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成矿特征探讨

合集下载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是中国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对全国重要矿种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提出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

首先,重新划分了I、II、Hl级成矿区带,指导各省级项目划分IV、V级成矿区带,这有助于首次实现I、n、in、IV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

其次,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 个矿产预测类型。

此外,对17个单矿种进行了汇总及系统、深入的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研究总结了各矿种成矿规律,编制了系列图件,建立了矿产地一览表及数据库。

最后,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对“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及“新三源成矿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资料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吉林省安图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区之一,该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丰富的矿化特点和找矿标志。

本文将对该地区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探析。

一、成矿特征(一)岩体成分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主要是由酸性花岗岩构成,该类岩石中富含铀、钍等矿化元素,通常以粗粒、多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元素组成。

(二)赋存状态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元素主要以铀、钍、铜、钴等形式存在。

其中,铀、钍主要以矿物透闪石、黑云母、正长石、方铅矿、白钨矿等形式存在,铜、钴主要以黄铜矿、蓝铜矿、磁黄铁矿等形式存在。

(三)矿化特征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属于浅成矿、致密结构和大粒子状结构。

矿物化学元素发生变化,使矿岩体与周围岩石发生强烈的蚀变和变质作用,而形成的较大结构和矿化背景是该铀矿成矿特征的基础。

二、找矿标志花岗岩型铀矿多分布于岩体中部赋矿段,主要表现为岩体变质作用明显,有严格的铀、钍、钴、铜等矿化背景,并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成矿活动。

岩体中部区域凝聚作用明显,其矿化形式为矿体包裹在花岗岩中心的内部,主要成矿物为透闪石、钨矿、磁黄铁矿等。

(二)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勘探是花岗岩型铀矿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地球物理特征的准确定性是找矿成功的基础。

因此,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花岗岩型铀矿的找矿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磁性勘探、电性勘探、重力勘探等方法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地质调查可以揭示矿区的前景和重点地区,是铀矿找矿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质特征是花岗岩型铀矿找矿的主要判断标志,可以通过地质实地监控、水文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等方式来实现。

总之,花岗岩型铀矿是一种重要的铀矿类型,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拥有精准的成矿特征和有效的找矿标志,而且人工探测效果成熟。

近年来,该地区的铀矿找矿工作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我国铀矿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新疆地区独特的金属矿产分布格局。

首先,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大型山脉地区。

这些地区的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为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同时,这些地区的变质作用也比较强烈,对金属矿产的富集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类型较为多样,主要包括铁、铜、铅、锌、金等。

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铜矿主要分布在南疆的且末、若羌和北疆的富蕴等地,铅锌矿则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

这些不同类型的金属矿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浆成分、成矿时代、构造环境等。

此外,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还具有明显的成矿期次,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这些成矿期次与全球地质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周期密切相关,对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摘要】我国有些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实现矿区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具体矿区的实际情况调查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找矿方法。

【关键词】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法我国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同时所在矿区的找矿前景也十分良好。

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直接就决定了该矿区能否实现预期的找矿效果。

在找矿时总结经验得出一般矿区的成矿规律,例如,在一些有色金属矿区长期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相关的矽卡岩型或者是把斑岩型矿床作为区域成矿研究的主攻方向并作为在特定领域的找矿主力点。

同时,有些矿区把古生代斑岩型有色金属金属矿矿床作为新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有色金属成矿地质规律及其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一些具有找矿远景的矿区迅速发展形成具有真正实力的矿区。

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全社会普遍存在的有色金属资源短缺危机。

1 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有色金属成矿与其地质特征密切相关,就拿我国主要的地质特征来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区成矿规律。

中国大陆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质作用活跃。

在这里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镶嵌体。

在对有色金属矿床研究得出,有色金属矿床主要是由于在历史作用中,地质层主要集中在地壳壳幔物质的演化以及壳幔流体的最终产物,在这种特殊的地质作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积累中,就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矿床。

同时,由于地形作用不是小范围的作用,那么其范围内的形成的矿床也就会复杂多样,一般都会伴随者相对较大的地质作用或者是构造事件的发生,最终能够形成大范围的矿床组合。

例如在裂谷或是裂陷槽地区,就容易为有色金属如铜镍等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质条件。

在对我国的铜镍矿床进行分析得出,主要都是由于此处分布着大陆裂谷或者是不同地形撞击形成造山的局部裂陷槽相关。

因为,只有大范围的地壳裂解情况的出现,才有可能为矿床的着陆提供前提和动力。

新疆主要优势矿产成矿区带划分及成矿特征讨论

新疆主要优势矿产成矿区带划分及成矿特征讨论

2018年 7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267新疆主要优势矿产成矿区带划分及成矿特征讨论余子昌,叶 雷(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摘 要:研究成矿系列有利于探讨不同时空相似矿床的成矿系列对比结果以及成矿规律,这能较快的提高成矿水平和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已知的成矿理论、成矿规律、以结合相关的地质、构造、物理、化学找矿资料,并且邻近省区的地质勘查资料和具有全球构造活动理论(板块构造),根据生产和构造环境,对铁、铜、铅、锌、金、钼、镍、煤、油气、钾盐等主要主导矿物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对提升成矿潜力的应用产生现实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特征;矿集区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3-0267-2Discussion on the division of main ore-forming mineralization zones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in XinjiangYU Zi-chang,YE Lei(China Nonferrous Metals Resource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12,China)Abstract: The study of ore-forming series is conducive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re-forming series of different time-space similar deposits an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hich can increase the ore-forming level 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regional prospecting. According to known metallogenic theory,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combined with related geological, structur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specting data, and near-provinci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and global tectonic activity theory (plate tectonics),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 has systematically divided the main dominant minerals such as iron, copper, lead, zinc, gold, molybdenum, nickel, coal, oil and gas, and potassium salt, and ha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nhancing the potential of mineralization.Keywords:Iron deposit; metallogenic series typ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re collection area收稿时间:2018-06作者简介:余子昌,生于1985年,男,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

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

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我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每个地区的矿产中,也具有各具特点的矿产特征。

本文就我国内蒙古东乌穆沁旗的矿区、秦岭一带的矿区以及川西部地区的矿产特征以及不同的找矿方向进行分析,希望会对其他矿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成矿特征矿产找矿方向0前言在我们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对各种金属的应用,这些金属也都出产于每个矿区中,而在每个矿区中,不同的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地理因素等状况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质量的金属矿产。

1内蒙古东乌穆沁旗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此区域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西伯利亚板块东南边缘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受到古生代和中生代强烈火山岩浆活动的影响。

这其中有很多自然地理因素成为了花岗岩和各种成矿的产生原因,这个区域也是我国北方铜铁银钨等多种金属的重要远景区。

在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成矿特征展现出以下五个系类:(1)铜金矿床成矿系列,此系列是由于海西的晚期超基性-基性-中基性的岩浆而形成的。

(2)银、金、铅、锌、铜系类的矿床,此系列是与海西中期的花岗岩有关联的。

(3)铜、锌的成矿系列,是与海西晚时期形成的的花岗岩有关联的成矿。

(4)铅、锌、银、铁矿床的成矿,此系列是由于印支时期的花岗岩而形成的。

(5)铁、锌、铅、铜、金、钨、钼、银的成矿系列,这是与燕山时期的花岗岩的形成有关系的。

在对这五个系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此矿区的成矿元素Fe、Zn、Pb、Ag、Cu在每个矿床中所占比例比较大。

对此地区的找矿的标志性特征分为以下几点:(1)通过地层辨别。

在晚古时期出现的火山-沉积岩地层中,板岩、变质岩等地层中,是整个地区重要的矿产岩石。

这类地层主要的产矿层为奥陶系、泥盆系地层。

(2)通过岩浆岩辨认。

本区域内,西海时期、印支时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都与区域内矿产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找到了这类岩石也就找到了矿区。

(3)通过地质构造辨认。

在本区域出现的断裂构造中,NW向的张性断裂构造区域是重要的导矿通道或是存矿的地质构造。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李永超摘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包括铜、金、银、钼以及其他金属。

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该地区独特的地质特征密不可分。

为了评估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展开研究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大兴安岭中南段的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关键词: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其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被视为东北地区珍贵的自然资源宝库之一。

该山脉中南段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南部乌兰浩特洮儿河以南、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

在该地区内,铜矿分布在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主要为斑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型。

据相关统计显示,该地区已探明铜矿储量达到百万吨级别。

然而,由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多样,主要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等岩石类型,由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地壳变形等多种地质作用形成和演化,因此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但同时也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地质条件。

1 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是指某一特定地质构造或区域所呈现的独特自然属性,如岩石种类、构造形态以及矿化模式等。

这些特征对于确定矿产资源的经济可行性以及评估自然演化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其地质历史悠久且复杂,呈现出多样的地质特征。

该地区主要由古生代地层构成,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和侵入岩等岩石类型。

大兴安岭的地质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1 岩石类型多样大兴安岭的地质构造非常丰富多样,主要由火山岩、沉积岩和侵入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构成。

火山岩包括安山岩、玄武岩和流纹岩,这些岩石广泛分布在该地区,一般与铜、金和其他金属的矿化密切相关。

沉积岩则包括砂岩、页岩和灰岩等,这些沉积岩对于了解古环境和沉积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吉林省安图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本文将对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深入探析。

一、成矿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安图地区处于松辽地块与小兴安岭地块的交接带,其构造地质条件复杂。

区内有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富集在这些断裂带附近。

还存在着多个断裂泻湖和断裂断陷盆地,这些地质构造条件为铀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岩石地质特征安图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该岩石具有强烈的放射性和辐射矿体富集特征,是花岗岩型铀矿的主要产矿岩层。

与此安图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火山岩和沉积岩,这些岩石是铀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承载体。

3.矿床特征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呈条带状产出。

矿床特征为破碎带和透水性好的岩体内部,富集有辐射性稀土元素和稀散的铀矿物。

矿床还具有较好的可赋性和矿石赋存稳定性。

二、找矿标志1.区域性找矿标志在地球物理勘查中,磁性异常是花岗岩型铀矿的区域性找矿标志之一。

在安图地区,铀矿化带与磁性异常具有密切关系,大部分磁性异常区域都具有辐射性和放射性异常。

地质勘查人员可以通过磁法勘查技术来筛选可能的矿产区域。

2.矿体性找矿标志在矿体勘查中,辐射性矿物的存在是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在安图地区,具有辐射性的磷灰石和黑钛矿等矿物是铀矿床的重要矿体性找矿标志,这些矿物常常伴生于富铀矿化带附近,是勘查人员确定矿产富集区域的重要依据。

3.化探标志化学探矿是花岗岩型铀矿勘查的重要手段,而安图地区的化学探矿标志主要为稀土元素和铀元素。

勘查人员可以通过对区域内矿化带的稀土和铀元素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确定矿产富集的可能性。

吉林省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明显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勘查人员可以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化学勘查技术,结合矿体性矿化特征,从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富集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4-01;[修订日期]2002-07-17;[责任编辑]曲丽莉。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项目(200100200069)、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20010302)资助。

[作者简介]翟裕生(1930年-),男,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矿床学、矿田构造和区域成矿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家论坛中国区域成矿特征探讨翟裕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中国矿产资源特征主要是由中国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地质成矿历史所决定的。

中国区域成矿的基本特点包括:①成矿时代齐全,成矿区域多样;②古陆边缘矿床集中;③叠加复合成矿作用显著;④花岗岩类成矿规模巨大;⑤构造成矿控矿明显以及其它等。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大陆的成矿特征,提出3个重要课题:①中国古陆块的分合对成矿的制约;②中国大陆活动性与稳定性的辩证认识,并注意在稳定地块中找矿;③研究深部矿床赋存规律开拓深部探矿新领域。

我国现阶段还处在浅部探矿和采矿阶段,在若干大型矿集区中还应存在第二个找矿空间,即深约500~1500m 的深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有可能实现找矿突破。

[关键词]矿产资源 区域成矿 叠加成矿 构造成矿 深部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2)05-0001-04 中国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矿种、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矿石质量方面有其特色。

这些特色主要是由中国大陆的地质历史所决定的。

作者曾著文初步讨论了中国区域成矿的若干特色[1]。

本文拟进一步分析中国矿产资源和区域成矿的特点,探讨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提出在区域成矿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文中主要针对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等基本不涉及。

1 中国矿产资源的若干特点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在整体上有其运动规律,但其运动在时、空上是不均衡的,显示出地质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也导致全球各地的矿床形成条件不尽相同,各国家、各地区的矿产种类和丰度有不少差异。

就一些资源大国,如俄、美、中、加、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看,各有其矿产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自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通过大量的矿产勘查、开发和矿床研究,总结了各类矿床的地质和经济特征,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区域成矿研究,因而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2,3],可概括为4点。

1)矿产资源品种较全,总量较丰,有不少优势矿产。

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156种。

已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俄),是世界上少数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但人均拥有量则降至世界第53位。

比较丰富的矿产有煤、钨、钼、稀土、钒、锑、锡、铅、锌、铌、锂、钽、锶、萤石、菱镁矿、滑石、石墨、重晶石、膨润土、硅灰石等20余种,其储量居世界前列。

2)国民经济大宗用量的部分矿产相对不足,缺少特大型矿床和富矿石。

与一些资源大国比较,我国的铁、锰、铝土矿、铜、金、磷、钾、铀等矿产资源不丰。

贫矿较多,富矿比例小,也缺少超大型矿床。

3)比较稀缺矿产有铬、钾、铂族元素、金刚石、高档宝玉石等,除钾盐外,多年来在找矿上无重大突破。

4)共生、伴生矿多。

据统计,全国25%的铁矿、40%的金矿、80%的有色金属矿和大多数地区的煤矿都有其它矿产与之共生或伴生。

这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也给矿石选冶带来不少难题。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动态变化。

今后,随着加大矿产勘查投入和深部探矿的加强,西部大开发中新的矿业基地的建设,对海洋矿产资源调查的展开,以及矿业和原材料工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将在传统和新型1第38卷 第5期2002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38 No.5September ,2002矿产资源的发现上取得一些重大突破,从而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的结构,使上述矿产资源结构中的某些劣势发生可喜的变化,即某些短缺资源的情况将有改善。

2 中国区域成矿若干特征上述我国的矿产资源特征是由我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地质演化历史所决定的,是在中国大陆形成和发展的几十亿年地质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大陆地处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交汇区,地质结构的复杂在全球少见,在各类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成矿区带和多种矿产及矿床类型,较充分地表现出地质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显示出由其地史演变所产生的区域成矿的若干特点[3],这些地质成矿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矿产资源的特征。

2.1 成矿时代齐全,成矿区域多样我国国土面积大,各时代的地层、构造、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比较齐全,成矿时代也齐全,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重要矿床形成。

中国既有古老的前寒武纪成矿域,又有以古生代为主的古亚洲成矿域,以中新生代为主的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有其特定的地质历史、成矿环境和成矿系统。

从全国范围看,则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的复杂多样性,这也就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的一个基础原因。

2.2 古陆边缘矿床集中中国大陆由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和若干个小陆块及它们之间的造山带共同组成。

与非洲、北美、南美、欧洲、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等大型克拉通比较,我国的几个陆块体积较小,个体数量较多,较为分散。

因此,陆块边缘构造带就占有较大比例,即古大陆边缘构造带在中国很发育,为地质成矿作用提供了多种有利因素[4]。

金川、白云鄂博、东升庙、金堆城、焦家、柿竹园、大厂、个旧、铜厂等超大型矿床以及不少矿集区就都产在华北或扬子古陆块边缘。

已有地学信息表明[5],古陆缘壳—幔作用强烈而频繁,矿源丰富多样,岩浆和水热流体汇聚,有巨大地热异常。

各层圈和各地体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频繁,有利于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有Au、Fe、Ni、Cu、Pb、Zn、Mo、Sn等大型矿床的形成。

2.3 叠加与复合成矿显著中国大陆受其与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西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影响,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

其表现之一是中国大地构造的多旋回性导致成矿作用的多期性。

在同一个成矿区域中经常出现不同时代间成矿系统的叠加、复合,形成多成因矿床(包括层控矿床)[6]。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和粤北地区,都发现有晚古生代热水沉积成矿系统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叠合,前者形成层控-夕卡岩型矿床(如铜陵),后者形成铁-多金属矿床[7] (如大宝山)。

叠加成矿作用造成了矿床(田)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复杂多样的共生、伴生元素组合,这是我国共生和伴生矿石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时代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促使成矿物质多重富集,又是形成大矿、富矿的重要因素,如大厂、冬瓜山、白牛厂、白云鄂博等矿床经过多年研究,大都认为是经过多次成矿叠加而形成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

2.4 花岗岩类成矿规模巨大中国的花岗岩类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钼、钽、稀土等矿床的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尤其在华南地区,这些金属的富集浓度之高、矿床之密集,是全球罕见的。

该区以中生代为主的含矿花岗岩类是华南元古宙—早古生代基底———富钨、锡等的硅铝质地壳长期演化、多期次构造-流体作用“熔炼”的结果。

当有幔源的F、Cl等活性组分大量加入其中时,该类岩浆分异更为彻底,钨、锡、稀土等高度富集在分异晚期的熔浆—流体系统中,并在有利的构造-化学圈闭中形成大型矿床。

2.5 构造成矿控矿明显中国地处几个巨型板块的交汇区,构造类型多样,构造活动频繁。

构造运动既能提供热能,又具有导矿、运矿、储矿乃至成矿的功能。

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构造复杂地区,更显示出构造成矿的广泛性和多样性[8]。

从宏观看,克拉通、造山带、裂谷、大型线性构造在中国均有发育,在它们的边缘、转折或交汇部位控制了多个成矿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从矿集区尺度看,断裂网络、同生断层、剪切带、多级盆地、变质核杂岩、褶皱构造以及侵入构造、火山构造等都是控矿的重要构造类型。

我国各类热液矿床包括与中小型侵入体有关的矿床和沉积岩层中低温热液矿床的广泛分布与构造多样性、分散性有关。

中国的多期次大地构造运动中出现了多个构造动力转换期和转换域,如由挤压到伸展,由挤压到剪切等。

而构造动力的时空转换则是触发多个成矿要素(温度、压力、f O2、Eh……)发生突变并耦合导致2 地质与勘探 2002年大规模成矿的一个关键因素[9]。

构造活动还是破坏矿床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些区域中,强烈的海西期和燕山期构造运动,固然可产出不少造山型矿床,但也可能使一些古老矿床(尤其是化学活性矿床,如钾矿、铀矿)遭到破坏和解体。

这是否是我国缺少大型钾、铀矿床的一个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除上述5点以外,中国西南区发育有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众多Hg、Sb、Au、Ag矿和独立的G e、Cd、Tl矿床,颇有特色。

我国岩浆型或岩浆-热液型矿床中矿浆贯入式矿体比较常见,已引起国外学者关注。

中国的绿岩型金矿基本产生在中生代,这也与众不同。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时期的成矿高峰,更是产生我国多种优势矿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限于篇幅,均不赘述。

3 中国区域成矿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3.1 中国大陆的分合过程对成矿的制约对中国大陆的大地构造分区和成矿区带划分都是以统一的中国大陆为背景和基础进行的。

但是,大家已熟知的运用古地理、古地磁、古构造、古生物分区等研究,进行古大陆再造,则发现在地史的很长阶段中,组成中国大陆的华北、扬子、塔里木和华夏等地块是分离存在的。

全球古大陆的聚散离合,涉及地球演化的一个根本问题,也对合理划分成矿区带有重要影响。

王鸿祯等[10]认识到地史上有5次出现联合古陆,分别为P-2500Ma、P-1950Ma、P -1450Ma、P-850Ma和P-250Ma。

在他们编制的P-1450Ma联合古陆再造图上,华北等4个陆块作为一个小陆块群靠近赤道两侧,在北美和欧洲以西,中隔大洋。

而在P-250Ma再造图上,华北、华南、松辽等陆块则分散游离在特提斯大洋中,华南在赤道上,而喜马拉雅和印度陆块则在南半球的高纬度区。

处在分散游离时的各陆块各有自己的大陆动力背景和所在纬度的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生物环境。

这些内、外动力环境的差异都影响着它们各自的地质成矿历史。

而自晚古生代以来,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先后拼合汇聚,形成统一中国大陆后,则共同经历了新的地质成矿历史。

通过多年研究,大家比较了解统一大陆后的成矿过程,但对统一前的各陆块的地质成矿历史却很少研究。

在研究区域成矿分带时,常忽略各成矿带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这就影响了按时代对区域成矿历史和成矿规律的深入理解。

建议在今后的全国成矿规律研究中注意分别研究各陆块在地史中的时空轨迹演变,其各自的成矿环境、成矿过程、矿床类型,包括按地质时代,按当时古地理位置编制成矿环境和矿床分布图以及与当时相邻陆块的成矿性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