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第10章课件 信源编码(第7版)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信源编码)【圣才出品】

第10章信源编码一、填空题1.脉冲编码调制(PCM)中最常见的二进制码包括:自然二进制码、______和______。
[北科2011研]【答案】折叠二进制码;反射二进制码(格雷码)【解析】通常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常用的码型有自然二进制码、折叠二进制码和反射二进制码(又称格雷码)。
2.在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中,按奈奎斯特速率对模拟基带信号取样,______失真。
进一步在取值域上离散-量化,______失真。
[北科2010研]【答案】无;量化【解析】在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中,按奈奎斯特速率抽样,所得样值序列含有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故信号无失真;但在量化时有失真,且失真与量化电平数有关,量化级数越多,量化失真越小,属于限失真。
3.对某模拟信号进行线性PCM编码,设抽样频率为8KHZ,编码位数为7,则此PCM 信号的信息速率为______;当抽样频率不变而编码位数由7增大到12时,量化信噪比提高______dB。
[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答案】56 kbit/s;30【解析】PCM 信号的信息速率b s R f n =⋅,其中n 为每个抽样值所对应的编码位数。
对于一M 个量化电平的线性量化器,其量化信噪比2qq S M N ≈,编码位数2log N M =。
4.A 率PCM 基群共包括______个时隙,每个时隙为______μs;帧长为______比特,因此基群总比特率为______Mbps 。
[南京大学2010研]【答案】32;3.9;256;2.048【解析】语音信号的采样频率取8kHz ,则采样间隔为1/8kHz =125μs。
A 律PCM 基群有32个时隙,每个时隙=3.9μs;每个时隙中填充一个8比特码字,此32个时隙构成一帧,则帧长=256bit ,总比特率。
5.在信源编码中,______是信源编码和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
[北邮2006研]【答案】信源的冗余度二、选择题1.模拟信号进行波形编码成为数字信号后( )。
通信原理PPT课件

–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 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8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 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 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 制与解调环节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息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 其作用是把各种消 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 基带信号。
• 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 作用二: 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 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信源编码方法:PCM、ADPAM、DM等 •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4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 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 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 码”。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 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 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2024/6/20
通信原理——信源编码的技术95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通信原理课件第5讲 信源编码:CCITT编码,相关信源的编码,信道编码

若产生错码(“0”错成“1”或“1”错成“0”)收端无法发现, 该编码无检错纠错能力
增加一位冗余后具有 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
编码二:
消息A----“00”;消息B----“11”
若一位产生错码,变成“01”或“10”,因“01”“10”为禁用码组, 收端可发现有错,但无法确定错码位置,不能纠正,
编码三:
消息A----“000”;消息B----“111” 传输中产生一位或是两位错码,都将变成禁用码组,具有检出 两位错码的能力 在产生一位错码情况下,收端可根据“大数”法则进行正确判 决,能够纠正这一位错码,该编码具有纠正一位错码的能力 在产生两位错码情况下,只具有检错能力 这表明增加两位冗余码元后码具有检出两位错码及纠正一位错 码的能力
6V 6V
2)计算归一化的抽样值具有多少个量化单位,即看它落在哪一个线段内:
0 .4 4 0 9 6 1 6 3 8 .4
则x落在编号为“110”的线段内,该线段被分成16小段,每小段含64个量化单位。
则可计算该抽样值落在哪一个小段上:
1638.41024614.49.6
64
64
即落在第10小段上,则其CCITT标准的编码为:1 110 1001
预测数据为误差信
号和预测器的输出
o
xl xˆl ul
预测数据为误差信
号和预测器的输出
o
xl xˆl ul
线性预测器的系数确定
因为ul是el的量化值,两者之间存在量化误差e。若不考虑量化误差, 即ul = el ,则接收端的线性预测器的输入和重建电平为:
o
xl xˆl ul xˆl el xl
《通信系统原理教程》课件第10章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2 差错控制方式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三种: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和
混合纠错。它们的系统构成如图10-1所示, 图中有斜线的 方框图表示在该端检出错误。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概述 10.2 检错与纠错原理 10.3 简单差错控制码 10.4 线性分组码 10.5 循环码 10.6 卷积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概 述
10.1.1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在数字通信中,根据不同的目的,编码可分为信源编码和 信道编码。信源编码是为了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以及为了使 模拟信号数字化而采取的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降低误码率, 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而采取的编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另外,按照噪声或干扰的变化规律,可把信道分为三 类:随机信道、突发信道和混合信道。恒参高斯白噪声信 道是典型的随机信道,其中差错的出现是随机的,而且错 误之间是统计独立的。具有脉冲干扰的信道是典型的突发 信道, 错误是成串成群出现的,即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错 误。短波信道和对流层散射信道是混合信道的典型例子, 随机错误和成串错误都占有相当比例。对于不同类型的信 道,应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
设码字A=[an-1,an-2,…,a1,a0],对偶监督码有
an1 an2 a1 a0 0
(10-2)
奇监督码情况相似, 只是码组中“1”的数目为奇数, 即 满足条件
an1 an2 a0 1
通信原理——信源编码的技术共95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通信原理——信源编码的技 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精品课件-通信系统原理-第10章

第10章 信道编辑原理
混合纠错(HEC,Hybrid Error Correction):是FEC与ARQ 的混合,发端发出便于检错和纠错的码,通过正向信道送到收 端,收端对错误能纠正的就自动纠正,纠正不了时自动发出判 决信号并送回发端,发端把收端认为有错并且无法纠正的消息 重发到收端,以达到正确传输。这种方式具有 FEC与ARQ的特点, 能充分发挥码的纠错和检错性能,在较差的信道中仍然可以收 到好的效果,缺点是需要反馈信道以及复杂的译码设备。
第10章 信道编辑原理
信息反馈(IF,Information Feedback):又称反馈检验,收 端把收到的消息原封不动地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发端,发端把反馈 回来的信息与原发送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错误,并把二者不 一致的部分重发到收端。其特点是没有纠(检)错编码,电路较简 单,但是需要反馈信道并且传输速率较低。
第10章 信道编辑原理
(5) 根据纠(检)错码的类型区分,纠错码可分为纠(检) 随机错码、纠(检)突发错码及既能纠(检)随机错又能纠(检)突 发错的码。
(6) 根据码元取值的进制,纠错码可分为二进制码和多 进制码。本章主要介绍二进制纠错码。
第10章 信道编辑原理
10.1.3 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有4种,如图10.1所示。图中有
第10章 信道编辑原理
数字通信要求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码元差错足够低。引起 传输差错的根本原因是信道内存在噪声以及信道传输特性不理 想所造成的码间串扰。通常,由于信道线性畸变所造成的码间 串扰可以通过均衡的办法来消除, 因此,常常只把信道中的噪 声作为造成传输差错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抗 噪声性能,可以采取增大发射功率、降低接收设备本身的噪声、 选择好的调制制度和解调方式、加强天线的方向性等措施。但 是, 这些措施只能将差错减小到一定程度, 要进一步提高通信 的可靠性,就需要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 差错进行控制。
《数字通信原理》第10章 扩频通信

f (x) 1 x x3
n级的移位寄存器的线性反馈电路产生的序列周期不会超过2n – 1, 若序列周期的最大值为2n – 1,那么该序列就是m序列
产生m序列的充要条件是:特征多项式是本原多项式,即满足: 1)f(x)是既约型的,即f(x)是不能分解因子的多项式; 2)f(x)可整除xm + 1,m = 2n – 1 3)f(x)不可整除xq + 1,q < 2n – 1
地面战术移动通信系统、 民用移动通信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 无线局域网(WLAN)、 测距与测速系统等
引言(续) 扩频的三个特点:
1.信号占用的带宽远远大于发送信息所需的最小带宽,而且几乎 与信息比特速率无关; 2.在发送端需要利用扩频码进行扩频,所采用的扩频码通常是伪 随机序列,与所发送信息本身无关; 3.在接收端需要利用与发送端同步的扩频码进行解扩,以恢复原 始信号。
第 10 章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
本章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 伪随机序列;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调频技术; 扩频系统的同步; 扩频技术的应用
10.1 基本概念
引言 扩展频谱技术是数字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最初应用于军事通信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和低检测概率等优
点,以实现战场抗干扰和保密通信 随着技术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中
10.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发送端:直接利用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处理; 接收端:则需要利用与发送端同步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处理 BPSK 直接序列扩频是直扩中最简单的形式 假设待发送的数字信号d(t) 为二进制双极性脉冲信号,载波功率 为P,角频率为 0 ,初始相位为零,则载波信号s(t)可以表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x qi ) dx mi 1 2a i 1
mi 2
M
平均信号量噪比
V 2 1 ( x a iV ) dx a ( i 1) V 2 2a i 1
M a iV 3 3 2 M V V 1 V 12 24a 12 i 1 2a M
ΔVi ——第 i 段的量化间隔 。 不同段落, ΔVi 不同 。前两段相同
§10.5.3 电话信号的编译码器
—— 编码的实现
任务 —— 把每个样值脉冲编出相应的 8 位二进码。
11110011…
就送出 一个 PCM 码组
每来 一个 样值 脉冲
各部件的功能:
PAM信号
极性判决:确定样值信号的极性,编出极性码: C1 整流器:双单(样值 的幅度大小)。
Iw1=128, Is > Iw1 , c2=1 Iw2=512, Is > Iw2 , c3=1 Iw3=1024, Is > Iw3 ,c4=1 c2 c3 c4=111 (第⑧段) (3)段内码:
起始 1024 ∆V8 =64
IW6
IW7 1270 Iw4 =1024+8×64=1536,Is<Iw4 , C5=0 Iw5 =1024+4×64=1280,Is<Iw5 , C6=0 Iw6 =1024+2×64=1152,Is>Iw6 , C7=1 Iw7 =1024+3×64=1216,Is>Iw7 , C8=1
1,样值为正 0,样值为负
保持电路:使每个样值的幅度在 7 次比较编码过程中保持不变。 比较器(核心):将样值电流 Is与标准电流 Iw 进行逐次比较,
类似天平称物过程
使Iw向Is逐步逼近,从而实现对信号抽样值的非均匀量化和编码。 若 Is>Iw,输出“1”码 若 Is<Iw,输出“0”码
1
非均匀量化
y1
x - 归一化输入电压 y - 归一化输出电压
2.
A
律 13 折 线
图10-14 对称输入13折线压缩特性
3 . 压缩律 及其 15 折线
非均匀量化
=0 时无压缩效果
A律和 律不易用 电子线路准确实现,
实用中分别采用
13折线和15折线。
15 折 线
K1 =32 小信号的量噪比是 A律 的 2 倍。
大信号的量化性能比 A律 稍差。
§10.5
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 模拟信号数字化方式之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10.5.1 PCM的基本原理
PCM系统原理框图
模拟信号 输入
抽样 保持 量 化 编 码
PCM信号 输出
(a) 发送端
S M2 Nq
M 2N
v 2a / M
S 20lg M 6N N q dB 含义?
均匀量化的缺点
—— 原因: Nq与信号样值大小无关,仅与量化间隔 V 有关 。
应用:主要用于概率密度为均匀分布的信号,如遥测遥控信号、图 像信号数字化接口中。
解决方案:非均匀量化
记忆电路:寄存前面编出的码,以便确定下一次的标准电流 值 Iw。 7/11变换:将 7 位非线性码转换成 11位线性码,以便恒流源产生
所需的标准电流 Iw。
非线性码与线性码(7/11):
非线性码
对应
非均匀量化:
——只需 7 位(非线性)编码 称为非线性 / 对数PCM编码
M 8 16=128=27
①
② 压缩编码; 模/数转换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三个环节: 6、7、8章 A/D → 数字方式传输 → D/A
A/D转换(数字化编码)的技术: 波形编码的三个步骤: 波形编码的常用方法:
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
“抽样、量化 和 编码”
PCM、DPCM、 ∆M
§10.2
模拟信号de抽样
抽样定理 --- 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时分多路复用的理论基础
段内 码 量化级 序号
C5 C6 C7 C8
段 内 码
8 7~ 6 5 4 3 2 1
1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15 14 13 12 11 10 9 8
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1000
7 6 5 4 3 2 1 0
第10章
信源编码
本章内容:
抽样 — 低通信号和带通信号
量化 — 标量(均匀/非均匀)和矢量
第10章 信源编码
脉冲编码调制 — PCM、 DPCM 、ADPCM
增量调制 — ∆M
时分复用 — TDM、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压缩编码 — 语音、图像和数字数据
§10.1
引 言
引言
信源编码的作用: 为什么要数字化?
C1 极性码
C2C3C4 段落码
C5C6C7C8 段内码
极性码:表示样值的极性。正编“1”,负编“0”
段落码:表示样值的幅度所处的段落
段内码:16种可能状态对应代表各段内的16个量化级
表10-5 段落码
段落序号 i =1 ~8 段落码 C 2 C 3 C4
量化级 序号
表10-6 段内码
C5 C6 C7 C8
PCM信号 输入
译 码
低通 滤波
模拟信号 输出
(b) 接收端
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 ---“抽样、量化和编码”
§10.5.2 常用二进制码
表
10 │ 4
—— 编码考虑的问题之一
样值脉冲极性 量化级序号 自然二进制码 折叠二进制码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0 1 0 1 0 1 0 0 1 0 1 0 1 0 1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起始电平和量化间隔
——之三,确定样值所在的段落和量化级
(幅值)
=
1 2048
---归一化输入电压的最小量化单位
段内码的权值:
C5的权值 —— 8 ΔVi C6的权值 —— 4 ΔVi C7的权值 —— 2 ΔVi C8的权值 —— 1 ΔVi
自然抽样与恢复原理框图:
理想抽样: 自然抽样:
理想冲激序列
s(t) 实际脉冲序列
恢复:均可用理想低通滤波器取出原信号。
实际抽样������ —— 平顶抽样的PAM
特点:每个样值脉冲的顶部
是平坦的。 m(t)
产生:
抽样 保持
1 Ms ( f ) Ts
n
M ( f nf )
特点: 具有镜像特性 优点: ①简化编码过程 ②误码对小电压 的影响小
自 然 二 进 码 和 折 叠 二 进 码
正极性部分
负极性部分
码位的选择与安排
—— 之二,关乎通信质量和设备复杂度
在A律13折线 PCM编码中,共计:
2 8 16=256=28 个量化级
—— 需将每个样值脉冲(Is )编成 8位 二进制码:
§10.2.2 带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
定理:
|M(f)|
B
(a) fH = nB(n>1)
fH = 3B(n=3,k=0)
f s = 2B
-3B -2B -B
B 2B
3B
-fH -fL
2fH = 6B
fL fH
f
|Ms(f)|
-fH -fL
3f s
|M(f)|
0
fL fH
B
f
(b) fH = nB+kB(0≤k<1) fH = 3B+kB 2 fH =3 fs 即2(3+k) B= 3fs 推广: n=任意整数 2(n+k) B= nfs
抽样过程可看作是 m(t ) 与 δ T(t) 的相乘。因此 ,理想抽样信号为:
ms (t ) m(t )T (t )
其频谱为:
n
m(nT ) (t nT )
s s
1/Ts
1 M s ( f ) M ( f ) T ( f ) Ts
M ( f ) ( f n f ) s n
ms (t )
ms (t ) m(t )s(t )
Ms ( f ) M ( f ) S( f )
---自然抽样
对比:
1 Ms ( f ) Ts
n
M ( f nf )
s
---理想抽样
ms (t ) m(t )T (t )
自然抽样过程的波形和频谱:
ms (t ) m(t )s(t )
-3B -2B -B
0
B 2B 3B
f
-fH -fL 2fH = 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