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册 第九章 初识元素周期律 9.31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律总结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律总结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律总结学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律总结学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律总结学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元素周期性规律(总结)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下一周期原子半径大于上一周期原子的半径.如第三周期中半径最大的是钠原子,最小的是氯原子;第六主族中氧原子半径最小。

(3)离子半径先比较核外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小的离子半径大。

如钠离子半径大于氢离子,而钠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因为三者核外电子层数分别是氢离子0,钠离子2,氯离子3,而钠离子和氟离子氧离子比较的话,是氧离子最大,氟离子次之,钠离子最小,因为核电荷数为氧最小,氟次子,钠最大.1.2 主族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1。

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2021学年)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2021学年)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复习巩固】1。

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名称。

【自主回顾】一、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回顾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图,总结规律: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的半径从上到下逐渐2.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回顾1~18号元素原子的主要化学价,总结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最低负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1。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关于、、、等信息.元素周期表还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了分区。

沿着元素周期表中、、、、与、、、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左侧是元素,右侧是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又表现 .2。

在元素周期表中,称为周期, 称为族.3.元素周期表有个横行,也就是个周期。

周期的序数是,其中,称为短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尚未填满,称为。

4。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纵列,其中第三个纵列称为Ⅷ族。

第18列由。

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通常为 ,因而这一族称为族.其余14个纵列,每个纵列为一族。

5。

元素周期表中第3~12列中的元素称为。

包括了大部分的元素。

所有过渡元素的单质都具有良好的。

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始元素周期律课件沪科版

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始元素周期律课件沪科版

H
Li Be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Ga Ge As Se Br Rb Sr In Sn Sb Te I
Cs Ba Tl Pb Bi Po At
返6回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氧化物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
初识元素周期律
1
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周期性变化: 是指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后面元素的性质重复
出现前面元素性质相似的变化。
二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如何学好元素周期律?
掌握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IA族: H Li Na K Rb Cs(碱金属) 第VIIA族:F Cl Br I At(卤素) 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
返9回
5、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BCNO F 稳 定
Si P S Cl 性
As Se Br
逐 渐
分别比较H2O、HF、NH3; H2S 、 HCl、H2Se的热稳定性
Te I 减 弱
At
热稳定性HF >H2O > NH3;
HCl > H2S > H2Se
10
11

5 Rb Rb2O RbOH
6 Cs Cs2O CsOH
VIIA
F
酸 HClO4 Cl2O7 Cl

增 HBrO4 Br2O7 Br

HIO4 I2O7 I
HAtO4 At2O7 At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学案1沪科版x(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学案1沪科版x(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学案1 沪科版x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学案1 沪科版x)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学案1 沪科版x的全部内容。

9。

2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⑴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序数= .⑵元素周期表分个周期,第一、二、三周期所含的元素较少,称为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所含的元素较多,称为周期,类别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短周期共18种1H~He 23长周期4 5 6不完全周期7Fr~112号26种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开始,逐渐过渡到族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在第6周期中,从元素到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为镧系元素。

在第7周期中,从元素到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为锕系元素。

2.族: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

由构成的族,叫主族。

完全由构成的族,叫副族. 主族族序数= 。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种周期(7个横行)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种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种周期表结构①主族(ⅠA~ⅦA共7个)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共7个)③Ⅷ族(8、9、10纵行)④零族(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中有个纵行,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符号为)、个副族(符号为 ),还有族和0族。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学案2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学案2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学案2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学案2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学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大纲要求】必修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内容标准复习要求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3、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ⅣA ~ⅦA族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

4、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选修3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内容标准复习要求注意点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知道元素电离能的涵义。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

9.2元素周期表(共4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设计思想]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结果,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它蕴含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察、综合、理解能力。

同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呈螺旋型上升,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编制元素周期表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周期表的编排规则,为掌握周期表的结构打下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引导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渗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B)(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多种形式的了解并且编排部分元素的周期表,感受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关注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所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元素分类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关系的学习,感悟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2)通过元素周期表的不断完善,激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概念2.教学难点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设计活动,请学生翻看书后的元素周期表,然后自己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大致框架 ,通过评价,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进一步复习元素周期律,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2-4:发散学生思维,教师演示不同形式的周期表,学生观察思考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自己编制周期表可以课前布置,上课由学生展示并且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元素周期律教案1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元素周期律教案1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元
素周期律教案1沪科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2)原子序数()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关注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利用各种图表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

(2)通过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探析,关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事物的真正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自主发现规律的喜悦。

(2)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懂得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观念。

(3)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真理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周期性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目前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只有100 多种,但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多达几千万甚至更多,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物
理、化学性质千差万别。

可以想象对这些物质及其性质进行梳理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不容易。

那么我们是否能总结出一种规律,让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上的各种元素呢?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板书
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结论:核外电子的排布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 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 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9.1 元素周期律学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元素周期律中子N同位素 (核素) 原子核)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决定原电子数(Z 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1。

微粒间数目关系质子数(Z )= 核电荷数 = 原子数序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中性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阳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阴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2.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 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决定 X)(A Z 原子(A Z X)原子核 核外电子(Z 个) 质子(Z 个) 中子(A-Z)个——决定元素种类——决定同位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X A Z c ± d ±b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元素周期律(共2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侧重于原理性、规律性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试图通过一个化学核心规律的探究活动,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融为一体。

为此,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是要营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二是要注意帮助学生回忆、阅读、收集有关素材;三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处理素材,通过抽象或概括,得出规律性、结论性的知识。

例如,可运用如下思路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情景→展示资料→分析处理资料→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考虑到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出有关的结论,同时逐步建立周期性的概念。

所以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即可。

同时,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注重学习与探究方法的指导,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前提下,注意挖掘隐含在知识中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方法。

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体验自主发现规律的喜悦,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观念。

整个学习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处理数据自主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可充分展示出信息技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技术与教学的较深层次整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B);(2)原子序数(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关注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利用各种图表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

(2)通过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探析,关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事物的真正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自主发现规律的喜悦。

(2)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懂得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观念。

(3)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真理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周期性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介绍元素分类的意义,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原子序数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核电荷数密切相关。

人们为了研究事物的方便,将不同的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其进行编号,这种编号又叫原子序数。

元素性质3:明确元素性质的内涵。

使探究具有明确的对象。

原子半径4:展示部分资料,让学生总结规律,初步得出结论;给出更多信息,验证结论。

主要化合价5:问题情景→展示资料→分析处理资料→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变化规律6:引导学生得出原子半主要化合价等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周期性7:初步理解周期性即为重复相同变化规律的涵义,逐步建立周期性概念。

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了对这些元素及其性质的系统化研究,(俄)在化学世界里没有一点统元素的分类是当时所有化学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专门论述元素科学分类的,从元素的局部分类到系统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半[讲述]我们把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每隔一定数目原子,元素原子半径重复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称为周期性。

那么,可以说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讨论]从“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图中可以发现,原子序数从3(Li)~9(F),原子半径由0.152nm递减到0.071nm,即原子半径由大逐渐变小;再由11 (Na)~17(Cl),原子半径由0.186nm递减到0.099nm,原子半径也是由大逐渐变小。

学会析图表,得出论。

进行[过渡]元素的性质之一原子半径随原子原子序数主要化合价变化1——2 +1→0 3——10 +1→+5,-4→-1→0 11——18 +1→+7,-4→-1→0回答]原子序数为3~9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到+5,最低负价从-4到-1;原子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并学会总2.主要板书3.相关链接(一)元素周期律理论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演变(1)1789—1859年,元素周期律发现前的摸索阶段至19世纪60年代,化学已经发现了六十几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性质的资料积累日益丰富。

整理这些资料,概括这些感性知识,从中摸索总结出规律,这是摆在当时化学家面前一个亟代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是科学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他的专著《化学纲要》一书中,把已知的33中元素分成了气体元素、非金属、金属、能成盐之土质等四类。

1829年,德贝莱纳(J.W.Dobereiner)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已知的54种元素中只有5个相似的元素组,每组有3种元素,称为“三素组”。

这个阶段只有元素的局部分类,而元素的系统分类成效甚微。

(2)1860—1889年,元素周期律发现和巩固阶段1862年,法国的地质学家尚古多(A.E.B..Chancourtois)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并将元素的性质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园柱体上升的螺线上,绘出了“螺旋图”。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Julius Lother Meyer)列出了“六元素表”,它已经具备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雏形,还给未被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格。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J.A.R.Newlands)排出一个“八音律”,但他没有考虑到原子量的测定会有错误,也没有给未被发现的元素留出空位。

门捷列夫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仔细研究了元素的性质并尝试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于1869年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图文和论文,迈尔在稍后也将元素排成了一张表,并有了族和周期的划分。

1871年,门捷列夫将周期表由竖排该成横排,发表了第二张表。

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

根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大胆预测了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指出某些元素公认的原子量是不准确的,应重新测定,他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它们的性质,并在周期表中留下了空格。

他的预言与后来的发现惊人的一致。

(3)1889—1909年,元素周期系理论的考验和发展阶段随着稀土元素第二个发现高潮的到来,特别是1895年,以汤姆生设计出塔式周期表为界限,标志着稀土元素性童话的任务已初步实现。

以1894年拉姆赛和瑞利发现“惰性”气体氩为契机,至1898年陆续发现氦、氪、氙和氖,并在表中形成零族。

(4)1910年—1945年,元素周期律本质的揭示阶段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发现了核电荷数、质子;1913年—1921年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理论及塔式周期表的设计,使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得以初步揭示。

1925年前后四个量子数的提出、1945年马林斯基等发现钷,至此完成周期表92U前所有元素,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元素发现的方位和周期表发展的方向将要发生转移。

(5)1945年—1969年,锕系理论的提出和证实阶段1945年前后,西博格提出了锕系理论,为寻觅铀后元素,特别是锔后元素指明了方向。

元素周期表在延伸。

(6)1970年至今,元素周期表的延伸和更加完善阶段一方面继续对原子序数大于106的超重元素进行人工合成;另一方面对现行周期表的分族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革方案,以期能使周期表的形式更完美地适应和促进内容的发展。

(二)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较大影响。

由于电子具有波动性,电子云没有明显的边界,因此讨论单个原子的半径是没有意义的,原子半径是人为规定的物理量。

在单质或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往往以化学键结合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测定原子核间的距离求得原子半径。

共价半径:通常将同种元素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时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共价半径,如把氯气分子中Cl与Cl核间距的一半(99pm)定为Cl原子的共价半径。

金属半径:把金属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金属半径。

原子的金属半径一般比它的单键共价半径大10%—15%。

范氏半径:在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的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范氏半径。

如在CdCl2晶体中,测得在不同的“分子”(实际上是层状的大分子)里Cl与Cl核间距的一半即氯原子的范氏半径(188pm)。

显然非金属元素的范氏半径大于共价半径。

稀土气体是在极低的温度下形成单原子分子的分子晶体,在这种晶体中,两个原子核核间距离的一半就是该元素的范氏半径。

在一般资料中,金属元素有金属半径和共价半径的数据,非金属元素则有共价半径和范氏半径的数据,稀有气体只有范氏半径的数据。

在教材中提到的比较原子半径大小的数据,要求用相同的测定方法测得,用到的是共价半径,稀有气体不参与比较。

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十分明显。

在同一短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三)元素周期表的终点在哪里?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列成元素周期表,并留下一些空格,预示着这些元素的存在。

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人们“按因索骥”找出了这些元素。

元素种类到底是否有限?周期表有否终点?20世纪30~40年代,人们发现了92号元素,就有人提出92号是否是周期表的最后一种元素。

然而从1937年起,人们用人工合成法在近50年时间又合成近20种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尾巴增长了。

这时又有人预言,105号元素该是周期表的尽头了,其理由是核电荷越来越大,核内质子数也越来越大,质子间的排斥力将远远超过核子间作用力,导致它发生蜕变,然而不久,又陆续合成了106~109号元素。

这些元素存在的时间很短,如107号元素半衰期只有2 μs,照此推算元素周期表是否到尽头了?1969年起,理论物理学家从理论上探索“超重元素”存在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具有2,8,14,28,50,82,114,126,184等这些“幻数”的质子和中子,其原子核比较稳定,这就是说,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原子核不一定不稳定。

因此在109号元素之后还能合成一大批元素,这样,第七周期32种元素将会被填满,第八周期也将填满(按理论计算,第八周期元素共50种,其中7种主族元素,1种惰性元素,10种过渡元素或副族元素,还有32种超锕系元素,列在元素周期表锕系元素的下方)。

然而理论的唯一检验标准是实践,能否不断合成新元素至今还是一个谜,科学家将上天(如到月球)入地(如海底)或反复在粒子加速器中进行实验,企图合成新元素,其结果将会如何,人们正拭目以待。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为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做好了铺垫。

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安排课时穿插元素周期律发现历史过程的内容,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余时间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围绕周期律发展的历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