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考纲要求•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015-2019年题量年份单选多选201551 201651 201742 201852 2019522020版教材变化•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P36• 1. 儿童社会工作本章第一段话表述变化• 2. 第一节第一段话表述变化• 3. “一、儿童的定义”改为“一、儿童的含义”,并且知识点内容变化较大,学员需引起注意。
同时新增“儿童定义的辨析”内容。
•P40“四、儿童面临的问题”本知识点第一段删除“农村几千万留守儿童、单亲虐待和伤害”,同时本知识点内容变化较大,学员需引起注意。
•P41 “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知识点有调整内容。
•P43、“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知识点内容调整•P44 新增“七、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45,删除旧教材 P42 页“婴儿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协调等服务”•P46,由“4.亲职教育”改为“4.科学育儿”,相应的内容也发生改变•P51.“三、救助和保护儿童”内容调整•P53 新增“四、儿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和整体流程”•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P54 本节第一段变化•P54 新增“一、方法的概念及辨析”•P63“三、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内容调整本章思维导图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真题回顾• 1.(2018)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在与父母长期分离的生活状态中,由于缺失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
上述现象反映出这些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A、生存保障 B、贫困 C、家庭监护 D、辍学•答案:C• 2.(2019)许多学生家长因工作原因无法照看孩子,开办了“四点半课堂”,开展学生临时托管,课后学习辅导等服务,该机构的上述工作属于()儿童福利服务。
•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答案:C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促进儿童成长•(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母婴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亲职教育。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1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的含义 儿童的特点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需要和需要 儿童面临的问题儿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童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工 儿童社会工作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作 的主要内容 求助和保护儿童、儿童社会工作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的主要方案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知识点一、儿童的定义儿童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同义。
知识点二、儿童的特点(1) 社会属性的特点每个人人生的基础、每个家庭的基础、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2) 成长发展的特点快速性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青少年(12-18)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
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
知识点三、儿童是需要(重点)(1) 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
(2) 发展的需求: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3)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性剥削)。
(4)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
知识点四、儿童面临的问题(1)儿童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儿童户籍。
(2)儿童发展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问题。
(3)儿童保护问题:免遭伤害需要。
①儿童遗弃:遗弃的婴幼儿②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③儿童被性侵的问题④儿童被忽视的问题⑤儿童被外卖的问题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1、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第2章 儿童社会工作

(二)家庭寄养服务 1、寄养家庭的招募
(1)评估、筛选和统计寄养儿童 (2)公布寄养家庭招募信息 2、筛选合格家庭
(1)接收申请 (2)筛选家庭寄养申请 3、评估申请合格家庭 (1)评估程序:弄清楚评估对象;寻找真实信息来源;
收集综合评估信息
D
4、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1)界定儿童伤害的家庭风险类型和程度 (2)挖掘所有与家庭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 (3)找出家庭在应对儿童成长问题时所具备的优势、技能以及具体 且急迫的需求;共同寻找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或者儿童伤害风险存 在的影响因素 (4)制定服务计划(包含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计划具有现实性; 计划均以实现儿童安全成长、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创造稳定且永久的 家庭环境为目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家庭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 目标。) (5)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计划落实情况,评估服务效果。 (6)及时结案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 1、母婴保健服务 (1)婚前保健: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
婚前医学检查 (2)孕产期保健:母婴保健指导;孕妇、产妇保健;
胎儿保健、新生儿保健 2、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 母乳喂养的概念;影响母乳喂养因素;母乳喂养的 好处;母乳喂养技术指导;母乳喂养方案;婴幼儿 辅食添加。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初级历年出题情况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分值
3
2
7
6
0
6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时:4学时引例:W是一个8岁男孩,读小学二年级,父母在一年前离婚,他跟从父亲一同生活,偶然归去母亲那里住上一段时刻。
父亲感觉亏欠了小孩,老是尽可能知足物质上的要求,希望以此弥补父母责任和亲职角色的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使W生活在纵容、顺从、娇惯的家庭环境中。
学校教师以为它顽劣异样,指出他常常作出一些危险性的动作,有暴力偏向。
显然,W除问题,他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达到学校教师的期望;它可能存在情绪方面的困扰,也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困难。
为了帮忙W,班主任介绍学校社会工作者李教师来看他,通过初步接触后李教师决定要帮忙W,需要了解很多情形,包括父母离婚队W的阻碍、与父亲的关系、同窗对W的接纳等。
李教师将要开始的帮忙W的工作包括了许多有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与儿童身心进展关系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忙李教师去了解W的问题产生的缘故,这些问题与儿童成长进程中心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和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忙W等。
这些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都属于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年龄的界定依照儿童生理、心理、社会进展的特点,和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形,咱们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这种界定要紧基于下述考虑:第一,儿童是人一辈子中处于不成熟的年龄时期,尽管最近几年来儿童青年的青春期有所提早,但就普遍情形来讲,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专门是南通,其青春期大约在14岁左右,如此,将儿童年龄时期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形。
第二,我国青年、青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时期:0——5岁要紧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在各地的妇联组织中设立有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6—14岁要紧由共青团组织负责,在共青团组织里建有青年儿童工作部,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
将儿童年龄界定为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进展的时期特点儿童社会工作是运用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工作方式,以儿童为工作对象,致力于解决儿童问题与改善、提高儿童福利,增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进展的一项专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的概念与界定(一)儿童的概念儿童指未成年的人类。
有的国家将性成熟以前的均称为儿童。
1、儿童概念的表述《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在我国,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这种界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2.妇联工作中的儿童对象及儿童先锋队的工作对象都是指14周岁以下。
2、儿童概念的内涵演化儿童的定义包含几个要素:1.它人的生命中一个特定的阶段2.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3.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二)儿童的界定1、生理年龄《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18岁及我国的14岁标准,都是以其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据来辨识儿童的身份。
2、心智年龄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差异决定了服务对象的实际状态。
(三)儿童的特点1、生理特点1.成长性2.基础性:为其今后的成年打下基础,表现在社会整体上。
2、心理特点存在强烈的初期特征:1.发展性:人格基本盛开,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
2.依恋性:对抚养者的依恋,基于 1.情感上的需要 2.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3.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1.社会环境 2.抚养环境3、行为特点1.探索性: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包含盲目的成分,需要保护性地加以控制。
2.模仿性:在行为上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
二、儿童的需要(一)生存的需要(二)爱的需要(三)学习的需要(四)游戏的需要由其天性决定。
《辞海》中对游戏的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儿童的活动目的很自然:获得快乐。
(五)社会化的需要(六)被保护的需要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一)婴儿期(0~1岁)1、特征:建立个体生活,适应能力很差。
2、任务:完成初期的快速生长发育目标,认识身边的亲人和感知环境。
3、面临问题:如何避免疾病困扰及保障生命安全,主要是生理层面。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的概念与界(一)儿童的概念1.儿童概念的表述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界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任何人。
《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我国实际工作中儿童年龄界定0~14岁。
2.儿童概念的内涵演化包含的要素:一它是人德生命中一个特定阶段,人自生命开始,便是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三位一体,二它是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三他是人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二)儿童的界定1.生理年龄2.心智年龄(三)儿童的特点1.生理特点:成长性;基础性2.心理特点: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3.行为特点:探索性、模仿性二、儿童的需要(一)生存的需要(二)爱的需要(三)学习的需要(四)游戏的需要(五)社会化的需要(六)被保护的需要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一)婴儿期(0~1岁)1.特征:新生儿离开母体建立个体生活,但对外界适应能力很差2.任务:完成初期的快速生长发育目标,开始认识身边的亲人和感知环境3.面临问题: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及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面。
(二)幼儿期(1~5岁)1.特征: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运动功能大大增强,能够无障碍的语言交流,并简单的运用文字。
2.任务:情感培养、心里培育和智力发展与身体成长并列成为这一时期主要任务3.问题:出现恐惧怕陌生事物,怕黑暗,怕睡觉。
(三)学龄期(6~14岁)1.特征:生理机能进一步发育,心理、智力、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2.任务:开始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
3.问题:可能会出现学习性问题,如厌学、焦虑等,在学龄期表现的更加明星,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四、儿童社会工作定义和特点(一)定义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02第2章 儿童社会工作(2014版培训)

多选题: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
B.不太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
AC
C.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比较特殊
D.重视社区的作用
E.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二、“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P4950 (一)评估的定义 (二)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三)评估量表:智力量表、行为量表、社会期 望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受虐量表
D.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
E.观察的学习模式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P45-46 (一)宏观层面:基本权益、教育事业、卫生保健 事业、信息和资讯提供、资源整合
(二)微观层面:一般儿童社会工作;特殊儿童社 会工作(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补充性服务、 替代性服务)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 作的是( )。 D A.建立弃婴救助小组
B.创立贫困儿童救助专项基金
C.社区开办婴儿卫生保健专栏
D.某市为儿童保健医院增加拨款
单选题:彤彤今年6岁,父亲喜欢赌博、喝酒, 每次输钱或喝醉回来就会对彤彤拳打脚踢。社工 小李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带走了彤彤并做了妥善 安置。小李所做的工作属于( )。 A
A.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B.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还不如在家种地,于是不让小惠上学读书。这种情
况属于( )。
B
A.儿童歧视 B.儿童疏忽 C.儿童虐待 D.儿童冷遇
ABCE
C.游戏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被保护的需要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P43-45 (一)儿童生物学 (二)儿童心理学 (三)儿童教育学
(四)儿童社会学
多选题:行为或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模式有()。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二)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
儿童发展理论知识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以及社会行 为发展等;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充权理论
和优势视角等。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三)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以满足需要为核心,将儿童的家庭臵于实务的中心,为
儿童提供家庭支持、补充和替代服务,来保障和促进儿童的
第一节
1.快速性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二)成长发展的特点
从出生到年满18岁,儿童的身体,包括脑神经系统、循 环系统、内脏系统、运用系统等,都处于迅猛成长过程中。 2.阶段性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年龄特征)。 3.顺序性 儿童的生长发育,遵循着从上到下、由近到远、从小到
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性。
B.儿童户籍问题
D.儿童受教育问题
2.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支持服务内容的是(
A.家长亲职辅导 C.新生儿保健指导 B.儿童问题辅导 D.亲子关系辅导
B
)。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考点7)
(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
1.母婴保健服务 (1)婚前保健服务: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 前医学检查。 (2)孕产期保健服务:母婴保健指导、孕妇和产妇保健、 胎儿保健、新生儿保健。
逐步减少直到消除风险的过程。包含的服务可以是支持性的, 也可以是补充性的。 伤害应对服务是指儿童伤害发生后,为受到伤害的儿童 提供家庭外安臵服务的过程。多是替代性服务。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考点6)
(一)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儿童社会工作要以保障儿童的基本生存和发展,保障所 有儿童获得公平服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保障儿童参与 社会等为专业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化与互补性:儿童的身心发展依赖各部分机能的分化以及互
补。
知识点1:儿童的特点与需要——需要
生存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 受保护需要 社会化的需要
知识点2:儿童面临的问题
三大方面
儿童生存的问 题
儿童发展面临 的问题
儿童保护的问 题
具体内容 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儿童户籍问题
贫困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的问题(例如:辍学)
这类服务的对象是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内 容主要包括为经济困难家庭连接资源,为儿童提供经济补 助;为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父母提供托育服务;为新生儿及 其父母提供健康育儿资讯和技能培训服务。这类服务的目 的是通过弥补父母亲职能力的不足,改善父母的亲职状况, 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这类服务的对象是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内容主要 包括家庭收养、家庭寄养和机构养育或教养。这类服务的 目的是通过替代儿童的父母履行亲职职责,使儿童回归家 庭环境,健康成长。
的平衡
知识点4: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须细看)
三大类 具体分类
详细规定
促进儿 传播儿童健康成长 童健康 理念和知识 成长
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1)母婴保健服务(婚前保健服务和孕产期保健) (2)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 (3)幼儿早教 (4)亲职教育(向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 儿理念,提供咨询)
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动
答案:D
小王是被父亲遗弃的流浪儿童。在流浪儿童救 助保护中心待了两年后,小王被安排到技术中 心接受技能培训。小王认为这是救助保护中心 不管他了,因此焦虑不安,对去技校学习没有 兴趣。针对小王目前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介入 的重点应是( )。 A.联系技校老师为小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B.引导小王要自立自强,将来好自力更生 C.处理小王曾经被亲人遗弃的内心冲突D.动 员周围的同龄伙伴来劝说小王
答案:D。亲职教育是提供给父母的。
知识点5: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1.方法要素 (1)以家庭为单位。 (2)聚焦家庭功能。 (3)家庭全程参与。 (4)建立良好关系。 (5)连接资源网络。
2.方法理念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因此,儿童社会工作保障儿童能 够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庭 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具体表述为:
儿童社会工作有三个层面:
微观(个案工作层面)
中观(小组工作层面)
宏观(针对社会组织和社区,或针对政策改变开展的调 查研究、宣传倡导等)
某地自实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办法以来,接收 了100多名孤残儿童。为了提升孤独儿童的生 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 其中属于宏观层面的选项是( )。
与儿童收养服务的程序相似
机构养育服务
将儿童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中
在某城乡结合部工作的社会者小李接触到一个 1 1岁的儿童。该儿童告诉小李,他是被“老板” 租用后带到本地进行乞讨的,每天必须将讨来 的钱如数交给“老板”,如果要不到钱,“老板” 就会打他。小李初步确认该儿童情况后,应立 即( )。 A.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补充和 改善家 庭监护 状况
补充和改善经济状 况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 护状况
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 化引导 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亲职教育;课后服务
救助和 儿童收养服务 保护儿 童
家庭寄养服务
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家庭招募;收养家庭评 估;收养家庭培训;送养儿童与收养家庭适配; 办理收养手续;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收养后 跟踪回访;评估结案。
(5)只有政府的服务是不够的,社区共建是保障儿童安全和 建立紧密家庭关系的基本保障。
3.实务原则(了解)
(1)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 要考虑的。
(2)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3)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 对待。
④ 制订服务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⑤ 家庭工作团队需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计划落实情况,评估服务效 果
⑥ 及时结案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1.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本章重点: (一)儿童的特点与需要 (二)儿童面临的问题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五)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知识点1:儿童的特点与需要——特点
儿童的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具体表述
社会属性的特点 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
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
(4)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 伤。
(5)家庭寄养照料是临时安置方式,应尽量短暂。
(6)凡有可能,家庭外照料儿童都应在最短的时间里与父母团聚,并在过程中获 得社会工作者的支持。
(7)如没有回归原生家庭的可能,儿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 供永久性替代照顾服务,安排领养寄养。
B.帮助该儿童寻找家人 C.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 D.向当地的救助管理站报告
答案:A
某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了50名儿童,采用“大孩 子帮助小孩子”的管理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 却出现了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情况。社会工作 者计划采取小组工作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干预。 下列说法中,最合适的是( )。
A.鼓励大孩子给小孩子补习功课 B.将大孩子和小孩子分开组织活动 C.鼓励小孩子联合起来向福利机构负责人反映 D.结合大小孩子的共同兴趣让他们一起组织活
(8)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必须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下列保障:
①能够维持儿童与其关系密切人士的联系,如父母、兄弟姐妹和有其他具有养育能 力的亲戚,使其感受到稳定和持续的家庭氛围。
②安置环境对儿童应无不利于其成长的约束,能够满足儿童个性化需要。
③从临时安置到永久安置的决策应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有利于儿童长远发 展为出发点。
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成长发展的特点 快速性:身体、认知和社会行为快速发展。
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儿童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同一阶段
的儿童发展特点相似。
顺序性: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
的顺序性。
不均衡性:从出生到18岁,有两个阶段发展更快:出生后第一
年和青春期。
个体差异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个体差异。
2.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儿童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包括网络媒体 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 讲座论坛倡导等常见倡导方法。
小玲,12岁,父亲性格粗暴,母亲对她期望值 较高,只要小玲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便会不由 分说地责骂。小玲变得越来越沉默,胆小怕事, 她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也想考好,可不 知该怎么做。”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首 先应采取的做法是( )。
这类服务的对象是遭受到人为伤害,包括虐待、忽视、剥 削和暴力伤害的儿童及其家庭,内容主要包括伤害预防和 伤害应对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赵在外展服务中发现一名 被父母遗弃的4岁残疾儿童,小赵把他 送到儿童福利院。小赵提供的是( )服务。 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D
A.协助小玲增强改变自己的动机 B.协助父母了解小玲的想法 C.协助父母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 D.协助小玲理解父母的想法
答案:B
中级: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与初级有所 差异,强调儿童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
1.个案辅导,尤其以游戏辅导为重要,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团体辅导
4.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内容
(1)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 (2)评估结果分析 (3)组建家庭工作团队 (4)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① 界定儿童伤害的家庭风险类型和程度。
② 挖掘所有与家庭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亲戚和社区里的资源, 制订家庭支持服务计划。
③ 家庭工作团队根据评估结果,找出家庭在应对儿童成长问题时,尤 其是应对儿童伤害问题时所具备的优势、技能以及具体且急迫的需 求;同时,团队还需要共同寻找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或者儿童伤 害风险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儿童安全为目标制订出促进儿童家庭环 境改变的计划,这个计划中的社区支持网络的构建十分关键。
(1)儿童需要也应该在安全、自由以及没有虐待和忽视的环 境中成长。
(2)关系紧密的原生家庭对儿童来说是最好的,其次是关系 稳定的亲属家庭,或者寄养家庭和收养家庭。
(3)所有的家庭都需要有社区的支持,都需要与他人和社会 资源有切实的联系。
(4)只要对家庭的支持服务能个性化,满足需要,家庭就有 改变的能力。
答案:C
小月今年13岁,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最 近,她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开始经常夜晚外出, 有时彻夜不归。妈妈很担心小月,希望她能好好 学习。母女俩经常发生争执,关系非常紧张。在 评估了小月母女的需求后,社会工作者决定采取 亲职教育的方式开展服务。下列服务中属于亲职 教育的是( )。
A.为小月提供沟通技巧训练 B.为小月提供课业辅导 C.让小月改变夜不归宿的行为 D.为小月母亲提供沟通技巧训练
遗弃;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被性侵;被忽视;被拐卖
知识点3: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1.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 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 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 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儿童免遭伤 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