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简答
预防医学

因素和心理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以及探讨相应的卫生保健策略和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
是人们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到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焦点,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的实话预防保健措施。
人类健康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与心理等方面的治病因素。
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中个,因接触粉尘、有毒化学物、有害物理刺激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引起的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兵力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类疾病。
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
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
(Psychosomatic):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或综合证。
analogue):生理始基是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着个体对心身疾病的易患性(vulnerabilty)及所患疾病的种类。
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供给的氨基酸。
简答: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2生活行为因素: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缺少体育运动等不利于健康;3卫生保健因素:包括医疗、预防和康复等服务,医疗水平差、医务人员量少质差、卫生经费不足等都是不得健康的危险因素;4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等。
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措施,即以全民为对象,由不同层次、全方位地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和康复期各个环节,把以防病为中心的医疗预防服务搞好。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指针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主动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干预措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医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采取广泛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疫苗接种等。
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
健康促进是通过改善环境和创造健康条件,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疫苗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级预防是指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
主要包括早期筛查、健康检查和早期治疗等。
早期筛查是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对特定人群进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进行干预。
健康检查是指定期进行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早期治疗是在疾病早期即刻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进展。
三级预防是指针对已经存在的疾病,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和治疗手段,减少疾病的残疾程度和后遗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辅助治疗和后续管理等。
康复治疗是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辅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物理疗法等辅助手段,减轻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
后续管理是指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
总结起来,预防医学是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采取分级预防的方法,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干预,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民健康、防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干预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恶化,从而保护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和生命。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它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下面将为您解释几个常见的预防医学名词。
1. 感染病预防措施:感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并引起感染的疾病。
为预防感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可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等。
此外,定期接种疫苗也是一种重要的感染病预防措施。
2. 癌症筛查:癌症筛查是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常规检查,以早期发现癌症或其前期病变,从而提高癌症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常见的癌症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等。
癌症筛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癌症疾病,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向个体和群体传授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并能够更好地做出健康决策。
4.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暴发或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的发病率、分布、传播途径等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在疫情控制和预防中,流行病学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制定预防措施和策略,以遏制疾病的传播。
5. 健康检查:健康检查是指定期进行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特定检查,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通过健康检查,医生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常见的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测量、血压检测、血液常规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等。
6.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通过给予人体免疫力所需的疫苗制剂,以预防特定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1. 引言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防止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解释和阐述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流行病学、疫苗、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等。
2. 名词解释2.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代表性地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例如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关因素,以揭示病因、疾病传播途径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对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2.2 疫苗疫苗是预防医学中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生物制剂。
它由病原微生物、其毒素或相关抗原制备而成。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形成防御机制来预防特定的疾病。
疫苗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来提高人群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3 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一种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专业人员,在预防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通常是首先被患者咨询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负责管理和协调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家庭医生通过进行常规体检、提供健康咨询、管理疾病和监控患者健康状况,以预防疾病并提高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
2.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育过程。
它通过传递健康信息、培养健康技能和促进健康态度,帮助个人和社区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并避免有害习惯。
2.5 卫生监测卫生监测是一种系统地跟踪和记录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件的过程。
它收集和分析与疾病有关的数据,监测疫情爆发、传播和变化趋势。
卫生监测主要包括监测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流行趋势以及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和效果等指标。
通过卫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健康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3. 结论预防医学是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学科,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医学综合的名词解释

医学综合的名词解释医学综合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各种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旨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从整体上负责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学综合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并对其进行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预防医学是医学综合的一个重要分支,目标是通过预防和减轻疾病的风险,保护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包括了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措施、生活方式指导等手段,以减少人们患病的可能性。
它的核心理念是不仅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2. 诊断学(Diagnostic Medicine)诊断学是医学综合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判断和确定疾病的存在与性质。
医生通过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试,来分析和识别疾病的病因、机制和相关症状,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
诊断学的发展得益于医学成像技术(如CT扫描、MRI等)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是医学综合的一个重要领域,专门研究成年人的疾病,以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病理变化。
内科医生(也称为医师)通过对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的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测和医学影像的结果,来诊断、治疗和管理各种内科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外科学(Surgery)外科学是医学综合的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用手术方法治疗和修复疾病、创伤和畸形。
外科医生(或外科医师)在手术室中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如刀片、缝合线、激光等,通过切开身体、移除病变组织或修复受损器官来治疗疾病。
外科学广泛涵盖了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骨科等不同专业领域。
5.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康复医学是医学综合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通过综合治疗和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医学简答题

预防医学简答题引言概述: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策略和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1.1 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指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进行干预,以减少疾病的危害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1.2 预防医学的目的预防医学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的危害,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
1.3 预防医学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实施可以减轻医疗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防医学的分类2.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干预疾病的发生,阻断疾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危害。
2.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2.3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防医学的方法3.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
3.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阻断疾病的传播。
3.3 疾病筛查疾病筛查是通过对人群进行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患病者,及时干预,防止疾病的发展。
四、预防医学的策略4.1 社区干预社区干预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策略,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2 政策制定政府应加大对预防医学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
4.3 多学科合作预防医学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共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预防医学的应用5.1 儿童预防儿童预防是预防医学的重点领域,包括儿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5.2 慢性病预防慢性病预防是当前预防医学的重要任务,包括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等,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其工作模式是“环境 - 人群 - 健康”,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1. 健康(health)-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概念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的狭义理解,将健康的内涵扩展到了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2. 疾病(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
疾病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病因作用于机体、机体自稳调节紊乱、出现异常生命活动、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等。
3.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
例如,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等。
4.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在疾病的早期,症状体征尚未表现出来或难以觉察,通过早期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以达到控制疾病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等目的。
例如,通过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科门诊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
5.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
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发病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例如,对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推迟其发展、降低其病情严重程度,并提高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等。
下面将对几个预防医学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疫苗接种(Vaccination)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疫苗是一种通过注射或口服给予人体的,包含病原体的部分或全体,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提供免疫力,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
2.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授有关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渠道进行,内容包括健康饮食、锻炼、个人卫生等。
3. 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Sanitation)环境卫生是指通过改善和维护环境的干净、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环境卫生包括水源净化、废物处理、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染风险。
4. 流行病学调查(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医学中用于识别和控制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通过研究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数据,分析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5. 健康检查(Health Check-up)健康检查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全面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风险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健康检查通常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液和尿液检查等项目。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减少疾病的风险因素,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可以有效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展和传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疾病自然史: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
包括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结局。
健康疾病连续带(HDC):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
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一般用来表示被研究人口中患某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比例。
其实质是一个比例不是率。
新生儿死亡率:是指死亡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数与该地同期的活产数之比。
暴发: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
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即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的能量消耗。
传染病: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他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可以通过感染的人,动物和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染给易感宿主。
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传染源:是指体内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地原因,使环境中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影响健康。
公害病:由于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地方病:由于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特异性疾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次污染: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而对环境产生的再次污染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应激: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疾病分布论:其基本思想是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包括人群特征、地区特征、时间特征)中的发生是非随机的,因此可以通过不同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描述,阐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流行特征。
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也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
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表现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可以分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样本:按照随机化,抽取化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构成一个样本
参数:描述总体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描述样本的统计指标
计量资料: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项指标数值的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再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到的资料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标准试剂,判断标准等不准确,使测定结果呈倾向性偏大或偏小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所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样本统计量之间的误差,不可避免,有一定规律性
均数: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
集中趋势:描述定量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的指标
相对比:指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与B之比
同质:具有相同性质的对象
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大小参差不齐称变异
构成比:描述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率:指单位时间内某事件发生的强度或严重程度
简答题
预防医学的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
2.其研究方向属回顾性研究,由果至因
3.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队列研究的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4.能准确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及特征
突发公共事件即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特征:突发性,普遍性,非常规性
慢性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
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
2.发病与特定食物有关
3.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无传染性
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1.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口迁入
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4.免疫人口死亡
列表说明疾病三级预防的对策和措施(见P6)
填空和选择
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疾病分布论(最基本),病因论,健康-疾病连续带的理论,疾病预防控制论,疾病流行数理模型,流行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三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添加干预措施,前瞻性观察,有平行对照,随机分组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能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
怀孕早期体内缺乏叶酸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口角炎,阴囊炎等
水俣病是由于汞(甲基汞)严重污染引起的;痛痛病是由于镉污染引起的;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严重碘缺乏造成的,食盐加碘是补碘的首选方法
粉尘的大小:小于15微米的尘粒可以进入呼吸道,成为可吸入性粉尘;在5微米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传染病的三大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经口途径,致病因子多样性,临床特征各异
河豚中毒主要损伤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