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若干困惑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若干困惑与对策

新教师是的新生力量,是幼儿教师队伍的后备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各个层而的关注。刚刚步入幼教岗位的新教师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惑与难题,通过多方的渠道,像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翻阅相关资料,及时反思更进归纳来解决问题。本人在执教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归纳了一些典型困惑并试图阐述相应的对策。

一、关于备课的困惑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课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各个材料是非常重要

的,特别是幼儿美术教学,它必须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幼儿对美术活动材料的操作,才能实现美术活动的目标和体现它的价值所在。但是作为新教师往往会碰到以下困惑:

(-)是否每次活动都需要准备范例?

每次在进行美术活动之前,新教师包括老教师都会考虑是不是需要准备一张范例,但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每次活动之前都需要准备好范例给幼儿作"参考"呢?有些时候我们新教师总是把范例作为带活动的"泄心丸”觉得有了范例就万无一失样。通过讨教一些老教师结合实践的经验及所学的理论知识,我认为,并不是每次活动都需要准备范例。反过来,也不是说不准备范例就是没认真准备。必须在认貞•研究了及活动材料及们的学习能力之后再决宦是否需要准备完整的范例,或者把活动的重难点提出来进行范例,或者图片实物及其他幼儿的作品来作范例起到示范的效果,再或者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等等。

比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太阳》中,之前我先布置了让自己去观察太阳的任务,并且进行活动时,我提供了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完美的"太阳”范例。但在孩子们观察太阳后,提出了好多新奇的想法。

有的幼儿说:"老师,老师,我想画一个黑色的太阳。”

"为什么呢?”

"因为,我觉得太阳太刺眼了,我想用乌云把它遮起来。”

“老师,老师,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我爸爸说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都是太阳公公的功劳。”

"老师,我看到的太阳公公就是白颜色的,不用涂红色的。”

"老师,我可不可以只画半个太阳,因为傍晚我回家的时候,我看到的太阳公公都只有半个的。”

这是我岀示范例让幼儿画他们眼中的太阳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岀了好多我想都想不出来的“太阳”。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范例不能代表孩子们心中“太阳”的形象。

这里涉及到一个正确看待幼儿绘画中对范例或他人的模仿问题,在绘画或者美术教育活动中,模仿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加登纳认为:我们一方而把模仿看作是审美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潜在限制着幼儿的创造力。孔尼英教授提出:"要解除这一悖谬需要持有一种发展的观点,在开始时应允许幼儿尽量自由而完全地去探索特质、媒介:然后再通过仔细的指导与难题设立,使幼儿有把握特质、为创造岀满意效果而建立足够技巧的机会:最后,在他们有了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之后,再让他去接触媒介中优秀适应的元素,鼓励幼儿对这些进行研究和模仿,这样幼儿便了解同样媒介中,别人是如何达到效果的。”我赞同孔教授的观点,在学习相对比较难的技能性问题如造型、色彩搭配、空间处理等方而的问题时,通过借鉴别人的表现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比如上述的案例中,必须提醒孩子们处理好太阳的空间位垃,孩子们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

理word版本可编借.

也必须要掌握了画封闭圆的技能后,才能完美地表现自己眼中的"太阳”。所以,案例中的范例可以采用过程性的示范,主要让幼儿学习画封闭圆的技能,而且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没有中大班那样完善,而且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在上述案例《太阳》中,在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向幼儿了解他画的太阳是今天看到的,还是你想象中的,还是脑海中留下的记忆形象。画很多的时候,需要通过幼儿的讲述与表达才能理解画中的内容,教师或者不能一概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画的品质。评价小班幼儿的画更是要遵循肯定和表扬为主的原则,而且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表达方式和他自己的意图时,你才有评价权。小班幼儿自我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往往日常生活中甚至少数教师总是以“画得像不像"、"和老师的范画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这跟我们教师长期通过使用范例来达到教学目标有一左的关系。我认为,教师使用范例必须慎重,长期使用范例教学会使幼儿形成这样的标准"跟老师画得一样的才是最好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象和创作权,相信这样也才能达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正确把握幼儿的"学情”?

备课不仅仅是美术活动所需材料的准备,我认为更重要的便是对"备幼儿”,也就是正确把握幼儿的"学情”。比如在一个活动准备开展之前,教师应先估算多少幼儿能完全达到目标突破难点,又有多少幼儿能基本掌握重点,又有多少幼儿完成是有较大困难的。一般认为这三种程度的幼儿人数在数轴上呈倒U即是适宜的难度。当然,最理想的状态便是让不同程度的幼儿都能在原先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需要提岀的是,要做到这一点,特别是新教师,那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能达到的,曾经我也在囲本教研的时候提出过这个问题。多数教师认为,这只能靠新教师自己实践才能获得的估计能力。纸上谈兵容易,理论和实践之间,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更进再实践,才能把彼此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

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新教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旁人的意见与建议也不能统统都吸收认同,要学会灵活变通。如小班下学期的手指点画活动《孔雀》中,在分析了自己班上的幼儿之后,我想大胆尝试让所有孩子们自己动手同时点画,有经验的老教师建议我还是继续采用小组轮流的形式进行,这样比较能够掌控一些。正所谓“初生牛牍不怕虎”我仍然执意作一尝试。

在我大胆尝试让每组幼儿同时都进行之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出现一开始预期的多种状况,如:倒翻颜料盘,不按要求在孔雀轮解上乱涂乱画,或者不想画顾自己玩英他的等等。相反,每个孩子都是兴致勃勃,秩序井然地进行,而且效率也提高了,画而的色彩搭配,和点画圆点的空间位苣,绝大部分幼儿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让我非常欣慰。

事后我反思了此次成功尝试的几个因素:一方面孩子们已经画了一个多学期,已经形成了一左得美术绘画常规:另一方而在每项指令发岀之前我都强调了操作要求:此外材料的准备也要充分,如颜料量要适当以免倒翻,色彩要丰富,浓度要适合点画等等。作为新教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可以把每次的成功和失败都记录下来,认真分析,简单的做法(也是要求)就是耙每个活动的反思都通过理性而又犀利的眼光审视之后再如实写下来,还可以主动向听课者征求意见与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运用和验证这些策略与建议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改与更进。这样长期积累就会形成一个自己可以参照的“学情",也是一个新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