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的理想国》自序(2014四川成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毕业初三会考)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日晕.(yùn)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 ēng)兆。
D.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íng)重不可逼视的光。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 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点/考向 年份
具体设问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
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11.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
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
答案 2023河南(《老兵和军马》9题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开放 有哪些)、安徽(《中国地图》8题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等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综合性
考点 综合 读写
2023浙江金华(《瓜子和灯花》9题与字音结合)等 2023广东省卷(《桂圆》21题写推荐语)、浙江温州[《鲲鹏记》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一)选材分析
年份 篇目 作者 出处 阅读量 主题
《成都
感物
2022 桂湖 肖复兴
1124字
三湖》
抒怀
书笺
《唐朝的
生活
2021
夏坚勇
1319字
小祭
驿站》
感悟
成都的
《蓉城
人性
2020
何满子
1243字
卖水人
忆往》
光辉
巴山
感物
2019
钱歌川 — 1292字
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鉴赏散 理解及
10.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 文语言 赏析 2018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0年 (10年
→溯源教材(八上《列夫·托尔斯泰》教参“问题探究”) 7考) 7考)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散文阅读(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2023年2月重庆市育才高三(下)语文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2月重庆市育才高三(下)语文开学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博物学和西方自然志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之一是观察和研究的内容有重叠,都包含人类未加干预的自然事物,因此都含有自然知识。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讲到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便直白阐明了“多识”的判断标准中就包含鸟兽草木等自然知识。
联系之二是研究的方式方法基本都是观察、记录等经验式的。
中国传统博物学自不待言;而西方自然志在西方的知识体系中,是与自然哲学相对的知识类型,“这种知识类型注重对具体的事物的具体考察,而不是研究事物的一般本质。
作为唯象研究,着眼于采集、命名、分类工作,而非观念演绎”。
可见西方自然志也是经验式的。
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自然志之间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观察研究对象的范围、目的和呈现方式等方面。
首先,中国传统博物学的研究对象为“物”,既可以是自然物,亦可以是人工物,包括了世间万物,甚至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在内,而西方的自然志只记录描述自然物。
其次,中国传统博物学内含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与儒家理念相一致,而西方自然志专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同时,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自然志在目标和主旨意趣方面的差异也十分显明。
(摘编自王莹《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自然志的差异》)材料二:近年来,博物书写越来越受读者欢迎。
这类作品以非虚构写作的形式,科普自然知识,传播生态理念,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
咏物抒怀类博物写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诗人,他们拥有较深文学功底和丰富写作经验,善于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万物生灵、一枝一叶的描写,用通感、拟人等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蕴。
成都中考2006-2014年B卷课外文言文阅读

2006年文言文阅读。
( 甲)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 , 性暴 , 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 , 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 , 因诘仆: “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 , 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 , 曰: “汝为贵臣② ,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 贾人安能蓄之 ? 是移祸于人也!”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 , 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 乙)范式字巨卿 , 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③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④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 “ 后二年当还 , 将过尊亲。
”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zhuàn)以候之。
母曰: “ 二年之别 , 千里结言 , 尔何信之诚也?” 对曰 : “ 巨卿信士 , 必不违约。
”母曰: “若然 ,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 , 巨卿果到 , 升堂⑤拜饮 , 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义是官名。
②贵臣:朝延中的重臣。
③汝南:古地名。
④告:指告假。
⑤升堂:登上大厅。
3. 根据上下文语境, 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2 分 )(l) 而偿其直 A. 不弯 B. 故意 C. 通“ 值” D. 竟然(2)将过尊亲 A. 经过 B. 交往 C. 过于 D. 拜访答 :(1)(2)4.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 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译文:(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5. 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甲文侧重表现了;乙文侧重表现了。
(2 分 )6: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 )答:答案:3.(2 分)(1)C(2)D4.(4 分)(1)(2 分) “那马为什么不见了呢?” 仆人告诉他说( 那马) 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 译出大意计 1 分, 落实“ 言”“ 售” 各计0.5 分)(2)(2 分) 后来约定的时间将到, 元伯把( 约定的事) 全部告诉母亲, 请求( 母亲) 安排酒食等候他。
【试题猜想】2018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语文(江苏南京A卷)(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考试研究中心命制2018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江苏南京A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8分)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4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
(3分)汉字,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学好用好它;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huáng()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愿你们这些“汉字迷”快快成长,为了光大灿烂的汉字文化,为了让汉字的信息化时代重建功xūn(),快快成长。
(1)辉huáng()(2)责无旁贷.()(3)功xūn()3.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斜晖脉脉水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___________________,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7)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8)运用典故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日晕(yùn)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 ēng)兆。
D.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íng)重不可逼视的光。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 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二诊语文考试试题

成都市2011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2014-3-20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工卷(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 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 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肄业(yi) 笑靥(y) 箴言(j in) 溘然长逝(k)B.扎实(zha) 麻痹(bi) 鞭笞(chi) 模棱两可(1 ing)C.解剖(p6 u) 媲美(pb 裨益(bi) 扪心自问(m6n)D.胚胎(pT) 聒噪(g u6) 粗犷(gung) 引吭高歌(h6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砺幅员亲和力与日剧增B.端详博弈捅娄子食不果腹C.渔具婆挲座右铭沧海桑田D.跻身膨胀出洋像寥若晨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八保养汽车车漆,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打蜡,也就是通过研磨的方式将漆面细小划痕磨光,进而达到使漆面光亮的美容效果。
B.以“巴金故居’’“坝上老华西"为代表的首批20个市级标识导示类文化地以及中心城区各区负责的30个区级文化地标,已经全部面市。
C.如果说宋代文化具有深沉内敛的品格,那么宋代的瓷器无疑是诠释这一精神底蕴最好的注脚之一,而本文所述的龙泉窑纸槌瓶即是具体而微的一例。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
阿来
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
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
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
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
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
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就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
有朋友善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
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摄影,为植物们的美丽身姿立此存照。
这么做有个缘故,我曾对记者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写到了报纸上,有人认为是狂妄
..的话。
这
..的话,我却认为这是谦逊
个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已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
我的意思并不是自己能通晓这个世界。
我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
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③这个世界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真的是太过阔大。
我开始观察植物的时候,也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这一生物特别丰富多样的区域。
直到2010年,旧病发作,一时间不能上高原了。
每天就在成都市区那些多植物的去处游走。
这时腊梅也到了盛放的时节。
我看那么馨香明亮的黄色花开放,禁不住带了很久不用的相机,去植物园,去浣花溪,去塔子山,去望江楼,将它们一一拍下。
过了拍摄的瘾还不够,回去又检索资料,过学习植物知识的瘾;还不够,再来过写植物花事的瘾。
这一来,身心都很愉悦了。
④拍过腊梅,接着便大地回春,阴沉了一冬的成都渐渐天青云淡。
玉兰,海棠,梅,桃,杏,李次第开放,也就是古人所说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的接踵而至。
于是,我便起了心意,要把自己已经居住了十多年的这座城中的主要观赏植物,都拍过一遍,写上一遍。
计划一年中,就把成都繁盛的花事从春至秋写成一个系列。
⑤曾经读到过美国自然文学开创者之一,环保主义者先驱的缪尔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不能爱置身其间的这块土地,那么,这个人关于爱国家之类的言辞也可能是空洞的,因而也是虚假的。
我在成都生活十多年了,常常听人说热爱成都的话。
但理由似乎都比较一致地集中于生活享受的层面。
我也爱这座城市,但我会想,还有没有别的稍离开一下物质层面的理由。
即便是就人的身体而言,似乎眼睛也该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官。
而且,眼睛这个器官有个好处,看见美好的时候,让我们反省生活中何以还会有那么多的粗陋。
这可以引导我们稍稍向着高一点的层面。
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
⑥我觉得,自己写这组这座城市的花木记,多少也有点这样的意义在。
⑦因为,这不是纯粹科普意义上的观察与书写—虽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学最基本的知识,但稍一深入,就进入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
杜甫、薛涛、杨升庵……几乎所有与这个城市历史相关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对这个城市花木的赞颂,所以,这些花木,其实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紧密相关。
驯化、培育这些美丽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环境的历史。
用文字记录这些草木,发掘每种花卉的美感,同时也是人在丰富自己的审美,并深化这些美感的一个历程。
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我们反倒缺乏美的教育。
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
我想,写下这些文字,如果不能影响别人,至少也是写作者自己的一种自我教育。
(有删改)8.在作者看来,观察和记录花木,除了能愉悦身心,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请分点简要概括。
(6分)
答:▲。
9.第②段中,作者说“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为什么有人认为是“狂妄”的?为什么“我”认为是“谦逊”的?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10.文章③④两段中,作者对自己记录成都花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1.借助花木来表达情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请以所学过的有关花木的诗文为例,谈谈对本文最后一段中“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
”这一观点的认识。
(4分)
答:▲。
【参考答案】
8.(6分)①让人进入和学习自然,获得对世界的理解;②引导人们反省生活中的粗陋,朝向更高的精神层面;③能丰富审美,深化美感,是一种美的教育。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
9.(4分)①“狂妄”:对世事的理解已然不易,还想了解自然环境,自以为能通晓这个世界,这是狂妄的。
②“谦逊”:进入和学习自己置身的自然环境,尽力去了解世界,这是谦逊的姿态。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语意相近即可。
10.(4分)①表现观察自然与了解环境的自得其乐,为下文对“反省生活”和“美的教育”的议论作铺垫。
②说明本书的写作缘起。
评分标准:每一点答到“自得其乐”,1分,答到“铺垫”,1分,答到铺垫的具体内容,1分。
第二点,1分。
共4分。
语意相近即可,
11.(4分)示例:汉乐府《长歌行》,借阳春中“青青园中葵”到秋天“焜黄华叶衰”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易逝,以景寄情,既明白易懂,又发人深省,让人在鲜明的美感中体悟到珍惜光阴的道理。
评分标准:举例恰当,2分;能结合“美的教育”阐述恰当,2分。
共4分。
(2014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