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卫生间门口的“刷卡机”》
【幼儿园观察记录】【一等奖 观察记录】小班 《这是我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从小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任性习惯,再加上家人的溺爱,所以导致孩子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我说了算的性格。”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分享”。什么叫做“给予。”通过观察,我发现康煜祺小朋友比较任性,不懂得分享,不懂得谦让。这是因为康煜祺小朋友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老人比较溺爱孩子,而康煜祺的父母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疏于管理,而偶尔和孩子在一起时,又感觉对孩子比较愧疚,所以对孩子就比较溺爱,养成了康煜祺任性,霸道,不懂得分享的不良习惯和
采取措施
我看别的小朋友们已经玩不下去了,就说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吧。我就把《不讲卫生的小白兔》改改故事情节,变成了《任性的小白兔》大致内容就是小白兔霸道任性,把什么东西都据为己有,所以小动物们都不和它做朋友了。后来小白兔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小动物们又和它做朋友了。这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观察康煜祺,发现他逐渐被故事吸引了,而且也不再哭了。我就抓住时机说:“康煜祺小朋友也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朋友,康康以后再也不会抢小朋友们的玩具了,对吗?”康煜祺低下了头,小眼睛偷偷地瞄着,不说话了。而这时,姜宏超小朋友走过来说:“我跟你玩,康煜祺。”康煜祺点点头,我赶紧说:“康康,小朋友和你做朋友,你是不是应该把玩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啊?你们应该一起玩,知道吗?”康煜祺这回笑了,大声说:“知道,你跟我玩,我把玩具分给你。”我赶紧表扬康煜祺说:“看看康康多乖,有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真是懂事的乖宝宝。”别的小朋友也赶紧说:“康煜祺,我也跟你玩,你给我分点玩具好吗?”康煜祺赶紧给大家分玩具,所有的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的玩玩具了。
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观察记录

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观察记录一、引言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在幼儿园中,教育幼儿正确洗手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期提高幼儿洗手意识和正确洗手行为。
二、观察记录1.观察时间:2021年10月1日上午9:00-11:002.观察对象:小班20名幼儿3.观察地点:幼儿园卫生间4.观察内容:(1)进入卫生间前是否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
(2)进入卫生间后是否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
(3)是否主动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4)是否注意用力搓揉双手、指缝和指甲沟。
(5)是否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双手和指缝。
(6)是否使用纸巾或者吹风机擦干双手。
三、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20名小班幼儿在进入卫生间前有15名幼儿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5名幼儿没有主动询问。
在进入卫生间后,有18名幼儿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2名幼儿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洗手过程中,所有幼儿都使用了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但只有10名幼儿注意用力搓揉双手、指缝和指甲沟。
仅有8名幼儿使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双手和指缝。
在擦干双手方面,有16名幼儿使用了纸巾或吹风机,4名幼儿没有擦干。
四、分析原因1.进入卫生间前没有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时间观念不够强烈。
2.进入卫生间后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规则意识不够明确。
3.注意用力搓揉双手、指缝和指甲沟以及使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双手和指缝的问题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正确洗手方法不够了解。
4.没有使用纸巾或吹风机擦干双手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卫生习惯不够重视。
五、改进措施1.加强时间观念教育,让幼儿养成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的好习惯。
2.在卫生间门口设置指示牌,提醒幼儿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
3.加强正确洗手方法教育,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方法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4.在卫生间内张贴卫生习惯宣传海报,增强幼儿对于卫生习惯的认识和重视。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孩子需要机会》

我们几个老师就想办法先让孩子在这吃饭,说谎的事情以后再处理。我们对孩子说:“以后孩子们在家吃饭的话,早晨就让妈妈亲口告诉老师,你自己说的可不算的啊”。这句话对含含这种很明白事理的孩子一点就通,第二天,含含就主动到桌子旁边等待就餐了。早晨饭含含吃得不多也不快,也不和小朋友们比赛,自己慢悠悠的吃。一次偶然的机会,含含竟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是小朋友们如厕时间,孩子们和往常一样进了卫生间,为了让孩子的速度快一点,而且能喝到足量的水,我就想了个办法。我对孩子们说:“谁要是尿完尿,喝完一大杯水第一名的话,谁就可以当小老师给小朋友们接水,并且管着别的小朋友喝水喔”。正好这个时候是含含第一个尿完尿的,我就趁机大声的说:“我看是含含第一个尿完尿的,咱看看是不是第一个喝完水的呀”。其他孩子听见后速度也快起来了,含含一听完我的话,看到别的孩子也积极起来了,就急急忙忙的接上满满一杯水,还举到我面前让我检查之后,就咕咚咕咚的喝完了并且大声说:“老师我喝完了”。我顺势就说:“好,现在含含当小老师给小朋友们接水”。
我们班里就有一个叫含含的孩子,是中间插进来的。早晨从来不在幼儿园吃饭,一开始有几次在家里吃了,她妈妈主动告诉老师说:“含含在家吃饭了,她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含含这孩子很聪明,一听妈妈说这话,她就知道老师不会强求她吃饭了。后来,连着几天含含进教室后就告诉老师说在家里吃饭了。我们也有点大意了,因为含含经常会在家里吃饭,所以我们都相信了。之后我们也觉得不大对,就悄悄地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含含妈妈,她妈妈说她在家里根本没吃呀。原来含含为了不在幼儿园吃饭,而对老师说谎了。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孩子需要机会》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
插班生的孤僻与不合群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如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活动室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活动主题:如何优化小班幼儿如厕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一、活动背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厕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如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排队时间长、如厕速度慢、卫生习惯不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特开展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分析小班幼儿如厕中存在的问题。
2. 探讨优化幼儿如厕习惯的方法。
3.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
三、活动内容1. 问题分析(1)教师发言:针对小班幼儿如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纷纷发言,总结了以下几点:- 部分幼儿如厕速度慢,排队时间长。
- 部分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卫生纸,导致卫生习惯不好。
- 部分幼儿害怕上厕所,产生心理压力。
(2)幼儿代表发言:邀请幼儿代表谈谈自己在如厕过程中的感受,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2. 讨论优化方法(1)教师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小组,针对如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优化方法。
- 分组一:针对如厕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如厕设施,减少排队时间。
2. 教育幼儿养成快速如厕的习惯。
3.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
- 分组二:针对卫生习惯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卫生纸。
2. 开展卫生习惯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卫生意识。
3. 家长配合,监督幼儿的卫生习惯。
- 分组三:针对幼儿害怕上厕所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营造轻松愉快的如厕氛围。
2. 教师关心、关爱幼儿,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
3. 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优化方法。
3. 总结经验(1)教师总结:针对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如厕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0篇

阿熠并不是班里最小的孩子,班里比他小一点的孩子都知道如果有尿或者有臭臭了就要去厕所。对于幼儿的现象进行了以下分析:
观察对象
赵XX范XX
年龄段/班
3岁小班
观察时间
14:30——15:00
观察分析
赵晨兮和范悦希今天选择玩建构区《搭房子》。玩了一会儿,只见范悦希喊了起来:“嗯,这是我的。”手里和赵晨兮抢着同一个露露罐。而没有喊,是脸憋的通红,一个劲儿地往怀里拽,死也不放。“这是我的,是我的。”说了两遍,赵晨兮这时也叫了一下,“我先拿的,老师……”此时,带了点哭腔,但看着范悦希还是不放手,我就对她俩说:“看看,地下有这么多呢?为何抢那一个呢?”她们俩手还不放开露露罐,但都往地下看了看。过了10秒钟,范悦希松开手后,捡地下其他的露露罐,然后两人又玩了起来。
观察对象
吴XX
年龄段/班
小班
观察时间
2024、10、10
观察分析
今天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彩树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绘画小彩树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朵朵,你这个小树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又走到糖糖身边对她说。她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吴一诺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捂住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
采取措施
小班教研洗手观察记录(3篇)

第1篇一、观察背景随着疫情的蔓延,洗手成为了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园小班开展了“洗手教育”主题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表现,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洗手观察记录。
二、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小班全体幼儿,共计40人。
三、观察目的1. 了解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洗手顺序、洗手时间、洗手效果等。
2. 分析幼儿在洗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观察内容1. 洗手顺序2. 洗手时间3. 洗手效果4. 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情绪表现5. 幼儿对洗手知识的掌握程度五、观察记录1. 洗手顺序观察记录显示,大部分幼儿能够按照正确的洗手顺序进行洗手。
首先,幼儿会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然后,取适量洗手液,涂抹在手上;接着,揉搓双手,确保每个部位都得到清洁;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关闭水龙头。
2. 洗手时间在洗手过程中,幼儿的洗手时间普遍较长。
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在洗手时过于认真,会反复揉搓双手,导致洗手时间延长。
但也有部分幼儿洗手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缺乏耐心。
3. 洗手效果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将双手清洗干净。
但在洗手过程中,仍有部分幼儿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幼儿在洗手时,只注重手部的清洁,而忽略了手指、指甲缝等部位的清洁。
(2)部分幼儿在洗手时,洗手液涂抹不足,导致洗手效果不佳。
4. 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在洗手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完成洗手任务。
但仍有部分幼儿在洗手过程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是因为对洗手过程的不熟悉或对洗手液的气味敏感。
5. 幼儿对洗手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洗手知识,如洗手顺序、洗手时间等。
但仍有部分幼儿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对幼儿异常行为的纠正

4、平时幼儿之间发生小矛盾时请他担任小老师进行协调,从中学习判断、分析行为的对错。
5、与家长联系,在家发现其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溺爱、不放任,家园共同配合纠正其不良行为表现。
采取措施
1、教师多关注他,多与他交流沟通,使其获得受关注的情感需求,从而对教师生成信任,更易接受教师的建议。
2、教给他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如:如何正确地向同伴借物或交换物品,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往等,教师平时多注意其表现,发现点滴良好行为及时表扬鼓励,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良好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
全国幼儿教师为的纠正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
马建小朋友的行为表现
观察对象
马XX
年龄段/班
小班
观察时间
2014年3月19日
观察分析
周三玩具开放日,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都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马建小朋友今天没有带玩具,只见他在大伙之间逛来逛去,经过小志身边时马建顺手拍了一下他的头,然后快步走开了,走过一张空椅子旁他又顺手推到了椅子,做完这些,他得意地笑了。接着,他发现元元在玩小手枪,一扣扳机发出“嗒”的响声,他伸手就抢,还大声说:“我要!”我马上制止,严厉地喊他:“马建!”他听了很不满地瞪着我,更大声地说:“我就要玩!”
马建是一位特别好动的小男孩,平时在园表现为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活动时坐不住,是小班孩子典型的“我行我素”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不喜欢受到约束,因此在对待老师的制止时产生了很大的情绪反应。他在与同伴交往时常会用不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待同伴的友好方面欠佳,这反映了他交往的方式不正确,但是又渴望的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产生了上述行为。
幼儿如厕、睡眠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人睡速度快、睡眠时间充足、有规律 睡眠、睡姿良好等。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需要 的睡眠时间越长,3-6岁幼儿一般需要11个小时左右的睡 眠。有规律的睡眠是睡眠习惯的重要内容,是指幼儿能够 根据生活制度养成习惯,具有明显的生物钟,午睡良好, 晚上自然睡,早上自然起。
影响因素
5
第三节 幼儿如厕行为观察与指导
4.对幼儿如厕后卫生习惯的观察 便后能主动用洗手液洗手/需成人或同伴提醒才会洗手/躲避洗
手。
6
如厕行为的观察
观察的细节:
(一) 刺激因素 (1) 幼儿自身的需求 (2) 模仿别人 (3) 学来自群体活动 (4) 老师要求 (5) 尿湿裤子
(二) 幼儿的反应如何
(1) 有明显需求,但拒绝接受幼儿园马桶 (2) 不愿与大家一起上厕所 (3) 高高兴兴/心不在焉/匆促/轻松地去
22
第三节 幼儿如厕行为观察与指导
评价与分析 小雅的憋尿现象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的,教师不能着急,要有
耐心。她的每一次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教师应利用 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取得实效。
23
第三节 幼儿如厕行为观察与指导
家园共育 经过这几天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家长的配合支持,尽管小雅还不
讨论解决的方法: (3)平时多给幼儿相互聊天交流的 机会。
问题4:如厕习惯不良-不及时冲水
如厕后没有冲水
问题4:如厕习惯不良-不及时冲水
讨论出现的原因: (1)幼儿如厕完后,没有养成冲水 的习惯。
问题4:如厕习惯不良-不及时冲水
讨论出现的原因: (2)幼儿被其他活动吸引,忘了要 冲水。
问题4:如厕习惯不良-不及时冲水
17
第三节 幼儿如厕行为观察与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赛作品名称
《卫生间门口的“刷卡机”》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
让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有序进入卫生间,不推搡打闹。
观察对象
年龄段/班
小班
观察时间
观察分析
一、观察实录。
本学期我又迎来了一群新的小不点,这其中一个叫王博的孩子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王博是班中最大的孩子,但卫生习惯很不好,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弱,总是违反规则,做一些有反常态的事情,如上课时突然怪叫,排队时串来串去,有的时候还会欺负小朋友。针对王博的表现,我与他进行了很多次谈话,但都作用不大。
4.善用鼓励,及时强化。王博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成人对他的关注与认可的,很珍视老师对他的鼓励与表扬。于是我更加有意加强对他的鼓励,及时强化他的良好行为。
5.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实现家园共育。针对王博的表现,我主动与王博的爷爷进行了沟通,反馈孩子在园的表现和变化,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足,希望其父母多关注孩子,鼓励家长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给孩子好的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有目的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师诚恳的谈话,引起了王博爷爷的重视,但其父母仍然忙于打工,没有见过面。
3.帮助王博发现自我闪光点,因势利导。换一种角度看王博,我发现他身上有很多的优点。他聪明好学,积极乐观,能很好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我引导他自己及小朋友们都认识到这些闪光点,并让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让同伴们逐步喜欢与接受他,并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使其在集体中获得尊重,逐步自信,从而自觉向好的方向发展。
获取成效
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慢慢的,王博越来越懂规矩有礼貌,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但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孩子在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与其他孩子还有较大差距,是我们今后工作致力的方向。
在对王博的观察与引导中,我不断地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得到有利于教师自我成长的可贵经验。一是教师要善用教育智慧化解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形,及时作出判断,调整行为,采取利于幼儿发展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成长。二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及时的、不断地反思。有反思才会认识自己的不足,有反思才会有不断的改进,积极的反思是教育行为不被以往经验束缚的法宝。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又不受限于经验,必将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
今天教育活动后,我让孩子们去入厕,看他们排好队我就忙着收拾上课的教具材料。不一会,凡凡就来告状,“老师,王博堵着厕所门,还推小朋友。”我冲向卫生间,看到王博在厕所门口两手伸开摆成了一个“大”字,刚想进去直接把他拉出来,却听他依次喊着:“刷卡!”只见有的小朋友很配合的“叮咚”一声,他便立刻放行,而有的不理睬他的,他就把这些孩子堵在了门口。我看到王博是那么的认真与执着时,有片刻的犹豫:多么有创意的孩子,我要打断他吗?思绪一转,我笑着说:“你们在玩进门刷卡的游戏吗?速度可要快些哦,要不然可要尿裤子了。”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纷纷快速“刷卡”,秩序井然,而王博一遍一遍挪动身体不厌其烦的开门。最后小朋友都进门了,王博说了一句:“累死我了。”我摸摸他的头,“王博辛苦了!”王博一脸的快乐,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孩子们都入厕完毕之后,针对刷卡事件我和小朋友一起进行了讨论:王博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有的说很有趣,有的说小朋友一个一个进卫生间不挤了,有的说太慢了,有的说王博堵着门还推小朋友不礼貌……“那有什么办法让小朋友刷卡排队有秩序的进卫生间,又不用小朋友堵门浪费时间呢?”我提出问题。“安一个刷卡机。”王博说。小朋友们也都同意。最后,我在集体当中感谢了王博带给我们的创意,征得小朋友们同意后,用即时贴剪了一个圆形充当刷卡机贴在了厕所门口。从这以后,孩子们上厕所都不会再拥挤了,他们快乐的“叮咚”着,自觉排队“刷卡”入厕了。
二、分析。
王博的父母都在打工,入园至今我就见过一次。他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每天忙着送牛奶,而王博的闲暇之余就在爷爷的三轮车上度过。因此,造成了王博疏于教育,不喜约束,规则意识差的问题。以往我只看到王博身上的不足,把教育策略着眼点都放在如何能让他遵守规则,改掉缺点上。“卫生间刷卡”事件,让我看到了王博聪明可爱的一面,也认识到自己原来教育措施的狭隘、片面。
采取措施
针对王博不能及时改正缺点的问题,我通过进行深入剖析和自我反思后,制定了如下教育策略:
1.给予王博母亲般的亲情与关爱,拉近师生距离,让他愿意听老师的话,自觉做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抱抱王博,拉着他的手和他自然的聊聊天,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别关爱与期望。
2.预先防范,给予帮助。在活动中,当王博一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苗头时,我都会及时询问和提醒,“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吗?”“需要老师帮助你吗?”“要注意哦,这样我可不喜欢。”用及时引导帮助他减少不遵守规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