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第六章分解

合集下载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第一章】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遥感概论》课程电子讲义

《遥感概论》课程电子讲义

《遥感概论》课程电子讲义丁建丽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概论》课程讲义第一章遥感概述本章从整体上简单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全貌,目的是让同学们对遥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遥感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目标地物的信息,为了获取这种信息,遥感采用了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手段、角度、媒介,由此产生了与传统观察方法不同的效果和特点,从而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章重点是掌握遥感基本概念与遥感技术系统。

第一节 遥感基本概念1.1.1 遥感概念遥感 (Remote Sensing) 泛指对地表事物的遥远感知。

狭义的遥感特指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遥感通常是指通过某种遥感器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地表各类地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以此来测量与判定地表目标地物的性质或特性。

1.1.2 观测对象及其特征遥感的观测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的各类地物,也包括大气、海洋和地下矿藏中不同成分。

地球表层各类地物都具有两种特征,一是空间几何特征,一是物理、化学、生物的属性特征。

1.1.3 特点与优势遥感技术是 20 世纪 70 年代起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与应用广度之宽是始料不及的。

仅经过短短 30 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究其原因,在于遥感具有客观性、时效性、宏观性与综合性、经济性的特点。

第二节 遥感技术系统1.2.1 空间信息获取系统地球表面地物目标空间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平台、遥感器等协同完成。

遥感平台 (Platform for Remote Sensing ) 是安放遥感仪器的载体,包括气球、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以及遥感铁塔等。

遥感器 ( Remote Sensor) 是接收与记录地表物体辐射、反射与散射信息的仪器。

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

第一章遥感的基本概念★1.遥感的基本概念: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遥感(对于传统地面调查)的特点:①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得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雏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4.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东方红1号”。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电磁波特性:①是横波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③满足f·λ=c、E=h·f④具有波粒二象性。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性吸收的物体。

(黑色的烟煤被认为是最接近绝对黑体的自然物质。

)黑体辐射规律: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M=σ·T∧4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bλ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T=∙max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描述实际物体的辐射的是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出射度M和吸收率ɑ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且等于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M0。

遥感导论重点讲解

遥感导论重点讲解

遥感导论重点讲解第⼀章绪论⼀、遥感的概念⼴义:泛指⼀切⽆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标地物的属性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是应⽤探测仪器,不与探测⽬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三、遥感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平台上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环地球的航天器上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在星际飞船上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um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um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um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分成若⼲窄波段来探测⽬标。

3、按⼯作⽅式分a、主动遥感:不依靠太阳,由探测器主动发射⼀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标物的⾃⾝发射和对⾃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b、成像⽅式、⾮成像⽅式4、按照遥感应⽤的⽬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四、遥感的特点(简答)1、遥感范围⼤,可实施⼤⾯积的同步观测遥感观测为地⾯探测提供了最佳获取信息的⽅式,并且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

遥感平台的范围越⼤,视⾓越⼤,可以同步观测的地⾯信息就越多。

2、时效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对于天⽓预报、⽕灾和⽔灾等灾情检测,以及军事⾏动等具有重要作⽤。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具有⼿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能够反映许多⾃然⼈⽂信息,能较⼤程度排除⼈为⼲扰。

4、经济性:经济效益⾼、⽤途⼗分⼴泛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个波段范围;已被利⽤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某些特征不能准确反映。

福师《遥感导论》第六章课堂笔记

福师《遥感导论》第六章课堂笔记

特征曲线窗口法分类的效果取决于特征
参数的选择和窗口大小。各特征参数窗 口大小的选择可以不同,它要根据地物 在各特征参数空间里的分布情况而定。
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求出像元数据对于各类别的似然度(likelihood),把该 像元分到似然度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似然度是 指,当观测到像元数据x时,它是从分类类别k中得 到的(后验)概率。

–常用距离和相关系数来衡量
距离
– 绝对值距离 – 欧氏距离 – 马氏距离 – 混合距离
相关系数
– 像素间的关联程度
遥感数字图像分类方法
–监督分类:有训练样区
–非监督分类:没有训练样区
遥感数字图像分类基本过程
–明确问题,选择图像
–收集地面参考信息
–确定分类系统,选择分类方法
–测定各类别的统计特征
–模式——像元值数量、分布、变化、组合等方面的特征
主要依据—地物光谱特征(原始的或经处理得到的 ),即图像的亮度值或由其计算出的其它数值 统计特征变量

–全局统计特征变量:研究整个数字图像的变量 –局部统计特征变量:只研究某一区域的变量
特征提取—从多个特征中提取少数更有效特征以便 更好地进行地物分类 分类的直接依据—相似度
按波段划分的数字图像类型
– 二值数字图像:用0或1记录,节省存储空间 – 单波段数字图像:一个波段,灰度(亮度)值 – 彩色数字图像:分三个波段存储数据,单波段 显示则为灰度,三波段同时显示则为彩色 – 多波段数字图像:分多个波段存储数据,单波 段显示则为灰度,选三个波段同时显示则为彩 色

多波段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方法
– 遥感图像信息丰富,地物信息互相干扰
– 地物的时空分异及不同的成像方式加大

2023年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2023年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旳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旳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旳接触,从远处把目旳旳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度析,揭示出物体旳特性性质及其变化旳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探测系统根据通感旳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旳旳信息特性、信息旳获取、信息旳传播与记录、信息旳处理和信息旳应用五大部分积极遥感和被动遥感积极遥感和被动遥感,积极遥感由探测器积极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旳旳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旳传感器不向目旳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旳物旳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旳反射能量与常规观测相比,遥感观测旳特点遥感观测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并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

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旳动态变化。

与老式地面调查和考察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与老式旳措施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别从遥感平台、传感器类型、工作方式和应用简述遥感类型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传感器: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工作方式:积极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应用: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基本概念: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旳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序,构成了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递减旳次序: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超远红外,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0.38~0.76微米),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朗伯源、朗伯面辐射亮度L与观测角无关旳辐射源,称为朗伯源。

某些粗糙旳表面可近似看做朗伯源。

严格来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幅照度一定期,从任何角度观测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种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

把反射比为1旳朗伯面叫做理想朗伯面。

遥感导论重点知识梳理

遥感导论重点知识梳理

遥感导论重点知识梳理【7月7日3:00PM考前必背】第一章绪论1、遥感的基本概念:v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v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也是一门科学。

2、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物电磁波特性,既是遥感的信息源,也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信息的获取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平台、遥感器等协同完成。

3)信息的传输与接收空间数据传输与接收是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数据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4)信息的处理首先地面站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如信息的恢复、辐射校正、几何纠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地面站和用户再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的处理和分类。

5)遥感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就是应用。

3、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µ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µ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µ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按工作方式分(1)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的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2)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1)从大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和海洋遥感等。

(2)从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及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

《遥感概论》课程笔记

《遥感概论》课程笔记

《遥感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遥感及其技术系统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不直接接触对象物体,通过分析从远处感知到的电磁波信息来识别和探测地表及其上方环境的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传感器(Sensor):用于探测和记录目标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的设备。

- 遥感平台(Remote Sensing Platform):携带传感器的载体,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

- 数据传输系统(Data Transmission System):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传回地面的设备。

-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ystem):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软件和硬件。

1.2 遥感门类及技术特点遥感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电磁波波长: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主动遥感(如激光雷达)和被动遥感(如摄影相机)。

- 按照平台类型: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 大范围覆盖:遥感技术可以覆盖广阔的地表区域,对于大规模的地理现象监测具有优势。

- 高效快速:遥感平台可以快速穿越监测区域,获取数据的时间周期短。

- 多维信息:遥感可以提供关于地表及其上方环境的多种信息,如形状、纹理、温度等。

- 非侵入性:遥感技术不需要直接接触目标物体,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3 遥感行业应用概况遥感技术在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农业领域:通过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产量、监测病虫害、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等。

- 环境保护: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湿地保护、沙漠化趋势、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 灾害管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洪水、飓风、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和评估。

- 城市规划: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城市扩张、交通布局、土地利用效率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图像的物理特征
图像的分辨力
图像的分辨率分影像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
➢影像分辨率是指像片或底片上1mm中可显现的线 条数目,受传感器光学系统分辨率、感光片分辨 率等的影响。 ➢地面分辨率是指遥感时借助于光学仪器或其他电 子仪器的放大,能观察到的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RS图像的物理特征
图像的可辨性
等角点 像底点
比例尺
像片的比例尺
❖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 离之比。图中像片上的a、 b两点是地面上A、B两点的 投影。ab:AB即为像片的比 例尺。H为摄影平台的高度; f为摄影机的焦距。
❖通常f可以在像片的边缘或 相应的影像资料中找到,H
由摄影部门提供。
比例尺=ab:AB=f:H
航空扫描图像的特征
多波段扫描图像的几何特征
由于多波段扫描谱段划分较窄,能同时记 录地物发出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信 息,这对于了解各种地物的反射和发射特 性,获得它们的多种信息是非常有用的。 可以通过多谱段图像的对比分析和彩色合 成达到较好的判读和应用效果。
航空扫描图像的特征
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
雷达图像的比例尺和地面覆盖取决于飞 机飞行的高度和由近距离到远距离的俯 角。
航空扫描图像的特征
➢比例尺和地面覆盖
❖高空侧视雷达图像,比例尺小,但连续覆 盖好,便于制作镶嵌图,一般作为区域规划 和资源的底图使用。
❖低空侧视雷达图像,立体感很强。由于比 例尺较大,相隔适当距离的相邻两条雷达航 线,可获得有重叠图像的立体像对。如利用 两种不同的飞行高度和两个相反的天线方向 来成像。
➢ 垂直摄影 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3o 以内。取得的像片称水平像片或垂直像片。 航空摄影测量和制图大都是这类像片。
航空摄影图像的特征
➢ 倾斜摄影 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o,取得的像 片称倾斜像片。全景摄影成像时,镜头垂 直飞行器下方航带中心线时为垂直摄影, 其余状态下均为倾斜摄影。倾斜摄影时, 主光轴偏离垂线角度愈大,影像畸变也愈 大,给图像纠正带来困难,不利于制图。 但有时为了获取较好的立体效果且对制图 要求不高,也采用倾斜摄影。
遥感图像的特征
➢遥感图像的几何特征 ➢遥感图像的物理特征 ➢遥感图像的符号注记
遥感图像的特征
RS图像的几何特征
➢航空摄影图像的几何特征 ➢航空扫描图像的几何特征 ➢陆地卫星摄影图像的几何特征 ➢SPOT卫星图像的几何特征
航空摄影图像的特征
摄影机从飞行器上对地摄影时,根据摄 影机主光轴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垂直 摄影和倾斜摄影。
图像类别
成像方式
普通航空像片 单中心投影
红外扫描像片 多中心投影
成像特点 具有景深感 景深不明显
影像畸变
扫描方向的畸变
由于扫描线两端的地面分辨单元 要比中心处大,且扫描镜以恒定 的角速度转动,图像则以恒定的 线速度记录,以致使每个地面分 辨单元等量地被记录在图像上。 这样就使图像受到从两边向中心 的压缩,使像幅边缘的比例尺相 对变小。
❖地物的识别难易程度称为可辨性。
❖图像中某类地物的可辨性的好与差取决 于地物与其所处背景的反差条件。当与背 景反差小时,虽然地物大于分辨率,但其 特征没有明显地反射出来,因此不易识别, 即可辨性差。
SPOT卫星图像的特征
分辨率
SPOT卫星同时采用全色和多光谱两种方式,其空 间分辨率分别为10m和20m。
比例尺
SPOT图像的胶片规格为240mm, 比例尺为1:400000。地面覆盖 在垂直图像上为60×60km,在 倾斜图像上可达60×80km。
遥感图像的特征
RS图像的物理特征
➢图像物理特性概述 ➢黑白航空图像的物理特性 ➢彩色航空遥感图像的物理特性 ➢陆地卫星图像的物理特性 ➢SPOT卫星图像的物理特性
遥感图像的特征
摄影(可见光、彩色紫外、红外等)
RS图像
RS资料
扫描(热红外扫描、微波、雷达)
数字磁带
遥感图像的特征
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玆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
遥感图像的特征
气象卫星在红外大气窗区测量洋面、海面发射的辐射
图中显示了中国沿海地 区海温分布,深蓝色是 温度较低的区域,浅蓝 色是温度较高的区域。
飞行方向
影像畸变
航向方向的畸变
由于高空风对航速及地面高程差之比(V/H)的误差, 会造成航向方向的影像畸变。 ❖如果因风速使胶卷移动速度太慢,目标在影像的主 纵线方向会被压缩,反之,会被拉长。 ❖如果是低空高速飞行,扫描线稀疏,影像粗糙,但 像片比例尺较大;高空低速飞行,扫描线较密,影像 显得细致,但比例尺较小,分辨率较低。
P%=(185-159)/185=14%
MSS的旁向重叠
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
图像的畸变
卫星姿态的影响
✓卫星在运行方向上速度或轨道高度发生 变化,使像幅比例尺发生改变。
✓卫星偏航使图像方位变化并发生变形。
地面起伏的影响
✓对于RBV图像,其误差发生在以像底点 为中心的辐射线上,高差为正,误差外移, 反之,误差内移。 ✓对于MSS、TM图像,以摄影轴为准,愈 向两侧其误差愈大,高差为正,误差外移, 反之,误差内移。
投影性质
中心投影
设想物体射出的一束投影直线,经 过投影中心,最后聚焦到投影面上 成像。
✓ 地面物体为投影物体 ✓ 航摄仪镜头为投影中心 ✓ 投影胶片为投影面
投影性质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 (3)地形起伏的影响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投影距离的影响
➢纵向重叠:也叫航向重叠,是卫星沿着轨道方向发 生的重叠,即在同一轨道上,像片的上下边缘与相邻 图幅的重叠部分。 ➢旁向重叠:相邻轨道之间的像片重叠。旁向重叠完 全是由卫星的运行轨道所决定的。
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
图像的纵向重叠
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
图像的旁向重叠
在赤道附近,陆地卫星 1、2、3号,每过一天 卫星轨道向西移动经度 为1.43º,相当于地球赤 道上西移159km,而地 球的横向覆盖为185km, 故在赤道上第M-1天和 第M天拍摄的相邻两张 图像形成旁向重叠。
卫星上的传感器RBV所成的像属于中心投影, MSS所成的像属于多中心投影。因此像片自 中心到边缘各部位的变形是不一样的,而且 因地形起伏等因素会产生像点位移,但由于 卫星航高较大,且相对像幅面积又小,因此 可以把它当作垂直投影。
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
图像的重叠
像片具有足够的重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体 像对,并进行立体观察和测量。
大气折光的影响
✓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致使光线 穿过大气时发生折射,造成位置偏移。
SPOT卫星图像的特征
投影特点
SPOT卫星使用了CCD线性阵列探测器和推扫式 扫描技术,属多中心投影。
❖每个地面成像点具有最大限度的曝光时间。 ❖扫描仪的机械结构简单,能够提供最佳几何质量的图像。 ❖扫描轴能够进行侧向移动瞄准,可以任意观测星下轨道 两侧至少400km内的任一个指定地区。卫星以不同角度对 同一地区进行扫描时,可获得良好的立体像对。
位移量与像点到像主点 的距离r成正比
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 高)H成反比
航空扫描图像的特征
航空热红外扫描图像的几何特征
由飞机携带红外扫描仪获得地面热辐射信息, 并转换成用可见光形式记录在普通黑白胶片上 的影像,称为航空热红外图像。
影 像
投影性质



影像畸变

投影性质
普通航空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而红外扫描图像是靠 转动扫描装置逐行扫描地面而成像的。每一行扫描线都 有一个透视中心,被称为“多中心投影”图像。由于每 幅扫描影像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透视中心,就没有摄影航 空像片的景深感。
像点位移
像点位移

❖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
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
片比例尺变化外,还
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
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其位移量就是中心投
影与垂直投影在同一
水平面上的“投影误
差”。
hr
H
r: 像点到像主点的距离 h: 地面高差 H:摄影高度
像点位移
由 hr 可以看出:
H
S’
位移量与地形高差h成正 比
航空扫描图像的特征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
图像的地理坐标
卫星像片的经纬度是根据成像时的精确时间、卫 星姿态数据和前进方向等因素,通过计算机求得 的。
❖卫星向地面发回图像讯号的同时,带有精确的 同步定时信号。
❖如果卫星姿态稳定,任何一个精确的时刻,卫 星都有一个相应的角位置,则可确定任何时刻的 卫星的地面投影位置。
图像的地理坐标
中纬度地区,卫星轨道和经纬 线明显斜交,因此在像片的同 一边框上,可同时出现经线和 纬线。
中纬度地区图像
陆与经线 略成斜交,因此像片上经纬线 的布局和地图相似,经线出现 在边框上。
赤道附近地区图像
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
图像的投影性质

线


地面物体是一个点,
a/b
在中心投影上仍然 S
是一个点。如果有
几个点同在一投影
B
线上,它的影像便 A
重叠成一个点。
线
❖与像面平行的直线,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直线, 与地面目标的形状基本一致。例如地面上有两条 道路以某种角度相交,反映在中心投影像片上也 以相应的角度相交。
❖如果直线垂直于地面(如电线杆),其中心投 影有两种情况:一是当直线与像片垂直并通过投 影中心(主光轴)时,该直线在像片上是一个点; 二是直线的延长线不通过投影中心,这时直线的 投影仍然是直线。 ❖平面上的曲线,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仍为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