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门槛
从事光伏发电需要什么资质

从事光伏发电需要什么资质?2019-03-12大家知道建设光伏发电属于电力行业,国家对从事电力行业的单位和个人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从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工程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具备相应的进网作业许可证或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
通常,从事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的单位施工单位应具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如图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业务。
该许可证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该等级的划分是按照施工的电压等级来划分的。
取得一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所有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二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22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三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1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四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35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五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而从事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单位,通常有四或五级的许可证就可以了。
详见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出台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请下载并参阅附件)。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全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通常该证书可向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在当地的派出机构或工信委申请。
取得五级承装类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的,可以承担10千伏以下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
五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备法人资格和完善的组织机构;(二)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元,净资产240万元以上;(三)技术负责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电力设施安装管理工作经历,具有电力专业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四)具有不少于8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电力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少于2人;(五)具有不少于1人的电力专业二级以上注册建造师或者电力专业二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六)在册持进网作业证上岗电工不少于15人,其中高压电工不少于5人;(七)具有《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证书》的预算员不少于2人、安装工长不少于6人、兼职质检员不少于1人、施工合同管理员不少于1人;(八)配备有至少1名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程师具有电力专业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九)具有与可承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十)具有健全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随着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中国太阳能产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产业发展规模迅速壮大,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关键技术逐步实现突破,设备已基本具备整线供给能力。
但是,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仍暗藏隐忧,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国内市场发育缓慢、行业标准不一、投资盲目等问题。
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现象,早已成为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严峻现实。
1.产业链集中度低,规模化程度不高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技术驱动型行业。
目前,从整个行业发展状况看,中国太阳能产品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链某些环节,尤其是产业进入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下游企业数量最多,产业集中度低,离产业规模化尚有距离,规模效应不明显,导致整体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产业利润薄弱。
2.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我国光伏太阳能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资助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
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上来看,技术参差不齐,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先进的光伏技术研发进展较慢,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光伏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上游晶体硅材料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中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下游光伏发电集成应用于国外相当。
生产硅基太阳能电池乃至部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设备均依赖进口。
3.行业标准不一,有待政府规划目前,我国太阳能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很多光伏制造企业在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品质意识、产业规模上层次较低,造成太阳能产业链各企业制造标准差异较大。
需要加快建立光伏产品和发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将一些行业领导者企业的标准及时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
4.产业发展无序,投资严重盲目目前,由于光伏太阳能产业链部分环节进入门槛低,面对国际市场需求的飞速增长,大量投资者纷纷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
《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有望出台

光伏业兼并重组今年有望实质启动
尽 管 能源 发展 “ 十二 五” 规划 中亮点 多多 , 但 其 中最引 人瞩 目的 亮点之 一 可能在于 “ 推进 光伏产业 兼并重组 和优化升级 ” 上。 业 内专 家指 出 , 目前相 关决 策部 门 已出 台一 系列 光伏 “ 救市 ” 政策, 不过 , 除
等方 面。
据悉, 草 案准 入条 件对 企 业研 发 能力 、 生 产 规模 、 出货 情况 、 专利 数量 等各
个 方面做 了明确规 定 , 范围囊括 硅棒 、 硅片 、 电池 、 晶体 硅组件 以及 薄膜太 阳能 电 池。 另外, 这 个“ 准入条件 ” 的出 台有 利于对我 国现有 的光 伏市 场进 行一个 产业规
为基质 的太 阳能 电池开展 反倾销调查 。 通 知要 求 各利 益攸 关方 须于 1 月3 1 日前提 交 用英 文填 写 的调 查 问卷 。 除描 述涉案 产品大类 外 , 在 问卷 中还 须明确产 品控 制号 ( P CN) , 如单 晶和多 晶太 阳能 电池 的PCN分别为 C1 和C 2; 单 晶和多 晶 电池组件 的PCN分别为M 1 和M2; 非晶
称, 乌克 兰在 近几 年 内可 以完 全 不用 进 口俄 罗斯 天然气 。 他表示 , 乌克 兰可
以通过 开采分布 在哈尔 科夫和顿涅 茨
克地 区的尤佐夫 斯基气 田来满足本 国 天然气需 求 。 据 乌克 兰地 质 部 门估 计 , 该 地 区 的 页岩 气储 量 大 约有 2 万 亿m 。 根据 壳牌 提供 的数据 估算 , 尤 佐 夫 斯 基 气 田年产 量 可 达 2 0 0 亿m 天然气, 最 保 守的数字也将 不少于 7 0 亿m , 这
范 化 的优化 , 但 从其企 业最 关心 的来看 , 发展 国内光伏 产业 拉动 内需 , 其补 贴政 策是 否会切 实的落 到实处 , 能否及 时发放 , 这一 点上对企 业的积极 性上有着 非常 大 的影响 。 ( 证 券时报 )
做光伏项目的发电时间设定准入门槛日照时常

做光伏项目的发电时间设定准入门槛日照时常
一般按照每天日照6小时,电池板发电功率每平方100W估算。
即:0.6千瓦/天;但实际上夏天日照最强时的瞬时发电量可达1千瓦/小时,和估算的平均值相差10倍。
详细解释:
一、太阳能板也叫太阳能电池组件。
单体的太阳电池多半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
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即太阳能板使用。
二、构成太阳能板的太阳能电池可由不同光伏材料制成。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
其中单晶硅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最高的到24%,转换效率很高;多晶硅太阳能板的制作工艺与单晶硅太阳能板差不多,光电转换效率只有约12%左右最高约15%,但造价很低,整体性价比目前高于单晶硅太阳能板。
另外还有非晶硅太阳电板,多元化合物太阳能板等。
各种太阳能板中效率最高的约有40%。
三、太阳能板的发电量和发电效率,面积大小,日光强度(天气),光照时间(季节)有关。
在实际运用中还受到储能设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电能转换(变成电网供电规格)效率的影响。
光伏工程申办资格以及流程

光伏工程申办资格以及流程光伏工程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工程。
在光伏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的申办资格和流程。
一、光伏工程申办资格1.资质条件:光伏工程的申办资格要求申请者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通常包括光伏发电工程专业技术资质、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或者以上等。
2.技术条件:光伏工程的申办资格要求申请者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
需要具备电力工程施工经验或者与光伏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熟悉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等相关技术要求。
3.财力条件:光伏工程的申办资格要求申请者具有一定的财力实力。
需要能够提供具备一定规模的投资能力,以确保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二、光伏工程申办流程1.确定项目定位:在申办光伏工程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规划和定位。
包括确定项目的规模、位置、技术方案等。
同时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的风险和经济效益等。
根据项目的定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申办方式和途径。
2.准备申报材料:准备申报光伏工程所需的材料。
一般包括项目方案、资金证明、资质证明、土地使用权证明、规划许可证明、环评报告等。
确保材料齐全并符合相关规定。
3.申请备案: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递交到相关部门,申请备案。
备案部门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会给予项目备案编号和准备施工的许可证。
4.施工准备:准备开展光伏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选址和土地准备、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编制、设备和电力接入的准备等。
5.工程施工: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光伏工程的施工。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6.运营及验收:光伏工程完成施工后,进行运营和验收。
进行光伏电站的联调联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进行最终验收,确认光伏工程的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7.项目收尾和交付:光伏工程完成运营和验收后,进行收尾工作和项目交付。
包括项目的交接,相关手续的办理,工程的竣工报告的编制等。
通过以上的申报资格和申办流程,可以使光伏工程申办更加规范和便捷。
2024年光伏组件工信部准入名录条件

2024年光伏组件工信部准入名录条件
2024年光伏组件工信部准入名录条件可能会因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条件:
1. 技术和研发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2. 生产能力: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包括生产线、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保证光伏组件的产量和质量。
3. 产品质量:企业必须能够保证光伏组件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能够保证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收益。
4. 品牌影响力: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5. 环保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遵守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能够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6. 财务实力: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财务实力,能够保证生产和经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来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条件并不是绝对的,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根据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来制定相应的申请计划和方案。
光伏电站准入标准

光伏电站准入标准
光伏电站的准入标准包括多个方面,如额定功率标准、并网电压标准、用地管理要求等。
1. 额定功率标准: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是指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容量,通常以千瓦(KW)或兆瓦(MW)为单位。
电网接入标准对光伏电站的额定功
率有规定,以保证电站的运行安全和电网的平衡稳定。
根据不同电网的类型和容量,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标准也有所差异。
2. 并网电压标准:并网电压是指将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与电网之间的电压参数要求。
电网接入标准规定了光伏电站并网电压的范围、偏差及其调整要求,以确保光伏电站与电网能够稳定地互联运行。
3. 用地管理要求:光伏发电形式中,分布式和水面渔光互补式发电利用的建筑物和水面均无需新供地,而地面光伏发电和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涉及供地,在用地管理方面有一定要求。
此外,光伏发电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
地的意见》规定,光伏发电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等文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光伏资质要求

光伏资质要求
光伏资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光伏发电资质:企业必须具备《电力业务许可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
项目装机容量6MW(不含)以下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可以豁免发电业务的电力业务许可。
2. 光伏制造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太阳能光伏产品独立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能力;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
民币,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申报符合规范名单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产能的50%。
3. 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多晶硅满足《太阳能级多晶硅》(GB/T 25074)或《流化床法颗粒硅》(GB/T 35307)特级品的要求。
具体光伏资质要求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应用场景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建议您在实际操作前,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咨询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光伏制造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特制定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一、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一)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光伏制造项目。
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
(三)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对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报行业主管部门及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一)光伏制造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二)光伏制造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太阳能光伏产品独立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能力;具有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申报符合规范名单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本条第(三)款产能要求的50%。
(三)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1.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2.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3.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4.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5.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200MWp;6.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7.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
(四)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1.多晶硅满足《太阳能级多晶硅》(GB/T25074)1级品的要求;2.多晶硅片(含准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大于2μs,电阻率在1-3Ω.cm,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6和18PPMA;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大于10μs,电阻率在1-3Ω.cm,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0和18PPMA;3.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7%;4.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4.5%和15.5%;5.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8%、10%、11%、10%。
(五)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1.多晶硅满足《硅多晶》(GB/T12963)2级品以上要求;2.多晶硅片(含准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大于2.5μs,电阻率在1-3Ω.cm,碳、氧含量分别小于8和6PPMA;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大于11μs,电阻率在1-3Ω.cm,碳、氧含量分别小于8和6PPMA;3.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8%和20%;4.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5%和17.5%;5.硅基、CIGS、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2%、12%、13%、12%。
(六)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2年内分别不高于3.2%和4.2%,25年内不高于20%;薄膜电池组件衰减率在2年内不高于5%,25年内不高于20%。
三、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一)光伏制造企业和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已出台的土地使用标准,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
(二)光伏制造项目能耗应满足以下要求:1.现有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140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100千瓦时/千克;2.现有硅锭项目平均综合能耗小于9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小于7千瓦时/千克;如采用多晶铸锭炉生产准单晶或高效多晶产品,项目平均综合能耗的增加幅度不得超过0.5千瓦时/千克;3.现有硅棒项目平均综合能耗小于50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小于45千瓦时/千克;4.现有多晶硅片项目平均综合能耗小于60万千瓦时/百万片,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小于55万千瓦时/百万片;现有单晶硅片项目平均综合能耗小于40万千瓦时/百万片,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小于35万千瓦时/百万片;5.电池项目平均综合能耗小于15万千瓦时/MWp;6.晶硅电池组件项目平均综合能耗小于8万千瓦时/ MWp;薄膜电池组件项目平均能耗小于50万千瓦时/MWp。
(三)光伏制造项目生产水耗应满足以下要求:1.多晶硅项目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95%;2.硅片项目水耗低于1400吨/百万片;3.电池项目水耗低于1700吨/MWp。
(四)其他生产单耗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四、环境保护(一)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项目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应依法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企业应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二)废气、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恶臭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要依法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59)相关要求,SiCl4等危险废物应委托具备相应处理能力的有资质单位进行妥善处置;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三)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64温室气体核证、PAS2050/ISO14067碳足迹认证。
(四)光伏制造项目应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公开自行监测信息。
五、质量管理(一)光伏制造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质量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
电池及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应配备AAA级太阳模拟器、高低温环境试验箱等关键检测设备,鼓励企业建设具备CNAS认可资质的实验室。
(二)光伏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通过国家批准相关认证机构的认证。
(三)企业应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件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质保期不少于10年。
(四)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产品可追溯制度。
六、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一)光伏制造项目应当严格遵循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求。
企业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申报规范名单当年及上一年度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达到三级以上。
(三)企业应当依法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对重大危险源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
(四)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并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相关保险费用。
七、监督与管理(一)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当符合本规范条件要求。
(二)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当符合本规范条件要求,未满足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及项目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本规范条件的要求。
(三)对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的投资、土地供应、环评、节能评估、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信贷授信等管理应依据本规范条件。
不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及项目,其产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四)光伏制造企业应对照规范条件编制相关申报材料,通过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当地光伏制造企业执行本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行业机构、检测机构对企业进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行业机构、检测机构从市场上对已公告企业产品等进行抽查,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五)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将撤销其公告资格:1.填报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要求;4.发生重大安全和污染责任事故;5.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
(六)有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检测机构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本规范条件的实施和跟踪监督工作,组织企业加强协调和自律管理。
八、附则(一)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光伏制造企业,本规范条件所指的光伏制造行业主要为光伏用多晶硅、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电池组件等制造行业。
(二)本规范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若进行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三)本规范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会同有关部门适时进行修订。
原《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工联电子[2010]第137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