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1.A、B两地相距840千米,小明从A地出发去往B地,小红从B地去往A地,经过4小时,二人相遇.已知小明比小红每小时多行50千米.求小明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列一元次方程解应用题:一列动车匀速行驶,完全通过一条长600米的隧道需要25秒的时间,隧道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动车上的时间是10秒,求这列动车的长度?3.小刚和小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小刚骑自行车,小强步行,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而行,出发后2h两人相遇,相遇时小刚比小强多行进24km,相遇后0.5h小刚到达B地.两人的行进速度分别是多少?4.A,B两地相距150千米,甲车从A地匀速行驶前往B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从B地匀速行驶前往A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1)甲、乙两车同时出发,_______小时相遇.(2)甲、乙两车同时出发,_______小时两车相距10千米.(3)若乙车先行驶半小时,甲车再出发,求甲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5.一学生队伍以4千米/时的速度从学校出发步行前往某地参加劳动.出发半小时后,学校有紧急通知要传给队长,立即派了一名通讯员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原路去追,该通讯员要用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学生队伍?6.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列方程解决)7.小张和小李骑自行车外出旅游,两人相约一早从各自家中出发,已知两家相距10千米,小张出发必经过小李家.(1)若两人同时出发,小张车速为20千米/小时,小李车速为15千米/小时,经过多少小时能相遇?(2)若小李的车速为10千米/小时,小张提前20分钟出发,两人商定小李出发后半小时二人相遇,则小张的车速应为多少?8.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航行,用了3.2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航行,用了4.8h,已知水流的速度为3km/h,求这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9.在一条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从A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要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而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7.5千米/小时,水流速度是2.5千米/小时,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千米,如果乙船由A经B再到C共用4小时,问乙船从B到C时,甲船驶离B 地多远?10.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钟,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11.某班学生列队从学校到一个农场去参加劳动,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进.走完1小时,一个学生奉命回学校取一件东西,他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跑回学校,取了东西后又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跑步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农场2千米的地方追上队伍,求学校到农场的距离.12.A、B两地相距70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5千米,乙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20千米.(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2)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超过甲10千米?(3)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两人相距10千米?1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甲、乙时速之比为6:1,甲先到达B地以后停留45分钟,然后从B地返回A地.在返回途中遇见乙,此时,距他们出发时间为3小时.若A 地、B地相距82.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14.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一天,小明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学校,恰好准时达到,如果他全程乘坐速度为40千米/小时的公共汽车,则会提前15分钟达到学校.(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2)小明乘坐公共汽车上学需要多长时间.15.某校组织学生研学,全程30千米,开始一段路步行,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余下路程乘客车,客车速度为39千米/小时,全程共用1小时,求步行和客车各用了多少时间?16.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2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用了2.5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要求列方程解答)17.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强参加了一次市组织的业余组半程马拉松赛,路程约为21公里,比赛开始后,小强按原计划的速度比赛,但1小时后,由于脚的旧伤复发,他跑步的速度变慢,每小时完成的路程都是前一小时的一半,小强顽强拼搏,坚持完成比赛,最后以3小时的时间冲过半程马拉松赛的终点,那么小强原计划的速度是多少?18.列方程解应用题:甲、乙两人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比乙少走4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19.小明在国庆节期间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先从宾馆出发去景点A参观游览,在景点A停留1.5h后,又去景点B,再停留0.5h后返回宾馆.去时的速度是5km/h,回来时的速度是4km/h,来回(包括停留时间在内)一共用去7h,如果回来时的路程比去时多2km,求去时的路程.20.已知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7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1)若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甲车在乙车后面),问经过多长时间甲车追上乙车?(2)若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问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0千米?。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提分精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行程问题(解析版)

专题31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行程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从甲地开出一辆快车,速度为100千米/时,从乙地开出一辆慢车,速度为 65千米/时,如果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开出1小时后,快车开出,那么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若设再经过x 小时两车相遇,则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10010065300x ++= B .()100165300x x -+= C .()6510065300x ++= D .()6510065300x +-=【答案】C【分析】根据两车相遇共行驶270千米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经过x 小时两车相遇,依题意得()6510065300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A 、B 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经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的值是( ) A .2 B .2或2.25 C .2.5 D .2或2.5钟,但由于堵车,所以实际车速比预计的每小时慢了10千米,且路上多用了5分钟.设预计车速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2530(10)6060x x =+ B .2530(10)6060x x += C .25x =30x ﹣10 D .2530(10)6060x x =- 【答案】D【分析】由实际车速比预计的每小时慢了10千米可得出实际车速为(10)x -千米/时,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结合路程不变,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解:预计车速为x 千米/时,实际车速比预计的每小时慢了10千米,时,水速为2千米/时,则A 港和B 港相距______千米..如图,在ABC 中,的速度沿着三角形的边按A B C A →→→的方向行走,甲出发1s 后蚂蚁乙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着三角形的边按A C B A →→→的方向行走,那么甲出发________s 后,甲乙第一次相距2cm .【答案】4【分析】根据题意,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3cm AB =,6cm BC ,5cm AC =, ∵周长为:35614++=(cm ),∵甲乙第一次相距2cm ,则甲乙没有相遇,设甲行走的时间为t ,则乙行走的时间为(1)t -, ∵1.52(1)214t t +-+=, 解得:4t =;∵甲出发4秒后,甲乙第一次相距2cm .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三、解答题 6.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80千米/小时,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小时,客车比卡车早2小时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 的速度是点A 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点A 、点B 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 、B 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 、点B 的正中间?(3)若A 、B 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时,另一点C 同时从B 点位置出发向A 点运动,当遇到A 点后,立即返回向B 点运动,遇到B 点后又立即返回向A 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 点追上A 点时,C 点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 一直以15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答案】(1)点A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B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图见解析(2)运动1.8秒时,原点恰好处在A、B两点的正中间(3)点C行驶的路程为75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的速度为每秒t个单位长度,则点B的速度为每秒4t个单位长度.由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设x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点B的正中间.根据两点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先根据追及问题求出A,B相遇的时间就可以求出C行驶的路程.(1)设点A的速度为每秒t个单位长度,则点B的速度为每秒4t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3t+3×4t=15,解得t=1,4t=4,∵点A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B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画图,如图所示:(2)设x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点B的正中间,根据题意,得3+x=12-4x,解得x=1.8,即运动1.8秒时,原点恰好处在A、B两点的正中间.(3)设运动y秒时,点B追上点A,根据题意,得4y-y=15,解得y=5,即点B追上点A共用去5秒,而这个时间恰好是点C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所花的时间,因此点C行驶的路程为:15575⨯=(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数轴的运用,行程问题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根据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8.甲乙两人在一环形场地上锻炼,甲骑自行车,乙跑步,甲比乙每分钟快200m,两人同时从起点同向出发,经过3min两人首次相遇,此时乙还需跑150m才能跑完第一圈.()1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多少米?(列方程或者方程组解答)()2若两人相遇后,甲立即以每分钟300m 的速度掉头向反方向骑车,乙仍按原方向继续跑,要想不超过1.2min 两人再次相遇,则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多少米?【答案】()1甲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250米. 【分析】(1) 设乙的速度为每分钟x 米,则甲的速度为每分钟(200)x +米,两人同向而行相遇属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甲的路程与乙的路程之差等于环形场地的路程,即可列出方程. (2)在环形跑道上两人背向而行属于相遇问题,等量关系:甲的路程加上乙的路程等于环形场地的路程,列出算式即可.【详解】解:()1 设乙的速度为每分钟x 米,则甲的速度为每分钟(200)x +米,依题意有31502003x +=⨯,解之得:150x = ,200150200350x +=+= .答:甲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 (2)(2003300 1.2) 1.2⨯-⨯÷240 1.2=÷200()m = , 20015050()m -=答: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50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明确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环形跑道的长度;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环形跑道长度)是解题关键. 9.列方程解应用题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 表示4-,点B 表示5,若有两只电子蜗牛甲、乙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保持匀速运动,甲的平均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乙的平均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请问:()1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______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______.()2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多少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答案】(1)3,2;(2)9秒.【分析】()1可设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x 秒相遇,根据等量关系:两只蜗牛的速度和⨯时间()54=--,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可设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y 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根据等量关系:两只蜗牛的速度差⨯时间()54=--,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x秒相遇,依题意有()()+=--,21x54=.解得x3-+⨯=-+=.423462答: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3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2.()2设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y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依题意有()()21y54-=--,=.解得y9答: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9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0.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通过列车隧道.(1)如果通过一个长300米的隧道AB,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用15秒的时间(如图1),又知其间在隧道顶部的一盏固定的灯发出的一束光垂直照射火车2.5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2)如果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了另一个隧道CD,从火车车尾全部进入隧道到火车车头刚好到达隧道出口(如图2),其间共用20秒时间,求这个隧道CD的长.【答案】(1)火车长度为60米;(2)CD的长为540米答:这列火车的长度为60米.(2)火车的速度60 2.524=÷=米/秒,另一隧道的长242060540=⨯+=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 ,然后用含x 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列出等式方程,即可解答.11.列方程解应用题:某校组织七年级师生共300人乘车前往“故乡”农场进行劳动教育活动. (1)他们早晨8:00从学校出发,原计划当天上午10:00便可以到达“故乡”农场,但实际上他们当天上午9:40便达到了“故乡”农场,已知汽车实际行驶速度比原计划行驶速度快10km/h.求汽车原计划行驶的速度.(2)到达“故乡”农场后,需要购买门票,已知该农场门票票价情况如右表,该校购买门票时共花了3100元,那么参加此次劳动教育的教师、学生各多少人?数轴上对应的数.若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也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 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 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1)求a、b、c的值;(2)P、Q同时出发,求运动几秒后,点P可以追上点Q?(3)在(2)的条件下,P、Q出发的同时,动点M从点C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沿数轴负方向运动,追上后点M再运动几秒,M到Q的距离等于M到P距离的两倍?5min 后,爸爸以180m/min 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有多远? 【答案】(1)2.5min (2)650m【分析】(1)可以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分钟,根据爸爸追上小明时的行程=小明5分钟的行程+x 分钟的行程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1)中的时间可求得行程,即可得距离学校的距离=总路程一已行路程 【详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min x . 依题意,得(18060)605x -=⨯, 解得 2.5x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2.5min . (2)1100180 2.5-⨯1100450=-650(m)=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650m 远.【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4.如图,AB=12cm ,点C 在线段AB 上,AC=3BC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4c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 之后立即返回,以4cm/s 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之后立即返回,以1cm/s的速度向左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第二次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1)AC=______cm,BC=______cm;(2)当t=______秒时,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当t=______秒时,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3)当t为何值时,AP=PQ?39933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A →B向终点B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 →B 向终点B 匀速运动,当P、Q都到达终点后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 到达点B 时,点Q 所表示的数是;(2)当t= 0.5时,线段PQ 的长为;(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 ,Q 两点到点C 的距离相等时,求t 的值.44。
(完整)七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掌握行程问题的几种类别及相应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行程问题的分类2难点: 根据行程问题的分类,熟练列出等量关系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 学 内 容()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类型等量关系直线相遇两者的路程之和=两地的距离 追及 两者的路程之差=两地的距离环形跑道相遇两者的路程之和=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追及两者的路程之差=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顺逆流问题 路程或静水中的速度相等①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② 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③ 顺水(风)速度-逆水(风)速度=2×水(风)速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错车问题两者路程和或差=两个车身的长度(夯实基础)一、行程(相遇)问题1. 小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刚每分走80米,小明每分知识典例行程问题专题导入七、综合创新问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若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1)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2)问多少秒后,甲到B的距离为6个单位?(3)若甲到B的距离为6个单位时,甲掉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数轴上的三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O为原点)(1)a﹣b 0,a+c 0,b﹣c 0.(用“<”或“>”或“=”号填空)化简:|a﹣b|﹣|a+c|+|b﹣c|(2)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①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x为;②若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0。
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O向左运动.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x是多少?强化练习()1、两辆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8.墨江中学举行田径运动会,大家积极报名参加,都想为班级争光添彩.七年级7班的李伟同学参加了一场1500米的赛跑,他以6米/秒的速度跑了一段路程,又以4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其余的路程,一共花了5分钟,请你计算李伟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跑了多少米?9. 已知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以16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乙以9千米/小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①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②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距25千米?10。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应用题专题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解答题【基本知识】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1)相遇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2)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行程问题:解行程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关系或路程关系,借助草图分析来解决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一、【求距离】1、七年级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小刚从队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伍的长。
【解】设队伍长度x 千米 ,等量:时间81164=+x x 52=∴x 答:略 2、队伍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去甲地,小刚从队尾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4.5分钟,求队伍的长。
【解】605.4168=+x x x = 0.4千米 3、队伍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小刚从队尾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5分钟,求队伍的长。
【解】605186=+x x x = 0.375千米 4、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部队军训,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行进4.5千米时,一名通讯员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追赶队伍,他在离部队6千米处追上了队伍,设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x 千米,求x . 【解】565.4146--=-x x ∴ 13=x 5、已知某铁路桥长500m ,现在一列火车匀速通过该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过完桥共用了30s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20s ,则火车的长度为多少m ?【解】设火车的长度为x m ,根据火车的速度不变可得方程:2050030500x x -=+ 2(500+x )=3(500﹣x ) x =100. 答:火车的长度为100m .6、王先生计划骑车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由A 地到B 地,这样便可在规定时间到达B 地,但他因事将原计划的出发时间推迟了10分钟,便只好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比规定时间早5分钟到达B 地,求A 、B 两地间的路程.【解】设由A 、B 两地的路程是 x 千米,则60560101210++=x x 解得:x=15,答: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15千米 7、李明和王华步行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A 地52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出发点后,两人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原路返回,又在离A 地44米处相遇,求A 、B 两地距离多少米?解:(行程问题,全是路程比与比例)设AB 相距x 千米李明 王华 路程和52 x -52 x2x -44 3x31344252==-∴x x x 8、某周末小明从家里到西湾公园去游玩,已知他骑自行车去西湾公园,骑自行车匀速的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回家时选择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结果骑自行车比公交车多用1.6小时,问他家到西湾公园相距多少千米?【解答】设小明家到西湾公园距离x 千米, 根据题意得:6.1408=-x x 解得:x =16. 答:小明家到西湾公园距离16千米.9、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交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
浙教版2022年七年级(上)数学解答题小专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专练(含解析)

浙教版2022年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解答题小专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1.“十一”长假期间,小张和小李决定骑自行车外出旅游,两人相约一早从各自家中出发,已知两家相距10千米,行程中小张必经过小李家.(1)若两人同时出发,小张车速为18千米每小时,小李车速为12千米每小时,经过多少小时两人能相遇?(2)若小李的车速为10千米/时,小张提前20分钟出发,两人商定小李出发后半小时二人相遇,则小张的车速应为多少?2.一道愚弄到爱因斯坦的数学题:一辆旧汽车要走2km的山路,上山和下山各1km,上山的平均速度为15km/h,(1)若下山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上山的时间为h,下山的时间为h;(2)在(1)的条件下,求该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3)该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能否达到30km/h?请说明你的理由.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5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在甲、乙两地的中点处火车追上汽车,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A、B两地间的距离为33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驶90千米.问:(1)若慢车从A地开出30分钟后,快车从B地出发与慢车相向而行,慢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2)若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多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5.方程应用:A、B两地相距80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4千米,乙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18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几小时两人相距16千米?(2)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追上甲?6.已知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辆客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经过45分钟,一辆货车以每小时比客车快1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若两车刚好在甲、乙两地的中点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7.某市环城旅游公路暨公路自行车赛道环西山而建,全长136千米,将百余处景点串连成一条线,同时,也是山西首条自行车专用赛道.周日,某自行车骑行团在该赛道组织骑行活动,甲、乙两人参加了这次活动.甲从赛道一端(记为A)出发向另一端(记为B)骑行,甲出发40分钟时乙从赛道B端出发,二人相向而行已知甲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乙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求甲、乙二人相遇时甲骑行的时间.8.“元旦”期间,乐乐一家自驾到A地去游玩,从家到A地用了4.5小时,返回时平均速度提高了10km/h,比去时少用了0.5h.求他们家到A地的距离.(列方程解)9.超市位于小明家正西100米处,学校位于家的正东方向,一天,小明的妈妈从家去超市购物,同时小明从家去学校上学,妈妈刚到超市门口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误装在了购物袋里,立即按原路返回并追赶小明,结果二人同时到达学校.已知妈妈每分钟走70米,小明每分钟走50米.则小明的家距离学校有多远?10.如图,A、B两地相距90千米,从A到B的地形依次为:50千米平直公路,20千米上坡公路,20千米平直公路.甲从A地开汽车前往B地,乙从B地骑摩托车前往A地,汽车上坡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平直公路的速度为120千米/小时;摩托车下坡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平直公路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甲、乙两人同时出发.(1)求甲从A到B地所需要的时间;(2)求乙从B到C地所需要的时间;(3)求两人出发后经过多少时间相遇?参考答案1.【解答】解:(1)设经过t小时两人能相遇,由题意可得:18t﹣12t=10,解得:t=.所以两人经过小时两人能相遇;(2)设小张的车速为x千米/小时,则相遇时小张所走的路程为(+)千米,小李走的路程为:10×=5(千米),∴+=5+10,解得x=18.答:小张的车速为每小时18千米.2.【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上山的时间为h,下山的时间为h,故答案为:,.(2)设该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是xkm/h,根据题意得(+)x=2,解得x=24,答:该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是24km/h.(3)该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不能达到30km/h,理由:假设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是30km/h,设下山的平均速度为ykm/h,根据题意得(﹣)y=2,整理得0×y=2,此方程无解,所以该汽车走完这段2km山路的平均速度不能达到30km/h.3.【解答】解:设从火车出发到追上汽车共用x小时,由“甲、乙两地的中点处火车追上汽车”得:40×5+40x=90x.解得x=4.则4×90×2=720.答:甲、乙两地相距720千米.4.【解答】(1)解:设快车出发x小时后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可得:,解得:x=2,(小时),答:慢车出发小时后两车相遇.或者:解:设慢车出发x小时后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答:慢车出发小时后两车相遇.(2)解:设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y小时快车追上慢车,依题意有:(90﹣60)x=330,解得:x=11,答:出发后11小时快车追上慢车.5.【解答】解:(1)设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需x小时两人相距16千米,①当两人没有相遇他们相距16千米,根据题意得:14x+18x+16=80,解方程得:x=2;②当两人相遇后他们相距16千米,依题意得14x+18x=80+16,解方程得:x=3;答: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2或3小时两人相距16千米;(2)设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y小时后乙追上甲,根据题意得:18y=14y+80,解方程得:y=20.答: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20小时后乙追上甲.6.【解答】解:设货车x小时与客车相遇,则有:30×+30x=(30+10)x,解得:x=.∴S=×40×2=180千米.答: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80千米.7.【解答】解:设甲、乙二人相遇时甲骑行x小时,40分钟=小时,根据题意得40x+30(x﹣)=136,解得x=,答:甲、乙二人相遇时甲骑行小时.8.【解答】解:设他们家到A地的距离为x千米,根据题意得,﹣=10,解得x=360.答:他们家到A地的距离为360千米.9.【解答】解:设小明的家距离学校x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解得x=500.答:小明的家距离学校有500米.10.【解答】解:(1)=(小时),答:甲从A到B地所需要的时间为小时;(2)=(小时),答:乙从B到C地所需要的时间为小时;(3)设两人出发经过x小时相遇,甲从A到C需要=小时,乙从B到D需要=小时,∵<<,∴两人在CD段相遇,根据题意,得100(x﹣)+80(x﹣)=20,解得x=,答:两人出发经过小时相遇.。
行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经典应用题

行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经典应用题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二、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 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三、环形跑道问题:1、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2、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四、航行问题1、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2、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一、相遇问题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3h后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3、甲乙两城相距100千米,摩托车和自行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2.5小时后两车相遇,自行车的速率是4、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出发向B村步行5 分钟后,小军骑自行车从B村向A村出发,又经过10分钟二人相遇,小军骑自行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走130 米,小明每分钟步行多少米?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率为每小时17.5千米,乙的速率为每小时15千米,求经过几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5千米。
6、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 小时后两车相遇。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二、追及问题1、A、B两地相距20km,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发出发,甲的速度是6km/h,乙的速度是8km/h。
(1)若两人相向而行,甲先出发半小时,乙才出发,问乙出发后几小时与甲相遇?(2)若两人同时同向出发,甲在前,乙在后,问乙多少小时可追上甲?2、一个自行车队举行锻炼,锻炼时一切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率前进,忽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率单独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知道与其他队员会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训练

第二次相遇:200y-75y=900,解得 y=356 .答:从出发开始,经过3116 或
36 5
h 两车相遇.
4.(2019·黄石)“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出自《九 章算术》)意思是:同样时间段内,走路快的人能走100步,走路慢的人只能 走60步.假定两者步长相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人教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十一)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1.某船从甲码头顺流而下到达乙码头,然后再从乙码头逆流而上返回甲 码头共用10小时,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5千米/时,水流速度为5千米/时.
(1)此船顺流而行的速度为_3_0__千米/时,逆流而行的速度为__2_0千米/时; (2)求甲、乙两码头间的航程.
(1)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不善行者再行六百步,问孰至 于前,两者几何步隔之?即: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走路快的人开始追赶 ,当走路慢的人再走600步时,请问谁在前面,两人相隔多少步?
(2)今不善行者先行两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即:走路慢的 人先走200步,请问走路快的人走多少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
60 100
y,解得
Hale Waihona Puke y=500.答:走路快的人走
500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
解:设相遇时,客车行驶了 x 小时,根据题意,得 60(2650 +x)=(60+10)x, 解得 x=2.5.答:相遇时,客车行驶了 2.5 小时.
3.快车以200 km/h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再返回甲地,慢车以75 km/h的 速度同时从乙地出发开往甲地.已知当快车回到甲地时,慢车距离甲地还有 225 km.
解:(1)设当走路慢的人再走 600 步时,走路快的人走 x 步,由题意,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一、行程问题1. 例题:甲、乙两人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45千米,求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设乙每小时行公式千米。
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甲行驶的路程为公式千米,乙行驶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由于两人是相向而行,总路程为240千米,所以可列方程公式。
解方程:首先对公式进行移项,得到公式。
即公式,解得公式。
答案:乙每小时行35千米。
2. 追及问题例题:甲、乙两人在同一条路上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7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开始走,问甲几小时能追上乙?解析:设甲公式小时能追上乙。
乙先走2小时,则乙先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公式小时后,甲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乙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当甲追上乙时,他们所走的路程相等,可列方程公式。
解方程:移项得公式。
即公式,解得公式。
答案:甲5小时能追上乙。
二、工程问题1. 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析:设两人合作需要公式天完成。
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
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则甲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则乙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
根据工作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公式,可列方程公式。
解方程:先对括号内进行通分,公式。
则方程变为公式,解得公式。
答案:两人合作需要6天完成。
2. 例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
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6天。
问乙队休息了几天?解析:设乙队休息了公式天。
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
甲队工作了公式天,甲队完成的工作量为公式。
乙队工作了公式天,乙队完成的工作量为公式。
两队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单位“1”,可列方程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甲、乙两地相距1 5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 行,其中吉普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另一辆客车的1.5倍. ②若吉普车先开40分钟,那么客车开出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分析:若吉普车先出发40分钟(即2/3小时),则等量 关系为:吉普车先行的路程+吉普车后行路程+客车 的路程=1500
解:设客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相遇,依题意可得 60× 2 +60x+(60÷1.5)x=1500 3 解得:x=14.6 答: 14.6小时后两车相遇。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关系式: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AB两地间的距离
行程问题-——追及问题
关系式:
快者路程—慢者路程 = 二者距离(或慢者先走路程)
例2 A、B两站间的路程为448千米,一列慢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 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千米,问: 两车同时、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多长时间快车追上慢 车? 画图分析 快车行驶路程
练习 汽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笔直地开向寂静的山 谷,驾驶员按一声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已知声音 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距 离是多少米?
练习 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匀 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 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
甲
相 遇
乙
分析:若两车同时出发,则等量关系为:
吉普车的路程+客车的路程=1500
例1 甲、乙两地相距1 5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 行,其中吉普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另一辆客车的1.5倍. ①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析:若两车同时出发,则等量关系为:
吉普车的路程+客车的路程=1500
解:设两车x小时后相遇,依题意可得
7x米
起点 A
B
6.5米 6.5x米
追上 C
分析:等量关系
乙先跑的路程+乙后跑的路程=甲跑的路程
例3甲、乙两名同学练习百米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 米,如果甲让乙先跑1秒,那么甲经过几秒可以追上乙? 解:设甲经过x秒后追上乙,则依题意可得 6.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1)=7x 解得:x=13
答:甲经过13秒后追上乙。
变式练习
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 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方向出发,5min 回顾与思考 后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你知道他们的跑 步速度吗?
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时, 小红跑的路程-爷爷跑的路程=400m 当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时,他们所跑的路程可以用 示意图表示:
小红跑的路程 爷爷跑的路程 400m
36
A
A
10时 10时 36
B
B
12时 12时 解法 1 :设两地相距x千米,则二人的速度和可表示为 解法 2 :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 x千米/小时,则A、B两地 x-36 x+36 间 千米 / 小时,或 2 4 千米/小时,可列方程得 路程为(2x+36)千米,而10时到12时,两人的路程和 x-36 x+36 = 为 2× 2x=72 236=72千米,故可得 4 解得: x=36 解得: x=108
慢车行驶路程 分析:此题属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
快车路程—慢车路程=相距路程
A 相距路程 B
相遇
解:出发x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则依题意可得: 80x - 60x=448 解得:x=22.4 答:出发22.4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例3 甲、乙两名同学练习百米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 米,如果甲让乙先跑1秒,那么甲经过几秒可以追上乙?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量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关系?
路程
速度
时间
= = =
速度
路程
× 时间
÷ 时间
÷ 速度
路程
填一填
A,B两地相距50千米,
10 小时走完. 如果小王每小时走5千米,则需______
25 如果小李6小时走完,则他每小时走____ 3 千米.
例1 甲、乙两地相距1 5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其中吉普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另一辆客车的1.5倍. ①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若吉普车先开40分钟,那么客车开出多 长时间两车相遇?
60x+(60÷1.5)x=1500
解得:x=15 答:15小时后两车相遇。
例1 甲、乙两地相距1 5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 行,其中吉普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另一辆客车的1.5倍. ①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若吉普车先开40分钟,那么客车开出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甲
相 遇
丙
40分钟
乙
分析:若吉普车先出发40分钟(即2/3小时),则 等量关系为: 吉普车先行路程+吉普车后行路程+客车路程=1500
例4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
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3千米/ 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顺水航行速度= 水流速度 +静水航行速度.
逆水航行速度=静水航行速度-水流速度.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船顺水的速 度为(x+3)千米/小时,而逆水的速度为(x-3)千米/小时。
则依题意可得:
2(x+3)=2.5(x-3) 解得:x=27 答: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7千米/小时。
行程问题-——航行问题
练习1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m,甲练习骑自行车, 平均每分骑350m,乙练习跑步,平均每分250m.两
人从同一处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分析:圆形跑道中的规律: 快的人跑的路程-慢的人跑的路程=1圈(第1次相遇) 快的人跑的路程-慢的人跑的路程=2圈(第2次相遇) 快的人跑的路程-慢的人跑的路程=3圈(第3次相遇) ………. 解:设经过x分钟首次相遇,则依题意可得 350x-250x=400 解得:x=4 答:经过4分钟甲、乙相遇。
所以, 2x+36=108 108千米。 答:A、 B两地的路程相距
3、某船从A码头顺流而下到B码头,然后逆流返回C码头(C码
头在AB之间),共行9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7.5千米/
时,水流速度是2.5千米/时,A、C两码头相距15千米,求A、B
之间的距离.
顺水
C 分析:船在顺水中的速度为(7.5+2.5)千米/小时,船在逆水 中的速度为(7.5-2.5)千米/小时,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