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doc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11信管吴新勇 2011311614《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然就价值。
之前的大多数读者都是从文学或者是历史的角度来阅读,如果我们用博弈论的眼光看《三国演义》,它是一部记载着许多博弈案例的著作。
下面我们就来例举两个著名的博弈案例:1、(诸葛亮VS曹操)华容道博弈·曹操亲领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和刘备联合破曹,曹军大败。
曹操引兵而逃。
经过一路厮杀,来到一处,军士报:前方有两条道路,请问丞相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
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多里。
曹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狼烟,大路并无动静。
曹操叫走华容道。
诸将问: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曹操说:岂不闻兵书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放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
吾已料定,偏不教中他计。
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
遂曹兵走华容道。
但关羽依着诸葛亮的妙计在华容道等着曹操,于是关羽上演了一场“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的捉放曹的义举。
逃过华容道大难,曹操只剩二十七骑!在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这一华容道博弈中,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还是走大路之间进行选择,而诸葛亮派关羽埋伏时,要在埋伏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进行选择。
这个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双方无法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
曹操的最优策略是“选择走没有蜀军的路”,而诸葛亮的最优策略是“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
诸葛亮制造埋伏在大路的假象,其实则派关羽埋伏在小路。
这里关键是谁能真正猜到对方的策略,谁就是赢家。
诸葛亮胜曹操一筹。
曹操选择了走华容道,结果被拦截;关羽在华容道守候,拦截住了曹操。
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关羽镇守华容道,而不是张飞呢?难道关羽又是和马谡一样是被诸葛亮误用的?NO!因为在这里还存在另外一个诸葛亮和孙权的博弈,诸葛亮明知道关羽很讲义气会放走曹操,却偏要让关羽镇守华容道,从当时的形式来看和“三个枪手博弈”道理是一样的,最弱者(刘备)并不希望最强者(曹操)此时被消灭。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6篇】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6篇】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500字篇1我非常喜欢读那些名著,所以我非常熟悉那些名著中的人物。
让我们来谈谈诸葛先生。
诸葛先生是帮助刘备和曹操英勇作战的著名人物。
在我看来,诸葛先生是一个困惑的战略家,他阻止了时代的进步。
让我们试着想想,如果诸葛老师没有跟随刘备帮助他实现三国鼎立,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将是不可阻挡的。
再说,曹操已经在北方消灭了袁绍,只留下一个小小的东吴。
如果诸葛老师投奔曹操,有了诸葛老师掌管一切,还有郭嘉、徐庶等人精心策划,诸葛老师也可以免除亲自操刀,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然而,他不得不帮助穷困潦倒的刘备。
这群老师中,诸葛直到筋疲力尽病死才与对手战斗。
这个群体,全世界有多少人去参军,多少年的大大小小的混战,导致人们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这个群体,涉及许多英雄杀敌,到处都是血;这个集团,刚才遏制了曹操统一天下、造福人民的决心;这个群体到底有什么可坚持的?另一方面,如果诸葛老师投奔曹操,天下就一定会统一,人民就一定会安居乐业,而不会遭受战争。
曹操也可以实现统一世界的愿望。
英雄也可以成为兄弟,诸葛老师不用工作,直到他筋疲力尽。
怎么了?无论谁坐在这个世界上,普通人只关心自己的幸福与和平。
因此,在我看来,诸葛先生的人生选择是错误的。
至于他完全的忠诚和智慧,这是无可非议的。
孩子们,你们同意我眼中的诸葛的观点吗?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篇2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战乱四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不少有名的能人名声名扬四海,诸葛亮也是其中一位千古罕见的人才,一位从山冈里走出来,逐渐成为一代名相的惊天动地的奇才。
非常喜欢读三国,其中诸葛亮的传奇色彩也让我佩服不已,由衷地喜欢,也有不少受益之处。
最令人叹服的就是诸葛亮的忠心。
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到后来死于军营中,这一路走来,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忠心耿耿,尽忠报国,肝脑涂地,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著作《出师表》引得无数后人的赞叹,多少忠肝义胆包含在其中,引人泪流,陆游曾称赞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年难堪伯仲间?”,一颗多么赤诚的心啊!虽然今日是个和平的年代,但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永垂千古。
华容道历史典故

华容道历史典故《趣谈华容道》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华容道。
华容道啊,那可是三国故事里的一段精彩篇章。
想当年,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吃了败仗,那叫一个狼狈啊,只得落荒而逃。
而这时候呢,诸葛亮神机妙算,让关羽在华容道守株待兔。
关羽那可是忠义之士,他曾经受恩于曹操,这下可就纠结啦,一边是军令,一边是恩情,这可咋整呢?就好像咱有时候面对两难的选择,比如是吃那块红烧肉呢,还是留着肚子吃后面的蛋糕,哈哈。
关羽在那纠结来纠结去,最后啊,还是放走了曹操。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要是关羽没放走曹操,那历史说不定就得改写啦。
华容道这地方也挺特别的。
它也许不像那些名山大川那么壮观,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可是有着独特的地位。
就像咱生活中有些小角落,平时不怎么起眼,可一旦发生点什么故事,就变得特别让人难忘。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华容道,风吹过,旌旗飘动,关羽站在那儿威风凛凛,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灰头土脸地过来,多有画面感啊。
这华容道的故事还教会了我们一些道理呢。
比如说,人有时候得面临艰难的选择,忠义两难全啊。
关羽做出了他的选择,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是该坚持原则呢,还是顾念人情?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还有啊,这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魅力。
那些遥远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华容道,变得鲜活起来。
我们仿佛能看到曹操的焦急,关羽的纠结,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说到这儿,我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的华容道游戏。
那小小的木块在棋盘上移来移去,就为了把曹操给放出来。
那时候觉得可好玩啦,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历史那么惊心动魄,但也算是我们对这段故事的一种亲近吧。
总之呢,华容道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段传奇,一个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它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了一份思考。
不管是在书里、游戏里,还是我们的想象中,华容道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继续探寻这段传奇,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启示吧!。
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启示

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启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曹操还要让他守华容道的故事,然后提干中还分析了,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分析了诸葛亮考虑到当时关于和曹操曾经的关系,然后在当时的情况下,若曹操真的死了,魏国已亡,凭蜀国的实力,还不足与当时的孙吴抗衡。
因此,还不能杀掉曹操,但是又不能明说,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故意让关羽放走曹操。
题目:从领导干部的角度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启示一:领导干部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的眼光,既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曹操被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涉及到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曹操死了,三分天下可能不在,因论当时实力,孙吴有可能一统天下,这是诸所不能接受的。
启示二:领导干部要有高超的用人艺术。
刘关张三结义,是一个整体,而三人中关羽最为自负,对新到的诸有不敬之处,诸用此计,可谓一箭多雕,既卖了关一个天大的人情,也堵住了刘的口。
启示三:领导干部要有德,有容人的度量。
关羽犯了错误,诸并没有按事先的约定对关进行处罚,也没有挟私报复,而是予以警示,为关以死效力埋下了伏笔。
公选论述题二某局长秘书,因为下属单位有一点纠纷需要上级单位调解,这位局长秘书“临危受命”,作为上级单位代表,到下级单位,调节事端,最后事情圆满解决,本来应该立刻回家,但是下级单位领导盛情挽留,希望他多住几日,于是此秘书答应了,并住了下来,当晚秘书自己主动提出要游泳,可是在游泳过程中,因为抽筋,溺死在泳池里,于是矛盾出现了,秘书家属认为是因公殉职,但是由上级单位派出的调查组经过调查之后,认定这个不算是因公殉职。
于是单位和家属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题目:如果你是调查组领导,你准备如何处理此事。
答:一是认真开展调查,弄清事实真相。
二是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家属意见,争取达到一致意见。
三是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听取上级领导意见。
四是听取有关法律专家意见,搞准政策和法律界限。
五是本着以人为本和维护稳定的原则,尽量满足家属要求。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华容之举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

华容之举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历史的天空风云起伏,悠悠变换五千年。
五千年的岁月,多少人和事都匆匆淹没于历史的风烟中,而那风云变幻、狼烟四起的三国历史,却深深地映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读完三国,不得不说我有很多感触,有刘备未能一统天下的遗憾,孔明病死于五丈原的惋惜,更有周瑜英年早逝的慨叹。
但是,三国中也有很多令我疑惑的地方,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诸葛亮的华容之举,我很好奇,关云长守华容道究竟是诸葛亮的无心之失还是他故意为之?众所周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他在蛰居隆中的时候就通晓天下大势,是毛宗岗父子称为三绝之首的“智绝”。
每逢事情到了难以解决的时候,在蜀军将官手中都会出现他的“锦囊妙计”。
但是,如此聪慧、集智慧于一身的诸葛亮为何派关云长守华容道呢?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起初的百万大军最后只剩不到百人,曹操肝胆皆裂,狼狈不已,若在此时取了曹操性命,简直是轻而易举。
可是,诸葛亮却没有这样做,他明明知道关云长曾受过曹操恩惠,并且关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却还是派关云长去守华容道。
当关云长在华容道听曹操俱说昔日之情时,他动摇了,想起当日曹操的许多恩义,以及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他如何不动心?况且此时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云长心中更是不忍,于是毅然决然放走了曹操。
当初诸葛亮若让张飞或赵云去守华容道,那么曹操便无生还的可能,蜀国也有可能一统天下。
但是,通过对《三国》的阅读,我或许明白了诸葛亮的做法。
首先,诸葛亮深知关云长与曹操的纠葛,派关云长去守华容道,就是为了还曹操一个人情,从此坚定信念,忠心为主。
其次,周瑜于三江口纵火,在江东派人将曹操引到了蜀国的地界,想要借刘备之手杀掉曹操,诸葛亮深知其中缘由,所以派关羽守华容道,将一人情给了曹操。
再者,曹操在许昌留了大量人马,曹操若死,那么刘备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由此可见,诸葛亮这样做是有根据的,是他故意为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见证了曾在这块土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英雄。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读完《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段故事,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既佩服诸葛亮的智谋,又感叹关云长的忠义,还夹杂着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无限遐想。
话说诸葛亮,那可是三国里的智多星,一肚子坏水儿(此处为褒义,指聪明绝顶),啥计策都能想出来。
赤壁之战,他一把火差点把曹操烧得回老家,这还不算完,还得算无遗策,连曹操逃跑的路线都给摸透了。
华容道这一出,简直就是给曹操量身定制的“鬼门关”。
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走华容,于是派了关云长去守,这一手玩得,简直是神来之笔。
你说诸葛亮咋就这么神呢?我猜啊,他八成是夜里跟老天爷喝茶聊天,把曹操的逃跑路线给套出来了。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但诸葛亮的智谋,那绝对是杠杠的!再来说说关云长,这位爷可是忠义二字刻脑门儿上的主儿。
一听说要去守华容道,心里头那个纠结啊,一边是军令如山,一边是昔日恩情。
想当年,曹操对关云长那可是没得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就差没把心掏出来给关云长了。
这下可好,关云长守在华容道,曹操来了,你说他咋办?杀吧,对不起曹操当年的恩情;放吧,又对不起军令,更对不起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
最后,关云长一咬牙,一跺脚,把曹操给放了。
这一放,可算是放出了千古美谈,也放出了关云长的一世英名。
你说关云长傻不傻?傻,也不傻。
傻在他违背了军令,不傻在他坚守了心中的忠义。
这就是关云长,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敬又怕的爷们儿!这段故事,读起来那叫一个带劲儿。
诸葛亮和关云长,一个智谋无双,一个忠义无双,俩人一碰撞,那火花四溅的,比看大片还刺激。
你想啊,诸葛亮坐在那儿,摇着羽扇,眯着眼睛,嘴里念叨着:“曹操啊曹操,你这次可是插翅也难飞了。
”那边关云长呢,提着青龙偃月刀,在华容道上走来走去,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比吃了黄连还苦。
最后,俩人一见面,那场面,简直是比戏台上还热闹。
关云长一闭眼,一狠心,说:“曹公,你走吧,今日之恩,云长来日再报。
从派关羽守华容道看诸葛亮的政治智慧

处 。 关 羽 去 守 华 容 道 , 他 精 心 筹 划 的谋 略 , 为 此 派 是 因
举 可 以收 到一石数 鸟 的政 治效果 。
一
计议 , 毅然做 出 了放 曹的决定 。 的这一 决定 , 他 是要 冒
中还没 有大 的建 树 。
由这样 年 资 尚轻 的一 介 书生 来指 挥 三军 ,关 羽 、
张飞 、 赵云 辈恐很 难从 心里 信 服 。 能听其 调遣 , 大程 很
度 上是 出于 刘备 的面 子 。在 三顾 茅庐 之 时 , 于 刘备 对
的过 于谦恭 , 、 关 张二 人 已有微 词 。 以后 的行军 布 阵 在 之中, 关羽 、 飞也时 有轻谩 的言语 。 张
而当时在 长江 以北 的中 国北 方 . 唯有曹操 实力最
为强 大 , 唯有 曹操 有能 力 暂时 统- %方 , 定 北方 也 - 安 的社会局 面 。无 论是 对曹操 的实 力 , 是曹操 的政治 还 作 为 , 葛亮应该 是谙悉 的 。 诸 当此之 时 。 如果 杀 了作为
诸葛 亮是颇 费心思 的 , 我们 从 中看到 了诸葛亮 深邃 的 政治 目光和高 明的用人 艺术 。
华容 道非赤壁 之 战的主 战场 . 只是伏 击溃军 的一
政 治家 的曹操 . 中国北 方 势必 会大 乱 , 必会 重新 陷 势 入 军 阀割据 的局 面 , 十 万 的百姓 会 生灵涂 炭 , 数 刚刚 恢复 起来 的社会经济 又会重 新走 向崩溃 和凋 敝 。
作 为一代政 治家 的诸 葛亮 , 他不 能不考 虑这个 因 素, 不能逞 一 时之快 而使天 下大 乱 。纵 观诸 葛亮 的一 生。 他一 直视 曹操 为 真正 的政 治 对手 , 孙权 为 政治 视 盟 友 , 不仅 在 隆 中对 策 中有 精辟 论 述 , 这 而在 其 政治 生 涯中也是 这样行 事的 。 难道他 不希望 剪除这 一政治 对手 ? 但是 他高 瞻远瞩 . 未逞 一时之快 . 并 而是 为长远
历史趣谈: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把守华容道放走曹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把守华容道放走曹操导语:赤壁一战,曹军大败。
曹操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命,一路上连遭伏兵劫杀,最后只剩三百余骑往华容道走去。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赤壁一战,曹军大败。
曹操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命,一路上连遭伏兵劫杀,最后只剩三百余骑往华容道走去。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乱不整,鞍辔衣服,尽皆抛弃。
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不可胜言。
行不数里,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
众问何故,曹操道:“人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
若在此处埋伏一军,我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过,大将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道:“人纵然不怯,马力也己乏,安能复战?”谋士程昱说:“关羽一向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待他有恩,今日须是亲自求情,方可脱得此难。
”曹操从其言,纵马向前,欠身问道:“将军别来无恙?”关羽也欠身答道:“我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曹操说:“我今日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关羽道:“昔日虽蒙丞相厚恩,然已奉报。
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曹操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能记否?”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
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心中越发不忍,于是勒回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曹操还要让他守华容道的故事,然后提干中还分析了,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分析了诸葛亮考虑到当时关于和曹操曾经的关系,然后在当时的情况下,若曹操真的死了,魏国已亡,凭蜀国的实力,还不足与当时的孙吴抗衡。
因此,还不能杀掉曹操,但是又不能明说,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故意让关羽放走曹操。
题目:从领导干部的角度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领导干部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的眼光,既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曹操被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涉及到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曹操死了,三分天下可能不在,因论当时实力,孙吴有可能一统天下,这是诸所不能接受的。
启示二:领导干部要有高超的用人艺术。
刘关张三结义,是一个整体,而三人中关羽最为自负,对新到的诸有不敬之处,诸用此计,可谓一箭多雕,既卖了关一个天大的人情,也堵住了刘的口。
启示三:领导干部要有德,有容人的度量。
关羽犯了错误,诸并没有按事先的约定对关进行处罚,也没有挟私报复,而是予以警示,为关以死效力埋下了伏笔。
公选论述题二
某局长秘书,因为下属单位有一点纠纷需要上级单位调解,这位局长秘书“临危受命”,作为上级单位代表,到下级单位,调节事端,最后事情圆满解决,本来应该立刻回家,但是下级单位领导盛情挽留,希望他多住几日,于是此秘书答应了,并住了下来,当晚秘书自己主动提出要游泳,可是在游泳过程中,因为抽筋,溺死在泳池里,于是矛盾出现了,秘书家属认为是因公殉职,但是由上级单位派出的调查组经过调查之后,认定这个不算是因公殉职。
于是单位和家属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题目:如果你是调查组领导,你准备如何处理此事。
答:一是认真开展调查,弄清事实真相。
二是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家属意见,争取达到一致意见。
三是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听取上级领导意见。
四是听取有关法律专家意见,搞准政策和法律界限。
五是本着以人为本和维护稳定的原则,尽量满足家属要求。
六是开展警示教育,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该局领导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单位一把手,59岁的王局长,在单位干了一辈子,局中很多领导,都是他当年提拔起来的。
最近市里准备扶植5个养猪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如果被选中,将会得到市里100万元的专项拨款。
于是很多养猪企业找到王局长,王局长有一天将分管此事,当初由他提拔的李局长招来,给了他一个名单,要他按照这名单向市里进行申报。
在班子会议上,李局长提出了5个企业名单,班子成员因多数是王局长当年提拔的,没有提出异议,有保留的也只是投了弃权票。
最终按照这5个名单向上申报。
但是,很多养猪企业对此决定不服,认为确定过程不透明,没有进行公平的招投标,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将此事向纪委进行了投诉,最后,经过纪委调查发现,王局长在此过程中,前期收受了价值几万元的礼品或现金,事成之后,又从拨款中,向每个企业收取了10万元的好处费。
题目:根据案例,你觉得此局领导班子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决策不民主;二是政策不透明;三是主要负责人以权谋私;四是没有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五是没有坚持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六是班子中好人主义盛行,原则性不强;
如何看待领导的错误批评
问:单位领导批评你,但错误并不是你造成的,你怎么办?
答:首先自我反思,主动接受领导的批评,特别要看领导的批评中有没有合理成份,要自觉接受;其次,找适当的机会向领导解释,当然解释要有一定的方法,在主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委婉地向领导说明事实真相,求得领导的理解;第三,对事情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做事的方法,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第四,与造成错误的同事沟通,帮助其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第五,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细心细致,用优异的工作表现赢得领导的信任。
如何处理突出事件
突发事件:一不法分子进入某小学行凶,做为教育部门负责安全的副局长,你该如何处理?
答:第一,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报警并组织保安、有素质的青年教师等人员对不法分子进行控制,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第二,第一时间对受伤的师生进行抢救;第三,及时向教育部门主要领导和政府汇报,争取支持;第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查漏补缺,不给不法分子以机会;第五,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第六,建立应急预案;第七,对这一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安全工作;第七,加大与公安等单位合作力度,严打犯罪行为。
你做为一个公务员,你会怎么做?
做为一个公务员,第一,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份内工作;第二,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做好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第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第六,加强自己的德行修养,真诚待人,尊重领导,团结同事。
如何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危机激励”是领导常用的一种领导激励方式,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第一,我认为,一个领导可以采用危机激励的方式,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忧患意识;第二,危机激励应该适度,特别是要与实际相符,不可夸大其辞,杞人忧天,否则会让人看不到希望;第三,在进行危机激励的同时,更要加强信念教育,坚定必胜的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第四,要对危机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和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不断提高解决危机的能力;第五,加强文化建设,在单位机关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始终让人们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工作激情。
如何看待网络真假信息
问:网络在搜集民意,联系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但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那么如何看待网络真假信息?
答:首先,网络中存在真假信息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其次,要提高对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对一些假信息,虽然很难识别,但只要我们具备一些识别的技巧,还是能把假信息的干扰降到最低的;第三要增强防范意识,特别是一些非正规网站的信息更要多留心眼;第四,要主动与假信息作斗争,假信息害人害社会,我们对假信息要主动揭批;第五,要健全完善机制,杜绝假信息来源;第六,要加大假信息的查处力度,让假信息不也流传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