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教材】PPT印度专家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教材ppt《印度》ppt课件1

人教教材ppt《印度》ppt课件1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3 印度
课时作业
4.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 C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信息技术发展早
④技术水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
⑤英语普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7.3 印度
课时作业
5.下列措施,利于减轻该国气象灾害的是( A )
A.修建水利设施 B.完善交通设施 C.种植耐寒作物 D.开拓国际市场
7.3 印度
课时作业
2.图中能说明南亚地区热量丰富的信息是( C )
A.地形、经度 B.纬度、河流 C.农作物、纬度 D.农作物、降水量
7.3 印度
课时作业
3.小明画了一幅有关印度的地图,请找出图中地理
事物标注错误的( D )
①阿拉伯海
②印度河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南回归线
⑤孟加拉湾
⑥缅甸
A.①②③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课时作业
(4)近几十年来,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软件外包产业 在印度发展迅速,并形成众多软件外包产业中心, 其中___班__加__罗__尔___(城市)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 源地,试分析印度该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英语普及、信息技 术发展较早
感谢聆听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ppt1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ppt1

评价印度农业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耕地面积广;大部分 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
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劳动力充足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课件 (36张ppt)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课件 (36张ppt)
评价印度农业发展条件 不利条件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亿人。
优势1:劳动力资源丰富 优势2:消费市场大
印度的气候
印度的妇女可以天天穿着漂亮的纱丽,为什么? 在我们居住的城市能够天天穿着这种纱丽吗?
成因解释
运用气压带、风带原理解释南亚夏季风的成因。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位于南亚,北靠 _喜__马__拉_雅__山__脉___, 东南临孟__加__拉__湾__, 西南临_阿_拉__伯__海__, 南临__印__度__洋___。
3.南亚次大陆
你能谈谈你所知道的印度吗?
阅读材料 小资料
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 大地区,称为南亚。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 南亚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称南亚次大 陆。
农作物
黄麻
恒河三角洲
茶叶
布拉马普特拉河 两岸山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课件 (36张ppt)
茶叶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原因
① 降水丰富,阳光充足,水热条件好,适合茶 树的生长;
② 丘陵山地,排水条件好。 ③ 土壤为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的种植。

初中地理人教版《印度》精品课件1

初中地理人教版《印度》精品课件1

人 教 版 地 理 七年级 下册第 7章第三 节 印 度 ( 共 2 2张P PT)
人 教 版 地 理 七年级 下册第 7章第三 节 印 度 ( 共 2 2张P PT)
P
4、主要城市:
K 新德里 , L 加尔各答 , M 孟买 , N 班加罗尔 ;
缅甸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印度的地形区—喜马拉雅山脉 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地势特征—南北高 中部低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 82% 牛 恒河 印度的人口—增长快 11.8亿 居第二位
人 教 版 地 理 七年级 下册第 7章第三 节 印 度 ( 共 2 2张P PT)
课堂检测
1、下列重要的纬线中,从印度穿过的
南北高,中部低
6 、印度古代文明的代表建筑。 泰姬陵
7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历 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18 世纪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8、宗教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82%的 居民信仰的宗教:
印度教
印度教徒把牛奉若神明,恒河是印 度教的“圣河”。
9、印度人口每十年增长数量有何变化? 读 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人 教 版 地 理 七年级 下册第 7章第三 节 印 度 ( 共 2 2张P PT)
P
4、读图回答
1、海洋: A 孟加拉湾,
B 阿拉伯海 , C 印度洋 ;
人 教 版 地 理 七年级 下册第 7章第三 节 印 度 ( 共 2 2张P PT)
人 教 版 地 理 七年级 下册第 7章第三 节 印 度 ( 共 2 2张P PT)
3、下列国家中,与印度陆上相邻的是
(D)
1巴基斯坦 2阿富汗 3孟加拉国
4中国
5斯里兰卡
A、1 2 3 C、3 4 5

人教版教材《印度》PPT课件1

人教版教材《印度》PPT课件1

课堂小结
位置与
纬度、海陆位置
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河流

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优势和劣势
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P23 的1-8题。
√:易错警示 Δ:1、5、6、7、8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P24 的9-14题。
Δ:10、12、13

1.不 是 每 一 道 江流 都能入 海, 不 流动的 便成了 死湖; 不 是每 一粒种 子都能 成树, 不生长 的便成 了空壳 。生命 中不是 永远快 乐, 也 不是永 远痛苦 , 快乐 和痛苦 是相生 相成的 。
20世纪70年代,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 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 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 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人口政策: 推行控制生育计划 (效果有限)
2.阅读表7.2,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面积 (2005年)
粮食产量 (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 (2008年)
印度人均值/世界人均值
0.66
0.61
0.13
人口众多
资源 就业 交通 环境
短缺. 困难 . 拥挤 .
污染.
制约 经济 发展
教育资源紧张
发展滞后
阅读材料
小资料

6.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 材料进 行充分 感知, 要心平 气和, 带着求 知明道 的阅读 心理去 阅读。

7.要想使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取得 成绩, 就必须 培养学 生的阅 读理解 能力、 准确答 题的能 力。只 要学生 持之以 恒,严 格要求 自己, 使自己 养成好 的习惯 ,就一 定能取 得好成 绩。

人教版地理《印度》课件下载1

人教版地理《印度》课件下载1

水稻 高 小麦 低
在1000mm以上 在1000mm以下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思考: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 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加过快; 水旱灾害频繁; 生产技术落后。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60年代,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5500万吨(1950)—8936万吨(1965) —1.95亿吨(2004)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20 世纪60 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
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
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
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 较快的速度_增__长__。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课堂探究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 格低廉。
印度是世界 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课堂探究
印度发展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 最广的国家
有利条件:水热充足 地形较为平坦,耕地面积大
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2)人文条件: 劳动力充足
人教版七下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印度 (21张 PPT)

7.3《印度》(第一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印度》(第一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30°N 23.5°N
纬度位置: 10°N-30°N 位于热带、亚热带 低纬度地区
10°N
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海陆位置:
东部: 东南临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南部: 南临 印度洋 西部: 西南临阿拉伯海
自然环境-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季
6-9月
旱季
10月-次 年5月
自然环境-气候
活动:观察印度1月和7月风向图,分析其不同时间风向的特征
陆地 东1月北风 海洋
干热-降水少-旱季
海洋
西南风
7月
陆地
湿热-降水多-雨季
月月份
旱旱季季 10月至次
年5月
雨季
雨季 6~9月
盛盛行行季风风 东北季风
课堂小结
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地理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10°N-30°N,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 东南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西南临阿拉伯海
邻国位置
东部缅甸、孟加拉国相接壤,南部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隔海相 望 ,北部与中国、尼泊尔、不丹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相接壤
印度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
印度的农业
小结:分析水稻和小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 喜温喜湿,需水较多,这些地区为 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 平原,且降水丰沛。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中 上游平原地区
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这些地区 地面起伏和缓,降水较少,且气温 相对较低。
印度的农业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印度》PPT优秀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印度》PPT优秀课件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 ”的言 行概括 归纳出 母亲的 形象特 点;然 后围绕 这些特 点组织 语言, 表达赞 美之情 ;发短 信要采 用第二 人称。
地形与河流
观察
恒河平原 德 干 高 原
印度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地形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印度的“圣河”
——恒河
佛在恒河
雾在晓日初升中渐渐散去了。
我看到船舷两边有猫狗的尸体漂浮着。 在水中泡烂,腹部鼓胀,很难看的死相。发 着臭味,随波逐流。
我看到在岸边烧剩的人的尸体,连同熄 灭的柴架一起推入河中,焦黑的头骨、断肢 便在船边随浪起伏旋荡。
雾散清明之后,河岸两边有人群滃集而 来,洗身沐浴,用河水漱口解渴,把隔夜尸 床陆续推入河中,也抱着新生婴儿在河中洗 礼,把啼哭婴儿高举给高高的朝阳来祝福。
气候
你 能 从 图 中 读 出 印 度 的 气 候 类 型 吗 ?
南亚的火药桶——克什米尔
由于历史原因,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一 直是印、巴两国争夺的焦点。几十年来,围绕克 什米尔,两国大小战争共发生过三次,冷战更是 几乎从未停止过。印控克什米尔区穆斯林不断制 造的暴力活动一直是印度政府的心病。印巴之间 的对抗和军备竞赛,使得两国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学习任务: 小组协作,
完成填充图册 P17 3.读图 分析。
全年高温 分雨季和旱季

人教版《印度》优秀PPT

人教版《印度》优秀PPT

课堂小结
位置与
纬度、海陆位置
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河流

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优势和劣势
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P23 的1-8题。
√:易错警示 Δ:1、5、6、7、8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P24 的9-14题。
Δ:10、12、13

1.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收养弃 婴的感 人故事 。本课 的教学 旨在引 导学生 关注自 己的生 活实际 ,去真 切地感 悟这种 人间真 情,并 让学生 体会爱 的伟大 ,从而 也能奉 献爱心 。

5.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 ,抒情 色彩极 为浓重 ,容易 打动读 者感染 读者, 读后能 给人以 启迪与 思考。

6.童 年 生 活 , 是无 忧无虑 ,天真 烂漫的 时光, 对它的 描摹更 能激起 学生的 共鸣, 相似年 纪发生 的事情 也会更 具说服 力,更 能使学 生体会 作者丰 富的情 感,能 引导学 生健康 的成长 。
活动 小组讨论总结分享: 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1.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 800 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亿人。
30°N 10°N

23.5°N






印 度 的 海 陆 位 置
印度洋
印度的邻国

北西北邻国:巴基斯坦

东南与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 尔代夫隔海相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分
年降水量
毫米
布 图
2000 1000 500
200







水稻 小麦

印 度 地 形 分 布 图
雨 季
(6-9月)
N
风从海洋吹 向 陆地 。
风向 西南风
性质 湿润
旱 季
(10月- 次年5月)
N 风从陆地吹
向 海洋 。
风向 东北风
性质 干燥
加尔各答丹麦广场
新德里的佛教莲花寺
降水: 分雨、旱两季
(6-9月)(10月-次年5月)
水灾
旱灾
西南风 的变化
来的早, 来的晚, 退的晚, 退的早, 风力强盛 风力不足
恒河平原
德 干 高 原
印度地形: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洋
海陆位置:
西临:阿拉伯海 东临:孟加拉湾 南临: 印度洋







水稻 小麦
印 度
走进印度,你想选择
怎样的交通方式做旅 行?
纬 度 位 置 :
主 要 位 于 热 带
不丹







尔 大 夫
斯 里 兰

走进印度
印度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是南亚面 积最大的国家,是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大 国。印度物产丰富,国民经济有一定基础, 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科技队伍,其软件业 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 发展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印度经济 要想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 以逾越的障碍。
果。在广大的农村,农民仍然认为有较多的孩子才能使他 们老有所养,才能帮助他们在田间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 入,摆脱贫穷。
印度部分资源、产品和人均占有量
项目
耕地(公 水资源(立 粮食(千 钢(千
顷)
方米)
克)
克)
总量 人均占有量
1.6亿 0.17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2,167
231 14
看右边印度
人口增长柱
状统计图,
7亿
完成第36
页活动2。
22000世0纪年70年2月代,1为5日了控,制人印口度数量政,府印度颁政府布开新始推的行 控于人制两口生个育孩政计子划的策,夫,鼓妇励 提计一 供划对 就夫 业在妇 、只 教20要 育4两 、5个 住年孩 房实子 和。 医现政疗府照人对顾口不,多退 休的后零提供增退休长金,。但但是这,这个项计任划务只在十城分市收艰到了巨一,定效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2.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 铺变得 越来越 冷清了 。虽然 没有客 人,老 锁匠每 天早上 还是会 准时打 开铺子 ,在门 口泡上 一壶茶 ,握着 那把祖 辈传下 的壶, 安静地 品着祖 辈传下 来的味 道。
与世界人均占 70% 有量的比值
22表7.1 思考讨论: 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可怕的气候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描述:“我们生活在热带的淫 威之下,每时每刻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都要付出沉重的 代价。”
预习课本第二部分,说说你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可怕的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
两大包袱
人口
灾害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
降水量
地形
水稻

平原
小麦

高原
英国统治时期
独立后
基础工 业部门
高新技 术部门
纺织、采矿
纺织、钢铁、机械 制造、化学工业

原子能、航天、 计算机软件




物 孟买


棉花

黄麻
加尔各答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目前印度人口超 过10亿,位居世界第 二。沉重的人口负担, 必然降低了印度经济 的发展速度,也使得 国民在教育、医疗、 就业和公共设施等方 面出现众多矛盾。

3.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 口喝茶 。这时 ,巷口 来了个 年轻人 ,路过 锁匠铺 时停了 下来。 看着锁 匠铺头 上里挂 着的老 招牌, 上门写 着“制 锁”两 个苍劲 有力的 大字, 年轻人 马上兴 奋了起 来。

4.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 形锁, 半圆锁 ,长方 锁,还 有八角 形白铜 雕花锁 ,谐音 就是“ 福禄” 的葫芦 锁。每 把锁都 是件工 艺品, 展示出 老人精 湛的制 锁技艺 ,看得 年轻人 目不暇 接,连 连竖起 大拇指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5.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特点的 明确认 知,“ 新子学 ”强调 ,“国 学”在 漫长的 岁月中 必然存 在一个 变化发 展的过 程,可 以说一 代有一 代的“ 国学” 。从历 史上看 ,不可 否认, “六经 ”是中 国文化 学术的 最早源 头,它 深刻地 影响着 中华民 族的基 本精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