.186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氨基氨ug 数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如图: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氮标准曲线-0.0500.050.10.150.2氨基氮(ug)吸光度A3.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取20ml 试管,取待测液1ml ,加蒸馏水l ml ,水合茚三酮3.0 ml ,坏血酸0.1ml ,混匀,封口。
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氨基酸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包括茚三酮比色法和纸层析法。
3. 通过实验,学会运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具有酸碱两性。
在酸性条件下,氨基酸可以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纸层析法是一种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通过分析氨基酸在层析纸上的迁移距离,可以判断氨基酸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茚三酮、氨基酸标准品、盐酸、无水乙醇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层析缸、层析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氨基酸标准品,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盐酸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3)反应: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反应管中,加入等量的茚三酮,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
(4)比色: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5)计算: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基酸含量。
2.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1)点样:将标准氨基酸和待测样品分别点在层析滤纸的原点处。
(2)层析:将点样的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层析溶剂,使溶剂前沿距离滤纸底部约2cm。
(3)观察:待溶剂前沿到达滤纸底部后,取出滤纸,晾干,观察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距离。
(4)分析:根据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距离,判断氨基酸的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实验,得到了标准曲线,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基酸含量。
2.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通过实验,得到了标准氨基酸和待测样品在层析滤纸上的迁移距离,分析了氨基酸的种类。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包括茚三酮比色法和纸层析法。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氨基酸性质和分类的认识。
蘑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蘑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在食品营养学中,游离氨基酸是评价食品蛋白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反映食品的蛋白质水平,也可以为食品品质的评价提供依据。
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其营养价值较高,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价蘑菇的蛋白质质量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探究蘑菇的蛋白质质量,并为进一步研究蘑菇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蘑菇样品: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样品。
•无水无氧乙酸:用于提取蘑菇中的游离氨基酸。
•pH 2.2缓冲液:用于调节提取液的酸碱度。
2. 实验步骤1.将蘑菇样品洗净并切碎成小块。
2.取20克蘑菇样品加入100 mL pH 2.2缓冲液中。
3.加入适量的无水无氧乙酸,使pH值控制在2.2左右。
4.进行超声波提取,提取时间为30分钟。
5.将提取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6.将上清液过滤,得到待测样品。
3.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1.取1 mL 待测样品加入氨基酸分析仪样品瓶中。
2.将样品瓶放入氨基酸分析仪,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测定。
3.记录并计算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定,蘑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脯氨酸:5.2 mg/g•缬氨酸:3.8 mg/g•苏氨酸:2.5 mg/g•赖氨酸:1.9 mg/g•…四、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表明蘑菇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质量。
其中以脯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最高,说明蘑菇富含这两种氨基酸。
与其他食材相比,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能有所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蘑菇的生长环境、品种等因素所致。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不同蘑菇品种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
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食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材,其富含的游离氨基酸有助于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并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得出了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蘑菇中富含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脯氨酸和缬氨酸。
实验一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一: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样品中离氨基酸的含量,使用二级胺基酸脱氨酶将样品中的离氨基酸转变为标准氨基酸,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值,计算得到离氨基酸的浓度。
1.引言离氨基酸作为一类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和代谢的必需物质。
因此,准确测定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了解生命过程和研究生物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样品中离氨基酸的含量,采用二级胺基酸脱氨酶将样品中的离氨基酸转变为标准氨基酸,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值,计算得到离氨基酸的浓度。
2.实验方法2.1材料和试剂-样品:待测离氨基酸溶液-标准品: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溶液-二级胺基酸脱氨酶溶液-磷酸盐缓冲液2.2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加热设备2.3实验步骤1)设置5个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加入相应浓度的二级胺基酸脱氨酶溶液,混合均匀,并放置在37°C恒温孵育15分钟。
2)将样品加入一根无菌棒,然后沾到加有二级胺基酸脱氨酶溶液的试管中混合均匀,放置在37°C恒温孵育15分钟。
3)取容量为10 mL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试剂,与前述试剂一同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为280 nm。
4)记录酶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值。
5)根据吸光度差值计算样品中离氨基酸的浓度。
3.结果与讨论3.1吸光度测定结果-酶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值分别为:样品AΔA1=0.12;样品BΔA2=0.09;样品CΔA3=0.11-标准样品吸光度差值分别为:天门冬氨酸ΔAa=0.08;酪氨酸ΔAb=0.05;苯丙氨酸ΔAc=0.07;谷氨酸ΔAd=0.09;精氨酸ΔAe=0.063.2浓度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差值计算样品中离氨基酸的浓度公式:C=(ΔA-ΔAb)/ΔAa×Cb其中,ΔA为酶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值,ΔAb为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差值,ΔAa为标准样品的浓度,Cb为标准样品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食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氨基酸有氨基及羧基两性基团,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中性内盐,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来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根据酸度计指示pH 值,控制终点。
实验试剂:
1、甲醛(36%):应不含有聚合物。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 实验仪器:
1、酸度计;
2、20mL 移液管;
3、10mL 微量滴定管;
4、100mL 容量瓶;
5、250mL 烧杯;
6、磁力搅拌器; 实验步骤:
1、吸取5mL 试样,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2、吸取上述稀释液20.00mL V 3置于200mL 烧杯中,加水60mL 水,插入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0mol/L]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
(使中性内盐分离成为氨基酸)
3、向上述溶液中准确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
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继续滴定至pH9.2,记录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的毫升数V 1。
重复做3组平行样。
4、取80mL 水,先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再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H9.2,记录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V 2。
重复做3组平行样。
数据记录与计算
(一)数据记录:见下表
项目
样品 空白 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浓度(mol/L )
(二)结果计算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
()100100
5014
.03
21⨯⨯⨯⨯-=
V C V V X
式中:X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g/100 mL ;
V 1—测定用试样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 V 2—测定空白试验加入甲醛后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3—试样稀释液取用量,mL ;
0.014—与1.00 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