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1讲近代中国经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单元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艺体生

2019届高考历史单元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艺体生
答案:C
1.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 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
改正: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 历史时期。( × )
改正:“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 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大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答案:D
3.(2018 年南京调研)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 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 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无法解释中国 国际贸易入超逐渐扩大,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5 年,故 C 项错误;中国国际贸易入超逐渐 扩大表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 济附庸,故 D 项正确。
5.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小农经 济开始解体。( × )
改正: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大 方面: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发展。
6.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其产品投放市场,以求富为目的。 (×)
改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产品不投放市场,以求强为 目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其产品投放市场,以求富为目的。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外 资企业、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
改正: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民族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民族

第22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点题训练1】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蔚然成风B.官僚资本在中国开始出现C.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有所变化D.实业救国的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同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2)国民政府开展“⑥____________”运动的推动概况,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原因,(1)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被日军毁坏和吞并(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⑦____________,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概况,1937-1945年,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原因,(1)抗战胜利后为发动内战,蒋介石与美国签订《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2)⑨______________大肆进行经济垄断(3)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概况,1945—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巧学识记1.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2.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轨迹考点三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1.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爱国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与作用地位和作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⑩____________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江苏省2019版高考历史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江苏省2019版高考历史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 造之船完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 得不让用船一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 时,军用工业仍然以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 势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
务企业 (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产技术大权被
洋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
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
意思不符。
8.(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 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
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知识拓展 晚清时期,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经营进口日用品(洋货)的行业有一定的发展, 原有的杂货店开始兼营洋货。随着进口的扩大,洋货的销售逐步向农村县镇扩展。销售的商
品也由原来的手工业品而日益倾向于机器制品,并逐渐包括新兴的民族工业制品。机器制品
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质地,成为对付传统手工业的重炮利器。因此,洋货的涌入不可能给传统 手工业和商业带来好运。
(

专题十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 副本

专题十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 副本

【知识运用】
材料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均可以说是一部生存竞 争的历史。竞争过程的顺逆和结果的成败,决定这个国家民族 的福祸命运。顺逆成败,又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 应能力„„亦就是决之于近代化的程度。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结合近代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相关史实, 论证说明“顺逆成败„„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 能力”。(11分) 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分)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 分) 逆: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2分)洋务运动没有学习 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没有适应政治民主化的潮流。(2分)甲 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 的目的,最终破产。(2分)
中国近代化
思想: 向西方学习;科学化、理性化 生活: 文明化、丰富多彩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演 变
原 因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 19 世纪六七十 产生 资产阶级产生 激;洋务企业的诱导 年代 无产阶级壮大 19世纪末期 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 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台: 进一步解体; 清政府 戊戌、辛亥 —1919年 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 短暂春天 1912 新文化运动 国运动推动;列强…… 无产阶级
民间企业
国营企业
项目
领导 力量
西方(英美)
资产阶级
中国
地主阶级洋务派 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 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起步 方式
一般由轻工业开始, 继而发展重工业。
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 基本依靠国家力量,以官办军 社会 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 基础 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 事工业为起点,随着社会条件 的成熟出现民用企业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②洋务经济,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瓦解于中日甲午战争后。
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工厂、 船坞,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
⑥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知识拓展>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
早的近代化思想,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
(2)厂矿企业增多。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较快发展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④“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2.概况: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三、抗战时期——沉重打击
1.原因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⑤ 官僚资本 的压榨。 2.概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二、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工业的产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为 ⑤ 维新变法运动 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 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国初期——短暂春天
1.原因 (1)① 辛亥革命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② 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十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十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课堂评价1. (2014·南通三模)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

”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 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B. 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C. 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D. 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2. (2014·徐州一模)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

(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 工业革命的推动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3. (2014·南通期末)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

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原料供应不足B. 发展速度迅猛C. 资本明显短缺D. 地区分布失衡4. (2014·无锡期中)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锑锡年份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 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1933 11290 11170 98.9 8492 9611 113.21934 13833 13450 97.2 8132 6442 79.21935 15185 14186 93.4 11009 9180 83.31936 14338 13168 91.8 12954 11260 86.9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 锑锡输出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D. 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5. (2014·徐州期中)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

【配套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

【配套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

第2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第2题图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3.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4.“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5.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制造局6.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冒浮,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

……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

”此言论( )A.揭露洋务企业经营管理腐败B.批评外洋工进行敲诈勒索C.指出洋务官员待遇过于丰厚D.说明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7.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C.是中国社会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8.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92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如果要为如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第9题图A.“清王朝自救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10.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著作中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1讲近代中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1讲近代中

第2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第2题图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3.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4.“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5.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制造局6.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冒浮,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

……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

”此言论( )A.揭露洋务企业经营管理腐败B.批评外洋工进行敲诈勒索C.指出洋务官员待遇过于丰厚D.说明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7.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第2题图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3.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4.“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5.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制造局6.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冒浮,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

……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

”此言论( )A.揭露洋务企业经营管理腐败B.批评外洋工进行敲诈勒索C.指出洋务官员待遇过于丰厚D.说明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7.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C.是中国社会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8.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92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如果要为如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第9题图A.“清王朝自救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10.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著作中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对该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之前难以出现B.买办阶层在社会中活跃C.上海已经对外开埠通商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繁荣11.观察如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第11题图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12.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汉口乡间的现象反映出( )A.耕织结合更加紧密B.自然经济趋向瓦解C.西方经济掠夺加剧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二、非选择题13.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的诞生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尊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蓝,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创办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和民族企业也相继成立。

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材料二中“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带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为什么最早在通商口岸出现?(3)某历史学习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14.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置办外国机器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这一行为的直接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的资金来源,分析民用工业的性质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

归纳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征。

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那个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经济解体。

题目中时间是1871——1893年以及信息“丝茶”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逐渐上升,说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故本题选择B项。

2.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经济解体。

首先要弄清这一均势是什么:输华货物不多,有波动,个别时间还在减少。

其次要注意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及鸦片战争后。

3.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经济解体。

从表格材料看,农业税收的比重逐渐下降,工商杂税的比重逐渐上升,表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动,故选C。

A项没能反映本质问题;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题不符。

4.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由题干信息“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可知,这次改革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故本题的答案选B项。

5.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由李鸿章“到沪以来”“设局铸造炮弹”,可知为A项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为官办航运公司,B项错误。

安庆内军械所在安徽省,C项错误。

天津机器制造局在天津,D项错误。

6.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材料反映了在洋务派的军事企业——机器局的管事人员通过虚报工料报价贪污中饱的现象,实际是在揭露洋务企业存在严重的腐败。

C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顽固派;D项错误。

7.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C项错误。

8.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题干要求选出“主要”因素,洋务企业的走向主要是由亏损或没有经费导致失败。

A、B、D三项都是次要因素,只有C项是主要因素,故选C项。

9.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指的是是洋务运动,材料中虽然有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但还有一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的春天”是一战期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浪潮”在19世纪末出现,本题的时间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无论是洋务企业还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是近代企业,所以最贴切的标题是“近代工业的起步”,故D项正确。

10.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工业产生。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上海还没有成为通商口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通事”在中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沪地”“中外贸易”表明当时的上海已经是通商口岸,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通事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后来大都发展为官僚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1.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工业产生。

通过观察图示可以发现,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商办的企业数量是急剧增加而不是在减少,这说明民族工业并不是发展缓慢,而是迅速发展。

12.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工业产生。

由上表可知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逐渐减少,迁至城镇做工、经营小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故①正确;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减少,做工、经营小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谋生手段的变化,故②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在甲午战后,故③错误;沿海居民外迁谋生从事做工和商业表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3.(1)手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近代工业落后。

(2)含义:使用机器生产。

原因:通商口岸外国势力侵入早;自然经济解体比较早;交通便利。

(3)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王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思想、旧观念,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理解:守旧是指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创新是指洋务运动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4.(1)理由:有利于民生;节省人力、物力;与民争利。

目的:服务于军事工业。

(求富,为军事工业筹措资金。

)(2)来源:政府和商人;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作用: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地位: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

特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最初创办军事工业,后来又发展到创办民用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