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词与语病
数量词与语病

数量词与语病14条1、倍数不能与〃减少、缩小、降低、下降'等词语搭配,只能用分数和百分数。
例1: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
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解析:〃低一倍多〃则票价为零,这明显不合常理,所以“低一倍多〃应改为〃低50%以上〃。
例2: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1000只下降到100只,废品率下降了9倍。
(2006年广东卷)简析:升高可以说倍数,下降则不能说倍数,可以改为“废品率下降了九成2、增加数的表述:〃了〃与〃到〃的区别,〃提高了〃〃增加了〃表示净增加数,不包含底数(如果原来的数为a,倍数为x,那么变化后的数b就是a+ax即b=a+ax), 〃提高到〃〃增加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包含底数(b=ax) o如30匹布变为60匹布,可以说〃增加到两倍〃或〃增加了一倍〃。
例1: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五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四倍。
解析:因为b=a+ax,所以增加了四倍就应是50+50x4=250,这与今年的200台矛盾,所以此句表述错误,应该为增加到4倍或增加了3倍。
例2该市去年旅游收入300万,今年达到450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解析:300+300xl50%=750,这与今年达到450台矛盾,所以此句表述错误,例句应改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3、翻几番的含义。
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应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是原来的8倍。
5翻一番为10,翻两番为20,翻三番为40。
例:今年我厂总值为120万元,比去年的40万元翻了两番。
简析:"40万元〃翻两番应为〃160万元〃,可将此句改为〃比去年的40万元增长了两倍〃4、折扣的含义。
打几折就是现价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
比如3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三十。
例: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1、数量词使用不当经过革新,这个季度废品率已降低了一倍。
(⊙o⊙)?2.语病及修改(1)成分残缺①这种自由散漫、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
②他们在全市推广了增产节约......。
③经过这次讲座,对大家启发很大。
(2)前后词搭配不当①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②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3)重复罗嗦,成分多余①满山遍野到处是鲜艳的红旗。
②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4)语序不当①在改革开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②我们祖国再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4.常见病句的辨认方法(1)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来判断主、谓、宾之间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等问题。
(2)如主、谓、宾没有问题,再看看定、状、补和中心语之间搭配是否妥当。
(3)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这样安排:A、表领属的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
B、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例:这是一位数量优秀的形容有30多年教龄的动宾北京大学中文系领属教授。
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4)状语的排列语序: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C、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的词或短语•何时(表时间的名詞)→何地(表处所的介宾短语)→范围(表范围程度的副詞)→怎样(表情态的形容詞)→同誰(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例: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目的),在阅览室里(处所)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如饥似渴地(情态)阅读着。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练习(1)我愿接受一切团组织对我的考验我愿接受团组织对我的一切考验(2)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3)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小学量词、关联词、修辞、修改病句知识大全,孩子做题轻松应对

小学量词、关联词、修辞、修改病句知识大全,孩子做题轻松应对小学量词、关联词、修辞、修改病句知识大全,孩子做题轻松应对!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
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
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关联词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那么...那么...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修辞手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慧眼快识语病“十一法”老师

慧眼快识语病“十一法”一、看数量词数量词在句中出现,常会有如下问题。
1、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
例: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2、表示数目的词因修饰限制对象不明产生歧义。
例: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3、约数词如“将近、不足、大约、超过、至少、左右、上下”等与确数前后相连,产生矛盾或赘余。
例① 90个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例②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4、确数不能修饰限制与之相对应的集合概念。
例: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二、看关联词关联词连接句子的语意,使用不当,造成表意混乱。
1、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结构不一,语意错乱。
例: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3、强加关联词,不合逻辑。
例: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北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因果、递进句常语意倒置,不合逻辑。
例① 媒体着迷于记录明星、偶像和其他成功的“80后”(如内地最富有的作家之一24岁的郭敬明)的活动,因而媒体急于在中国年轻明星的魅力上捞一把。
例② 他不仅能够使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快速破解语病的二十八心法之看数量短语-作文

快速破解语病的二十八心法之看数量短语
看数量短语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产生歧义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该句中的几个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
位置不当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两干多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出土的之后。
倍数用错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丹顶鹤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千余只。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
具体看后面的附录表约数的词语重复日时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万颗以上。
前后不能有重复表示约数的词语,超过和以上重复,应去掉一个。
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
之二十。
(应改为提高了)数量词在计量表述时,如果出现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量应包括底数。
病句类型的标志词

病句类型的标志词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类型的标志词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类型的标志词,欢迎阅读病句类型的标志词1【标志一】数量词数量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倍数用错例1.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5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
(应为“3倍”)2.表意不清例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可读成“15日,前去报到”或“15日前,去报到”)3.位置不当例34.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多项定语的排列,数量短语应放在表领属的词语之后)4.约数重复例4.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60元上下。
(“均”与“上下”重复矛盾)5.重复赘余例5.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最后一天”与“截止日期”重复) 【标志二】否定词句子中出现的否定词,可能造成的语病有以下几种:1.位置不当例1.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在“把”字句中,否定副词“不”应该放在“把”之前) 例2.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2.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例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定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3.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例4.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4.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例6.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使┉不发生)常见的本身暗含否定的词:防止、忌、无时无刻、忘、拒绝、反对、禁止、避免、不明不白、阻挡等等。
5.否定肯定意相同例9.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数量词语病(精)

• • • •
•
四、形成歧义 在有的句子当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语境, 从而使数 词修饰的对象不确定, 或数词与名词组成的短语存 在几个义项而造成歧义。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容易出现 歧义。 例1.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 有新的起色。 (数量词的限制出了问题,使之对句子的理解有了歧 义,是“几个学校”还是“几个领导”。) 例2.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同上。) 例11: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 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 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十天的报纸” 是指近十天出版的报纸, 还是看报 纸的时间是十天, 在此句中的表达并不明确。
小结:
• 1.减少不能用倍数, 只能用分数和百分数。 • 2.“翻番”的概念要搞清楚, 5翻一番为10 , 翻 两番为20 。 • 3.注意“增加到”和“增加了”的区别,“增 加到”包含底数,“增加了”不包含底数。如 30 匹布变为60 匹布, 可以说“增加到两倍” 或“增加了一倍”。
• 4. 出现集合概念的名词不能与具体的数字搭配。 如不能说“500多个岁月”、“3 个莘莘学子” 等。 • 5.用数字表达时注意前后不能重复, 如“约”、 “大概”、“左右”等用一个即可。 • 6.用数字表达时注意前后不能矛盾, 如“至少” 不能和“以上”同时出现,“平均”不能和“都” 同时出现等。 • 7.数量词修饰并列短语或数量短语和“的”同 时出现时, 注意歧义的产生。
数量词与语病
一、不合事理
一般来说,句子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或增加、 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 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事理。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 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例: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 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 应改为“提高了”。) 例:该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 本却下降了一倍。(“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 能?不符合事理。) 例: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 面不能跟“都”。) • 例: 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 元、 179元, 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 元、81 元。相比 之下, 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 解析:“ 低一倍多”则票价为零, 这明显不合常理, • 所以“低一倍多” 应改为“低50%以上” 。
慧眼快识语病

慧眼快识语病“十一法”一、看数量词数量词在句中出现,常会有如下问题。
1、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
例: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2、表示数目的词因修饰限制对象不明产生歧义。
例: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3、约数词如“将近、不足、大约、超过、至少、左右、上下”等与确数前后相连,产生矛盾或赘余。
例① 90个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例②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4、确数不能修饰限制与之相对应的集合概念。
例: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二、看关联词关联词连接句子的语意,使用不当,造成表意混乱。
1、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结构不一,语意错乱。
例: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3、强加关联词,不合逻辑。
例: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北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因果、递进句常语意倒置,不合逻辑。
例①媒体着迷于记录明星、偶像和其他成功的“80后”(如内地最富有的作家之一24岁的郭敬明)的活动,因而媒体急于在中国年轻明星的魅力上捞一把。
例②他不仅能够使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词与语病
1.倍数的表述:
•不能与“减少、缩小、降低、下降”等词语搭配, 如我们不能说“减少了多少倍”。
“减少、缩小、降低、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眼分数或实际数量。
•例1: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 元、179元, 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 元、81 元。
相比之下, 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解析:“低一倍多”则票价为零, 这明显不合常理,
•所以“低一倍多”应改为“低50%以上”。
•例2: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 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每月废品由原先1000 只下降到100 只,废品率下降了9 倍。
( 2006 年广东卷)
•简析: 升高可以说倍数, 下降则不能说倍数, 可以改为“废品率下降了九成”。
•例3: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简析:关键在“甚至”与三折、四折、五折的排列矛盾。
•2.增加数的表述:“了”与“到”的区别
•例4: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 从五年前的50 台, 到今年的200 台, 增加了四倍。
•简析:“增加了”指在原数的基础上的净增加。
所以数字不一致, 应为“增加了三倍”或“增加到原来的四倍”。
•例5:今年我厂总值为120 万元, 比去年的40 万元翻了两番。
•简析:“40 万元”翻两番应为“160 万元”, 可将此句改为“比去年的40 万元增长了两倍”
• 3.平均数的表述:
•不能与“左右、上下、以上、以下”等表示大概范围的词语搭配, 后面应接具体的数字。
•例6: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 平均身高1.68 米, 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解析:例句中的语病在于“平均”与“以上”搭配有矛盾, 应去掉“以上”。
• 4.概数表述:
•“大约、大概、将近、超过”等表示数字大概范围时,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 不能和“左右、上下、以上、以下、多”等词语连用, 否则就会造成重复和表意不明。
•例7:县“科技下乡”小分队来到桃花乡, 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解析: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去后, 例句可侧“大约”
•或“左右”。
•例8:这个村中凡18 岁以上的人都参加了这次选举, 18 以下的人没有选举权, 因此不能参加。
•简析:“以上”和“以下”都包含底数, 可把“18 岁以下”改为“未满18 岁”。
• 5.表极限的数:
•表示数字极限的现象, 如“最多、至少”等, 但它们不能与“以上、以下、左右、上下”等表示范围的词语连用, 否则就会造成语病现象。
•例9: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 收入高, 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解析:“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 不能跟一个范围, 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 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
病。
例句应去掉“以上”或“至少”。
• 6.歧义:数词与名词搭配
•①有些句子当中出现了数字, 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语境,造成基数与序数不明而使句子出现歧义。
•例10: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该公司已经提前完成了一季度的生产任务。
•解析:“一季度”是指“第一季度” , 还是指“一个季度”呢?只有在“一”前加一个“第”字或在后面加一个“个”字, 才能消除歧义。
•②在有的句子当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语境, 从而使数词修饰的对象不确定, 或数词与名词组成的短语存在几个义项而造成歧义。
•例11: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 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十天的报纸”是指近十天出版的报纸, 还是看报纸的时间是十天, 在此句中的表达并不明确。
•例12:他每天骑着摩托车, 从城东到城西, 从城西到城北, 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 2005 年广东卷) •简析: 数量词放在了并列的名词前作修饰成分, 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医院180 多家, 也可以理解为医院、照相馆、出版社共180
•多家。
•7.前后冲突:
•例13:如果把天津卫600 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 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 2006 年天津卷)
•简析: 前后不一致。
“600 年”是历史, 而“三岔河口”是地名。
可以改为“如果把600 年的天津卫比作⋯⋯”。
•8.重复:单位与数结合的表述
•“时、件、台、日、年”等都属于“单位” , 在表述时要注意可能有重复累赘的语病出现。
•例14: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推出的这种新款小汽车每小时时速是220 公里。
•解析:“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 与“每小时”搭配一起就显得重复累赘。
例句应去掉“每小时”或“时速”。
•例15: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解析:应去掉“/小时”或者把“时速”改为“速度”。
•例16: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应去掉“单位”)
•例17: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去掉“每天”)
•小结:
• 1.减少不能用倍数, 只能用分数和百分数。
• 2.“翻番”的概念要搞清楚, 5翻一番为10 , 翻两番为20 。
• 3.注意“增加到”和“增加了”的区别,“增加到”包含底数,“增加了”不包含底数。
如30 匹布变为60 匹布, 可以说“增加到两倍”或“增加了一倍”。
• 4. 出现集合概念的名词不能与具体的数字搭配。
如不能说“二十多个岁月”、“3 个莘莘学子”等。
(改为“二十多个年头”和“3个学生”)
• 5.用数字表达时注意前后不能重复, 如“约”、“大概”、“左右”等用一个即可。
• 6.用数字表达时注意前后不能矛盾, 如“至少”不能和“以上”同时出现,“平均”不能和“都”同时出现等。
•7.数量词修饰并列短语或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时, 注意歧义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