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课题3 离子

合集下载

初中的化学离子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化学离子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化学离子知识点梳理化学离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离子可以是正电荷的阳离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阴离子。

初中化学中的离子知识点梳理如下:一、离子的概念及特点: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荷的物质。

离子有正负之分,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的电量等于其所得或失去电子的个数。

二、离子的命名及公式:1. 阳离子通常按照元素名称命名,如钠离子Na+、铵离子NH4+等。

2. 阴离子通常以元素名称末尾加上“-ide”表示,如氯离子Cl-、氧离子O2-等。

3. 多原子阴离子需要记忆其特殊名称和公式,如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等。

三、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用途:1. 钠离子(Na+)是一种常见的阳离子,在食盐中起重要作用。

它具有导电性、可溶于水等特性,可以在冶金、玻璃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氧离子(O2-)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对于生物体呼吸和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

氧气中的氧离子也可以用于刺激和灭菌。

3. 氢离子(H+)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酸性溶液中的主要离子。

它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在酸碱中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

4. 硝酸根离子(NO3-)广泛用于肥料和火药的制造,同时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5. 硫酸根离子(SO42-)可以用于制造肥料、制酸和脱色剂等。

四、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1. 离子之间的化学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是由离子构成的晶体,在固体状态下往往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离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离子之间通过交换离子而改变组成。

例如,硝酸铜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硝酸钠。

3.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是离子之间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离子之间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就越高。

五、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盐在食品中用作调味剂;肥料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水处理领域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杂质等。

初三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三化学课程中,离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化学反应中离解出来的带电粒子。

离子的形成、性质、离子方程式等都是初三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离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粒子。

离子根据带电的正负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通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

而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是通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通常发生在化学反应中。

化学反应中,某些原子或分子因接受或者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从而形成离子。

例如,钠(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

氯(Cl)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这样,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NaCl)。

三、离子的性质离子具有以下一些性质:1. 离子在溶液中电离:离子在溶液中可以解离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溶解时,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2. 离子容易与其他离子或分子相互吸引或排斥: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晶体;带相同电荷的离子互相排斥;3. 离子可以在电场中导电:因为离子带有电荷,它们在电场中运动,导致物质具有导电性;4. 离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离子可以通过合成反应合成新的物质,也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分解为原始的离子。

四、离子的命名离子的命名有一套规则,主要是根据原子或分子的化学式进行命名。

通常,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使用原子的元素名加“离子”来表示。

例如,氯离子(Cl-)是氯元素(Cl)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

而阴离子则在原子或分子名字后面加上“-ide”。

例如,氧化物离子(O2-)是氧原子(O)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的。

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描述离子反应的一种化学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只包含参与反应的离子及其状态变化。

初中离子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离子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离子的知识点总结离子的命名规则离子的命名规则主要包括两种离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通常可以由元素的名称得出,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等;而非金属离子通常是以元素的根名加上-ide的方式来命名,如氯离子(Cl-)、氧离子(O2-)等。

离子的产生离子的产生主要包括离子化和反离子化两种过程。

离子化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化学反应中;反离子化则是指离子重新结合成原子或分子的过程,在溶液中发生。

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荷: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阴离子带有负电荷。

2. 反应性: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通过电荷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 溶解性:离子通常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够形成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4. 结合能力:离子通常与其他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Cl、CaCO3等。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的命名通常是根据其中所含有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来进行命名的。

通常采用离子交换的方式进行命名,将阳离子的名称置于阴离子的前面,然后将阴离子的名称进行修改得到离子化合物的名称。

例如,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等。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之间有很强的静电吸引力,所以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2. 良好的导电性:在固体状态下,离子化合物通常不导电,但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 溶解性: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够形成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4. 硬度: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如氯化钠、硫酸钙等。

离子化合物的制备离子化合物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原料:选择适当的原料来制备所需的离子化合物。

2. 反应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离子化合物。

3. 结晶析出:通过溶液结晶或熔融冷却的方式得到离子化合物的晶体。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归纳离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尤其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了解和应用是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系统归纳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离子知识点,包括常见离子的命名与化学式、离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等内容。

1. 常见离子的命名与化学式:- 阳离子(正离子)是失去了一定数量的电子的离子,如氢离子(H^+),钠离子(Na^+),铵离子(NH4^+)等。

- 阴离子(负离子)是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电子的离子,如氟离子(F^-),氯离子(Cl^-),氢氧根离子(OH^-)等。

- 一些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包括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盐酸(HCl)等。

2. 离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过程。

离子的合成反应包括离子间的电子转移,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钠。

-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物质的过程。

离子的分解反应通常涉及到离子间电子的重新分配,例如氯化钠在加热下分解成氯化氢和氧化钠。

3. 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这种反应称为离子交换反应,例如氯化钠与硫酸银反应生成盐酸和硝酸银。

- 氯离子和银离子之间的反应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称为氯离子与银离子的沉淀反应。

通过检查沉淀的颜色和形态,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氯离子。

4. 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在水溶液中,离子是游离状态存在的,由于静电作用,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结构。

- 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不同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5. 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离子可以用于电解质溶液和电池中,如电池中的阳离子(正极)与阴离子(负极)之间的电子流动产生电能。

- 离子也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如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溶液中的离子,提高纯水的纯度。

通过对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离子的概念和应用。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离子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九年级化学中,离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离子的相关内容。

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由于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根据离子带电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常见的有氢离子(H+)、铵离子(NH4+)等。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常见的有氧离子(O2-)、氯离子(Cl-)等。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的形成可以通过离子键的形式进行,即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吸引力使离子保持在一起。

三、离子的命名离子的命名需要根据其组成元素和带电性质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阳离子采用其元素名称,阴离子采用元素名称的词根加上“-ide”来表示。

例如,氯离子为氯元素失去电子形成,故命名为氯化物离子(Cl-),氧离子为氧元素获得电子形成,故命名为氧化物离子(O2-)。

四、离子的组成离子可以通过原子或原子团的组合形成。

在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离子组成有一些基本的规律。

例如,钠离子(Na+)是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是由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

这样,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即普遍所称的食盐。

五、离子的应用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导电。

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如酸、碱等。

离子具有电荷,可以在电场中迁移,因此在电解质溶液中可以进行电流的传导。

六、离子的离子式离子式是用来表示离子组成的化学式,它采用离子所含元素的符号和电荷来表示。

阳离子通常写在前面,阴离子写在后面。

离子式用来描述离子的组成和相对比例关系。

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为NaCl,表示其中有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变化的科学,而离子则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离子可以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常见的有正离子和负离子。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离子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对九年级化学离子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离子的概念与命名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正离子是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离子,带有正电荷;而负离子则是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离子,带有负电荷。

离子的命名通常遵循规则:正离子直接用其元素名称,负离子则在末尾加上-ide。

二、离子价数与化合价离子价数指离子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用来表示离子的电荷数目。

而化合价则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组成所显示的相对原子价。

离子价数和化合价的知识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离子键与共价键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之间会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通常具有离子特性,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而共价键则是指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对共享而形成的键,通常具有共性,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四、离子性化合物与共价性化合物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性化合物和共价性化合物。

离子性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共价性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例如H2O。

离子性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和电导度,而共价性化合物的溶解度和电导度往往较低。

五、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是指发生在溶液中的带电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表示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包含了离子的详细信息。

通过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六、离子反应的平衡与溶解度积离子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向前反应和向后反应,当前后反应速率相等时,称为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为K,用来表示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比例。

化学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离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了电子的化学物质。

离子的形成与原子的电子排布有关,离子的性质决定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初中阶段,我们探索了离子的各种特性和命名规则。

以下是对离子知识点的总结。

1. 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当一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将成为一个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而当一个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将成为一个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主要离子的命名:离子的命名符合一定的规则。

阳离子通常采用原子名称后面加上「离子」二字,如钠离子(Na+)。

一些常见的阴离子采用名字后面加上「根」,再加上「负离子」或「离子」二字,如氯离子(Cl-)。

3. 离子的符号示例:离子的符号表示方式为:正离子在左侧,负离子在右侧,如Na+Cl- 表示氯化钠。

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化合物。

4. 离子的化合物名称:离子的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在命名时需根据元素离子的种类和比例来确定。

一般,阳离子排在前面,阴离子排在后面,如氯化钠(NaCl)、硝酸钙(Ca(NO3)2)。

当两种离子之间出现多种组合时,需要用到化学式和化合物名称的规则来确定。

5. 溶液中的离子:当离子溶解在水中时,它们将以离解的形式存在。

水分子会包围离子,形成一个称为水合物的复合物。

水合离子可以增加离子的稳定性。

比如,铁离子可以形成Fe2+和Fe3+两种水合离子:Fe(H2O)6 2+和Fe(H2O)6 3+。

6. 离子间的吸引力: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吸引力称为离子键。

在离子键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越强,离子键越稳定。

离子键的强度也决定了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和沸点。

7. 离子的化学反应: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参与许多重要的过程。

离子之间可以发生交换或转移电子的反应,例如,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无色的氯化银沉淀。

这种反应被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助于我们理解溶液中离子的行为。

8. 离子的酸碱性:一些离子具有酸性或碱性。

中考化学知识点:离子

中考化学知识点:离子

中考化学知识点:离子 知识点三:离子【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那么为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区别: 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原子:不显电性阳离子:显正电性阴离子:显负电性符号: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阳离子:用阳离子符号表示阴离子:用阴离子符号表示【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2、化学式(1)写法: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知识点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引解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页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例题1】下列为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 B C D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可查元素周期表)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四种元素中,原子的结构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查阅元素周期表即可知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呈现“化学惰性”,A、D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趋向于获得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C的最外层仅有1个电子,趋向失去电子。

【答案】(1)氧(O)氖(Ne)钠(Na)硫(S)
(2)B C A、D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离子符号的意义见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离子
定义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不带电带电荷
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联系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例题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
(2)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3)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解析】本题要求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a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是10,从离子和原子的区别看,当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此粒子为原子;质子数多于电子数时为阳离子,多几个就带几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少于电子数时为阴离子,少几个就带几个单位负电荷。

【答案】(1)10(2)12(3)9
三、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例题3】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有__________。

分析以上各图,请总结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在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必相同。

由于原子呈电中性,对阳离子而言,核电荷数必大于核外电子数。

如何找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可以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关系、粒子的带电性等方面加以考虑。

【答案】②⑤⑦①④④和⑤(1)原子整体上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中除稀有气体外,其余的一般不是相对稳定结构
基础检测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 )
A.核内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关于S和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
D.核外电子数相同
3.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能表示所带电荷数的是( )
A. 2Ag+
B.
C.
D.
4.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粒子的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最外电子总数
A. ①⑤
B. 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⑧
5.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氮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下列关于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8.根据下表所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元素类别是指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元素类别
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______离子(填“阴”或“阳”),成为_______结构(填“稳定”或“不稳定”)。

9.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请用序号填空:(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3)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

10.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__个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