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 发热

合集下载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感染性 发热
非感染性 发热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实体肿瘤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发热 其他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学习目标
A
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临床特点
B 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C
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D
具有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 点
概念、病因、临床特点
难 发生机制、护理诊断∕问题

第一节 发热
一、掌握发热的定义、发热的程度、热型、 发热的评估要点、对发热进行护理评估 二、熟悉发热的常见病因、相关护理诊断/问 题 三、了解发热的发病机制、病程及临床过程
凡此种种,广义上均可视为症状,即广义的症状,也包括 了一些体征。
(二)症状的意义:
症状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 之一,也是提出护理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故对症状的评 估是健康评估的第一步,同时症状评估也为身体评估和其他 评估提供线索、指引重点。
临床上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症状,不同 疾病又可表现某些相同症状,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常见症 状评估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切记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尽量将症状 评估做到准确。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编辑课件
15
间歇热
➢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 高峰(39 ℃ 以上)后 持续数小时,又迅速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 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 交替出现。
➢ 临床意义:
• 疟疾
• 急性肾盂肾炎
编辑课件
16
波状热
➢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 升达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又下降至正常 水平,数天后又逐渐 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 临床意义: • 布氏杆菌病
编辑课件
17
回归热
➢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 升至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 至正常水平,数天后 又骤然升高,如此规 律性交替出现。
➢ 临床意义:
• 回归热
• 霍奇金病
编辑课件
18
不规则热
➢ 不规则热:体温变化 无一定规律。
➢ 临床意义: • 结核 • 癌性发热 • 风湿热
编辑课件
3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脑病变 ➢颅外病变 ➢全身性病变 ➢神经官能症
编辑课件
35
头痛---病因
(一) 颅内病变:
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 2.血管病变: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
高血压脑病、 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 3.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寄生虫病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
颅内血肿、 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编辑课件
36
头痛---病因
(二)颅外病变:
1.具有痛觉的脑神经(V.IX.X)和颈神经受刺激或挤压 、牵拉
2.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3.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 4.头颈部肌肉收缩引起局部缺血 5、颅骨疾病:颅骨肿瘤、颅底凹入症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发热课程思政案例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发热课程思政案例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发热课程思政案例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
教学内容:健康评估中的常见症状-发热
授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五5节
授课班级: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症状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熟悉伴随症状及护理诊断。

技能目标:能够收集常见症状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素质目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思政目标:通过介绍XXX的事迹,拓展学生的思路,鼓
励学生励志成才、努力进步。

教学重点:常见症状-发热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常见症状-发热的伴随症状。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课前思考介绍XXX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她的
贡献。

然后,采用案例导入,向学生介绍发热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特别是发热的过程、分度、热型、伴随症状及护理诊断。

在讲解热型间歇热的临床意义时,提问“降低疟疾死亡率的是
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是青蒿素-屠呦呦。

这引起学生的情感
共鸣,激发了他们的研究意识。

课后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考核。

XXX是一位,药学家,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她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
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因发
现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获得了拉斯克奖
和XXX“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通过讲述XXX的故事,引导学生直面困难,学会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终,知识点达标率达到了100%。

肺炎危险评估表

肺炎危险评估表

肺炎危险评估表简介肺炎(COVID-19)是一种高度传染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为了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评估和了解自己的危险程度,本文档提供了肺炎的危险评估表。

请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评估表:1.常见症状评估发热:(1)没有发热(2)轻微发热(3)持续发热干咳:(1)没有干咳(2)轻微干咳(3)持续干咳疲劳:(1)没有疲劳(2)轻微疲劳(3)持续疲劳呼吸困难:(1)没有呼吸困难(2)轻微呼吸困难(3)持续呼吸困难2.旅行和接触史评估最近14天是否有海外旅行史:(1)没有(2)有是否接触过疫情地区人员:(1)没有接触(2)接触过3.个人健康评估是否有慢性疾病:(1)没有(2)有年龄:(1)0 - 18岁(2)19 - 59岁(3)60岁及以上4.频繁暴露的人群是否频繁接触公众人群:(1)否(2)是是否经常参加大型聚会:(1)否(2)是评分系统:根据您的回答,您可以根据以下分数判断自己的危险程度:0 - 6 分:低危险,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预防措施。

7 - 12 分:中危险,建议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并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

13 - 18 分:高危险,建议立即就医并向相关医疗机构求助。

注:本评估表为自我评估参考工具,结果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出现症状,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结语了解自己的危险程度对于预防和处理肺炎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该危险评估表,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如果您认为自己有潜在的风险,请及时就医并遵循相关医疗机构的指导。

注意:本文档并不代表医疗建议,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专业指导,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降低室温、通风换气等
降低室温
减少衣物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避免患 者过度出汗,有助于散热。
适当减少患者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有助于散热。
通风换气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助 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感 染风险。
补充水分和营养
多饮水
鼓励患者多喝温水,有助于补充 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加速
发热原因与分类方法
发热原因
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感 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分类方法
根据发热原因和持续时间,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 染性发热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包括肿瘤性发热、 药物性发热等。
常见发热类型及其特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 窒息。
避免刺激因素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避免过度搬动患 者,以免加重惊厥。
遵医嘱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惊厥药物,控制惊厥发作。
心力衰竭
减轻心脏负担
合理安排患者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激动和紧张。
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加重心脏负 担。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减 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肠胃炎
调整饮食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 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
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肠道通畅
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肠道通 畅,避免便秘。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如腹泻、呕 吐等,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休息与活动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劳累;同时鼓励患者进行

健康评估中发热的名词解释

健康评估中发热的名词解释

健康评估中发热的名词解释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一直是健康评估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不仅仅是身体代谢的一种生理反应,也可能是身体某种异常状况的信号。

在进行健康评估时,发热的检测和解读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健康评估中发热的含义和影响。

1. 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正常体温(通常为36.5°C至37.5°C)的升高。

体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个体代谢率以及身体对病原体的应对能力。

在医学中,通常将体温超过38°C定义为发热。

2. 发热的生理机制发热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

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例如细胞因子),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

这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其提高体温设定点,从而引发发热。

3. 发热的类型发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持续性发热、间歇性发热、弛张型发热和复发型发热等。

持续性发热是指体温持续升高并保持在高位,间歇性发热则是体温在短期内交替升高和恢复正常。

弛张型发热则是温度波动范围较大,且持续时间较短暂,而复发型发热则是周期性的发热。

4. 发热的原因和影响发热可以是多种身体状况的结果,如感染、炎症、药物反应、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感等。

发热还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改变心率、呼吸频率、酶活性、血液黏稠度等。

过长且高度升高的发热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等并发症。

5. 发热的评估和处理在健康评估中,对于发热病人的评估是必要的。

医生会根据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等综合手段来了解发热的原因。

处理发热则需要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也需关注患者的体液补充和休息,以促进康复。

总结起来,发热是健康评估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其定义为正常体温范围以上的升高。

健康评估发热实验报告

健康评估发热实验报告

健康评估发热实验报告标题:健康评估发热实验报告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体温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体温是一个常见的健康指标,能够反映人体的代谢状态和免疫功能。

发热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之一,通过测量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进一步掌握个体的疾病发展情况。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电子体温计对参与者的体温进行测量,并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参与者:本次实验共选择了5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包括男性和女性。

2. 电子体温计:使用了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电子体温计。

3. 测量场所:实验在温度适宜的实验室进行。

实验步骤:1. 提前通知参与者,要求他们在实验前一天晚上有足够的休息。

2. 实验当天,提醒参与者避免剧烈运动、暴饮暴食等可能影响体温的因素。

3. 参与者在进入实验室后,先静坐10分钟以适应环境。

4. 实验者用电子体温计在参与者的嘴唇下方或腋下测量体温。

5. 测量完毕后,记录下体温数据,并告知参与者测量结果。

6. 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50名参与者的体温测量,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平均体温:37.0摄氏度最低体温:36.3摄氏度最高体温:37.6摄氏度标准差:0.2摄氏度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参与者的体温平均值与正常体温值37摄氏度相近,表明参与者整体上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 体温标准差较小,说明参与者的体温变异性较低,体温较为稳定。

3. 测量的最低和最高体温值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讨论: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参与者的体温,初步评估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体温数据的稳定性说明参与者没有明显的发热现象,这可以进一步排除身体存在炎症、感染等疾病的可能性。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一个初步的体温评估实验,不能替代医疗机构进行详细的健康检查。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更多的生理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个体健康评估结果。

结论:本次体温评估实验通过测量发热情况,初步评估了参与者的健康状况。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及评估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及评估
• 定义:
• 呕血与黑便都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 呕血:指消化道出血经胃从口腔呕出 • 黑便:呕血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体温在39~40。C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 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C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 体温在39 。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 体温差可达2 。C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
• 体温曲线无规律 • 多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
• 护理评估要点
• 热期、热型、热度以及起病情况 • 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 诊疗、护理经过
发热
• 常用护理诊断
• 体温过高: • 体液不足: • 营养失调: • 口腔黏膜改变: • 潜在并发症:
• 心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
• 原因:由于异物、喉水肿及肿瘤等引起气管、
支气管的狭窄或梗阻
• 临床表现:
• 吸气费力,吸气时间明显延长。
• “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
呼气性呼吸困难
• 机理:
肺泡弹性减弱(肺气肿)及小支气管狭窄与 痉挛(支气管哮喘)
• 临床表现:
病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而延长,常伴有哮 鸣音
咯血
病史
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史
出血前症状 咽喉发痒或咳嗽
出血方式
咯出
血液颜色
鲜红
血液内混合物 泡沫及痰
酸碱反应
碱性
黑粪
无,如咽下可有
出血后痰性状 痰中带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
枢兴奋、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 围,即为发热。
5
病例讨论 问题:
1.该患者的发热病因及机制 可能是什么? • 患者男,28岁。主诉:高热3天。 2.该患者是什么热型? • 现病史:4天前患者打篮球淋雨后出现咽痒、 3.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鼻塞,轻微咳嗽,在厂医务所就诊,按“感冒” 给予“抗病毒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3天 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2~40.3℃,咳嗽, 咳少量白色黏痰。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纳差, 全身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排尿、粪正常。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2)内源性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致 热 源 性 发 热
发 热 机 制
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提高 产热 散热
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2)引起产热增多的疾病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病例讨论
问题: 1.该患者的发热病因及机制 可能是什么?
病例讨论
病因 病原体致的感染性发热
发病 机制 热型
护理 诊断
致热源性发热:内源性致热源
稽留热 体温过高:体温39.2~40.3℃ 染有关。 与病原体感
思考题:
1.解释:症状
2.叙述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 3.叙述发热病人的评估内容
病例讨论
病因 病原体致的感染性发热
发病 机制 热型
护理 诊断
致热源性发热:内源性致热源
稽留热
三、护 理 评 估 要点
(一)发热的特点:起病的时间、季节、 起病缓急、发热程度、热型、诱因
(二)伴随症状 (三)发热对人体功能健康型态的影响
(四)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四、相关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与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有关等。 2.体液不足:与发热后出汗过多和 (或)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 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有关。
长期中、高热:体温在 38℃ 以上, 持续2周或更长。 长期发热: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者。
(二)临床过程 特点及临床表现:
1.体温上升期(发热期) 2.高热期(极期)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三) 热

1. 稽留热
2. 弛张热
3. 间歇热
4. 波状热
5. 回归热 6. 不规则热
图3-1 稽留热 伤寒、大叶 性肺炎
四、相关护理诊断
4.口腔粘膜改变:与发热所致口腔 粘膜干燥有关。 5.潜在并发症:惊厥。
6.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病例讨论 问题:
3.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 患者男,28岁。主诉:高热3天。 • 现病史:4天前患者打篮球淋雨后出现咽痒、 鼻塞,轻微咳嗽,在厂医务所就诊,按“感冒” 给予“抗病毒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3天 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2~40.3℃,咳嗽, 咳少量白色黏痰。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纳差, 全身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排尿、粪正常。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症状: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 不适、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 客观病态改变。 体征:经体格检查发现的异 常表现,如肝脾肿大、淋巴结 肿大、杂音等。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发热
3
复习:正常体温
生理性变化
正常体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一般36~37°C. 正常成人口温为36.3~37.2 °C。肛温比舌下高 0.3~0.5 °C,肛温正常值为36.5~37.7 °C 。腋 温一般为36~37 °C。 正常人体温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 °C
• 患者男,28岁。主诉:高热3天。 • 现病史:4天前患者打篮球淋雨后出现咽痒、 鼻塞,轻微咳嗽,在厂医务所就诊,按“感冒” 给予“抗病毒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3天 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2~40.3℃,咳嗽, 咳少量白色黏痰。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纳差, 全身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排尿、粪正常。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病例讨论
病因 病原体致的感染性发热
发病 机制 热型
护理 诊断
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
二、临 床 表现
(一) 发热的临床分度(复习)
(二)临床过程
(一)发热的临床分度(复习) 发热高低:低热37.3~38 °C,中度发热 38.1~39 °C, 高热为39.1~41 °C, 超 高热41 °C 发热时间: 急性发热:发热在2周以内。
图3-2 弛张热 败血症、风 湿热、化脓 性炎症、重 症肺结核等
图3-3 间歇热
疟疾、急性 肾盂肾炎
图3-4 波状热 布鲁杆菌病
图3-5 回归热
回归热、霍 奇金病
图3-6 不规则热
结核、癌症、 风湿热
病例讨论
问题: 2.该患者是什么热型?
• 患者男,28岁。主诉:高热3天。 • 现病史:4天前患者打篮球淋雨后出现咽痒、 鼻塞,轻微咳嗽,在厂医务所就诊,按“感冒” 给予“抗病毒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3天 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2~40.3℃,咳嗽, 咳少量白色黏痰。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纳差, 全身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排尿、粪正常。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一)病 因 (二)发 生 机 制
(一)病 因
1. 感染性发热
如:
2. 非感染性发热
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变态反应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二)发 生 机 制
1 .致热源性发热:是导致发 热最主要因素 (1)外源性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