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单元测试题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单元测试题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单元测试题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A级基础演练

1.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基因重组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2.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

3.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4.一个基因型为AaX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 b,Y,Y B.Xb,aY,Y C.AX b,aY,Y D.AAaX b,Y,Y

5.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

卵母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6.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

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细胞④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7.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9.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4个DNA分子,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7条或14条

10.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

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1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

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12.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正确的有

①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②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开③图二可表示乙和丙

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④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13.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14.骡子是马(2n=64)和驴(2n=62)交配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骡子通常不育。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骡子体细胞中染色体不能正常地复制和平均分配

B.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有部分染色体丢失

D.骡子原始生殖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无同源染色体

15.如图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其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16.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雄鼠的精巢中,成熟的全部初级精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那么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个含有白色基因的精子( )

A.10B.20?C.30 D.40

17.某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62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处于四分体时期时,含有双链DNA的个数是( )

A.62个?B.少于62个C.124个D.多于124个

18.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只在AB段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C.若是减数分裂则BC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

D.该细胞中碱基互补配对只发生在AB段

19.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

20.下面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在A、B、C、D四个阶段的统计数据,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

21.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及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 )

A.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D.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

2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

A.CD段?B.BC段和FG段C.AB段和FG段 D.BC段和HI段

2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24.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

25.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①②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6.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④均涉及DNA分子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7.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期的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28.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29.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30.如图表示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②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④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31.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②③④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图②所处时期中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32.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

D.8、0、8

33.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纵坐标可有两种含义

B.如表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则c→d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可发生在b→c段

D.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3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35.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36.用小鼠睾丸作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若均能正常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次级精母细胞和

精原细胞两种

B.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C.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不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

37.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

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可)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

有关的细胞图)。

38.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像。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一般有____________

个DNA分子。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_。

(5)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_____。

(6)上述分裂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是在________

图中。

39.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中DNA解旋主要发生在________段。

(2)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________段。

(3)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细胞主要在________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________段。

(5)从曲线的________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段。

40.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

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

(2)图1中含有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个染色体组。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中的时期,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4)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

41.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

(2)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

(3)在上述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

(4)按照先后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号码排列起来。

42.图甲是某雌性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各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 属于 分裂的 期;A~E 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填字母);D 细胞的名称是 。

(2)图甲中核DNA 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

(3)图乙中c 、f 处核D NA 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

(4)细胞E 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 与突变基因b 的分离发生在乙图的

(填字母)时期。若图E 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 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

(5)画出图E 所示生物体形成AB 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 配子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参考答案

01—20 DDD AD DDAAB BADDA BDBB B 21—36C DABC C BADC DADCA A

37. 答案 (1)4 (2)f ~g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12

1

(5)

38.答案(1)?②⑤⑥⑦①③⑧⑩④⑨?(2)两 4

(3)⑤⑥(4)①③⑧(5)⑤⑥⑦⑨? (6)①

39.答案(1)BC(答AC也对) (2)AD(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CDBC和CD(答BD也对) (5)DFG

40.答案:(1)1~4、9~13 受精作用(2)16 1 (3)6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答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也给分) (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41.答案:(1)⑤⑥⑦⑨ (2)⑤ (3)①③⑧ (4)①③⑧⑩④⑥⑨

42.答案:(1)减数第一次中D极体 (2)B、C、E

(3)c处DNA数量减半是因为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f处DNA数量减半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4)g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5)如图:(说明:体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基因标注要正确,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0×4=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对应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 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 B、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C、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 D、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第二大斜拉索桥——上海南浦大桥,桥面高46m,主桥(桥面是水平的)长846m,引桥全长7500m,下面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桥长是为了减小汽车上桥时的阻力,增强下桥时的控制能力,但确增强了汽车对引桥面的压力 B、主桥面上每个索点都是一个支承点,斜拉索将桥的重力都转移到了支承塔上 C、索拉的结构减小了汽车对主桥面的压力 D、增加了汽车在引桥上时重力平行于桥面向下的分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 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 C、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 D、两物体间无弹力,则其间必无摩擦力 6、如右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 拉力F拉木块直到沿桌面运动,在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 F的 大小随拉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7、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1 F、 2 F,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 B、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 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 D、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 8、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子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0 B、600 C、1200 D、1350 9、如图斜面上一小球用竖直档板挡位静止,若将档板缓慢 由竖直放置转为水平放置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及档板对小球的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少后增大 B、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后等于小球重力 大小 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档板对小球的弹力都不变。 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档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合力始终不变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g F mg F F≤ = + 2 2 1 , sin cos sinθ θ θ F F F F A B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 ① 交叉互换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 4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 MmNnPP C . BbDdEe 3.人类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 B .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 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其 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8. 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 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 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 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 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9. 下列关于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D .②③ ( ) D . Aabb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 .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 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 .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6 .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 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 体的配子占( A . 7.图中 同时含有 3个母方染色 1/2 a 、 B . 1/4 C . 1/8 D . C 、d 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1/16 a 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图表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 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 1个极体 d 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b d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 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下面几个力,哪些属于万有引力() A.马拉车的力 B.月球对宇宙飞船的吸引力 C.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 D.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吸引力 2.一个物体受到3N和4N的两个力作用,为了使物体能平衡,需要对物体再加一个作 用力,那么这个力的大小() A.不可能小于1N B.不可能等于3N C.不可能等于4N D.不可能小于7N 3.一木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前进,若拉力逐渐减小直到零,在 此过程中木块仍沿原方向前进,则木块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大,方向与木块前进方向相同 B.逐渐增大,方向与木块前进方向相 反 C.逐渐减小,方向与木块前进方向相同 D.逐渐减小,方向与木块前进方向相 反 4.如图所示,物体在斜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匀速 直线运动,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受二个力作用 B.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C.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D.可能受三个力或四个力作用 5.如图所示,一小球用两条细绳牵挂,绳L1与竖直方向成θ角,绳L2 水平.现保持L2水平,使θ角增大,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L1、L2拉力都不变 B.L1、L2拉力都增大 C.L1拉力不变,L2拉力增大 D.L2拉力不变,L1拉力增大 6.大磅秤上站着一个重为500N的人,同时放着一个30N重的物体,当此人用20N的 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时,则() A.磅秤的读数减少20N B.磅秤的读数不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0N D.人对磅秤的压力不变

7.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为m,沿着与竖直方向成300角匀速下降,则降落伞(包 括运动员)受到空气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大小3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00角斜向上 B.大小3mg,方向竖直向上 C.大小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00角斜向上 D.大小mg,方向竖 直向上 8.如图所示,轻质支杆BC用铰链固定于B,C端为一光滑的滑轮,系于 重物G的绳子一端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若杆与滑轮及绳子的质 量、摩擦均不计,将A处绳端沿墙竖直向下移再使之平衡,则有() A.绳拉力、BC杆受的压力都增大 B.绳拉力减小,BC杆受的压力增大 C.绳拉力不变,BC杆受的压力增大 D.绳拉力、BC杆受的压力都不变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9.三个共点力构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已知F1=3N、F2=4N、F3=5N,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10.重5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当物体受到 6N的水平拉力作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当物体受到20N的水平拉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11.把一个12N的力分解成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是9N,则另一个分力的 最大值是_______N,最小值是_______N. 1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四个共点力F1、F2、F3和F4作用在同物体上处于平衡状态,其 中F1=10N,方向向东。若保持F1大小不变,方向由东向北偏转600角,此时 这四个力的合力大小是______N,合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一个弹簧秤在拉力F1、F2作用下,竖直倒置且静止,外壳重0.2N, 不能忽略,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其中F1=2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_________N,F2=_______N, 14.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粗糙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方向成37°角时,物体恰好可以

(完整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①交叉互换②同源染色体联会③同源染色体分离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4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MmNnPP C.BbDdEe D.Aabb 3.人类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B.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6.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A.1/2 B.1/4 C.1/8 D.1/16 7.图中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8.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下列关于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第三章2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D.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2.设想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木球中央挖掉一个小球,则它的( A ) A.重力大小减小,重心位置不变 B.重力大小减小,重心在挖去的小球之上 C.重力大小不变,重心向外偏移 D.重力大小减小,重心被挖去而不复存在 3.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4.如图所示,物体A和物体B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给出的各对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C ) A.物体A所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 B.物体B所受的重力和A对B的压力 C.物体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 D.物体B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 5.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C ) A.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7.5 N B.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 C.方向斜向左上方,大小为12.5N

D.方向斜向右下方,大小为13.5N 6.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块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B.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C.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 D.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和压力 7.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同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9.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小 B.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C.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小 D.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大 10.有两组共点力:甲组中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8N、12N,乙组中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7N、14N,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D ) A.甲乙两组力合力的最大值相同 B.甲乙两组合力的最小值相同 C.甲组力合力的最小值不可能等于零 D.乙组力合力的最小值为2N 11.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完整版)人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

人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 第一节:1、人的生殖是从生殖系统产生 ____开始的,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受精作用是在__________中完成的。 2、男性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呈__________形,能游动,在________中形成,在________中贮存,最后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排出体外。 3、女性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呈__________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_______,成年女性一般每月只排出______个成熟的卵细胞。 4、卵细胞成熟后,由_______排出,进入_________,如果此时恰好与________相遇,卵细胞就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形成__________,完成受精作用。 5、_______ __的分裂,标志着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 6、胎儿通过_______ 、_______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_______ 和__________,同时把产生的__________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________排出体外。 7、胚胎发育到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_______,母体怀孕_____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_________的诞生。 1、卵巢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卵细胞 B.只分泌雌性激素 C.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D.输送卵细胞 2、把精子输送到体外的管道是() A.输精管 B.精囊腺 C.输精管和附睾 D.附睾 3、睾丸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精子 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储存精子 D.只分泌雄性激素 4、人的受精过程是指() 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B.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C.精子进入输卵管 D.受精卵进入子宫 5、人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的起点是() A.受精卵 B.胎儿 C.婴儿 D.卵细胞 6、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 7、人体内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 8、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A.卵巢、子宫、子宫 B.卵巢、子宫、阴道 C.输卵管、子宫、卵巢 D.卵巢、输卵管、子宫 9、胎儿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气体交换 B.排泄废物 C.消化食物 D.血液循环 10、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期间,需要大量养分,胎儿从母体内获取养分的结构是()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

邢台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物块A 、B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 、B 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 与B 间、B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 、B 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 13 B . 14 C . 15 D .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两物块刚好滑动,对A 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沿斜面方向,A 、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1cos 45f N mg μμ==?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sin 45cos45T mg mg μ=?+? 对B 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沿斜面方向,B 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3cos 45f N mg μμ='=??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2sin 45cos453cos45mg T mg mg μμ?=+?+?? 两式相加,可得 2sin 45sin 45cos45cos453cos45mg mg mg mg mg μμμ?=?+?+?+?? 解得 15 μ= 故选C 。 2.如图所示,在固定光滑半球体球心正上方某点悬挂一定滑轮,小球用绕过滑轮的绳子被站在地面上的人拉住。人拉动绳子,球在与球面相切的某点缓慢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试分析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子拉力T 大小如何变化( ) A .N 增大,T 增大 B .N 增大,T 减小 C .N 不变,T 减小 D .N 不变,T 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平衡条件作图,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试题一、选择题 1.关于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力是产生形变的原因 ③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3.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 f为空气阻力)( ) 4.图示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水平地面对手杖有摩擦力的作用C.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D.水平地面对手杖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5.下图为农村小水库大坝的几种设计方案图(俯视图),若从安全牢固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的一种方案是( ) 6.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 A.2(M-) B.M- C.2M-D.0 7.汽车刹车时如果车轮停止转动(技术上叫刹车抱死),车轮与地面发生滑动,此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汽车在种种干扰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安装了防抱死系统(ABS系统)后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轮处在一种将要停止滚动又仍在滚动的临界状态,但刹车距离(以相同速度开始刹车到完全停下来行驶的距离)却比车轮抱死时更小.这两种刹车过程相比较( )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C.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得知其中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该患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4.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

①图1中c对应的值是1②图2中b为有丝分裂③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④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⑤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1项B.4项C.3项D.2项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不同 7.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 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测试题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合力”概念运用了 A.控制变量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 C.理想实验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 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会受到弹力的作用,该弹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书发生了形变 B.桌面发生了形变 C.书和桌面都发生了形变 D.书受到了重力作用 4.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5.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小球,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桌面和桌面的形变方向相反 B.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所以压力就是重力 C.小球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小球,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水平桌面发生了微小弹性形变,小球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F 1 F 2 图1 F 图3 6.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的物体,其受到的力有 A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下滑力 D .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7.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N ,F 2=2N 。若撤去力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 .10N ,方向向左 B .8N ,方向向右 C .2N ,方向向左 D .0 8.重为5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05 N ,动摩擦因数是0.2,如果分别用80 N 和12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经过一·段时间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A .80 N 120 N B .80 N 100 N C .0 N 100 N D .80 N 105 N 9.如图2所示,细绳MO 与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重力的过程中(绳OC 不会断) A .NO 绳先被拉断 B .MO 绳先被拉断 C .NO 绳和MO 绳同时被拉断 D .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10.如图3所示,用水平力F 把一铁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F 增大时 A .墙对铁块的弹力增大 B .墙对铁块的摩擦力增大 C .墙对铁块的摩擦力不变 D .墙与铁块间的摩擦力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共3小题,共27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N O M C G 图2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及答案1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标要求 (一)、能力要求 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其应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判断、分析比较能力。 (二)、内容要求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概念:从初级精(卵)母细胞发展到精(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1__次,而染色 体只复制___2__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结果: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_____3______。 二、相关概念 ①.____4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 要配对的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__5____: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③.___6____: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 三、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精巢 2、形成过程(见课本) 滋长 变形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 (2N ) 复制 (2N )(N )(N ) 4个精子(N ) 3、各时期特点 4

2n 2n 染色体 n n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附: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四、卵细胞的形成 1、形成场所:卵巢 2、形成过程(见课本)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 (2N ) (N )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 (2N ) 复制 (2N ) 1个次级母细胞 (N ) 1个卵细胞(N ) 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六、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个体 精子发育 减数分裂受精卵(2n) 新个体(2n ) ♀个体 卵细胞 七、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八、相关问题: 1、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 ①.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间不受干扰,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必定分离。 ②.染色体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各移向哪一级是随机的,即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2、判断生殖细胞的种类: 可能的种类:2n (n 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实际的种类:2种 3、产生变异的染色体行为: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 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极体、极核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蕲春一中李红莲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既连接减数分裂,又为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奠定基础。所以它是本书重点,学好这节,使学生对遗传,变异,细胞融合有了了解,也为后面进化内容铺平道路。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但是对其理解还不够,不清楚非同源染色体是如何自由组合的,在识图作图等方面也抓不住关键。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亲身体会减数分裂中的关键,从而真正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说明受精作用的意义。 2、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配子中染色体体的多样性探讨,养成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由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认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构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 维能力。 ②由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应用这一重要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①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 教学 程序 老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设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子和卵细 胞的形成,那同一对父母亲所生的子女, 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 同”呢? 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中染色体 组成有差别吗?母亲体内所有的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组成呢?这说明相同的精原细胞 和卵原细胞,所产生的配子相同吗? 不同的配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 思考回答 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引入新课问题7建模7讨论7总结问题7自学演示7讲解 探究性性学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自主性学习受精作用。 自制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磁铁,课件 教具准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较难)(含答案)80272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用,乙物体肯定对甲物体也有作用 B.力是施力物体发出,被受力物体接受的一种特殊物质,力的单位牛顿是度量这种特殊物质多少的国际单位 C.物体间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的同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发生作用 D.地球对苹果有重力作用,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苹果落到地面上 2.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3.均匀长棒一端搁在地面上,另一端用细线系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4.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协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刀刃前部的顶角小,后部的顶角大(如图所示),他先后做出过几个猜

想,其中合理的是( )

A.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 B.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 C.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D.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5.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6.(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物块所受重力为10N,放在光滑斜面上由一弹簧秤沿斜面拉住,使它静止.已知弹簧秤读数为6N,则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