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健康评估之症状评估PPT课件

健康评估之症状评估PPT课件
19
全身疾病所致的出血
20
• 血液病 • 尿毒症 • 应激性溃疡 • 钩端螺旋体病 • 结缔组织病 • 心血管疾病
21
临床表现
• 呕吐物:内容、颜色、量 咖啡渣样(coffee-ground vomitus)
• 黑便:肠道排出 • 周围循环衰竭:30%以上 • 血液学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
• Van den Bergh试验间接反应+----间接胆红素 • 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游离/非结合胆红素
39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40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1. 水溶性 2. 不能通过肝细胞血窦面,只能通过毛细胆管面 3. 可透过肾小球(肾阈值40μmol/L)
37
Source of bilirubin
A. 衰老的红细胞:80-85% 超寿红细胞—单核巨噬—Hb 7.5g/d—250mg/d胆红素 胆红素的生成: 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被裂解,在组织蛋白酶的催化下 脱去珠蛋白形成四吡咯血红素(亚铁原卟啉);在微粒 体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亚铁原卟啉打开卟啉环,释放 1分子铁和1分子 CO,最后生成1分子胆绿素。胆绿素在 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生成1分子非结合胆红素。
47
Hemolytic jaundice
1. 机理:UCB增加,肝细胞功能障碍 2. 临床表现:浅柠檬色,贫血(Hb)
急性:畏寒,发热,呕吐,腰痛,茶色尿 慢性:脾大 3. 实验室检查: Blood: TB↑, UCB ↑ , CB正常, 尿胆原↑ ,粪胆原↑; 网织红细胞↑ ,Hb↓↓. Urine:尿胆原↑ ,胆红素(-)

22
伴随症状

常见症状评估—疼痛症状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常见症状评估—疼痛症状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的快痛,之后出现慢痛
(二)躯体痛:肌肉、肌腱、筋膜、关节等深部组
织的疼痛。
(三)内脏痛:内脏器官受到牵拉、扩张、痉挛、
炎症等引起,定位不明确。
(四)牵涉痛:内脏器官的疼痛同时在体表某部
位亦发生痛感
(★腹部脏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 相应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
(五)假性痛:病变去除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疼
尖锐刺痛或撕裂痛----气胸 突然剧烈刺痛或绞痛,伴呼吸困难与发绀----肺梗塞
二、临床表现
(四)发作情况 阵发性---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缺血狭窄 持续性---炎症、肿瘤、栓塞、梗死 时间短暂---心绞痛 持续时间很长且不易缓解---心肌梗死
(五)影响疼痛因素(诱因、加重与缓解因素) 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心绞痛 深呼吸与咳嗽---心包炎、胸膜炎 餐后、体位---食管疾病
A.盆腔炎
B.阑尾炎
C.小肠炎
D.胃炎
E.乙状结肠炎
疼痛
一、疼痛的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时产生的致痛物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及其同类 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直接兴奋神经末梢的痛觉 感受器,冲动传入脊髓后根的神经节细胞,经由脊髓丘脑 侧束,进入内囊传至在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 引起疼痛
二、分类
(一)皮肤痛:来自体表,定位明确,先经1~2秒
牵涉痛 E.某种内脏痛时的牵涉痛位置通常是固定的
3.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有时向左肩及左手
放射常见于下列
(D )
A.肺癌
B.自发性气胸 C.干性胸膜炎
D.心绞痛 E.大叶性肺炎
4.引起胸痛的胸壁疾病是 ( B )
A.肺癌
B.肋间神经炎 C.自发性气胸

《健康评估》课件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健康评估》课件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 是导致发热的最主要因素; ➢ 外源性致热源; ➢ 内源性致热源。
非致热源 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颅内出血、炎症等; ➢ 引起产热增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Part 1 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
13
知识链接
临床意义 伤寒高热期、大叶性肺炎
又称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在39℃以上,24h内体温波动范围 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
弛张热
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症、重症肺结核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 间歇热
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持 波状热
思考与讨论: 1.该患者存在哪些阳性症状和体征? 2.在评估患者症状时,护士的观察重点是什么? 3.根据患者目前状况提出其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
7
症状(symptom)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 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头晕、乏力、 食欲减退等。
经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征象称为体征(sign), 如肝脾肿大、粘膜出血、心脏杂音等。有些改变既有 主观感觉也可通过客观检查发现,所以从广义的症状 也包括了某些体征。
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鲁杆菌病
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回归热
水平,数天后体温又骤升,如此规律交替出现
回归热、霍奇金病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癌性发热、风湿热等
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高热无汗、躯干部分高热为其特点

常见症状的评估ppt课件

常见症状的评估ppt课件
.
三、头痛 ——护理评估要点
1.头痛的部位 2.头痛的性质与程度 3.头痛出现与持续时间 4.影响头痛的因素 5.头痛的伴随症状 6.头痛所致的心理行为反应
急性头痛:焦虑、抱头、呻吟等 慢性头痛:兴趣、爱好、性格等改变
.
三、头痛 ——护理评估要点
1.头痛的部位 2.头痛的性质与程度 3.头痛出现与持续时间 4.影响头痛的因素 5.头痛的伴随症状 6.头痛所致的心理行为反应 7.头颈部外形、活动功能
.
疼痛的特性(补充)
1.痛觉的特征 2.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3.疼痛难以衡量
4.疼痛反应
生理反应:面色苍白、血压升高或降低、骨 骼肌紧张、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增快, 出汗过多、虚脱、晕厥等交感神经系统和副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表现。
.
疼痛的特性(补充)
1.痛觉的特征 2.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3.疼痛难以衡量 4.疼痛反应
各占体表面积百分比 (%)
0.50 1.00 1.50
1.75 2.00 2.50 3.00 3.50 4.00 4.75
举例:某慢性腰痛 患者,他用蓝笔涂 盖了36和37区。
评估: 双侧腰部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为2分, 疼痛范围4%体表面 积。
.
疼痛的测量及其进展
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
评估疼痛的部位、程度、评分及范围。
.
三、头痛 ——原因有四大类
1.颅脑病变 2.颅外病变 3.全身性疾病:
急性感染(各种发热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中毒(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等中毒) 等等
4.神经官能症
.
三、头痛 ——发病机制
1.血管因素:收缩、扩张、血管受牵引或挤压 2.脑膜受刺激或牵拉 3.具有痛觉的颅神经(第5、9、10对)

健康评估身体评估ppt课件

健康评估身体评估ppt课件

脱 发
脂溢性皮炎---头顶部局
限性脱发
神经营养障碍---常致斑

麻风、梅毒---眉毛与头
发同时脱落
内分泌疾病 、席汉综合
毛 发
征---眉毛、头发脱落,同
增 多
时有腋毛、阴毛的脱落
66
头部
2、头皮
观察头皮颜色,有无头皮屑、头 癣、 炎症、外伤及疤痕等。
67
头部
3、头 颅 (skull)
注意大小、形状、头发、运动异常和小儿的 前囱情况
6
体型类型
1.瘦长型
2.矮胖型
3.均称型
11
营养状态
• 营养状态判断:皮下脂肪充实程度 ①良好②不良③中等
• 方法:①三角肌厚度 ②体重及体重指数 •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 正常值(亚洲人)为20~24;如果体重指数男
性大于或等于27、女性大于或等于25则考 虑为肥胖。 • 营养失调:①营养不良 ②营养过度
94
颈部评估
颈动脉
正常情况不易看到颈静脉的搏动。 若安静是能清楚看到颈动脉搏动, 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 能亢进等。
96
颈部
甲状腺的检查
➢ 视诊 ➢ 触诊
➢ 方法:从后面触诊、从前面触诊 ➢ 记录: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压痛及
震颤 听诊——若触及甲状腺时 ➢ 甲亢时可听到连续性或收缩期血管杂音
3
一般状态评估
• 性别:注意性征的分化、改变并与疾病联系 • 年龄:年龄阶段与某些疾病联系
• 各年龄组疾病谱不同 • 儿童:佝偻病、麻疹、白喉 • 青少年:结核、风湿热 • 中老年:肿瘤、心脑血管病 • ◆年龄与疾病的预后有关
4

健康评估全套PPT课件

健康评估全套PPT课件
18
主诉
• 概念:主诉是病人感受到最痛苦最明显的症状、 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 主诉的描述与记录: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 字,或不超过3个主要症状。症状在前,持续的时 间在后,若主诉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个症
状,应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如“发热1天”, “活动后心慌气短2年,下肢水肿1月”。
前言
• 《健康评估》是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 梁课,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本教材编写的指导 思想是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 能培养为根本,满足岗位需要、教学需要和社会需 要。
• 全书按54学时进行编写,正文共10章,内容包括 绪论、健康史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身体状 况评估、常用实验检查、心电图评估、影像检查评 估、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护理病历书写。
38
医学检测法
包括各种实验室检查和身体状况评估, 如测量呼吸、血压、心率、体液、血浆 肾上腺激素水平等,可为心理评估 提 供辅助的客观资料。
39
思考题
1.心理评估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 A.交谈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医学检测法 E.调查法
2.个体对自己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名誉等的认识与估计是 指个体的
• 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两种形式。自然观察法是指被观察者的 行为在不受观察者干扰的自然情景中进 行观察的方法。控制观察法是在预先设 置的特殊观察情境和条件下进行观察, 其结果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倾向性和必 然性。
36
会谈法
又称为“晤谈法”或“交谈法”,是评估者 与被评估者以面对面的交谈方式而进行的 评估。会谈法可分为结构式会谈和自由式 会谈两种形式。 • 结构式会谈: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预先编制好 会谈程序及提纲与内容进行交谈,谈话内

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发绀症状评估护理课件

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发绀症状评估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病机制中,缺氧可导致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降低,血红蛋白异常增多,而血流障碍则会导致末梢血管淤血,形成发绀。
发绀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发绀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青紫色, 呼吸困难、乏力等,体征包括发绀部 位的皮肤温度低、血液循环障碍等。
案例二:发绀症状的护理经验分享
总结词
良好的护理对于发绀症状的缓解和康复具有 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一位老年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出现发绀症 状。通过精心护理,如定期记录生命体征、 调整饮食和运动、心理疏导等,患者的发绀
症状逐渐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发绀症状的康复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
康复过程需个体化,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 果。
呼吸困难是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 深度和声音等。
详细描述
在评估呼吸困难症状时,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声音,询问患 者是否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 呼吸道疾病史,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恶心与呕吐症状评估
总结词
恶心与呕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呕吐物性质和伴随症状等。
发绀症状的护理措
04施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般护理措施01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 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加 重发绀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定 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 排出。
保暖
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 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加 重发绀。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 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ppt课件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ppt课件
17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用药史、剂量与疗效;有无采取物理降温 及疗效。
临床常用: 酒精稍加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
脚心。 冰袋夹于腋窝及额头
18
★ 起病情况 ★ 诱因 ★ 症状 ★ 伴随症状 ★ 身体反应 ★ 心理社会反应 ★ 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19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 节中枢障碍有关。
、经济文化
27
(1)生理反应:面色苍白、血压增高或下降、骨骼 肌紧张、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增快、出汗多 、虚脱、晕厥等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 。
(2)行为反应:皱眉、咬嘴唇、呻吟、哭泣、尖叫 、抓物、握拳、被迫卧位、按压疼痛部位等。
(3)睡眠、休息、饮食、工作、社交、焦虑、愤怒
、恐惧等。
28
6
(三)发生机制
代谢增加
一、发热




产热增多
源 性

源 性
温 调

肌肉运动
发热
致 热

致 热
节 中

源胞源枢升
皮肤血管、 竖毛肌收
散热减少

7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体温上解病人的疼痛 部位、性质与程度、发生于持续的时间、 诱发、加重、缓解疼痛的因素以及相关健 康史。
29
疼痛时应采集的客观资料 • 疼痛的生理反应 • 伴随症状与体征 • 疼痛的行为反应 • 疼痛的情绪反应
30
疼痛---胸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为胸部疾病。 临床常见病因分类 心脏、肺部、肌肉与骨骼、神经性、胃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 ℃以上, 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如此反复 多次,体温呈波状起伏。
(6)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 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的交换。
编辑版ppt
9
1、发热出现的具体时间、季节,起病的缓 急,发热程度,是否进行过体温的测量和 记录;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
2、体液不足 与出汗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 关;
3、营养失调 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 摄入不足有关;
4、口腔黏膜改变 与发热所致口腔干燥有关; 5、潜在并发症:惊厥; 6、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编辑版ppt
12
机体受损伤性刺激所引起的不愉快主观感
觉和情感体验。按疼痛发生部位及传导途 径可分为6种类型:
低热:37.3-38 ℃ 中度发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 ℃以上
编辑版ppt
6
2、临床经过及特点 发热一般可经过三个 时期:
(1)体温上升期:分为骤升型和缓升型;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分为骤降型和缓降型。
编辑版ppt
7
3、常见热型临床意义
1、皮肤痛;
2、内脏痛;
3、牵涉痛;
4、躯体痛;
5、神经痛;
6、假性痛。
编辑版ppt
13
1、头痛的常见病因 (1)颅内病变; (2)颅外病变; (3)全身性疾病; (4)神经官能症。
编辑版ppt
14
2、胸痛的常见病因 (1)胸壁、胸廓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心脏与大血管疾病; (4)纵膈疾病; (5)其他。
编辑版ppt
4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 白介素、干扰素等,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 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体温
调定点上升,产热增多;另一方面使交感 神经兴奋,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 排汗,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编辑版ppt
5
1、发热分度 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 为:
2、是否伴有畏寒、寒战、大汗、盗汗;
3、是否伴有咳嗽、腹痛、皮疹等多系统症 状;
4、患病以来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睡眠 及大小便等一般情况;
编辑版ppt
10
5、患病后诊疗经过; 6、询问传染病接触史等。
编辑版ppt
11
1、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相关原 因所致的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编辑版ppt
3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
态平衡。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 少,则可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 包括①外源性致热源: 由各种微生物及其产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大 分子物质,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间,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持续数日或数周。
(2)弛张热:体温高达39 ℃以上,体温最 低时仍高于正常,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 >2 ℃。
(3)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体温可上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数 日,然后下降至正常。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5
(1)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重,转变快。 ① 腹腔内脏器官急性炎症;
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③腹腔内脏器阻塞或扩张性疾病; ④腹腔内脏器扭转或破裂性疾病; ⑤腹腔内血管病变; ⑥腹壁病变; ⑦腹部牵涉痛;⑧急性腹痛。
编辑版ppt
16
(2)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或为 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发作。 多由于: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
②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
③慢性胃扭转、慢性肠扭转;
④腹内实质性脏器因病变而肿胀,使其包 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疼痛;
编辑版ppt
17
⑤腹内肿瘤; ⑥中毒与代谢障碍性疾病; ⑦神经、精神性疾病。
编辑版ppt
18
不同病因导致的疼痛,其疼痛的部位、程 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各不相 同。
1、头痛: ①颅内血管性病变;②颅内占位 性病变伴颅内高压;③血管性头痛或神经 官能症;④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⑤ 眼源、鼻源或牙源性头痛。
编辑版ppt
பைடு நூலகம்
19
2、胸痛 ①胸壁胸廓疾病;②胸壁炎症; ③心绞痛;④急性心肌梗死;⑤食管疾病; ⑥自发性气胸、胸膜炎;⑦肺梗死;⑧带 状疱疹;
3、腹痛 ①胃、十二指肠疾病;②胆结石; ③小肠疾病;④阑尾炎;⑤结肠疾病;⑥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编辑版ppt
20
1、评估有无疼痛相关病史和诱发因素; 2、疼痛的临床特点; 3、疼痛对病人的影响及伴随症状; 4、诊疗与护理经过;
编辑版ppt
21
1、头痛 与脑膜炎、脑外伤等引起颅内压 增高有关。
2、胸痛 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有感,与胸膜炎症、胸部损伤等有关。
3、腹痛 与胃肠平滑肌痉挛、胃酸刺激溃 疡面、肝脏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被牵拉 等有关。
金属音;嘶哑性咳嗽;
4、咳嗽与体位 5、痰液特征
编辑版ppt
24
1、身体反应 2、心理反应
编辑版ppt
25
1、咳嗽伴高热; 2、咳嗽伴胸痛; 3、咳嗽伴大量咯血; 4、咳嗽同时咳大量泡沫痰。
4、潜在并发症;休克。
编辑版ppt
22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1、呼吸系统疾病 为引起咳嗽与咳痰最常 见的病因。
2、胸膜疾病 3、循环系统疾病 4、神经精神因素 5、发生机制⑴咳嗽;⑵咳痰。
编辑版ppt
23
㈠临床特点
1、咳嗽性质 干咳或刺激性呛咳;咳嗽多 痰;
2、咳嗽时间 晨间咳嗽;夜间咳嗽; 3、咳嗽音色 短促的轻咳、咳而不爽;伴
编辑版ppt
1
发热:机体由于致热源作用或其他原因
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高出 正常范围。
编辑版ppt
2
1、感染性发热: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 虫感染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 包括:①无菌性坏死组 织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与代 谢性疾病;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