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的保护程度

合集下载

关 税

关    税

(三)图示
w C
A
B
0
t1
t2
t
(四)结论
1、贸易保护可能使一国获得比自由贸易更多的利益, 但这种利益的获得是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
2、易引发贸易大战。
八、关税的保护程度
(一)关税水平
关税水平指一国的平均进口税率。 1、简单算术平均法
2、加权算数平均法
(二)关税保护率
1、名义保护率(NRP)
t
D Q
生产效应 消费效应 税收效应 总效应
税前 e a+b+c+d+f 0 a+b+c+d+e+f
税后 a+e+f
+a -(a+b+c+d) +c -(b+d)
∴对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福利水平,净损失为(b+d)。
其中b称为生产扭曲,表示征税后国内低效率高成本的 生产替代了原来国外低成本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 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即消费量下降 而导致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
国内市场价格=征税后的世界市场价格 +关税
Pt=Pw + t ′
3、结论
(1)大国征收关税后国内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小 于小国。
(2)小国所征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承担。 (3)大国所征关税由本国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 承担。
(二)关税的福利效应 1、小国
P
S
f
Pt a
Pw e
bc d
Q1 Q3 Q4 Q2
三、关税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二)消极作用
四、关税的类型
(一)按商品流向分 1、进口税 2、出口税 3、过境税

最新 浅谈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1)-精品

最新 浅谈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1)-精品

浅谈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1)一、关税有效保护理论衡量关税对一国经济的保护程度主要有两个指标:名义关税率与实际关税率。

名义关税率指的是对某一产品征收的税率,它必将提高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这一方面保护了同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者,为其带来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却加重了以该进口产品为中间投入品的其他产品生产者的负担。

实际关税率是一国对进口商品实际征收的关税率,用当年该国实际征收的关税额除以当年的实际进口额得出。

现代有效保护理论认为,一种产品的实际保护程度由该产品的名义关税水平和其生产所需中间投入品的关税水平共同决定,因而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必须区分二者。

而有效关税保护率充分考虑了对投入品所征关税导致的保护水平的变化,准确地衡量了一国整套关税结构对本国某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其被定义为征收关税后单位产品附加价值的增加率。

其中,ERP[,j]为进口国产品j的有效保护率,t[,j]为最终产品j的名义保护率,t[,i]为产品j的各种进口投入品的关税税率,a[,ij]为各项投入品占产品j的产出值的比重。

从上式可见,有效保护率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从有效保护率概念中很容易导出这样几个值得重视的结论:首先,一国可以建立“瀑布”式或不断升级的关税梯度结构,即对越低加工阶段的产品课征越低的名义关税率。

其次,要防止负的有效保护率的出现。

公式(5)给出了负的有效保护率出现的条件。

其含义是如果对这个最终产品的中间投入课征的关税高至使它不仅抵消了对最终产品课征的关税,而且中间成本的上升还消除了最终产品价格与中间投入价格之间的差距,那么这时该产品的实际价格就会变成负的。

再次,一国降低关税总水平,但全面衡量却增加了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也就是说,产业保护可在降低关税的条件下实现。

即根据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于高的名义税率,它与降低关税水平并不矛盾。

降低关税水平依然可以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但这必须与有效的制度结构安排为基础,有效的关税结构安排与有效的产业结构安排是其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

关税保护程度探究

关税保护程度探究

关税保护程度探究作者:王莹莹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关税保护程度进行研究,得出有效保护率比名义关税率对国内产业保护更为有效,因此应根据我国各产业部门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优化关税有效保护结构,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采掘业等资源基础产业的负有效保护问题,同时应防止保护过度,以避免产业结构轻型化及趋同化。

[关键词]关税;名义关税率;有效保护率[中图分类号]F75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26-02一、引言关税的基本职能是保证财政收入和进行产业保护,因而传统贸易理论将关税政策划分为财政关税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关税的财政职能逐渐弱化,而保护职能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谈判,我国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要求各成员国对具体进口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他税费或最高限制水平进行承诺是WTO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作为WTO成员享有权益的同时,我国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削减贸易壁垒。

因此,如何在外部约束关税条件下优化关税结构以实现保护国内产业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关税保护程度的指标分析(一)名义关税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的情况下,即当被征收关税的进口商品都是最终产品时,关税的保护效果很容易确定。

如果征收的是从价税,那么税率本身就是引导资源在各产业间进行配置的信号。

只要对最终产品征收关税,就会产生保护效果,关税税率越高,转移到该部门的资源就越多。

因此,海关对某一进口商品征收的名义关税率直接反映出对该产业的保护程度。

(二)有效保护率随着国际分工的逐步深化,大规模生产由一种产品从始至终的纵向全过程生产,发展到零部件及投入品的专业横向分工生产与合作,从而形成了以中间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由于中间产品的存在,名义关税率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贸易保护的真实程度,还要受到对加工活动保护程度的影响,而不仅取决于最终产品本身的关税水平。

第六章-关税与非关税措施

第六章-关税与非关税措施

门槛价格 (Threshold Price)
差价税 = 门槛价格 - CIF价格
4)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特惠税
Preferential duties
《洛美协定》 LoméConvention 1975
普遍优惠制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 A. 普遍优惠制的产生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1964 日内瓦 The Group of 77 1968 新德里
History 1981: Japanese VER on car exports to the USA, 1.8 million per year Multilateral Discipline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VERs shall be phased out by 1999.
2. 大国的关税效应
1)生产、消费与价格效应 2)贸易条件效应 3)净福利效应
PY
Sd
SW+t P1 P0 P2 b a c
d
t
SW
e
Dd
O
Y1 Y3
Y2
Y0
Y
大国进口关税净福利效应
如 e>b+d, 则进口国福利改善
如 e<b+d, 则进口国福利恶化
最优关税 Optimum Tariff
征收关税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国内产业。 关税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有关。 贸易小国征收进口关税会损害本国的整 体福利,贸易大国征收进口关税有可能 改善本国福利,但损害全球贸易利益。
第四节
非关税壁垒概述

第八章 关税

第八章  关税
(一)含义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它是国家根据其 关税政策和总体经济政策,以一定的立法 程序制定、颁布和实施的进出口商品计征 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 加以系统分类的关税税率表。 海关税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关课 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其说明;二是商品分 类及关税税率一览表。
(二)海关税则的种类
品的税率会出现差别)。(例如2008年4月天津海关查获的韩国新闻纸进口
高报价逃税案:每吨实际价格460$,税率31%,高报价格为680$,税率6%, 逃税333万元¥。)


(三)混合税


混合税又称复合税。它是指在税则的同一税目中 定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同时使用两种税 率计税。 其计算公式为: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混合税有时以从价税为主,有时以从量税为主。 比如日本对手表(每只价格在6000日元以下者) 的进口征收从价税15%,再加征从量税150日元。 又比如,美国对男式开司米羊绒衫(每磅价格 在18美元以上者)每磅从量税征收37.5美分,加 征从价税15.5%。
三、关税的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 2、保护本国的产品和市场 3、调节进出口的商品结构
第二节
关税的主要种类
一、按课征对象或商品流向不同划分 1、进口税 2、出口税 3、过境税
第二节
关税的主要种类
二、按课征的目的不同划分 1、保护关税 2、财政关税
第二节
关税的主要种类
三、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划分 1、进口附加税 2、差价税 3、特惠税 4、普惠税
4、协调制度



布鲁塞尔税则目录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在国 际上同时并存,虽然也制定了相互对照表,但仍 给多项工作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1970年 海关合作理事会决定成立研究小组探讨是否可能 建立一个同时能满足海关税则、进出口统计、运 输和生产等各部门需要的商品列名和编码的“协 调制度”目录。 1983年,海关合作理事会通过了《协调制度公 约》。这个目录于1988年的1月1日开始生效 。 生效后的“协调制度”目录逐步取代了布鲁塞尔 税则目录。 中国从1992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协调制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算题题型汇总与举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算题题型汇总与举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算题题型汇总与举例一、贸易条件的类型(教材P44-47)(一)净贸易条件1.概念:净贸易条件只考虑到进出口价格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产生的影响,它是以一国一定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与同期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来反映。

2.计算方法:N=(Px/Pm)×100%式中:N—净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3.结论:(1)净贸易条件大于1说明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超过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或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小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即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在上涨),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有利于该国进口能力提高。

(2)净贸易条件小于1说明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低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商社上升幅度,或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即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在下降),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进口能力受到削弱。

4.真题举例[2006年1月真题][例]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2004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5%,进口价格指数为120%,试计算2004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并说明它是改善还是恶化了。

(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位)解:N =(Px/Pm)×100%=(105%/120%)×100%=87.5%结论:净贸易条件小于1,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二)收入贸易条件1.概念:收入贸易条件共同考虑出口规模的变化与进出口商品价格相对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

2.计算方法:I=(Px/Pm)×Qx式中:I—收入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Qx—出口商品数量指数。

(三)单因素贸易条件1.概念:单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该国贸易利益的影响。

2.计算方法:S=(Px/Pm)×Zx式中:S—单因素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辅导《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页码,1/4/courses/acc02/jichu/gjllsw/kcjy/main/main19... 2007-11-6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
关税政策 非关税政策
出口鼓励措施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贸总协定GATT与世界贸易组织WTO
2021/3/8
1
第一章 关税措施
一、关税的产生与发展
关税——最古老的国际贸易政策
例行的通行税”—内地关税—国境关税
二、关税的概念
关税(Customs Duties, 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 过关境时,由政府所设设置 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品所征 收的税收。
➢ 局限性: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限制
对受惠商品范围的限制
对享受优惠程度的限制
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2021/3/8
18
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 原产地规则是普惠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 ➢ 整件生产标准(Wholly obtained)和实质改变标
准(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 整件生产标准:完全原产品 ➢ 实质改变标准:
2021/3/8
3
海关作用
➢ 进出境监管 ➢ 征收关税 ➢ 查缉走私 ➢ 编制海关统计
报关员考试:
2021/3/8
4
三、关税减让情况
中国入世关税减让承诺:
43.2%(1992)---12%(2002)---11%(2003) 10.6%(2004)---10.1%(2005)至此不再降低
格不变,售价为20.89万,可采用其他变相保护的方法
2021/3/8
15
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
➢ 些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按公布的税率征收正常 进口税外,还往往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进口税
➢ 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措施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措施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措施第五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考核要求:(一)关税概述:1、识记:(1)关税的含义: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关税征收是由海关执行的。

(2)关税的性质: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

(3)关税的特点: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关税税赋最终要由消费者承担。

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

3.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4.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2、领会:(1)关境与国境的关系:一般而言,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

这些地区不属于关境范围之内,这时候关境小于国境。

有些国家之间缔结关税同盟,因而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士即成为同意的关境,这时候,关境大于国境。

(2)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关税体现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进出口贸易,影响一国同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从而影响着一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3)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许多国家通过制定和调整关税税率来调节进出口贸易。

在出口方面,通过低税、免税、退税来鼓励商品出口;在进口方面,通过税率的高低、减免来调节商品进口。

对于国内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商品,制定较低税率或免税以鼓励进口,对于国内能大量生产或非必需品的进口,则制定较高税率,以限制进口或达到禁止进口的目的,等等。

(二)关税的种类:1、识记:(1)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关税种类:答: 1.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进口税主要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

出口税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征收的关税,但大多数国家都不征收出口税,因为它会削弱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税的保护程度
关税保护度:用来衡量货比较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课征关税给予该国经济的保护所达到的地步或水平
关税对一国经济整体或某一个经济部门的保护程度,通常以关税水平衡量;对某一类商品的保护程度以关税保护率来衡量。

名义保护率NRP 一国对某一类商品的保护程度受汇率影响较大关税对国内消费者的购买价格提高的幅度
含义:指一国由于实现关税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NPV=(P' - P)/ P * 100%
P' 是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P 是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即,国内市场价格的提高,所产生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之差,就是该国关税对该商品提供的保护。

国内市场价格越高,名义保护率越高,保护程度越强。

例题:国际市场汽车价格10000美元,关税保护下的国内市场价格为11000美元。

汽车的名义保护率=(11000 - 10000)/10000 *100%=10%
有效保护率ERP 对某一产业最终产品生产者的保护一个行业所有产品
定义:一种加工产品在各种保护措施的作用下可能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对其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

意义:对国内同类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
整个关税结构不仅包括对最终产品的税率,也包括用于制造最终产品的中间品德税率
也就是说进口国对本国汽车行业进行保护时,不仅受到进口汽车的名义关税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到其中间产品,如钢材和橡胶等关税水平的影响,即受到整个关税结构的影响。

如果提高钢材和橡胶的关税,则增加了进口国生产汽车的成本,使汽车的竞争力减弱,保护程度降低。

如果减免钢材和橡胶关税,则降低了进口国生产汽车的成本,使汽车的竞争力增强,保护程度提高。

ERP=(V'-V)/V*100%
V' 是保护措施下生产过程的增值(国内增值)
V 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值
例题:自由贸易条件下A商品的最后国内价值100元,期中50元为进口投入品,50元国内增值
(1)假定该国对同类A商品进口征收20%的关税,对国内生产的进口A替代品进口投入品免税,则——该国A商品价格升为120元
ERP =((120-50)-50))/50=40%
(2)再假定,该国对A商品进口征收20%的关税,对A商品进口投入品也征收20%的关税,则——该国A商品价格升为120元,投入品价格升为60元
ERP = ((120-60)-50)/50=20%
(3)如果对A商品的进口投入品征收50%的关税,其他条件不变,其结果如何?
结果是,投入品价格升为75元=50+50*50%
保护措施下的国内增值为:120-75=45
ERP=((120-75)-50)/50=-10%
结论:
1、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即关税税则中规定的税率大于其投入的名义税率时,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税率20%和40%
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等于其投入的名义税率时,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等于名义税率20%
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小于其投入的名义税率时,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则小于名义税率
而当对进口投入征收的税率过高时,会出现负数的保护率,-10%
2、利用关税保护国内市场不仅依赖于较高的税率,还要有合理的关税结构,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对最终产品实习高关税,从而使最终产品受到最充分的保护。

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
如果对原材料不征税,指对最终产品征税,国内会出现大量的装配线,利用免税的原材料组装,占领市场,而不去发张中间产品和资本品
如果对原材料征税,降低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困难。

有效保护率的重要实践意义
当最终产品名义关税率一定时,对所需的原材料等投入品征收的名义税率越低,则最终产品名义税率的保护作用越大
有效保护率又称实际保护率
对生产被保护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征收关税,会提高产出品德成本,减少制成品生产过程的增加值,从而降低对最终商品的保护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